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Bionomics and Application of Sycanus croceovittatus (Hemiptera, Reduviidae)

黄带犀猎蝽的生物学及应用研究



全 文 :第 4 卷 第 1 期
1 9 9 1 年 2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 O R E S T R E SE A R C H
V o l

4
,
N o
. 里
F e b
。 ,
1 9 9 1
黄带犀猎蜻的生物学及应用研究 ‘
黄增和 伍建芬 张宗强 . 帝
(华南农业大学 )
摘要 黄带犀猎蜷在广州室内饲养年发生 2 代 , 以 4 一 5 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 、 土 块下
或枯枝落叶层中越冬。 卵成块 , 12 . 5~ 16 。 5天孵化 。 若虫 5 龄 , 历期 4 8 . 0 ~ 2 2 3 . 5天。 成虫羽化后
5
·
0~ 12
.
5天交配 , 交配后 1 1 。5 ~ 2 5 . 5天产卵 。 成虫寿命一般在36 . 0天以上 。 若虫和成虫有较强的
耐饥力 , 在缺少猎物时 3 一 5 龄若虫和成虫寿命分别为8 . 9 ~ 1 3 . 2天和1 7 . 3一2 0 . 2天 。 室内外捕食
试验表明 : 对马尾松毛虫 、 纵带球须刺蛾 、 丽绿刺蛾、细皮夜蛾和竹斑蛾幼虫有较好的 抑制作用 。
关位词 捕食性天敌 , 黄带犀猎蜡 , 生物学
黄带犀猎蜷 (S万e a n u s c : o c e o v itta t : 5 D o h r n )属半翅目猎蜷科 , 又称中黄猎蜻。 Ho ffm an
曾对此虫进行过研究 [’] , 发现可捕食多种农林害虫 , 但对其生物学和应用缺乏详细研究。 为
此 , 我们于1 9 8 2~ 19 8 4年 , 在广州石牌对此虫的生物学及几种林木害虫捕食量进行了研究 ,
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1 分布与捕食虫种
黄带犀猎绪在国内分布于广东 、 广西 、 福建和云南等省(区)协 “坛 国外分布于缅 甸 、 印
度。
据文献记载 1, 3 1 , 此虫捕食的虫种有蚜虫、 姬缘蜷、 蝗虫、 蟋蟀 、 甲虫、 嫂嫂 、 叶蜂 、
菜青虫 、蚊和蜘蛛等 。 据我们观察捕食的害虫还有马尾松毛虫 (刀“d lo li m : : p城 ct at us W al -
ke r )
、 丽绿刺蛾〔L a to玄a lep id a (Cr a m e r )〕、纵带球须刺蛾(S c o p e lo d e : : o n t, a c ta W a lk e r )、
竹斑蛾(A : , o n a fu , 。: a厅: B u tle r )、 珊毒蛾 (L万m a n t : ia ’ 。fo la Sw in h o e )、 细皮夜蛾 (s e lep a
c e loi: M o o r e )
、 大锯龟甲(B a sfp : io n a ta chin e n s玄5 F . )、 两色绿刺蛾〔P a : a s a 吞fc o lo : (W a l-
k e r )〕、 松茸毒蛾 (D as 夕ch ir a ax u tha Co lle n e t te )和异歧蔗蝗 (H ie : og 勿p入u s to nkin e , s f: 1 .
B o l

)

2 形态特征
2

1 卵(图 1 一A ) :
卵为长筒形 , 长2 . 0 m m , 宽 0 . 8 m m , 微弯 , 下端略大 。 初产时黄色 , 以后变为黑褐。卵
上端有一厚约。。6 m m 的圆形灰色胶状物 , 其上端呈锯齿状 。 卵下端亦有褐色胶状物 , 卵 籍
本文于1 9 8 9年 1 2月2 9 日收到。
* 承南开大学生物系任树芝先生鉴定学名 , 华南农业大学杨可四同志绘图 , 谨致 谢忱 。
* * 现在高州农校工作。
5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以粘附于物体 。 卵数十粒乃至上百粒成块 。
2
.
2 若虫 [, ](图 1 一 B )
l 龄若 虫 体长 2 . 5 ~ 3 . 0 m m , 体宽。. 6 ~ 。. 7 m m 。 初孵若虫淡桔红色 , 渐变为粉红 ,
后变为红色 ; 头长过体 1 / 3 , 复眼黑色 , 腹部背面第 4 ~ 6 节前缘有臭腺。
2 龄若 虫 体长 5. 0 ~ s · s m m , 体宽 1 . 7~ 1 . 9 r注幻。。 体红色 , 复眼黑色 , 臭腺孔 口黑色。
3 龄若 虫 体长7 。 0 ~ 9 . 8 m m , 体宽2 . 0一2 . 4 m m 。 中、 后胸出现红色翅芽 , 腹部背面
从第一臭腺口处开始至近腹末止为黑色。
4 龄若虫 体长9 . 5~ 10 . 2 m m , 体宽 3 . 7 ~ 3 . g m ln 。 翅芽色变深 , 为红褐色 , 前翅长于
后翅。
5 龄若出 体长1 8 · 2~ 19 . 0 m m , 体宽5. 8~ 6 . 2 m m 。 头色较 l ~ 4 龄深 , 毛亦较多 ,
翅芽色红褐 , 其内外缘具毛 , 前翅大于后翅。
2
.
3 成虫 I, 1 (图 1 一 C )
雄体 长 1 7 。 5~ 1 9 . 5 m m , 体 宽 6 . 0 ~ 9 . s m m , 雌 体 . 长 2 1 . 5 ~ 2 3 . 5 m m , 体 宽 5 . 0~
1 0
.
0 m m
。 头细长 , 约为前胸背板和小盾片之和 。眼后区长于眼前区。 触角细长 , 黑色 , 第 l
节与前股节约等长。 嚎基节长于头的眼前部分 , 短于第 2 节 , 第 2 ~ 3 节淡栗色 , 或仅 嚎端
栗色。 前胸背板后叶长于前叶 , 前侧角有小突起 , 前叶甚狭于后叶 , 后叶有桔皮状皱纹。 小
盾片的刺较长 , 端部呈二岔状 , 半竖立。 ’侧接缘甚扩张 , 第 3 ~ 4 节特宽 , 第 2 ~ 3 节后角
稍尖 , 第 2 ~ 5 节下面的节缝隆起呈脊状 。 腹下气孔玉黄色 , 内侧有一回的白色绒毛块 。 足
多细毛 。 全体黑色 , 但革片端半部 (除端角外 )及膜片基缘金黄色 。

图 i 黄带尽猎乌 (S 习e a 件“5 e r o c‘ o v ‘tta t“ 5 D o h r n )八 . 卯及卯块 , B . 若虫 . C . 成虫(早)
3 生活史及各世代各虫态各虫期历期
黄带犀猎蛤在广州 , 一年发生 2 代 , 以 4 ~ 5 龄若虫于杂草丛生的石块 、 :L块下和枯枝
1 期 黄增和等 : 黄带犀猎婚的生物学及应用研究 59
落叶层中潜伏越冬。 越冬若虫若遇气候温暖也可活动或捕食 , 至翌年 3 月下旬陆 续 开 始 括
动 , 4 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 第 1 代发生于 5 月上旬至10 月下旬。 第 2 代发生于 8月中旬 ,
并于12 月中旬以若虫越冬 , 直至翌年 6 月中旬止。 与此同时 , 据室内饲养观察 , 有少数若虫
到10 月下旬至n 月中旬发育为成虫 , 成虫于 12 月上旬产卵 , 由于气候干燥卵块全部干瘪死亡 。
H of fm a n n 川 曾推算过第 2 代的若虫至 9 月底可进入成虫阶段 , 这与我们的研究是大体相同
的。 现将室内饲养的年发生世代及各虫态各虫期历期列于表 1 、 2 、 3 。
衰 1 盆 带 耳 . 络 年 生 活 史
月 1 2 3 4 5 6 7 8 9 1 0 1 1 1 2
袱\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趁冬代
十 + 十 十 + 十 十 +
+ + + 十 十 + 十 + + +
+ + 十 十 + 十 +
3
. . . . . . . . . . . . 口. . .
注 : ‘ . ”卵 , 召 一 ’若虫, ‘ 十 . 成虫 。
衰 2 盆带二绍各世代各虫态历期 (单位: d )
世 代 起 迄 日 期 歹钾 若 虫
成虫产卯
前 期
成 虫 期 生活周期
日平均气沮
(℃)
5 月下 旬至
1 0月下旬
1 5
.
0 ~ 1 6
.
5
1 5
.
4
5 2
.
5 ~ 6 3
.
0
5 7

1
1 6

5 ~ 22

5
18
.
5
3
.
0 ~ 8 7
.
5
3 6
.
7
7 4
.
5 ~ 1 5 9
.
0
1 0 9

2
2 4
.
2
8 月下旬至
里年 6 月中旬
1 2

5 e 1 3

5
1 3
.
0
4 8
.
0 tw 2 23
.
5
1 2 0

3
1 8
.
0 ~ 38
.
0 3
.
5 ~ 6 8

0
魂3 . 5
7 0
.
5 e 2 8 6
.
5
22

0 1 7 1
.
5
1 9
.
9
注 : 每格上方数字表示范围 , 下方数字表示平均数 。 下 同。
裹 3 黄带. 姗灿各世代若虫各价期历期 (单位 : d )
世 代 起 迄 日 期 观察头数
1 龄
日平均气谧
(℃ )
6 月上旬至
8 月上句
7
.
0 ~ 1 4
.
0 7
.
5 ~ 1 1
.
5 1 1
.
5 ~ 1 7
.
0
2 8
11

5 ~ 1 5
.
5
1 3

8
2 7

9
9
.
8
8
.
0 ~ 1 6

5
1 1

6 9
.
0 1 4
.
1
6 月 中旬至
8 月中旬
1 2
.
0 ~ 1 6
.
0 8

5 ~ 1 4
.
0 6
.
5 ro 9
.
5 9
.
0 ~ 1 1
.
0 1 1
.
5 ~ 1 5
.
5
1 0
1 4
.
4 1 0

6 7
.
7 1 0
.
1 1 3
.
7
2 8

3
9 月上旬至
1 1月中旬
8
.
5 ~ 1 1
.
0 8
.
Oe 1 2
.
0 6
.
0 ~ 9
.
5 7
.
5 ~ ] 5

0
2 0
9

5 1 0
.
0 8
.
4 10
.
4
1 2
.
0 ~ 3 2
.
0
1 7
.
9
2 4

8
9 月上旬至
翌年 4 月下旬 15 1 1

5 ~ 1 6
.
5
1 2

6
7
.
5 ~ 1 1
.
5
9

3
7
.
0 ~ 3 5
.
0
1 5
.
3
2 2
.
0 ~ 6 4
.
0
5 1
.
8
2 4
.
5 ro 1 6 6
.
0
8 4
.
3
18

3
6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4 生活 习性
4

1 若虫
4
.
1
.
1 孵化 卵经 1 2 . 0 ~ 1 6 . 5天孵化 。 每若虫解化历 时 10 ~ 2 2 m in 。 据 1 9 8 2年 8 月下旬在
室内饲养的2 08 粒卵统计 , 孵化率为97 . 1 % 。
4
.
1
.
2 捕食 若虫孵化后 1 . 。~ 1 。 5天取食 , 初时只猎食蚜虫 、 各种细小昆虫或猎物寄 主 汁
液 , 至 2 龄后 , 可捕食较大的昆虫 , 甚至可捕食比自身体重重 2 ~ 6 倍的害虫 , 猎食较大的
害虫时 , 需经几次搏斗后才将嚎插入虫体吸食 。 若虫 日夜均可捕食 , 但以 白天为多。
4
.
1
.
3 群集与扩散 初孵若虫群集于卵块附近 0 . 5一 1 . 5天 。 1 ~ 2 龄若虫常数头至十 余 头
捕食一头害虫 , 至 3 龄后分散活动或捕食 。 在野外 , 若虫栖息于猎物的寄主上或草丛中 , 烈
日时躲于阴凉处 , 雨夭不太活动。
4

1
.
4 脱皮 若虫脱皮 4 次 , 每次脱皮历时 5 ~ 42 m in 。 脱皮前停食 0 . 5 ~ 2 。 5天 , 脱皮后即
可活动 , 约经 3 h 至4 。 5夭开始捕食 。
4

1
.
5 自相残杀 若虫有互相残杀的习性 , 如 19 82 年第一代解化的1 05 头若虫在同一器皿内
饲养 , 在食料不足时常自相残杀 , 将近一龄末时只剩下 18 头。
4
.
2 成虫
4
.
2
.
1 羽 化及叼化率 成虫一般在白天羽化 , 尤以 6 ~ 9 时为多 , 约占全 日羽化的 74 % (观
察 29 头 )。 雄比雌早羽化 2 天 , 多至 4 天 。 羽化时 , 三对胸足紧攀附着物 , 体 背 向下 , 旧皮
自背中线裂开 , 头部先脱 出 , 足和腹部依次而脱 , 至剩下2 / 3时 , 用 已 脱去的六足旧皮固定
于附着物上 , 体向下悬挂 , 待缓慢脱至腹末时 , 头再向上以 足爬动将旧皮 甩 开 , 整个羽化厉
时 20 ~ 45 m in 。 刚羽化的成虫头、 胸 、 翅呈淡桔红色 , 足及腹面淡黑褐色 , 经 10 ~ 40 m in 后
变成黑色 , 至 3 . 0一5 。 s h 体色变化终止。 成虫羽化前停食。。5一5 . 5天 , 羽 化 后 7 m in 至4 . 5
天取食。 室内羽化率为9 6 . 8 % (观察31 头 )。
4
.
2
.
2 性比 据1 9 8 2年 7 ~ 8 月30 头成虫统计雌性比为60 % 。
4
.
2
.
3 交尾 成虫羽化5 . 0~ 12 。 5天后交尾 。 交尾时雌雄还可缓慢移动或雌虫捕食猎物 , 若
遇惊扰即脱离 。 雌 虫一生最少交尾 1 次 , 最多 5 次 , 雄虫交尾 l ~ 4 次。 每次交尾历时 5 ~
30 m in
。 多至Z h 。 雄虫在交尾前。. 5 ~ 1 . 5天有爬上雌虫体背( 4 一 9 次 )的现象 , 每次 历时
0

5 ~ 3 h
, 长的可达1 2 h 。
‘. 2 . 4 产卵 交尾后 1 1 . 5 ~ 2 5 . 5天开始产卵 , 产卵多在下午至夜间进行 。产卵时随产随分泌
黄色胶状物 , 将卵粒互粘在一起 , 卵成块 , 单层排列 。 每产一粒卵历时 7 ~ 40 5 , 约 经 2 ~
10 m in 再产 第 2 粒 。 每雌产卵历期平均为 1 1 . 0天(4 . 0一21 . 0天 , 观察25 头) , 一般可 产 2 一
3 个卵块 , 每卵块有卵1 0一 1 4 8粒 , 产卵里平均为 18 1粒 (8 5 ~ 2 9 5粒 , 观察 3 0头 )。 在室内, 卵
常产于养虫器 的盖上 、壁上或害虫取食的植物上 。
4
.
2
.
5 捕食和 活动 羽化前一般停食0 . 5~ 3 。 O天 , 羽化后在脱皮处停息 15 一 65 m in 才开始
活动 , 再经 7 一56 h 开始捕食 。 成虫捕食 7 龄丽绿刺蛾幼虫 (体长 25 ~ 30 m m , 体 宽 9 . 。~
1 0
.
1 m m )时约需10 ~ 45 m in 使其昏迷 , 每次捕食常需60 ~ 140 m in 。 曾用成虫对 6 龄 马 尾
松毛虫幼虫 (体长 45 一50 m m 、 体宽 5 . 0一 6 . 2 m m ) 的捕食做过试验 , 嚎如插入胸部 , 虫体约
经 30 m in 麻痹 , 若插入腹下部 , 经 90 m in 头部还能活动 。 成虫多在白天 捕食 , 尤 以 15 ~
1 期 黄增和等 : 黄带犀猎鳍的生物学及应用研究 6 1
19 时为多 , 现将第 1 代的21 头成虫捕食 6 龄丽绿刺蛾幼虫为例说明如表 4 。
表 4 黄带耳猎蜷成虫捕食时间
时间(时 )
1 9 ~ 2 3 2 3 ~ 3 3 ~ 7 ~ 11 11 ~ 1 5 15 e 1 9擂食情况
捕 食 量(头 )
平均 每头每小时捕食盘 (头 )
4 h 内占全 日捕食量百分率(% )
6
.
5 5
.
0 1 1
. 心 1 2 . 5 1 2 . 0 1 5 . 心
0
.
3 1
1 0
.
5 :寸 0 . 5 21 7 . 7 0 6 02 0 . 1 0 . 5 7 Q。 7 11 9 . 4 2 4 . 2
4
.
2

6 成虫寿命 雌性寿命比雄性平均多7 . 2天 , 如表 5 。
表 5 黄带耳猎络成虫寿命现案
羽 化 日 期 性别 观察头数 寿命(d ) 日平均气温 (℃ )
3

0 e 7 2
.
5
早 1 6
8 月 1 日至 8 月 12 日 3 9

4
2 8

6
7

5 ~ 8 7
.
5
了 10叼 ‘, 3 2 . 2
. 曰. . . . . . . . . 臼口. .
5 捕食量试验
5
.
1 室内捕食量
捕食量是衡量一种捕食性天敌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 。 我们曾用黄带犀猎蜡的若虫和
成虫对马尾松毛虫等 5 种林木害虫幼虫进行捕食量试验 。 试验时 , 将采回的各种害虫分别龄
期 , 置于玻璃网罩 (直径为 1 1 c m , 高为 23 . 5 c m )中 , 保持数量充足 , 适时投入害虫取食的
植物。 网罩内放 1 一 3 头黄带犀猎鳍若虫或成虫 , 每日记录捕食量 , 最后计算平均数 (供食
害虫的自然死亡数不计算在内)。 各试验重复三次以上。 结果如表 6 一1 1。
衰 6 黄带. 猎搏若主对马尾松毛虫幼虫〔们的捕* t
若 虫 龄 期
观 察 头 致
马尾松毛虫
幼 虫 龄 期
每 日 每 头
捕 食 头 数
1 07 7 5 5 9 4 4 1 0 3 9 4 1 5 2 1 0 1 0
0
.
7 ~ 2
.
1 0
.
2 ~ 0
.
4 0
.
6 ~ 1
.
1 0
.
1 ~ 0

5 1
.
2 ~ 2
.
3 0

4 ~ 1
.
8 0 ~ 1
.
0 0
.
1~ 0
.
4 0
.
5 ~ 0
.
7 0
.
1 ~ 0
.
6
1
.
2 0
.
3 0
.
8 0
.
3 1
.
8 0

7 0
.
4 0
.
2 0
.
6 0
.
3
表 7 黄带尽猫撼成虫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捕食皿
观 察 头 数 3 0 3 1 6 2 3 5 3 1
马尾松毛虫幼虫龄期
9
.
0 ~ 2 4
。七 6 . 9~ 1 5 . 2
1 0

1
1
.
0 ~ 5
.
0 0
.
8 ~ 1
.
3 0
.
4 ~ 2

0
每 日每头捕食头数
1 7

2 3

0 0
.
9 0
.
5
6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衰 8 黄带⋯若生对竹斑从幼虫【. , 的抽食l若 虫 阶 期
观察头数
竹斑峨幼
虫 龄 期
5 2 4 0 4 0 3 9 2 7 2 4 2 5 2 5 2 5 2 5 2 4
仔 日每头
摘食头数
0
.
7 ~ 0
.
7 0
.
3 e 0
.
4 1
.
3 ~ 1
.
7 0
.
6 ~ 1
.
3 0
. 峨~ 0 . 5 1 . 2 ~ 3 . 6 1
.
5 ~ 1
.
9 1
.
3 ~ 6
.
0 1
.
9 ~ 4
.
2 2
.
3 ~ 1 1
.
0 3
.
1 ~ 1 2
.
1
0 7 0
.
4 1
.
5 1
.
0 0
.
4 2
.
2 1
.
7 4
.
1 2
.
8 7
.
4 6
.
3
衰 9 盆,⋯若虫 、 成虫对工一翻峨幼虫 〔‘,的幼t t
观寨头敌
而母翻峨
幼虫阶期
3 6 4 5
每 日每头
捕食头 数
0
.
4 ~ 2 1
.
0 e 2
.
0 ~ 1
.
0 ~ 0
.
6 ~
4
.
5 2 9
.
0 2 5
.
0 1 1
.
0 5
.
0
0 ~
3
.
0
1
.
4
16
.
0 ~ 4
.
6 e
3 1
.
0 16
.
0
3
.
7 ~
8

7
1
.
0 ~
6
.
1 9 2 4
.
3 8
.
6 5
.
0 2
.
1 2 1
.
0 1 0
.
1 6
.
0 3
.
3
0
.
5 ~
0 3
.
0
1
.
7
衰 10 t . ⋯若虫、 成虫对组皮在峨幼虫〔” 的摘t .
观 察头数
细皮夜 峨幼虫龄期
1 6 ¹ 35 20 17 15 13 13 2O 38
每 日每头摘食头数 。一2 · 0 0 · 3一2 · 3 0 · 5一6 · 0 1 · 0一3 · 0 1 · o一 12 · 0 6 · 2一 23· 0 4 · 0 ~ 24 · 0 4 · 0 ~ 21 . 0 3 . 0 ~ 1 , . 0
1
.
2 1
.
2 2
.
9 1
.
8 5
.
9 16
.
1 11
.
9 9
,
1 7
.
4
¹ 部 分开始停食将进入 4 龄。
衰1 , 带. - . 若虫 、 成主对纵帝球级润从幼生〔日1的摘t t
观 察 头 数
纵带球须刺 蛾幼虫阶阴
每 日侮头捕食头数
18 18 18 15
3
.
0 ~ 4
.
1 1
.
6 ~ 3
.
0 7
.
3~ 15
.
4 6
.
3ro 9 2 13
.
0 ~ 25
.
0 6
.
0 ~ 23
.
0 8
.
0~ 19
.
0 3
.
0 ~ 9
.
0
3
.
6 2
.
0 10
.
1 6
.
9 17
.
9 13
.
0 9
,
1 5
.
1
从表 6 ~ n 得知 , 黄带犀猎蛤若虫 、 成虫特别喜食丽绿刺蛾、 纵带球须刺蛾幼 虫 , 其次
为细皮夜蛾、 竹斑蛾和马尾松毛虫幼虫 。 若虫捕食相同龄期的害虫 ( 马尾松毛虫除外) 时 , 4
~ 5 龄若虫一般每日每头可捕食 2 头以上 , 最多达13 . 0头。 同一龄期若虫的捕食盆随害虫龄
期的增加而取食个体数相应减少 , 若虫龄期增加时捕食同一龄期的害虫的取食个体数随之增
大 。 成虫的捕食量明显高于若虫 , 捕食各种 4 龄幼虫时成虫比若虫多捕食马尾松毛虫6 . 5倍 、
丽绿 $lJ 蛾4. 3倍 、 纵带球须刺蛾2. 6倍、 细皮夜蛾 2 . 1倍。 成虫寿命一般为30 天左右 , 而 且 成
1 期 黄增和等 : 黄带犀猎绪的生物学及应用研究
虫具翅 , 活动范围较大 , 因此在捕食各种害虫幼虫的过程中 , 起主要作用的是成虫。
5
.
2 室外捕食量试验
室外捕食试验是验证室内捕食试验是否可靠的一个环节 。 为此我们曾用黄带犀猎蜷的若
虫和成虫对马尾松毛虫等 5 种害虫进行了初步的野外捕食试验 。 试验时 , 分别在害虫寄主上
用塑料纱网套住枝头 , 内放若虫或成虫 , 并及时放入足量的各种害虫幼虫 , 经 3 ~ 5 天观察 ,
最后计算平均数 , 结果如表 1 20
表12 } 黄带雌猎搏若虫、 成虫对几种林木容虫幼虫的室外捕食皿
被捕食虫种及龄期
马尾松毛 虫
3 ~ 4 龄
丽绿利峨
4 ~ 5 龄
纵带球须刻峨
4 ~ 5 龄
细皮夜蛾
3 ~ 4 龄
竹 斑 峨
3 ~ 4 龄
黄带犀猎接 4 龄若 虫¹
每 日每头平均捕食头数
黄 带 犀 猎 络 成 虫¹
每 日每头平均捕食头数
¹ 观察头数为10 头 。
从表12 可以看到黄带犀猎蜷成虫的捕食量明显高于若虫 , 至少为1 . 7倍 , 最 多为 3 倍 。
此外 , 正可看到室外的捕食量略多于室内 , 这可能是因为白天野外的气温较室内高 , 致使若
虫和成虫以增加食料(害虫体液)来弥补体内的水分消耗之缘故 。 我们于19 8 3年 8 月在室内用
10 头黄带犀猎 蜻 4 龄若虫对马尾松毛虫 4 龄幼虫进行捕食 , 结果在日平均气温28 . 9 ℃时每日
每头平均捕食3. 50 头 , 27 . 2℃时为1 . 03 头 。
6 耐饥力试验
耐饥力越强的捕食性天敌 , 其种群能在不良的环境下长时间生存 , 并能在环境适宜时正
常生长发育。 为此 , 我们对黄带犀猎绪的若虫和成虫进行了测定 , 结果见表130
表13 黄带尽猫接在峡芝猎物时的附饥力
若 班 成 虫虫 态——1 龄 2 龄 3 龄 4 龄 5 龄 早 矛观 察 头 数耐 饥 日 数 1 。 5~ 9 。 05 . 6 3 . 0 ~ 11 . 57 。 6 5 . 0 ~ 13 . 08 。 9 6 . 5~ 17 。 09 。 5 8 . 5~ 2 1. 013 . 2 8 0 ~ 31 . 020 . 2 6 . 5~ 24 。 017 。3从表中可以看到黄带犀猎蜡的若虫和成虫均有一定的耐饥能力 , 成虫的耐饥力较若虫的强 。 黄带犀猎蜻除捕食本试验中的害虫外 , 还可捕食多种农林、 果树害虫 , 甚至可捕食害虫的蛹和成虫(如马尾松毛虫、 细皮夜蛾等) , 这就为该虫在冬春两季幼虫缺少的情况下继续提供了食料 , 以致若虫能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发育 , 尤其在害虫连年发生区内更为有利。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 , 黄带犀猎蜷适应能力、 捕食力和耐饥力较强 , 而且捕食期长、 捕食虫种较多和易于入工繁殖 , 在林木害虫的综合防治中 , 是一种较有价值和值得利用的捕食性天敌 。
右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4 卷
今 考 文 献
〔1」W illia m E . H o ffm a n n , i , 3‘, T h e life h is to r y a n d e e o n o m ie s ta t u s o f S v e。月u s e r o e 公。‘ifta t“s
D o b r n (H e m iPte r a
,
R e d u v i id a e )
,
L‘” g ” a” S c l’e o e e J o . r , a l, 1 3 (s ): 5 0 5~ 5 2 5 , PI . 5 5 , 5 6 .
〔2〕中国科学院动钧研究所等 , 1 9 78 , 天故 尾虫图册 , 科学出版社 , 2‘2 。
〔3〕孙明, 等 , 1 98 6 , 马尾松毛 虫天故图志 , 广西 人民 出版社 , 1 09 ~ 1 1 1 。
〔‘1 北京林学院等 , t 98 o , 森林 昆虫学 , 农业出版社 , 2 1 9 。
〔5 〕 伍建芬等 , 1 98 0 , 竹斑峨初 步研究 , 林业科学 , 16 (增刊 ): 8 0.
〔6 1 伍建芬等 , 1 , 8 3 , 丽绿刺峨初步研究 , 昆虫学报 , 2 6 (1 ) : 3 9.
〔7〕伍建芬等 , 1 9 8 . , 细皮夜蚁研究初报 , 林业科 技通讯 , ( 4 ) : 2 80
〔8〕 伍建芬娜 , 1 9 8‘, 纵带球须利峨初步研究 , 华南农学院学报 , 5 (2 ): 9 3.
A P r e lfm fn a r夕 S tu d 少 o n tho B io n o m ic s a n d
A PPlie a tio n o f s 夕c a n u s c r o c e o v itta tu s
(H e m iPte r a
,
R e d u v iid a e )
H u a n g Z e n g he W u
(S o . th C hf”a
Jia n fe n
月夕r ‘c u ltu r a l
Z ha n g Z o n g q ia n g
U ”‘口 er “t, )
A b str a e t T his Pa Pe r r e Po r t s the r e s u l招 o f t h e 3 tu勿 o n th e b io no m ie s
a n d a PPlie a tio n o f s百e a 刀u s c r o c e o 口itta tu s D o h r n in 1 9 8 2 ~ 1 9 8 4 .
It 15 a n im Po r ta n t P r e d a to r o f the la r v a e o f so m e fo r e s t Pe s ts
.
In th e
in s e e ta r y it h a s tw o g e n e r a t io n s e a eh y e a r in G u a n g z ho u
,
G u a n g do n g Pr o v
·
inc e
.
T he fir s t g e n e r a tio n o e e u r s fr o m e a r ly M a y to la te o e to b e r
,
the
。e e o n d g e n e r a t io n fr o m m id d le A u g u s t t o m id d le Jun e o f th e fo llo w jn g
ye a r
.
W in te r 15 Pa s sed a s 4 ~ 5 in s ta r n y m Ph s be n e a th s to n e s a n d o the r
o bj e e ts in g r a ssy Plo ts

T he e g g s h a tc h 1 2
.
5~ 1 6
.
5 da y
s aft e r o v iPo sitio n
.
T he n ym Ph h a s fiv e in s ta r s
, a n d its d e v e lo Pm e n t la s t s 4 8
.
0 ~ 2 2 3
.
5 da y s
.
T he a d u lts e a n liv e fo r 3
.
0~ 87
.
5 d a ys
.
T he Pr e o v iPo s itio n Pe r io d 15 16
.
5~
3 8
.
0 d a y s
.
T h e v o r a e it ie s o f t h e n ym Phs a n d a d u lts w e r e t e s te d w ith D 己”d ; 0 11爪 u s
p u 作c ta tu s W a lk e r
,
La ro宕a lep id a (Cr am e r ), S cop e lo d 心5 c o n t, a c ta W a lk e r , A r to”a
f“”己, a lis B u t le r a n d S e le p a c o lr公5 M o o r e in d iffe r e n t s t a g e s .
In do o r a n d o u tdo o r e x Pe r im e n ts in d ie a te d th a t it 15 e ffe e tiv e fo r th e
e o n tr o l o f s o m e fo r e s t in s e e t Pe s ts
.
下, y w o r d s P r e d a to r ; S奋c a , u , e ro c e o v 1’t t a tu s ; b io n o m ie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