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the Bionomics of Predatory Bug (Sphedanolestes impressicollis)

环斑猛猎蝽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全 文 :第 6 卷 第 5 期
1 9 9 3 年 1 0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V o l 。
O e t
. ,
6
,
N o
.
5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1 9 9 3
环斑猛猎蜻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姚德富 刘后平 严静君
摘婆 据北京室内伺养观察 , 环斑猛猎蜷一年发生一代 , 以 4 龄若虫越冬。 卵期9 。 9 士 1 。 l d 。
若虫共 5 龄 , 历期3 15 . 0 士 4 。 9 (3 19 ~ 3 1 0 ) d 。 成虫羽化后7 ~ 2 5 d 交配 , 交配 后 2 2~ 2 3 d 开 始产
卵 。 描述了各虫态形态特征。 记述 了生物学特性。 试验表明 该虫是杨扇舟峨、 黄刺蛾 、 杨叶蜂 、
舞毒蛾、 油松毛虫、 黄褐天幕毛虫、 刺槐蚜等多种林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
关抽词 环斑猛猎堵、 生物学 、 描食性天敌
环斑猛猎蜷 (SPh ‘a n o le s tes f帅r es sic o lli, St应l)属半翅目猎婚科猛猎蛤属 , 前人对成虫
形态特征 [ ’J已有描述 , 但对卵 、若虫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尚无研究 。 为此 , 于1 9 9 1年 6 月和 1 9 9 2
年 6 月分别从山东昆箭山和辽宁海城林区采集该虫 , 于北京实验室内对其形态特征 , 生物学
特性以及对害虫的捕食量进行了研究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 分布与捕食虫种
环斑猛猎蜷的分布 , 作者调查 在辽宁 (海城 )、 山 东 (乐山、 昆箭山 ) , 据记载【’]在陕西
(南郑 、 太白山 、 西安、 武功 )、 江苏 (南京 )、 浙江 (天 目山 )、 湖南 (南岳 )、 江西 (庐山)、 糊
北 (房县、 屈城 )、 四川 (峨眉山、 宝兴 、 雅安、 铜梁 )、 贵州(毕节 、 贵阳 、 花溪、 宝华山 )、
福建(崇安三港、 建阳黄坑 、 邵武沿山、 龙岩适中 )、 广东 (广州及沿海岛屿 ) 、 广 西 (龙胜粗
江 )、 云南(东南屏边大围山 、 潞西 ); 国外于印度 、 日本有分布。
据观察发现该虫可捕食多种林木害虫如杨扇舟蛾 Clo s ter a a n a c无。, eta (Fa b r ie ius )、 黄
刺蛾 C : : d o c a m p a fla v e sc口n s (W a lke r )、 杨叶蜂 P : istiph o r a s p . 、 舞毒蛾 L 梦m a , t, ia d is p a r
(L
.
)
、 油松毛虫 D e n d , o lf二us ta bu lae 了o r m i: Ts a i e t L iu 、 黄褐天幕毛虫M a la c o s o m a , eu -
str ia te sta c e a M o tse h妞lsky
、 刺槐蚜 A琳滋s : o bin ia o M a e e hia ti等 。
2 形态特征
2

1 卵
长 r . g i 士 0 . 0 2 (i 。 9 0~ 1 . 9 4 ) m m , 宽0 . 4 0 士 0 . 0 1 (0 . 3 9~ 0 . 4 2 ) m m 。 初产时桔黄色 , 后
变为棕红色 。 微弯曲 , 下部略大 。 卵上端略窄似瓶颈部 , 顶端具圆形白色卵盖 , 卵盖中间具
1 9 9 2一1 1一0 3 收稿 。
姚德富副研究员 , 刘后平 , 严静君(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1 0 00 9 1 )。
* 本文为中美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舞毒峨天敌昆虫研究”部份内容。 承蒙南开大学任树芝先生鉴定学名 , 李广武先生绘
制插图 , 特此致谢。
5 1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一丛白色毛状附属物 。
2

2 若 虫
1 龄若虫长 3 . 0 士 0 . 1 (2 . 8 ~ 3 . 1 ) m m -
宽 0 . 9 士 0 . 1 (。. 8 ~ 1 . 1) m m 。 初解若虫桔黄
色 , 渐变为棕褐色。 头为纺锤形 。 触角第 1
节基部黑色 , 端大半部、 第 4 节基半部及第
2 、 3 节褐色 , 第 4 节端部为桔黄色 , 各节
长 1 . 2 0 、 0 . 4 0 、 0 . 3 2 、 i . lo m m 。 嚎为桔黄
色 。 复眼棕红色 。 前胸背板棕揭色。 前 、中 、
后足腿节端部和胫节基部为黑色 , 腿节具红
褐色及黄色环纹 , 胫节基前大半部为桔黄色 ,
腿节 、 胫节 、 附节具无色透明刺毛。 腹背棕
褐色具三个臭腺 , 臭腺开口周围褐色 。 腹背
面具黑色和无色透明短毛。 腹部面白色 。
2 龄若虫长 3 . 7 士 0 。 3 (3 . 0~ 4 . 1 ) m m ,
宽 1 . 1 士 0 . 1 (1 . 0 ~ 一 s) m m 。 触角第 i 节基
部黑色 , 端大半部、 第 4 节基部及 2 、 3 节褐色 ,
节长l。 6 0 、 0 . 6 0 、 0 . 5 2 、 1 。 5 0 m m 。
图 1 环斑猛猎单形态
1
. 、卵 , 2 . 卵块 , 3 . 成虫(早 )
第 1 节中前部、 4 节端部 为 桔 黄 色 , 各
3 龄若虫长5 . 9 士 0 . 1 (5 . 7~ 6 . 1 ) m m , 宽 1 . 8 士 0 . 2 (1 。6 ~ 2 . 1 ) n ln l 。 触角第 1 节基部、
2
、 3 节及 4 节基部为黑色 , 第 1 节基前大半部、 4 节端 部为 棕 色 , 各节长2 . 0 、 。. 7 0.
0. 6 5

1
.
70 m m
。 头部、 前胸背板黑色 , 出现棕褐色翅芽 。
4 龄若虫长6 . 9 士 0 . 3 (6 . 5~ 7 . 4 ) m m , 宽2 . 6 士 0 . 1 (2 。 4~ 2 . 8 ) m m 。 触角第 1 节基部黑
色 , 端大半部和 2 、 3 、 4 节具棕褐色及黄色环纹 。 触角 各 节长 2 . 60 、 1 . 10 、 。. 85 、 1 . 95
m m
。 前 、 中 、 后足的基节 、 转节 、 腿节、 胫节 、 跄节均具黑色及桔黄色 环 纹。 翅芽黑色。
5 龄若虫长 1 3 . 8 士 0 . 1 1 (15 . 5~ 12 . 5 ) m m , 宽 4 . 0 士 0 . 0 6 (4 . 8 ~ 3 . 2 ) m m , 触角各节 长
2
.
9 0

1
·
3 0

1
·
0 5

2
.
1 5 m m
。 体色同 4 龄若虫。
2
.
3 成虫
雌虫长一6 . 2 0 士 0 . 2 2 (1 6 . 5 0 ~ 1 5 . 9 0 ) m m , 宽5 . 8 4 士 0 . 1 8 (6 . 1 0 ~ 5 . 5 0 ) m m 。体黑色 , 被
短毛 、 光亮 。 触角各节长 4 . 8 、 2 . 0 、 2 . 8 、 3 . 6 m m , 触角第 1 节具 2 个浅黄色环纹 。 嚎各节
长 1 . 50 、 1 . 85 、 o . 40 m m , 第 1 节达眼的中部。 足腿节具 3 个 、 胫节具 1 个桔黄色环纹。 胸
部腹面密被 白色短毛 。 腹部中部及侧接缘每节的端半部均为黄色或浅黄褐色。 前翅稍超过腹
部末端 。
雄 虫 长 1 3 . 0 9 士 0 . 2 5 (13 . 5 0~ 12 . 7 0 )m m , 宽 3 . 8 8 士 0 . 18 (4 . 1 0 ~ 3 . 6 0 ) m m 。 触角各
节长 4 . 2 、 2 . 0 、 2 . 3 、 3 . 4 m m 。 嚎各节长1 . 4 0 、 1 . 8 0 、 o . 3 5 m m 。 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 ,
腹部末端后缘中央突出 , 其顶端具二小钩 , 抱器成棒状弯 曲。
3 生活史
环斑猛猎蜻在北京、 山东(昆箭山 )、 辽宁 (海城)一年发生一代 , 以 4 龄若虫在枯枝落叶
5 期 姚德富等 : 环斑猛猎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层和石缝内潜伏越冬 , 翌年 3 月下旬越冬若虫陆续开始活动。 据室内观察 , 6 月末开始产卵 ,
产卵期约为21 ~ 29 d , 7 月下旬结束 , 卵期8 , n d , 平均9 . 8 士1 . 09 d 。 了月上旬开始出
现若 虫 , 一直到翌年 5 月下旬仍可见到 。 若虫共 5 龄 , 各龄若虫发育历期见表 1 。 整个若虫
期平均 3 1 5 . 0 士 4 。 g d 。 成虫交配后 , 于 6 月下旬开始产卵 , 其生活史见表 2 。 、-
_ 衰 1 、 环斑扭猫峪各幼若虫历期 _ ‘ 一 、
起 止 日 期
(年一月一日)
观察数 t
(头 )
( d )
1 9 9 1一0 7一 1 2 ~
1 99 2一0 5一 3 0
1 8

6 1 士3 。 9 8
(1 3 ~ 34 )
1 5
.
6 5 士 4 . 6 9
(右e 2 6 )
2 4
.
6 7 士8 . 4 9
(10~ 3 8 )
2 2 8 士4 。 2
(2 2 3 ~ 2 3 3 )
2合. 7 士 3 . 2
(2 5 ~ 3 1 )
衰 2 环 斑 盆二猎 绪 生 活 史 (1 99 1 ~ 1 9 9 2年)
月 3 4 5 6 7 8 9 1 0 1 1
旬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若 虫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成 虫 + + + 十 十 + 十
注 : · 卵 , 一若虫 , (一 )越冬若 虫 , + 成虫。
4 生活 习性
4

1 若 虫
一头若虫孵化出壳历时为10 一23 5 , 整个卵块孵化完毕约需l h 。 据对21 2粒卵的观察 ,
第 6 ~ 8次产卵孵化率最高 , 为1 0 % , 第9~ 12 次产的卵 , 为94 . 05 % , 第 1~ 5次产的卵 , 其孵
化率最低 , 仅为90 . 14 % 。
初孵若虫群集于卵块附近1 ~ Z h 后逐渐扩散 。 3 ~ 7 五开始捕食 , 1 龄若虫可捕 食 蚜虫
和杨扇舟蛾 、 黄刺蛾 、 杨叶蜂、 舞毒蛾等的 l 龄幼虫。 经观察 1 龄若虫不同于 镯靖 ‘), 必须
经过取食害虫才能完成龄期。 2 龄后可捕食较大的幼虫。 若虫可全天捕食 , 但以下午为多。
若虫蜕皮时三对胸足紧攀附着物 , 体背向下或头向上腹部下垂 。从胸背中线裂开 , 10 m in
蜕出胸部 , 16 m in 蜕出前足 , 18 m in 蜕出中足和触角 , 19 m in 蜕出后足 , 最后蜕出腹部 。 每次
蜕皮历时32 m in 。 蜕皮后 3 ~ 6 m in 即可活动 。若虫可全天蜕皮 , 但以 1 5 , 0 ~ 18 : 0 时为多 。
若虫有自相残杀习性 , 经在玻璃器皿中群体(l O头)饲养观察 , 从 2 龄后 , 随龄期增加 ,
自相残杀现象越益严重 , 特别是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 。
将 4 龄若虫在 10 月下旬至翌年 3 月 26 日 , 在室外背风向阳的落叶层中进行人工模拟野外
越冬试验 , 其越冬成活率为“ . 2 % , 越冬后的若虫继续捕食害虫, 能顺利发育成熟 。
4

2 成虫
成虫全天可羽化 , 白天较多 , 尤以13 : 0 一 18 : 0 时最多 , 占全天羽化的5 3% 。 雄比雌的
1) 徐祟华 , 严静君 , 林德富 , 等 . 姆椿生物学与利用研究 . 研究报告 , 1 9 8‘, (1) : “~ 56 .
52 0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6 卷
平均提前 s d 羽化 , 羽化率为82 . 8 % 。 羽化时三对胸足紧攀附着物 , 体背向下 , 或头部向上 ,
腹部下垂 , 旧皮从胸背中线裂开 , 头部 、 前足 、 嚎、 触角、 中足 、 后足和腹部依次蜕出。 羽
化历时雌雄成虫分别为36 、 38 m in 。 刚羽化的成虫体为黄褐色 , i h 后体色变为黑色 。 成虫
羽化前停食 8 ~ 14 h , 羽化后经12 ~ 24 h 开始取食 。 雌雄性比为1 : 0 . 54 。
6 月下旬至 了月上旬为成虫交配期 , 雌虫羽化 7 d , 雄虫羽化 25 d 后开始交配 , 交配历
时为 8 五。 雌虫交配 1 ~ 3 次 , 雄虫可 3 ~ 6 次 。 交配前雄虫趴附于雌虫背上 , 结束后仍在
背上停留 l 。 O~ 1 . 5 d 。
交配后的雌 虫经历2 ~ 23 d 开始产 卵 , 多在白天 , 尤以 1 4 : 0 一 1 8 : 0 时最多 , 随产卵随分
泌紫红色胶状物 , 将卵粒粘结在植物叶背 、小枝 , 排列成整齐块状 , 每产 1 粒卵历时 6 ~ 8 5 , 间
隔 4 m in 3 0 5 ~ 7 m in 1 6 3再产第二粒 。每头雌虫可产8~ 1 2块卵 , 每卵块含卵 17 . 6 7 士 5 . 5 5粒 ,
平均产卵量21 5粒。从 6 月末到 7 月下旬为产卵期。不经交配的雌虫也能产卵 , 但卵不能孵化 。
成虫羽化后停息15 ~ 25 m in 开始活动 , 经40 ~ 5 m in 开始捕食 , 多在白天 , 尤以 14 : 0
一 18 : 0 时较多。 5 月末到 7 月下旬为成虫期。
5 捕食量
19 9 1一 1 9 9 2年进行捕食量试验。 每个玻 璃 瓶 (9 . o e m x 6 . 2 e m x z o . o e m )放 入 1 头若
衰 3 环斑盆一蜷口日抽食t (单位 : 头 )
捕 t 害 虫 若 虫 (龄 )一——一 月为虫 种 虫 龄 1 2 3 4 5黄 材 峨 4 . 0 0 士 1 . 0 0( 5~ 7 ) 4 . 5 0 土0 . 58(4 ~ 5 )2 3 . 2 0 士 1 . 4 8(le s ) 4 . 3 3 士 1 . 0 3(3 e 6 )杨朋舟蛾 6 . 0 0 士 1 . 0 0(5 ~ 7 )5 . 1 1 士 0 . 9 3(4 ~ 7 ) 4 . 0 0 士 1 . 4 1(Ze s ) 4 . 2 0 士0 8 4(3 ~ 5 ) 7 , 0 0 士 1 . 7 3(6 ~ 9 )杨 叶 蜂 3 . 0 0 士 1 . 1 5
(3 ~ 5 )
3
.
6 7 士 0 . 5 8
(3 ~ 4 )
4
.
7 5 士 1 . 2 6
(3 ~ 6 )
油松毛虫
5
.
50 士 1 . 2 9
(4一 7 )
4
.
4 2 士 0 . 9 8
(3 ~ 6 )
舞 澎 蛾
2
.
3 6 土1 . 0 3
(1 ~ 4 )
2
.
8 0 士0 . 8 4
(2 ~ 4 )
3
. 右6 士 0 . 5 8
(3 ~ 4 )
4
1
.
2 0 土 0 . 4 5
(1 ~ 2 )
黄福天幕毛虫 3
3
.
0 0 士 1 . 1 9
(le 4 )
2
.
4 3 士 0 . 7 9
(2一 3 )
2
.
3 3 士 0 . 57
(2 ~ 3 )
2
.
6 7 士 0 . 5 8
(2 ~ 3 )
1
.
6 7 士0 . 5 8
( 1 ~ 2 )
刺 槐 蚜 1 8
.
6 7 士 1 .
(1 7 ~ 2 0 ;
,
5 期 姚德富等 : 环斑猛猎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虫或成虫和一定数量害虫 , 用尼龙纱盖盖紧 , 隔日记录其捕食量 , 每项试验重复三次, 结果
见表 3 。 可以看出 1 龄若虫不但捕食刺槐蚜 , 还可捕食比自己龄期大的害虫幼虫 。 随若虫龄
期增加 , 捕食量亦增加 。 由于若虫历期长 , 因此在捕食各种害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1
. 肖采 瑜 , 任树芝 , 郑乐怡 , 等 . 中国垮类 昆虫鉴定手册(半翅 目异翅亚 目)第二册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 9 81 . 5 58 .
A S tu d 夕 o n the B fo n o 。艺e s o f P r e d a to r夕 B u g (S Phe d a o o le s te s
‘m P r e s s fe o llfs)
Y a o D efu L iu H o u P in g Y a n Jin g ju n
A b str a et L a b o r a to r y r ear in g a n d s im u la te d field o v e rw in te r in g o f sP 无e -
d a n o le s te s im p r o s sie o ll艺公 St应1 w e r e e o n d u e te d in B e ijin g in 1 9 9 1 ~ 1 9 9 2 . It h a 3
o n e g e n e r a tio n a ye a r a n d o v e r w in te r s in 4 t h in s ta r in n ym Ph a l sta g e
-
T h e e g g s a g g r e g a te in th e fo r m o f e g g m a s se s
, a n d ha te h in 9
.
9 土1 。 1 day s
a fte r o v iP o s itio n
.
T h e r e a r e 5 in s ta r s in n ym Pha l sta g e a 立 d its d ev elo Pm e n t
Ias ts fo r 3 1 5
.
0 士4 . 9 d a y 6 . T he a血lt s m a t e in 7~ 2 5 d a ys a fte r em e r g e n e e
a n d o v iPo si t 2 2一 2 3 d好5 la te r . N o t o n ly its m o rP h o lo g y a n d e h a n g e s in
e o lo r a fte r m o u lt in g in a ll s ta g e s b u t a ls o th e b io n o m ie s w e r e d e s e r ib e d
.
E x Pe r im e n ts b o th in Ia b o r a to r y
,
a n d in th e fie ld sh o we d th
a t it is a
Pr o m is in g Pr eda to r a n d e a n Pr e y o n Cl
o ste , a a ”a c ho r己ta (Fa b r ie iu s ) , C忿玄d o -
c a m p a 了la v es c。”s (W a lk e r ) , N e 功at“5 sP . , L , 优a 九tr ia d isp a r (L . ) , D e称d而lim ‘s
ra bo la e扣: m , : Ts a i e t L iu , 叮‘la e o , o二a 。。、s t: iate sta e ea M o 亡s ehu lsky , 戒琳t’s r o b i-
” ia e M a e e hia ti e t e
.
m a n y sPe e ie s o f fo r e s t Pe sts

K e y w o r d s Sp几ed a 万o le s tes fmP 犷es s fc o llis , b io n o m ie s , P r e d a to r
Y a o D e fu
,
A s : o e ia t e P ro fe s so r
,
L iu H o u Pin g
,
Y a n J in j
u n (T h e R e s e a r e h In st it u t e o f Fo r e
-
str y
,
C A F B e iji
n g 1 0 0 0 0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