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Clostera anastomosis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全 文 :  1996—10—16收稿, 1997—08—23收修改稿。
王福维副研究员, 牛延章,侯丽伟,皮忠庆,王景辉(吉林省林业生物防治中心站 长春 130022) ;陈域横 (吉林省长岭
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王福维 牛延章 侯丽伟 皮忠庆 王景辉 陈域横
  摘要 分月扇舟蛾是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吉林省西部一年发生 3代, 以 2 龄幼
虫在落叶层或树皮缝内作薄茧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上树危害, 老熟幼虫吐丝缀叶于树上化蛹。林
间世代比较整齐, 幼虫共 5龄, 初孵幼虫具有吐丝下垂, 借风传播的习性。成虫具有趋光性和短距离
迁移习性,卵产于叶背,每雌虫平均产卵 552粒。防治方法为: ( 1)春秋季搂烧落叶, 校正死亡率为
79. 6% ; ( 2)早春树干阻杀幼虫, 校正死亡率为 94. 0% ; ( 3)幼虫期每公顷喷洒 375 g 灭幼脲Ⅲ号,校
正死亡率为 95. 2% ; ( 4)对于虫口密度较低的林分, 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 校正寄生率为48. 2%
~57. 3%。
  关键词 分月扇舟蛾 生物学特性 天敌 防治
  分月扇舟蛾( Closter a anastomosis L. )寄主为杨( Populus spp. )、柳( S alix spp. )和桦( Be-
tula spp. ) ,该虫于 1990~1994年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的杨树人工林中大面
积暴发成灾, 在吉林省 1989年以前只有分布,未见危害。1990年于局部林分突发成灾。1991年
在几个县份暴发成灾 700多 hm2 ,呈小片状危害。1992年在多个县份暴发成灾 3万hm 2,大面
积林分受害。1993年该虫危害已遍及全省,涉及近 70万 hm2的人工杨树林。1994年种群处于
衰退阶段, 1995年种群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该虫一年多次将树叶吃光,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
生长和效益的发挥。为此笔者于1990~1994年采用室内系统饲养和林内定点定期观察相结合
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指导了大面积的防治作业,现将结果报道
如下。
1 研究方法
1. 1 生物学特性研究
于 1990年春在分月扇舟蛾的发生区——长岭县太平川林场的杨树人工林中采集越冬幼
虫进行室内饲养,共设 20个养虫笼,每笼放 10头幼虫, 逐日观察记载虫态变化及其它生物学
特性,进行了 2 a 共 6个世代的室内饲养观察。并且依据虫口密度的差异设了 10块固定标准
地,作为室内研究的补充观察点。为了测定各世代各龄期幼虫的食叶量, 室内每日投食前,将欲
投叶片首先在计算纸上编号按原大小进行投影,然后投入养虫笼, 第二天取出,在原计算纸的
投影位置投影出被取食部分,查数每日取食量(叶面积) , 每一虫龄、每一世代完成发育后,计算
其食叶量及取食量的置信区间。
1. 2 天敌研究
1990~1992年于分月扇舟蛾各世代、各虫态发生期,采集 100 块卵或 100头幼虫或 100
林业科学研究 1998, 11( 3) : 325~329
Forest Resear ch       
头蛹, 带回室内单独饲养, 并结合林间标准地定期调查(幼虫期天敌的主要研究方法) ,观察和
收集天敌种类,计算寄生率,评价天敌对分月扇舟蛾种群的抑制作用。
1. 3 防治技术研究
依据 1990~1992年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于 1993年制定了以治理越冬代幼虫和释放
赤眼蜂控制低虫口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并指导了大面积的防治工作。
1. 3. 1 人工搂烧树叶灭虫法 于秋季该虫下树之后或春季该虫上树之前,选择林下杂草稀
少,落叶较为稠密的林分,将树叶尤其是非当年的落叶搂到行间成垄状或小堆,在无风或微风
的条件下,点燃焚烧消灭越冬幼虫。
1. 3. 2 毒笔阻杀法 防治用的毒笔由自己研制,内含1%的 2. 5%溴氰菊酯。规格  32 mm×
150 mm ,于 4月 15日该虫上树之前,在树干的胸高处涂 2个闭合环,毒笔用量为 25支/ hm2。
1. 3. 3 飞机空中和人工地面喷药灭虫法 于幼虫期对发生面积较大,树木高,危害严重的林
分,采取飞机空中低容量喷药灭虫;对幼龄林,采用人工地面喷药灭虫。所用的药剂为通化农药
厂生产的 25%灭幼脲Ⅲ号,用药量为 375 g/ hm 2,浓度为1. 88%。
1. 3. 4 赤眼蜂防治法 对虫口密度在 15头/株以下的林分,于第二、三代的产卵初期释放松
毛虫赤眼蜂( T riohogr amma d endrolimi Matsumura) ,放蜂格局为放蜂点 50个/ hm2, 放蜂量
为 25万头/ hm2 ,繁蜂寄主为柞蚕( Antheraea p ernyi Gurin-Mnev ille)。
在实施每项作业的同时,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 建立 10块处理试验区和 2块对照区,用于
防治效果调查。
2 研究结果
2. 1 生活史
该虫在吉林省的西部一年发生 3代(表 1) ,以 2龄幼虫个别以 3龄幼虫作白色扁圆薄茧
于非当年落叶层或树皮缝内越冬,第二年四月下旬越冬幼虫出蛰, 经树干上树危害, 该虫各世
代发育整齐, 少数个体相邻虫态有重迭现象。
表 1 分月扇舟蛾年生活史 (吉林长岭, 1992~1994年)
月 4 5 6 7 8 9 10~翌年 3
旬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越冬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示卵, - 示幼虫,⊙示蛹, + 示成虫, ( - )示越冬幼虫。
2. 2 生活习性
2. 2. 1 成虫 成虫白天不活动,晚 19: 00~22: 00 活动频繁,并有较强的趋光性,各世代性比
32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1卷
接近 1∶1, 多数个体交尾 1次,交尾后当日即可产卵, 卵呈多层块状产于叶背, 成虫具有短距
离顺风迁移习性,迁移距离可达 8 km,在严重危害地当代成虫将迁于新发生地产卵。越冬代成
虫羽化初始期为 6月 1日, 末期为 6月 7日,一头雌虫最多怀卵 1 229 粒, 最少 106粒, 平均
538粒;第一代成虫羽化始期为 7月 13日,末期为 7月 19日, 一头雌虫最多怀卵 917粒,最少
78粒,平均 397粒; 第二代成虫羽化始期为 8月 15日, 末期为 8 月 21日,一头雌虫最多怀卵
1 080 粒,最少 425粒,平均 722粒。
2. 2. 2 卵 初产卵淡青色,有两条平行白色条纹,随着胚胎发育 3~5 d,变成红褐色,孵化前
1~2 d 呈黑褐色。第一代卵始期为 6月 4日, 胚胎发育历期为 10 d,卵的孵化率可达 96. 3%;
第二代卵始期为 7月 14日,胚胎发育历期为 6 d,卵的孵化率为 83. 1% ;第三代卵始期为 8月
17日,胚胎发育历期为 8 d,卵的孵化率为 72. 1%。
2. 2. 3 幼虫 幼虫共 5龄,同一卵块上的初孵幼虫群栖于同一叶背, 1~2龄幼虫取食叶的下
表皮和叶肉, 仅存上表皮和叶脉。通常同一卵块孵化的幼虫将食尽 3~7片叶子的下表皮和叶
肉,被害叶很快枯黄,留在树上12~17 d不落。1~2龄幼虫有吐丝下垂,借风传播的习性。3龄
幼虫食叶量增加,并开始分散取食,随着虫龄的增大,幼虫的危害向树冠上部推进, 4~5龄幼
虫基本在树冠顶部危害,幼虫老熟后吐丝缀叶于其中化蛹。据 10头幼虫20个重复的室内饲养
观察,各世代、各龄幼虫历期及食叶量如表 2。
表 2 各世代各龄幼虫历期及食叶量 (吉林长岭)
虫 龄
一    代 二   代 越 冬 代
历期
( d)
食叶量
( mm2)
置信区间 历期
( d)
食叶量
( mm 2)
置信区间 历期
( d)
食叶量
(m m2)
置信区间
1 5 57  52~62 4 41  37~46 6 21  18~24
2 3 102  91~114 3 115  105~125 240~247 244  201~288
3 2 281  240~322 3 493  428~558 5 463  454~533
4 4 1 677  1 496~1 858 2 1 568  1 441~1 695 6 1 940  1 764~2 115
5 5 6 921  6 294~7 549 4 7 467  6 852~8 081 8 13 629  12 648~14 609
合计 19 9 038  8 394~9 684 16 9 684  9 055~10 313 265~272 16 297  15 236~17 419
2. 2. 4 蛹 越冬代幼虫 5月 21日开始化蛹,蛹期为 11 d;第一代幼虫 7月 8日开始化蛹, 蛹
期为 7 d;第二代幼虫于 8月 8日开始化蛹,蛹期为 7 d。
2. 3 天敌
据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 该虫的卵期天敌有松毛虫赤眼蜂( T richogr amma dend rol imi
Matsumura )和躅蝽( A rma chinensis Fal low ) ,松毛虫赤眼蜂在该虫种群处于潜在期对第一代、
第二代和第三代卵的寄生率分别 3. 2%、12. 6%和 18. 5% ;而该虫处于猖獗期其抑制力略有提
高,对第二代、第三代卵的寄生率分别为 15. 5%和 24. 7%。幼虫期有 2种寄生蜂, 其学名待定,
该虫种群处于猖獗期, 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使幼虫感病率较高, 潜在期第一代和第二代感病
率分别为1. 7%和21. 4% ;猖獗期越冬代和第一代的感病率分别为 74. 9%和 96. 3%; 蛹期有2
种寄生蜂,其学名待定。在该虫天敌复合体中, 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为缩短猖獗期的关键因
子,但其大流行需要一定的条件(寄主密度和大气湿度) , 其它天敌对缩短猖獗期所起的作用比
较小。主要天敌的抑制作用如表 3。
3273期            王福维等: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表 3 分月扇舟蛾主要天敌调查结果 (吉林长岭, 1990~1994)
天敌 种类 发生类型 寄主世代 调查标地数(块) 寄生(感病)率范围( % ) 寄生(感病)率( % )
松毛虫赤眼蜂 潜在期 1 10 2. 4~6. 3 3. 2
松毛虫赤眼蜂 潜在期 2 10 5. 8~17. 6 12. 6
松毛虫赤眼蜂 潜在期 3 10 13. 3~29. 7 18. 5
松毛虫赤眼蜂 猖獗期 2 10 7. 4~21. 2 15. 5
松毛虫赤眼蜂 猖獗期 3 10 16. 8~30. 7 24. 7
颗粒体病毒 潜在期 1 10 0~5. 3 1. 7
颗粒体病毒 潜在期 2 10 16. 2~23. 5 21. 4
颗粒体病毒 猖獗期 越冬代 10 67. 4~85. 3 74. 9
颗粒体病毒 猖獗期 1 10 89. 2~100 96. 3
2. 4 防治
依据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和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将越冬代幼虫作为防治重点, 因林、因时
施策。害虫上树前采取人工和物理的防治方法, 上树后采用化防和用生物措施抑制种群密度上
升等防治措施,各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如表 4和表 5。
表 4 分月扇舟蛾几种防治方法的防治效果 (吉林长岭, 1993~1994)
防治 方法 调查标地数
(块)
虫口减退率范围
( % )
平均虫口减退率
( % )
校正死亡率
( % )
人工搂烧落叶 10 76. 3~87. 4 84. 1 79. 6
毒  笔 10 92. 2~98. 6 96. 0 94. 0
飞机喷药 10 95. 3~99. 4 97. 3 95. 2
人工喷药 10 87. 6~96. 1 92. 0 87. 2
2. 4. 1 人工搂烧落叶灭虫法 1993~1994
年人工搂烧落叶3. 0万hm2 ,杀虫率可达84.
1% ,校正死亡率 79. 6%。这种方法适用于分
布比较零散, 落叶稠密, 危害严重的中成龄
林。
2. 4. 2 毒笔阻杀灭虫法 此方法是利用分
表 5 释放赤眼蜂的防治效果
(吉林长岭, 1993~1994年)
世代 调查标地数
(块)
寄生率范围
(% )
平均寄生率
( % )
校正寄生率
( % )
2 10 46. 3~62. 5 54. 7 48. 2
3 10 55. 5~71. 2 65. 2 57. 3
月扇舟蛾越冬幼虫经树干上树的习性,采用具有触杀作用的毒笔将其灭杀。防治成本为 25元
/ hm
2 ,共作业 0. 8万 hm 2,杀虫率在 96. 0%以上,校正死亡率 94. 0%。此方法适合的林分比较
广泛,具有工效高、费用低、安全简单易行的优点。
2. 4. 3 飞机空中和人工地面喷药灭虫法 1993~1994年飞机空中喷药共作业 3. 1万 hm 2,
防治成本为 32元/ hm2 ,杀虫率达 97. 3% ,校正死亡率 95. 2%, 飞机低容量喷药灭虫作业速度
快,质量好,这种方法适用于林分比较集中的地域。人工地面喷药 0. 5万 hm2 ,防治成本为 39
元 / hm2 ,杀虫率达 92. 0% ,校正死亡率 87. 2%,这种方法适用于树高在 6. 0 m 以下的中幼龄
林。
2. 4. 4 赤眼蜂防治法 1993~1994 年放蜂 2. 0万 hm 2, 防治成本为 15 元/ hm2 , 寄生率为
54. 7%~65. 2% ,校正寄生率 48. 2%~57. 3%。作为一项生防措施,在该虫种群处于潜在期每
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 将会抑制或推迟种群的暴发。
32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1卷
  以上 4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森林类型和不同的害虫发生类型,通过大面积防治作业表明
其防治效果都很显著,对于像分月扇舟蛾这样有特性的突发性害虫,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所
限,防治对于缩短猖獗期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减轻灾害所起的作用是十分
明显的。
参 考 文 献
  1 萧刚柔主编.中国森林昆虫(第 2版)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1018~1019.
  2 田丰.分月扇舟蛾发生期的物候观察.森林病虫通讯, 1993, ( 2) : 8.
Study on the Bionomics and Control of Clostera anastomosis
Wang Fuw ei  N iu Yanz hang  H ou L iw ei
P i Zhongqing Wang J inghui Cheng Yuheng
  Abstract Clostera anastomosis is one of the main leaf-eat ing pests of art ificial poplar
plantations in the w est of Jil in Prov ince. This paper deals w ith the bionom ics and contr ol o f
this pest . C. anastomosi s has 3 generat ions a year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 In the f ield,
there is a neat g ener at ion. T here ar e f iv e instars during the larval stag e. T he young larv ae
have a habit of spilt ing skill, falling as w el l as spreading by wind. T he 2nd instar larvae over-
w inter within thin cocoons in the fallen leaves o r the bark′s holes and begin to act in late-
spring nex t year . The mature larvae pupate w ithin the curling leaves on the t rees. T he
adults fly to light at night and migr ate for sho rt-distance. T he egg s ar e laid on leaf back and
the aver age number o f eg gs laid per female is 552. Control methods include ( 1) hand-collec-
tion of fallen leaves and burning them in the spring or the autumn, w ith the rectf ied mor tali-
ty of 79. 6% ; ( 2) stopping the larvae fr om the bark and killing them in the early spring , w ith
the rect if ied mortality o f 94. 0%; ( 3) spraying benzoyphenol urea No . 3 in the larv al stag es,
w ith the rect if ied mo rtal ity of 95. 2%; ( 4) r eleasing Tr ichogramma dendr olimi in the egg
stages in the case of their low density , with the rect ified parasitic rat io o f 48. 2%~57. 3%.
  Key words Closter a anastomosis  bionom ics natural enem ies contro l
  Wang Fuwei, As sociate Pr ofessor, Niu Yanzhang, Hou Liw ei, Pi Zh on gqing, Wan g Jingh ui ( Fores t Biocont rol C ent ral
Station of J ilin Provin ce Changchun  130022 ) ; Ch en Yuheng ( Fores t Diseas e, Pes t Cont rol and Qu arant ine S tat ion of
Changling C ounty, Jilin Province) .
3293期            王福维等: 分月扇舟蛾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