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7 卷 第 1 期
1 9 9 4 年 2 月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FO R E ST R E S E A R C H
\ o 飞. 丁一 N o . 1
p 。卜 . , , 。。1
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许煌灿 尹光天 曾炳山 傅精纲 张伟 良 张 国
摘共 热带山地雨林 、 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黄藤夭然分布 的 主 要 植 被
类型 , 在热带山地雨林和季雨林的不同林型中 , 黄藤分布密度变化大 , 10 一 1 70 株/h m Z ; 黄藤为
强萌巢丛生植物 , 1 ~ 3 年生幼藤生长缓慢 , 3 年生植株生长加快 , 茎长生长 量 大 于 1 . o m /a ,
4~ s a 开花结果 ‘; 藤丛由茎长不一的异龄植株所组成 , 不同长度级的株数分配及其茎长占 藤丛 总
株数的比例具有一定规律 : 各长度级的藤株数量随长度级的增加而减少, 其组成结构呈对 数函 数
Y = a + b ln 二(b( o )的关系。
关健饲 黄藤 、 天然分布、 生杰生物学特性
黄藤又名红藤(D a e tn 0 0 0 rp s o a r g a r ita e (H a n e e ) B e e e ) , 属棕桐科 ( P a lm a e ) 省藤亚
科 ( e a la m o id e a e ) 省藤族 (C a la m e a e )具刺攀援丛生藤本植物〔‘ , ” , 原产华南 , 是 热带 、 南
亚热带森林的主要伴生藤本 。 其藤茎具良好工艺特性 , 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 , 藤
梢富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成分 , 可作蔬菜食用 , 种子质地坚实 , 为制作佛教徒使用特供商品
“佛珠 ” 传统材料 。 因此 , 黄藤是具较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的多用途珍贵森林植物〔“, 。 自
60 年代初 以来开展系统综合试验研究 , 获得了预 期效果 〔3 一 ’. , 。 本文着重探讨黄藤的生 态 生
物学特性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
1 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
1
.
1
.
1 天然资源调查 采用普查方法 , 采集标本 ; 设立固定或临时观测标地 , 调查林分状况
和立地条件 , 以分析藤种植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分布规律 。
1
.
1
.
2 生长规律研究
1
.
1
.
2
.
1 野生藤生长 在黄藤中心分布区的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内和采伐迹地设置固 定 样
地 , 定丛定株观测藤丛萌孽和藤茎生长 , 观察生长的物候象 , 分析野生藤的生长习性 , 及其
在不 同条件下的生长表现。
1
.
1
.
2
.
2 苗木生长 分别在广州热林所、 海南省尖峰岭热带林业研究站和广东省高州县伦道
1 993一0 3一0 6收稿 。
许煌灿副研究员 , 尹光矢 , 曾炳 山 , 傅精纲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 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广州 5 10犯0 ) ; 张伟 良 ( 广州
市 白云区林 业局 ) ; 张国 ( 广东省高州县林业局 ) 。
* 本研究为林业部 “七五 , 重 点科研项 目和加 拿大国际研究 中心 (I D R C )资助研究项 目 “株们膝研究 ” ( R at ta n p ro jec t )
的研究内容之一 , 热林所钟惠甫 、 符史 深参加前 期研究工作 , 特此致谢 。
1 期 许煌灿等 : 黄藤生 ;靛上物学特性的研究 21
藤场 , 进行定位定株测定苗高和叶片生长 , 每月观测 1 一 2 次 , 4 次重复 , 分析苗木生长过
程 。
1
.
1
.
2
.
3 藤林生长 在人工栽培藤林内 , 设立 6 块固定标地定位定丛逐株观测藤 林 幼 林 生
长 , 并在栽培试验 区及推广栽培 区作一般调查 , 研究生长规律 。 在藤种收集圃定位定株观测
萌孽 、 叶片和藤茎生长 , 及开花 、 结果等。 每月 3~ 6次 , 研究物候象和年生长节律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
。
1 生态学特性
2
.
1
.
1 天 然分布区域 黄藤为我国特有种 , 天然分布 以海南岛为中心 , 延伸到 2 3 0 30 产 N 以
南的广东 、 广西南部地区 。 在海南省除西部热带干旱稀树草原外 , 从沿海低丘到海拔1 10 0 m
的山地的原始森林 、 次生林内均有黄藤分布 。 由于热带 、 南亚热带地区森林面积缩减及长期
以来原藤过度采收 , 现有天然资源在海南岛较集中分布于中部山区 , 在广东和广西南部仅见
于海拔 3 0 m 以 下的残存阔叶林中。 引种和人工栽培 已扩大到广东 、广西 、 福建中南部和云南
南部地区 。
2
.
1
.
2 分布 区的主要 自然条件 多年调查和观察结果表明 , 黄藤适生 区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
温20 ~ 24 ℃ , 最冷月 ( 1月份 ) 均温 > 12 ℃ , 极端低温年均值 一 2 . 8 ~ 5 . 1 ℃ , 能短时间忍耐
一 3 . 5 ℃的低温 , ) 10 ℃和夯 15 ℃的年积温分别为 7 0 0 ℃和 5 8 0 0 ℃以上 ; 日照总时数 1 9 0 ~
2 4 0 0 h ; 年降雨量 1 1 0 0 m m 以上 , 干燥度在 0 . 6一 1 . 0 。
热带山地雨林 、 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黄藤天然分布的主要三种森林
植被类型。 根据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的调查 , 在热 ‘}特山地雨林和热带常绿季雨林的25 种林型
中 , 大部分林型均有黄藤 的天然分布 , 在某些林型中 , 黄藤成了林下和层间层的主要组成植物 ,
并以它为林型命名的特征种类〔“ , 。黄藤生长权以乔灌木树种作为攀援支持体 , 攀生至林冠层 。
由于黄藤生长于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中 , 各类型的植物组成复杂 , 乔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繁
多 , 数量大 。 常见的优势乔木树种有山毛 禅 科 ( F a g ac ea e ) 、 樟科 ( Lau ra ce ae ) 、 金 缕
梅科 ( H a m a m e lid a e ea e ) 、 木兰科 ( M a g n o lia e e a e ) 、 龙脑 香科 ( D ip te r o e a r p a e e a e )
等科的树种 。 下木层主要有细棕竹 (R h a户‘s 夕r a c illis B u r r e t)、鸡屎树 ( L a sia n *hus s p . )、
谷姑茶 (M a llo *。5 h o o k er ia n u s (S e e m . ) M u e ll一A r g . ) 、 中华 厚 壳 桂 ( Cr y p *o c a妙a
e h in e n s is (H a n e e ) H e m s l )
、 燕尾葵 ( P in a n g a d isc o lo r B u r r e t ) 、 裂叶棕梅 ( L ie “a n a
sP n o sa T h u n b
.
)
、 九节木 ( P s夕c h o tr ia r ub r a (L o u r . ) p o ir . ) 等 。
在热带 山地雨林和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不同林型和立地条件 ( 如 : 林分郁闭度 、 海拔高
度 、 坡位和坡向 ) 的天然植物群落中 , 黄藤的密度有较大差异 , 最大达 1 70 0 株/ h m , , 最少为
10 株/ h m , 。 随纬度增高 , 热量降低 , 天然分布数量减少 。 在广东 、 广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下仅在水热条件较优越的山坡中下部 、 靠近沟谷地有零星分布 。
黄藤在其系统发育过程中 , 既能忍耐荫庇的森林环境 , 生长发育时又需要充足的光照 。
野外观察表明 , 在稠密的原始热带雨林下 , 可见黄藤天然更新幼藤 , 而在林冠最上层 , 可见
黄藤的藤冠 ; 在 山地雨林的林窗下靠近沟谷的开阔地 , 黄藤分布数量多 , 密度大 ; 在原始林
皆伐后3 ~ s a 的迹地的天然更新林地上 , 黄藤常常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
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件
黄藤夭然分布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有黄红色砖红壤 、 砖红壤性黄壤 、 红堆和砖红壤等。 野
生藤生长的立地土层深厚 , 一般都在 1 . o m 以上 , 表层有机质含量高 , pH S~ 6 . 5 。 黄藤在土
壤肥沃 、 水分充足的立地上生长快 , 调查可见野生藤达60 株/ 丛 , 主茎长达 30 m 以上。
2
.
2 生物学特性
2
.
2
.
1 形态特征 黄藤为有刺丛生攀援大藤本 , 植株长可达 50 m , 带鞘藤茎粗3~ 5 c m , 去
鞘藤茎粗 0 . 8~ 1 . 2 o m 。 始叶掌状全裂成藤羽状全裂 , 叶轴延伸成具爪状倒勾刺纤鞭 ; 叶轴和
叶柄背面及边缘被刚刺 ; 叶鞘环包藤茎轮状排列 , 着生于藤茎形成藤茎节 , 节 间 长 度 15 ~
40
c m
。 肉穗状花序 , 单性花 , 雌雄异株 , 花序轴上的佛焰包舟状 , 外包片被揭色扁平刺 ; 果
实球形 , 直径 1 . 5~ 2 . o c m LI, 。 未成熟果皮绿色 , 成熟时黄色具光泽 , 果肉胶质 , 褐色 , 千果
重 1 9 0 0一 2 3 0 0 9 。 种子褐色 , 肾状 , 质硬 , 千粒重 1 6 0 0~ 1 8 0 0 9 , 含水率 3 0%一 3 2 % , 种
胚短圆柱状 , 外被胶质坚实的种胚盖 。
2
.
2
.
2 生长发育 与其它棕桐藤种一样, 黄藤的生长表现为高生长和萌集 , 藤茎尖分生组织
不断生长抽叶拔节延伸藤茎 , 形成植物体地上部分器官 , 茎基部分生组织生长不断萌萦新植
株形成藤丛 。 因此 , 藤丛由不同长度的异龄梢株构成 , 生长相互关系十分复杂。
黄藤 4 一 5 年生植株始花 , 成藤在 良好立地条件下 , 终生和终年随植株抽茎拔节开花结
果 , 盛花期多为 3~ 9 月 , 果实盛熟期 10 ~ 12 月 。 花苞始现至花开需要 40 ~ 50 d , 开花至幼果
始现 10 d , 果实始现至成熟 2 10 ~ 2 40 d , 成熟果悬挂于藤茎不脱落 , 在同一植株 , 常见成熟
度不一的果实 , 每个果雹通常有 50 ~ 2 50 小果 。
黄藤是须根系植物 , 种胚萌发 , 长出3条明显的胚根 , 逐渐生长发展成须根系 。 1 年生苗
木根系长达 5 0 c m , 重量为苗木总重量的 1 / 3 。 3年生根幅达 l m , 成藤根 幅 2 一3 m , 深 度
达 1 . s m 。
黄藤为单子叶植物 , 茎不具次生形成层 , 茎粗终生变化小 , 且上下均一 , 平均 12 . 0 m m , 节
间长度 2 . 2 c m 。 解剖观测表 明: 维管束密度外层 比内层大 , 纤维 比量自外层向内及自基部
向上表现减少趋势 。 维管束大小及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 自外层向内层呈增大的 趋 势〔‘, , ’幻 。
2
.
3 生长规律
2
.
3
.
1 苗木生长 黄藤种子坚实 , 发芽延续时间长。 种子播后 , 25 一 35 d 种胚突破种 胚 盖
“冒白” , 生长形成膨大的塞状种胚体 , 36 一56 d 始芽 , 3条胚根长出。有些种子发芽需持续
8 0 ~ 1 20 d
, 个别种子要延续到2 60 d , 甚至l a 或更长的时间 。
苗期生长缓慢 , 从播种至真叶初展需要 4 个月 。 真叶未展的胚芽期移植于营养杯培育 ,
1 年生幼苗 5 片叶左右 , 叶长 25 ~ 35 o m , 根长25 ~ 45 c m 。月生长过程和总生物量见表 1 。
表 1 黄膝苗各月的生长过程
月 份 (月 )
划匕 卜闷 一一一一一一台 9 10 1 1 1 2 土 2 3 4 5— - 一 一一一 -一一 一 一 - 一 一—— - - 一 一一 一 一一— 一 — 一 — 一 一 —一一 一 -苗 高 (c 沮)叶 片数 ( 片 )叶面积 (c m 朴最长根 (e皿)总生物量 犷哟 14 . 91 。 8 1 8 . 52 . 3 2 1 。 83 . 0 别 . 23 . 22 0 . 12弓. 32 . 7 1 25 . 63 . 5 2 7 . 03 。 5 2 9 . 33 。 529 0 。 7 3 1 。 93 。 7 2 5 。 74 。 024 . 54 . 06 3 9 。 94 。 94 82 。 52 9 . 47 。 82
1 期 许煌灿等 : 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3
2
.
3
.
2 藤丛生长 藤丛 由年龄各异 、高度参差不齐的植株组成 。 植丛中各组成植株生长速率
差异明显 。 野生和栽培藤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 : 1 ~ 3年生植株高小于 0 . s m 的植株 , 年生长
量小于。. 3 m , 3年生以上大于0 . 5 m 的植株开始明显抽茎 , 生长加快 , 大于 1 . o m 的植株 , 进
入相对稳定速生期 , 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 . 25 m (见表 2 ) , 在良好立地条件下 , 最大生长量
达到2 . 2 5 m / a 。
裹2 黄弃各长度级植株的年生长t ( 单位 : m )
长度级 < 0 . 5 0 . 5~ 1 . 0 1 . 0~ 2 . 0 2 . 0~ 3 . 0 3 . 0~ 4 。 0 > 4 。 0
野生麟
栽堵璐
O
。刀
0
.
18
0
。
65
0
。
3 8
1
。
3 2
1
。
25
1
。
3 7
l
。
4 8
1
。
52
1
.
3 7
1
。
5 7
1
。
39
黄藤人工栽培试验林的 9 年连续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组成藤丛株数 ( N ) 的增加 、
母藤茎 (M L ) 生 长和总茎长 ( T L ) 的增 长随藤龄 ( 刃 ) 的增加而增加 , 并可用幂函数回
归方程式Y = a X “来反映生长过程。
N = 0
.
7 5 4 7月1 · , . 3 7 (r = 0 . 9 8 2 )
ML = 0
.
1 1 3 1刁’· 8‘7 1 (r = 0 . 9 8 7 )
T L = 0
.
0 8 8 4 A a
·‘. 7 ‘ (r = 0
.
9 8 1 )
植后前 3 a , 藤丛萌孽力和母茎生长速率低 , 萌孽数为0 . 5株/a , 生长量为 。. 21 m / a ; 随
后 , 母藤进入抽茎速生期 , 萌靡力增强 , 生长加速 , 并逐渐趋于相对稳定 , 平均 萌 撰 数 为
1
.
5株/ a , 生长量为1 . l m / a 。 随着藤龄的增长 , 成丛株数槽加和各植株茎生长加速 , 其成
丛总茎长则呈几何级数快速递增 , 第八年 , 藤丛平均总茎长达到 27 m ( 表 3 ) 。
表3 黄燕林落丛生长过程 ( 单位 : m )
膝龄 成丛株
(扭)
萌 裁
连年 乎均
主名 生长份 总茎长 增长
主茎长
连年 平均 连年 平均
总蕊长
10盯4897630.0..1L232岛Q产,二‘J41毖.⋯‘“nnU弓.么, .人工11一 ::}:560肠123n”,几月.二心.J
16329书700.1.234反6
12
。
7
13
。
4
1
。
9
0
.
7
0
.
08
0
。
2 1
0
.
3 0
0
。
4 5
0
。
60
0
.
66
0
。
7 1
0
.
7 6
0
.
16
0
.
3 5
0
.
8 3
1
。
93
4
.
8 3
9
。
95
13
。
34
18
。
48
26
。
9 7
0
。
19
0
。
4 8
1
。
10
2
.
9 0
5
。
0 0
3
。
3 9
5
。
14
8
。
00
注 : 广东省高州伦道藤场 , 19 7 8年营造 的火 力楠 十 黄膝馄交林 。
试验林生长观测和调查样地实测及对25 丛样丛解析 ( 表 4 ) 结果显示 : 藤丛各长度级的
藤株数量随长度级的增加而减少 , 其组成结构呈对数函数Y = a + b ln X (b < 0) 的关系。 12 年
生藤丛各长度级 ( L S ) 的株数 ( N L ) 及其在藤丛 中所占的百分数 (尸N ) 可用以下 2 个数学
2 4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衰4 12 年生黄. 丛株橄和塞长分叹
长度级
(m )
0
。
0之
0
。
S
0
.
51 2
。
51 4
.
51 6
.
51之 之 之 之
2
。
50 4
.
5 0 6
.
50 8
.
5 0
8
。
5 1之
1 0
。
50
10
.
51之
12
。
50
12
。
51之
14
.
5 0
1 4
。
51
之
16
。
5 0
16
.
5 1 合
之
18
.
50 计
株 数 16 . 7 0 7 . 0 3 . 50 2 . 90 2 . 8 0 0 . 即 0 . 80 0 . 5 0 0 . 50 0 . 10 3 6 . 7 0
占总株致 (% ) 4 5 . 45 2 0 . 0 9 . M 7 . 82 7 . 64 2 . 18 2 . 18 1 . 27 1 . 27 0 . 18 10 0 . 0 0
茎 长 (m ) 4 . 98 9 . 02 12 . 2 16 . 4 5 20 。 16 16 . 6 2 7 一56 6 . 13 7 . 5 6 1 . 20 101 . 4 1
占丛总茎长(% ) 4 . 90 8 . 89 12 . 04 16 。 21 19 . 86 16 . 3 7 7 . 54 6 . 05 7 . 04 1 . 1 8 1 0 0 . 0 0
注 : 广东省高州县伦道. 场 , 1978年初曹造的火 力摘 + 黄 麟福交林 , 198 , 年初采收侧定 。
方程式来表示 :
N L = 1 2
.
2 3 7 7 一 4 . 4 9 8 2 1n L S (L S 为长度级的上限 , 相关系数 r = 0 . 9 7 9 5 )
P N = 3 3
.
2 7 8 2 一 12 . 2 4 4 2In L S (L S 为长度级的上限, 相关系数 r = 0 . 9 8 0 9 )
进一步分析藤丛植株茎长分布 , 结果表明 : 长度级小 , 虽然株数多 , 但茎短 , 级内的茎
长占总茎长百分比小 ; 长度级大 , 植株数量少 , 级内茎长占总茎长的百分比也小 ; 中等长度
级的级内茎长是构成藤林 (丛 ) 总茎长的主要部分。 各长度级内茎长 ( L S ) 占总茎长 (T L )
的百分数 (尸L ) 及其累计百分数 (刀P L ) 可分别用以下回归方程式来表达 :
P L = 4
.
0 7 2 OL S 一 0 . 1 3 9 g LS Z 一 0
.
0 19 7 2L S
3 + 0
.
0 0 0 8 5 2L S
,
(L S 为长度级上限, 复相关系数R = 0 . 93 9 4)
A 尸L = 7 . 8 5 0 4L S 。·“. ? ‘ (L S 为长度级上限 , 复相关系数R = 0 . 9 8 9 6 )
掌握藤丛 中各长度级株数和茎长分布规律以预测藤林生产潜力 , 制定经营管理方案和估
算采收产量 。
2
.
3
.
3 生 长条件 植物生长不仅受 自身系统发育过程所形成的固有生物学特性制约 , 同时也
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 长期观察和试验结果表明, 温度 、 水分和光照条件是影响黄藤生长的主
要因子 。
黄藤种子在气温低于 15 ℃时处于休眠状态 , 最适的发芽温度为 25 ~ 30 ℃ 。苗期和成藤生长
与同期的气温和降水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 极端低温 一 1 . 5℃ , 植株嫩叶易受冻害 , 一 3 . 0 ℃
时 , 整株死亡 ; 气温低于 18 ℃ , 生长基本停止 , 20 ℃ 以上 , 植株开始展叶 、抽茎和萌孽。 在华南大
陆地 区 , 3一 n 月份为藤的生长期 , 6 ~ 9月份为速生期 , 同期的气温 25 一 28 ℃ 。 充足水分是黄藤
速生的主要条件之一 , 干早严重制约藤的生长 , 海南岛西南部 , 旱季 n ~ 4 月 , 月降雨 量<
50 m m
, 其生长量仅有雨季的 1 / 2 , 藤株抽茎 的节间长度< 1 5 c m 。黄藤与大多数棕搁藤种一样 ,
幼苗极易受全光照 日灼伤害 , 需一定荫庇 , 但过度荫庇 , 植株嫩弱 , 试验表明, 80 %相对光照最
适于苗木生长〔. 〕。 成藤要求较充足光照 , 光照不足 , 萌桑 、抽茎和开花结实均受到抑制 。野生黄
藤植株茎年平均生长量和萌孽数 , 在林分郁
闭度0 . 4左右的原始林择伐迹地是在林 分 郁
闭度 > 0 . 8的原始林内的 2 倍 以上 (见表 5 ) 。
黄藤在土壤肥沃湿润 、 排水 良好 的 立
地 , 生长快 、 成丛大 。 三种立地人工藤林的
采收测定结果表明, 在山坡 下 部 、 水 分 充
足 、 营养条件好的立地 , 12 年生黄藤成丛平
表 5 林分郁闭度对黄蕊生长的影晌
林 地 郁闭度 年平均生长量 (c m ) 萌集数 (株 )
择伐迹地
原 始 林
0
.
> 0
.
牛 7 9 . 3 2 . 7
1 期 许煌灿等 : 黄藤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25
均株数达 56 . 8株 , 最多为73 株 , 总茎长平均为 12 2 . 71 m , 最长达2 94 . 6 。 , 显著优于其它2种
立地类型 (表 6 ) 。
裹6 不同立地条件黄公生长现刹
土 城 养 分 膝 丛 生 长 膝 丛 收 获 t
立地条件 有机质
(% )
萌集
(个 )
总茎长
(m )
株数
(株 )
总 t
(kg )
山坡上部
山坡中部
山坡下部
0
.
06 6
0. 0翻
0
。
103
0
。
0 8 8
0
。
0 10 3
0
。
0 17 0
19
.
8
4 1
.
8
4 5
。
4
7
。
15
8
。
06
8
.
30
5 7
。
36
9 1
.
01
1弘 . 4 0
8
。
0
8
。
4
1 1
.
6
4 0
。
28
5 1
。
15
98
。
4 6
6
.
855
14
.
76 9
肠 。 69 5
8曰
产O户O尸J月口J,目子幻砂⋯
注 : 高州伦道麟场 , 12 年生燕林 。
3 结 论
(1 ) 黄藤为有刺丛生攀援棕桐藤本 , 是我国优 良商品藤种之一 。 天然分布 以海南岛为中
心 , 延伸到23 0 30 尹 N 以南 , 生长于海拔 1 1 0 m 以下的山地和沿海低丘阔叶林及次生灌丛林 ,
为热带山地雨林 、 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的林下层和层间层的主 要 组 成 植
物 , 热带常绿季雨林和山地雨林内分布密度为70 0一 1 7 0 0株 /h 澎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 , 现
存于靠沟谷水热条件较好的地段 。
( 2) 黄藤天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条件是 : 年均温 > 20 ℃ , 1 月份均温> 12 ℃ , ) 15 ℃的
积温 5 8 0 ℃ 以上 , 极端低温 > 一 2 . 8℃ , 年降雨量 ) 1 1 0 0 m m , 日照总时数 1 90 o h 。
(3 ) 黄藤雌雄异株 , 4 一 5 年生始花 , 盛花期3一 9 月份 , 盛果期 10 一 12 月份 。 种子千
粒重1 6 0 ~ 1 8 0 0 9 , 难发芽 , 发芽延续时间80 ~ 12 0 d 。 苗期生长缓慢 , 在80 %相对光照条
件下最适于生长 , 1 年生苗木 5 片叶即可 出圃。
( 4) 黄藤为强萌栗速生藤种 , 藤丛由长度不一的异龄植株所构成 , 3 a 内幼藤阶段 生长
慢, 3 a 后进入抽茎速生期 。 丛内各长度级的藤株及数量随长度级增加而减少 , 其组 成 结构
呈Y = a + bln X ( b< 0 )的相关关系 。
参 考 文 献
1 袭盛 墓 , 陈三阳 . 中国植物志 . 第 13卷 ( 第 1 分册 ) . 北 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 91 : 生一 6 0.
2 N a ta li e W U hl
, D r a 皿 sfi e ld J
.
G e n e r a D a lm a r u m
,
A L LE N PR E SS
, 1 9 8 7
.
2 3 3一2 8 7 .
3 许煌 灿 , 周再知 , 尹光天 . 膝茎嫩梢的营养成分分析 . 林业科学 研究 , 1 9 91 , 4 ( 4 ) : 4 59 ~ 4 61 .
4 李愈德 , 尹光天 , 许煌灿 . 海南 岛尖峰岭天然棕桐科藤类植物群 落分析 . 热带林业科技 , 19 8 7 , ( 弓 ) : 3 9 ~ 4 东
5 张伟 良, 尹光夭 , 傅精纲 . 海南岛棕 桐藤科藤类植物分布与生境调查研究 . 热带 林 业 科 技 , 1987 , ( 5 ) : 65 -
68
-
6 许煌灿 , 尹光天 , 张伟 良 . 广西棕桐游类植物地理 分布 的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 91 , 4 ( 增刊 ) : 6 3~ 68.
7 陈青度 . N 、P、 K 营养元素的不同配 比对红藤苗期生长的影响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 D , 3 ( 1 ) : 90 ~ 94 ·
8 尹光天 , 许煌灿 , 张伟 良 . 光照与藤苗生长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19 88 , 1 ( 3 ) : 34 8~ 551 .
9 尹光天 , 许煌灿 , 张伟 良 . 红藤苗木施肥盈 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9 91 , 4 ( 5 ) : 5 50一 5 5 4 .
10 尹光天 , 许煌灿 , 张伟 良 . 红藤种子储藏条 件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研究 , 1 992 , 5 ( 3 ) : 34 7 一3 50.
1 周再知, 许煌灿 , 尹光夭 . 人工藤林经济效益评价 . 林业科学研究 , 1992 , 5 ( l ) : 49 ~ 5 ·
26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7 卷
12 蔡则澳 , 国种茸茎维管束组权的分析 . 植钧学报 , 19 89 , 31 ( 8 ) : 弘, ~ 57 东
13 蔡则澳 , 四种那茎几项特征的交异 . 林业科学 , 19 92 , 2 8 ( 1 ) : 70 ~ 74 .
14 蒋有绪 , 声俊场 . 中国海甫岛央峰片热带林业生吝系统 . 北京 : 科学 出版社 , 1991 . 7 8~ 83 .
R e se a re h o n the B io
一e c o lo g ic a l Cha ra c te ristic s
o f D a e 树o n o r o Ps 仇 a r g a r ita e
X “ H “a”gc a
” 犷in G ”a ”gf ‘a ”
Z h a ”g 平e ilia n 夕 F “ J in g g a ”g
Z e n g B in g s ha n
Z ha ”9 G u o
Ab : tra c t T his p a p e r de a ls w ith th e n a tu r a l r e s o u r e e s d istr ib u t io n
, e e o -
lo g ie a l a n d b io lo g ie a l e h a r a e te rist ie s
, g r o w th a n d d e v e lo P功 e n t r u le s o f D a e -
用。”o r o P s 明 a r夕a r i‘a e (H a n e e ) Be e e . D . m a r夕a r ita e 15 m a in lv d istr ib u te d n a tu r a -
lly in th e tr o Pie a l m o u n ta in r a in fo r e st
, tr o Pie a l e v e r g r ee n m on
so on r a in f
o r -
e s t , a n d s u b t r o Pie a l b r o a d
一
le a f e v e r g r e e n fo r e s t
.
T h e d e n sity o f d istr ib u tio n
, a r ie s fr o m 1 0~ 1 7 0 0 s te m s / h m
. in th e tr o Pie a l m o u n ta in r a in fo r e st a n d th e
m o n s o o n fo r e s t
.
D
.
m a r那 r ita e 15 a e lu s te r in g s p e eie s w ith st r o n g s p r o u tin g
a b宜I止t y g row in g s lo w ly 宜n t五e e a r里v s ta g e o f l一 3 y e a r s o ld , t五e n e n te r 丈n g th e
, ta g e o f fa s t
一 g r o w in g a t the a g e o f 3 y e a r s o ld w it h a n a n n u a l in e r e m e n t
> 1 m in
s to m le n g th a o d flo可e r in g a n d fr u itin g a t th e a g e o f 4 t o s , . T h e
。lu m p i: e o m p o s e d o f u n e 甲e n 一 a 朗d sh o o ts w ith d iffe r e n t le n 蚌h 、 T h e r e a r e
e e r ta in r u le s e x is tin g in th e d istr ib u tio n o f th e s te m le n g th ela s se s a n d r a tio
o f its le n g th t o t o ta l 坛n g th o f a e lu m p, w h ie h p r e s e n ts d e e r e a sin g in th e
n u m b e r o f s te m s w ith r a is in g in th e le n g th e la s se s
.
K e y w o rd s D a e明o n o r oPS m a r夕ar 窟*a e , n a tu r a l d is tr ib u tio n , b io 一 e e o lo g ie a l
e h a r a e te r is tie s
X u H u a n , a 皿 , 八‘s o cia te Pr o fes o r , Y 王. G u a n 心t盆a n , Z e n ‘ Bin , ha . , Fu Jin ‘, . ‘ (T he
ta te o f T r o Pie a l F o re str y
,
CA F G u o . 忆Z ho u 5 10520 ) , Z ba n g W e il石a 皿g (F o : e st B” r e a 肚 o f
G o a
n峪z h o 。 ) ; Z ha n ‘G u o (F o r es t Bu : e. u o f G 一。: ho u Co o n t了, G n a n ‘d o n‘ p r ov in oe ) .
R es ea rc h l , s U·
B a玉了。 n D 若s *r ic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