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1 卷 第 6 期
1 9 8 8 年 1 2 月
林 业 科 学研 究
FO R E S T R E S E A R C H
Vo l
.
1 , No
.
6
D e e
. , 1 9 8 8
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
林少韩 李桂梅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
提 要
本 文以 主成分分析 法 , 将我国油 茶产区2 16 个刚候站 , 按所选用的12 项 气 候 因
子 , 作成分布序列 , 并利用测站在样品 空间之分群 , 划定油 茶栽培地理 气候区 。 年
均温 、 一 月均温和夏季降水量之 区域性 变异 , 构成第一及第二主成分 , 为油茶地理
气候区划分的基础 。 夜口此计分为北 、 中、 中南、 南、 西五个大的栽培地理 气候 区。
中区 又 以花期 降水(构成第三主成分 )这一因素 , 将湘西 、 外东、 郑西 南单独标 出 。
韭 区属过渡的亚 热带气侯 , 中区属典型亚熟带 气候 , 中南区为中亚 热带向南亚热带
过 渡型气候 , 南区为高温高湿型南亚 热带气侯 , 西 区为夏雨 型气候 。
关钮词 油茶 , 主成分分析 , 地理 气候区
油茶是我国湿润亚热带乡土树种 , 分布在北纬 18 一 34 “之间 , 海拔最高达2 6 o o m 。 南起
海南岛 , 北至豫、 陕 、 甘 , 东自东南沿海丘陵 , 西至云南的怒江流域 。 南北 纬 度 相 距 15 一
1 6
“ , 东西横跨经度24 “ , 地形气侯千差万别 , 油茶的生长和产量也明显不同。
近30 年来 , 我国油茶生产特点是产量波动大 , 气候因子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原因 , 特别是
花期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 , 更为明显。 因此 , 必须根据油茶生育期内对气候的要求 , 将广
大油茶产区 , 按地理气候的特点 , 进行分区和归类 , 确定其农业气候上的适宜程度 , 以充分
合理利用我国有利的气候资源 , 避免不利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 从全国范围考虑 , 因地制
宜地发展适应于不同地理气候区的油茶 良种 , 并确定其相应的经营模式和栽培措施 , 为实现
油茶区域化、 专业化生产 , 提供依据。
一 、 材料与方法
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 , 根据多因素的综合指标作为分区的属性标准 , 以油茶分布
区内21 6个产地气候属性指标的异同程度划分区域 , 使区域内的属性变差最小 , 而区域 之 间
的变差最大 , 以此作为油茶栽培地理气候分区的依据 。为了消除各因子的量纲不同 , 原始数据
均按下式进行标准化 :
本文于 1 9 8 8年 5 月1 8 日收到。
。本 项研究得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学研究所盛炜彤副所长的指导 , 谨此致谢 ,
6 0 8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1 卷
裹 1
变。号
}
。子于”号一
气候因子说明
气 候 因 子 单位
℃旬X 1
戈 2
戈 3
X .
℃d
年 均 沮
1 月均沮
7 月均泣
10一12 月份旬平均 退 度 低 于
1 0℃的旬致
》 10℃积沮
》 1 0℃扣终间日效
年降水 t
7一8月份降水 t
1 0一1 2月份日瓜时数
飞1 月份阵水日致
月均沮布于1 5 ℃月致
, 日
.二23月,
通口曰.门矛山0口X盆名戈巴口6丹‘98
月
d
.‘二.口.孟‘二二万X.口!
.比.人,.五上二
x . ’, ” x ‘, 一 牙, / : ,
变量的选择主要根据油茶生育期内对气
候条件的要求进行的 , 因为栽培的适宜区域
往往受气候生态因子所制约。 据此 , 我们选
择了与油茶产量有紧密关联的12 项气候因素
(表 l )作为主成分分析用的变量。
年均温 、 ) 10 ℃积温、 ) 10 ℃初终间 日
数和年雨量 , 系作为油茶完成年周期生育热
量指标和水湿指标而选入的。 7 一 8 月降雨
量系由于 7 月千旱影响油茶果实长大 , 8 月
干旱影响油分积累 。 选择 1 月份降雨 日数和
10 一12 月份 日照时数 , 系由于花期降雨影响
授粉 , 使大量落花造成减产。 1 0一12 月份旬
平均温度低于10 ℃的旬数是根据油茶花期气
候与产量的关系的材料而选入的 , 因为气温低于10 ℃则影响开花 、 授粉 、 受精 、 授粉昆虫的
活动 , 以及花粉的生活力和发芽率 。 选择最冷月均温和霜日是由于低温霜冻落幼果 , 影响油
茶产量之故。
二 、 结 果
( 一 ) 主成分分析的一般鹅 -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 将我国油茶林区21 6个测候站 , 按所选用12 项气候因子进行数 学
变换和作成分布序列 , 目的使原来一组彼此相互关联而信息又有一定重迭的变量 , 变换成另
外一组彼此互相独立且能反映信息主要部分的新变量。 经运算 , 各变量间相关系数 矩 阵 (表
2 ) 及根据相关矩阵求出的特征根、 特征向量和方差累积贡献率 (表 3 )表明 , 前 3 个特 征 根
所携带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 7通. 4 % , 基本上概括了与油茶生育密切相关的 12 项气候因素的主
衰 2
, t 号
{
,
变 t 间 相 关 矩 阵
2
1
3
}
4 ⋯5 ⋯。 { 7 { 吕 { 9 } 1。 { 1 1 1 ! 2
0
。
8 9 8 0
。
4 1 5
O
。
0 3 7
一 0 。 8 9 4
一 0 . 9 2 1
一 0 。 1 4 7
0
。
76 ,
0
.
76 7
0
。
1 8 3
一 0 。 80 0
0
。
7 6 1
0
.
8 58
0
.
0 1 9
一 0
.
8 2 4
0
。
7 0 4
0
.
5 1 6
0
.
4 7 3
0
.
1 4 1
~ 0
.
4 9 1
0
.
4 1 9
0
.
3 6 5
0
。
12 1
0
。
3 1 8
一 0 . 3 3 3
0
。
2 4 3
0
。
1 96
0
.
3 7 9
0
。
2 0 4
0
。
1 9 3
0
。
1 8 6
0
。
0 1 6
一 0
.
1 8 6
0
.
1 7 6
0
.
1 7 5
0
.
0 3 8
0
。
0 2 0
一 0 . 2 7 7
一 0 , 2 6 0
一 0 . 0 32
0
。
8 7 0
0
.
8 9 1
0
。
1 50
0
.
2 9 9卜 0 . 8 5 0
一 0 . 2 6 7
0
.
2 7 9
一 0 . 0 1 3
一 0 . 0 2 7
一 0 . 2 4 5
::
0
。
7 2 5
0
。
7 9 2
0
。
4 4盆
0
。
2 8 2
0
.
1 9 7
一 0 . 2 3 7
一 0 . 7 0 4
一 0 . 72 7
一 0 . 1 9 .
0
。
6 8t
~ 0
.
8 5 6
一 0 . 5 5 4
~ 0
.
4 6 2
~ 0
.
1 5 4
0
.
0 3 4
0
.
0 2 4
一 0 . 57 1
右期 林少韩等 : 油茶地逸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6 0 9
要特征。 在第一主成分中 , 年均温(x ; ) 、 一月均温 (朴)和 l。一12 月份旬平均温度低于 10 ℃的
旬数(x ‘) (花期温度)特征向量的输入值相接近 , 也最大 , 可以推断第一主成分是热量综合因
子的总代表。 第 2 主成分中 , 7 月均温 (xs )和 7 一 8 月份降雨量 (xs ) 的向量输入值最大 , 是
表 明夏季“油茶长果壮油 ”期间气候特征的。 前者符号为正 , 后者为负 , 是因为在数值上 , 夏
季降雨越多 , 而 7 月气温越低之故 。 在第 3 主成分中10 一12 月份日照时数和n 月份降雨日数
的向量输入值最大 , 但符号相反 , 表明降水 日数越多 , 则 日照时数越短 , 可以作为花期气候
(花期降水 )的代表 。 植物的分布主导因素是气温 , 向来都是这样论断的 , 油茶林区的主成分
分析与这一论断是符合的。 因此 , 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在本文被认为是油茶地理气候区分类之
基础 。
因子负荷量的计算结果与以上对主导因子分析的结论相同 。 H Z 即各变量对主成分 的 载
荷系数平方之和 , 表示了主成分对该变量的代表性 , 其值越高代表性愈强。 在本分析中 , H :
(公共方差)的计算结果表明 (表 4 ) , 主成分对年均温、 1 月均温 、 ) 10 ℃初终间日数 、 7 一
8 月份降水量、 1 0一12 月份 日照时数、 n 月份降水 日数、 月均温高于15 ℃月数 、 霜日等 8 个
变量的代表性都比较高 , 4 个较低 , 效果也较好。
裹 4 气候因素对前三个主成分的 表 3 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根、 特征向
负待童 盈及狠积贡嗽率
变量号
价气候 因素代 号
因 子 负 荷 量
第 : 主成分
{
第 2 主成分⋯第 3 主 成分
气候因
素代号
特 征 向 蚤
第 ‘主, 分 ⋯第 2 主‘分 }第 3 主‘分
变t号
0
.
9屯3
0
.
4 66
0
。
0 9 0
一 0 . 3 4 1
0
.
2 7 6
0
。
2 6 0
0
.
1 3 7
0
.
0 6 9
0
。
0 3 8
0
.
04 3
0
。
0 92
0
。
0 42
0
。
5 16
一 0 。1 12
0
.
8 09
0
。
0 02
0
。
0 33
0
。
1 3 3
0
。
0 3 8
一 0 。 3 4 7
一 0 。 0 2 6
0
。
0 2 1
0
。
0 0 8
0
。
0 1 8
0
。
0 5 2
0
。
0 2 9
0
。
0 3 9
0
。
0 1 2
0
。
0 3 1
0
。
0 2 6
一 0 。 1 7 5
一 0 . 1 0 1
0
。
2 6 4
~ 0
.
2 16
0
.
0 1 8
0
。
0 4 8
1
。
4 1 2
1
。
07 7
0
。
1 6 7
0
.
2 1 8
O
。
34 7
O
。
74 0
0
。
1 3 4
0
。
7 7 3
0
。
5 1 9
0
.
7 2 0
2
.
2 9 9
3
。
5 96
劣 1
盆 二
劣 3
劣‘
劣弓
劣‘
为
戈8
劣 ,
劣1 .
戈1 1
劣1 2
0
.
3 8 Q
0
。
3 8 6
0
.
0 7 8
一 0 。 3 8 3
0
。
3在1
0
。
3 5 0
0
.
2 2 8
0
。
1 2 3
0
。
0 8 6
一 0 。 1 2 6
O
。
3 6 7
0
。
0 4 2
0
.
2 0 8
一 0 。 0 93
0
。
70 8
0
。
02 2
0
。
4 12
0
.
1 80
0
。
06 3
~ 0
.
6 2 0
一 0 . 0 58
0
。
0 6 1
一 0 。 03 4
一 0 。 1 2 8
0
。
0 2 Q
~ 0
.
0 2 4
0
。
0 3 4
一 0 . 0 1 4
0
.
0 3 7
0
。
0 35
一 0 . 2蛇
一 0 。飞8 0
0
.
5 9 6
一 0 。6 3 5
0
。
0 72
0
。
3 36
123546了oa9102为朴气丸X.l134526了8910
(二 ) 地理气候区的划分
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 , 以第一 (F : )和
第二(凡)主成分为坐标轴 , 按12 项气候因子
特征根 6 . 1 75 4 5 2 { 1 。 3 01
方 差
爪权率 5 1 5 1 0
。
6 3 3 { 0
。
7 44
所计算的综合特征值作图 , 点的分布明显地分成五个自然群类(图 1 , 表 5 )。这五个自然群类
清晰地反映了我国油茶林区的地理气候类型。 从属于北亚热带的点到从属于南亚热带的点 ,
基本上沿第一主成分轴 (Fl )从左向右排列 , 测站的排序位置与气温 (年均温 、 一月均温 ) 的 高
低相吻合。 图 1 左侧 , 沿主成分轴 (几) 一 2 向左各点系陕南(镇安 、 有郑 、 西乡、石泉 、汉阴、
安康、 紫阳、 岚皋 )、 豫南(新县、 商城 、 光山、 信阳、 固始、 桐柏 、 罗山 )、 皖西(霍山、 六
安)、 鄂西北(麻城 , 红安、 房县 , 竹溪 、 谷城 、 随县 、 保康, 竹山), 苏南(丹阳 、 句容 , 会
6 1 0
~
-
一一 . ~ .一一一 ~ 一 ~ - - ~ . 一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 .- ~ 一 一~ 一 ~ 声 ~ -一- ~ 卜 ~ 甲, 一勺一一- 一 ~一 ~ 一一一~ 、 ~ 一一 ~ ~ 户~ . 一 -~ 山 i 卷
喊飞今忿滋(川,嗬爷国(叻。密冬
军
阅 0 .
旧 、刀
之
,以
国八价勺
田
倔 审 叹
叼 . 口
签软叫探镇合州尽r日怪阅!娜公映班招
.fl.
的曰1.
工田
的司一.
O叫帅习
甲抽洲a
6 期 林少韩等 : 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6 1 1
表 S
气候类型
侧 站 编 号 及 位 里
主要
区域 侧 号
北亚热 带
季风气候
中亚热带
季风气候
映 : 1 9 1镇安 1 9 2南郑 1 9 3西 乡 1 9 4石泉 1 9 5 汉明 1 9 6安康 1 9 7紫阳 1 9 8岚皋 像 *
1 9 9新县 2 0 0商城 2 0 1光山 2 0 2信阳 2 0 3 固始 2 0 4桐柏 20 5 罗山 苏 : 20 5丹 阳 么0 7句容
2 0 8金 坛 2 0 9裸水 21 0 深阳 2 1 1宜兴 2 1 2高淳 4 2 1 3六合 21 4 江浦 2 15 连云 港 2 16 武进 皖 :
1 5匀粗山 1 6 0宁国 1 6 1 祁门 1 6 2六安 鄂 : 1 。, 麻城 11 0一i 22 C 1 2 3五峰 1 2刁利 J.I 1 2 5红安
1 2 6一1 2 7 C 1 2 8房县 1 2 9 C 1 3 0竹溪 1 3 1谷城 1 3 2随县 1 3 3保康 1 3 4竹 山 川 : 1 5 8酉阳
计 4 1个侧站
湘 . 1 来阳 2 浏阳 3 桃源 连平江 、、 5 眼陵 6 永兴 7 常宁 8怀化 (Cw ) 9 椒浦 (Cw )
1 0零棱 11 永顺 1 2道县 1 3 衡东 i滩杯阳 1 5常势 1 6株洲 1 7郴县 2 5辰溪 (CW ) 1 , 资兴
2 0衡阳 2 1宁远 2 2玩陵 2 5 会同 (CW ) 2 4茶陵 2 5黔阳 (CW ) 2 6兰 山 2 7桂阳 2 5龙 山(CW )
2 9邵县 3。东安 3 1 汉寿 3 2砍县 3 邵阳 . 34 湘潭 35 沪溪 (CW ) 36 安化 3 7江永 3 8保靖
(CW ) 3 9 临武 嫂。临遭 41 衡南 通2桑植 (CW ) 翰 : 4 5修水 4峨玉山 45 横峰 魂6上高 4 7丰城
4 5万载 ‘9 分宜 5 0宜春 5 1 新余 5 2萍乡 5 5永丰 5 4莲花 5 5泰和 se遂 J一1 5 7一6 oC S 61信 丰
6 2武宁 6 3上饶 鄂 : 1 0 3通城 1 0 4 来凤 (CW ) 1 0 5咸丰 (CW ) 飞0 6 通 山 1 0 了宜 恩 (CW )
1 05 阳新 1 0 9 N 1 1 0析春 1 21祟阳 1 1 2 大冶 1 1 3咸宁 2 1 4 恩施 (CW ) 1 1 5鹤丰(CW ) 1 1 6浦沂
1 1 7广济 1 1 8黄梅 1 1 , 罗田 1 2 0英 山 1 21 长阳 12 2 株归 1 2 3一 i z 5 N 1 2 6建始 (CW ) 1 27宜昌
1 2 sN 12 , 黄冈 1 5 0一i 3 4N 黔东 : 1 35 玉屏 (CW ) 1 3 6黎平 (CW ) 1 3 7 佛屏 (CW ) 1 3 5铜仁
(CW ) 1 3 。松 桃(CW ) 1 4 0天柱(CW ) i魂i从江(CW ) 皖 : 1 6 3安庆 1 6 4电溪 闽 : 。4浦城
9 5光泽 浙 : 1肚丽水 1 82遂昌 1 8 3云和 1习4开化 1 85衡县 1 8 6龙泉 1 87W 1 8 8建德 1 8 9淳安
1 9 0桐庐 计1 01 个侧站
C S
桂北 : 1 6 5三江 1 6 6傲安 1 6 7 5
57 兴国 5 8上犹 5 9南康 60 会昌
8 7沙县 8 8尤澳 8 9永安 9 0 长汀
9 9W 1 00 5 10 1福安
1 6 5融水 1 6 9永福 17 0阳朔 1 7 1龙胜 1 7 2荔 浦 . 南 :
6 1一6 3C 粤北 : 64乐昌 6 5仁化 6 6连县 6 7一8 6 5 闽 :
9 1潭平 9 2 5 9 3 闽候 9 4一9 5 C 9 6建既 9 7顺 昌 9 8南平
计 25 个侧站
粤 : 6 7 阳山
甫 亚热带
季风气候
7 7怀集
1 6 7鹿寨
7 8广宁
68英德
了9封开
1 0 2段浦
6 9清远
80 德庆
1 6 8一1 7 2 CS 1 73 昭平
9 9W
7 0燕岭
81 罗定
1 7 4、V
闽 : 9 2尤岩 9 3一9 8CS
1 4 2望模
1 0 0南安
7 1 梅县 7 2 丰顺 7 3和平 7 4连平 7 5 龙川 7 6紫金 ’
的新兴 83 信宜 84 阳春 85 茂名 86 翁源 桂 :
1 75 岑溪 1 76 贺县 1 7 7W 1 7 8 巴 马 1 7 9 田 阳 1 8 0浦北
计 2 9个侧站
黔 : 1 4 2册亨 滇 : 1 4 4 广南 1 45 富宁
W 1 5 1 腾冲 川 : 1 5 2 沪州 1 5 3 宜宾
1 7了风山 闽 : 99德化 浙 : 1 87泰顺
1 5 4乐 山
1 46文 山 1 4 7丘北 i或8蒙自 1 4。临沧 1 5 0楚雄
1 5 5峨眉 1 5 6彭水 1 5 7南澳 桂西 : 1 7 4富川
计20 个侧站
坛 、 傈水、 傈阳 、 宜兴 、 高淳、 武进 )以及苏北的江浦、 六合、 连云港 , 其地理位 置 在北纬
3 0
’
17
‘一3 3 “ 0 3 ’之间 , 属北亚热带(即过渡的亚热带 )气候 , 是我国油茶产区的北缘(北区 )。
右侧 , 沿主成分 轴 (F口 + 3 向右各点 , 系粤(阳山 、 英德、 清远 、 蕉岭、 梅县、 丰顺 、和
平 、 连平 、 龙川 、 紫金、 怀集 、 广宁、 封开、 德庆、 罗定 、 新 兴、 信 宜、 阳 春、 茂 名、 翁
源 )、 桂(昭平、 岑溪、 贺县 、 巴马 、 田阳、 浦北、 鹿寨 )、 闽(南安 、 龙岩 )南部的点 , 地理位
置均在北纬24 “以南 , 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是我国油茶产区的南缘(南区) 。
靠近中轴左右两侧的点 , 中间有明显的分隔 , 右侧的点系 桂 北(三江 、 融安 、 融水、 永
福 、 阳朔、 龙胜、 荔浦 )、 粤北(乐昌 、 仁化、 连县 )、 赣南(兴国、 上犹、 南康、 会昌)和闽中
(沙县、 尤溪、 永安 、 漳平、 闽候 、 · 建既 、 顺昌、 南平、 福安、 霞浦 ), 地理位置处于武夷山
以东和南岭山地 , 气候属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型(中南区)。
左侧的点包括湘 (来阳 、 一浏阳、 桃源 , 乎江、 障陵、 永兴、 常宁等3企个油茶基地县 )、 翰
6 12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l 卷
(修水、 玉山 、 横峰、 上高 、 丰城 、 万载、 分宜、 宜春、 新余 、 永丰、 莲花 、 泰和 、 遂川 、信
丰、 武宁 、 上饶 ) 、 鄂 (通城 、 通山、 阳新 、 沂春 、 崇阳 、 大冶 、 咸宁 、 浦沂 、 广济、 黄梅、
罗田 、 英山 、 长阳 、 株归、 黄冈)、 浙 (丽水、 遂昌 、 云和 、 开化、 衙县 、 建德 、 淳安 、 桐庐 ) 、
皖(安庆 、 屯溪 )以及湘西(淑浦、 怀化、 永顺 、 辰溪、 会同 、 黔阳 、 龙 山、 沪 溪、 安 化、 保
靖、 桑植 )、 黔东(玉屏 、 黎平 、 锦屏 、 铜仁、 松桃 、 天柱、 从江 )、 鄂西南(来凤 、 宣恩 、 恩
施 、 鹤丰、 建始 (CW ) ) , 上述区域属中亚热带气候(中区入
西区的一些点 , 系缤(广南、 富宁、 文山 、 丘北、 蒙自、 临沧、 楚雄 、 腾冲 )、 黔(册亨、
望谈 ) 、 Jl (沪州 、 宜宾、 乐山、 峨眉 、 彭水、 南溪 ) , 排列于横轴的右下部 , 表明这些点受第
二主成分的影响较大(即夏季降水多 , 气温低 )。 此外 , 地理位置处于浙南的泰顺 (1 8了)和闽中
的德化 (9 9 )混夹在西区范围内 , 主要是这两个点的 测候站海拔位置高 (海拔 50 0 . sm 和69 lm ) ,
7月均温低(2 2 。 s℃和2 6 . 2℃ ) , 夏季降水多(7一s月份降水4 3 4 . s m m 和4了l . 3 m m )之故 。
(三) 气饭区的位别和特征
根据主成分分析 (图 1 )样品空间之分群所划分的 (N 、 C 、 CS 、 S 、 W ) 五个大的地理气
候区 , 与我 国油茶资源的区域分异规律和油茶在不同区域的适应程度相吻合。 基本上反映出
在同一区域内的气候条件在主体方面基本一致 , 油茶种类和品种布局大致相同 , 关键问题和
管理措施比较相近 。
1
。 名 区 主要在秦巴山区 、 大别山桐柏山的山地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 包 括 陕
南 、部北、 豫南 、 皖西和苏南。 ) 10 ℃年积温 4 5 。。一5 0。。℃ , 年均温14 一16 ℃ , 最冷月均温
1
。
7一 4 . 0℃ , 最热月均温2 8一2 9 ,C , 全年无霜期2 4 0一 2 6 0 d 。
北区以桐柏山为界 , 可以划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地区年降水量 在 1 0 0 m m 以上 ;西部
地区常不足 1 0 0 m m 。 东部丘陵与淮北大平原直接相连 , 受寒潮的影响较大 , 只能选 择 避
风向阳 、 水热条件优越的地方发展油茶 , 西部的秦巴山区 , 由于北面有绵亘的秦岭作屏障 ,
寒潮不易侵入 , 冬春气温变化比较和缓 , 夏秋半年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 % , 这种季节性
的干湿文替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和繁殖 , 适于油茶果期需水多 , 花期需水少的要求。 分布于北
区油茶林的面积约 250 万亩 , 产量占全国 2 一 3 % 。
2
。 中 区 位于南岭 山地以北 , 长江流域 以南 , 范围与气候区划中的长江中下游南省
相吻合。油茶林面积约占全国 l/ 2 , 产量占2 / 3以上 , 是我国商品油茶的主要生产基地 。气候特点
是热量充足 , 雨量丰沛 , ) 10 ℃年积温5 00 一5 60 。℃ , 年均温 16 一18 ℃ , 最冷月均温 4 一6 ℃ ,
年降水量1 3 0 一 1 6 0 m m 。 中区以雪峰山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地区 , 北无高 山 屏
障 , 寒潮直接入侵 , 南部受高山阻挠 , 冷空气颇易积聚 , 油茶产量随花期气候变化 , 而出现
增减非常明显 。 因此 , 选择早花类型作为主栽品种 , 使油茶林在早霜来临前盛花 , 是该区油
茶获得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 西部 (CW )包括湘西 、 黔东和鄂西南 , 每年秋季 (油茶花期)北
上途中增加了水汽的季风与高空西风接触而成的锋面 , 在本地区受崎岖地形 阻 碍 , 停 滞 较
久 , 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 对油茶授粉极为不利 , 应发展春花油茶 。
3
. 中南区 位于武夷山以东和南岭 山地 , ) 10 ℃积温5 6 0 0一6 8 0 0℃ , 年均温 18 一20 ℃ ,
最冷月均温 6 一10 ℃ , 无霜期为260 一325 d , 降雨量在1 60 m m 以上。 气候特点是冬季 温
暖 , 霜雪少见 , 为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区 。 南岭山地海拔六七百米以上 , 多为小
采油茶(C 二日咖 二eoc ar 即 H动 , 面积约120 多万亩, 武夹山以东的琦峰山、 戴云山一带亦分
6 期 林少韩等 : 油茶地理气候区划分的研究 6 1 3
布有大片小果油茶林 , 面积占福建全省油茶林总面积 20 %以上 。
4
. 南 区 位于南岭山脉以南的华南丘陵 , 包括粤、 桂 、 闽南部 , ) 10 ℃积温 6 8 0 0一
8 0 0 0 ℃ , 年均温2。一2 ℃ , 最冷月均温1 一14 ℃ , 最热月均温28 一29 ℃ , 属海洋性气候 , 热量丰
富 , 基本上没有冬天 , 夏季也不太热 , 湿度大 , 雨水多 , 日照好。 油茶林面积 40 多万亩 , 产
量约占全国 3 % 。 根据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 , 在低纬度、 低海拔的丘陵地区 , 应以发展越南
油茶 (Ca 二ellia v ie t n a m e n sis)为主。
5
. 西 区 包括云 、贵和川西 , 受西南印度洋气流影响 , 千湿两季分明 , 年温差小 , 日温
差大 ; 地势高低不一 , 地貌变化复杂 ; 气温受海拔影响较大 , 受纬度影响较小。 西区油茶呈不连
续分布 , 主要分两片。 一是桂、 黔 、 滇交界处 , 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南部边缘向广西丘陵盆地
过渡的倾斜面上 , 夏秋兼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控制 , 》10 ℃积温6 0 0。一了50 。℃ , 年均温 1 7 。5
一21 ℃ , 年雨量 1 0 0 一 1 20 O m m , 且多集中于 5 一1 。月份 , 有利于油茶果实的生长和油分的
积累 。 另一片在滇西高山地区 , 主要是腾冲红花油茶。此外 , 滇中高原 (海拔 1 80 0一2 O0 m ) ,
) 10 ℃积温4 50 。一 5 50 。℃ , 年均温19 一2 ℃ , 最冷月均温 8 一10 ℃ , 由于光周期和温周期的
影响 , 新引种的油茶有早花 、 早熟的特点 , 早花有利于虫媒传粉 , 早熟可避免炭疽病对油茶
果实的危害。
参 考 文 献
〔1 〕阳含熙等 , 19 7 9 , 植物群落数量分类的研究 工 . 关联分析和主分量 分析 , 林业科学 , 1 5( 4) : 2“一2 5 5 。
〔2 〕盛炜彤等 , 19 81 , 杉木生长区气候区划 的初步研究 , 林业科学 , 1 7( 1 ) : 50 一5 7 。
〔3 〕林少韩等 , 19 81 , 油茶花 期生 态及结实力的研究 , 林业科学 , 1 7 (2 ) : 1 13 we 1 2 20
【4 〕 侯学煌 , 1 9 8 2 , 我国热带 , 亚 热带 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的评价 , 热带 、 亚热带山地丘睦建设与生鑫平 衡 学 术论
文集 , 科学普及 出版社 。
〔s〕 P a te r s o n , J . G . , e t a l . , 1 0 7 5 , C la s s ify i n g e n v ir o n m e n t s fo r s a m Plin g Pu r Po se u s in g a
p r in e ip le e o m p o n e n t a n a ly s is o f e lim a t ie d a t a
,
A g r i e u lt u r a l M e te o r o lo g y
, i ,
:
3一, 一3 62 .
ST UD IE S ON TH E SCHE ME OF G EO G R APH !CAL
CLIMATIC R EG IONS FO R O IL一T EA CAME LL!A
Lin S h a o ha n Li G u itl le i
(T he R e : e a r c h l , s t‘to te o f S u 6 tr o 尸‘c a l F o re st川 C A F )
Pr in e iPa l e o m Po n e n t a n a lysis W aS us ed to o r d in at e 2 1 6 w ea th e r stat in n s in
a r e a o f 0 11
一
te a e a m e llia
, a n d to g r o u P the m in to 罗 og ra Phic a l e lim a tic re gio n s .
Re gio
n a l v a riat i
on o f tem Pe rat u re a n d su m me
r Pre e iPit at io n sho w tbe ir
s
ign ifi
e a n e e in the fi r st a n d se co n d e o m p o ne nt s w hic h hav e be e n us e d to st rat if y
the cl im at ic re g io ns
.
A sc he me of
5 9 为g ra phica l cl im a t记 reg io n s has be e n
p ro Po se d
, n a
me
ly
, n o r the rn re glo
n (N )
, ee nt ra l reg fo n (C )
, e ent ra l so ut he r n
re g fo n (C S )
, so u the r n (S ) an d w e st e r n re gio
n
Ke y w
o r d s : 0 11一e a c a m e llia : Pr inc iPa l e o m Po n e n t
e lim a tic re g io 几昌
(W )
。
a n a lys is ; ge 吧r aPhic a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