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wo Years’Growth Response to Fertilization in Young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Pinus elloittii, and EucaIyptus urophylla Plantation

杉、松、桉幼林两年施肥效应研究*



全 文 :林业科 学研 究   ,         
矛        
杉 、松 、按幼林两年施肥效应研究 ’
李贻锉 洪顺山 周文龙 陈道东 胡炳堂 巫流民
摘要 杉木幼林  肥效应极显著 , 每公顷施      , 效应最好 , 树高增   , 地径增   ,
  、   和   效应也显著 湿地松幼林  肥效应也极显著 ,   、   效应更好 , 每公顷施    、
       树高增   , 地径增   , 施       、      树高增   , 地径增  肠 尾叶按
幼林 ·   效应最显著 ,   、   效应也显著 ,   增幅不大 , 每公顷施     、       、   
  , 树高增   , 地径增  环 , 胸径增    。 造林时应施足   基肥 。
关键词 杉木 、 湿地松 、 尾叶按 、 幼林 、 施肥效应
对速生用材树种幼林进行合理施肥是集约经营人工林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 , 这对国外引
入的速生用材树种 , 如湿地松               、按树             等尤为必要 , 在
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 目的施肥实践中已获得证明 。幼林合理施肥不仅可使林分提早郁闭 ,
缩 短抚育期限 , 并对郁闭林分 以后生 长也有效应 。 杉木              !        
     幼林施  肥有效 , 肥力中上等林地施  肥有效 ,  肥效应不明显〔‘· ”〕。 美国湿地松在缺
 立地单施  肥 , 效应很低 , 缺  立地  、  结合施用效果优于单施川 , 在  很少的立地 , 施 
无效 , 如以  作基肥 , 则会降低松树成活率和生长量 , 在高剂量施  时 ,  、  结合施用效果好
于单施  闭 。 校树在植树当年 , 所吸收的  、  、  总量大部分来自肥料 , 按树品种繁多 , 需肥
特点各异 , 尾叶按     勺“        为当前重点推广的速生 良种按之一 , 需肥量较大 ,
肥效明显 , 合理施肥配方对提高肥效 、 降低造林投资意义重大 。
试验地概况
 个树种试验地概况见表  , 土壤普遍缺  , 杉木造林地土壤有机质 、  含量较高 ,  居中
上水平 湿地松造林地严重缺  , 有机质 、  、  也偏低 尾叶按造林地  、  严重短缺 , 有机质与
 也低 。
 试验方法与材料
  杉木施肥试验林
 个处理 , 内含  个对照 , 重复  次 , 处理小 区随机排列 ,   年  月造林 , 每公顷  
株 , 每小区  株 。   内肥料各水平施用量见表  ,  个处理顺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处理  、  、  于造林第二
年  月施肥外 , 其余均于造林时作基肥 。
 一 一  收稿 。
李贻锉研究员 , 陈道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       洪顺山 、 胡炳堂中国林 业科学研究院亚热
带林业研究所 周文龙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巫流 民 中国林业科学 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 参加
人还有纪建书 、何其轩 、陈沈竣 、 梁坤南 。
, 本研究系世界银行贷款    年国家造林项 目“主要树种丰产林施肥技术科研与推广 ”部分内容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卷
表  杉 、松 、 按试验林地土壤本底理化性质
地点和
立地概况
区组或
层 次
  
  有机质 全量  速效    
 
    一       
代换性盐基    
       器
加酷的一水性 !∀一
八
八月寸通任

口八亡

…
 !

只曰任月廿
江西分宜 , 丘陵 , 海
拔   , 花岗岩
上黄红 壤 , 杉 木 幼
林 ,     采样
江西 永丰  低丘台
地 , 海拔   , 第
四 纪红 土 上红 壤 ,
湿地松幼林 , 。一 
  采样
广东阳西 , 低丘 , 海
拔   , 花 岗岩上
赤 红壤 , 尾 叶按 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2 8
1
.
8 0
1
.
9 1 0
.
3 3
8 4 1 2
.
5 6 1 2
.
2 9
.
4 5
2 8
.
4 1
2 8
.
5 0
1 4
.
8 3
.
8 5
.
9 0 1
.
1 1 0
.
6 9 9
.
7 6
1 4
.
8 3
.
8 9
.
8 8 0
.
8 6 1
.
1 7 9
.
6 4
1 4
.
9 3
.
9 8
.
3 0 0
.
9 2 0
.
6 9 9
.
2 8
IV 4
.
9 3
.
9 7
.
5 8 0
.
9 3 0
.
6 0 9
.
1 5
0
~ 2
0 4
.
5 4
.
1 2 6
.
9 6 1
.
0 3 0
.
2 4 1
.
1 1
2 0 ~
4 0 4
.
5 4
.
2 1 0
.
8 1 0
.
6 5 0
.
2 0 1
.
6 1
4 0 ~ 6 0 4
.
5 4
.
1 1 0
.
1 7 0
.
5 5 0
.
2 0 ]
.
6 5
6 0
~ 8
0 4
.
4 4
.
1 8
.
0 7 0
.
5 0 0
.
2 0 1
.
7 6
: :

8 0
.
6 3
9 0
.
5 8
2 0
.
6 3
4 0
.
5 0
0
.
6 8
9 0
.
4 4
6 0
.
5 5
0
.
1 8
0
. 艺,
0

1 3
0

1 7
0
.
2 7 5
: :
.
:
: :
.
l 0
4 0
: : :
.
5 0 2 9
.
0
0
.
2 7 5
.
5 0 3 0
9 6 0
.
0
.
8 8 8
.
9 6
0
.
7 5 8
.
0 0
0
.
8 6 6
.
1 9
.
: : ) : :
6 7 6
.
7 4
5 7 4
.
3 8
4 1
.
5 2
4 7
.
5 8
0 3 4
0
.
0 3 0
.
0 6 0

5 2 1
.
3 4 4
6 5 4 3
3 5 4 9
2
.
2 湿地松施肥试验林
1 个处理 , 内含 1 个对照 , 重复 4 次 , 处
理小区随机排列 , 1 9 9 1 年 1 月造林 , 每公 顷
2 500株 , 每小区 36 株 。 Z a 内肥料各水平施
用量见表 2 。 n 个处理顺序如下 :1.P , , 2 . P : ,
3
.
P
3 ,
4
.
N
, ,
5
.
K
l ,
6
.
K
Z ,
7
.
N
I
P
Z ,
8
.
P
一K 一 ,
表 2 杉 、松林施肥水平
(单位 :kg/hm Z)
水 平 N 肥 P 肥(P Z()5) K 肥 (K Z())
1 50 25 50
2 50 100
3 100
9 . P ZK , , 2 0 . N I P Z K : , 1 1 . e K 。 除 4 、 5 、 6 于造林第二年 (一9 9 2 ) 4 月施肥外 , 其余施肥处理均于造
林时作基肥施入 。
2
.
3 尾叶按施肥试验林
N 、 P 、 K 3 个因子 各3个 施肥水平 , 用 L ,
( 3

) 正交表设计 , 产生 9个处理 , 3 次重复 , 处
理小区随机排列 , 每小区36 株 。 1 9 1 年4月造
林 , 每公顷1 6“株 。 Z a 内肥料各水平施用量
表 3 尾叶按林施肥水平
(单位 :kg /hn , 2 )
水 平 N 肥 P 肥 (P Z()5) K 肥 (K Z())
1 0 0 0
5O
100
50
100
50
100
见表 3 。 9 个处理顺序如下 :1.N IP ;K , ( 无肥 ) ,
2
.
N
I
P
:
K
Z ,
3
.
N
,
P
3
K
。 ,
4
.
N
:
P
,
K
: ,
5
.
N
Z
P
Z
K
3 ,
6
.
N
Z
P
3
K
, ,
7
.
N
3
P
I
K
3 ,
8
.
N
3
P
Z
K
, ,
9
.
N
3
P
3
K
: 。 其中 , P
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N 与 K 肥均分两次于 1991 年 7 月和 1992 年 4 月追入 , 每次追肥量为表
3 用量的 1/2 。
试验肥料统一用尿素 , 钙镁磷肥和氯化钾 , 按相应有效成分折算施肥量 。
3 施肥效应
3. 1 杉木施肥效应
3.1.1 适林 当年施肥效应 各处理 第一年底生长量与对照 (C K )多重 比较结果 (表 4) 表明 ,
当年肥效 P25处理效应极显著 , 树高 、地径分别较对照增加 18 .8 % 和 21 .5 % 。 P 与 N 或 K 结合
有显著效应 , 但 PS。与 N 、 K 结合 , 效应好于 P 25与 N 、 K 结合 , 似乎在与 N 、 K 的交互作用中 , P
期 李贻栓等 :杉 、松 、按幼林两年施肥效应研究
表 4 杉木造林当年施肥生长t 与对照多重比较 表 5 杉木造林施肥两年生长l 与对照比较
树高(m 、 % ) 地径 (em 、 肠) 树高(m 、 % ) 地径(em 、 % )
生长量 百分率
118.8
117.4
115.9
114.5
113.0
110.1
108.7
108.7
100
生长量 百分率
121.5
114.1
120.0
116.3
112.6
112.6
111.1
108.9
100
处 理
(kZ/hm Z) 生长 百分
64 .
54
量 率
124
123
120
120
119
117
116
116
115
110
108
100
生长 百分量 率
0.42 . ,
0
.
4
0 二
0.35二
0.35二
0.32二
0.30 . “
0
.
2 8
“ “
0
.
2 7
’ .
0
.
2 6
“ “
0
.
1 7
0
.
1 3
月啥,目叮产月了49曰nOJ口O甘匕n乙1,00。qŽO口Q†自了..…,曰,自乃乙Žn111 . P 2 51 0 . P s o K 5 o1 1 . N s o P s o K s o
8
.
N s o P s o
9
.
P 2 5 K s o
2
.
P s o
3 . P l o o
7 . N s o P Z s
5 . K s o
4 . N s o
6 . K 一0 0
1 2 . C K
1 3 0
1 2 4
1 2 7
1 2 4
1 2 0
1 1 8
1 1 7
1 1 8
1 1 2
1 1 4
1 0 6
1 0 0
1
.
1 1
‘ ’
0
.
8 8
’ .
1
.
0 0
“ “
0
.
9 0
“ ’
0
.
7 3
.
0
.
6 5

0
.
6 4

0
.
6 8

0
.
4 5
0
.
5 0
0
.
2 2
OŽ内只†”叮子二d一h工LJ.…月任‘,三络
11.
4 . 4 1
:
,口行才,自90一了亡」blŽJ匕工J任Q1 d
.…,†100甘O曰ŽhOU口UŽ了乃‘月…0nCUO10
处 理(kg/hm Z)
.P 25.P soK so.N 5oP 5o
9.P z5K 5o
11
N soP 25
N soP 5oK so nJ,””bCUOn只六j泛JQIJ1llQŽ浦b.…左‘月啥d月且任J勺J八j2 . P s o3 . P l o o
1 2
.
C K
0
.
7 5
0
.
7 5
0
.
6 9
注 :P、 PZ()。 , K = K Z ( ) 。 树高 、 地径 几S R (。. 。5) 一0 . 0 9 6 、
0
.
2 0

的高剂量优于低剂 量 。
3
.
1
.
2 造林两 年施肥效应 表 5 表明 , 施肥 注 :P 、P Z()5, K 一 K Z() ;树高 、地径 乙s 尺(。_ 。: )一 0 . 2 3 、
第二年肥效更趋明显 , 其特点如下 :(1)P 肥 0· 6 3 , 肠R 〔。.0 1 )一 0 · “2 、 。· 8 5 。
效应明显上升 , P 2 5高 、 径与 C K 差距均达极显著水平 , 增幅分别上升到 24 % 和 30 % , Ps 。与 P I。。
也上升到显著水平 。 ( 2 ) P 与 N 、 K 交互作用也明显上升 , P S 。与 N 、 K 结合处理 , 高 、径与 C K 差
距均达极显著水平 , P 2 5 与 N 、 K 结合处理 , 高 、径也达到显著水平 , 其增幅均较头年有所提高 。
( 3) 第二年施用 K 肥后当年见效 , K S 。对树高影响达显著水平 , 与 C K 相 比 , 树高增加 15 写 , 但
对地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 , K S 。效应大于 K l。。 , 后者与 C K 差距未达显著水平 。 ( 4) N 肥单施效
应不明显 。
3
.
2 湿地松施肥效应 表 7 湿地松林施肥 2 : 净生长量
3. 2. 1 湿地松施 肥效应明 显 Z a 试验表 与对照(C K) 比较
地径 (em 、 % ) 树高 (n、、 % )
百分率 生长量 百分率
”
1呜‘火”.工,土
生长量
4.63 ’ 于
4
.
2 5 ”
1
”
9821门n”0
明 , 施肥对湿地松第一 、二年的总生长量和连
年生长量以及 Z a 净生长量效应极显著 , 处
理 间方差分析 F 值见表 6 , 各处理 与 C K 差
异比较 L S R 值 见表 7 。
表 6 湿地松林施肥处理间方差分析 F 值
项 目 地 径 树 高 冠 幅
苗木本底值 2. 19n, 1 . 6 I n ’
总 生 长 第一年第二年
第一年
第二年
14.57二
25.92 ”
7.46 . “
2 0
.
0 4
价 “
ls6
: 几
连年生长 17
.91 . ‘
1 9
.
6 0
“ “
1 6
.
2 3 二
7.83 “ .
2 4
.
1 5
“ “
处 理
(kg/hm Z)
N soP 5oK 5o
N soP 5o
P ooK :o
P 25K 5o
P 25
P so
P 100
# K so
# K 100
C K
# N 50
L S R (0.05)
乙S R (0.01)
4 . 1 3 “ “
4
.
1 2
. “
4
.
0 1
“ “
3
.
9 3
“ ’
3
.
7 6
“ .
2
.
7 7
2
.
6 3
2
.
5 1
2
.
4 9
1 8 4
1 6 9
1 6 5
1 6 4
1 6 0
1 5 7
1 5 0
1 1 0
1 0 5
1 0 0
9 9
: :
: :
1 7 2
1 7 4
1 7 2
1 6 1
1 6 5
1 6 3
1 5 7
1 1 1
1 1 1
1 0 0
9 3
认l4
9 . 2 8 . “
Z
a 净生长量 8.88 “ . :

: :
0
.
2 3
0
.
3 0
注 :F o.。1 ( 1 0 , 3 0 ) = 2 . 9 8 。 注:P 、P Z()5, K = K : ( ) ; # 为第二年追肥处理 。
3
.
2
.
2 湿地松肥效特点 湿地松肥效特点如下 :(l) 第二年肥效较第一年明显 , 地径 、树高的
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 F 值均反映这个趋势 。 ( 2) 施肥对各生长指标影响 , 总趋势顺序是地
径 、 树高 、冠幅 , 只有第二年连年生长量 F 值是例外 , 树高(24 .15) 大于地径(19 .60) , ( 3) 造林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卷
当年施基肥的 7个处理 , 肥效明显优于次年追肥的 3 个处理 , 与 C K 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
而第二年追施 K 或 N 肥的 Z a 净生长量几乎接近 C K , 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 Ns 。处理的 Z a 净
生长量 , 地径与树高均低于对照区 。 ( 4 ) P 肥对湿地松效应明显 , 单施 K 、 N 肥效应不明显 , N 肥
还出现负效应 , 降低造林成活率 , 但 P N 、 P K 和 N P K 结合处理有明显交互作用 , 均优于单施 P
处理 。 ( 5 ) P 肥作基肥效应 明显高于追肥 , 表 8 材料显示 , 虽然均较各自C K 有极显著或显著差
异 , 但增幅不同 , 地径增长量施基肥 62 % 一67 % , 追肥 2 写~ 28 % , 树高增长量施基肥 46 % ~
48 % , 追肥 18 % ~ 3 % ;经 t检验 , 基肥与追肥效应之间差异达到 10 .。5水平 。 ( 6 ) P 2 5 效应优于 P 50
和 P , 。。 , 表明每公顷施 25 k g P ZO 。对于湿地松 2 8 生长量已经足够 , 对今后生长量影响有待继
续研究 。
表 S P 肥作基肥与追肥对湿地松当年生长最的影响
处 理
(kg /hm Z) 百分率(% ) 百分率 (% ) 百分率( % )
(1992一 04 )
树高 (m ) 百分率(% )一167210 148610501KPCZ万R (o幼R(o 地径 (em )2.046二1.980 . ’1 . 2 2 40 . 2 1 80 . 3 3 8
( 1 9 9 1 一0 1 )
树高 (m )
0.484 ’ .
0
.
4 7 8
. “
0
.
3 2 8
0
.
0 6 2
0
.
0 9 6
地径 (em )
1.88 1 二
1.797 .
1.467
0.239
0.37 1
0.103
0.137
3 . 2 . 3 湿 地松施肥增幅 施肥与对照差 异极显著的处理 , 湿地松 Z a 净生长量增加幅度如
下 :N P K 处理地径增 84 % , 树高增 72 % ;P N 或 P K 处理 , 地径增 64 % ~ 69 % , 树高增 61 % ~
74 % , 单 P 处理地径增 50 写一60 % , 树高增 57 % ~ 65 % 。 与单施 P 处理相比 , N P K 处理地径高
34 一 24 个百分点 , 树高大 15 一 7 个百分点 ;P N 或 PK 结合处理 , 地径高 14 一 9 个百分点 , 树高
多 4一 9 个百分点 。
3
.
3 按树施肥效应 表 9 按树林施肥极差值 R 与正交方差 F 值
丛0.5133.3.1 尾叶按肥效快而 明显 定植时施
肥 6 个月后 , 对幼林生长 已有明显增长作
用 (表 9) , 无 P 与无肥小区近似 , 表明 P 肥
项 目
树 高
胸 径
F p值
::::
兴 129.19二
94.69 二
效应异常显著 , 到第二年效应更趋明显 。 正交直观分析极差值 (R )表明 , 三个肥料因子主次排
列顺序为 P 、 N 、 K ; 正交方差分析 F 值表明 , P 肥对高与径均有极显著影响 , 而 N 、 K 均未达到
显著水平 。
3
.
3
.
2 施肥处 理 间差异极 显著 近 Z a 表 10 尾叶按林施肥 Z a 多重比较与处理间 F 值
(1 9 个 月)试验 表明 , 处 理 间差 异极 显著 处理 9 6 2 8 5 3 7 4 I F 值
(表 10) , 方差分析 F 值达到 0.0 1 水平 。 9 树高(m ) ‘· 8 3 4 · 8 3 ‘· ‘6 ‘一7 4 · 4 0 4 . 5 6 1 . 7 7 1 . 7 4 1 . 4 。 26.21 二
个处理平均高与胸径多重比较检验表明 , 6 处理 9 5 6 2 8 3 4 7 I F 值
个有 p 肥的 N 、 K 结合处理 9 、 6 、 2 、 s 、 5 、 3 胸径(。m ) 5 · ‘“ 5· “, ‘· 9 , ‘· , 7 4 . 57 ; . 40 1 . 13 0 . 57 。.45 21.3 9 一
与 3 个 无 P 的处理 7 、 4 、 1 ( C K ) 差异达到
极显著水平 。
3
.
3
.
3 尾叶按施肥增幅 19 个月尾叶按施肥结果(表 11) 表明 , 树高与地径增幅近似 , 而胸径
增幅要大得 多 , 总趋 势 , 径增 长大于高增 长的幅 度 。 N P K 全肥增幅大 , 处 理 9 、 5 树高增加
214肠一24 5 % , 胸径增加 1 07 9 % ~ 1 15 6 % ;有 P 的 P N 或 PK 结合处理 6 、 2 、 8 、 3 增幅也较大 ,
期 李贻锉等:杉 、松 、按幼林两年施肥效应研究
树高增加 21 2 % 一24 5 % , 胸径增加 92 3 %
~ 1 0 56 % , 无 P 的 N K 处理 4 、 7 增 幅不
大 , 树高增加 24 % 一26 写 , 胸径增加 102 %
一 163 % ;而在施肥后 6 个月 , 无 P 的 4 处
理树高为 0.7 m , 仅增 8% , 7 处理为 0.63
m , 低于对照区 , 表明 P 为限制尾叶按生长
的主要因子 。 N P K 全肥每公顷再施 10 t猪
粪处理 , 肥效增幅明显上升 , 19 个月尾 叶
按树高增加 438 % , 胸径增加 2 636 % , 表
明优质有机肥对按树肥效十分 明显 。
表 1 1.‘年生尾叶按林平均生长t
处 理(kg/hm Z)
1.N oPoK o
(C K )
2.N oP 5oK 5o
3.N oP looK loo
4.N soP oK so
5.N soP 5oK loo
6.N soP looK o
7.N looP oK loo
8.N looP 5oK o
9.N !ooP looK 5o
N looP looK :o
+ 猪粪 10 000C K (无肥区 )
树高(m 、 % ) 地径(em 、 % ) 胸径(em 、 % )
生长量 百分率 生长量 百分率 生长量 百分率
1.40 100 2.40 100 0.43 100
4.47 319 8.67 361 4.77 1 109
4.37 312 8. 10 338 4.40 1 023
1.74 124 3.07 128 1.13 263
4.40 314 8.77 365 5.07 1 179
4.83 345 8.27 345 4.97 1 156
1.77 126 3.00 125 0.87 202
4.47 319 7.70 321 4.57 1 063
4 .83 345 9. 10 379 5.40 1 256
7. 10 538 11.64 439 7.66 2 736
1.32 100 2. 65 100 0.28 100
4 结语 与讨论 注:P、 P Z()。
,
K 一 K Z() 。
( 1) 杉木幼林 P 肥效应极显著 , 造林后 Z a 试验结果 , 以每公顷 25 kg PZO S效应最好 , 树高
增 24 % , 地径增 30 % , 但此仅为 Z a 短期结果 , 其持续效应有待继续观察 , 因 P 肥有持续效应 。
P K

N P 和 N P K 效应也明显 , 表明肥料元素间有交互作用 , P 与 N K 组合效应 中 , P 50 优于 P 25。
单施 N 肥效应不明显 , 说明林地土壤中 N 素已能满足杉木幼林需求 , 上述结论与过去试验吻
合仁’· ’〕。 为降低造林成本 , 这类立地单施 P 肥即可 。
(2 ) 湿地松幼林 P 肥有极显著效应 , P N 、 P K 效应更好 , 单施 N 或 K 肥效应不明显 , N 甚至
有负效应 。 Z a 效应表明 , 每公 顷 50 kg N 、 5 0 k g p Z o 、 处理 , 树高增 74 写 , 地径增 69 % , 5 0 k g
P
:
O
、、
50 k
g K
Z
O 处理 , 树高增 72 % , 地径增 “ 写 。 尽管 N P K 结合施用效果最好 , 但考虑经济施
肥 , 以前两个方案较好 , 适宜方案仍待继续观察 。 钙镁磷肥作基肥效应好于追肥 。
( 3) 尾叶按 19 个 月试验表明 , N P K 效应最明显 , P N 与 PK 效应也显著 , 无 P 的 N K 处理
增 幅不大 , 近似对照 。 每公 顷 10 0 k g N 、 1 0 0 k g P Z O S 、 5 0 k g K Z O 处理 , 树高增 24 5 % , 地径增
27 9 % , 胸径增 1 156 写 , 造林当年应施足 N P K 基肥和追肥 , 以保证尾叶按明显早期生长需求 。
澳大利亚试验表明 , N P 混合肥对按树生长最好 , P 的效应大于 N[ 6〕。 看来 P 是按树主要肥料因
子 , 而 K 在本试验中虽有一定附加作用 , 但并不很大 。
( 4) 按树需肥量大于针叶树杉 、 松 , 施肥效应与增幅亦明显高于后两个针叶树种 。
人工林肥效研究十分复杂 , 一般情况下 , 肥效有阶段性 , 应分幼林 、 中龄林和近熟林三个阶
段进行 , 幼林肥效持续期要受诸多因素影响 , 除施肥剂量外 , 还与林分密度 、抚育管理 、 立地等
因素密切相关 , 及时合理调控密度能使肥料发挥最大效应与效益 , 也能延长幼林施肥的后效持
续期 。
参 考 文 献
l 李贻锉 , 徐清彦 , 刘仲君 , 等.杉木幼林前五年施肥效应研究.土壤通报 , 1 9 91 , 跄(1):28 ~ 31 .
2 杉木施肥试验课题协作组 .杉木幼林施 肥效应研 究.见 :盛炜彤主编.人工林地力衰退研 究.北 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 , 1 9 9 2 . 1 9 8 ~ 2 1 1 .
3 P
r
i
t e
h
e t t
W
I
,
S m i
r
h
W
H
.
F
o r e s t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i
n t
h
e
U
.
S
.
S h
o u t
h
e a
s
r
.
F
o r e
s
t
S
o
i l
s a n
d F
o r e s t
I
一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
Q
u 巨b e e : I e s P r e s s e s 〕 I ‘U n i v e r s i t 亡 I a v a l. 1 9 7 5 . 4 6 7一 47 6 .
4 S a rig u m b a T I. F e rtiliza tion o f y o u n g pin es o n G eo rg ia eo as tal p la in so ils ,
So
u t
h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A
p p
l i
e
d F
o r e
s
t r
y
,
1
9 7
8
,
2 ( 2 )
:
3 8 ~ 4 1
.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8 卷
林书蓉 , 廖观荣 , 韩锦花 , 等.按树氮磷钾施肥效应研究初报.森林与土壤.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9 2 . 2 87 ~
2 9 3
.
C
r o
m
e r
R N
,
C
a
m
e r o n
D
,
C
a
me
r o n
J N
, e t a
l
.
R
e s
p o
n s e o
f
e u e a
l y p
r s p
e e
i
e s t o
f
e r t i l i
s e r a
p p l i
e
d
s o o n a
f
r e r p l
a n t
i
n
g
a t
s e v e r a
l
:
i
t e 、. A u s tr a lia n F o r e s t r y , 1 9 8 1 , 4 4 ( l ) : 3 ~ 1 3
.
T
w o Y
e a r s
‘ G r o w t h R e s p o n s e t o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i n Y o u n g
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 a n c e o l a t a
,
P i
n u s e
l l
o
i t t i i
,
a n
d
E
u e a
lyP
t u s u r
op 勺lla Plantation
LiYiguan H o, : 9 S h u n s h a n
C h
e n
D
a o
d
o n g H
u
B i
n
g t a
n
g
Z h
o u
W
e n
l
o n
g
W
“ L iu m in
A b s tr a e t T h is P a P e r r e P o r ts th e r e s u lts o f a t w o

y e a r r e s e a r e h o
n g r o w t h
r e s p o n s e t o
f
e r t i l i
z a t i o n i n y o u n g C u n n i n g h a m i a la , , c e o l a t a
,
P i
n u s e
l l
o
i t t i i
,
E
u c a
lyP
t
u s u
rOP
勺lla planta-
tions. F or C hinese fir , t h e g r o w t h r e s p o n s e w a s s i g n i f i e a n t t o t h e a P p l i e a t i o n o f P , P K , N P
a n
d N P K
,
a n
d
r
h
e
h i
g
h
e s t g
r o
w t
h
a
p p
e a r e
d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a p p l i
e
d
w i
t
h 2 5 k g / h
m
’o f P Z O 。 ,
w
h i
e
h
r e s u
l
t e
d i
n a n
i
n e r e a s e o
f 2 4 %
i
n
h
e
i g h
t a n
d 3 0 %
i
n
b
a s a
l d i
a
m
e t e r
.
T h
e
g
r o w t
h
r e
-
s
p
o n s e o
f
s
l
a s
h p i
n e
1
5 r e
m
a r
k
a
b l
e t o
P
,
P N
a n
d P K
.
T h
e
h
e
i g h
r a n
d b
a s a
l d i
a
m
e t e r o
f
s
l
a s
h
p i
n e
w
e r e
p
r o
m
o t e
d b
y 7 4
%
a n
d 6 9 % b
y t
h
e a
p p l i
e a t
i
o n o
f 5 0 k
g P
Z
O

+ 5 0 k g N / h m
, , a n
d
7 2
%
a n
d 6 5 % b
y r
h
e a
p p l i
e a t
i
o n o
f 5 0 k g P
Z
O

+ 5 0 k g K
:
O / h m
2 . F o r E u c a
lyP
t u s u
rOP 勺lla ,
t
h
e
g
r o w t
h
r e s
p
o n s e w
a s s
i g
n
i f i
e a n t t o r r e a t
m
e n r s
N P K
,
N P
a n
d N K
w i
t
h
t
h
e
h i g h
e s r
g
r o w t
h
i
n e r e
m
e n t
i
n
N P K
,
h
e
i g h
t i
n e r e a s e
d b
y 2 4 5
%
,
b
a s a
l d i
a
m
e t e r
b
y 2 7 9
%
a n
d D B H b
y 1 1 5 6
%
i
n r r e a
m
e n t
1 0 0 k g N + 1 0 0 k g P
Z
O
,
+ 5 0 k
g
K
:
O / h
m
2
.
K
e
y w
o r
d
s
C
u n o
i
n
g h
a
m i
a
l
a n c e o
l
a t a
,
P i
n u s e
l l
o
i
t t
i i
,
E
u e a
l 〕沪tus u roP hy lla , y o u n g
P l
a n t a r
i
o n
,
r e s
P
o n s e t o
f
e r t
i l i
z a r
i
o n
I

1 Y iq
u a n ,
P
r o
f
e s s o r ,
C h
e n
D
a o
d
o n
g ( T h
e
R
e s e a r e
h I
n , t i t
u t e o f F
o r e s t r y
,
C A F Be
一Jin g 1 0 0 0 9 1 ) ; H o n g S h u n s h a n , H u
B i
n
g r
a n
g ( T h
e
R
e s e a r e
h I
n s t i t
u r e o
f S
u
b
t r o p i
e a
l F
o r e s r r y
,
C A F )
;
Z h
o u
W
e n
l
o n
g ( T h
e
R
e s e a r e
h I
n s t
i
r u t e o
f T
r o
p i
e a
l
F
o r e s t r y
,
C A F )
;
W
u
l
一u n l一n ( T h e E x p e r im e n r a l C e n r e r o f S u b t r o p ie a l F o r e s [r y , C A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