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Quantitative Study on Nature Reserve Ecological Emigrants:Taking the Ura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下限建议为每人17 830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上限建议为每人25 810元。本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Ecological migr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in nature reserves. Fair,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ecological migrant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 Traditional compensation stands fail to consider the objective ecological contribution of ecological migrants, which cannot provide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Taking the Inner Mongolia Ura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the current study analyzed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 migrant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were used to reveal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 migrants. Compensation strands were also calculated with migrants‘ ecological contributions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e least compensation standard should be 17 830 RMB yuan per capita(based on ecosystems services changes) and the largest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25 810 RMB yuan per capita(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s changes)for ecological migrants. We thus suggest a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21 820 RMB yuan for each migrant. The current case study is helpful in promo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ory, especially for the ethnic regions in China.


全 文 :第 49 卷 第 12 期
2 0 1 3 年 12 月
林 业 科 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49,No. 12
Dec.,2 0 1 3
doi: 10.11707 / j.1001-7488.20131222
收稿日期: 2013 - 01 - 29; 修回日期: 2013 - 04 - 25。
基金项目: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项目(MUC98507 - 08)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12KYZY53) ; 中央级公益项
目(CAFINT2012C09)。
* 毛旭锋为通讯作者。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魏晓燕1 毛旭锋2 夏建新3
(1.青海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 西宁 810008; 2.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西宁 810000;
3.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
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下限建议为每人 17 830 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上限建议为每人
25 810元。本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补偿
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中图分类号: F307.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488(2013)12 - 0157 - 07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Quantitative Study on Nature Reserve Ecological Emigrants:
Taking the Ura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
Wei Xiaoyan1 Mao Xufeng2 Xia Jianxin3
(1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Center,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8; 2 . College of Life and Geography Science,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0; 3 .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Ecological migr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in nature reserves. Fair,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standards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r ecological migrant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 Traditional compensation stands fail to consider the objective ecological contribution of ecological
migrants,which cannot provide reasonable compensation. Taking the Inner Mongolia Ura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s an
example,the current study analyzed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 migrant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theory
were used to reveal the contribution of local migrants. Compensation strands were also calculated with migrants’ecological
contributions considered. Results indicate the least compensation standard should be 17 830 RMB yuan per capita(based
on ecosystems services changes) and the largest compensation standard is 25 810 RMB yuan per capita(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s changes) for ecological migrants. We thus suggest a compensation standard of 21 820 RMB yuan for each
migrant . The current case study is helpful in promot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ory,especially for the ethnic regions in
China.
Key words: ecosystem service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ecological migrations
自然保护区在保护重要和典型的生态功能区、
遏制生态环境进一步退化、缓解生物多样性锐减速
度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张晓妮等,
2007)。截至 2008 年底,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
区 2 531 个,总面积 15 188 万 hm2,约占国土面积的
15. 19%。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大部分濒危
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也保护着约 2 000
万 hm2 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 1 200 万
hm2 的各种典型湿地(王昌海等,2011)。
部分保护区建设与发展可能涉及生态移民(李
星群,2012)。对这些地区而言,生态移民补偿是影
响保护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态补偿是一
林 业 科 学 49 卷
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
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和机会成本,
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
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蔡邦成等,2005)。合理的
生态补偿标准,既要充分考虑移民的损失和贡献,又
要考虑利益相关体的经济水平。中国自然保护区大
多位于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和偏僻山区,当地传统
的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自然保
护区的建立限制了当地居民对资源的使用,保护区
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陈传
明,2012)。如自身利益的损失和对保护区的贡献
未得到合理的补偿,其后续发展和生活难以保障,会
造成新的贫困和社会不均(段跃芳等,2010)。如何
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在保护好自然资源的基础上,
对生态移民进行合理的补偿,是摆在保护区和当地
经济发展的迫切难题。
从移民的损失来看,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损失、
机会成本损失、生活成本增加导致的损失和无形资
产损失等(如社会资源的损失等),这部分损失的补
偿相对简单,可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确定。
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费用分析法(蔡邦成等,2008)、
机会成本法 (李晓光等,2009)、市场价值法 (李怀
恩等,2010)以及条件价值法(杨光梅等,2006; 贺
桂珍等,2007)均被应用到了此类生态补偿的核算
中。从移民的贡献来看,其生态贡献往往难以衡量,
其补偿往往难以实现。移民搬迁将直接减少人类对
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和影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
护和恢复。但是,生态补偿标准并非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的价值,如果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存量
作为生态补偿的标准和依据,其结果显然不合理,难
以应用到生态补偿的实践中。生态系统服务本身的
价值并非由于移民产生的,移民的生态贡献在于移
民前后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值。因此,如何衡量移
民的生态贡献,是制定科学、合理生态补偿标准面临
的主要困难之一。
解决办法可能有 2 种: 1) 直接通过对比移民
搬迁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值作为移民生态补
偿标准的参考依据,但是该方法应用的前提是长期
的监测数据做支撑; 2) 通过移民生态足迹的变化
间接反映移民的生态贡献量,该方法具有直接、客观
和科学的特点(魏晓燕等,2012)。本文拟在这 2 种
方法的基础上,以内蒙古乌拉特后旗梭梭林 - 蒙古
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区,结合当地经济发
展现状,核算移民的生态贡献,制定较为科学和合理
的补偿标准,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提供参考
和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乌拉特后旗梭梭林 -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后旗北部
的中蒙边境沿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
特中、后旗北部的巴音杭盖苏木、宝音图苏木、格日勒
图敖登苏木和巴音前达门苏木境内。地理位置为
106°15—108°00 E,41°51—42°27N,东西横跨 140
km,南北纵深 5 ~ 29 km,总面积 131 800 hm2(图 1)。
图 1 乌拉特梭梭林 -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Fig. 1 The Urad Haloxylon Forest-Mongolian Wild Ass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乌拉特保护区以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蒙古野驴
(Equus hemionus)和梭梭 ( Haloxylon ammodendron)
林为主要保护对象,是西北地区荒漠化生态系统发
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活教材,是荒漠地区重要的物
种基因库,对维持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
然而,由于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的影响,保
护区内和周边的草原植被覆盖率由 20 世纪 60 年代
的 30%下降到目前的 13%,牲畜可食用牧草由 180
多种减少到目前的 70 多种,草场产草量由原来的
394. 5 kg·hm - 2(干质量)降到目前的 102 kg·hm - 2。
保护区内及周边人畜常常渗透到核心区,过渡干扰
使自然生物链发生断带,生态环境整体质量呈现下
降趋势。为减少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扰动,从 2001
年开始实行生态移民工程,将牧民从保护区内及周
边整体迁出。移民迁出后,草场逐年得到恢复,生态
环境逐渐改善。
乌拉特后旗拥有丰富的资源优势,2011 年该旗
再度跨入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旗县、
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旗县和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
851
第 12 期 魏晓燕等: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百强旗县,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然而,移民却
面临收入低、后续生活缺乏保障等问题,合理的生态
补偿依然是乌拉特后旗政府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之一。
2 研究方法
2. 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补偿标准
2. 1. 1 移民贡献范围确定 移民从保护区内和周
边搬迁后,将直接减少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占用和影
响,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保护区生态系统
服务的价值必将增大。但是,生态系统服务本身的
价值是生态系统长期演化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并
非由于移民产生。移民的生态贡献主要体现在移民
前后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值,如表 1 所示。
表 1 移民的主要生态贡献
Tab. 1 Primary ecological contributions of eco-migrants
价值类型
Types of value
贡献
Contribution
直接使用价值变化
Changes of direct
use value
实物 价 值: 如 植 被 和 动 物 数 量 增 加
Material value: an increased number of
vegetation and animal
副 产 品 价 值: 药 用 植 物 数 量 增 加
Byproduct value: an increased number of
medicinal plant
旅游价值: 游客数量增加 Tourism value:
an increased number of tourist
间接使用价值变化
Changes of indirect
use value
教育 价 值: 学 生 教 学、实 习 Education
value: practice teaching
科研价值: 更多的科研项目 The valu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ore research project
固 C 价 值: 吸 收 更 多 的 CO2 Valu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absorb more CO2
O2 释放价值: 增 加 释 氧 The value of
oxygen production: more released oxygen
涵养水源价值: 淡水资源增加 The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more
freshwater resources
土壤保持价值: N,P,K 增加 The value of
soil conservation: more N,P,K
净化环境价值: 防尘固土等 The value of
environment purification: soil fixing and dust
depressing
营养物质循环价值: 碳、氮循环稳定 The
value of nutrient recycling: stable cycling of
C and N
存在价值、遗赠价值、
选择 价 值 Existence
value,bequest value,
option value
价值增加 Increased value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存量不能作为补偿标
准和总量,以此为基础的研究结果往往是天文数字,
远超地方财政能力,利益相关方很难以此为依据制
定补偿标准。从现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来看,移民的
补偿标准首先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直接使用价值的
变化来核算,而这种变化应该是由移民迁移直接带
来或者产生的。通过对当地管理人员的访问和实地
调查,确定移民的 3 种直接的生态贡献,其最客观、
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度量的直接使用价值贡献包括草
场生物量的增加、木材蓄积量增加和药用植物恢复
3 项。
2. 1. 2 移民补偿年限研究 补偿的年限主要考虑
移民迁出后对植被恢复具有直接影响的年数。一般
而言,牧民迁出后,保护区生态环境不再遭受人类直
接的影响和破坏,植被恢复迅速。经历数年后,植被
恢复进入长期的自然恢复过程,牧民搬迁对植被的
改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生态补偿的年限主要基
于草地生物量恢复曲线的拐点来确定。草场的生物
量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而自然因素中降雨是影
响干旱地区草场生长的主要因素。由于研究期内的
降雨量年际变化并不大,这里假设人为扰动因素是
影响草场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自 2002 年开始,
梭梭林 -蒙古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
区每年对草场情况进行样地调查,分析保护区建立
后草场的质量变化,如图 2 所示。
图 2 保护区草场生物量变化曲线
Fig. 2 Change curve of grass biomass in the nature reserve
生物量曲线在最初几年斜率较大,说明草地干
质量在最初几年增加较快;进入 2007 年以后,曲线
出现一个较为明显的拐点,草地干质量的增加量逐
渐减少,说明移民搬迁对草场的直接影响逐渐减小,
草场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自然恢复期。因此,移民
的直接生态贡献的补偿年限选取为 2002—2007 年
6 年时间。
2. 2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
2. 2. 1 生态足迹理论 生态足迹是由加拿大生态
经济学家 William 提出、由 Wackernagel 完善的一种
度量社会经济发展可持续程度的方法(Wackernagel
et al.,1996; 1999)。它是采用基于土地面积的生态
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指标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
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具有客观明了、易于理解和
951
林 业 科 学 49 卷
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到生态补
偿标准的计算中,主要是因为它能客观反映出移民
对生态系统的占用情况,通过对比移民的生态足迹
与本地居民的平均生态足迹,可以发现移民本身对
生态系统生态的贡献及其价值。
生态足迹的核算主要是基于生产这些人口消费
的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
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Wackernagel et al.,1998),相
关的核算方法不在此赘述。考虑到中国不同地区生
产力的差异巨大和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地区特殊的自
然环境条件,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确定研究各种类型
土地的产量因子分别为耕地 0. 52、建筑用地 1. 66、草
地 1. 07、森林 0. 68 和水域 1. 07(刘某承等,2010)。
2. 2. 2 补偿标准核算 国内有学者基于生态承载
力的贡献对自然保护区居民进行了生态补偿标准的
研究 (蔡海生等,2010; 王亮,2011; 杨志平,
2011),比较保护区与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取其
差值作为补偿的依据,是生态补偿的新尝试。然而,
基于保护区与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差值进行补
偿,移民本身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占用并未体现出来,
不能客观反映移民的生态贡献。因此,本文提出一
种新的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将移民生态足迹
与迁入地生态足迹的差值作为补偿依据,既能客观
反映出移民对当地的生态贡献,又能客观体现地区
资源利用效益和经济水平差异。核算过程如下:
1) 计算移民迁入地人均生态足迹:
E1 = EF1 /P1。 (1)
式中: E1 为移入地的人均生态足迹; EF1 为移入地
总生态足迹; P1 为移入地总人口。
2) 计算移民人均生态足迹:
E2 = EF2 /P2。 (2)
式中: E2 为移民人均生态足迹; EF2 为移民总生态
足迹; P2 为移民人口。
3) 计算移民迁入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效率:
E f = GDPs /EF1。 (3)
式中: E f 为人均生态足迹效率; GDPs 为移民移入
地的总的国内生产总值。
4) 计算移民所在省的人均生态足迹差额:
E d = E1 - E2。 (4)
式中: E d 为迁入地居民和移民人均生态足迹差额。
5) 计算人均生态补偿额度:
C av = E f × E d。 (5)
式中: C av为人均补偿额度。
2. 3 数据来源
生态监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乌拉特梭梭林 -蒙古
野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生态足迹核算涉及
迁入地和牧民生物资源的消费和能源资源的消费。
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移民生产和生活现状,选
取 2011 年作为核算年份,主要数据来源于《乌拉特
后旗 2011 统计年鉴》中城镇和农村消费数据等。由
于该地区为干旱地区,计算中主要考虑生物资源消
费,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几大
类,各大类再进一步细分。能源资源消费根据乌拉
特后旗实际情况主要考虑了原煤、焦炭、原油、汽油、
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电力等能源类型,以单位化石
燃料的平均热量为标准,通过折算系数将区域内能
源消 费 换 算 成 一 定 的 化 石 能 源 用 地 面 积
(Wackernagel et al.,1997; 罗佳等,2007)。
3 结果与讨论
3. 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
3. 1. 1 草场生物量增加的补偿 分析发现,
2002—2007 年的 6 年内保护区草场生物量增长约
为(138. 3 - 102. 3)kg·hm - 2 × 131 800 hm2 = 4. 74 ×
106 kg。按照当地饲料的市场价格 2. 66 元·kg - 1计
算,总计 1. 26 × 107 元,按保护区总迁移人口 885 人
来算,仅草场恢复贡献方面人均应补偿 14 200 元。
3. 1. 2 木材蓄积量增加的补偿标准 据统计,一
个普通 4 口之家的农户一年需要烧柴 3 829 kg,折
合木材 7. 64 m3 (夏建军等,2002)。人均年消费
1. 91 m3,按照当地薪柴价格 180 元·m - 3计算,一年
人均贡献的价值在 344 元,6 年合计为 2 064 元。
3. 1. 3 药用植物恢复的补偿标准 当地药用植物
主要为一种名为肉苁蓉 ( Cistanche deserticola)的药
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当地牧民一般都会
在每年 3 ~ 10 月进行采摘,增加家庭收入。由于没有
直接的数据,研究组对移民、当地居民和保护区管理
人员进行了问卷和分析,一个家庭的收入平均为每年
1 100 元,人均约为每年 261 元,6 年合计为 1 566 元。
综合上述 3 项计算结果,基于生态系统直接服
务价值变化的补偿标准建议为每人 17 830 元。
3. 2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
3. 2. 1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核算 乌拉特后旗
2011 年生物资源消费类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
汇总情况如表 2 ~ 5 所示。该旗 2011 年人均生态足
迹为 1. 560 hm2·a - 1,而人均的生态承载力为
13. 883 hm2·a - 1,人均的生态盈余达到 12. 320 hm2·
a - 1。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人口少,草
地的人均面积大。以上数据说明乌拉特后旗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尚未超出生态承载力。
061
第 12 期 魏晓燕等: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表 2 乌拉特后旗 2011 年生物资源消费类生态足迹
Tab. 2 EF from biological resources consumption of the Urad Houqi in 2011
分类项目
Item type
全球平均产量
Global average
yield /( kg·hm - 2 )
人均消费
Consumption
per capita / kg
总生态足迹
Total EF /
hm2
人均生态足迹
Average EF /
hm2
土地类型
Land type
农产品 Farm products 耕地
稻谷 Paddy 2 744. 123 46. 384 1 115. 351 0. 016 9 Cultivated
小麦 Wheat 2 744. 311 68. 728 1 652. 580 0. 025 0 land
薯类 Tubers 12 607. 216 6. 817 35. 642 0. 000 5
玉米 Corn 2 744. 527 12. 74 306. 376 0. 004 6
大豆 Soybean 1 856. 622 6. 857 243. 547 0. 003 6
棉花 Cotton 1 000. 156 1. 526 100. 304 0. 001 5
油料 Oil 1 856. 899 9. 164 325. 676 0. 004 9
麻类 Bast 1 500. 472 0. 720 31. 676 0. 000 5
糖类 Carbohydrate 4 893. 423 4. 231 57. 044 0. 000 8
烟叶 Tobacco leaf 1 548. 363 0. 454 19. 188 0. 000 3
蔬菜 Vegetables 18 000. 412 75. 248 275. 829 0. 004 2
瓜果类 Melons 18 000. 323 18. 517 67. 854 0. 001 0
动物产品 Animal products 草地
猪肉 Pork 74. 21 24. 634 21 963. 307 0. 332 8 Grassland
牛羊肉 Beef and mutton 33. 156 18. 265 36 513. 365 0. 553 3
禽肉 Poultry 457. 545 25. 444 3 673. 382 0. 055 6
绵羊毛 Sheep wool 15. 243 0. 021 92. 384 0. 001 4
山羊毛 Goat hair 15. 233 0. 355 1 561. 718 0. 023 6
牛奶 Milk 502. 614 6. 487 851. 794 0. 012 9
蜂蜜 Honey 50. 823 0. 244 316. 744 0. 004 8
鲜蛋 Eggs 400. 919 0. 521 85. 786 0. 001 3
林产品 Forest products 林地 Woodland
油桐籽 Tung tree seeds 1 600. 234 0. 062 2. 476 0. 410 4 × 10 - 4
油茶籽 Tea seed oil 1 600. 275 0. 081 3. 349 0. 504 7 × 10 - 4
竹笋干 Dried bamboo shoots 3 000. 647 0. 002 0. 048 0. 006 7 × 10 - 4
板栗 Chestnut 3 000. 657 0. 003 0. 068 0. 011 2 × 10 - 4
茶叶 Tea 566. 716 0. 017 1. 985 0. 300 4 × 10 - 4
水果 Fruit 3 500. 191 5. 594 105. 394 0. 001 5
蚕茧 Silkworm cocoon 1 000. 366 0. 126 7. 915 0. 000 1
原木 Log 1. 990① 0. 025② 828. 994 0. 012 5
水产品 Aquatic product
淡水产品 /海水产品
Freshwater products / sea products
29. 104 4. 231 9 625. 148 0. 145 8 水域 Water area
①单位为 m3·hm - 2 Unit: m3·hm - 2 ; ②单位为 m3 Unit: m3
表 3 乌拉特后旗 2011 年能源资源消费类生态足迹①
Tab. 3 EF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Urad Houqi in 2011
消费项目
Consumption
item
消费
Consumption / t
折算系数
Conversion
coefficient /
(GJ·t - 1 )
平均能源足迹
Average EF of energy
consumption /
(GJ·hm -2)
总生态足迹
Total EF /
hm2
人均生态足迹
Average EF /
hm2
土地类型
Land type
煤炭 Coal 91 019. 564 20. 934 55 34 643. 723 0. 525 1
焦炭 Coke 11 345. 670 28. 472 55 5 872. 932 0. 089 0
原油 Crude 15 830. 316 41. 868 93 7 126. 704 0. 107 4
汽油 Gasoline 213. 467 43. 124 93 98. 982 0. 001 5 化石能源
煤油 Kerosene 14. 236 43. 124 93 6. 598 0. 000 1 Fossil energy land
柴油 Diesel fuel 546. 077 42. 705 93 250. 754 0. 003 8
燃料油 Fuel oil 447. 985 50. 20 71 316. 742 0. 004 7
液化石油气 LPG 63. 466 50. 20 71 44. 871 0. 000 64
电力 Electricity 200 320. 714 3. 366 1 000 673. 076 0. 010 2
建筑用地
Built-up area
①电力千瓦时与热量折算系数是根据每千瓦时耗煤 397 g,再根据每克煤发热量换算。KW·h electricity and heat conversion coefficient were
calculated by 397 g of coal per kW·h and calorific value of one gram of coal.
161
林 业 科 学 49 卷
表 4 乌拉特后旗 2011 年人均生态足迹汇总
Tab. 4 The EF per capita of the
Urad Houqi in 2011
土地类型
Land type
人均面积
Area per
capita / hm2
均衡因子
Equivalent
factor
人均生态足迹
EF per
capita /( hm2·a - 1 )
化石能源用地
Fossil energy land
0. 742 1. 1 0. 816
耕地 Cultivated land 0. 064 2. 8 0. 179
草地 Grassland 0. 985 0. 5 0. 492
林地 Woodland 0. 014 1. 1 0. 015
建筑用地 Built-up area 0. 010 2. 8 0. 028
水域 Water area 0. 145 0. 2 0. 029
总计 Sum 1. 560
表 5 乌拉特后旗 2011 年人均生态承载力汇总
Tab. 5 The EC per capita of the Urad Houqi in 2011
土地类型
Land type
人均面积
Area per
capita /
hm2
均衡因子
Equivalent
factor
产量因子
Yield
factor
人均生态
承载力
EC per
captia /( hm2·a - 1 )
CO2 吸收地
Absorb CO2 land
0 1. 1 0 0
耕地
Cultivated land
9 900 2. 8 0. 52 0. 218
草地
Grassland
1 677 060 0. 5 1. 07 13. 596
林地 Woodland 3 960 1. 1 0. 68 0. 045
建筑用地
Built-up area
326 2. 8 1. 66 0. 023
水域 Water area 0 0. 2 1. 07 0
总计 Sum 13. 883
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和建筑用
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 0. 179,0. 492,0. 015,
0. 029,0. 816 和 0. 028 hm2·a - 1,该旗对化石能源用
地、耕地和草地的需求最大。而对应的人均生态承
载力分别为耕地 0. 218 hm2·a - 1、草地 13. 596 hm2·
a - 1、林地 0. 045 hm2·a - 1和建筑用地 0. 023 hm2·
a - 1,化石能源用地为零,而水域的生态承载力几乎
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发现,耕地、草地和林地的生态
承载力供给较大,相比生态足迹略有剩余。其中,草
地的生态承载力最大,人均达到 13. 596 hm2·a - 1。
生态赤字最高的为林地,人均达到了 0. 029 hm2·
a - 1,这也是由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
3. 2. 2 乌拉特后旗移民生态补偿核算 根据统计
的数据,结合生态补偿核算方法,计算得到乌拉特后
旗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如表 6 所示。
由于人口少,而经济总量加大,人均生态足迹效
率较高。考虑到该地区高的生态承载力和低生态足
迹,人均补偿的额度估计为 25 810 元。按照家庭户
均 3 位成年人口核算,每个家庭补偿额度应该在
77 430元左右。由于生态足迹是基于最新统计数据
核算的,其核算结果已经综合考虑了移民多年生态
贡献的累积,因此,基于生态足迹的补偿年限建议为
1 年,即能合理反映出移民的生态贡献情况。
表 6 乌拉特后旗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核算
Tab. 6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or ecological
emigrants of the Urad Houqi Nature Reserve
符号 Sign 含义 Implication 核算结果 Results
GDPs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 / yuan 63. 27 × 10
8
P1 总人口数 Population 65 988
Ef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效 率 Ecological
footprint efficiency /( yuan·hm - 2 )
61 462
E1
乌拉特后旗人均生态足迹 EF per
captia of the Urad Houqi / hm2
1. 561
E2
移民人均生态足迹 EF per captia of
immigrants / hm2
1. 141
Ed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差 额 Difference
between E1 and E2 / hm
2 0. 420
Cav
人均 补 偿 标 准 Eco-compensation
per captia /( yuan·a - 1 )
25 810
3. 3 讨论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为每人
17 830元,按户均 3 个成年人核算,每户应补偿
53 490万元,该结果可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下限;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为每人 25 810 元,户
均77 430元,该结果可作为生态补偿标准的上限。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低于生态足迹变
化的补偿标准,造成上述结果主要有 3 个原因: 第
一,只核算了生态系统的部分直接使用价值,间接变
化部分未考虑在内; 第二,生态足迹核算的内容不
仅包括草地,还包括森林、水域和耕地,核算的范围
更广; 第三,当地较少的人口和较高的 GDP 导致该
地区生态足迹效率非常高,也相应拉高了补偿标准。
平均二者结果,基于生态贡献的户均的补偿标准应
建议为 65 460 元。当地政府依据移民固定资产损
失、机会成本损失等内容,提出户均 40 000 元的补
偿标准。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和当地补偿现有标准,
建议户均的补偿标准应在每户 40 000 元的基础上
增加到每户 105 460 元。
在对移民再生产调查过程中发现,移民将土地以
一年 7 500 元·hm - 2(户均 1 hm2)的价格转包,每年有
7 500 元的收入。政府还安排青壮年到附近的厂矿打
工,家庭年收入 20 000 ~ 30 000 元不等。即使按移民
家庭年收入最高值30 000元核算,加上政府提出的户
均40 000元的一次性补偿,如果没有住房保障的情况
下,70 000 元显然不足以满足移民再生产和后续生活
的需要。
261
第 12 期 魏晓燕等: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对比分析 2 种方法发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
值变化的生态补偿核算,能直接、客观反映生态移民
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其补偿标准实践性和可
操作性较强;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生态补偿标准核
算,能全面和客观反映出生态移民生产和生活对生
态占用的变化情况,进而从侧面反映移民为生态环
境保护所做的贡献,结合生态足迹效率制定生态补
偿标准,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 2 种方法各具特色,
综合二者开展生态补偿标准研究,可能得到较为合
理的结果。上述研究结果,客观、科学地反映了移民
的生态贡献,其补偿标准也充分考虑了当地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和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水平,具有较强
的操作性。
当然,论文也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移民补偿年
限的确定,还需要更加科学的解释; 移民适宜数量
和生态补偿资金保障措施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和生态足迹理论和
方法,对比分析了乌拉特梭梭林 - 蒙古野驴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
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
偿标准,得到以下几个初步的结论:
1)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生态补偿核
算,能直接、客观反映生态移民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
贡献,其补偿标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较强; 基于生
态足迹变化的生态补偿标准核算,能全面和客观反
映出生态移民生态占用的变化情况,从侧面反映移
民为生态环境保护所做的贡献。
2)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建议为
每人 17 830 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核算
为每人 25 810 元,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建议人均生
态贡献补偿额度为 21 820 元。
3) 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和当地执行的补偿标准,
建议户均总的补偿标准为 105 460 元。
值得一提的是,生态补偿的来源、补偿年限和补
偿方式等关键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希望本
案例研究,能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提供
有益的参考。
参 考 文 献
蔡邦成,陆根法,宋莉娟,等 . 2008. 生态建设补偿的定量标准———以
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保护区一期生态建设工程为例 . 生态学
报,28(5) : 2413 - 2416.
蔡邦成,温林泉,陆根法 . 2005.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 . 生
态经济,(2) : 47 - 51.
蔡海生,肖复明,张学玲 . 2010.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鄱阳湖自然
保护区 生 态 补 偿 定 量 分 析 . 长 江 流 域 资 源 与 环 境,19
(6) : 623 - 627.
陈传明 . 2012. 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
基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调查 . 林业科学,48(4) : 127 - 132.
段跃芳,孙永平 . 20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外迁移民安
置策 略 探 析 . 三 峡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32
(5) : 15 - 18.
贺桂珍,吕永龙,王晓龙,等 . 2007. 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无锡市
五里湖综合治理的评价 . 生态学报,27(1) : 270 - 280.
李怀恩,庞 敏,肖 燕,等 . 2010. 基于水资源价值的陕西水源区生
态补 偿 量 研 究 . 西 北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40
(1) : 149 - 154.
李晓光,苗 鸿,郑 华 等 . 2009. 机会成本 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
准中 的 应 用———以 海 南 中 部 山 区 为 例 . 生 态 学 报, 29
(9) : 4875 - 4883.
李星群 . 2012. 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民生问题研究———以
广西为例 . 广西民族研究,(1) : 167 - 171.
刘某承,李文华,谢高地 . 2010.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中国生态足
迹产量因子测算 . 生态学杂志,29(3) : 592 - 597.
罗 佳,李春梅,黄建武,等 . 2007. 湖北省 2004 年生态足迹分析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1(6) : 41 - 42.
王 亮 . 2011.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生态补
偿定量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18(3) : 272 - 280.
王昌海,温亚利,胡崇德,等 . 2011.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
调发展研究进展 . 林业经济问题,31(1) : 255 - 267.
魏晓燕,夏建新,吴燕红 . 201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
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10(5) : 1 - 7.
夏建军,瞿志光,刘 承 . 2002.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为改善生
态环境作贡献 .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6) : 1 - 20.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等 . 2006. 基于 CVM 方法分析牧民对禁牧
政策的 受 偿 意 愿: 以 锡 林 郭 勒 草 原 为 例 . 生 态 环 境,15
(4) : 747 - 751.
杨志平 . 2011. 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盐城市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
偿定量研究 . 水土保持研究,18(4) : 261 - 264.
张晓妮,王忠贤,谢熙伟 . 2007. 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经济利益保
障问题探讨 . 中国农学通报,23(5) : 546 - 551.
Wackernagel M,Yount J D. 1998.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 indicator
of progress toward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51(1 /2) : 511 - 529.
Wackernagel M,Onisto L,Bello P,et al. 1999. National natural capital
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 Ecological
Economics,29(3) : 375 - 390.
Wackernagel M,Rees W. 1996.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reducing
human impact on the earth. Gabriola Island: New Society
Publishers.
Wackernagel M,Rees W. 1997. Perceptual and structural barriers to
investing in natural capital: economics from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perspective. Ecological Economics,20(1) : 3 - 24.
(责任编辑 石红青)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