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nalysis of Forest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in China Using a Ecological Economy Elasticity Model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区域,利用1999—2010年的森林蓄积量和林业总产值数据,采用改进的生态经济弹性模型,对不同尺度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进行测度和分析, 以反映森林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 1) 全国尺度上,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为0.255,处于生态滞后状态,且在研究区间内上升趋势不明显; 2)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的区域排列为东部(1.271)>中部(-0.277)>西部(-0.394); 3) 省域尺度上,天津(2.195)、辽宁(1.621)、广西(1.579)、广东(1.472)、福建(1.471)、西藏(1.344)、河北(1.337)、浙江(1.264)、海南(1.217)、北京(1.165)10个省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较高; 山东(0.983)和江苏(0.969)处在生态滞后临界值附近; 四川(0.409)和云南(0.337)则步入了生态滞后状态; 黑龙江(0.046)、陕西(0.016)、上海(0.003)和内蒙古(0.002)几乎处于无弹性状态; 其余13个省份均处于重度生态滞后状态,宁夏(-2.488)和青海(-2.714)最严重。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estimated and analyzed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elasticity of forest ecological economy by applying forest stock volume and total output value of forestry data, which represent forest resource supply and economic demand, in China from 1999 to 2010 with an elastic model, to reveal the syner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ply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demand of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on the nationwide scale, the average elasticity value of ecological economy is 0.255, indicating that the rate of forest stock rise is less than the rate of forest economic growth, and suggesting ecological lagging behind. There is no increasing trend during this research interval. 2) on the regional scale, the elasticity value of forest ecological economy is 1.271 in the east region,-0.277 in the west region, and-0.394 in the middle region of China. 3) on the provincial scale, the elasticity value of ecological economy is 2.195 for Tianjin, 1.621 for Liaoning, 1.579 for Guangxi, 1.472 for Guangdong, 1.471 for Fujian, 1.344 for Tibet, 1.337 for Hebei, 1.264 for Zhejiang, 1.217 for Hainan, and 1.165 for Beijing, respectively. The above provinces have relatively higher elasticity. Shandong and Jiangsu have 0.984 and 0.969 of the elasticity value, respectively, and they are near the critical value of ecological lagging. The following provinces, including Sichuan, 0.409, and Yunnan, 0.337, are in mild lagged state. Heilongjiang, 0.046, Shaanxi, 0.016, Shanghai, 0.003 and Inner Mongolia, 0.002 are in no elastic state. The left 13 provinces are in serious lagged state, especially Ningxia,-2.488 and Qinghai,-2.714.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0.+ (*,*).+
0123!"!,13#
.456! $ % & ’
718"&%6&&9%9:;6&%%&<9!##6$%&’%#&"
收稿日期" $%&’ =%A =%"# 修回日期" $%&’ =%> =&’$
基金项目" 中国计量学院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R$%&$%$&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9&&%’&>#& # 浙江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产
业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和浙江省人文社科基地.管理科学与工程/资助$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刘B林
%中国计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B杭州 ’&%%&#&
摘B要! B以我国 ’& 个省(市(自治区为样本区域!利用 &"""’$%&% 年的森林蓄积量和林业总产值数据!采用改进
的生态经济弹性模型!对不同尺度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进行测度和分析!以反映森林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协
调关系$ 结果表明" && 全国尺度上!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为 %3$AA!处于生态滞后状态!且在研究区间内上
升趋势不明显# $&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的区域排列为东部 %&3$9&& n中部 % =%3$99& n西部
% =%3’"!&# ’& 省域尺度上!天津 % $3&"A &(辽宁 % &3>$& &(广西 % &3A9" &(广东 % &3!9$ &(福建 % &3!9& &(西藏
%&3’!!&(河北%&3’’9&(浙江%&3$>!&(海南%&3$&9&(北京%&3&>A&&% 个省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较高# 山东%%3"#’&
和江苏%%3">"&处在生态滞后临界值附近# 四川%%3!%"&和云南%%3’’9&则步入了生态滞后状态# 黑龙江%%3%!>&(
陕西%%3%&>&(上海%%3%%’&和内蒙古%%3%%$&几乎处于无弹性状态# 其余 &’ 个省份均处于重度生态滞后状态!宁
夏% =$3!##&和青海% =$39&!&最严重$
关键词" B森林# 可持续利用# 生态经济弹性
中图分类号! @’%93$BBB文献标识码! .BBB文章编号! &%%& =9!###$%&’$%# =%&’$ =%#
;."K>-$-1401*(-+,&-+"$."/71K13$7"K/71.1%> /K"-+$7$+> !1@(K
/84 /8L
%!"#$%$"&’3"(",*31.(/ 5.(.%$,$(-! !9*(. V*#*.(% 6(*)$+1*-7B8.(%U9"2 ’&%%&#&
;<-+*"7+" B*L EN8GUOUFT! ENFO4EN1TFGE8WOEF7 OL7 OLO2P\F7 ENFVNOL58L5UT1VFGG1SF2OGE8V8EP1SS1TFGEFV12158VO2
FV1L1WPYPOUU2P8L5S1TFGEGE1V‘ Z124WFOL7 E1EO214EU4EZO24F1SS1TFGETP7OEO! XN8VN TFUTFGFLES1TFGETFG14TVFG4UU2POL7
FV1L1W8V7FWOL7! 8L )N8LOST1W&""" E1$%&% X8EN OL F2OGE8VW17F2! E1TFZFO2ENFGPLFT58VTF2OE81LGN8U YFEXFFL ENF
G4UU2P1SS1TFGETFG14TVFGOL7 ENF7FWOL7 1SFV1L1WP6-NFTFG42EGGN1XENOE&& 1L ENFLOE81LX87FGVO2F! ENFOZFTO5F
F2OGE8V8EPZO24F1SFV12158VO2FV1L1WP8G%3$AA! 8L78VOE8L5ENOEENFTOEF1SS1TFGEGE1V‘ T8GF8G2FGGENOL ENFTOEF1SS1TFGE
FV1L1W8V5T1XEN! OL7 G455FGE8L5FV12158VO22O558L5YFN8L76-NFTF8GL18LVTFOG8L5ETFL7 74T8L5EN8GTFGFOTVN 8LEFTZO26$&
1L ENFTF581LO2GVO2F! ENFF2OGE8V8EPZO24F1SS1TFGEFV12158VO2FV1L1WP8G&3$9& 8L ENFFOGETF581L! =%3$99 8L ENFXFGE
TF581L! OL7 =%3’"! 8L ENFW8772FTF581L 1S)N8LO6’& 1L ENFUT1Z8LV8O2GVO2F! ENFF2OGE8V8EPZO24F1SFV12158VO2FV1L1WP
8G$3&"A S1T-8OL;8L! &3>$& S1T/8O1L8L5! &3A9" S1Tf4OL5Q8! &3!9$ S1Tf4OL571L5! &3!9& S1T@4;8OL! &3’!! S1T-8YFE!
&3’’9 S1TDFYF8! &3$>! S1TMNF;8OL5! &3$&9 S1TDO8LOL! OL7 &3&>A S1T?F8;8L5! TFGUFVE8ZF2P6-NFOY1ZFUT1Z8LVFGNOZF
TF2OE8ZF2PN85NFTF2OGE8V8EP6(NOL71L5OL7 8^OL5G4 NOZF%3"#! OL7 %3">" 1SENFF2OGE8V8EPZO24F! TFGUFVE8ZF2P! OL7 ENFPOTF
LFOTENFVT8E8VO2ZO24F1SFV12158VO22O558L56-NFS121X8L5UT1Z8LVFG! 8LV2478L5(8VN4OL! %3!%"! OL7 R4LLOL! %3’’9! OTF
8L W827 2O55F7 GEOEF6DF821L5;8OL5! %3%!>! (NOOLQ8! %3%&>! (NOL5NO8! %3%%’ OL7 *LLFT]1L5128O! %3%%$ OTF8L L1
F2OGE8VGEOEF6-NF2FSE&’ UT1Z8LVFGOTF8L GFT814G2O55F7 GEOEF! FGUFV8O2P,8L5Q8O! =$3!## OL7 J8L5NO8! =$39&!6
=(> ?1*@-" BS1TFGE# G4GEO8LOY2F4E828\OE81L# F2OGE8V8EP1SFV12158VO2FV1L1WP
BB森林资源是生态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发
展的前提保障$ 森林资源的变化从本质上分析是同
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郑小贤!
$%%9&$ 然而!长期的无序利用使得森林的经济价
值与生态功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当人们从森
林中索取过多的经济效益时!将导致整个森林生态
B第 # 期 刘B林"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系统的功能降低!甚至引起整个系统的崩溃# 当人
们只注重其生态功能的发挥时!经济效益又难以实
现$ 因此!研究森林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的协
调关系!将有助于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制
定提供科学依据$
从 $% 世纪 9% 年代开始!许多经济学家认识到
自然资源的稀缺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
素!作为对现实的解释!他们将自然资源作为变量引
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中 % (E8528E\! &"9!#
gOG54UEO$-.#=! &"9"# C1WFT! &""%&或者生产函数
中%(VN12\$-.#=! &"""# fT8WO47 $-.#=! $%%’# 彭水
军! $%%9&!以此反映自然资源的稀缺和不断消耗对
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但是!这种基于.增长理论/
的模型是在假设资源稀缺和可耗竭的条件下建立
的!把自然资源视为经济系统的一个输入要素而非
与经济系统并存的生态系统来对待!因而分析结果
缺乏对人与自然资源协同关系的反映$ 同样!作为
对现实的回应!国内外的生态学家进行了包括林业
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这种研究基本都属于宏观
上的定性研究!具体定量研究也仅限于对全球生物
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1GEOL\O$-.#=! &"#9#
吴建寨等! $%%9# 王兵等! $%%"&以及基于生态足迹
%)1GEOL\O! $%%## 丁生喜! $%&&# 贺祥瑞等! $%&&#
MNO1$-.#=! $%&&# 周静等! $%&$&(能值分析% 8^OL5$-
.#=! $%%9# /4 $-.#=! $%%"# 张雪花等! $%&&# 杨卓翔
等! $%&$&和指标评价%王霞等! $%&$&等研究方法
的生态经济状态评价$ 这类研究通常不是以某种具
体自然资源为研究对象!而是将区域尺度下包含多
种自然资源的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只能说
为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而近
年来!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森
林生态与经济功能之间关系的研究!通常利用回归
分析%KOL5$-.#=! $%%9# 陈晨等! $%&&&(指标评价
%崔国发等! $%&&# 刘晓光等! $%&&&等方法$ 可以
说!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研究所采用的森林生态
与经济系统共存模型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对
于区域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时间动态分析及不同尺
度空间差异鲜有涉及!而尺度的概念对于可持续性
评价是非常重要的%IOGGF2$-.#=! $%&$&$
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
础!要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变成可操作的
发展模式!必须定量测度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
力$ 一般来说!供给能力的提高是决定经济长期增
长的主要因素$ 对于供给能力!可以从 $ 个角度进
行刻画!一个是森林资源的现存量!另一个是森林资
源的新增量$ 由于森林资源现存量很大!而每年经
济需求量相对很小!因此!用现存量来衡量供给力!
反映不出森林资源变化对经济需求的影响$ 如果用
生态经济弹性!即森林年新增量与年需求量比!来测
度森林资源变化对经济需求变化的响应程度!二者
间的关系将会得到合理的反映$ 生态经济弹性是指
人类活动的自然需求对经济发展变化的反应!可对
一定区域内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定量分
析$ 目前!基于弹性分析的生态经济模型已经在江
苏%杨足膺等! $%&%&(山西长治%王书玉等! $%%"&
等区域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本文将利用生态经济弹性!从森林资源变化对
经济需求变化敏感性的角度分析我国森林的可持续
利用能力$ 但是弹性值的测度需要以不断变化的时
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而本文所使用的有关森林资源
存量数据每 A 年复测 & 次!很难对森林生态经济系
统状态进行动态分析!因此!本研究将传统生态经济
弹性公式进行改进!从而可以获得研究时域内每年
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值$ 同时!为了全面反映不
同空间尺度下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的变化规律!
本研究从国家(区域和省域 ’ 个尺度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结论将为我国森林资源有序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策略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B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CBCD研究区域设定
本研究在全国(区域(省域 ’ 个空间尺度上分析
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的差异$ 全国尺度中!因香
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缺失!因此没有把这 ’ 个地区
包括在内$ 区域尺度把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其
划分与国家统计局划分基本一致!即东部地区包括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
东(广东(广西(海南 &$ 个省(市和自治区# 中部地
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
南(湖北(湖南 " 个省和自治区# 西部地区包括重
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 &% 个省(市和自治区$ 省域尺度即上述 ’& 个
省(市和自治区$
CBAD研究方法
生态经济弹性是衡量经济和生态协同关系的重
要数量指标之一!它说明了森林资源对经济需求的
供给能力!这个供给能力是森林资源的新增量的大
小对经济需求量的满足程度!而不是指森林资源的
现存量对经济需求量的满足程度$ 它是森林资源变
量变化率与经济变量变化率的比值 %R1T‘ $-.#=!
’’&
林 业 科 学 !" 卷B
$%%’&!用公式表示为"
’?
!I-
I-
!]-
]-
$ %&&
式中" ’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系数# !I-EI-为森林
资源单位时间的增长率# 3]-E]-为依托森林资源的
生产部门的经济增长率$ 由于一般弹性系数以某年
对基年的资源年增长率与某年对基年的经济增长率
来表示!基年一般以 % 年表示!因此!式 %&&可以转
换为"
’?!I
I%
!]
]%
?!I
!]
I%
]%
?!I
!]
!%$ %$&
式中" !% 为基年单位经济增长所消耗的森林资源数
量!也被称为资源消耗系数!是一个固定常数$
!IE!]如果小于 &!表示森林资源的更新率赶不上
经济发展中以森林资源为原料的生产部门的经济增
长率!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态滞后 %姜学民! &"#9&$
另外!我国森林资源统计数据每 A 年复测 & 次!依据
传统公式%$&!需要 &% 年的数据才能获得 & 个弹性
值!不但浪费了数据信息!而且很难对森林生态经济
弹性进行动态分析$ 因此!对公式 % $ &做进一步
处理$
首先令 3IE3]为函数!于是 I ?&%]& 为经济
增长与森林资源存量的关系函数!则弹性 ’为该关
系函数曲线上某点的斜率$ 设该关系函数为 I- ?
#]"-! 则 ’?" $ 根据设定的关系函数!建立模型"
2LI*- ?2L#*G"*2L]*-G!*-$ %’&
式中" *?&! $!-!’&! 分别代表 ’& 个省(市(自治
区# -?&! $!-!&$!为样本观测的时间区域#!*-为
随机扰动项# 参数 2L#*表示模型的常数项# "*为对
应于解释变量向量 ]*-的系数向量!即 "*为对应省份
的生态经济弹性值$ 同理!根据关系函数!建立
模型"
2LI*- ?2L#*G"-2L]*-G!*-$ %!&
式中! "-为对应相应年份的生态经济弹性值$
对参数 " 的估计所使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每 A
年进行 & 次的森林清查结果!不同省份(年份的随机
误差项 !*-之间必然存在相关性!因此需要使用广义
最小二乘法%f/(&对模型进行估计$ 这样!通过对
关系函数的估计可以得到相应年份和省份的森林生
态经济弹性值$
所获得的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系数估计值代表的
现实意义是不同的$ 如果估计的生态经济弹性值
"ac&! 则森林资源在单位时间内的更新量大于经
济增长对森林资源的需求量!现有森林资源完全可
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
更新能力良好# 如果估计的弹性值 "a?&!则森林资
源单位时间的更新量恰好满足经济发展所增加的森
林资源的需求量!此时!森林资源处于流量均衡状
态!即经济增长消耗了全部的森林资源更新量!这也
是判断是否出现生态滞后的临界值# 如果估计的弹
性值 % d"ad&! 则森林资源单位时间内的更新量
小于经济需求量!森林生态滞后现象已经存在!但森
林生态系统还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如果估计的弹性
值 "a?%! 则森林资源单位时间内的更新量为 %!为
生态经济无弹性的状态# 如果估计的弹性值 "ad%!
则森林资源单位时间内的更新量为负数!意味着森
林生态系统完全没有更新能力!经济增长使森林资
源现存量下降!森林资源将逐渐耗竭$
CBED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森林资源现存量指标选择森林蓄积量!单位为
.万 W’/$ 本文对森林资源指标的选择是为了反映
森林资源的供给能力!是森林生产力的一种反映!森
林生产力一般以单位面积生产的生物量来衡量!考
虑到数据可获性!可以选择活立木蓄积量和森林蓄
积量来衡量$ 另外!基于已有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
关系的研究结果" 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森林蓄
积及森林面积与经济增长指标呈现出线性关系!而
人工林更新面积(林业用地面积(活立木蓄积与经济
增长呈现出二次或三次曲线的关系 %石春娜等!
$%%>&!而本文是利用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得到弹
性值!因此!把森林蓄积量作为衡量森林供给能力的
最佳指标$ 森林蓄积量的统计数据来源于全国森林
资源清查的调查结果$ &"""’$%%’ 年森林蓄积的
分省数据中!四川的数据中包含重庆!为了便于计
算!本文根据 $%%’ 年第六次森林清查结果中重庆森
林蓄积占四川森林蓄积的比重将第五次清查中重庆
与四川的森林蓄积进行了分配!数据来源于 &"""’
$%&% 年1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
森林的经济指标选择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
是以价值表现的林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它反映一
定时期内各林业企业(各地区以至整个林业部门的
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是研究林业生产发展速度的
主要指标!也是计算其他经济指标的基础$ 林业总
产值在统计年鉴中是由林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
第三产业的产值相加得到的!包含了林业系统非林
产业的产值!但这部分产值相对较小!且在研究样本
期间变化不大!因此本文未剔除这部分产值$ 林业
总产值的统计数据为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总产值!即
包含了价格因素的名义总产值$ 由于实际总产值能
!’&
B第 # 期 刘B林"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够依据真实数量的变化来衡量森林产品和劳务的价
值!因此!在对弹性进行参数估计之前对林业总产值
数据进行平减!消除了数据中的价格因素$ 林业总
产值的数据来源于历年1中国统计年鉴2$
本文的生态经济弹性值是利用对%’&式(%!&式
进行参数估计得到的!式中的森林蓄积量与林业总
产值采用对数的形式!对数化变量的统计特征见表
&! $ 个变量的离散程度分别为 &3"# 和 &3$A!可见
均值具有代表性!但从偏度和峰度值看! $ 个变量
的分布不是标准的正态分布$
表 CD变量的统计描述
’"<\CDR(-7*$)+$V(-+"+$-+$7-14V"*$"变量
0OT8OY2FG
最小值
]8L8W4W
最大值
]OQ8W4W
均值
]FOL
标准差
(EOL7OT7 7FZ8OE81L
偏度
(‘FXLFGG
峰度
e4TE1G8G
2L%森林蓄积量&B2L%@1TFGE5T1X8L5GE1V‘& ’3&# &$3’’ "3’’ &3"# =&3%’ &3%A
2L%林业总产值&B2L%-1EO214EU4EZO24F1SS1TFGETP& =%3’’ A3$9 ’3’$ &3$A =&3%& %3’&"
BB另外!进行弹性分析的假设条件是经济变量之
间要存在依存关系$ 因此!本文在应用森林蓄积量
和林业总产值进行弹性值估计之前!对这 $ 个变量
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检验$ 由于变量的分布不是正
态分布!应用非参数的 eFL7O2pGEO4Y 和 (UFOTWOLpG
TN1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eFL7O2pGEO4Y 相关系数为
%3$#>!相伴概率值为 %3%%%# (UFOTWOLpGTN1相关系
数为 %3’"A!相伴概率值为 %3%%%$ 显然!即使设显
著性水平为 %3%&!检验的结果也是显著的!即森林
蓄积量与林业总产值之间存在依存关系$
$B结果与分析
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系数是以森林蓄积量年增长
率与同期林业经济总产值增长率之比来测度的!其
实质是林业的经济需求对同期森林资源存储量的影
响$ 在一定区域内!当生态经济弹性系数 " 为正值!
表明该区域林业总产值每增长 &c!森林蓄积存量
增长 "c# 反之!下降 "Z $
ABCD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的截面回归结果分析
从全国尺度上看!在 &"""’$%&% 年间!全国森
林生态经济弹性平均值为 %3$AA %图 &&!这意味着
我国森林资源增长速度远小于林业经济增长的速
度!已经出现生态滞后现象!因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增
长.绩效/是通过对森林资源过度消耗为代价的经
济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实现的$
图 &B&"""’$%&% 全国各省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
@856&B@1TFGEFV1[." 全国 [ZFTO2# +I" 东部 +OGEUOTE# ]I" 中部 ]8772FUOTE# KI" 西部 KFGEUOTE# -^" 天津 -8OL;8L# /," 辽宁 /8O1L8L5# fk" 广西
f4OL5Q8# fg" 广东 f4OL571L5# @^" 福建 @4;8OL# kM" 西藏 -8YFE# D+" 河北 DFYF8# M^" 浙江 MNF;8OL5# D." 海南 DO8LOL# ?^" 北京
?F8;8L5# (g" 山东 (NOL71L5# (^" 江苏 8^OL5G4# ()" 四川 (8VN4OL# R," 云南 R4LLOL# D/" 黑龙江 DF821L5;8OL5# (." 陕西 (NOOLQ8#
(D" 上海 (NOL5NO8# ,]" 内蒙古 *LLFT]1L5128O# k^" 新疆 k8L;8OL5# /^"吉林 8^28L# fM" 贵州 f48\N14# fk" 甘肃 fOLG4# k^" 江西
8^OL5Q8# Di" 湖南 D4LOL# )J" 重庆 )N1L5u8L5# D?" 湖北 D4YF8# .D" 安徽 .LN48# D," 河南 DFLOL# (k" 山西 (NOLQ8# ,k" 宁夏
,8L5Q8O# JD" 青海 J8L5NO86
BB从区域上看!东部地区的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系 数 " 普遍大于 &!这意味着东部地区森林资源存量
A’&
林 业 科 学 !" 卷B
的增长较林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快!林业经济的发展
不但没有以损耗本地区森林资源为代价!而且森林
资源存量增速较快# 东部地区林业经济增长不再依
赖本地区森林资源的投入!而是以林产加工业(林业
多资源利用的相关工业以及林业部门投资的其他工
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或者是以森林旅游业(环境服
务及其他服务性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
点!对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的依赖性降
低$ 中部和西部的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分别为
=%3’99和 =%3’"!!意味着中(西部地区林业总产值
每增加 &c!森林蓄积量将下降 %3’99c和 %3’"!c$
这就是说中(西部地区的林业经济增长仍然是以消
耗本地区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林业总产值依赖
于第一产业(以生产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产业$ 这
样!森林资源消耗多年的累积量!且森林生态系统资
源自我更新能力不能满足林业经济增长的需要!如
果再不采取降低森林资源消耗量和资源补偿技术手
段!恢复森林的更新能力!则森林资源很快就会
枯竭$
从省域尺度上看!天津(辽宁(广西(广东(福建(
西藏(河北(浙江(海南和北京的森林生态经济弹性
均大于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状态良好# 山东和江苏
的森林生态经济弹性接近 &!虽然这种状态下!森林
资源的自我更新仍可保障林业经济的持续增长!但
已处于生态滞后临界值附近# 四川(云南森林生态
经济弹性在 % h& 之间!为轻度的生态滞后状态!森
林资源的新增量不能完全满足林业经济增长的需
要# 黑龙江(陕西(上海(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生态经
济弹性略高于 %!处于无弹性状态!森林资源蓄积量
几乎没有增加# 而剩余的 &’ 个省%市(自治区&! 新
疆(吉林(贵州(甘肃(江西(湖南(重庆(湖北(安徽(
河南(山西(宁夏(青海!森林生态经济弹性都为负!
处于重度生态滞后状态!宁夏和青海 $ 省尤为严重!
森林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ABAD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的时序回归结果分析
图 $ 为 &"""’$%&% 年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森
林生态经济弹性的动态变化$ 由图 $ 可以看出!全
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系数处于 % h& 之间!但上升趋
势不明显$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呈现出东
部 n西部 n中部的区域排列特征$ 东部地区森林生
态经济弹性值处于高位!在研究区间内略呈现出由
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倒 i型# 中部地区森林生态
经济弹性值为最低!但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由于上升
趋势极为缓慢!且没有突破 % 值!仍然是重度生态滞
后状态# 西部地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值无显著变
化!略高于 %!几乎为无弹性状态$
图 $B&"""’$%&% 我国及中(东(西部森林生态经济弹性趋势
@856$B@1TFGEFV1ABED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是人与森林相互作用的开放
性复合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并不是
主动供给资源!而是经济系统中人的内在需求的主
动索取!因此!各省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其经济发
展水平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关系$ 在全国尺度
上!以 ’& 个省份为样本点!可以看出人均 fgI与森
林生态经济弹性呈正相关!回归线表现为向右上角
倾斜的直线%图 ’&$ 说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森林
生态功能整体逐渐变优$ 因此从整体上说!我国处
于 i型曲线%库茨涅茨曲线&的右侧$
但是在区域尺度上!东部地区的回归线斜率略
大于零# 中部地区人均 fgI与森林生态经济弹性
呈负相关!回归线的斜率较小# 西部地区的回归线
也为向右下角倾斜的直线!但回归线的斜率较大!说
明随着西部人均 fgI的逐步增加!森林生态经济弹
>’&
B第 # 期 刘B林"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性下降幅度较大!说明西部林业发展的现状还不能适
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的要求$ 总之!从区
域尺度上看!人均 fgI与森林生态经济弹性的关系
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已经越过i型曲线的转折点!处于
i型曲线右侧# 中部地区处于 i型曲线左侧!靠近转
折点# 而西部地区还处于 i型曲线的左侧$
图 ’B全国及地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
@856’B@1TFGEFV1BB为进一步从省域尺度分析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
经济增长水平的关系!以生态滞后临界值和全国人
均 fgI数值将图 ’ 分为 ! 个区域$ 这 ! 个区域可
以将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分为 ! 种状况$ 定义" /为经济发达且生态功能良
好# #为经济落后但生态功能良好# 0为经济落后
且生态滞后# *为经济发达但生态滞后%图 !&$ 东
部地区 # 个省市处于经济发达且生态功能良好域
内!意味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经济与生态并重#
中西部地区大多位于经济落后且生态滞后域内!包
括了中(西部 &A 个省份!这些省份不但经济发展相
对落后!而且森林资源蓄积量不足的问题突出!经济
发展中轻视森林资源的保护!情况最严重的为宁夏
和青海 $ 省# 广西(西藏(河北和海南为经济落后但
森林生态功能良好!仅上海和内蒙古为经济发达但
生态滞后省区$
图 !B全国省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
@856!B@1TFGEFV19’&
林 业 科 学 !" 卷B
’B结论与讨论
本文的研究分为全国(区域和省份 ’ 个尺度!从
时间和空间对弹性值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林业生态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产业结
构不合理!如果林业总产值中消耗森林资源进行生
产的产业比重低!相应的生态经济弹性值就高# 反
之!林业总产值主要来源于消耗森林资源的部门!森
林的生态经济弹性值就低$ 这就是说林业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不在于限制采伐!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这
样才能使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 全国尺度上!我国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值为
%3$AA!意味着森林系统处于生态滞后状态$ 依据生
态弹性理论!处于生态滞后状态时!在林业生产过程
中应该节约森林资源!提高单位森林资源的生产效
率!同时应该降低森林资源的获取量!采用新技术提
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及其更新能力$ 从森林生态
经济弹性的时域变化来看!全国平均森林生态经济
弹性上升趋势不明显!仍然处于生态滞后状态$ 可
见!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的改善是个缓慢和长期的过
程!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也要具有前瞻
性和持久性$
$& 区域尺度上!森林生态经济弹性均值的区域
排列为东部 n西部 n中部$ 东部地区各省森林生态
经济弹性普遍大于 &# 中部地区各省森林生态经济
弹性值最低!基本为负数# 西部地区各省弹性值差
异很大!有正有负$ 另外!通过分析各省区森林生态
经济弹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森林资源呈上升趋势!其最大
值的空间分布明显在东部!且东部森林资源与人均
fgI的相关系数为正!处于 i型曲线的右侧# 而
中(西部地区森林生态经济弹性与人均 fgI为负相
关!处于 i型曲线的左侧$ 由此可见!林业产业区
域发展不均衡$ 造成区域异质性的原因很多!一个
很重要的原因是产业结构" 西部地区林业第一产业
的产值占林业总产值 "%c以上# 东部地区林业第二
产业的产值占到了林业总产值的 A%c以上!但第三
产业不足 &%c# 中部地区林业第一产业仍处于主体
地位!而本应处于主体地位的第二产业发展滞后!第
三产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另外!虽说近些年林业
第二产业发展增速超过了第一产业!但是具有较高
加工度和较高附加值的人造板(林产化工(造纸(家
具制造等行业分布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
第二产业中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主的采运业的比重较
高!林业产业仍是以初级产业为主体$ 因此!西部地
区应该由第一产业占优势的产业结构模式向第二(
三产业占优势的产业结构模式演变# 中部地区由生
产原材料(初级产品逐渐向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方
向过渡# 东部地区应向着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大
各类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生物质能
源(森林生态旅游等新兴林业产业$
’& 省域尺度上!天津(辽宁等 &% 个省份森林生
态经济弹性较高!处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态#
山东和江苏处在生态滞后临界值附近# 四川和云南
则步入了生态滞后状态# 黑龙江(陕西(上海和内蒙
古处于无弹性状态!森林资源增长率为 %!经济增长
所消耗的是森林资源的存量!这是现实中应力求避
免的情况# 其余 &’ 个省份均处于重度生态滞后状
态!宁夏和青海最为严重$ 省域尺度上最突出的问
题是!生态经济弹性值较大的省份并不是森林资源
大省!如江苏省和山东省!而真正的资源大省!如黑
龙江(吉林(内蒙古(云南等!并未成为生态经济良好
的大省$ 黑龙江(吉林等森林资源大省木材采伐量
过大!年均采伐量& %%%万 W’ 以上!且木材(锯材及
人造板的生产是消耗行为!采伐越多!森林存量越
少$ 虽然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木材采伐量也很高!
但该地域水热条件较好!营造了大量的速生丰产林!
即使采伐量很高!也没有超过森林的增长量!所以森
林资源总量增加!由此还带动了非木质林产品产量
的增加!非木质产品不是消耗性生产!所以其对森林
存量的消耗较小$ 总之!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对于不
同类型的森林(不同功能的林分!都应该因地制宜地
确定培育措施和经营模式!才能得到科学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陈B晨! 王立群6$%&&6北京市森林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6
林业经济! %>& " 9# =#’6
崔国发! 邢韶华! 姬文元! 等6$%&&6森林资源可持续状况评价方
法6生态学报! ’&%&"& " AA$! =AA’%6
丁生喜6$%&&6环青海湖区域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6生态经
济"学术版! %&& " ’" =!A6
贺祥瑞! 李B巍! 葛B琪! 等6$%&&6从世界木材贸易看中国木材进
口需求的森林生态足迹6林业经济! %&& " A> =9$6
姜学民6&"#96论生态经济系统的动力机制6生态经济"学术版!
%A& "& =A6
刘晓光! 陈文君6$%&&6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6
生态经济"学术版! %A& "&>! =&>#6
彭水军6$%%96自然资源耗竭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基于四部门内生增
长模型分析6管理工程学报! $&%!& "&&" =&$!6
石春娜!王立群6$%%>6森林资源消长与经济增长关系计量分析6林
业经济!%&&& " A> =>’6
王B兵! 鲁绍伟6$%%"6中国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6应用生
态学报! $%%$& " !&9 =!$A6
#’&
B第 # 期 刘B林" 我国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弹性分析
王书玉! 杨新梅! 史春芬6$%%"6长治市区域生态经济弹性6应用生
态学报! $%%9& " &>%# =&>&$6
王B霞! 翁贞林6$%&$6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
价’’’基于 层 次 分 析 模 型 方 法6 生 态 经 济" 学 术 版!
%&& " &>A =&>"6
吴建寨! 李B波! 张新时6$%%96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
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6应用生态学报! &#%&&& " $AA! =$AA#6
杨卓翔! 高B阳! 赵志强! 等6$%&$6基于能值分析的深圳市三个小
型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6生态学报! ’$%&&& " ’>’A =’>!!6
杨足膺! 赵B媛! 付伍明6$%&%6基于弹性系数的江苏省能源生态足
迹影响因素分析6生态学报! ’%%$!& " >9!& =>9!#6
张雪花! 李B建! 张宏伟6$%&&6基于能值 =生态足迹整合模型的
城市生态性评价方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6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A$6
郑小贤6$%%96森林资源变化规律的理论研究6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 " &#A =&#"6
周B静! 管卫华6$%&$6基于生态足迹方法的南京可持续发展研究6
生态学报! ’$%$%& " >!9& =>!#%6
)1GEOL\OC! 75 .T5FC! 7FfT11EC! $-.#=&"#96-NFZO24F1SENF
X1T275GFV1GPGEFWGFTZ8VFGOL7 LOE4TO2VOU8EO26,OE4TF! ’#9%&A& "
$A’ =$>%6
)1GEOL\OC6$%%#6+V1GPGEFWGFTZ8VFG" W42E8U2FV2OGG8S8VOE81L GPGEFWG
OTFLFF7F76?812158VO2)1LGFTZOE81L! &!& %$& " ’A% =’A$6
gOG54UEOI (! DFO2f ]6&"9"6+V1L1W8VENF1TPOL7 FQNO4GE8Y2F
TFG14TVFG6[QS1T7! ie" [QS1T7 iL8ZFTG8EPITFGG6
fT8WO47 .! C145F/6$%%’6,1LZFTE8VO28LL1ZOE81LG" 1UE8W4W! Fu4828YT84WOL7 FV1L1W8VU128V8FG6
1^4TLO21S+LZ8T1LWFLEO2+V1L1W8VGOL7 ]OLO5FWFLE! $%% % !A & "
!’’ =!A’6
8^OL5]]! )NFL ?! MN14 ?^! $-.#=$%%96+LFT5POVV14LES1TY81WOGG
TFG14TVFFQU218EOE81L YPO5T8V42E4TF8L )N8LO6+LFT5PI128VP! ’A
%"& " !9%! =!9&"6
/4 D@! eOL5K /! )OWUYF2g+! $-.#=$%%"6+LFT5POL7 FV1L1W8V
FZO24OE81LG1SS14TST48EUT174VE81L GPGEFWG1L TFV2O8WF7 XFE2OL7G
G4TT14L78L5 ENF IFOT2 C8ZFT +GE4OTP! )N8LO6 +V12158VO2
+L58LFFT8L5! ’A%&$& " &9!’ =&9A96
IOGGF2( 0! ]OT8;‘F]F426$%&$6]42E82FZF2OL7 W42E8<4GFG4GEO8LOY2F
OGGFGGWFLE1SSOTW8L5GPGEFWG6+LZ8T1LWFLEO2*WUOVE.GGFGGWFLE
CFZ8FX! ’$%&& "&9% =&#%6
C1WFTI]6&""%6+L715FL14GEFVNL12158VO2VNOL5F6 1^4TLO21SI128E8VO2
+V1L1WP! "#%A& " 9& =&%$6
(VN12\) ]! M8FWFGf6&"""6+QNO4GE8Y2FTFG14TVFG! W1L1U128GE8V
V1WUFE8E81L! OL7 FL715FL14G 5T1XEN6 +LZ8T1LWFLEO2CFG14TVF
+V1L1W8VG! &’%$& " &>" =&#A6
(E8528E\^6&"9!6fT1XEN X8EN FQNO4GE8Y2FLOE4TO2TFG14TVFG" FS8V8FLEOL7
1UE8WO2 5T1XEN UOENG6 CFZ8FX 1S +V1L1W8V (E478FG!
%!&& " &$’ =&’96
KOL5(FL! /84 )OL! K82G1L ?6$%%96*G)N8LO8L O2OEFTGEO5F1SOi<
GNOUF7 S1TFGETFG14TVF V4TZF3 . TFFZ87FLVF6@1TFGEI128VPOL7 +V1L1W8VG! &%%&& " & =>6
R1T‘ C! C1GO+.! g8FE\-6$%%’6(-*CI.-! *I.-OL7 *WI.)-"
.LO2PE8VE112GS1T4LUOV‘8L5ENF7T8Z8L5S1TVFG1SFLZ8T1LWFLEO2
8WUOVEG6+V12158VO2+V1L1W8VG! !>%’& "’A& =’>A6
MNO1k f! IOL R !^ KOL5(! $-.#=$%&&6gPLOW8VOLO2PG8G1S
G4GEO8LOY828EP1SOTOY2F2OL7 TFG14TVFG4GF8L R4LLOL IT1Z8LVF" .
LFX WFEN17 1SFV12158VO2S11EUT8LEYOGF7 1L LOE81LO2NFVEOTF6
CFG14TVFG(V8FLVF! ’’%’& " A!$ =A!#6
!责任编辑B徐B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