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 of Dry Shrink on Seabuckthorn (Hippophae rhamnoid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2006—2007年分秋、春、夏3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8个真菌菌株。根据Koch‘s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12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3个菌株。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枝孢镰孢菌。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该病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Eight fung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infested parts of diseased seabuckthorn plants,collected at autumn,spring and summer from 2006 to 2007. According to Koch‘s postulates,the spores of isolates from the infested parts were used as inoculums for inoculating seedlings and 12-year-old seabuckthorn plants. The same disease symptoms were reproduced with isolates. Three strains were recovered after Koch test. Original isolates and recovered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as 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18S rDNA sequence analysis (100% nucleotide identity). The pathogen was able to grow on or in the leaf,branch,trunk and root of seabuckthorn plants,and there was difference in pathogenicity between the pathogen strains which grow on or in different parts of plant.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that F. sporotrichioides is the pathogen of seabuckthorn dry shrink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全 文 :第 !" 卷 第 # 期
$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02#
’345!$ % & %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宋瑞清&!$6孙海珍&6董希文76邓6勋&!$
"&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6哈尔滨 &>%%!%# $2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6哈尔滨 &>%%<&#
72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6齐齐哈尔 &"&%%>$
摘6要!6$%%"($%%8 年分秋’春’夏 7 次采集大果沙棘干缩病感病植株感病部位组织!分离纯化’鉴定获得 < 个真
菌菌株% 根据 l0UDtT证病法则!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感病部位的分离物的孢子作为致病性测定用
接种体!分别采用菌剂灌根’干部刮伤涂抹菌剂的方法对沙棘幼苗和 &$ 年生沙棘进行接种后!引起与自然发病相
一致的症状!对接种发病的植株再分离获得 7 个菌株% 对上述菌株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拟
枝孢镰孢菌% 该病原菌可生长在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 该病
原菌在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黑龙江省尚属首次报道%
关键词&6大果沙棘# 干缩病# 病原鉴定# 拟枝孢镰孢菌
中图分类号! ’8"72&>666文献标识码!-666文章编号!&%%& =8!<<#$%&%$%" =%%<< =%<
收稿日期& $%%# =%7 =$7# 修回日期&$%%# =&& =$!%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W?%"?7%! ="$ %
6)/)-(.,"*’,)N-’,"3)*"10(; !,(#*U"*!)-9&.U’,"(*"<"0060,%$2,%5(6"3$*$
#*E)#$"*3L#-*3 N("7#*.)
’0EFGHIoIEF&!$6’HE 9LIQD3E&6@0EFKIZ3E76@3EFKHE&!$
"&2+’(",)(#6.9’’/!G’()9"%,)+’(",)(#J143"(,4)#6@%(&41 &>%%!%# $2@"4/’10?4%10 +’(",)(#7.%2"5#’*6.4"1."6@%(&41 &>%%<&#
72+’(",)%12 -134(’15"1):1,)4);)"’*@"4/’10?4%10 <(’341."6 E4M49%"(&"&%%>$
89/’(-.’&6*IFDSNHEFL1TSOLIETZ3O3IT01LS3R NO0JIEN3TS3R 4LOST0NRIT3LT3R T3LXHUhSD0OE 41LEST!U013US3R LSLHSHJE!
T4OIEFLER THJJ3ONO0J$%%" S0$%%85-UU0ORIEFS0l0UDtT40TSH1LS3T!SD3T40O3T0NIT01LS3TNO0JSD3IEN3TS3R 4LOSTZ3O3
HT3R LTIE0UH1HJTN0OIE0UH1LSIEFT33R1IEFTLER &$YP3LOY01R T3LXHUhSD0OE 41LEST5,D3TLJ3RIT3LT3TPJ4S0JTZ3O3
O34O0RHU3R ZISD IT01LS3T5,DO33TSOLIETZ3O3O3U0V3O3R LNS3Ol0UD S3TS5eOIFIEL1IT01LS3TLER O3U0V3O3R TSOLIETZ3O3
IR3ESINI3R LT+;,%(4;5,D’(’)(4.94’42",XLT3R 0E J0O4D010FIUL1UDLOLUS3OITSIUTLER &<’ O@+-T3oH3EU3LEL1PTIT"&%%j
EHU130SIR3IR3ESISP$5,D34LSD0F3E ZLTLX13S0FO0Z0E 0OIE SD313LN!XOLEUD!SOHEh LER O00S0NT3LXHUhSD0OE 41LEST!LER
SD3O3ZLTRIN3O3EU3IE 4LSD0F3EIUISPX3SZ33E SD34LSD0F3E TSOLIETZDIUD FO0Z0E 0OIE RIN3O3ES4LOST0N41LES5,DITITSD3
NIOTSO340OSSDLS+O,D’(’)(4.94’42",ITSD34LSD0F3E 0NT3LXHUhSD0OE ROPTDOIEh IE 93I10EFnILEFfO0VIEU35
:); <"(=/&6@4DD’D9%"(9%51’42",# ROPTDOIEh# 4LSD0F3E IR3ESINIULSI0E# +;,%(4;5,D’(’)(4.94’42",
66沙棘"@4DD’D9%"(9%51’42",$是多年生的灌木或
小乔木!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对于防风’固沙’防
止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杨
芳!$%%!$% 沙棘果性温!味酸涩!入肝’胃’大肠经!
有活血散瘀’补脾健胃’化痰宽胸等功效% 在沙棘干
果肉中的沙棘果肉油含量一般为 &>j _$>j!它含
有丰富的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 种氨基酸’高活
力的 ’e@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对人畜无毒副作用!
已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是珍
贵的药食两用资源"周张章等!$%%>$%
沙棘干缩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沙棘最严重的毁
灭性病害!是所有沙棘栽培区都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病害% 沙棘干缩病的发生’蔓延是目前困扰沙棘产
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病造成提前落叶!常常较
6第 # 期 宋瑞清等&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健康树提早 7% 天以上!树势早衰’有效寿命缩短!连
续发病 7 _! 年可致死亡!果实品质下降!产量损失
达 !%j以上!对沙棘危害极大"杜汉君!$%%&$% 自
$% 世纪 "% 年代该病在俄罗斯大面积流行以来!发
展至今在世界沙棘主栽区都广泛流行% 黑龙江省大
量栽培沙棘始于 $% 世纪 <% 年代!栽培品种多为中
国沙棘"@4DD’D9%"(9%51’42",THXT45.941"1,4,$!该种
类抗病!因此很难发现干缩病的流行% #% 年代从俄
罗斯大量引入沙棘品种及选种材料!#% 年代末沙棘
干缩病在引种区大流行% 黑龙江省黑河市从俄罗斯
引进的所有沙棘良种中!部分植株感染干缩病!有的
主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在地势低洼的黏土地发病
更严重"张军等!$%%$$% 关于此病的严重性!早在
&#&7 年苏联就已有过报道"武福亨等!$%%"$%
目前对引起该病的病原菌说法不一!不同环境’
地域引起沙棘干缩病的病原菌各不相同% 有专家将
沙棘干缩病分为传染性干缩和非传染性干缩 $ 种!
传染 性 干 缩 的 病 原 菌 是 大 丽 花 轮 枝 孢 菌
"B"()4.4/4;5 2%9/4%"$ 和 丝 核 镰 刀 菌 " +;,%)4;5
(94Q’.)’14%$!前者感染 ! 年以上的植株!后者引起年
幼植株的凋萎干缩"武福亨等!$%%"$% 有报道认为
该病是由影响沙棘生存状态的综合因素引起的!包
括不良的栽培环境!如冬春季节融雪的暖天和寒冷
剧烈交替之后!又遇上连续长时间的低温天气’沙棘
园行间耕作深度对根部的机械损伤以及镰刀菌的感
染等"武福亨等!$%%"$% 张军等"&###$通过致病性
测定确定引起沙棘干缩病的病原为沙棘双丝孢座菌
""F4.(’24D/’24% "/%"%014D’)"&14%$% 杜汉君 "$%%&$认
为该病是由植株和病原菌(((沙棘双丝孢座菌的生
物学’遗传学和栽培生态学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干缩病的发生与沙棘成熟期关系密切!早熟品种比
晚熟品种易感干缩病!且晚熟品种比较抗日灼!所以
也不易发病"杜汉君!$%%$$% 刘晓辉等"$%%"$报道
辽 宁 省 沙 棘 干 缩 病 的 病 原 菌 为 +;,%(4;5
,D’(’)(4.94"/%%
近年来本课题组在对黑龙江省引自俄罗斯的
&$ 年生的大果沙棘干缩病的发生危害和防治开展
调查及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结合致病性测定’形态学
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方法对沙棘干缩病病原菌进行
研究!为病害的进一步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6材料与方法
>D>?微生物的分离
以研究黑龙江省沙棘干缩病病原’病原在沙棘
植株上的分布以及病原菌与沙棘树栖真菌的关系为
目的!分别于 $%%" 年 &% 月’$%%8 年 > 月’$%%8 年 <
月 7 次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
院附属实验林场采集沙棘植株样本% 所采集的沙棘
植株为 &$ 年生的大果沙棘!由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林场引自俄罗斯%
分离所用培养基为改良的 f@-培养基"马铃薯 $%%
F!葡萄糖 $% F!bF’e!)89$e&2> F!l9$fe! 7 F!琼
脂 $% F!水 & .$%
在距离沙棘林缘 >% J的林内!随机选取沙棘感
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各 > 株!采集叶’枝’干及根部样
本!分别装入采集袋!编号同时记录生境条件%
&$ 具有子实体的标本材料!直接切片!采用单
孢分离的方法获得纯菌落% 若子实体尚未成熟!保
湿促成%
$$ 不具有明显子实体的标本材料进行组织分
离% 将标本按所采部位"枝’叶’干’根$切剪成 ! _
> JJ小块!设 $ 组处理& 一组为表面消毒组!采用次
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有效氯$&%j$q水 i&q!.
处理样本块 7 _> JIE!无菌水漂洗后接入平板培养
基!每皿接入 ! _" 块# 另一组为表面不消毒!样本
块用无菌水漂洗后接入平板培养基!每皿 ! _" 块%
设 > 个重复%
7$ 对有明显干缩病症状的植株!取病健交界处
组织!用 8>j乙醇表面消毒 7% T后!置于次氯酸钠
溶液中消毒 7 _> JIE!无菌水冲洗 7 _> 次后晾干样
品表面水分!接种于 f@-平板培养基上%
$> ‘条件下黑暗培养!$ 天后挑取组织块周围
的菌落进行纯化!对分离物进行归类’编号’转管
保存%
>DF?致病性测定
选择分离自具有明显干缩病症状植株的分离物
作为致病性测定接种用微生物!接种体采用孢子悬
浮液-用 f@液体培养基对供试菌株进行摇床"&>%
O)JIE =&!$> ‘$培养 7 _> 天!用无菌水将悬浮液调
至浓度 & d&%" 个孢子)J.=&%.% 按照柯赫氏法则!
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
&2$2&6室内接种6接种苗木采用无菌土"土q沙 i
&q$!&$& ‘灭菌 7 D$播种苗% 苗龄为 ! 个月% 采用
灌根接种方法!用 > J.注射器吸取接种液接种于植
株根际土壤中!以接种无菌水苗木作为对照!每个处
理 ! 株!7 次重复% 接种 8 _&% 天后观察病害发生
情况%
&2$2$6室外接种6该病的侵染点多为芽伤口及分
枝处"杜汉君!$%%$$!而修剪造成的剪口也是造成
#<
林 业 科 学 !" 卷6
沙棘干缩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原因 "武福亨等!
$%%"$% 因此!室外接种采用刮伤法接种植株的干
部% > 月中旬在树液开始流动后!采用刮伤法将孢
子悬浮液接种于健康植株的干部!每个接种点的接
种量为 & J.!以接种无菌水植株作为对照!连续保
湿 &% 天% 每个处理 &% 次重复% 接种后定期调查发
病情况%
&2$27 病原物再分离6< 月初!在接种后发病率高’
症状典型的发病植株病健交界处取样!进行病原物
的再分离% 方法同 &2&%
>DC?病原鉴定
&272&6培养性状观察6将病原菌菌株接种于改良
的 f@-平板培养基和改良的 f’-平板培养基"马
铃薯 $%% F!蔗糖 $% F!bF’e!)89$e&2> F!l9$ fe!
7 F!琼脂 $% F!水 & .$上!$! _$> ‘’黑暗条件下培
养% ! 天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 f’-培养基上菌落生
长直径!计算生长速率% 观察菌落在 $ 种培养基上
的生长状态等特征%
&272$6形态特征观察6用 f@-平板培养基培养病
原菌直至产孢% 在显微镜下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和着
生方式!照相记录%
&27276&<’ O@+-),’ 序列6将病原菌菌株采用
(,-?法"邢晓科等!$%%!$提取 @+-% 对 @+-产物
采用 & d,-*的电泳缓冲液!在 &2>j _$j的琼脂
糖"含 *?的终浓度为 %2>j’F)J.=&$中电泳!电压
为 > /)UJ=&!电泳缓冲液高于胶面 7 _> JJ!电泳
结束后!在 W3E3F3EIHT凝胶成像系统"美国 ’PEF3E3
公司$下观察%
利用真菌的通用引物 ),’&& >]Y,((W,-WW,W
--((,W(WWY7]"$%$和 ),’!& >]Y,((,((W(,,-,,
W-,-,W(Y7]"$%$ "由大连宝生物公司合成$进行
f(G扩增% f(G反应扩增的条件为& $% ’.的反应
体系中去离子水 &&28 ’.! &% df(G XHN3O"含
bF$ a$$2% ’.!R+,f"$2> JJ01).=& $ $2% ’.!),’&
"$% ’J01).=&$&2% ’.!),’!"$% ’J01).=& $&2%’.!
L%M酶 " > c)’.=& $ %27 ’.!@+-模板 " $% ’.$
$2% ’.% f(G反应参数为& #! ‘预变性 > JIE!
#! ‘变性 7% T!>" ‘退火 !> T!8$ ‘延伸 $ JIE!7%
个循环!最后在 8$ ‘延伸 8 JIE 结束反应!每次反
应均设一空白对照!以去离子水代替模板!以排除系
统误差!扩增产物用 &j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将
f(G产物送至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测序!测
得的 ),’ 序列在 W3E?LEh 进行 ?.-’,!对获得的同
源序列进行序列分析!采用 b*W-72& 软件中的
cfWb-法构建进化树% 通过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
的种进行分子水平鉴定%
>DG?病原菌在沙棘植株上的分布及致病性
对分离自沙棘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各部位
"叶’枝’干及根部$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方法同
&27$!将鉴定为病原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方法
同 &2$$%
$6结果与分析
FD>?病害症状
发病植株的侵染点处薄壁组织出现轻度 *肿
块+!同时从表皮向韧皮部扩展!韧皮部有细线状的
黑色坏死!导管变褐# 后期出现凹陷’变硬’干缩%
感病部位呈水渍状下陷!再发展为半边扁平干死!多
年生枝上的病斑黑褐色’深灰色% 导致植株叶片发
黄并提前脱落% 感病枝干一段时间内不死亡!下一
生长季节病皮多从病健交界处开裂!出现翘皮’
脱落%
FDF?分离结果
自干部发病部位获得 " 种真菌!其中经表面消
毒样品上获得 $ 种"! 菌株$!表面未消毒样品上获
得 ! 种"表 &$%
FDC?致病性测定
致病性测定接种试验选择经表面消毒样品分离
获得的 ! 个菌株& .@Y%%$!.@Y&%!.@Y&%& 和 .@Y&&%
菌株 .@Y%%$ 的接种发病率最高!室内接种发病率为
&%%j!野外接种发病率为 <%j# 其次为菌株 .@Y&%
"室内接种发病率为 77577j!野外接种发病率为
>%j$# 菌株 .@Y&%& 接种发病率较低"室内接种发
病率为 <277j!野外接种发病率为 !%j$% 接种菌
株 .@Y&& 的植株未发病%
接种菌株 .@Y%%$!.@Y&%!.@Y&%& 的发病植株
其症状表现相同% 发病初期薄壁组织出现轻度的
*肿块+!而后韧皮部呈现细线状的黑色坏死!导致
导管变褐!感病部位出现凹陷’变硬’干缩!植株提前
落叶% 其症状与沙棘干缩病的症状相同"图 &$%
对接种引起干缩病植株进行再分离!获得菌株
TDQY>!DQY%%&!DQY"% 这些菌株在形态上’菌丝生长速
率’菌落形态’产生色素等方面的特征与菌株 .@Y
%%$ 相同%
%#
6第 # 期 宋瑞清等&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表 >?分离于沙棘感病部位的微生物
4-9@>?Z/"$-’)/1("A=#/)-/)B-(’/"1<"0060,%$2,%5(6"3$*
编码
(0R3
种名
’43UI3T
处理
,O3LSJ3ES
发病株数A接种株数
@IT3LT3R EHJX3OAIE0UH1LS3R EHJX3O
室内 )ER00O 野外 BI31R
登录号
W3E?LEh
U0R3
.@Y%%$
.@Y&%
.@Y&%&
.@Y&&
.@Y&$8
RXYS8
@?Y>?
b+Y7
(l
TDQY>
DQY%%&
DQY"
+O,D’(’)(4.94’42",
+O,D’(’)(4.94’42",
+O,D’(’)(4.94’42",
+O’C#,D’(;5
+O"M;4,")4
L(4.9’2"(5% %)(’34(42"
>4’1".)(4% ’.9(’/";.%
7,D"(04/;,140"(
+O,D’(’)(4.94’42",
+O,D’(’)(4.94’42",
+O,D’(’)(4.94’42",
消毒 ’S3OI1IQ3R
消毒 ’S3OI1IQ3R
消毒 ’S3OI1IQ3R
消毒 ’S3OI1IQ3R
未消毒 +0EYTS3OI1IQ3R
未消毒 +0EYTS3OI1IQ3R
未消毒 +0EYTS3OI1IQ3R
未消毒 +0EYTS3OI1IQ3R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c$*c77"#<8
*c77"##%
*c$&!"7$
Bk&8>78$
Bk!$"7#!
Bk!$"7<<
Bk>&8>>&
Bk$7<&%#
Bk$7<&%8
Bk$7<&&%
图 &6接种菌株 .@Y%%$ 后的发病症状
BIF5&6’PJ4S0JLNS3OIE0UH1LSI0E ZISD TSOLIE .@Y%%$
-& 沙棘幼苗 ’3LXHUhSD0OE T33R1IEFT# ?& 接种 )E0UH1LSI0E#
(& 症状 ’PJ4S0J# @& 发病植株 @IT3LT3R 41LEST5
FDG?病原菌的鉴定
$2!2&6菌体培养特性及形态特征6f@-及 f’-平
板培养基上!菌株生长状态相近% 菌落生长新区菌
丝均匀!贴生’密集% 气生菌丝棉絮状后有粉状!初
白至玫瑰色!后变为锦葵红!间有浅驼色!菌落背面
可见石竹紫色的环带% f’-培养基上生长 ! 天菌落
直径为 >2> UJ% 8 _< 天后产生分生孢子% 产孢细
胞多芽生# 小型分生孢子数量多!呈椭圆形至倒卵
圆形!大型分生孢子数量少!呈镰刀状弯曲!纺锤形!
多为 7 隔!大小为"$! _!"$ ’Jd"72> _"$ ’J# 厚
垣孢子球形!大多串生!直径 # _&& ’J"图 $$%
$2!2$6&<’ O@+-),’ 序列及分析6& $菌株 .@Y
%%$&<’ O@+-),’ 序列及分析6用引物 ),’& 和 ),’!
图 $6菌株 .@Y%%$ 的形态学特征
BIF5$6b0O4D010FP0NIT01LS3.@Y%%$
-& 菌落正面 (010EPNLU3#?& 菌落背面 (010EPXLUh#
(& 小型分生孢子 bIUO0U0EIRIL#@& 大型分生孢子 bLUO0U0EIRIL#
*& 产孢结构 f3RHEU13T0NSD3U0EIRI04D0O3T#
B& 厚垣孢子 (D1LJPR0T40O3T5
图 76菌株 .@Y%%$ O@+-),’ 区段的 f(G产物
BIF576f(G4O0RHUST0NO@+-),’ 0NTSOLIE .@Y%%$
从菌株 .@Y%%$ 扩增出的目的片段为 >%< X4"图 7!
!$!其中 & _> X4 为 &"’ OG+-部分序列!" _&!# X4
&#
林 业 科 学 !" 卷6
为 ),’&!&>% _7%# X4 为 >2<’ OG+-!7&% _!"% X4 为
),’$!!"& _>%< X4 为 $<’ OG+-部分序列% W3E?LEh
登陆号为 *c$& ,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W---(((,---(,(,W,,,,,-W,W
&$& W--(,,(,W-W,-,------(---,---,(----(,,,(--(--(WW-,(,(,,WW,,(,
&<& WW(-,(W-,W--W--(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W((,W,,(W-
7%& W(W,(-,,,(--(((,(--W(((-W(,,WW,W,,WWW-,(,W,((,,-((W-(-W,((((
7"& ---,,W-,,WW(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W,-WW
!<& --,-(((W(,W--(,,--W(-,-,(----
图 !6菌株 .@Y%%$ O@+-),’ 序列
BIF5!6),’ T3oH3EU30NTSOLIE .@Y%%$
66从 W3E?LEh 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获得相
似率较高’亲源关系相近的物种!特别是 +;,%(4;5
属内已知不同种的 ),’ 序列!研究其中的系统发育
关系!构建系统进化树"图 >$%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 .@Y%%$ 与 +;,%(4;5 ,D’(’)(4.94’42","登录号
-B!&!#8$$ 的同源性达 &%%j!聚类为同种%
图 >6菌株 .@Y%%$!TDQY> 与近缘种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BIF5>6cfWb-4DP10F3E3SIUSO33XLT3R 0E SD3O@+-),’
T3oH3EU3T0N.@Y%%$!TDQY> LER O31LSIEFT43UI3T
$$ 菌株 .@Y&% 和菌株 .@Y&%& &<’ O@+-),’ 序
列及分析6用引物 ),’& 和 ),’! 从菌株 .@Y&% 和菌
株 .@Y&%& 分别扩增出的目的片段 >$8 和 >$" X4"图
"!8!<$! 其中 & _! X4 为 &<’ O@+-部分序列! > _
&7< X4 为 ),’&!&7# _$#" X4 为 >2<’ OG+-!$#8 _
!!8 X4 为 ),’$!!!< _!#" X4 为 $<’ OG+-部分序
列% W3E?LEh 登 陆 号 分 别 为 *c77"#<8
和 *c77"##%%
图 "6菌株 .@Y&% 和菌株 .@Y&%& O@+-),’
区段的 f(G产物
BIF5"6f(G4O0RHUST0NO@+-),’ 0NTSOLIE .@Y&% LER .@Y&%&
&YWW,,(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W-,,,,-W,W,--
&$& (,,(,W-W,(,------(---,---,(----(,,,(--(--(WW-,(,(,,WW,,(,WW(
&<& -,(W-,W--W--(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W((,W,,(W-W(W
7%& ,(-,,,(--(((,(--W(((((WWW,,,WWW,,WWWWW-,(WWW(,W,-(,((-W(((WW
7"& ((((W---,(,-W,W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W-((,(WW-,(
!<& -WW,-WW--,-(((W(,W--(,,--W(-,-,(-,--W(W(W--WW---
图 86菌株 .@Y&% O@+-),’ 序列
BIF586),’ T3oH3EU30NTSOLIE .@Y&%
$#
6第 # 期 宋瑞清等&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6-WW,-(W-W,,--(,(((--((((,W,W-(-,-((,,,-,W,,W((,(WW(WW-,(-W((
"&6(W(W((((W,----(WWW-(WW(((W((W(-WW--((-(----(,(,W-,,,,-W,W,--
&$&6(,,(,W-W,(,------(---,---,(----(,,,(--(--(WW-,(,(,,WW,,(,WW(
&<&6-,(W-,W--W--(W(-W(----,W(W-,--W,--,W,W--,,W(-W--,,(-W,W--,(-
$!&6,(W--,(,,,W--(W(-(-,,W(W(((W((-W,-,,(,WW(WWW(-,W((,W,,(W-W(W
7%&6,(-,,,(--(((,(--W(((((WWW,,,WW,W,,WWWW-,(WWW(,W,-(,((-W(((WW
7"&6((((W---,(,-W,WW(WW,(,(W(,W(-W((,((-,,W(W,-W,-W(,--(-((,(W(-
!$&6-(,WW--(W(WW(W(WW((--W((W,,---(((((--(,,(,W--,W,,W-((,(WW-,(
!<&6-WW,-WW--,-(((W(,W--(,,--W(-,-,(-=-,--W(WW-WW--=
图 <6菌株 .@Y&%& O@+-),’ 序列
BIF5<6),’ T3oH3EU30NTSOLIE .@Y&%&
6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图 #$!菌株 .@Y&% 和菌株
.@Y&%& 与 +;,%(4;5,D’(’)(4.94’42","登录号 *B!"!&Y
"8$ 的同源性达 ##j!聚类为同种%
图 #6菌株 .@Y&%!.@Y&%& 与近缘种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BIF5#6cfWb-4DP10F3E3SIUSO33XLT3R 0E SD3O@+-
),’ T3oH3EU3T0N.@Y&%!.@Y&%& LER O31LSIEFT43UI3T
图 &%6菌株 TDQY>!DQY%%&!DQY" O@+-),’
区段的 f(G产物
BIF5&%6f(G4O0RHUST0NO@+-),’ 0NTSOLIET
TDQY>!DQY%%& LER DQY"
7$菌株 TDQY>!DQY%%&!DQY" O@+-),’ 序列及分
析6菌株 TDQY>!DQY%%&!DQY" 为再次分离获得的菌
株% 用引物 ),’& 和 ),’! 从菌株 TDQY>!DQY%%& 和 DQY
" 扩增出的目的片段分别为 >%!!>%> 和 >&< X4"图
&%!&&$!其中 & _7 X4 为 &<’ OG+-部分序列!! _
&!< X4为 ),’&!&!# _7%" X4 为 >2<’ OG+-!7%8 _
!"8 X4 为 ),’$!!"< _>%! X4 为 $<’ OG+-部分序
列! W3E?LEh 登 陆 号 分 别 为 Bk$7<&%#!
Bk$7<&%8!Bk$7<&&%%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图 &$ $!菌株 TDQY> 与
+;,%(4;5,D’(’)(4.94’42","登录号 *c源性 达 &%%j! 聚 类 为 同 种# 菌 株 DQY%%& 与
+;,%(4;5,D’(’)(4.94’42","登录号 -B!&!#8$$ 的同源
性达 &%%j!聚类为同种# 菌株 DQY" 与 +;,%(4;5
,D’(’)(4.94’42","登录号 *B!"!&"< $ 的同源性达
#综合各菌株的培养特性’形态特征以及 &<’
O@+-),’ 序列测定结果!将菌株.@Y%%$!.@Y&%!.@Y
&%& 和再分离获得的菌株 TDQY>!DQY%%& 和 DQY" 确定
为拟枝孢镰孢菌"+;,%(4;5,D’(’)(4.94’42",$%
FDH?病原菌在沙棘植株上的分布及致病性
自沙棘树栖真菌中鉴定出 < 个沙棘干缩病病原
菌(((拟枝孢镰孢菌 "+;,%(4;5 ,D’(’)(4.94’42",$菌
株% " 个菌株分离自感病植株!其中从叶部’枝部’
根部分别获得 & 个菌株!自干部获得 7 个菌株# $ 个
菌株来自健康植株!干部’枝部各 & 株"表 $$%
分离自沙棘感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不同部位的病
原菌菌株均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在致病力上存在一
定的差异% 生长在干部的菌株致病力较强!其中菌
株 .@Y%%$ 的致病力最强!室内接种发病率高达
&%%j!室外接种发病率为 <%j# 其次为生长在根部
的菌株 DQY<"室内接种发病率为 !$j!室外接种发
病率为 7%j$# 分离自叶部的菌株致病力相对较弱
"室内接种发病率为 <57 j!室外接种发病率
为 $%j$%
76结论与讨论
通过病害症状的观察’病原菌室内外接种试
验’病原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引起黑
龙江省大果沙棘干缩病的病原为拟枝孢镰孢菌%
该病原菌在黑龙江省大果沙棘上的危害在国内外
尚属首次报道%
7#
林 业 科 学 !" 卷6
DQY%%&z YYYYW(,(W-W-,(,(,(((--((Y((,W,W-Y(-,-((,,,-,W,,W((
TDQY>z YYWWW(-(W-WY,--(,(((--((Y((,W,W--(-,-((,,,-,W,,W((
DQY"z -W,,--W(WW-,,-,((W,-WW,W-((,W(WW-W(,-,(,YY-,W,,WWW
66!!66!6!66666!!!!6!66!!!!6!!!!!!
QY%%&z ,(WW(WW-,(-W(((W(W((((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W-(WW(((W((W(-WW---
6!66!!!!!!!!!!!!!!!!!!!!!!!!!!!!!!!!!!!!!!!!!
DQY%%&z (((,---(,(,W,,,,,-W,WW--(,,(,W-W,-,------(---,---,
TDQY>z (((,---(,(,W,,,,,-W,WW--(,,(,W-W,-,------(---,---,
DQY"z (((,---(,(,W,,,,,-W,WW--(,,(,W-W,-,------(---,---,
!!!!!!!!!!!!!!!!!!!!!!!!!!!!!!!!!!!!!!!!!!!!!!!!!!
DQY%%&z (----(,,,(--(--(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
!!!!!!!!!!!!!!!!!!!!!!!!!!!!!!!!!!!!!!!!!!!!!!!!!!
DQY%%&z W(----,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W--,
!!!!!!!!!!!!!!!!!!!!!!!!!!!!!!!!!!!!!!!!!!!!!!!!!!
DQY%%&z (,,,W--(W(-(-,,W(W(((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W(-,W((,W,,(W
!!!!!!!!!!!!!!!!!!!!!!!!!!!!!!!!!!!!!!!!!!!!!!!!!!
DQY%%&z -W(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W,((,,-(
!!!!!!!!!!!!!!!!!!!!!!!!!!!!!!!!!!!!!!!!!!!!!!!!!!
DQY%%&z (W-(-W,((((---,,W-,,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W(W,-W,
!!!!!!!!!!!!!!!!!!!!!!!!!!!!!!!!!!!!!!!!!!!!!!!!!!
DQY%%&z --,,,-(-(-,(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
DQY"z --,,,-(-(-,(W,,-(,WW,--,(W,(W(WW((-(W((W,,---((((-
!!!!!!!!!!!!!!!!!!!!!!!!!!!!!!!!!!!!!!!!!!!!!!!!!!
DQY%%&z -(,,(,W--,W,,W-((,(WW-,(-WW,-WW--,-(((W(,W--(,,--W
TDQY>z -(,,(,W--,W,,W-((,(WW-,(-WW,-WW--,-(((W(,W--(,,--W
DQY"z -(,,(,W--,W,,W-((,(WW-,(-WW,-WW--,-(((W(,W--(,,--W
!!!!!!!!!!!!!!!!!!!!!!!!!!!!!!!!!!!!!!!!!!!!!!!!!!
DQY%%&z (-,-,(---- ==========
TDQY>z (-,-,(---= ==========
DQY"z (-,-,(--,--W((WWW-WW
图 &&6菌株 TDQY>!DQY%%& 和 DQY" O@+-),’ 序列
BIF5&&6),’ T3oH3EU30NTSOLIETTDQY>!DQY%%& LER DQY"
!#
6第 # 期 宋瑞清等& 黑龙江沙棘干缩病病原菌的研究
图 &$6菌株 TDQY>!DQY%%& 和菌株 DQY"
与近缘种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BIF5&$6cfWb-4DP10F3E3SIUSO33XLT3R 0E SD3O@+-),’
T3oH3EU3T0NTDQY>!DQY%%&!DQY" LER O31LSIEFT43UI3T
66病原物分离结果表明!拟枝孢镰孢菌可生长在
沙棘的叶部’枝干部及根部!生长在不同部位的菌株
存在致病力上的差异!生长在沙棘干部的菌株致病
力较强%
权威资料 " DS4&"ZZZ5IER3[NHEF0OHJ50OF$显
示!引起黑龙江省沙棘干缩病的病原菌与刘晓辉等
"$%%" $ 报 道 的 辽 宁 省 沙 棘 干 缩 病 的 病 原 菌
+;,%(4;5,D’(’)(4.94"/% 为同物异名!当前正确的学
名应为 +;,%(4;5,D’(’)(4.94’42",% 该菌在农作物上
6666666
表 F?病原菌在沙棘植株上的分布及致病性
4-9@F?0#/’(#9&’#"*-*=B-’,"3)*#.#’; "1:.*%2".5*062612"#,"6"3$*"*<"0060,%$2,%5(6"3$*
编码
(0R3
植株A组织A处理
f1LESASITTH3ASO3LSJ3ES
发病株数A接种株数
@IT3LT3R EHJX3OAIE0UH1LS3R EHJX3O
室内 )ER00O 野外 BI31R
登录号
W3E?LEh
U0R3
.@Y&7<
.@Y%%$
.@Y&%
.@Y&%&
TDQY$5$8
.@Y%78
TDQY&>%
DQY<
感病A叶A未消毒 @IT3LT3A13LNAE0EYTS3OI1IQ3R
感病A干A消毒 @IT3LT3ASOHEhATS3OI1IQ3R
感病A干A消毒 @IT3LT3ASOHEhATS3OI1IQ3R
感病A干A消毒 @IT3LT3ASOHEhATS3OI1IQ3R
健康A干A未消毒 93L1SDPASOHEhAE0EYTS3OI1IQ3R
感病A枝A消毒 @IT3LT3AXOLEUDATS3OI1IQ3R
健康A干A未消毒 93L1SDPAXOLEUDAE0EYTS3OI1IQ3R
感病A根A未消毒 @IT3LT3AO00SAE0EYTS3OI1IQ3R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 A&%
7 A&$
7 A&%
*c88&%*c$*c77"#<8
*c77"##%
*c<&<"#7
*c"<$#>8
*c*c<&<8%%
的报道较多% 根据国内外的报道!拟枝孢镰孢菌是
经常发现于谷类植物中的一种真菌% 该菌被认为是
&#!$(&#!< 年俄罗斯真菌毒素中毒流行病的病原!
该病最早可追溯到 &#&7 年和 $ 年% 该病大量流
行的地区是邻近里海的 eO3EXHOF地区% 该菌能产
生一种称为单端孢霉烯"SOIUD0SD3U3E3$的毒素!该毒
素引起的病害现在称为食物中毒 "L1IJ3ESLOPS0[IU
L13HhIL$% 该病引起的症状与有辐射引起的辐射病
相 似 " @3TnLORIET! $%%" $% 该 菌 能 引 起 小 麦
"L(4.)4.;5 %",)43;5$’ 玉 米 " W"% 5%#,$ 茎 腐 病
"?00SD! X# +31T0E ")%/5! &#<7 $! 云南灯盏花
"-(40"(’1 &("3,.%D;,$根腐病"杜宾等!$%%8$!穗花狐
尾藻 "F#(4’D9#/;5,D4.%);5$茎腐病"-ERO3ZT")%/5
!&#<&$!还可以引起马铃薯 " 6’/%1;5);&"(’,;5$干
腐病"叶琪明等!&##>$%
在黑龙江省引进的大果沙棘上的拟枝孢镰孢菌
作为一种致病菌系首次报道% 有关病害的发生’传
播途径’防治方法!不同生态条件下病菌的侵染过程
和致病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 考 文 献
杜汉君5$%%$5沙棘品种抗干缩病性鉴定与筛选5沙棘!&>"&$ & &7 =
&!5
杜汉君5$%%&2沙棘干缩病发病规律及成因的调查与分析5沙棘!
&!"&$ & &7 =&>5
杜6宾!杨生超!刘翠琼!等5$%%85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病原初步鉴
定5中国农业科学!!%"<$ & &<7% =&<7!5
刘晓辉!冀宝营!孙翠焕!等5$%%"5沙棘干缩病拮抗放线菌的分离筛
选与鉴定5沙棘!&#"7$ & $7 =$>5
武福亨!赵玉珍5$%%!5前苏联沙棘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5国际沙棘
研究与开发!$"!$ & !! =!<5
邢晓科!郭顺星5$%%!5从 ),’ 序列探讨猪苓与其伴生菌的亲缘关
系5微生物学通报!7&"$$ & 7! =7"5
杨6芳5$%%!5沙棘的研究进展5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8"&$ & 8#
=<&5
叶琪明!王拱辰5&##>5浙江马铃薯干腐病病原研究初报5植物病理
学报!$> "$$ & &!<5
张6军!靳文斌5$%%$5寒地沙棘干缩病流行的构成与避害5沙棘!&>
"$$ & &" =&<
张6军!杜汉君!单金友!等5&###5沙棘干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途径
研究初报5沙棘!&$"$$ & $8 =7&5
周张章!周才琼!阚健全5$%%>5沙棘的化学成分及保健作用研究进
展5粮食与食品工业!&$"$$ & &> =&<5
@3TnLORIET- *5$%%"5+;,%(4;5 JPU0S0[IET& UD3JITSOP!F3E3SIU! LER
XI010FP5-c’& -J3OIULE fDPS04LSD010FIUL1’0UI3SP5
-ERO3ZTk9! 93UDS*f5&#<&2*VIR3EU3N0O4LSD0F3EIUISP0N+;,%(4;5
,D’(’)(4.94’42",S0*HOLTILE ZLS3OJI1N0I1! F#(4’D9#/;5 ,D4.%);55
(LE k?0S! >#""$ & &%"# =&%885
?00SD (5 ͵ ,D3 F3EHT+;,%(4;55 l3Z! cl& (0JJ0EZ3L1SD
bPU010FIUL1)ETSISHS35
+31T0E f*!,0HTT0E ,-!bLOLTLTM Be5&#<75+;,%(4;5T43UI3T5-E
I1HTSOLS3R JLEHL1N0OIR3ESINIULSI0E5 f3EETP1VLEIL! c’-& ,D3
f3EETP1VLEIL’SLS3cEIV3OTISPfO3TT5
!责任编辑6朱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