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hysical Mapping of the 45S rDNA on Metaphase Chromosomes in Seven Bamboo Speci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45S rDNA在7种竹子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


编码18-5.8-25S核糖体RNA的45S rDNA基因,是1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应于核仁组织区(NOR)。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45S rDNA在散生竹类的毛竹和斑竹,混生竹类的茶秆竹、日本矮竹、菲白竹和铺地竹,以及丛生竹类的白绿竹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 本研究所涉及的散生竹和混生竹的几个竹种,只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有45S rDNA位点,而丛生竹类的白绿竹除随体染色体具有45S rDNA位点外,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不同拷贝数的45S rDNA位点存在。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was first applied in locating 45S rDNA sequence on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Phyllostachys edulis, Ph. Bambusoides f.lacrima-deae, Pseudosasa amabilis, Sasa fortunei, S. pygmea, S. argenteastriatus and Bambusa oldhamii. The 45S rDNA locus was detected in the secondary chromosomal constriction region for all the bamboo species investigated. Additional 45S rDNA loci were also found in non-satellite chromosomes in a sympodial bamboo species—B. oldhamii.


全 文 :第 !"卷 第 #$期
$ % % &年 #$ 月
林 业 科 学
’()*+,)- ’)./-* ’)+)(-*
/012!",+02#$
3456,
!!!!!!!!!!!!!!!!!!!!!!!!!!!!!!!!!!!!!!!!!!!!!!!!!!!!!!!!!!!!!
$ % % &
!"’ 73+-在 8种竹子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
徐川梅 卢江杰 汤定钦
(浙江林学院 浙江省现代森林培育技术重点实验室 临安 9##9%%)
摘 要: 编码 #:;"2:;$"’核糖体 <+-的 !"’ 73+-基因,是 #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
应于核仁组织区(+=<)。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研究 !"’ 73+-在散生竹类的毛竹和斑竹,混生竹类
的茶秆竹、日本矮竹、菲白竹和铺地竹,以及丛生竹类的白绿竹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散生
竹和混生竹的几个竹种,只观察到 #对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有 !"’ 73+-位点,而丛生竹类的白绿竹除随体染
色体具有 !"’ 73+-位点外,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不同拷贝数的 !"’ 73+-位点存在。
关键词: >)’?;!"’ 73+-;次缢痕;竹子
中图分类号:’8#: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 8!::($%%&)#$ A %%!$ A %!
收稿日期:$%%: A %& A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98##:#)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项目(<9%9!$%)。
"汤定钦为通讯作者。南京农业大学的王秀娥教授提供了 !"’ 73+-探针,浙江林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的黄鹂春教授提供了日本矮竹
和铺地竹的组培苗,中国水稻所郑康乐研究员对论文提出了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 )’**%+, -. /"0 123 4567 -+ )0/’*"’$0 8"4-9-$-90$ %+
30:0+ ;’9<-- 3*0&%0$ <# !" #!$% =#<4%>%?’/%-+
BC (DCEFG4H .C IHEFJKH4 ,EFJ 3HFJLHF
(!"#$%&’( )#* +&,-.&/-.* -0 1-2#.’ 3%45%674/7.&4 8#6"’-4-(* !"#$%&’( 9-.#:/.* ;’%5#.:%/* +%’’&’ 9##9%%)
7<$/4’&/: >1C074M54F54 %’ :%/7 DNO7HPHQERH0F(>)’?)SEM TH7MR EUU1H4P HF 105ERHFJ !"’ 73+- M4LC4F54 0F G4REUDEM4
5D70G0M0G4M 0T <"*44-:/&6"*: #274%:,<" 6 ,&=,7:-%2#: T 6 4&6.%=&;2#&#,<:#72-:&:& &=&,%4%:,3&:& 0-./7’#%,3 6 >*(=#&,3 6
&.(#’/#&:/.%&/7: EFP ?&=,7:& -42"&=%% 6 ,D4 !"’ 73+- 105CM SEM P4R45R4P HF RD4 M450FPE7N 5D70G0M0GE1 50FMR7H5RH0F 74JH0F T07
E11 RD4 OEGO00 MU45H4M HFV4MRHJER4P6 -PPHRH0FE1 !"’ 73+- 105H S474 E1M0 T0CFP HF F0F;MER411HR4 5D70G0M0G4M HF E MNGU0PHE1
OEGO00 MU45H4M—? 6 -42"&=%% 6
@0# A-4>$: >)’?;!"’ 73+-;M450FPE7N 50FMR7H5RH0F 74JH0FM;OEGO00
核糖体 <+-基因(73+- 基因)是真核生物基因
组中一类高度重复并有转录活性的基因家族。
73+-基因的相对物理位置和多拷贝基因位点数目
对于构建物理图谱和研究种系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它与核仁组织形成区关系密切,认识 73+-在不同
物种基因组中位点的分布和拷贝数差异对研究物种
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轩淑欣等,$%%8)。通过荧光原
位杂交技术对 73+-进行染色体物理定位,可以为
核型分析提供一个稳定有效的细胞学标记。禾本科
73+-的物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族的普通小麦
( 8.%/%67= &#:/%57=)、黑麦( 3#6&4# 6#.#&4)、簇毛麦
( @&:*>*.7= 5%44-:7=)、中 间 偃 麦 草( 8"%’->*.7=
%’/#.=#2%7=)、大麦(A-.2#7= 574(&.#)(<4PPN #/ &4 6,
#&:&;WCXEH #/ &4 6,#&&%;闫玲等,$%%%;裴自友等,
$%%$),水稻属(B.*C&)中的栽培稻和野生稻,以及高
粱(3-.("7= 574(&.#)、玉米(!#& =&*:)等同属或不同
属的种间(-UU41M #/ &4 6,#&:%;龚志云等,$%%$),
73+-基因在位点和数目上存在着差异。
竹类 植 物 是 禾 本 科( Y7EGHF4E4)竹 亚 科
(ZEGOCM0HP4E4)植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 8% 余属
# $%%余种,其中在中国分布的约有 !% 余属 "%% 余
种,变种变型 #%% 余种;全国竹林面积约 "%% 多万
DG$,占森林总面积的 ![。我国竹种和竹林面积约
占世界的 #\!。根据竹鞭的延伸性质,可以将竹类植
物分为散生竹、混生竹和丛生竹 9种类型。散生竹
和混生竹染色体数目比较恒定,一般为 $’ ] !:;丛
生竹染色体数目变化较大,一般为 $’ ] 8% ^ $,但同
时也有 $’ ] @!,:%,&@,&:及 #%!等类型的竹种存
在;竹类植物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多倍体复合体
(李秀兰等,#&&&;$%%#;陈瑞阳等,$%%$)。由于竹
类植物多为中小染色体,特别是丛生竹,染色体数目
多而且染色体在形态上比散生竹更小,单靠经典的
细胞遗传学手段难以对它的各条染色体加以识别,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竹类植物细胞遗传学方面的
研究。目前关于竹类植物染色体基数及倍性问题还
存在着争议(!"#$%&’()& !" #$ *,+,-.;李秀兰等,
+,,,;/00+),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特异序列在
竹类植物染色体上进行物理定位的研究在国内外尚
未见报道。本研究选用 1种常见的散生、混生和丛
生竹种为材料,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 -.2
#!34在这 1个竹种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的分布
进行物理定位,通过比较 -.2 #!34在基因组中的分
布特点及拷贝数差异,旨在为竹类植物基因组结构
分析及染色体倍性的确定提供信息,为特定染色体
的识别提供细胞学位标,同时也为竹类植物系统演
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积累分子细胞遗传学
资料。
+ 材料与方法
!"! 材料
日本矮竹(%#&# ’()*!#,/+ 5 -6)和铺地竹(% *
#,)!+"!#&",-#".&)通 过 组 培 获 得 新 根,毛 竹
( /0($$1&"#20(& !3.$-&, /+ 5 -6)、斑 竹( /0 *
4#*4.&1-3!& 7 * $#2,-*#83!#!, /+ 5 -6)、茶 秆 竹
(/&!.31&#&# #*#4-$-&,/+ 5 -6)、菲白竹( % * 51,".+!-,
/+ 5 -6)、白绿竹[6#*4.&# 1$30#*--(9),/+ 5 10 :
/]栽植在浙江林学院翠竹园。采集当年母竹鞭上抽
出的新根或者笋下面的新根根尖作为压片材料。
!"# 方法
+;/;+ 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 将采集的根尖
在 0 ?冰水中预处理 // @ /- A后,用卡诺氏固定液
(B份 ,.C乙醇 D + 份冰乙酸 7 E7)固定。/ @ 1天后
在 -.C乙酸中压片,在 F$GHIJK LM.+生物显微镜下
观察,取有中期分裂相的制片,置 N 10 ?冰箱冷冻,
冷冻揭片经无水乙醇脱水 O A,气干备用。
+;/;/ 制片预处理 将脱水气干后的制片置于
<34酶!溶液中 B1 ?酶解 + A;转入胃蛋白酶溶液
中,B1 ?酶解 +0 H%&;然后置于 -C多聚甲醛溶液
中,室温处理 +0 H%&;10C!,.C!+00C酒精中梯
度脱水各 B H%&;气干,备用。
+;/;B 探针标记 来源于水稻的 -.2 #!34探针由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教授提供。通过缺口平移法用
地 高 辛( !%’)P%’Q&%&8++8RS=T, 德 国 L)QA#%&’Q#
U"&&AQ%H 公司)标记。
+;/;- 荧光原位杂交及检测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
体荧光原位杂交及检测参照 V%"&’和 W%$$(+,,B)和
>AQ&等(+,,.)的方法。主要包括用标记的 -.2
#!34作探针,杂交信号经抗地高辛抗体 N 荧光剂
XY=>("&(%8R%’8 XY=>)或者罗丹明检测,染色体通过
!4TY(-’,O8R%"H%R%&Q8/’8IAQ&G$%&R)$Q R%AGR#)ZA$)#%RQ)
或者 TY(T#)I%R%JH %)R%RQ)进行套染,在 F$GHIJK
LMO0正置荧光显微镜 +00 倍油镜下观察,并用
F$GHIJK !T10 照相装置拍照。放大倍数均为 /00
倍。每个材料选取 +0 余个细胞的观察结果进行
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 ’()* 在散生竹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毛竹和斑竹在分类学上都属于散生竹,染色体
数目为 -6,用 -.2 #!34作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在毛竹和斑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均检测到 +对
染色体有杂交信号(图版! N +,图版! N /,箭头所
示),且都位于随体染色体短臂核仁组织区(&JZ$Q"#
)#’"&%[Q# #Q’%)&,简称为 3F<)。
#"# $%& ’()* 在混生竹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茶秆竹、菲白竹、日本矮竹和铺地竹在竹子分类
学上属于混生竹。XY2\研究显示 -.2 #!34基因在
上述 -个竹种染色体上的分布与散生竹种的毛竹、
斑竹相似,也都位于 +对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
(图版! N -,.,O,1)。
#"+ $%& ’()* 在丛生竹种染色体上的分布
白绿竹在竹子分类学上属于丛生竹绿竹属。
-.2 #!34基因位点在白绿竹上的分布明显区别于
上述的散生和混生的几个竹种。白绿竹染色体上有
B对清晰可见和 +对非常微弱的杂交信号。在目前
试验条件下,这 +对微弱的杂交信号重复性较差,能
否确认为 -.2 #!34位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验
证。在这相对清晰的 B对信号当中,其中 + 对位点
信号很强,另外 /对次之(图版! N B)。上述结果说
明 -.2 #!34在白绿竹不同染色体上拷贝数差异比
较大。同时在染色体形态上还可以看出,相对于上
述的散生和混生竹种,丛生的白绿竹染色体明显小
得多。
B 讨论
荧光原位杂交(XY2\)是一项利用标记的 !34
或 <34 探针直接在染色体、细胞或组织上定位特定
靶核酸序列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KQ&K(Q%&,
/00.),它可以将功能基因、重复序列等目标 !34片
段直接定位在染色体上(V%"&’ !" #$ *,+,,-)。XY2技术现已成为研究基因组结构、功能和进化的重要
手段之一,并在染色体物理作图、染色体精细结构分
析和外源基因染色体整合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徐延浩等,/001)。目前,对于竹类植物染色体的研
B-第 +/期 徐川梅等:-.2 #!34在 1种竹子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
究仍然局限在核型分析、染色体计数等初级细胞学
水平(!"#$%&’()& !" #$ *,+,-.;李秀兰等,+,,,;/00+;
陈瑞阳等,/00/)。由于竹类植物染色体数量较大,
多为中小染色体,核型分析难以获得准确的涉及个
别染色体的细胞学资料,染色体识别更加困难。本
研究首次将 1234技术用于竹类植物细胞学研究,将
核糖体基因首次物理定位于竹类植物的染色体,为
竹类植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
资料。
核仁组织区是细胞分裂不可缺少的结构,通常
+个物种至少有 + 对同源染色体具有核仁组织区,
核仁组织区一旦缺失,植物细胞将分裂异常,植物体
将不能生存(刘大钧,+,,5)。本研究结果表明,毛
竹、斑竹等散生竹和茶秆竹、菲白竹、日本矮竹和铺
地竹等混生竹种均在随体染色体的核仁组织区保留
了 +对 -.3 #!67分布位点,说明上述物种保持了物
种生存必需的最低核仁组织区数目。陈瑞阳等
(/00/)通过核型分析发现毛竹、斑竹及茶秆竹仅有
+对随体染色体,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另一方面,
选用的菲白竹、铺地竹及日本矮竹、毛竹、茶秆竹为
染色体数目一致的(/% 8 -5)不同的种,有的甚至为
不同的属,但 -.3 #!67分布情况基本相同,说明不
同属的竹种、同一属的不同竹种在 -.3 #!67多态性
上表现单一。相对于以往其他禾本科植物的研究结
果,如 -.3 #!67在小麦族(9#%(%:;";)各属间、属内不
同种间染色体上的分布和拷贝数普遍存在较大差异
(<;%(:= !" #$ *,+,,/;>"&"?%& !" #$ *,+,,@;A#)B& !"
#$ *,+,,,;<% !" #$ *,/00-),竹子似乎表现出特殊的
单一性。最近毛竹基因组结构研究(’;&)C%: DE#F;G
D;HE;&:;,I33)结果表明:毛竹基因组中重复序列
含量比较低,仅占全基因组的 /@J@K,比玉米
L.JMK的重复序列要低得多(IE% !" #$ *,/00M)。另
外在开发毛竹微卫星的研究中还发现不同的毛竹个
体(包括栽培类型)间微卫星的多态性非常低,刚竹
属(&’($$)*"#+’(*)的不同的竹种间的微卫星多态性
也不高(数据未发表)。这些结果表明毛竹这类散生
竹种的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含量少,与毛竹、斑竹等竹
种的 -.3 #!67分布位点单一是一致的。
在许多物种中,-.3 #!67位点不仅存在于随体
染色体,也存在于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但拷贝数一
般较少。这个现象在异源多倍体物种中表现较为突
出,如小麦、鹅观草(,)!-%!./# 0#1)2/)等(徐川梅等,
/00M)。本文研究结果表明,-.3 #!67在白绿竹上的
分布情况与异源多倍体物种小麦、鹅观草情况相似,
除了随体染色体上有 +对最强信号位点外,在非随
体染色体端部也有强度不同的 -.3 #!67基因位点
存在,只是不同染色体上的表达量有差异。产生这
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竹类植物进化的过程中涉及
倍性、染色体结构等变异,如多倍体化、染色体缺失、
易位等,导致多倍体化过程中,原始物种染色体随体
丢失,从而成为端 6NO染色体,或者由转座子引起
的屏蔽 #!67拷贝数的扩增也会造成 -.3 #!67数目
改变。
关于竹类植物的染色体基数及倍性问题,目前
仍存在分歧。最初的研究认为竹类植物和水稻
(3.(4# *#"/5#)一样,染色体基数为 6 8 +/,/% 8 -5的
散生竹和 /% 8 M0 P /的丛生竹分别为四倍体和六倍
体(!"#$%&’()& !" #$ *,+,-.);后来李秀兰等(/00+)在
丛生竹中发现了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 8 +0- 和
/% 8 L-的竹种,这用 !"#$%&’()&和 Q"&"R%(+,-.)的竹
亚科植物染色体基数 6 8 +/理论无法解释,因此推
断竹亚科植物染色体基数为 6 8 5,/% 8 -5的散生
竹是六倍体,/% 8 M/ 的丛生竹是九倍体,/% 8 L-,
,L,+0-依次为八、十二、十三倍体(李秀兰等,+,,,;
/00+)。用 +个染色体基数很难解释竹类植物的染
色体倍数。!’4)&(等(+,,5)根据核糖体 #!67基因
在不同种属的甘蔗( 7#++’#.81)染色体上的分布位
点数目,确定甘蔗有 6 8 5和 6 8 +0这 /种染色体基
数。竹类植物是否与甘蔗相似,也是多基数多倍体
呢?或者有些竹种本身就是一些非整倍体(竹类植
物多是无性繁殖,非整倍体可以保存下来),用 +个
染色体基数根本就解释不通呢?这些问题都需要竹
类植物细胞遗传学手段的提高才会逐步得以解决。
参 考 文 献
陈瑞阳,李秀兰,宋文芹,等 * /00/J 中国主要经济植物基因组染色
体图谱! * 北京:科学出版社,L/. S L/5 *
龚志云,吴信淦,程祝宽,等 * /00/J 水稻 -.3 #!67和 .3 #!67的染
色体定位研究 * 遗传学报,/,(@):/-+ S /-- *
李秀兰,林汝顺,冯学琳,等 * /00+J 中国部分丛生竹类染色体数目
报道 * 植物分类学报,@,(.):-@@ S --/J
李秀兰,刘 松,宋文芹,等 * +,,,J -0种散生竹的染色体数目 * 植
物分类学报,@M(L):.-+ S .-- *
刘大钧 * +,,5J 细胞遗传学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S +0*
裴自友,袁文业,孙善澄,等 * /00/J 簇毛麦和中间偃麦草 #O67 基
因位点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 华北农学报,+M(+):L S +0*
徐川梅,别同德,王春梅,等 * /00MJ -.3 #!67在小麦及其近缘物种
染色体上的分布 * 遗传,/,(,):++/L S ++@0 *
徐延浩,杨 飞,程有林,等 * /00MJ -.3 #!67和 .3 #!67在南瓜、丝
瓜和冬瓜染色体上的比较定位 * 遗传,/,(.):L+- S L/0 *
轩淑欣,申书兴,赵建军,等 * /00MJ /.3 #!67和 .3 #!67在大白菜
中期染色体上的 1234定位 * 中国农业科学,-0(-):M5/ S M5M *
闫 玲,丁 毅,陈新平,等 * /000J 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 .3
-- 林 业 科 学 -.卷
!"#$基因染色体原位杂交定位 % 武汉植物学研究,&’(():
))* + ))’ %
$,,-./ 0,1-!.234 5 6,"-778/ 9 :, !" #$ % &;’<= >?.-3@.2! 27A
34!?B?/?B2. ?!C278D2E8?7 ?F "#$ /-G@-73-/ 3?A87C F?! E4- !8H?/?B2.
0#$/ 87 3-!-2./% I4!?B?/?B2,J’(*):K;* + *&&%
L!?M7 : 9,:E-,4-7/ N 6,62,8E27 # 6 O,!" #$ % &;;;= PQ:R .27AB2!S/ F?!
H2!.-T 34!?B?/?B-/(%&’(!)* +)$,#’! 6%)% 1-7?B-,)K:KJ) + K’&=
I4-7 U-8A@,V4?@ L?,W8 68.8, !" #$ % &;;X= QA-7E8F832E8?7 ?F M4-2EY
%#-.#$(/# +/$$&0# 2B,48,.?8A,2AA8E8?7 /@H/E8E@E8?7 27A E!27/.?32E8?7
.87-/ HT /. 0/") 4TH!8A8D2E8?7 @/87C H8?E87Y.2H-..-A C-7?B83 "#$ 2/ 2
,!?H-% $3E2 1-7-E832 :87832,KK(X):*’< + *’(%
"’R?7E $, Q/?7 ", $.8Z [, !" #$ % &;;’= "-E-!B872E8?7 ?F H2/83
34!?B?/?B- 7@BH-!/ 87 E4- C-7@/ 1#223#’)* HT ,4T/832. B2,,87C ?F
!8H?/?B2. 0#$ C-7-/% 1-7?B-,)&:KK& + KKX%
"2!.87CE?7 I ",N272S8 $BB2. 9 [% &;)X= I4!?B?/?B- 2E.2/ ?F 3@.E8\2E-A
,.27E/% 6?7A?7 ]78\-!/8ET U!-//%
98/-7/E-87 >% K<>-E4?A/,K:K*( + K*( %
1@8 8^_8-,527C :4-7C,W@27 68T27, !" #$ % K</-G@-73- 3?B,?/8E8?7 ?F B?/? H2BH??:$ 3?B,2!2E8\- /E@AT% :38-73- 87
I4872 :-!8-/ I:68F- :38-73-/,X<(X):J<< + JN827C N8B87C,18.. L :% &;;*= :-G@-7E82. 34!?B?/?B- H27A87C 27A /. 0/")
4TH!8A8D2E8?7 272.T/8/% 1-7?B-,*(()):J;K + J;X=
N827C N8B87C,18.. L :% &;;)= #?78/?E?,83 /. 0/") 4TH!8A8D2E8?7 27A ,.27E
C-7?B- B2,,87C:E4- F8!/E &< T-2!/% 1-7?B-,*J(X):J&J + JKX %
[272D87 O,$7278-\ 9% &;;*= ‘4- C-7-E83/ ?F X: !"#$ -73?A87C B@.E8C-7-
F2B8.8-/ 87 H2!.-T% 1-7?B-,*((():&6-8E34 Q N,R-/.?,YR2!!8/?7 N :% &;;K= U4T/832. B2,,87C ?F E4- &’:YX=’:Y
K(: !"#$ C-7-/ 87 H2!.-T HT /. 0/") 4TH!8A8D2E8?7% 1-7?B-,*X:&<&*
+ &<&’%
68 "2T?7C,0@ ^27T27,V427C a@-T?7C% K<<)= I4!?B?/?B2. A8/E!8H@E8?7 ?F
E4- &’:YX=’:YK(: !"#$ .?38 27A 4-E-!?C-7-8ET ?F 7@3.-2! Q‘: !-C8?7/ 87
43/.&5-’)* /."!’*!(/)*(U?23-2-:‘!8E83-2-)% $3E2 L?E27832 :87832,
)((&<):&K*) + &K)& %
>@S28 ^,97A? ‘ 0,18.. L :% &;;<= U4T/832. B2,,87C ?F E4- X: !"#$
B@.E8C-7- F2B8.T 87 3?BB?7 M4-2E % N?@!72. ?F R-!-A8ET,’&:K;< +
K;X %
0-AAT U,$,,-./ 0% &;’;= $ /-3?7A .?3@/ F?! E4- X: B@.E8C-7- F2B8.T 87
1!2#$! 6%:/-G@-73- A8\-!C-73- 87 EM? .87-2C-/ ?F E4- F2B8.T% 1-7?B-,
*K(*):)X( + )(J%
(责任编辑 徐 红)
X)第 &K期 徐川梅等:)X: !"#$在 J种竹子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