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llozyme Genetic Investigation on Robinia pseudoacacia

刺槐群体等位酶分析


Using 608 Robinia pseudoacacia materials gathered from 13 provinces in China,7 allozyme were electrophoreticlly analyzed in order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population in China.The desirable 7 allozym systems were Amy,Fe,Lap,Idh,Mdh,6-Pgd,Skd.The Ae ranged from 1.592 8~2.761 2.The Ho ranged from 0.187 6~ 0.676 6.The F varied from-0.151 2~0.496 8.The process of making starch gel,model of electrophoretic zymograms and the experience in describing the locus and allele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article.As well as the Robinia pseudoacacia population in America and Europe,the Robinia pseudoacacia genetic diversity in China is also high.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w Robinia pseudoacacia ecotypes were formed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so,it seemed impossible for gene drift occur in Robinia pseudoacacia population in China.Compared with other genetic markers,allozyme marker still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detecting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全 文 :第 wu卷 第 tt期
u s s y年 t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tt
‘²√ qou s s y
刺槐群体等位酶分析 3
谷俊涛t 杨敏生u 李雁鸣v
kt1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保定 sztsst ~ u1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学院 保定 sztsst ~
v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学院 保定 sztsstl
关键词 } 刺槐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zt{1wv ~≥zt{1wy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tt p stv{ p s{
收稿日期 }ussx p ts p tt ∀
基金项目 }农业部中德农业合作项目kussu p ussxl ∀
3 杨敏生为通讯作者 ∀
Αλλοζψµε Γενετιχ Ινϖεστιγατιον ον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Š∏∏±·¤²t ≠¤±ª ¬±¶«¨ ±ªu ¬≠¤±°¬±ªv
kt1 Χολλεγε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 o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Ηεβει Βαοδινγ sztsst ~u1 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 Σχιενχε o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Ηεβει Βαοδινγ sztsst ~v1 Χολλεγε οφ Αγρονοµψo Αγριχυλτυρ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Ηεβει Βαοδινγ sztsstl
Αβστραχτ } ˜¶¬±ªys{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µ¬¤¯¶ª¤·«¨µ¨§©µ²° tv ³µ²√¬±¦¨¶¬± ≤«¬±¤oz ¤¯ ²¯½¼°¨ º¨ µ¨ ¨¯ ¦¨·µ²³«²µ¨·¬¦¯¯¼
¤±¤¯¼½¨ §¬± ²µ§¨µ·² §¨·¨¦··«¨ ª¨ ±¨·¬¦§¬√¨ µ¶¬·¼ ²©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³²³∏¯¤·¬²±¬± ≤«¬±¤q׫¨ §¨¶¬µ¤¥¯¨z ¤¯ ²¯½¼° ¶¼¶·¨°¶
º¨ µ¨ „°¼oƒ¨o¤³oŒ§«o §«oy2°ª§o ≥®§q ׫¨ Αε µ¤±ª¨§©µ²° t1x|u { ∗ u1zyt u q ׫¨ Ηο µ¤±ª¨§©µ²° s1t{z y ∗
s1yzy y q׫¨ Φ√¤µ¬¨§©µ²°p s1txt u ∗ s1w|y { q׫¨ ³µ²¦¨¶¶²© °¤®¬±ª¶·¤µ¦«ª¨¯o °²§¨¯²©¨¯ ¦¨·µ²³«²µ¨·¬¦½¼°²ªµ¤°¶¤±§
·«¨ ¬¨³¨µ¬¨±¦¨ ¬± §¨¶¦µ¬¥¬±ª·«¨ ²¯¦∏¶¤±§¤¯¯¨ ¯¨ º¨ µ¨ §¬¶¦∏¶¶¨§¬± §¨·¤¬¯¬±·«¬¶¤µ·¬¦¯¨ q „¶º¨ ¯¯ ¤¶·«¨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³²³∏¯¤·¬²±¬± „°¨ µ¬¦¤¤±§∞∏µ²³¨ o·«¨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ª¨ ±¨ ·¬¦§¬√¨ µ¶¬·¼¬± ≤«¬±¤¬¶¤¯¶²«¬ª«q׫¨ µ¨¶∏¯·¶¬±§¬¦¤·¨§·«¤·
±¨ º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²·¼³¨¶º¨ µ¨ ©²µ°¨ §¬± ≤«¬±¤∏±§¨µ§¬©©¨µ¨±·¨ ¦²¯²ª¬¦¤¯ ±¨√¬µ²±°¨ ±·o¤¯¶²o¬·¶¨ °¨¨ §¬°³²¶¶¬¥¯¨©²µ
ª¨ ±¨ §µ¬©·²¦¦∏µ¬±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³²³∏¯¤·¬²±¬± ≤«¬±¤q≤²°³¤µ¨§º¬·«²·«¨µª¨ ±¨·¬¦°¤µ®¨µ¶o¤¯ ²¯½¼°¨ °¤µ®¨µ¶·¬¯¯ «¤¶¬·¶
∏±¬´∏¨ ¤§√¤±·¤ª¨¶¬± §¨·¨¦·¬±ª³²³∏¯¤·¬²± ª¨ ±¨·¬¦§¬√¨ µ¶¬·¼q
Κεψ ωορδσ}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²¯½¼°¨ ~ª¨ ±¨ ·¬¦§¬√¨ µ¶¬·¼
等位酶k¤¯ ²¯½¼°¨ l是同工酶的一种 o是同一基因位点不同等位基因所编码的一种酶的不同形式 o是结构
基因编码的产物 o遗传和表达遵循孟德尔定律 ∀通过一定方式的电泳 o从酶谱上可以分析 !识别出编码它们
的等位基因 o再统计出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o便可进一步计算出群体的各项遗传学参数 o从而了
解一个群体的遗传结构k王中仁 ot||yl ∀对一个物种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 o有助于理解该物种的地理变异模
式 !遗传多样性等 o并提供为该物种遗传资源保护 !利用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k沈浩等 ousst ~金燕等 oussvl ∀
等位酶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 !基因丰富程度以及栽培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
树木种源群体遗传变异模式等k车永和 oussv ~甘四明等 ot||{l ∀
刺槐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l别名洋槐 o属豆科刺槐属 o落叶乔木 o原产美国东部的阿柏拉契山脉
k„³³¤¯¤¦«¬¤± ·ql和奥萨克山脉k’½¤±® ·ql一带 o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 ∀刺槐资源丰富 o开发 !利用刺槐资
源是很多学者一直关注的课题kŽ¨µ¨¶½·¨¶¬ot||v ~¤­²µετ αλqot||{ ~¬¨¶¨¥¤¦« ετ αλqousswl ∀≥∏µ¯¨ ¶等kt|{|l通
过对 t tz{个刺槐个体 t{种等位酶的测定 o分析了美洲刺槐自然分布区刺槐的遗传结构 ~杨敏生等kussw¤~
ussw¥l测定了 |ss个刺槐个体 tt种等位酶 o分析了欧洲刺槐的遗传结构 ∀我国于 t{|{年引入刺槐 o目前已
遍布全国各地k山东省林业研究所 ot|zwl o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人工种植条件下 o经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o
形成了刺槐次生种源 ∀我国学者从形态 !生理 !抗性 !遗传 !育种 !生产等多层次对刺槐栽培与利用进行了研
究 o但至今在分子水平有关刺槐群体的遗传结构尚缺乏研究k彭鸿等 oussvl ∀本文以我国刺槐群体为试验材
料进行了等位酶测定和分析 o以期从分子水平研究我国刺槐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规律 o为刺槐种源试验 !
良种选育 !创造高生产力的人工林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
1 材料和方法
t1t 材料 通过当地林业局 !林场 !林业技术指导站 !种子经销站等途径 o广泛搜集国内刺槐种源 t|个 o包
括吉林 !辽宁 !内蒙古 !甘肃 !山西 !陕西 !河北 !河南 !天津 !山东 !湖北 !安徽 !云南等 tv个省k市 !区l的刺槐种
子 oussw年春天播种于河北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 o苗期各省区刺槐随机标号取样 o每个种源取 vu个单株个
体 o共 ys{个样本k金燕等 oussvl进行等位酶测定 ∀各地种源的来源如表 t ∀
表 1 刺槐试样的来源
Ταβ .1 Οριγιν οφ τηε τεστεδ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µ ατεριαλσ
编号 ‘²q 种源 ≥¨¨§¶²∏µ¦¨ 编号 种源 ≥¨ §¨¶²∏µ¦¨
t 吉林集安 ¬π¤±o¬¯¬± tt 河北遵化 ∏±«∏¤o‹ ¥¨¨¬
u 辽宁阜新 ƒ∏¬¬±o¬¤²±¬±ª tu 河北昌黎 ≤«¤±ª¯¬o‹ ¥¨¨¬
v 辽宁开原 Ž¤¬¼∏¤±o¬¤²±¬±ª tv 天津 ׬¤±­¬±
w 辽宁朝阳 ≤«¤²¼¤±ªo¬¤²±¬±ª tw 山东潍坊 • ¬¨©¤±ªo≥«¤±§²±ª
x 内蒙赤峰 ≤«¬©¨ ±ªo‘¨¬° ±¨ª∏ tx 河南卢氏 ∏¶«¬o‹ ±¨¤±
y 甘肃泾川 ¬±ª¦«∏¤±oŠ¤±¶∏ ty 河南辉县 ‹∏¬¬¬¤±o‹ ±¨¤±
z 陕西陇县 ²±ª¬¬¤±o≥«¤¤±¬¬ tz 湖北新洲 ÷¬±½«²∏o‹∏¥¨¬
{ 陕西杨凌 ≠¤±ª¯¬±ªo≥«¤¤±¬¬ t{ 安徽肥西 ƒ ¬¨¬¬o„±«∏¬
| 山西和顺 ‹ ¶¨«∏±o≥«¤±¬¬ t| 云南昆明 Ž∏±°¬±ªo≠∏±±¤±
ts 河北平泉 °¬±ª´ ∏¤±o‹ ¥¨¨¬
t1u 测定酶系统和方法 本项研究测定了 z个等位酶系统 ∀各等位酶基本情况描述见表 u ∀试验采用水平
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和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等位酶 ∀淀粉凝胶电泳胶浓度为 tx h ~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浓缩胶浓度为 u1x h o分离胶浓度为 z1x h ∀两种胶的制备参见 ‹ µ¨·¨¯ 等方法kt|||l ∀
表 2 检测的酶系统基本情况
Ταβ .2 Αλλοζψµε σψστεµσ αναλψζεδ ιν τηε στυδψ οφ γενετιχ διϖερσιτψ οφ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酶种类
„¯ ²¯½¼°¨¶¼¶·¨°
缩写
„¥¥µ¨√¬¤·¬²±
国际编号
∞≤ ‘²q
基因位点
²¦∏¶
酶性质
≤«¤µ¤¦·¨µ¬¶·¬¦
电泳方式
∞¯ ¦¨·µ²³«²µ¨¶¬¶
淀粉酶 „°¼¯¤¶¨ „°¼ v1u1t1t „…
多态 °²¯¼°²µ³«¬¶°
多态 °²¯¼°²µ³«¬¶° 聚丙烯酰胺电泳 °„Š∞
荧光酯酶
ƒ¯ ∏²µ¨¶¦¨±·¨ ¶·¨µ¤¶¨ ƒ¨ v1t1t1÷
„
…

难识别 …¤§¬§¨±·¬©¬¦¤·¬²±
多态 °²¯¼°²µ³«¬¶°
多态 °²¯¼°²µ³«¬¶°
聚丙烯酰胺电泳 °„Š∞
亮氨酸氨基肽酶
¨∏¦¬±¨ ¤°¬±²³¨ ³·¬§¤¶¨ ¤³ v1w1tt1t
„
…
多态 °²¯¼°²µ³«¬¶°
多态 °²¯¼°²µ³«¬¶° 聚丙烯酰胺电泳 °„Š∞
异柠檬酸脱氢酶
Œ¶²¦¬·µ¤·¨ §¨«¼§µ²ª¨ ±¤¶¨ Œ§« t1t1t1wu „ 多态 °²¯¼°²µ³«¬¶° 淀粉凝胶系统 Œ ≥Š∞Œ
苹果酸脱氢酶
¤¯¤·¨ §¨«¼§µ²ª¨ ±¤¶¨ §« t1t1t1vz
„
…
多态 °²¯¼°²µ³«¬¶°
多态 °²¯¼°²µ³«¬¶° 淀粉凝胶系统 Œ ≥Š∞Œ
y p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y p °«²¶³«²ª¯∏¦²±¤·¨
§¨«¼§µ²ª¨ ±¤¶¨
y p °ª§ t1t1t1ww
„
…

单态 °²±²°²µ³«¬¶°
多态 °²¯¼°²µ³«¬¶°
多态 °²¯¼°²µ³«¬¶°
淀粉凝胶系统 Œ ≥Š∞Œ
莽草酸脱氢酶
≥«¬®¬°¤·¨ §¨«¼§µ²ª¨ ±¤¶¨ ≥®§ t1t1t1ux „ 多态 °²¯¼°²µ³«¬¶° 淀粉凝胶系统 Œ ≥Š∞Œ
每个单株取新鲜叶片k成熟叶片染色效果较好l约 s1x ªo加入 yss ˏ提取缓冲液研磨提取酶液 ∀提取液
组成 !电泳 !割胶参见王中仁kt||yl和 ‹ µ¨·¨¯ 等kt|||l方法 ∀各种酶系统的染色按表 v配方配制染色液进行
染色 o染色的胶片在 vz ε 左右的温箱中温育至显色清楚为止 o酶的活性高 o谱带易模糊 ~胶片时间长 o酶谱也
易变模糊或褪色k王中仁 ot||yl o因此 o酶谱判读要及时 o且需积累一定的经验 o一种酶的多个胶片判读结果
要相互对比 !校正 ∀z种等位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见图 t ∗ z o图中标出部分酶位点的基因型 ∀
|vt 第 tt期 谷俊涛等 }刺槐群体等位酶分析
swt 林 业 科 学 wu卷
图 t 荧光酯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t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ƒ¨
图中粗短线代表染色后胶片上显示出来的电泳谱带 o细长线代表出现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 ~左边数字表示胶片上电泳谱带的相对
位置 o根据谱带的相对位置确定等位酶位点 o下边字母表示等位酶位点 o数字表示该位点的基因型 ∀统计出各位点的基因型 o便可
进行群体的遗传学参数计算 o下同 ∀Œ±·«¨ ª¨ ±²·¼³¨ °²§¨¯©¬ª∏µ¨ o·«¬¦®¤±§¶«²µ·¯¬±¨ ¶µ¨³µ¨¶¨±·√¬¶¬¥¯¨½¼°²ªµ¤° ¥¤±§¶o·«¬±¤±§ ²¯±ª ¬¯±¨ ¶©²µ
«¬ª«©µ¨ ∏´¨ ±¦¼ ¤¯¯¨ ¯¨ ¶~¯¨ ¤©±∏°¥¨µ¤¶·«¨ µ¨ ¤¯·¬√¨ ½¼°²ªµ¤° ½²±¨ ¶º«¨µ¨ ¥¨ ²¯¦∏¶²µ¯ ²¦¬§¨¶¦µ¬¥¨§¤¶©²¯ ²¯º¬±ª§¬©©¨µ¨±·¯ ·¨¨µ¶o©²¯ ²¯º¬±ª±∏°¥¨µ¶
¬±§¬¦¤·¨ §¬©©¨µ¨±·¤¯ ²¯½¼°¨ª¨ ±²·¼³¨ q≤²∏±·¨§¤¯¯·«¨ z ¤¯ ²¯½¼°¨¶¼¶·¨° ª¨ ±²·¼³¨¶²©·«¨ ¶¤°³¯ ¶¨o·«¨ ³²³∏¯¤·¬²± ª¨ ±¨ ·¬¦¬±§¨¬¦¤± ¥¨ ©¬ª∏µ¨ ²∏·¤±§
¥¨ ¤±¤¯¼½¨ §q׫¨ ¶¤°¨ ¥¨ ²¯º q
图 u 淀粉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u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 „°¼
淀粉酶的活性较高 o谱带易连成片 o染色后要及时记录基因型 o时间稍长 o胶片易褪色 ∀ •¬·««¬ª« „°¼ ¤¦·¬√¬·¼o¥¤±§¶º µ¨¨ ¬¯®¨ ¼¯ ·² ¥¨
¶¯∏µµ¼o·²²®µ¨¦²µ§¬°° §¨¬¤·¨¯¼ q¼°²ªµ¤°¶º µ¨¨ ¤¨¶¼©¤§¨ q
图 v 异柠檬酸脱氢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v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Œ§«
t1v 遗传参数计算 将测定的样本不同基因位点基因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o根据王中仁kt||yl提供的方法
计算下列各项群体遗传学参数和多样性指标 }每位点基因型数k Γl !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kπl !每个位点等位
基因数kΑl !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有效数目kΑεl !平均每个位点预期杂合度k Ηεl !平均每个位点实际杂合度
twt 第 tt期 谷俊涛等 }刺槐群体等位酶分析
图 w 亮氨酸氨基肽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w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³
亮氨酸氨基肽酶酶的 „位点酶活性较高 o染色后要及时记录基因型 o时间稍长 o酶位点变模糊 ∀ •¬·««¬ª«¤³¤¦·¬√¬·¼o·«¨ ²¯¦∏¶„ º¤¶
¬¯®¨ ¼¯·² ¥¨ ∏±¦¯ ¤¨µo¶²¦²∏±·¤±§µ¨¦²µ§·«¨ ª¨ ±²·¼³¨ ¬°°¨ §¬¤·¨¯¼ q
图 x y p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y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y2°ª§
图 y 苹果酸脱氢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y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 §«
k Ηοl !固定指数k Φl等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
2 遗传参数结果与分析
本试验刺槐群体kys{样本l的各位点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列于表 w o部分遗传学参数列于表 x ∀
位点等位基因数目反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多态性 o在调查的 z种等位酶系统中 o共有 tw个位点 o其中 o
ƒ¨的 „位点酶谱模糊 o难以识别 oy p °ª§的 „位点为单态性 o故两位点不在统计分析中 o其余的 tu个位点都
为多态性 o„°¼有 „ !…两位点 o分别有 x个和 v个等位基因 o其中等位基因 „u !„w !…t和 …u为频率较高等位
基因 ~另 ts个位点中 oƒ¨的 … !≤两位点 !¤³的 „ !…两位点和 Œ§«的 „位点都有 w个等位基因 o§«的 …两
位点和 ≥®§的 „位点都有 v个等位基因 o§«的 „位点 !y p °ª§的 … !≤两位点都只有 u个等位基因 ∀在 ¤³
的 „ !…两位点中 o等位基因 „u和 …u为频率较高等位基因 o在 §«的 „ !…两位点中 o等位基因 „u和 …u为
uwt 林 业 科 学 wu卷
图 z 莽草酸脱氢酶酶谱及基因型判读模式
ƒ¬ªqz ²§¨¯½¼°²ªµ¤° ¤±§ª¨ ±²·¼³¨ ²©≥®§
频率较高等位基因 o其余各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接近 ∀
表 4 刺槐群体(608 个样本)的基因频率
Ταβ .4 Οϖεραλλ αλλελεφρεθυενχιεσιν 608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µ ατεριαλσ
酶种类
Œ¶²½¼°¨¶¼¶·¨°
位点
²¦∏¶
等位基因频率 „¯ ¯¨ ¯¨ ©µ¨ ∏´¨ ±¦¬¨¶
t u v w x
淀粉酶 „°¼ „…
s1svz x
s1vtv v
s1zvx |
s1ysu v
s1sxy s
s1s{w w
s1txy s

s1stu x

荧光酯酶 ƒ¨ …≤
s1s{{ v
s1tww x
s1wx{ y
s1x|t w
s1vvw w
s1uwy t
s1tt{ {
s1st{ s
亮氨酸氨基肽酶 ¤³ „…
s1u{w |
s1sww u
s1wzt t
s1zzx z
s1uwv s
s1tuu t
s1sst s
s1sw| |
异柠檬酸脱氢酶 Œ§« „ s1tww x s1x|t w s1uwy t s1st{ s
苹果酸脱氢酶 §« „…
s1wtz u
s1vxt y
s1x{u {
s1xt{ s
s1tvs x

y p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y p °ª§ …≤
s1wu{ t
s1v|v {
s1xzt |
s1ysy u
莽草酸脱氢酶 ≥®§ „ s1ux| w s1xz{ | s1tyt z
等位基因频率反映了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出现的次数多少 o是进行其他遗传学参数分析的原始资料 ∀
„°¼的 „位点中 o等位基因 „u和 „w出现频率较高 o分别为 s1zv| x和 s1txy s o几乎占该位点基因频率的
|s h o在 …位点的 v个等位基因中 o出现频率相差也较大 o…u和 …t频率较高 o分别为 s1ysu v和 s1vtv v o而
…v频率较低 o仅为 s1s{w w ∀其他位点中 o都有 t个或 u个出现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 o如 ƒ¨的 …u和 …v !≤u和
≤v ~¤³的 …u ~Œ§«的 „u和 „v ~§«的 …t和 …u ~≥®§的 „t和 „u等 ∀在 y p °ª§两位点和 §«的 „位点中 o只
有 u个等位基因 o且 u个等位基因的频率都较高 ∀而在 ¤³„位点的 w个等位基因中 o„t !„u !„v频率都较
高 o分别为 s1u{w | !s1wzt t和 s1uwv s o„w频率最低 o只有 s1sst s o由于各种源出现的等位基因数目及频率不
同 o在整个群体等位基因平均数目为 u1|xs s ∀
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kΑεl反映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重要性 oΑε 越大 o说明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作用也
越大 ∀在 „°¼的 „位点中 o虽然有 x个等位基因 o但等位基因 „u的频率很高 o„w频率也较高 o但比 „u的频
率小很多 o另外 „t !„v !„x等 v个等位基因频率很低 o因此 Αε较小 o说明 „t !„v !„x这 v个等位基因在刺槐
群体遗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位点中 o虽然 …v的频率较小 o但 …u和 …t的频率较高 oΑε 也较大 o
说明 v个等位基因在刺槐群体遗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大 ∀其他位点中 oΑε 变化范围为 t1x|u { ∗
u1zyt u o说明在调查的刺槐群体中 o各个等位基因在群体遗传结构中的作用相对较大 o但也存在差别 ∀
实际杂合度k Ηοl和预期杂合度k Ηεl反映出群体的遗传变异性大小 oΗο越大 o说明群体内的杂合度越
高 ∀在调查的大部分位点中 oΗο和 Ηε比较接近 o数值较高 o变化范围分别为 s1t{z y ∗ s1yzy y和 s1vzv s ∗
s1yuu w o说明大部分位点的杂合度较高 o而在 ¤³的 …位点 !§«的 …位点 !y p °ª§的 ≤ 位点 oΗο比 Ηε 小 o
Ηο分别为 s1t{z y !s1u|x v和 s1uxs s o说明这几个位点的纯合度较大 ∀在 y p °ª§的两个位点 o都只有 u个
等位基因 o纯合体几率大 ~¤³的 …位点虽然有 w个等位基因 o但 Αε 较小 o且 Ηο又比 Ηε 小 o即实际群体中 o
该位点纯合度高 ~而 §«的 …位点虽然也只有 u个等位基因 o但 Αε相对高一些 o且 Ηο又与 Ηε接近 o即实际
vwt 第 tt期 谷俊涛等 }刺槐群体等位酶分析
群体中 o该位点杂合度相对高一些 ∀
表 5 刺槐群体(608 个样本)的遗传学参数
Ταβ .5 Σοµε ποπυλατιον γενετιχ παραµετερσφορ 12 λοχι οφ 608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µατεριαλσ
酶种类
Œ¶²½¼°¨¶¼¶·¨°
位点
²¦∏¶
等位基因数
„¯ ¯¨ ¯¨ ¶
有效等位基因数
Αε
实际杂合度
Ηο
预期杂合度
Ηε
固定指数范围
•¤±ª¨ ²© Φ
最小值
¬±
平均
 ¤¨±
最大值
¤¬
淀粉酶 „°¼ „…
x
v
t1zwu x
u1tus s
s1wt{ {
s1x|y |
s1wt| s
s1xut z
p s1u{t v
p s1www y
p s1st{ x
p s1txt u
s1us{ u
s1sxz |
荧光酯酶 ƒ¨ …≤
w
w
u1ywu |
u1ut{ |
s1xwx v
s1xzx s
s1ytv s
s1xvs s
p s1vzz z
p s1xvw w
s1ss| {
p s1tsv x
s1u{v w
s1usy w
亮氨酸氨基肽酶 ¤³ „…
w
w
u1zyt u
t1x|u {
s1yzy y
s1t{z y
s1yuu w
s1vzv s
p s1v|x y
s1tuz v
p s1s{x u
s1w|y {
s1uvz w
s1zwz x
异柠檬酸脱氢酶 Œ§« „ w u1ysx u s1wu| z s1ysz y s1svu x s1t|x s s1vxu t
苹果酸脱氢酶 §« „…
u
v
t1|u{ x
u1vyt t
s1ws| w
s1u|x v
s1w{s |
s1xzu |
p s1tu| w
s1ttz v
s1ttz |
s1uu{ x
s1vsy w
s1u|y |
y p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y p °ª§
…

u
u
t1|sv t
t1{vs w
s1vx| w
s1uxs s
s1wzv y
s1ww{ z
s1stx w
s1tss s
s1usw z
s1uux t
s1v|u t
s1v{z u
莽草酸脱氢酶 ≥®§ „ v u1uvz w s1xut | s1xwx v p s1u|w x s1ssx t s1uuy |
平均  ¤¨± u1|xs s u1usx v s1wsy x s1xvs x p s1svs x s1s{w y s1tvx {
固定指数k Φl反映居群的基因流 !近亲繁殖情况等 oΦ值变化在 p t与 n t之间 oΦ值越小 o杂合子越多 o
Φ值越大 o纯合子越高 oΦ值为 s o则说明群体是随机交配的 o等位基因频率符合哈迪 p温伯格平衡k‹¤µ§¼2
• ¬¨±¥¨µªl理论 ∀本试验整个群体的 Φ平均值为 s1s{w y o表明刺槐群体平均杂合度较高 o整个群体各酶位点
Φ平均值变化范围为 p s1txt u ∗ s1w|y { o„°¼的 …位点最小 o为 p s1txt u o表明刺槐群体该位点的杂合度最
高 o而 ¤³的 …位点 Φ平均值最大 o为 s1w|y { o表明刺槐群体该位点的纯合度最高 o另外 §«的 …位点 !y p
°ª§的 … !≤位点 Φ平均值也相对较大 o分别为 s1uu{ x !s1usw z和 s1uux t o同样说明刺槐群体这 v个位点纯
合度相对较高 o而其他大部分位点的 Φ平均值变化在 s左右 o杂合度高 o随机交配利率高 ∀
3 讨论与建议
本项研究利用等位酶分析 o从群体水平讨论了我国刺槐的遗传结构 o证明了我国刺槐群体杂合度高 o我
国刺槐群体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 ∀杨敏生等kussw¤~ussw¥l !¤­²µ等kusswl分析欧洲刺槐群体的遗传结构 o
取材地理范围为北纬 wz1s|β ) xu1v{β o东经 tt1tuβ ) uu1t{β o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 u1zy| oΗε 变化范
围为 s1u{w ∗ s1ww| oΑε变化范围为 t1wtt ∗ t1{xw oΦ种源间平均值为 s1s{s o变化范围为 p s1ssw ∗ s1t|z ~
≥∏µ¯¨ ¶等kt|{|l分析美洲刺槐自然区刺槐群体的遗传结构 o取材地理范围为北纬 vu1{wβ ) ws1{sβ o西经
|w1tvβ ) zz1|uβ o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 u1yts oΗε 变化范围为 s1uxs ∗ s1vuu oΑε 变化范围为 t1ww ∗
t1yx oΦ种源间平均值为 s1syw o变化范围为 p s1ssw ∗ s1tzy ~本项研究取材地理范围为北纬 ux1swβk昆明
市l ) wu1xvβk开原市l o东经 tsu1zvβk昆明市l ) tuy1tzβk集安市l o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目为 u1|xs s oΗε
变化范围为 s1vzv s ∗ s1yuu w oΑε变化范围为 t1x|u { ∗ u1zyt u oΦ种源间平均值为 s1s{w y o变化范围为 p
s1svs x ∗ s1tvx { ∀与美洲 !欧洲刺槐群体相比 o我国刺槐群体同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 o由此推断 o由于刺
槐的适应性较广 o尽管个别酶位点的纯合度相对高k¤³的 …位点 !§«的 …位点 !y p °ª§的 ≤位点l o刺槐在
我国发生遗传漂变的可能性小 o而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形成了新的生态型 ∀本项研究取材地理范围虽然较
广 o但分布相对较集中 o一些省份收集 u ∗ v份 o而对于刺槐面积较大的南方一些省份k如江西省l则比较缺
乏 o在开展本项研究的同时 o我们仍在收集国内不同地区的种源 o补充更多的种源以深入本项研究 ∀
tl«·³}ΠΠµ¶¬¬1¶§¤∏1 §¨∏1¦±Π¯¼·1«·° ussx
我国地域广阔 o生态环境差异大 ∀刺槐适应性广 o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生态型 ∀梁玉
堂对我国各地刺槐进行抗旱 !抗寒 !抗热等生理指标测试 o证明刺槐在我国已形成了次生种源tl ∀为进一步
探究国内刺槐群体不同种源的遗传结构 o从不同角度反映我国刺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模式 o本项
研究还利用 ⁄‘„标记对本次试验的 ys{个个体进行了 ≥≥• 分析 ∀这样分别用等位酶标记和 ⁄‘„标记从不
wwt 林 业 科 学 wu卷
同角度对比分析此次试验 t|个种源的遗传差异 o这将为刺槐资源开发 !育种 !种植区划提供更明确的理论依
据 ∀对于我国刺槐群体不同种源的遗传结构差异 o我们将从等位酶标记和 ⁄‘„标记在今后的报道中深入
讨论 ∀
不同的遗传标记各有其优缺点 ∀形态标记形象直观 o但周期长 o且受环境影响较大 o误差较大 ~基于
⁄‘„序列特征的分子标记可以检测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序列的多态性 o能更好地反映群体间的遗传分化
和群体内的亚分化 o但要提取基因组 ⁄‘„ o周期相对较长 !工作量大 !成本较高k车永和 oussv ~甘四明等 o
t||{l ∀作为一种稳定的生化标记 o等位酶的表达遵循孟德尔定律 o试验取材和操作简单易行 ∀聚丙烯酰胺
垂直板凝胶电泳成本低 !分辨率高 o但每次电泳的样品数及酶系统的种类相对较少 ~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
每次电泳的样品数多 o酶种类也较多 o效率较高 o但分辨率较低 o成本高 ∀本试验把 „°¼ !ƒ¨!¤³采用聚丙烯
酰胺电泳 oŒ§«!§«!y p °ª§!≥®§采用淀粉凝胶电泳 o同时制备出聚丙烯酰胺凝胶和淀粉凝胶 o一次酶提液样
品电泳就能测定 z种等位酶 o整个试验时间快 !成本较低 !效率较高 ∀虽然适合标记的等位酶种类相对较少 o
但针对具体的物种选用合适的酶类 o作为一种基因表达产物的遗传标记方法 o等位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仍
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o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o在栽培植物种质资源及树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上的应用也将越来
越多 ∀
参 考 文 献
车永和 qussv q几种代表性分子标记技术 q江苏农业科学 ou }v p tu
甘四明 o施季森 o白嘉雨 o等 1 t||{ q林木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q林业科学研究 ottkwl }wu{ p wvw
金 燕 o卢宝荣 qussv q遗传多样性的取样策略 q生物多样性 ottkul }txx p tyt
彭 鸿 o陈晓荣 o余仲东 qussv q刺槐人工林培育实践的认知 q水土保持学报 otzkxl }tt p tx
山东省林业研究所 qt|zw q刺槐 q北京 }农业出版社 otv p uw
沈 浩 o刘登义 qusst q遗传多样性概述 q生物学杂志 ot{ kvl }x p {
王中仁 qt||y q植物等位酶分析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vz p yz ~tvw p tv|
杨敏生 o ‹ µ¨·¨¯ ‹ o≥¦«±¨ ¦® ∂ qussw¤q欧洲刺槐种源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 q生态学报 ouwktul }uzss p uzsy
杨敏生 o ‹ µ¨·¨¯ ‹ o≥¦«±¨ ¦® ∂ qussw¥q欧洲中部刺槐种源群体等位酶变异研究 q遗传学报 ovtktul }twv| p twwz
‹ µ¨·¨¯ ‹ o ¤∏µ¨µ• ⁄qt||| q…¬²¦«¨ °¬¦¤¯ ª¨ ±¨ ·¬¦¬±√ ¶¨·¬ª¤·¬²±¶²± ¶¦²·¶³¬±¨ k Πινυσσψλϖεστρισql qƒµ¨¬¶·¤¤·¤¦«¶¨±}≥¤¬²±¬¤± ≥·¤·¨ Œ±¶·¬·∏·¨©²µƒ²µ¨¶·µ¼ox
p us
Ž¨µ¨¶½·¨¶¬…qt||v q刺槐 q王世绩 o张敦伦 o译 q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ot p |
¬¨¶¨¥¤¦« ‹ o≠¤±ª  ≥ o≥¦«±¨ ¦® ∂ qussw q Š¨ ±¨ ·¬¦§¬√¨ µ¶¬·¼ ¤±§§¬©©¨µ¨±·¬¤·¬²±¬± ¤¥¯¤¦® ²¯¦∏¶·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 ql ³µ²ª¨ ±¼·¨¶·qƒ²µ¨¶·Š¨ ±¨ ·¬¦¶ott
kul }txt p tyt
¤­²µ„ o ¤¯√²¯·¬ ∞o≤¤±±¤·¤ƒ qt||{ q≤²°³¤µ¬¶²± ²©¬¶²½¼°¨¤±§ • „°⁄ √¤µ¬¤¥¬¯¬·¼ ²©¥¯¤¦® ²¯¦∏¶·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l ¦¯²±¨ ¶¶¨¯¨ ¦·¨§©²µ¶¬¯√¬¦∏¯·∏µ¤¯
²¥­¨¦·¬√ ¶¨q Š¨ ±¨ ·i …µ¨ §¨oxu }w| p yu
≥∏µ¯¨ ¶≥ ∞o ‹¤°µ¬¦®o…²±ª¤µ·¨± … ≤ qt|{| q „¯ ²¯½¼°¨√¤µ¬¤·¬²±¬± ¥¯¤¦® ²¯¦∏¶·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l q≤¤± ƒ²µ• ¶¨ot| }wzt p wz|
k责任编辑 郭广荣l
xwt 第 tt期 谷俊涛等 }刺槐群体等位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