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Plant Community and Coniferous Bark Beetles Community Diversity in Niubeiliang Nature Reserve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侧柏群落(群落Ⅰ),油松-华山松-锐齿栎群落(群落Ⅱ),油松-华山松-栓皮栎群落(群落Ⅲ),油松-华山松-辽东栎群落(群落Ⅳ),巴山冷杉-落叶松群落(群落Ⅴ),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群落Ⅵ)6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麓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在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从总体来看,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群落优势度指数的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群落Ⅱ、Ⅲ、Ⅳ、Ⅴ、Ⅵ、Ⅰ;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生态环境复杂,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但优势度指数低,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加强管理,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higher plants and coniferous bark beetles in hilly cultivated land (community Ⅰ).Pinus tabulaeformis-P. armandi-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communityⅡ),P. tabulaeformis-P. armand-Q. variabilis (community Ⅲ),P. tabulaeformis-P. armandi-Q. liaotungensis (community Ⅳ),Abies fargesii-Larix potaninii (community Ⅴ) and Betula albosinensis-B. utilis-A. fargesii (communityⅥ ) in Niubeiliang Nature Reserv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from shrub communities to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the 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Pielou‘s evenness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but from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 to 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communities and alpine meadow communities,the Shannon_Wiener‘s diversity index,Pielou‘s evenness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presented an decreasing trend. View the situation as a whole,the diversity of forest communiti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hrubs and meadow communities,the diversity of the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iferous forest. However,the Berger-Parker‘s dominance index presented a trend just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to 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Pielou‘s evenness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The result of species diversity of bark beetles in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ies showed that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evenness indices decreased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 community Ⅱ,community Ⅲ,community Ⅳ,community Ⅴ,community Ⅵ and community Ⅰ. However,the dominance index presented a trend just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to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geography and vegetation,the plant communities and coniferous bark beetles communities diversity were compared in Niubeiliang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different forest plant communities,the diversity of bark beetles had much difference.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in th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 which had complex ecological condition and abundant vegetation,the 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Pielou‘s evenness index and species richness of bark beetl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communities. Because the dominance index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communities,so it was hard to found a breakout of bark beetle in th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ved forest communities. These indicated that the ecolog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which promote the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of forest ecosystem were of far reaching importance in improving automatic control of pest population.


全 文 :第 wu卷 第 ts期
u s s y年 ts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ts
’¦·qou s s y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和针叶树
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3
吕淑杰t 谢寿安t 袁 锋t 杨忠岐u
kt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杨凌 ztutss ~ u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摘 要 }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山麓农田 p侧柏群落k群落 ´l o油松 p华山松 p锐齿栎群落k群落 µl o油松 p华
山松 p栓皮栎群落k群落 ¶l o油松 p华山松 p辽东栎群落k群落 ·l o巴山冷杉 p落叶松群落k群落 ∏l o红桦 p牛皮
桦 p巴山冷杉群落k群落 √ ly种类型群落的高等植物及其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等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在山麓
灌丛群落至针阔混交林群落之间 o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 ~在中山针阔混交林
群落与巴山冷杉和落叶松群落 !红桦 p牛皮桦 p巴山冷杉群落之间 o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
度呈下降趋势 ∀从总体来看 o森林植被的多样性程度高于灌丛和草甸 o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 ∀群落优势度指数的
变化规律则与之相反 ∀不同森林群落类型中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 !均匀度和优势度研究结果表明 }针叶树小蠹
虫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群落 µ !¶ !· !∏ !√ !´ ~针叶树小蠹虫群落优势度
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 ∀不同类型的森林植物群落中 o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生态环境复
杂 o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 o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大 o但优势度指数低 o小蠹虫大发
生的几率较小 ∀加强管理 o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o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
要意义 ∀
关键词 } 小蠹虫 ~群落 ~物种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zyv1v{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ts p sszw p sy
收稿日期 }ussx p st p us ∀
基金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usstsutyl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专项基金项目kyvszxl的部分内容 ∀
3 谢寿安为通讯作者 ∀
Στυδψ ον τηε Σπεχιεσ ∆ιϖερσιτψ οφ Πλαντ Χοµ µ υνιτψ ανδ Χονιφερουσ Βαρκ Βεετλεσ
Χοµ µ υνιτψ ∆ιϖερσιτψιν Νιυβειλιανγ Νατυρε Ρεσερϖε
| ≥«∏­¬¨t ÷¬¨ ≥«²∏π¤±t ≠∏¤± ƒ ±¨ªt ≠¤±ª«²±ª´¬u
kt1 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 Νορτηωεστ Σχι2Τεχη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Αγριχυλτυρε ανδ Φορεστρψ Ψανγλινγ ztutss ~
u1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 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 ׫¨ ¶³¨¦¬¨¶§¬√¨ µ¶¬·¼ ²©«¬ª«¨µ³¯¤±·¶¤±§¦²±¬©¨µ²∏¶¥¤µ® ¥¨ ·¯¨¨¶¬± «¬¯¯¼ ¦∏¯·¬√¤·¨§ ¤¯±§k¦²°°∏±¬·¼ ´l qΠινυσ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p Πq αρµανδι p Θυερχυσ αλιενα √¤µqαχυτεσερρατα k¦²°°∏±¬·¼ µl o Πq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 p Πq αρµανδ p Θq
ϖαριαβιλισk¦²°°∏±¬·¼ ¶l o Πq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 p Πq αρµανδι p Θq λιαοτυνγενσισ k¦²°°∏±¬·¼ ·l o Αβιεσ φαργεσιι p Λαριξ
ποτανινιι k¦²°°∏±¬·¼ ∏l ¤±§ Βετυλα αλβοσινενσισp Βq υτιλισp Αqφαργεσιι k¦²°°∏±¬·¼√ l¬± ‘¬∏¥¨¬¯¬¤±ª‘¤·∏µ¨ • ¶¨¨µ√¨ º¨ µ¨
¶·∏§¬¨§q׫¨ µ¨¶∏¯·¶«²º¨ §·«¤·©µ²°¶«µ∏¥¦²°°∏±¬·¬¨¶·² °¬¬¨ §¦²±¬©¨µ²∏¶¤±§¥µ²¤§2¯ ¤¨√¨ §©²µ¨¶·¦²°°∏±¬·¬¨¶o·«¨ ≥«¤±±²±p
• ¬¨±¨ µ. ¶§¬√¨ µ¶¬·¼¬±§¨¬o°¬¨ ²¯∏. ¶ √¨¨ ±±¨ ¶¶¬±§¨¬¤±§¶³¨¦¬¨¶µ¬¦«±¨ ¶¶³µ¨¶¨±·¨§¤±¬±¦µ¨¤¶¬±ª·µ¨±§~¥∏·©µ²° °¬¬¨ §¦²±¬©¨µ²∏¶
¤±§¥µ²¤§p¯ ¤¨√¨ §©²µ¨¶·¦²°°∏±¬·¬¨¶·² ¤¯³¬±¨ ¦²±¬©¨µ²∏¶©²µ¨¶·¦²°°∏±¬·¬¨¶¤±§ ¤¯³¬±¨ °¨ ¤§²º ¦²°°∏±¬·¬¨¶o·«¨ ≥«¤±±²±p
• ¬¨±¨ µ. ¶§¬√¨ µ¶¬·¼¬±§¨¬o°¬¨ ²¯∏. ¶ √¨¨ ±±¨ ¶¶¬±§¨¬¤±§¶³¨¦¬¨¶µ¬¦«±¨ ¶¶³µ¨¶¨±·¨§¤± §¨¦µ¨¤¶¬±ª·µ¨±§q∂¬¨º·«¨ ¶¬·∏¤·¬²± ¤¶¤
º«²¯¨o·«¨ §¬√¨ µ¶¬·¼ ²©©²µ¨¶·¦²°°∏±¬·¬¨¶¬¶«¬ª«¨µ·«¤±·«¤·²©¶«µ∏¥¶¤±§ °¨ ¤§²º ¦²°°∏±¬·¬¨¶o·«¨ §¬√¨ µ¶¬·¼ ²©·«¨ §¨¦¬§∏²∏¶
¥µ²¤§p¯ ¤¨√¨ §©²µ¨¶·¬¶«¬ª«¨µ·«¤±·«¤·²©¦²±¬©¨µ²∏¶©²µ¨¶·q‹²º¨ √¨ µo·«¨ …¨ µª¨µp°¤µ®¨µ. ¶§²°¬±¤±¦¨ ¬±§¨¬³µ¨¶¨±·¨§¤·µ¨±§­∏¶·
²±·«¨ ¦²±·µ¤µ¼ ¦²°³¤µ¨§·² ≥«¤±±²±p• ¬¨±¨ µ. ¶§¬√¨ µ¶¬·¼¬±§¨¬o°¬¨ ²¯∏. ¶ √¨¨ ±±¨ ¶¶¬±§¨¬ ¤±§¶³¨¦¬¨¶µ¬¦«±¨ ¶¶q ׫¨ µ¨¶∏¯·²©
¶³¨¦¬¨¶§¬√¨ µ¶¬·¼ ²©¥¤µ® ¥¨ ·¯¨¨¶¬± §¬©©¨µ¨±·©²µ¨¶·¦²°°∏±¬·¬¨¶¶«²º¨ §·«¤··«¨ ¶³¨¦¬¨¶§¬√¨ µ¶¬·¼ ¤±§ √¨¨ ±±¨ ¶¶¬±§¬¦¨¶§¨¦µ¨¤¶¨§
¬±·«¨ ©²¯ ²¯º¬±ª¶¨ ∏´¨±¦¨ }¦²°°∏±¬·¼ µ o¦²°°∏±¬·¼ ¶ o¦²°°∏±¬·¼ · o¦²°°∏±¬·¼ ∏ o¦²°°∏±¬·¼ √ ¤±§¦²°°∏±¬·¼ ´ q
‹²º¨ √¨ µo·«¨ §²°¬±¤±¦¨ ¬±§¨¬³µ¨¶¨±·¨§¤·µ¨±§­∏¶·²±·«¨ ¦²±·µ¤µ¼ ¦²°³¤µ¨§·² §¬√¨ µ¶¬·¼¬±§¨¬¤±§ √¨¨ ±±¨ ¶¶¬±§¨¬q ’±·«¨
¥¤¶¬¶²© ±¤·∏µ¤¯ ª¨²ªµ¤³«¼ ¤±§ √¨ ª¨·¤·¬²±o·«¨ ³¯¤±·¦²°°∏±¬·¬¨¶¤±§ ¦²±¬©¨µ²∏¶ ¥¤µ® ¥¨ ·¯¨¨¶¦²°°∏±¬·¬¨¶ §¬√¨ µ¶¬·¼ º¨ µ¨
¦²°³¤µ¨§¬± ‘¬∏¥¨¬¯¬¤±ª‘¤·∏µ¨ • ¶¨¨µ√¨ o·«¨ µ¨¶∏¯·¶¬±§¬¦¤·¨§·«¤·}¬± §¬©©¨µ¨±·©²µ¨¶·³¯¤±·¦²°°∏±¬·¬¨¶o·«¨ §¬√¨ µ¶¬·¼ ²©¥¤µ®
¥¨ ·¯¨¨¶«¤§°∏¦«§¬©©¨µ¨±¦¨ q׫¨ µ¨¶∏¯·¤¯¶²¶«²º¨ §·«¤·¬±·«¨ °¬¬¨ §¦²±¬©¨µ²∏¶¤±§¥µ²¤§p¯ ¤¨√¨ §©²µ¨¶·¦²°°∏±¬·¬¨¶º«¬¦««¤§
¦²°³¯ ¬¨ ¦¨²¯²ª¬¦¤¯ ¦²±§¬·¬²± ¤±§¤¥∏±§¤±·√¨ ª¨·¤·¬²±o·«¨ ≥«¤±±²±p• ¬¨±¨ µ. ¶§¬√¨ µ¶¬·¼ ¬±§¨¬o °¬¨ ²¯∏. ¶ √¨¨ ±±¨ ¶¶¬±§¨¬ ¤±§
¶³¨¦¬¨¶µ¬¦«±¨ ¶¶²©¥¤µ®¥¨ ·¯¨¨¶º¨ µ¨ «¬ª«¨µ·«¤±·«²¶¨ ¬±²·«¨µ¦²°°∏±¬·¬¨¶q…¨ ¦¤∏¶¨ ·«¨ §²°¬±¤±¦¨ ¬±§¨¬º¤¶¯ ²º¨ µ·«¤±·«²¶¨
¬±²·«¨µ¦²°°∏±¬·¬¨¶o¶² ¬·º¤¶«¤µ§·² ©²∏±§ ¤ ¥µ¨¤®²∏·²© ¥¤µ® ¥¨ ·¯¨¨ ¬± ·«¨ °¬¬¨ § ¦²±¬©¨µ²∏¶¤±§ ¥µ²¤§p¯ ¤¨√¨ §©²µ¨¶·
¦²°°∏±¬·¬¨¶q ׫¨ ¶¨ ¬±§¬¦¤·¨§·«¤··«¨ ¦¨²¯²ª¬¦¤¯ °¤±¤ª¨ °¨ ±·°¨ ¤¶∏µ¨¶ º«¬¦« ³µ²°²·¨ ·«¨ §¬√¨ µ¶¬·¼ ¤±§¶·¤¥¬¯¬·¼ ²© ©²µ¨¶·
¦¨²¶¼¶·¨° º¨ µ¨ ²©©¤µµ¨¤¦«¬±ª¬°³²µ·¤±¦¨ ¬±¬°³µ²√¬±ª¤∏·²°¤·¬¦¦²±·µ²¯ ²©³¨¶·³²³∏¯¤·¬²±q
Κεψ ωορδσ} ¥¤µ® ¥¨ ·¯¨¨¶~¦²°°∏±¬·¼~¶³¨¦¬¨¶§¬√¨ µ¶¬·¼
小蠹虫是自然界生物的重要成员 o一些种类还是林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 ∀小蠹虫食性比较单一 o绝大多
数种类危害针叶树 o某些种类选择健康树木作为寄主树种 o在入侵寄主的过程中 o能够积累虫口 o扩大侵害范
围 o招致其猖獗危害 o形成大发生基地 o给森林生态系统 o特别是针叶树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失 ∀多年来 o
由于毁灭性害虫华山松大小蠹虫k ∆ενδροχτονυσ αρµανδιl和其他针叶树小蠹虫连年严重发生 o对华山松k Πινυσ
αρµανδιl和油松k Πq ταβυλαεφορµισl等针叶树种造成巨大危害 o大片的森林被害致死 o致使秦岭林区原来是优
势建群树种的华山松 o成林面积大为减少 o给当地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从 t|x{年以来 o许多森林保护工
作者先后对秦巴林区的华山松大小蠹虫从形态学k周嘉熹 ot|{vl !生物学k任作佛等 ot|x| ~李宽胜 ot|x|l !危
害及其分布k蔡邦华 ot|{s ~李开仁等 ot||z¤~t||z¥l !酯酶同工酶k谢寿安等 oussul !信息素k周嘉熹等 ot|{yl !
寄生蜂k杨忠岐 ot|{z ~t|{| ~t||yl和空间生态位k陈辉等 ot|||l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 o基本上搞清了华山
松大小蠹虫的发生过程 o并一度使秦岭火地塘林区华山松大小蠹虫的发生局部得到有效控制 ~国内许多单位
或学者对秦岭林区植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k朱志诚 ot|{v ~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 ot|{y ~张志英等 ot|{|l ∀但
综观秦岭巴山林区 o针叶树小蠹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o其发生和发展过程受到生态系统中其他
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往有关小蠹虫的研究 o大多从小蠹虫自身出发 o以害虫为核心 o缺乏对秦岭森林生态系
统中植物群落结构 !功能与小蠹虫群落结构相互关系的研究 ∀
us世纪 |s年代以来 o随着科学技术和系统论思想的发展 o人们逐渐认识到害虫的治理必须从生态系统
的角度入手 o将害虫 !寄主及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 ∀小蠹虫的治理应该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单
元 o综合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与针叶树小蠹虫种群的相互关系 o对害虫进行科学管理 o实
现小蠹虫的可持续控制k…¨ µµ¼°¤±ot|{zl ∀同时 o自 us世纪 |s年代中期至今 o我国秦巴林区实行天然林禁伐
保护工程 o从而为研究针叶树小蠹虫的生态控制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秦巴林区针叶树小蠹虫的生
态控制研究 o探索小蠹虫的可持续工程治理技术 o为山川秀美工程中的造林工作和害虫防治工作提供切实可
行的有效途径 o已成为当前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高等植
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o揭示针叶树小蠹虫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规律 o为大面积可持
续生态治理及林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t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地概况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o位于柞水县城北 ux ®° ots{βwxχ ) ts|βsvχ ∞ovvβwzχ ) vvβxxχ ‘o是秦岭山脉东段主峰 o
海拔达 u {ss ° o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o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已知区内有种子植物 |xs种 o保护植物 tt
种 ∀有兽类 y{种 o鸟类 tuv种 o两栖类 z种 o爬行类 us种 ∀国家保护动物 ux种 o其中 t级 v种 ou级 uu种 ∀
森林植被随着海拔的不同 o垂直分布明显 ∀森林面积 t1w 万 «°u 以上 o森林覆盖率 |z h 以上 o是羚牛
k Βυδορχασταξιχολορβεδφορδιl的天然乐园 ∀
112 植物群落类型的划分
依据文献k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 ot|{y ~陈灵芝等 ot||zl o按照群落演替系列将植物群落划分为山麓农田
p侧柏k Πλατψχλαδυσ οριενταλισl群落k群落 ´l !油松 p华山松 p锐齿栎k Θυερχυσ αλιενα √¤µqαχυτεσερραταl群落k群
落 µl !油松 p华山松 p栓皮栎k Θq ϖαριαβιλισl群落k群落 ¶l !油松 p华山松 p辽东栎k Θq λιαοτυνγενσισl群落
k群落 ·l !巴山冷杉kΑβιεσφαργεσιιl p落叶松kΛαριξ ποτανινιιl群落k群落 ∏l o红桦k Βετυλα αλβοσινενσισl p牛皮桦
k Β q υτιλισl p巴山冷杉群落k群落 √ ly种类型 ∀
xz 第 ts期 吕淑杰等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113 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调查
在林间踏查基础上 o选择垂直分布有序排列较为明显的山体植被 o样地面积大约 v1v «°u o采用群落学样
地法 o每种群落类型按对角线法选取 x个样点 o乔木层样方为 us ° ≅ us ° o进行每木调查 o灌木层样方为 x °
≅ x ° o草本层样方面积为 t ° ≅ t ° o调查内容包括乔木层种 !灌木层种和草本层种 ∀
114 针叶树小蠹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调查方法
分别于 usst年 { ) |月和 ussu年 w ) x月 o采用标准地法调查 o取其平均值 ∀各林分中小蠹虫群落调查
样点数与植物群落乔木层调查的样点数一致 ∀在被调查的林区内 o按照森林群落演替类型 o在每一同类林分
中 o设立面积大约为 us ° ≅ us °的样方 ∀在样地内 o对针叶树进行每木调查 o确定每一株针叶树上有无被调
查的小蠹虫类害虫存在 ∀在进行每木调查时 o将每一株针叶树按小蠹虫危害情况进行分级 o即健康木 !衰弱
木k生长不良 o但未受到小蠹虫为害l !虫害木k害虫正在为害l !枯立木k曾被害虫为害l !以及风 !雪倒k折l木 !
火烧木等 ∀分别统计上述各类树木的比例 o判断小蠹虫发源地的性质 o种群动态 ∀选取 v株枯萎木或新枯立
木 o伐倒后由干基至树梢剥去一条宽为 ts ¦°的树皮 o用 t °分段法 o在每一段的上 !中 !下各取 us ¦° ≅ us ¦°
的样方 o分别采集并记载不同部位上出现的小蠹虫种类 !侵入孔 !母坑道 !子坑道 !幼虫 !蛹 !卵室 !羽化孔等的
数量 ∀在伐倒木根部不同方位剥皮k样方为 ts ¦° ≅ ts ¦°l及树冠东 !西 !南 !北和上 !中 !下 tu个方位选取枝
杆 o从枝杆基部至端部剥去一条宽为 v ¦°的树皮 o用 t °分段法 o在每一段的上 !中 !下各取 v ¦° ≅ ts ¦°的
样方 o分别采集并记载不同部位上出现的小蠹虫种类 !侵入孔 !母坑道 !子坑道 !幼虫 !蛹 !卵室 !羽化孔等的
数量 ∀
115 针叶树小蠹虫危害程度调查方法
虽然有多种针叶树小蠹虫可以危害华山松 o但从危害程度和种群数量看 o华山松大小蠹虫是华山松上的
优势先锋虫种 o且寄主树木受害后 o在侵入孔处流出树脂 o形成非常明显的大型红褐色漏斗状凝脂 ∀加之实
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 o不允许采伐较多的虫害木 ∀因此 o在统计华山松受害情况时 o仅以优势先锋虫种华山
松大小蠹虫为主 o各林分中小蠹虫虫群落调查样点数与植物群落乔木层调查的样点数一致 ∀调查方法同多
样性调查方法 ∀同时调查林分组成 !树龄 !树高 !胸径 !生长势 !小蠹虫危害的上下限 !被害株率 o用 t °分段
法 o在每一段的上 !中 !下各取 us ¦° ≅ us ¦°的样方 o统计侵入孔 !凝脂数量等 ∀
116 测度和统计方法
应用群落物种多样性 !生态优势度 !群落均匀度及物种丰富度指数测度高等植物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
种多样性k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ot||w ~郑元润 ot||{l ∀
群落物种多样性采用 ≥«¤±±²±2 • ¬¨±¨ µ多样性指数计算 }Η € p 6 Πι ±¯Πι € ±¯ Ν p Ε νι ±¯νιΠΝ∀式中 }
νι 为物种 ι在样方中的数量 oΝ为样方中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生态优势度采用 …¨ µª¨µ2°¤µ®¨ µ公式计算 }∆ €
Ν°¤¬ΠΝι ∀式中 }Ν°¤¬为优势种的种群数量 oΝι 为全部物种的种群数量 ∀群落均匀度指数采用 °¬¨ ²¯∏的均匀度
指数计算 }ϑ € kp Ε Πι ±¯ΠιlΠ¯±Ν∀式中 }Πι 为物种 ι的相对重要值 oΝ为样方中所有种的个体总数 ∀物种丰
富度 Σ即物种的数目 o用生境中的物种数表示 ∀
u 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之间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 !优势度存在差异k图 tl ∀就乔木层
多样性指数而言 o群落 ¶ 群落 µ 群落 · 群落 ∏ 群落 √ 群落 ´ ~就灌木层多样性指数而言 o群落 ¶
群落 µ 群落 · 群落 ∏  群落 √ 群落 ´ ~就草本层多样性指数而言 o群落 ¶ 群落 · 群落 µ 群
落 ∏ 群落 ´ 群落 √ ∀均匀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多样性相一致 ∀从总体来看 o森林植被的多样性高于
灌丛和草甸 o阔叶林则高于针叶林 o中低海拔阔叶林的多样性高于较高海拔处的阔叶林 ∀而优势度的变化趋
势与多样性 !均匀度刚好相反 o群落丰富度越高 o优势度越小 ∀
212 针叶树小蠹虫群落多样性与动态
在所调查的 ´ ) √植物群落类型中 o其生境条件有明显的差异 o因此 o在不同类型植物群落中的针叶树
小蠹虫群落组成也随之发生变化 o也就是说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紧密相关的 ∀
yz 林 业 科 学 wu卷
图 t y种植物群落中乔 !灌 !草 v层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
ƒ¬ªqt ≤«¤±ª¨¶²©§¬√¨ µ¶¬·¼¬±§¬¦¨¶²©³¯¤±·¶¬± ¤µ¥²µ¯ ¤¼¨ µo¶«µ∏¥ ¤¯¼¨ µ¤±§«¨µ¥ ¤¯¼¨ µ¬± ¶¬¬ ³¯¤±·¦²°°∏±¬·¬¨¶
小蠹虫群落多样性的变化 o主要是由植物群落内生态因子的变化 !生境的不同和人为干扰程度等决定 ∀在全
部的 y种植物群落中共采集鉴定出 u{种针叶树小蠹虫k殷蕙芬等 ot|{wl ∀从组成上看 o在群落 ´ ) ¶中小
蠹虫种数由少变多 o· !∏ !√群落中又依次变少 o其中在群落 ¶中种类最丰富kuv种lk表 tl ∀y种植物群落
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如表 u所示 ∀物种多样性指数
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群落 ¶ 群落 µ 群落 · 群落 ∏ 群落 √  群落 ´ o其中群落 ¶中的针叶树小
蠹虫多样性指数最大kt1zvv xl o群落 ´的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指数最小ks1vzw wl ∀这主要是由于中高山植
被类型多样 o群落空间异质性较大 o因此针叶树小蠹虫群落多样性指数高 o其均匀度指数也比较高 ∀而群落
´植被类型单一 o小蠹虫种类稀少 o个体数也较少 o所以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比
较低 o但优势种明显 o因此优势度反而较高 ∀
表 1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群落中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组成
Ταβ .1 Χοµ ποσιτιονσ οφ χονιφερουσ βαρκ βεετλεσ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 χοµ µ υνιτιεσ
ιν Νιυβειλιανγ Νατυρε Ρεσερϖε
植物群落类型
≤²°°∏±¬·¬¨¶
·¼³¨¶
样地中出现的针叶树小蠹虫种类
…¤µ® ¥¨ ·¯¨¨¶¶³¨¦¬¨¶²¦¦∏µµ¬±ª¬±·«¨ ¶¤°³¯¨ ¤¯±§
´ 柏肤小蠹虫 Πηλοεοσινυσ αυβει !微肤小蠹虫 Πηλοεοσινυσ ηοπεηι !杉肤小蠹虫 Πολψγραπηυσσινενσι ~共 v种 v¶³¨¦¬¨¶
µ
华山松大小蠹虫 ∆ενδροχτονυσ αρµανδι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Τοµιχυσ πινιπερδα !松横坑切梢小蠹虫 Τ q µινορ!多毛切梢小蠹虫
Τ q πιλιφερ!油松四眼小蠹虫 Πολψγραπηυσσινενσισ!南方四眼小蠹虫 Πqρυδισ!云杉四眼小蠹虫 Πq Πολψγραπηυ !多鳞四眼小蠹虫
Πq σθυαµευσ!瘤额四眼小蠹虫 Πq ϖερρυχιφρονσ!柏肤小蠹虫 Πηλοεοσινυσ αυβει !微肤小蠹虫 Πq ηοπεηι !云杉根小蠹虫 Ηψλαστεσ
χυνιχυλαριυσ!黑根小蠹虫 Η q παραλλελυσ!德昌根小蠹虫 Ηq τεχηανγενσισ!大干小蠹虫 Ηψλυργοπσ µαϕορ! 六齿小蠹虫 Ιπσ
αχυµινατυσ!十二齿小蠹虫 Ι q σεξδεντατυσ!暗额星坑小蠹虫 Πιτψογενεσϕαπονιχυσ!松瘤小蠹虫 Ορτηοτοµιχυσ εροσυσ!华山松梢小蠹
虫 Χρψπηαλυσλιπινγενσισo共 us种 us ¶³¨¦¬¨¶q

华山松大小蠹虫 ∆ q αρµανδι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Τ q πινιπερδα !松横坑切梢小蠹虫 Τ q µινορl !多毛切梢小蠹虫 Β q πιλιφερ!
油松四眼小蠹虫 Πq σινενσισ!南方四眼小蠹虫 Πq ρυδισ!云杉四眼小蠹虫 Πq πολψγραπηυ !多鳞四眼小蠹虫 Πq σθυαµευσ!瘤
额四眼小蠹虫 Πq ϖερρυχιφρονσ!柏肤小蠹虫 Πq αυβει !微肤小蠹虫 Πq ηοπεηι !云杉根小蠹虫 Η q χυνιχυλαριυσ!黑根小蠹虫 Η q
παραλλελυσ!德昌根小蠹虫 Η qτεχηανγενσισ!大干小蠹虫 Η q µαϕορ!六齿小蠹虫 Ι q Αχυµινατυσ!十二齿小蠹虫 Ι qσεξδεντατυσ!暗
额星坑小蠹虫 Πqϕαπονιχυσ!松瘤小蠹虫 Ο q εροσυσ!华山松梢小蠹虫 Χq λιπινγενσισ!秦岭梢小蠹虫 Χq χηινλινγενσισ!伪秦岭
梢小蠹虫 Χq πσευδοχηινλινγενσισ!伪油松梢小蠹虫 Χq πσευδοταβυλαεφορµι o共 uv种 uv ¶³¨¦¬¨¶
·
华山松大小蠹虫 ∆ q αρµανδι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Τ q πινιπερδα !松横坑切梢小蠹虫 Τ q µινορ!多毛切梢小蠹虫 Β q πιλιφερ!
油松四眼小蠹虫 Πq σινενσισ!南方四眼小蠹虫 Πq ρυδισ!云杉四眼小蠹虫 Πq Πολψγραπηυ !多鳞四眼小蠹虫 Πq σθυαµευσ!瘤
额四眼小蠹虫 Πqϖερρυχιφρονσ!柏肤小蠹虫 Πq αυβει !六齿小蠹虫 Ι q αχυµινατυσ!十二齿小蠹虫 Ι qσεξδεντατυσ!暗额星坑小蠹
虫 Πιτψογενεσϕαπονιχυσ!额毛小蠹虫 ∆ρψοχοετεσλυτευσ!黑条木小蠹虫 Ξψλοτερυσλινεατυσo共 tx种 tx ¶³¨¦¬¨¶

华山松大小蠹虫 ∆ q αρµανδι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Τ q πινιπερδα !松横坑切梢小蠹虫 Τ q µινορ!多毛切梢小蠹虫 Τ q πιλιφερ!油
松四眼小蠹虫 Πqσινενσισ!南方四眼小蠹虫 Πqρυδισ!瘤额四眼小蠹虫 Πqϖερρυχιφρονσ!柏肤小蠹虫 Πq αυβει !六齿小蠹虫 Ι q
αχυµινατυσ!十二齿小蠹虫 Ι q σεξδεντατυσ!暗额星坑小蠹虫 Πq ϕαπονιχυσ!额毛小蠹虫 ∆ρψοχοετεσ λυτευσ!黑条木小蠹虫 Ξ q
λινεατυσo共 tv种 tv ¶³¨¦¬¨¶
√ 十二齿小蠹虫 Ι q σεξδεντατυσ!云杉八齿小蠹虫 Ι q τψπογραπηυσ!云杉小蠹虫 Σχολψτυσ σινοπιχευσ!冷杉梢小蠹虫 Χρψπηαλυσσινοαβιετισo共 w种 w ¶³¨¦¬¨¶
zz 第 ts期 吕淑杰等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表 2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演替与针叶树小蠹虫多样性
Ταβ .2 Χονιφερουσ βαρκ βεετλεσ διϖερσιτψ ανδ σερε οφ πλαντ
χοµ µ υνιτιεσιν Νιυβειλιανγ Νατυρε Ρεσερϖε
植物群落类型
≤²°°∏±¬·¬¨¶
·¼³¨¶
小蠹虫物种数
‘∏°¥¨µ²©
¥¤µ® ¥¨ ·¯¨¨¶
¶³¨¦¬¨¶
多样性指数
≥«¤±±²±2 •¬¨±¨µ
§¬√¨ µ¶¬·¼¬±§¨¬
均匀度指数
°¬¨¯ ²∏π¶
√¨¨ ±±¨ ¶¶¬±§¨¬
优势度指数
…¨µª¨µp³¤µ®¨µπ¶
§²°¬±¤±¦¨ ¬±§¨¬
´ v s1vzw w s1vws { s1|v
µ us t1vts x s1wvz x s1v{
¶ uv t1zvv x s1xxu { s1ut
· tx t1s{t v s1v|| v s1yu
∏ tv s1|w{ x s1vy| { s1zz
√ w s1wzt y s1vws t s1{y
表 3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群落中华山松大小蠹虫对华山松的危害状况
Ταβ .3 Τηε δαµαγε σιτυατιον οφ ∆ . αρµανδι το Π . αρµανδι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 χοµ µ υνιτιεσιν Νιυβειλινγ Νατυρε Ρεσερϖε
植物群落类型
≤²°°∏±¬·¬¨¶
·¼³¨
海 拔
∞¯ √¨¤·¬²±Π°
寄主树数量
‘∏°¥¨µ¶²©
«²¶··µ¨¨
树 龄
„ª¨¶
平均树高
„√¨ µ¤ª¨
«¨¬ª«·Π°
平均胸径
„√¨ µ¤ª¨
⁄…‹Π°
被害株率
Œ±­∏µ¨§µ¤·¨Πh
株均凝脂数
„√¨ µ¤ª¨ ³¬·¦«
·∏¥¨¶Πwss¦°u
´ xxs∗ zss y vx∗ wx tz1v tx1x s s
µ t sss∗ t vss t{ uy∗ vw tw1{ tu1v vv1v v1t
¶ t vxs∗ t zxs vt ux∗ vx tu1y ty1w u|1s u1v
· t zxs∗ u txs ut t{∗ wu t|1t t{1{ yt1| v1y
∏ u uss∗ u zxs ts ws∗ yu ty1| tw1v zs1s w1|
√ u zxs∗ u {ss v us∗ vy tv1y tw1t s s
213 不同植物群落中针
叶树小蠹虫危害情况
不同植物群落中优势
先锋虫种华山松大小蠹虫
危害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
v ∀
华山松大小蠹虫在不
同植物群落中的发生危害
情况与群落类型 !海拔 !树
龄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
系 ∀从寄主树木所在的群
落类型来看 o在群落 ´和
群落 √ 中 o虽然有零星的
华山松 o但未受到华山松
大小蠹虫的入侵和危害 ~
而在群落 µ !群落 ¶ !群落
· !群落 ∏等 w中植物群
落中均有先锋优势虫种华
山松大小蠹虫的入侵和危
害 o其中巴山冷杉 p落叶
松群落中的华山松受华山
松大小蠹虫的危害最为严
重 o被害株率kzs h l和株
均凝脂数kw1|l均为最高 o其次为群落 · !群落 µ和群落 ¶ ∀
综合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y种森林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 !针叶树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不同植物群落中优势
先锋虫种华山松大小蠹虫危害状况 o结果表明 }生态环境复杂 o植被丰富的中山针阔混交林群落中 o乔木层 !
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 o同时针叶树小蠹虫虫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也较高 o但优势
度指数低 o小蠹虫大发生的几率较小 o进一步证实了加强生态管理措施 o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
性 o对提高植物群落自身调控害虫种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 ∀
v 讨论
物种多样性指数 !生态优势度 !群落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是反映群落组成结构特征的定量指标k朱守谦 o
t|{zl ∀一般来说 o物种多样性与物种丰富度 !群落均匀度成正相关 o与生态优势度成负相关k彭少麟等 o
t|{|l ∀根据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y种森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 o可以认为上述指标较好地反映了不同
森林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 ∀但是 o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森林群落都有这样的关系 o应该结合具体的群落
类型 !群落结构和生境条件等作具体分析 ∀只有同时使用物种多样性指数 !生态优势度 !群落均匀度和物种
丰富度这几个指标 o才有可能较好地反映群落的组成结构水平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 o从总体上看 o森林群落
的物种多样性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而增加 o但在样方统计时 o物种多样性不是绝对的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而
增加 o这可能是因为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 o个别群落生境条件优越 o新的物种不断侵入并定居 o从而使
群落中优势植物的优势度降低 ∀据此可以通过适当间伐等人为处理措施 o去除一些非目标植物种类 o提高群
落均匀度 o从而加速植物群落向稳定的群落方向进展演替 ∀
目前 o森林昆虫群落多样性的研究同植物相比属于起步阶段 o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改进 o在此情
况下本文只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针叶树小蠹虫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o只能说是一种尝试 ∀采用的方
法是在参照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笔者认为 o对于森林昆虫 o尤其是在针叶树小蠹虫多
样性研究中不能单靠物种数的多少来衡量多样性 o至少还要考虑一定空间内的个体数k密度l !多少程度k多
度l !出现的次数k频度l等参数指标 ∀当然 o小蠹虫的很多生物学特性与植物不同 o因此 o在小蠹虫多样性的
{z 林 业 科 学 wu卷
测度方法上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本文的研究是连续 v年在当地大量发生小蠹虫危害的最有利季节并结合
植物群落类型来进行的 o而多样性的研究需要多年的积累资料 ∀在同一个地区 !同一条件下不同年代之间的
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更富有实际意义 ∀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小蠹虫群落多样性主要受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所选的各种林型中 o林分组
成 !海拔 o寄主树数量 !林龄等差异较大 o这些因素对小蠹虫种类 !多样性和危害有明显影响 ∀不同植物群落
中小蠹虫类群的组成 !分布和个体数量的差异 o一方面与各自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另一方面 o与不同植物群
落为其提供的生存环境有关 ∀由于某些类群只分布在特定的植物群落中 o因而将对植物群落产生一定的指
示作用 ∀根据海拔等生态因素 o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分布划分为 y种不同类型 o对其植物群落和小
蠹虫类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 }群落中植物和小蠹虫种类组成和数量与群落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o即群落越复
杂 o小蠹虫类物种越多 o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海拔 ∀因为植被是提供小蠹虫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o海拔决
定了植物群落中的植被类型 o同时间接影响了小蠹虫组成及分布 ∀另外 o由于小蠹虫食性比较单一 o以松 !
杉 !柏科等针叶树为主 ∀除选择特定的寄主树种外 o即使同一树种的同一立木上 o不同种类的小蠹虫往往选
择最适应的集居部位为害 o从而表现出小蠹虫在寄主树木上的明显垂直分布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 }小蠹虫群
落多样性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但各种环境因子与针叶树小蠹虫群落多样性的关系还
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蔡邦华 qt|{s q中国小蠹和钻蛀性害虫及其分布特性 q陕西林业科技 oktl }t p v
陈 辉 o唐 明 o叶宏谋 o等 qt||| q秦岭华山松小蠹生态位研究 q林业科学 ovxkwl }ws p ww
陈灵芝 o陈清郎 o刘文华 qt||z q中国森林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p uvx
李开仁 o邵崇斌 o戴建昌 qt||z¤q华山松大小蠹的危害状况分析及预测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tuk增l }{s p {w
李开仁 o邵崇斌 o戴建昌 qt||z¥q华山松大小蠹空间格局及最佳模型的研究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tuk增l }zt p z|
李宽胜 qt|x| q华山松小蠹及其主要虫种 ) ) ) 大凝脂小蠹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u| p wt
彭少麟 o周厚成 o陈天杏 o等 qt|{| q广东森林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特征 q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otvktl }ts p tz
任作佛 o党心德 qt|x| q秦岭华山松小蠹调查和防治的初步报告 q森林害虫初步研究报告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p u{
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 qt|{y q陕西森林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 p uyy
谢寿安 o吕淑杰 o袁 锋 o等 qussu q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q湖北农学院学报 ouukxl }v{{ p v|s
杨忠歧 qt|{z q秦岭华山松大小蠹寄生蜂初志并记述三新种 ) ) ) 中国新记录 q昆虫分类学报 o|kvl }tzx p t{w
杨忠岐 qt|{| q陕西寄生于小蠹虫的金小蜂一新种及二其它种记述 q昆虫分类学报 ottkul }|z p tsv
杨忠岐 qt||y q中国小蠹虫寄生蜂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p |z
殷蕙芬 o黄复生 o李兆麟 qt|{w q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 u|册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p tuy
张志英 o袁永明 qt|{| q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在秦岭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 q西北植物学报 o|ktl }vu p v|
周嘉熹 qt|{v q西北地区常见小蠹虫危害状 q昆虫知识 ovz }tvw p tvy
周嘉熹 o李孟楼 o王东升 o等 qt|{y q云杉八齿小蠹外激素引诱效果的初步研究 q陕西林业科技 okwl }w{ p xs
郑元润 qt||{ q大青沟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q生物多样性 oykvl }t|t p t|y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qt||w q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q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ot p uvz
朱守谦 qt|{z q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q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ottkwl }u{y p u|x
朱志诚 qt|{v q关于秦岭北坡森林的基带 q西北植物研究 ovktl }ws p wy
…¨ µµ¼°¤± „ „ qt|{z qŒ±·¨µ¤¦·¬±ª¶¨¯¨ ¦·¬√¨³µ¨¶¶∏µ¨¶¬± ¦²±¬©¨µ2¥¤µ® ¥¨ ·¯¨¨ ¶¼¶·¨°¶}¤¥¤¶¬¶©²µµ¨¦¬³µ²¦¤¯ ¤§¤³·¤·¬²±¶‚„°¨ µ‘¤·∏µotu| }uvw p uyu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z 第 ts期 吕淑杰等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和针叶树小蠹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