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ree Species of Genus Pteromalus (Hymenoptera: Pteromalidae) Parasitizing 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from China

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3种金小蜂(膜翅目:金小蜂科)及1新种记述*


对北京市密云县杨潜叶跳象(鞘翅目:象甲科)寄生蜂进行调查,发现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小蜂天敌共3种,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包括1新种与1中国新记录种):密云金小蜂新种,皮金小蜂新记录种及瑟茅金小蜂。寄生蜂总自然寄生率达12.27%(±2.16%),是杨潜叶跳象生物防治的有效天敌资源。详细描述3种寄生蜂的外部形态特征,附有新种部分特征图,并列出寄生杨潜叶跳象3种金小蜂及新种近缘种的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室。

Three pteromalid wasps of genus Pteromalus parasitizing larvae of Rhynchaenus empopulifolis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were found in Beijing, China, including a new species P. miyunensis sp. nov and a newly recorded species P. procetus, as well as another known species P. semotus. The total natural parasitism rate of these three species was about 12.27%(±2.16%). They may be potential natural enemies in biological control of the weevil. In this stud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three specie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s, and photos of the important characters of the new species were provided. A key to these three species and other two relevant species to the new species was developed. The specimens are preserved in Insects Collection of China Academy of Forestry, Beijing.


全 文 :第 ww卷 第 w期
u s s {年 w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w
„³µqou s s {
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 v种金小蜂
k膜翅目 }金小蜂科l及 t新种记述 3
姚艳霞 杨忠岐
k国家林业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 tsss|tl
摘 要 } 对北京市密云县杨潜叶跳象k鞘翅目 }象甲科l寄生蜂进行调查 o发现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小蜂天敌共
v种 o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k包括 t新种与 t中国新记录种l }密云金小蜂新种 o皮金小蜂新记录种及瑟茅金小蜂 ∀
寄生蜂总自然寄生率达 tu1uz h k ? u1ty h l o是杨潜叶跳象生物防治的有效天敌资源 ∀详细描述 v种寄生蜂的外部
形态特征 o附有新种部分特征图 o并列出寄生杨潜叶跳象 v种金小蜂及新种近缘种的检索表 ∀模式标本保存于中
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标本室 ∀
关键词 } 寄生蜂 ~新种 ~新记录种 ~金小蜂科 ~杨潜叶跳象 ~生物防治
中图分类号 }±|y|1xw ~≥zy|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sw p ss|s p sx
收稿日期 }ussz p s{ p ut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kvsysswz{ ov|yuxsusl ∀
3 杨忠岐为通讯作者 ∀十分感谢密云县林业站的同志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 ∀
Τηρεε Σπεχιεσ οφ Γενυσ Πτεροµαλυσ kΗψµενοπτερα}Πτεροµαλιδαεl
Παρασιτιζινγ Ρηψνχηαενυσεµποπυλιφολισ kΧολεοπτερα}Χυρχυλιονιδαεl o
ωιτη ∆εσχριπτιον οφ α Νεω Σπεχιεσφροµ Χηινα
≠¤² ≠¤±¬¬¤ ≠¤±ª«²±ª´¬
k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 Φορεστ Προτεχτιον οφ Στατε Φορεστρψ Αδµινιστρατιον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οφ Φορεστ Εχολογψo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ανδ Προτεχτιον oΧΑΦ Βειϕινγ tsss|tl
Αβστραχτ} ׫µ¨¨ ³·¨µ²°¤¯¬§ º¤¶³¶ ²© ª¨ ±∏¶ Πτεροµαλυσ ³¤µ¤¶¬·¬½¬±ª ¤¯µ√¤¨ ²© Ρηψνχηαενυσ εµποπυλιφολισ k ≤²¯ ²¨³·¨µ¤}
≤∏µ¦∏¯¬²±¬§¤¨ lº¨ µ¨ ©²∏±§¬± …¨ ¬­¬±ªo≤«¬±¤o¬±¦¯∏§¬±ª¤±¨ º ¶³¨¦¬¨¶ Πq µιψυνενσισ¶³q±²√ ¤±§¤±¨ º¯ ¼ µ¨¦²µ§¨§¶³¨¦¬¨¶ Πq
προχετυσo¤¶ º¨ ¯¯ ¤¶¤±²·«¨µ®±²º± ¶³¨¦¬¨¶ Πq σεµοτυσq ׫¨ ·²·¤¯ ±¤·∏µ¤¯ ³¤µ¤¶¬·¬¶° µ¤·¨ ²©·«¨¶¨ ·«µ¨¨¶³¨¦¬¨¶º¤¶¤¥²∏·
tu1uz h k ? u1ty h l q׫¨ ¼ °¤¼ ¥¨ ³²·¨±·¬¤¯ ±¤·∏µ¤¯ ±¨¨ °¬¨¶¬± ¥¬²¯²ª¬¦¤¯ ¦²±·µ²¯ ²©·«¨ º¨ √¨¬¯qŒ±·«¬¶¶·∏§¼o °²µ³«²¯²ª¬¦¤¯
¦«¤µ¤¦·¨µ¶²©·«¨ ·«µ¨¨¶³¨¦¬¨¶º¨ µ¨ §¨¶¦µ¬¥¨§¬± §¨·¤¬¯¶o¤±§³«²·²¶²©·«¨ ¬°³²µ·¤±·¦«¤µ¤¦·¨µ¶²©·«¨ ±¨ º¶³¨¦¬¨¶º¨ µ¨ ³µ²√¬§¨§q
„ ®¨ ¼·²·«¨¶¨ ·«µ¨¨¶³¨¦¬¨¶¤±§²·«¨µ·º²µ¨¯¨ √¤±·¶³¨¦¬¨¶·²·«¨ ±¨ º ¶³¨¦¬¨¶º¤¶§¨√¨ ²¯³¨ §q׫¨ ¶³¨¦¬°¨ ±¶¤µ¨ ³µ¨¶¨µ√¨ §¬±
Œ±¶¨¦·¶≤²¯¯¨ ¦·¬²± ²©≤«¬±¤ „¦¤§¨ °¼ ²©ƒ²µ¨¶·µ¼o…¨ ¬­¬±ªq
Κεψ ωορδσ} ³¤µ¤¶¬·¬¦º¤¶³¶~±¨ º ¶³¨¦¬¨¶~±¨ º µ¨¦²µ§¶³¨¦¬¨¶~°·¨µ²°¤¯¬§¤¨ ~ Ρηψνχηαενυσεµποπυλιφολισ~¥¬²¯²ª¬¦¤¯ ¦²±·µ²¯
Κεψτο τηρεε πτεροµαλιδσ παρασιτιζινγ τηελεαφ2µινερ ωεεϖιλ ανδ οτηερ τωο ρελατιϖεσπεχιεσ
t ¤¯¨º¬·« °²∏·«√¨ µ¼ º¬§¨ oª¨ ±¤§¨³µ¨¶¶¨§©²√¨ ¤¤·°²∏·«¦²µ±¨ µ¥µ²¤§o°¤¯¤µ¶³¤¦¨ ±¨ ¤µ¯¼ ¤¥¶¨±· u, , , , , , , ,
p ¤¯¨º¬·« °²∏·«±²µ°¤¯ oª¨ ±¤§¨³µ¨¶¶¨§©²√¨ ¤¤·°²∏·«¦²µ±¨ µ¶°¤¯¯o°¤¯¤µ¶³¤¦¨ §¬¶·¬±¦·¯¼ ³µ¨¶¨±· w, , , , , , ,
u ƒ °¨¤¯¨¥²§¼ ªµ¨ ±¨o°’¯ ¶¨¶·«¤± ’’o«¨¤§u1s·¬°¨ ¶¤¶¥µ²¤§¤¶ ²¯±ª¬± §²µ¶¤¯ √¬¨º o °¨ ¶²¶²°¤¦²¤µ¶¨ ¼¯ µ¨·¬¦∏¯¤·¨§
Πq σθυαµιφε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ƒ °¨¤¯¨¥²§¼ §¤µ®ªµ¨ ±¨o°’¶¤°¨ ²µ°²µ¨·«¤± ’’o«¨¤§°²µ¨·«¤±u1u·¬°¨ ¶¤¶¥µ²¤§¤¶¯ ²±ª¬± §²µ¶¤¯ √¬¨º o °¨ ¶²¶²°¤
§¨ ¬¯¦¤·¨¯¼ µ¨·¬¦∏¯¤·¨§ v,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 ƒ °¨¤¯¨º¬·«·¨ª∏¯¤§¤µ® ¥µ²º± ¤±§¥µ²±½¨ 2ªµ¨ ±¨ °¨ ·¤¯ ¬¯¦·¬±·o¤±·¨±±¤¨ ²√¨ µ√¨ µ·¨¬o °¤µª¬±¤¯ √¨ ¬± ¤¶ ²¯±ª¤¶¶·¬ª°¤¯ √¨ ¬±o
¶·¬ª°¤¦¤³¬·¤·¨ Πq βιφοϖεαολατυ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ƒ °¨¤¯¨º¬·«·¨ª∏¯¤ ¼¨ ¯¯²º ²µ·¨¶·¤¦¨²∏¶o¤±·¨±±¤¨ µ¨¤¦«¬±ª¥∏·±²·²√¨ µ¤±·¨µ¬²µ°¤µª¬± ²© °¨ §¬¤± ²¦¨¯¯∏¶o °¤µª¬±¤¯ √¨ ¬±
²¯±ª¨µ²µ¶«²µ·¨µ·«¤±¶·¬ª°¤¯ √¨ ¬±o¶·¬ª°¤±²·¦¤³¬·¤·¨ Πq µιψυνενσισ¶³q±²√ q, , , , , , , , , , , , , , , , ,
w ƒ °¨¤¯¨º¬·« °¤±§¬¥¯¨©²∏µ·¨¨·«o³µ²³²§¨∏° °²µ¨ ·«¤± ¤«¤¯©²©¶¦∏·¨¯ ∏¯°o±∏¦«¤ ²¯±ª¨µ¤±§¤¥²∏·tΠu ²© °¨ §¬¤± ¤µ¨¤²©
³µ²³²§¨∏° Πq προχετυ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ƒ °¨¤¯¨º¬·« °¤±§¬¥¯¨·«µ¨¨¯¨©·¥∏·©²∏µµ¬ª«··¨¨·«o³µ²³²§¨∏°¤¶¯ ²±ª¤¶¤«¤¯©²©¶¦∏·¨¯ ∏¯°o±∏¦«¤¶«²µ·¨µo¯ ¶¨¶·«¤±tΠu ²©
°¨ §¬¤± ¤µ¨¤²©³µ²³²§¨∏° Πqσεµοτυ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杨潜叶跳象k Ρηψνχηαενυσ εµποπυλιφολισl k鞘翅目 }象甲科l o是小叶杨 k Ποπυλυσ σιµονιιl !青杨 k Πq
χατηαψαναl !北京杨k Πq ≅ βειϕινγενσισl !加杨k Πq χαναδενσισl等杨树的重要叶部害虫 o成虫取食叶片背面的下
表皮及叶肉 o在叶背留下刻点被害状 ∀幼虫孵化后 o先沿叶缘潜食叶肉 o后在潜道的末端做 t个十分规则的
圆形叶苞 o幼虫在苞内取食叶肉 o当叶苞内的叶肉被食尽后 o幼虫即随叶苞一起坠地 o因此 o受害杨树的叶片
被分割成一个个叶苞而脱落 o造成树叶枯败 o严重影响树木健康生长k周继翰等 ot||xl ∀该害虫在国内分布
于辽宁 !吉林 !河北 !山东 !山西 !甘肃 !内蒙古 !北京等地k萧刚柔 ot||ul ∀
杨潜叶跳象在各地严重发生 ∀据报道 o该害虫在辽宁喀左县及吉林公主岭市平均每叶虫口密度达到
t1t ∗ t1x头 o虫株率达 tss h k刘伟杰等 oussv ~张连翔等 ot|{|l ∀近年来 o北京市密云县农田林网的杨树受
杨潜叶跳象危害 o被害虫株率达 |s h以上 ∀由于北京市密云水库是饮用水源 o库区绿色生态建设尤为重要 ∀
对该地区农田林网的杨树病虫害防治只能进行无公害防治 o防止污染水源 ∀为开展杨潜叶跳象的生物防治 o
寻找有效的天敌资源 o笔者于 ussv年对其幼虫期寄生蜂天敌进行了调查 o随机抽样调查被害杨树 o采集被杨
潜叶跳象危害的杨树叶苞 o共计 {{{个 o通过室内饲养 o获得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蜂 o随后 o分别对寄生蜂
的种类及其寄生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杨潜叶跳象幼虫期寄生小蜂天敌有 v种 o属金小蜂科金小蜂属 o
其中包括 t新种及 t中国新记录种 o总寄生率为 tu1uz h k ? u1ty h l ∀
金小蜂属由 ≥º¨ §¨µ∏¶于 tz|x年根据模式种 Ιχηνευµον πυπαρυµ q建立k≥º¨ §¨µ∏¶otz|xl o主要特征有 }头
宽于胸 o脸区平坦 o颊区中等收缩 o唇基两侧之口缘伸出 ∀触角位于颜面近中央 o索 t节大于梗节 ∀无后头
脊 ∀前胸背板短 o领片前缘陡降 o与颈片分界明显 ~中胸盾片宽大于长 o盾纵沟不完整 ~小盾片有或无横沟 ~
并胸腹节中脊无或不明显 o后颈大多数呈半球形 o表面具刻纹 ∀产卵器不明显突出 ∀本属的大多数种类初寄
生于鳞翅目 !鞘翅目昆虫的蛹或幼虫 ∀目前本属全世界共记述 w|{种k‘²¼¨ ¶ousszl o分布于各大动物地理区
系 ∀对本属研究最多的是欧洲 o最为显著的当属 Šµ¤«¤°kt|y|l对欧洲的金小蜂进行的较为系统的分类研究 o
目前被公认为是金小蜂科最有价值的文献 ∀  §¨√¨ §¨√kt|{zl对苏联的小蜂总科进行了系统研究 o其中描述
了金小蜂属 xx种 ∀此外 ⁄½«¤±²®°¨ ±kt||{ ~usstl先后描述了哈萨克斯坦金小蜂属的种类 ∀ Š¬­¶º¬­·kt|||l列
出欧洲金小蜂属其中一个种团k αλτυσl的检索表 ∀我国廖定熹kt|{zl描述了金小蜂属 v种 ∀黄大卫kt||vl !
黄大卫等kussxl对金小科部分属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o但未见对金小蜂属作系统分类研究的报道 ∀
值得一提的是 }Ηαβροχψτυσ ׫²°¶²±一直与本属作为 u个独立的属来处理 o廖定熹等kt|{zl定该属中文名
为哈金小蜂属 o因上颚左 v右 w与本属k本属左 w右 wl区别 o但 …²∏¦¨®等kt|z{l 已将二者合并为金小蜂属
k Πτεροµαλυσl o而且随着欧洲与日本对这个属研究的深入 o发现这 u个属的许多种类是不能严格区分的 o所以
作为 t个属被大多数分类学家认同 ∀
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金小蜂属 v种及相近种检索表
t雄性口缘极宽 o两侧膜质区凹陷区阔 o颚眼距几消失 u, , , , , , , , , , , , , , , , , , , , , ,
p雄性口缘正常 o两侧无膜质区或膜质区小 o颚眼距大 w, , , , , , , , , , , , , , , , , , , , , ,
u雌体绿色 o°’小于 ’’o头背面观宽为长的 u1s倍 o中胸背板中区刻纹粗糙 Πq σθυαµιφερ, , , , , , ,
p雌体暗绿色 o°’等于或大于 ’’o头背面观宽为长的 u1u倍以上 o中胸背板中区刻纹细密 v, , , , ,
v雌性翅基片黑褐色带铜绿色金光 ~触角柄节超出头顶 ~缘脉与痣脉等长 o翅痣膨大
双窝金小蜂 Πq βιφοϖεαολατυ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雌性翅基片黄色或褐黄色 ~触角柄节达但不超出中单眼前缘 ~缘脉长于或短于痣脉 o翅痣不膨大
密云金小蜂 Πq µιψυνενσισ¶³q±²√ q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第 w期 姚艳霞等 }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 v种金小蜂k膜翅目 }金小蜂科l及 t新种记述
w上颚齿左右均 w ~并胸腹节大于小盾片之半 o后颈长 o约为并胸腹节中区的 tΠu 皮金小蜂 Πq προχετυσ, ,
p上颚齿左 v右 w ~并胸腹节等于小盾片之半 o后颈短 o小于并胸腹节中区的 tΠu
瑟茅金小蜂 Πq σεµοτυ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密云金小蜂 Πτεροµαλυσ µιψυνενσισ¶³q±²√ qo新种k图版 ´ p t ∗ {l
雌k图版 ´ p t ov ∗ x oz ∗ {l }体长 u1t ∗ u1{ °°∀深蓝绿色 ∀触角黄色 o梗节与鞭节背面深黄色 ~足基节
同体色 o余黄色 o末跗节褐色 o爪黑色 ~腹部基节蓝绿色 ou ∗ w节黑褐色 o余暗绿色 ~产卵器鞘黑色 ~翅基片
黄色 o末端褐色 ∀翅透明 o翅脉黄色 ∀
头k图版 ´ p vl宽于胸 o背面观宽为长的 u1w倍 ∀°’为 ’’的 t1w倍 o’’为 ’⁄的 s1w倍 ∀上颊为复
眼横宽的 s1w倍 ∀头正面观宽为高的 t1v倍 ∀复眼高为宽的 t1w倍 ou眼分开的距离为其长度的 t1y倍 ∀颚
眼距为复眼高的 s1x倍 ∀唇基前缘近平截 ∀触角k图版 ´ p xl着生于复眼下缘连线之上 o触角窝前缘至口缘
与头顶的距离之比为 ts1{Β| o柄节细长 o但不超过头顶 o长为宽的 y1u倍 o梗节与鞭节长度之和略小于头宽 o
梗节长为宽的 u1y倍 ou环节横宽 o第 t索节近与梗节等长 o长为宽的 t1|倍 ou ∗ w索节等长 !等宽 o长为宽的
t1w倍 o第 x索节长为宽的 t1v倍 o第 y索节方形 o棒节长大于末索 u节长度之和 o略宽于末索节 o长为宽的
u1z倍 ∀胸k图版 ´ p wl长为宽的 t1w倍 ∀前胸领片前缘不具横脊 o但与颈片分界明显 o呈四边形 o宽为中胸
的 s1{倍 o中央长为中胸的 tΠx ∀中胸盾片长为宽的 s1x倍 o表面端半部的网状刻纹略大于基半部 o中胸盾纵
沟仅基半部可见压痕 ∀小盾片长宽相等 o小盾片横沟由刻纹变化形成 o较明显 o沟后区刻纹较大 ∀并胸腹节
长为小盾片的 tΠu o中区宽为长的 u1v倍 o中脊完整或缺 o侧褶脊完整且后缘在后颈 u侧近平行 o中区前缘具
若干短纵脊 o以同样的脊与后颈分开 o后颈球状突起 o表面具网状刻纹 o长为并胸腹节的 tΠv ∗ tΠu ∀气门长椭
圆形 o紧临后胸后缘着生 o气门沟阔 ∀侧胼胝具脊纹 o侧缘毛密 ∀前翅k图版 ´ p zl长为宽的 u1u倍 o前缘室
背方前缘具 t排完整的毛列 o端部近 tΠv散生若干柔毛 o基室 !基脉光裸 o基无毛区上缘最多伸达缘脉的 tΠu
处 o缘脉长为痣后脉的 s1|倍 o为痣脉的 t1w倍 ∀前胸侧板中央凹痕具网状刻纹 o前后区域均具弱脊纹 o近光
滑 o中胸侧板前侧片表面刻纹均匀整齐 o后侧片上区光滑 o下区具刻纹 ∀后基节表面具刻纹 o背侧方唯端半部
着生长柔毛 o后足基跗节长为第 u跗节的 t1{倍 ∀腹部k图版 ´ p {l短于头胸长度之和 o为胸长度的 t1w倍 o
长椭圆形 o末端尖 o长为宽的 t1y倍 o第 t节背板长为腹长的 s1v倍 o端缘弧形 o中央略凹 o腹末节长为基部宽
的 s1|倍 ∀产卵器露出部分为腹末节长的 s1tx倍 ∀
雄k图版 ´ p u oyl }体长 t1| °°∀铜绿色 o触角黄色 o索节与棒节背方色略加深 o足基节同体色 o余黄色 o
腹部亚基部具黄色带 o翅透明 o翅脉暗褐色 ∀
头背面观宽为长的 u1v倍 ∀°’为 ’’的 t1ux倍 o’’为 ’⁄的 v1y倍 ∀上颊长为复眼横宽的 tΠv ∀口
缘宽 o伸向颊 o宽度为颚眼距的 ts倍 ∀触角k图版 ´ p yl梗节与鞭节长度之和几与头宽相等 o触角各节长度
之比柄节Β梗节Β索 tΒ索 uΒ索 vΒ索 wΒ索 xΒ索 yΒ棒节为 tuΒvΒv1zΒv1xΒv1tΒv1tΒv1tΒu1|Β{ o宽度之比为 uΒuΒuΒ
uΒt1|Βt1|Βt1|Βt1|Βu1w ∀
正模 }α o北京密云县 oussv p ∏ p ts o密云县林业站 ∀自杨潜叶跳象幼虫中养出 ∀副模 }t| α α z⎯ ⎯ o
同正模 ∀
生物学 }寄生杨潜叶跳象幼虫 ∀分布 }北京 ∀
本新种因雄性口缘极宽 o颚眼距非常小 o所以与 Πq βιφοϖεολατυσ与 Πq σπυαµιφερ非常相似 o但 Πq
βιφοϖεολατυσ雄性上颊强烈收缩 o长度仅为复眼横宽的 tΠy这一特点极易相区别 o而 Πq σπυαµιφερ雄性 °’几
乎不大于 ’’o且其雌性最大的特点是中胸盾片表面刻纹比小盾片表面刻纹显著粗大 o且 °’不大于 ’’o
个体较大 o但本新种雌雄性则 °’均明显大于 ’’o雌性中胸表面与小盾片表面刻纹一致k详见检索表l ∀
u 皮金小蜂 Πτεροµαλυσ προχετυσo中国新记录种
Πτεροµαλυσ προχετυσot|y| o…∏¯¯ ·¨¬± ²©·«¨ …µ¬·¬¶« ∏¶¨∏° k‘¤·∏µ¤¯ ‹¬¶·²µ¼l o∞±·²°²¯²ª¼ ≥∏³³¯ °¨¨ ±·oty }w|u p
w|w1
雌 }体长 t1|x ∗ u1u °°∀体亮绿色或蓝绿色 ∀触角柄节褐黄色 o近基部色淡 o梗节与环节浅黄褐色 o余
黄褐色 o内侧色淡 ~上颚褐黄色 o齿端部栗色 ~复眼酱红色 o单眼红褐色 ~足基节同体 o其余各节均为褐黄色 o
u| 林 业 科 学 ww卷
但中 !后足胫节内侧及 t ∗ u跗节黄白色 o跗末端色深 ~腹部 u ∗ w节背板具红铜色光泽 ~翅透明 o翅脉黄褐色
k缘脉l或青白色k其余脉l o翅面毛褐色 ∀
头具细密小刻点 o背面观宽为长的 u1z倍 ∀°’为 ’’的 t1ux倍 ∀上颊为复眼横宽的 s1w倍 ∀正面观
头宽为高的 t1w倍 ∀复眼高为宽的 t1x倍 ∀颚眼距长为复眼高的 s1x倍 ∀颊在上颚基部内凹 ∀唇基前缘中
央具浅凹缘 o表面辐射状条纹不向脸区延伸 ∀触角位于复眼下缘连线之上 o至头顶与口缘的距离之比为 {Β
| o柄节达中单眼 o细长 o长为宽的 |倍 o略短于复眼 o梗节与鞭节长度之和与头宽相等 o梗节长为宽的 t1|倍 o
第 t索节长几与梗节相等 o但窄于前者 o长为宽的 t1u倍 o各索节均长大于宽 o唯第 y节近方形 o棒节长为宽
的 u1v倍 o长大于末索 u节长度之和 ~触角鞭节仅具 t排感觉毛 ∀胸部表面刻点稍大于头 o窄于头 o长为宽的
t1v ∗ t1x倍 ∀前胸背板宽为中胸盾片的 s1zy倍 o条形 o中央长为中胸盾片的 uΠ| ∀中胸盾片长为宽的 s1w
倍 o中区表面刻点较大 ∀小盾片长为中胸盾片的 t1t倍 o长宽近相等 o近盾片横沟处刻点较小 ∀三角片外侧
缘光滑 ∀并胸腹节中脊完整或不完整 o中区小刻点均匀与小盾片一致 o前缘及后缘具大型凹窝 o中区宽为长
的 t1v ∗ t1x倍 o长为小盾片的 s1y倍 o侧褶脊锐尖 o较直 o后颈半球状 o约为中区的 tΠu ∀气门大小中等 o长椭
圆形 o距后胸后缘 tΠv其长径 ∀侧胼胝光滑 o侧缘具 t列长柔毛 ∀中胸侧板具粗刻点 o穗状 ∀前翅长为宽的
u1u倍 o前缘室正面光裸 o背面具 t排完整的毛列 o端部 tΠv散生柔毛 o基部近 tΠv的区域光裸 o基无毛区上缘
伸达缘脉下近 tΠu处 o痣后脉略短于或等于缘脉 o为痣脉的 t1y倍 o痣脉略向上弯曲 ∀腹部披针形 o长为宽的
t1|倍 o长略大于头胸长度之和 ∀第 t节背板最大 o约为腹部长度的 s1v倍 ∀产卵器略突出 ∀
雄 }与雌相似 o但腹部亚基部具 t黄色斑 ∀前翅基脉毛列完整 ∀腹部卵圆形 ∀
研究标本 }u α α t⎯ o北京密云县 oussv p ∏ p ts o密云县林业站 ∀自杨潜叶跳象幼虫中养出 ∀生物学 }
Šµ¤«¤° kt|y|l 报道本种时 o末记载其寄主 o因此目前杨潜叶跳象是其唯一已知的寄主 ∀分布 }北京 ~英国 ∀
v 瑟茅金小蜂 Πτεροµαλυσσεµοτυσ
Ευτελυσσεµοτυσ • ¤¯®¨µot{vw¨o∞±·²°²¯²ª¬¦¤¯ ¤ª¤½¬±¨ ou }vyz1
Πτεροµαλυσ παρϖινυχηα ot{z{ o ‹¼°¨ ±²³·¨µ¤≥¦¤±§¬±¤√¬¤¨ ox }ttz1
Ηαβροχψτυσσεµοτυσ ≈σιχ  k • ¤¯®¨µl Ž∏µ§­∏°²√ ot|tv¤o•∏¶¶®²¨ ∞±·²°²¯²ª¬¦«¨¶®²¨ ’¥²½µ¨±¬¨ otv ktl }us1
Ηαβροχψτυσ µιλλερι ⁄¨ ∏¯¦¦«¬i ∂ µ¨¥¨ ®¨ ot|xv o…∏¯¯ ·¨¬± §¨ .¯ Œ±¶·¬·∏·•²¼¤¯ §¨¶≥¦¬¨±¦¨¶‘¤·∏µ¨¯¯ ¶¨§¨ …¨ ª¯¬´∏¨ o
u| }t p tw1
雌 }体长 v1u °°∀铜绿色 ∀复眼枣红色 ~触角柄节褐黄色 o其余暗褐色 ~足基节同体 o腿节除端缘外暗
褐色带金属光泽 o中 !后足胫节亚中部色略加深 o余污白色 o跗节末端黑色 ∀
头窄于胸 o背面观宽为长的 u1v倍 ∀°’为 ’’的 t1x倍 ∀ ’’为 ’⁄的 u1v倍 ∀上颊为复眼宽的 s1x
倍 ∀侧单眼距头顶后缘略小于其直径 ∀触角梗节与鞭节长度之和近等于头宽 ∀正面观头高为宽的 t1v倍 ∀
复眼高为宽的 t1u倍 o两复眼分开距离为其长的 t1{x倍 ∀上颚左 v右 w ∀颚眼距为复眼高的 s1y倍 ∀唇基
前缘中央具凹缘 o颊在口缘基部凹入 ∀触角位于复眼下缘连线稍上方 o触角窝前缘至头顶与口缘的距离之比
为 {Βz o触角柄节伸达头顶 o细长 o长大于复眼高k{Βyl o为宽的 y1v倍 o梗节长为宽的 t1{倍 o环状节横宽 o第 t
索节长略大于梗节 o基部窄于但最大宽度等于梗节 o长为宽的 u1u倍 o第 u索节长为宽的 t1{倍 o第 v索节为
t1z倍 o索 w !x均为 t1x倍 o第 y索节则 t1w倍 o棒节长几与末索 u节长度之和相等 o长为宽的 u1z倍 ∀胸长为
宽的 t1x倍 ∀前胸颈片前缘横脊完整 o宽小于中胸盾片ktwΒtyl o中央长为后者的 tΠy ∀中胸盾纵沟仅基部 tΠ
u可见压痕 o长为宽的 s1xy倍 ∀小盾片长与宽近相等 o盾片横沟无 ∀并胸腹节长为小盾片的 tΠu o中区长为宽
的 s1x倍 o表面具网状刻纹 o中脊弱 o侧褶脊完整且其内侧具凹陷 o后缘在后颈处平行 o后颈与中区以凹陷分
开 o长为中区的 s1v倍 o表面具刻纹 o呈横向走势 o与中区刻纹不同 ∀气门大 o长形 o背面观气门着生区向上呈
三角形突起 o高出侧胼胝 o距后胸后缘近等于其长径 o侧胼胝表面粗糙 o着生稀疏长柔毛 o侧缘密生短柔毛 ∀
前翅长为宽的 u1u倍 o基部 tΠv全裸 o前缘室背面前缘具 t排稀疏毛且端部 tΠv着生 u排柔毛 o基室无毛 o基
脉具 u ∗ v根柔毛 o基无毛区上缘伸达缘脉亚端部 o背方具若干毛 o缘脉是痣脉的 t1v倍 o短于痣后脉 o痣后脉
是痣脉的 t1z倍 ∀后足胫节末端 t距 o基跗节长为第 u跗节的 u1w倍 ∀腹等于或大于头胸长度之和 o长为宽
的 t1| ∗ u1{倍 o第 t节背板表面光滑 o为腹长的 s1uy倍 ou ∗ w节短 ox ∗ y节略长于前 v节 o末节长为其基部
宽的 s1z倍 ∀产卵器露出部分为腹末节的 s1w倍 ∀肛下板末端伸达腹部的 s1y倍处 ∀
v| 第 w期 姚艳霞等 }寄生于杨潜叶跳象的 v种金小蜂k膜翅目 }金小蜂科l及 t新种记述
雄 }体长 u1u ∗ u1x °°∀绿色 ∀触角柄节黄色 o余暗褐色 ∀足黄色 o基节同体色 o后腿节基部 uΠv黑色具
反光 o跗末节与末端黑色 ∀腹部两端为蓝绿色 o中央褐色 o亚基部黄色斑大小不确定 ∀头正观宽为高的 t1w
倍 o复眼分开距为其长的 t1y倍 o颚眼距为复眼高 s1y倍 o口缘为颚眼距的 u1u倍 o唇基前缘中央略内凹 o上颚
左 v右 w ∀触角位于复眼下缘连线略靠下 o至头顶与口缘距离之比为 zΒ| o柄节超过头顶 o长与复眼高相等 o
长为宽的 x倍 o梗节与鞭节长度之和大于头宽ku{Βuul o梗节长稍大于宽kuΒt1yl o第 t索节大于梗节ku1|Βul o
基部窄于梗节 o长是宽的 u1u倍 o索 u节长与索 t节等长和宽 ov ∗ x节长相等 o宽略渐宽 o长分别为宽的 t1{ o
t1z ot1x o索 y节短且窄 o长为宽的 t1z倍 o棒节细长 o窄于末索节 o长大于末 u索节长度之和k{1{Βx1ul o长为
宽的 {倍 ∀
研究标本 }| α α z⎯ ⎯ o北京密云 oussv p ∏ p ts o自杨潜叶跳象幼虫中养出 ∀生物学 }主要是初寄生或
次寄生各种鳞翅目k¨³¬§²³·¨µ¤l昆虫 o也寄生鞘翅目k≤²¯ ²¨³·¨µ¤l昆虫 ∀分布 }吉林 !北京 !福建 ~西欧 ∀为广
泛分布种 ∀
参 考 文 献
黄大卫 qt||v q中国经济昆虫志 q金小蜂科k一l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p t|y q
黄大卫 o肖 晖 qussx1 中国动物志 q昆虫纲 q第 wu卷 q膜翅目 q金小蜂科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 p v{{ o图版 x1
廖定熹 o李学骝 o庞雄飞 o等 qt|{z1 中国经济昆虫志 q第 vs册 q膜翅目 q小蜂总科k一l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zw1
刘伟杰 o田子强 o高 航 o等 qussv1 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q吉林林业科技 ovu kvl }x{ p ys1
萧刚柔 qt||u1 中国森林昆虫 q北京 }林业出版社 oysy p ysz1
张连翔 o陈远超 o陈元清 qt|{|1 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q林业科学 ouy kul }tzt p tzw1
周继翰 o赵红霞 qt||x1 杨潜叶跳象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q甘肃林业科技 oktl }yy p yz1
…²∏¦¨®  oŠµ¤«¤°  • • §¨ ∂ qt|z{1 ≤«¤¯¦¬§²¬§¨¤q ‹¤±§¥²²®¶©²µ·«¨ Œ±§¨±·¬©¬¦¤·¬²± ²© …µ¬·¬¶«Œ±¶¨¦·¶ottkwl }yz p tss1
⁄¨ ∏¯¦¦«¬∂ o∂ µ¨¥¨ ®¨ qt|xv1 ‹¤¥µ²¦¼·∏¶°¬¯¯ µ¨¬±q¶³q ¦¨·²³¤µ¤¶¬·¨ §¨ ≤²¯ ²¨³«²µ¤©µ¬¶¦«¨¯¯¤q…∏¯¯¨·¬± §¨ .¯ Œ±¶·¬·∏·•²¼¤¯ §¨¶≥¦¬¨±¦¨¶‘¤·∏µ¨¯¯ ¶¨§¨ …¨ ª¯¬´∏¨ o
u| }t p tw1
⁄½«¤±²®°¨ ± Ž„ qt||{1 „ µ¨√¬¨º ²© ³·¨µ²°¤¯¬§¶²©·«¨ ª¨ ±∏¶ Πτεροµαλυσ ≥º §¨¨µ∏¶k‹¼°¨ ±²³·¨µ¤o °·¨µ²°¤¯¬§¤¨ l ²© Ž¤½¤®«¶·¤±qŒq ∞±·²°²¯²ª¬≤«¨¶®²¨
’¥²½µ¨±¬¨ ozzkul }w{y ow{{1
⁄½«¤±²®°¨ ± Ž„ qusst1 „ µ¨√¬¨º ²© ³·¨µ²°¤¯¬§¶²©·«¨ ª¨ ±∏¶ Πτεροµαλυσ ≥º §¨¨µ∏¶k‹¼° ±¨²³·¨µ¤o °·¨µ²°¤¯¬§¤¨ l ²© Ž¤½¤®«¶·¤±q µ q ∞±·²°²¯²ª¬¦«¨¶®²¨
’¥²½µ¨±¬¨ o{skul }wzu p w|y1
Š¬­¶º¬­· qt|||1 ƒ²∏µ±¨ º ¶³¨¦¬¨¶²© Πτεροµαλυσ ≥º §¨¨µ∏¶k‹¼° ±¨²³·¨µ¤}≤«¤¯¦¬§²¬§¨¤}°¨ ·¨µ²°¤¯¬§¤¨ l ¤±§µ¨§¨¶¦µ¬³·¬²±¶²©·«µ¨¨²·«¨µ¶³¨¦¬¨¶q²²¯²ª¬¶¦«¨
 §¨¨ §¨ ¬¯±ª¨ ±o¨¬§¨±ozukzl }tyz p tzs1
Šµ¤«¤°  • • §¨ ∂ qt|y|1 ׫¨ °·¨µ²°¤¯¬§¤¨ ²© ±²µ·«2º ¶¨·¨µ± ∞∏µ²³¨ k‹¼°¨ ±²³·¨µ¤} ≤«¤¯¦¬§²¬§¨¤l q …∏¯¯¨·¬± ²©·«¨ …µ¬·¬¶« ∏¶¨∏° k‘¤·∏µ¤¯ ‹¬¶·²µ¼l o
∞±·²°²¯²ª¼ ≥∏³³¯ °¨¨ ±·oty }|s{ q
Ž∏µ§­∏°²√ ‘∂ qt|tv1 ‘²·¨¶²± °·¨µ²°¤¯¬§¤¨ k‹¼° ±¨²³·¨µ¤o≤«¤¯¦¬§²¬§¨¤l q •∏¶¶®²¨ ∞±·²°²¯²ª¬¦«¨¶®²¨ ’¥²½µ¨±¬¨ otvktl }us1
 §¨√¨ §¨√ Š ≥ qt|{z1 Ž¨¼¶·²·«¨ Œ±¶¨¦·¶²©·«¨ ∞∏µ²³¨¤± °¤µ·²©·«¨ ˜≥≥• q ∂²¯ q¶ o ‹¼°¨ ±²³·¨µ¤o°¤µ·µ qŠ∏¯¤¥°µ¬°¯¤±¬o ’¬²±¬¤± °µ¨¶¶ot p tvwt1
‘²¼¨ ¶≥ qussz1 ≤¤·¤¯²ª∏¨ ²© • ²µ¯§≤«¤¯¦¬§²¬§¨¤q˜±¬√ µ¨¶¤¯ ≤«¤¯¦¬§²¬§¨¤ ⁄¤·¤¥¤¶¨ q«·³}ΠΠººº q±«° q¤¦q∏®Π¨±·²°²¯²ª¼Π¦«¤¯¦¬§²¬§¶Πussz p u p ty1
≥º §¨¨µ∏¶‘≥ qtz|x1 …¨ ¶®µ¬©±¬±ª³…¨·±¼·ª¨ ±∏¶°·¨µ²°¤¯∏¶¬¥¯¤±§Œ±¶¨¦·¨µ±¤o«¤¨µ¤±§¨ ·¬¯ ‹¼°¨ ±²³·¨µ¤qŽ∏±ª¯¬ª¤≥√¨ ±¶®¤ ∂ ·¨¨±¶®¤³¶¤®¤§¨ °¬¨±¶‹¤±§¯¬±ª¤µo
ty }ust1
׫²°¶²± ≤ Š qt{z{1 ‹¼° ±¨²³·¨µ¤≥¦¤±§¬±¤√¬¤¨ x1 °·¨µ²°¤¯∏¶k≥√¨ §¨µ∏¶l ¦²±·¬±∏¤·¬²³qttz1
• ¤¯®¨ µƒ qt{vw1 ²±²ªµ¤³«¬¤ ≤«¤¯¦¬§¬·∏° q∞±·²°²¯²ª¬¦¤¯ ¤ª¤½¬±¨ ou }vyz1
图版说明 ∞¬³¯¤±¤·¬²± ²©³¯¤·¨
密云金小蜂 o新种 qt1 整体背面观 o雌 ~u1 整体侧面观 o雄 ~v1 头正面观 o雌 ~w1 胸部背面观 o雌 ~x1 触角 o雌 ~y1 触角 o雄 ~z1 前翅 o雌 ~{1 腹
部 o雌 ∀
Πτεροµαλυσ µιψυνενσισ¶³q±²√ qt1 …²§¼¬± §²µ¶¤¯ √¬¨º o©¨ °¤¯¨~u1 …²§¼¬± ¤¯·¨µ¤¯ √¬¨º o °¤¯¨~v1 ‹ ¤¨§¬±©µ²±·√¬¨º o©¨ °¤¯¨~w1  ¶¨²¶²°¤¬± ¤¯·¨µ¤¯ √¬¨º o
©¨ °¤¯¨~x1 „±·¨±±¤o©¨ °¤¯¨~y1 „±·¨±±¤o°¤¯¨~z1 ƒ²µ¨º¬±ªo©¨ °¤¯¨~{1  ·¨¤¶²°¤o©¨ °¤¯¨q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w|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