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omposition and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of Fruit Types in Baishui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ansu Province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垂直分异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43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65.67%和24.60%,在22种基本果实类型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蒴果(26.56%)、瘦果(12.35%)和核果(12.20%);果实类型及其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干果比例上升,肉果比例下降并消失于3800m左右,其中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瘦果和颖果比例先下降后上升,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聚类结果表明:海拔2000m左右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特征的改变,以及果实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在完善果实分类系统的前提下,可将果实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作为反映某地区气候的生物标志之一。

The compositions of fruit types and their differentiation patterns with elevation of 1 943 wild angiosperms in Baishuij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in Gansu Province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ry fruits is 65.67% and 24.60% in fleshy fruits in the area. The most three are capsule (26.56%), achene (12.35%) and drupe (12.20%) among 22 basic fruit types. Fruit types and their species numbers increase and then decrease with elevation. The proportion of dry fruits increases and it vanishes at 3 800 m or so in fleshy fruit with elevation. The proportion of capsule is dominant in each elevation segment and increases with elevation. I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in achene and caryopsis. It decreases in drupe and berry. It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in pome and samara. The cluster result shows that the elevation of 2 000 m is the distribution breakpoint of species numbers of basic fruit types. The 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of fruit types may have occurred with changing of water and heat condition and their combined characteristic in corresponding altitude range as well as dissemination mode of fruits. Proportion relationship of fruit types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biological marks to reflect the region‘s climax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fruit types can be perfected.


全 文 :第 wv卷 第 y期
u s s z年 y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y
∏±qou s s z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
及垂直分异
陈学林t ou 田 方t ow 戚鹏程v
kt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 zvsszs ~ u1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兰州 zvssss ~
v1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资源环境学院 兰州 zvssss ~ w1 兰州石化公司总医院 兰州 zvssysl
摘 要 } 分析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t |wv种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o结
果表明 }本区干果和肉果分别占 yx1yz h和 uw1ys h o在 uu种基本果实类型中 o居前 v位的分别为蒴果kuy1xy h l !瘦
果ktu1vx h l和核果ktu1us h l ~果实类型及其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随着海拔升高 o干果比例上
升 o肉果比例下降并消失于 v {ss °左右 o其中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 o瘦果和颖果比
例先下降后上升 o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 o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聚类结果表明 }海拔 u sss °左右是基本果
实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 ∀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伴随着相应海拔范围内水热条件及其组合特征的改变 o以及果
实传播方式的不同而产生的 ∀在完善果实分类系统的前提下 o可将果实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 o作为反映某地区气
候的生物标志之一 ∀
关键词 } 果实类型 ~垂直分异 ~水热条件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zt{1xw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y p ssyt p sy
收稿日期 }ussy p tu p sx ∀
基金项目 }西北师范大学植物学重点学科经费项目 ∀
Χοµ ποσιτιον ανδ ςερτιχαλ ∆ιφφερεντιατιον οφ Φρυιτ Τψπεσιν Βαισηυιϕιανγ
Νατιοναλ Νατυρε Ρεσερϖειν Γανσυ Προϖινχε
≤«¨ ± ÷∏¨ ¬¯±tou ׬¤± ƒ¤±ªtow ±¬°¨ ±ª¦«¨ ±ªv
kt1 Χολλεγε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 oΝορτηωεστ Νορµ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 Λανζηου zvsszs ~ u1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 Αριδ ανδ Γρασσλανδ ΕχολογψoΜινιστρψοφ Εδυχατιον o
Λανζηου Υνιϖερσιτψ Λανζηου zvssss ~ v1 ΚεψΛαβορατορψοφ Ωεστερν Χηινα. σ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Σψστεµσo Μινιστρψοφ Εδυχατιον o Σχηοολοφ Ρεσουρχεσ ανδ
ΕνϖιρενµενταλΣχιενχεσoΛανζηου Υνιϖερσιτψ Λανζηου zvssss ~ w1 Γενεραλ Ηοσπιταλοφ Λανζηου Πετρολευµ Χηεµιχαλ Χορπορατιον Λανζηου zvssysl
Αβστραχτ} ׫¨ ¦²°³²¶¬·¬²±¶²©©µ∏¬··¼³¨¶¤±§·«¨¬µ§¬©©¨µ¨±·¬¤·¬²± ³¤·¨µ±¶ º¬·« ¨¯ √¨¤·¬²± ²© t |wv º¬¯§ ¤±ª¬²¶³¨µ°¶¬±
…¤¬¶«∏¬­¬¤±ª‘¤·¬²±¤¯ ‘¤·∏µ¨ • ¶¨¨µ√¨ ¬± Š¤±¶∏ °µ²√¬±¦¨ º¨ µ¨ ¬¨³¯²µ¨§q ׫¨ µ¨¶∏¯·¶¶«²º ·«¤··«¨ ³µ²³²µ·¬²± ²© §µ¼ ©µ∏¬·¶¬¶
yx1yz h ¤±§uw1ys h ¬± ©¯ ¶¨«¼ ©µ∏¬·¶¬± ·«¨ ¤µ¨¤q ׫¨ °²¶··«µ¨¨¤µ¨ ¦¤³¶∏¯¨ kuy1xy h l o¤¦«¨ ±¨ ktu1vx h l ¤±§§µ∏³¨
ktu1us h l ¤°²±ªuu ¥¤¶¬¦©µ∏¬··¼³¨¶qƒµ∏¬··¼³¨¶¤±§·«¨¬µ¶³¨¦¬¨¶±∏°¥¨µ¶¬±¦µ¨¤¶¨ ¤±§·«¨ ± §¨¦µ¨¤¶¨ º¬·«¨¯ √¨¤·¬²±q׫¨
³µ²³²µ·¬²±²©§µ¼©µ∏¬·¶¬±¦µ¨¤¶¨¶¤±§¬·√¤±¬¶«¨¶¤·v {ss ° ²µ¶²¬± ©¯ ¶¨«¼ ©µ∏¬·º¬·«¨¯ √¨¤·¬²±q׫¨ ³µ²³²µ·¬²± ²©¦¤³¶∏¯¨¬¶
§²°¬±¤±·¬± ¤¨¦«¨¯ √¨¤·¬²± ¶¨ª°¨ ±·¤±§¬±¦µ¨¤¶¨¶º¬·«¨¯ √¨¤·¬²±qŒ·§¨¦µ¨¤¶¨¶¤±§·«¨ ±¬±¦µ¨¤¶¨¶¬± ¤¦«¨ ±¨ ¤±§¦¤µ¼²³¶¬¶qŒ·
§¨¦µ¨¤¶¨¶¬± §µ∏³¨ ¤±§¥¨µµ¼qŒ·§¨¦µ¨¤¶¨¶¤±§·«¨ ±¬±¦µ¨¤¶¨¶¬± ³²°¨ ¤±§¶¤°¤µ¤q׫¨ ¦¯∏¶·¨µµ¨¶∏¯·¶«²º¶·«¤··«¨ ¨¯ √¨¤·¬²±²©
u sss °¬¶·«¨ §¬¶·µ¬¥∏·¬²± ¥µ¨¤®³²¬±·²©¶³¨¦¬¨¶±∏°¥¨µ¶²©¥¤¶¬¦©µ∏¬··¼³¨¶q׫¨ √¨ µ·¬¦¤¯ §¬©©¨µ¨±·¬¤·¬²± ²©©µ∏¬··¼³¨¶°¤¼ «¤√¨
²¦¦∏µµ¨§º¬·«¦«¤±ª¬±ª²©º¤·¨µ¤±§«¨¤·¦²±§¬·¬²± ¤±§·«¨¬µ¦²°¥¬±¨ §¦«¤µ¤¦·¨µ¬¶·¬¦¬± ¦²µµ¨¶³²±§¬±ª¤¯·¬·∏§¨ µ¤±ª¨ ¤¶º¨ ¯¯ ¤¶
§¬¶¶¨°¬±¤·¬²± °²§¨ ²©©µ∏¬·¶q °µ²³²µ·¬²± µ¨ ¤¯·¬²±¶«¬³²©©µ∏¬··¼³¨¶¦¤± ¥¨ ∏¶¨§¤¶²±¨ ²©·«¨ ¥¬²¯²ª¬¦¤¯ °¤µ®¶·² µ¨©¯ ¦¨··«¨
µ¨ª¬²±π¶¦¯¬°¤¬²±·«¨ ³µ¨°¬¶¨ ·«¤··«¨ ¦¯¤¶¶¬©¬¦¤·¬²±¶¼¶·¨° ²©©µ∏¬··¼³¨¶¦¤± ¥¨ ³¨µ©¨¦·¨§q
Κεψ ωορδσ} ©µ∏¬··¼³¨¶~√¨ µ·¬¦¤¯ §¬©©¨µ¨±·¬¤·¬²±~«¼§µ²·«¨µ°¤¯ ¦²±§¬·¬²±~…¤¬¶«∏¬­¬¤±ª‘¤·¬²±¤¯ ‘¤·∏µ¨ • ¶¨¨µ√¨
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出现了果实并逐渐形成了不同果实类型 o果实类型的产生既是植物在地质历史过程
中长期演化的产物 o也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 ∀特定植物群落果实类型的构成式样可能就
是植物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反映之一k王国宏等 ousst ~王国宏 oussul ∀在所有影响植物进化的环境因素中 o海
拔高度最具综合性和先决性 o环境因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要比沿纬度变化大 t sss倍k • ¤¯·¨µot|z|l ∀海拔高
度的不同首先引起温度 !降水等方面的差异k方精云等 ousswl o不同果实类型对这种差异的耐受性不同 o从而
形成果实类型的垂直分异 ∀目前对于植物垂直分异的研究内容多为植物多样性 !结构适应性等kŒ·²º ot||t ~
¬¨¥¨µ°¤± ετ αλqot||y ~陈廷贵等 ousss ~唐志尧等 oussw ~段喜华等 oussvl o其中针对果实类型垂直分异的研
究少见报道 ∀本文试图通过对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变化规
律的研究 o以期探讨果实类型与环境之间的适应关系 o同时从垂直分异的角度为本区果实类植物资源的开发
利用 !引种驯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
t 研究区概况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体部分位于白龙江以南的甘川两省界山 ) ) ) 摩天岭北坡 o海拔 x{s ∗ w szu
° o海拔高差大 ∀本区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 o东部低海拔地段拥有与亚热带地区相当的热量条件 ~
西部高山区与温带地区的气温状况相当 ∀摩天岭北坡降水较为丰富 o西段自海拔 |xs ∗ u vxs ° o降水量由
wys °°增至 t s{y1z °° o据计算摩天岭北坡高山地段的年降水量在 t tss ∗ t uss °°之间 o应是甘肃全省降
水最丰富的地区 ∀本区土壤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是山地黄棕壤 !棕壤 !暗棕壤土 !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甸土 ∀
本区植被形成 y个植被垂直带 }常绿阔叶林带k  |ss °l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k|ss ∗ t yss °l !落叶阔叶
林带kt yss ∗ u tss °l !针阔叶混交林带ku tss ∗ u |ss °l !亚高山针叶林带ku |ss ∗ v wxs °l !高山灌丛草甸
带k  v wxs °l ∀可见区内气候 !土壤和植被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不同的山地垂直自然带 o构成了
适合多种植物生存的特殊环境 o本区植物种类繁多 o多种区系成分汇聚 o是甘肃省种子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k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ot||zl ∀
u 研究方法
211 数据来源与统计
tl西北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自 us世纪 {s年代以来对该区的调查采集 ~ul本文作者近 ts年来多次前往
该保护区进行区系调查和专项采集 ∀尤其是在 usss年和 ussu年 o组织人力以典型样地法与线路踏查法相
结合 o对该区高等植物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和采集 ∀vl参考5白水江综合科学考察报告6k甘肃白水江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ot||zl !5秦岭植物志6k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ot|zyl以及近年来发表的新分布记
录k孙学刚等 ot|||l等资料 o并依据以上调查工作 o整理得到白水江种子植物名录 o共计 t |zs种 o其中野生被
子植物 t |wv种 ∀wl将以上各类植物的系统分类 !生物生态等各项数据输入 ≥±≥¨ √¨ µ系统 o建成白水江自然
保护区种子植物数据库k陈学林等 oussyl ∀利用被子植物物种编号 !科名 !属名 !种名 !果实类型 !海拔上限 !
海拔下限等相关内容 o统计该区果实类型组成 o以及各百米海拔段内的果实类型种类及种数 ∀
212 果实类型分类
果实类型分类方法参照相关资料k‹¤µµ¬¶ ετ αλqousst ~陆时万等 ot|{u ~范枫岚等 oussw ~楼炉焕 ot||{l首
先根据果实发育来源的不同将本区被子植物果实分为单果 !聚合果和聚花果 v大类 ∀单果按果皮性质分为
干果和肉果 o干果依成熟时果皮是否开裂又分为裂果和闭果两类 o前者包括蒴果 !荚果 ! 果 !角果 o后者包
括瘦果 !分果 !坚果 !颖果 !翅果 !胞果 ~肉果可分为核果 !浆果 !梨果 !瓠果 !柑果 ∀聚合果包括聚合瘦果 !聚合
果 !聚合核果 !聚合浆果 !聚合翅果 ∀聚花果包括瘦果类聚花果 !核果类聚花果 ∀
213 分析方法
tl以 tss °为单位 o将整个山地划分为 vx个海拔段 ~ul采用欧式距离的平方度量各百米海拔段之间基
本果实类型种数组成的相似性 o聚类方法采用最长距离法 o应用 ≥°≥≥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做
成树状关系图 ∀
v 结果与分析
311 基本果实类型组成
表 t为本区植物基本果实类型的组成 o共计 uu种 ∀居前 v位的分别为蒴果kuy1xy h l !瘦果ktu1vx h l !
和核果ktu1us h l o胞果居第 ty位 o占 s1yz h ∀干果和肉果的比例分别为 yx1yz h和 uw1ys h ∀
312 果实类型组成的垂直分异
图 t为本区基本果实类型垂直分布 ∀
uy 林 业 科 学 wv卷
表 1 基本果实类型组成
Ταβ .1 Τηε χοµ ποσιτιον οφ βασιχ φρυιτ τψπεσ
果实类型
ƒµ∏¬··¼³¨¶
种数
‘∏°¥¨µ²©¶³¨¦¬¨¶
比例
°¨ µ¦¨±·¤ª¨Πh
排序
’µ§¨µ¬±ª
蒴果 ≤¤³¶∏¯¨ xty uy1xy t
荚果 ¨ª∏°¨ yx v1vx |
果 ƒ²¯ ¬¯¦¯¨ xz u1|v ts
角果 ≥¬¯¬´∏¨ ¤±§¶¬¯¬¦¯¨ vs t1xw tw
瘦果 „¦«¨ ±¨ uws tu1vx u
分果 ≥¦«¬½²¦¤µ³ tus y1t{ x
坚果 ‘∏· tsx x1ws y
颖果 ≤¤µ¼²³¶¬¶ |y w1|w z
翅果 ≥¤°¤µ¤ vw t1zx tv
胞果 ˜·µ¬¦¯¨ tv s1yz ty
核果 ⁄µ∏³¨ uvz tu1us v
浆果 …¨ µµ¼ t|v |1|v w
梨果 °²°¨ v| u1st tu
瓠果 °¨ ³² { s1wt t{
柑果 ‹ ¶¨³¨µ§¬∏° t s1sx ut
聚合瘦果 „ªªµ¨ª¤·¨ ¤¦«¨ ±¨ |u w1zv {
聚合 果 „ªªµ¨ª¤·¨©²¯ ¬¯¦¯¨ w| u1xu tt
聚合核果 „ªªµ¨ª¤·¨ §µ∏³¨ u{ t1ww tx
聚合浆果 „ªªµ¨ª¤·¨ ¥¨µµ¼ x s1uy t|
聚合翅果 „ªªµ¨ª¤·¨ ¶¤°¤µ¤ t s1sx uu
瘦果类聚花果 ≤²¯¯¨ ¦·¬√¨ ¤¦«¨ ±¨ tu s1yu tz
核果类聚花果 ≤²¯¯¨ ¦·¬√¨ §µ∏³¨ u s1ts us
tl基本果实类型随海拔升高呈
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统计表明
基本果实类型在常绿阔叶林带k 
|ss °l为 us种 o常绿落叶阔叶混交
林带k|ss ∗ t yss °l为 uu种 o落叶
阔叶林带kt yss ∗ u tss °l 为 ut
种 o针阔叶混交林带ku tss ∗ u |ss
°l为 t{种 o亚高山针叶林带ku |ss
∗ v wxs °l 为 tx种 o高山灌丛草甸
带k  v wxs °l带为 tv种 ∀
ul随着海拔升高 o单果k第 t ∗
tx项l比例略呈下降趋势 o聚合果
k第 ty ∗ us项l比例呈上升趋势 o聚
花果k第 ut ∗ uu项l比例极小并很
快消失于海拔 t {ss °左右 ∀干果
k第 t ∗ ts项l比例随海拔上升 o在
高海拔段占据明显优势 o其中蒴果 !
果 !瘦果 !坚果 !颖果 x种基本
果实类型均达到总体最高海拔上
限 ∀肉果k第 tt ∗ tx项l比例下降
并消失于 v {ss °左右 ∀
vl在基本果实类型中 o随着海拔升高 o蒴果比例在各海拔段均占据显著优势并呈上升趋势 o瘦果和颖果
比例先下降后上升 o核果和浆果比例下降 o梨果和翅果比例先上升后下降 ∀
313 百米海拔段各基本果实类型种数构成聚类分析
为了综合评判百米海拔段之间的各基本果实类型种数构成的关联程度 o利用其种数构成数据 o对各百米
海拔段进行聚类分析k图 ul ∀
聚类结果表明 ovx个 tss °海拔段在海拔 u sss °处被分聚为 u个一级簇 o统计表明从海拔 t |ss ∗ u sss
°到海拔 u sss ∗ u tss °之间 o各基本果实类型总种数下降 uts种 o是各百米海拔段中下降种数最多的 o其中
蒴果 !瘦果 !核果 !浆果等 ts种基本果实类型下降幅度均达到最大 o这表明海拔 u sss °左右可能是基本果实
类型种数分布的断点 ∀二级聚类一处发生在海拔 u xss °上下 ~另一处则将海拔 {ss ∗ t {ss °之间的各百
米海拔段聚在一起 ∀|ss ∗ t xss °之间的三级分聚代表该地段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最为丰富的区域 o统计
表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k|ss ∗ t yss °l 包含的基本果实类型种数高达 t xxw种 ~v sss °以上的三级分
聚则揭示了高海拔地段是基本果实类型种数构成最为贫乏的地区 o在高山灌丛草甸带k  v wxs °l基本果实
类型种数仅为 xu种 ∀
w 讨论与结论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野生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在很多方面显示出与环境变化之
间的一致性 o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tl从果实类型组成来看 o本区肉果比例较干果低 wt1sz h o然而与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相比k冯
虎元等 ot|||l o肉果所占比例已从 v1{ h升至 uw1ys h o增长了 y倍多 ∀有关研究表明 o干果和肉果的成因可
能与植物生长环境中的水分状况密切相关k王国宏等 ousst ~王国宏 oussul o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本区是甘肃省
热量 !水分条件及其组合均为最佳的地区k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ot||zl o肉果比例的显著提
升应是本区与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具有不同水热状况的反映之一 ∀本区共有基本果实类型 uu类 o
囊括了绝大多数果实类型 o从侧面反映出本地区生境的复杂性以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在所有基本果实类
型中 o种数占前 v位的分别是蒴果 !瘦果和核果 o三者之和占据了总果实类型的一半以上 o胞果在本区仅占第
vy 第 y期 陈学林等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垂直分异
图 t 基本果实类型的垂直分布
ƒ¬ªqt ׫¨ √¨ µ·¬¦¤¯ §¬¶·µ¬¥∏·¬²± ²©¥¤¶¬¦©µ∏¬··¼³¨¶
ty位 o而对于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来说 o占前 v 位的果实类型分别为瘦果kuy1vs h l !蒴果
kus1xs h l和胞果ktu1yy h l o从两者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瘦果和胞果对干旱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 o也进一步表
明两地区水热条件的差异 ∀
ul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k|ss ∗ t yss °l 包含的基本果实类型及种数最多 o此带正是水热搭配较好 !植
被组成最为复杂的垂直带 ~水热条件较差且面积逐渐减少的高山灌丛草甸带k  v wxs °l 包含的基本果实
类型及种数则最少 ~另外各基本果实类型种数在海拔 u sss °左右显著减少 o可能是该海拔段水热条件等的
变化对许多基本果实类型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以上现象说明基本果实类型垂直分异可能是在海拔
逐渐升高的情况下 o伴随着相应范围内热量和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特征的改变而产生的 ∀
vl单果比例随海拔升高略呈下降趋势 o聚合果呈上升趋势 o这是由肉果类在高海拔段的缺失以及聚合瘦
果 !聚合 果在高海拔段比例的攀升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 ∀聚花果所占比例极小 o且来自于偏热带性质
的某些桑科植物 o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 ot {ss °以上的海拔段已无法适应其生长发育 ∀
wl肉果对高海拔干冷环境的适应性远远小于干果 ∀肉果相对于干果 o在成熟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复杂
的生理变化 o以其产生的色 !香 !味等引诱动物采食而提高种子的传播效率 o但因高海拔地区无法提供完成这
wy 林 业 科 学 wv卷
图 u vx个海拔段基本果实类型种数构成聚类图
ƒ¬ªqu ׫¨ §¨ ±§µ²ªµ¤° ²©¥¤¶¬¦©µ∏¬··¼³¨ ¶³¨¦¬¨¶±∏°¥¨µ¶¤·vx ¨¯ √¨¤·¬²±¬±·¨µ√¤¯¶
些变化所需的热量条件 o加之高海拔地区
环境严酷 o缺少帮助肉果传播的鸟类或哺
乳类等动物媒介k彭闪江等 oussvl o最终
可能造成肉果在高海拔段的减少 ∀
xl相对于其他基本果实类型 o蒴果在
各海拔段均有大量分布 o如中低海拔段拥
有属 于 热 带 !亚 热 带 性 质 的 卫 矛
k Ευονψµυσl !花椒 k Ζαντηοξψλυµ l !薯蓣
k ∆ιοσχορεαl !大戟 k Ευπηορβιαl !醉鱼草
k Βυδδλεϕαl等属的植物 o另外还有属于北
温带及世界广布的堇菜k ςιολαl !珍珠菜
k Λψσιµαχηιαl !柳 叶菜 k Επιλοβιυµ l !杨
kΠοπυλυσl !柳k Σαλιξl等属的植物 o而在亚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灌丛草甸带的高海拔
地区有杜鹃 k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l !绿绒蒿
k Μεχονοπσισl !马先蒿k Πεδιχυλαρισl !婆婆纳
k ςερονιχαl !虎耳草k Σαξιφραγαl等属的植
物 o其中杜鹃花属和绿绒蒿属中的高山分
布 种 o 如 陇 蜀 杜 鹃 k Ρηοδοδενδρον
πρζεωαλσκιιl ! 总 状 绿 绒 蒿 k Μεχονοπσισ
ραχεµοσαl等对于蒴果比例在海拔 v wss °
以上的快速上升起着关键作用 ∀综上所
述 o蒴果来自于多种植物 o是广泛适应各
种环境尤其是干冷生境的果实类型 o这与
王国宏对甘肃木本植物果实类型的研究
结论相印证 k王国宏等 ousst ~王国宏 o
ussul ∀
yl瘦果沿海拔升高略呈下降趋势 o但
在 v xss °处陡然上升 o直至 w sss °左右
与蒴果所占比例达到一致 ∀瘦果中既有很多适生于干热环境的种 o如毛大丁草k Γερβερα πιλοσελλοιδεσl !锐齿楼
梯草k Ελατοστεµα χψρτανδριφολιυµl等 ~又有不少适应寒旱环境的种 o如星状雪兔子k Σαυσσυρεα στελλαl !珠芽蓼
k Πολψγονυµ ϖιϖιπαρυµl等 o其中某些菊科植物果实上长有降落伞状的冠毛 o在果实传播方面表现出对高山多
风 !强风环境的高度适应 ∀颖果与瘦果相似 o所占比例都是沿海拔升高略呈下降趋势 o然后陡然上升 o所不同
的是颖果自 u {ss °处就开始上升 o这主要是由多种早熟禾k Ποαl !野青茅k ∆εψευξιαl等属中的植物在该海拔
及以上区域的广泛分布形成的 ∀颖果类植物属的主要组成中 o箭竹属k Φαργεσιαl所占比例较大 o其中缺苞箭
竹k Φαργεσια δενυδαταl !青川箭竹k Φαργεσιαρυφαl !龙头竹k Φαργεσια δραχοχεπηαλαl !糙花箭竹k Φαργεσια σχαβριδαl和
团竹k Φαργεσια οβλιθυαl是大熊猫的 x种主食竹类 o加强对其分布规律和开花结实规律的研究对于本区大熊猫
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
zl核果和浆果都是与水热条件呈正相关的类群 o但是它们的垂直变化趋势却不一致 ∀核果和浆果都是
喜湿热的类群 o其中核果主要来自于灌木 !小乔木或乔木 o而浆果中草本类型占一定比例 o如天南星属
kΑρισαεµαl !茜草属k Ρυβιαl等 o二者对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偏重有所不同 o前者受热量条件的限制似乎更为明
显 ∀
{l翅果和梨果的主要组成均来自木本植物 o大体上沿海拔呈现单峰分布格局 o符合中国亚热带山地木本
植物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 o其形成被认为是由于降水在中海拔达到最大所引起k唐志尧等 ousswl ∀
以上现象提示我们 o果实类型如同植物的生活型一样 o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植物体与环境间统一性
xy 第 y期 陈学林等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垂直分异
的反映 o是植物在其进化过程中对气候等外界条件适应的结果 ∀根据垂直地带性与水平地带性所具有的同
源性 o我们推测 }果实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可能会出现近似于它们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格局 ∀因此我们考
虑是否可以将果实类型的数量对比关系作为 反映某地区气候的生物标志之一 o当然这还需要通过大量有
关果实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工作加以确定和验证 ∀
值得一提的是 o探讨被子植物果实类型组成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o应以果实类型的正确分类为前
提条件 ∀在依据形态结构及果皮性质进行果实分类的系统中 o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 o其中有关于果实概念方
面的 o有关于果实类型划分方面的 o还有关于分类阶层方面的等等kŽ¤§¨± ετ αλqot|yx ~刘祥栋 ot||z ~蒲训 o
t||xl ∀本文的果实分类是综合上述观点后结合研究内容而确立的 o但难免有所疏漏 o尽快制定出统一的果
实分类系统将有助于果实类型分布规律的研究 ∀
另外 o本区各类基本果实类型中 o果实类植物资源相当丰富 ∀其中有一些具有营养价值高 o风味独特 o无
污染等特点 o被誉为/天然绿色食品0和/健康食品0 o是开发新一代果品的重要资源 o如聚合核果中的多种悬
钩子k Ρυβυσl o 果中的多种木通kΑκεβιαl o梨果中的多种花楸kΣορβυσl o浆果中的多种茶 子k Ριβεσl等等 ∀
另一些则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o如华中五味子k Σχηισανδρα σπηεναντηεραl !川楝k Μελια τοοσενδανl !中华栝楼
k Τριχηοσαντηεσροστηορνιιl等植物的果实 ∀还有一些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o如色彩鲜艳的多种荚 k ςιβυρνυµl !忍
冬kΛονιχεραl !蔷薇k Ροσαl !小檗k Βερβερισl !槭树k Τοξιχοδενδρονl等的果实 ∀探讨上述果实类植物资源的垂直
分布规律 o对其开发利用和引种驯化具有指导意义 ∀
参 考 文 献
陈廷贵 o张金屯 qusss1 山西关帝山神尾沟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q西北植物学报 ouskwl }yv{ p ywy
陈学林 o戚鹏程 qussy1 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资源植物的垂直分异研究 q西北植物学报 ouykxl }tstw p tsus
段喜华 o孙立夫 o马书荣 o等 qussv1 不同海拔高度泡沙参叶片形态研究 q植物研究 ouvkvl }vvw p vvy
范枫岚 qussw1浅谈被子植物的果实 q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okuvl }tvz p tv{
方精云 o沈泽昊 o崔海亭 qussw1 试论山地的生态特征及山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q生物多样性 otuktl }ts p t|
冯虎元 o安黎哲 o李 鹏 o等 qt|||1 黑河流域中下游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q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otvkvl }y| p zy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qt||z1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 q兰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祥栋 qt||z1关于几种果实概念的商榷 q植物学通报 otwkwl }xz p x{
楼炉焕 o王彩霞 o王 慧 o等 qt||{1 果实类型分类探讨 q浙江林学院学报 otxktl }{x p |s
陆时万 o徐祥生 o沈敏健 qt|{u1 植物学 }下册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ouwu p uwy
彭闪江 o黄忠良 o彭少麟 o等 qussv1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肉果植物扩散过程和机理 q生态学报 ouv kwl }zzz p z{y
蒲 训 qt||x1被子植物果实范畴辨析 q植物学通报 otuk增l }xz p x{
孙学刚 o黄华梨 qt|||1 甘肃种子植物新记录 q甘肃林业科技 ouwktl }uv p uw
唐志尧 o方精云 qussw1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q生物多样性 otuktl }us p u{
唐志尧 o柯金虎 qussw1 秦岭牛背梁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q生物多样性 otuktl }ts{ p ttw
王国宏 qussu1地带性木本植物群落功能型的水热分布格局 q林业科学 ov{ktl }tx p uv
王国宏 o周广胜 qusst1 甘肃木本植物区系生活型和果实类型构成式样与水热因子的相关分析 q植物研究 outkvl }ww{ p wxx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qt|zy1秦岭植物志 }第 t卷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µµ¬¶o ‹¤µµ¬¶ qusst1°¯ ¤±·¬§¨±·¬©¬¦¤·¬²± ·¨µ°¬±²¯²ª¼}¤± ¬¯¯∏¶·µ¤·¨§ª¯²¶¶¤µ¼q˜× }≥³µ¬±ª¤®¨ °∏¥¯¬¶«¬±ªouss p usy
Œ·²º ≥ qt||t1 ≥³¨¦¬¨¶·∏µ±²√¨ µ¤±§§¬√¨ µ¶¬·¼ ³¤·¨µ±¶¤¯²±ª¤± ¨¯ √¨¤·¬²± ¥µ²¤§¯ ¤¨√ §¨©²µ¨¶·¦²¨ ±²¦¯¬±¨ q²∏µ±¤¯ ²© ∂ ª¨¨·¤·¬²± ≥¦¬¨±¦¨ ou }wzz p w{w
Ž¤§¨± ‘‘oŽ¬µ³¬¦½±¬®²√  ∞qt|yx1„ ³²¶¶¬¥¯¨¦²±·¨°³²µ¤µ¼ ¶¼¶·¨° ²©©µ∏¬··¨µ°¬±²¯²ª¼ qפ¬²±otw }ut{ p uuv
¬¨¥¨µ°¤± ⁄o¬¨¥¨µ°¤±  o °¨ µ¤¯·¤µ• o ετ αλqt||y1×µ²³¬¦¤¯ ©²µ¨¶·¶·µ∏¦·∏µ¨ ¤±§¦²°³²¶¬·¬²± ²± ¤ ¤¯µª¨2¶¦¤¯¨ ¤¯·¬·∏§¬±¤¯ ªµ¤§¬¨±·¬± ≤²¶·¤ •¬¦¤q²∏µ±¤¯ ²©
∞¦²¯²ª¼ o{w }tvz p txu
• ¤¯·¨µ‹ qt|z|1 ∂ ª¨¨·¤·¬²± ²©·«¨ ∞¤µ·«q ‘¨º ≠²µ®}≥³µ¬±ª¨µoy p t{
k责任编辑 郭广荣l
yy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