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Volatiles on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by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f Acer mono

超临界CO2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The mixture compound extracted by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can attracted the insect directly,which was the new approach to search after the attractant. Volatiles could be used to bioassay. Results of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o the volatiles extracted from Acer mono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showed that extracts of 25 Mpa, 35 ℃ was attractive to A. glabripennis significantly than others. Extracts of 25 Mpa, 35 ℃ was the optimum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condition. The analysis of GC-MS showed that the main compound were 3-hexenol and ethyl acetate.


全 文 :第 wv卷 第 y期
u s s z年 y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y
∏±qou s s z
超临界 ≤’u 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
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3
张风娟t ou 武晓颖t 杨 莉t 金幼菊t
kt q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技术学院 北京 tsss{v ~ u q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 昌黎 syyyssl
关键词 } 超临界 ≤’u 萃取技术 ~光肩星天牛 ~嗅觉行为反应 ~最佳萃取条件
中图分类号 }≥zt{1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y p stwy p sy
收稿日期 }ussx p tu p sx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kusst…„xs|…s|svl{yv项目kussv„„uw|szsl
3 本文为中国林学会昆虫分会推荐的首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优秀论文 ∀
ς ολατιλεσ ον Βεηαϖιορ Ρεσπονσεσ οφ 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 βψτηε
Συπερχριτιχαλ Χαρβον ∆ιοξιδε Εξτραχτιον οφ Αχερ µονο
«¤±ªƒ ±¨ª­∏¤±tou • ∏÷¬¤²¼¬±ªt ≠¤±ª¬ ¬± ≠²∏­∏t
kt1 Χολλεγε οφ Πλαντ Σχιενχεσo Βειϕινγ Φορεστρψ Υνιϖερσιτψ Βειϕινγ tsss{v ~
u1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Λιφε Σχιενχε o Ηεβει Νορµαλ Υνιϖερσιτψοφ Σχιενχε & Τεχηνολογψ Χηανγλι syyyssl
Αβστραχτ} ׫¨ °¬¬·∏µ¨ ¦²°³²∏±§ ¬¨·µ¤¦·¨§¥¼ ¶∏³¨µ¦µ¬·¬¦¤¯ ¦¤µ¥²± §¬²¬¬§¨ ¬¨·µ¤¦·¬²± ¦¤± ¤·µ¤¦·¨§·«¨ ¬±¶¨¦·§¬µ¨¦·¯¼oº«¬¦«
º¤¶·«¨ ±¨ º ¤³³µ²¤¦«·² ¶¨¤µ¦« ¤©·¨µ·«¨ ¤·µ¤¦·¤±·q ∂²¯¤·¬¯¨ ¶¦²∏¯§ ¥¨ ∏¶¨§·² ¥¬²¤¶¶¤¼q • ¶¨∏¯·¶²© ¥¨«¤√¬²µµ¨¶³²±¶¨¶²©
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²·«¨ √²¯¤·¬¯¨ ¶ ¬¨·µ¤¦·¨§©µ²° Αχερ µονο ∏±§¨µ§¬©©¨µ¨±·³µ¨¶¶∏µ¨ ¤±§·¨°³¨µ¤·∏µ¨ ¶«²º¨ §·«¤·¨ ¬·µ¤¦·¶
²©ux °¤ovx ε º¤¶¤·µ¤¦·¬√¨ ·² Αq γλαβριπεννι󶬪±¬©¬¦¤±·¯¼ ·«¤± ²·«¨µ¶q ∞¬·µ¤¦·¶²©ux °¤ovx ε º¤¶·«¨ ²³·¬°∏°
¶∏³¨µ¦µ¬·¬¦¤¯ ©¯∏¬§ ¬¨·µ¤¦·¬²±k≥ƒ∞l ¦²±§¬·¬²±q׫¨ ¤±¤¯¼¶¬¶²©Š≤2≥ ¶«²º¨ §·«¤··«¨ °¤¬±¦²°³²∏±§º¨ µ¨ v2«¨ ¬¨ ±²¯ ¤±§ ·¨«¼¯
¤¦¨·¤·¨q
Κεψ ωορδσ} ¶∏³¨µ¦µ¬·¬¦¤¯ ¦¤µ¥²±§¬²¬¬§¨ ¬¨·µ¤¦·¬²±~ 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²µµ¨¶³²±¶¨¶~²³·¬°∏°¶∏³¨µ¦µ¬·¬¦¤¯ ©¯∏¬§
¬¨·µ¤¦·¬²±
光肩星天牛k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l是我国重要的多食性蛀干害虫 o已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k黄竞芳等 o
t||t ~t||u ~阎凤鸣 oussul ∀在光肩星天牛寻找寄主植物的识别过程中 o由寄主植物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学
物质起着重要的通讯引导作用k景谦平等 ousstl ∀利用这些天然的挥发性化学物质来防治光肩星天牛具有
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但是如何获得这些天然的活性物质 o怎样才能得到好的生物测定结果 o一直是困
扰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 us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化工技术 o因其萃取能力强 o无污染 o操作温度低等诸
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 !中草药提取等领域 ∀挥发物成分因其分子量较小和沸点低 o因而采用超临界
≤’u 萃取技术易得到k景谦平等 ousst ~‹¤º·«²°¨ ετ αλqot|{{ ~‹ ±¨±¬±ª ετ αλqot||ul ~此外 o用超临界 ≤’u 萃取
技术萃取出的挥发性物质可以直接用于昆虫嗅觉测定 o这就为从寄主植物挥发物中筛选对光肩星天牛有引
诱活性的化学组分 o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1 材料与方法
t1t 五角枫kΑχερ µονοl挥发性物质的超临界 ≤’u 萃取 以生长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苗圃内的多年生五角
枫为试验材料 o将 t ∗ u年生枝条剪成 t ¦°左右小段后置于 s1v 萃取釜中进行萃取 ∀
萃取条件 }萃取压力设 tx !us !ux °¤v个水平 ~萃取温度设 vx !ws !wx ε v个水平 ∀采用 ≤p u型超临
界流体萃取机k北京合世科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l进行萃取 ∀超临界萃取的具体流程为 }五角枫枝条
剪断后称质量 装萃取釜 超临界萃取设备各部分控制合适的温度 !压力 !时间 在超临界状态下萃取降压
由脱脂棉吸附 动态收集到吸附管中 ×≤× p Š≤А≥分析 ∀
为便于进行光肩星天牛的嗅觉测定试验 o该流程中采用脱脂棉作为载体以吸附萃取获得的挥发物 ∀并
将吸附有挥发物的载体仔细 !快速地称质量 o分为 s1{ !t1u和 t1y °ªv个水平进行生物测定 ∀以等量的未经
任何处理的脱脂棉作为对照 ∀
t1u 五角枫挥发物的动态顶空采集及其 ×≤× p Š≤ p ≥分析 采用动态顶空法采集脱脂棉中的挥发物 o用
×≤× p Š≤ p ≥ k×µ¤¦¨ usss ∂²¼¤ª¨µoƒ¬±±¬ª¤±o׫¨µ°² ±∏¨¶·l对挥发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k¬± ετ αλqousswl ∀
通过 ÷¦¤¯¬¥∏µt1u版本应用软件检索 ‘Œ≥× |{谱图库兼顾保留时间来鉴定物质 ∀挥发物定量采用峰面积归一
化法表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
t1v 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嗅觉行为生物测定 嗅觉行为测定采用 ≠ 型嗅觉仪 o试验方法参照文献k李
继泉 oussvl ∀试验时 o挑选活力较强并且触角完好的雌性光肩星天牛作为供试昆虫 ∀每次试验从放虫口放
入 t头光肩星天牛后开始计时 o每次观察 us °¬±o重复 ts次 ∀
分别称取 s1{ !t1u !t1y °ª吸附有萃取物的脱脂棉放在样品口 ~同等质量的未经任何处理的脱脂棉放在
对照臂口 ∀每个萃取条件下重复 v次 ∀
图 t 不同萃取条件下各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
ƒ¬ªqt ׫¨ µ¨ ¤¯·¬√¨¦²±·¨±·²©·«¨ √²¯¤·¬¯¨ ¶∏±§¨µ§¬©©¨µ¨±·¦²±§¬·¬²±
2 结果与分析
u1t 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的 Š≤ p ≥分析 在所设置的 {种萃取条件下 o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的
Š≤ p ≥鉴定结果如图 t所示 ∀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是由许多挥发性物质组成的 ∀在所有萃取条件下
均检测出的化合物有 }正己烷 !辛烷 !v p己烯醛 !庚醛 !Ζ p u p戊烯 p t p醇 !v p己烯醇 !乙基己醇 !t p甲基
环庚醇 !u p癸烯 p t p醇 !丁酸 p u p己烯酯 !乙酸乙酯 !Αp蒎烯 !Βp蒎烯 !柠檬烯 !u p癸酮 !环己基异硫氰酸
酯等 ∀在不同压力 !温度条件下 o萃取得到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也有所差异 ∀例如 o在 tx °¤p wx ε
萃取条件下 o所得的 w{种超临界 ≤’u 萃取物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 o其中 v p己烯醛的相对含量最高 o达
vw1tx h ~醇类含量次之 o其中 v p己烯醇相对含量最高 o为 tv1tt h ∀在 tx °¤p ws ε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xt
种挥发物中 o醇类物质含量最高 o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o其中 v p己烯醇相对含量最高 o为 vx1|v h ∀在 tx °¤
p vx ε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vy种挥发物中烷烃类含量最高 o其次是醇类化合物 ∀在 us °¤p wx ε 条件下萃
取所得的 xs种挥发物中 o醇类含量最高 o其次为酯类化合物 o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 u p壬烯 p t p醇为主 o酯
类中以乙酸乙酯为主 ∀在 us °¤p ws ε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wt种挥发物中以醇类为主 o其次为醛类化合物 o
其中分别以 v p己烯醇和壬醛为主 ∀在 us °¤p vx ε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ws种挥发物中以醇类化合物含量
最高 o为 {u1|x h o其中 v p己烯醇含量高 o为 zw1tu h ∀在 ux °¤p vx ε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xs种挥发物中以
醇类为主 o其次为醛类 o醇类中以 v p己烯醇含量最高 ∀在 ux °¤p ws ε 条件下萃取所得的 vs种挥发物中
以醇类和烷烃类为主k表 tl ∀
结果还表明 }有些化合物仅在
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萃取出来 o如 u
p甲基 p u p丙烯醛仅在 ux °¤p
vs ε 条件下才能检测出来 ∀v p甲
基戊醛仅在 ux °¤ p vs ε 和 us
°¤p ws ε 条件下才能检测出来 ∀
t p戊烯 p v p醇仅在 tx °¤p wx
ε 条件下检测到 ∀由此可知 o不同
萃取条件下所萃取出的挥发性物
质有所不同 o而且相同组分的相对
含量也有差异 ∀如在 us °¤p vx
ε 萃取条件下萃取得到的 v p己烯
醇的相对含量最大 o为 zw1tu h o而
在 us°¤p wx ε 条件下获得的 v p
zwt 第 y期 张风娟等 }超临界 ≤’u 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表 1 4 种萃取条件下超临界 ΧΟ2 萃取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Ταβ . 1 ς ολατιλεσ ανδ ρελατιϖε χοντεντσ οφ συπερχριτιχαλ ΧΟ2 εξτραχτιον υνδερ φουρ χονδιτιονσ
化合物 ≤²°³²∏±§¶ tx °¤vx ε
us °¤
wx ε
ux °¤
vx ε
ux °¤
ws ε
烷烃类化合物 „¯ ®¤±¨ ¶
v p甲基戊烷 v p  ·¨«¼¯ ³¨·¤±¨ s1tu s1wt s1wt s1yt
正己烷 ‹ ¬¨¤±¨ v1|v {1wv x1{z |1|s
氯仿 ≤«¯²µ²©²µ° v1yy t1{z s1zx x1v{
甲基环戊烷  ·¨«¼¯¦¼¦¯²³¨ ±·¤±¨ t1w{ s1uv s1{u
辛烷 ’¦·¤±¨ s1s| s1vu s1tu
u ov p二甲基戊烷 u ov p ⁄¬° ·¨«¼¯ ³¨·¤±¨ s1tz s1ty
u p乙基 p t ot p二甲基 p v p甲乙基环己烷 ≤¼¦¯²«¨ ¬¤±¨ o s1zy
u p ·¨«¨ ±¼¯ p t ot p §¬°¨ ·«¼¯ p v p ° ·¨«¼¯ ±¨¨
醛类化合物 „¯ §¨«¼§¨¶
u p甲基 p u p丙烯醛 u p °µ²³¨ ±¤¯ p u p °¨ ·«¼¯ p s1su
k Εl p u p己烯醛k Εl p u p ‹ ¬¨¨ ±¤¯ s1su
v p己烯醛 u p ‹ ¬¨¨ ±¤¯ s1ws t1su s1{s s1tx
v p甲基戊醛 °¨ ±·¤±¤¯ ov p °¨ ·«¼¯ p s1tx
庚醛 ‹ ³¨·¤±¤¯ s1s| s1xs s1xw s1tt
苯甲醛 …¨ ±½¤¯§¨«¼§¨ t1tt
Ε oΕ p u ow p庚二烯醛 Ε oΕ p u ow p ‹ ³¨·¤§¬¨±¤¯ s1sv
壬醛 ‘²±¤±¤¯ u1vt
w p已基苯甲醛 …¨ ±½¤¯§«¼§¨ ow p ·¨«¼¯ p s1sv
k Ζl p u p癸烯醛k Ζl p u p ⁄¨ ¦¨±¤¯ s1sz
癸醛 ⁄¨ ¦¤±¤¯ s1yx
戊醛 °¨ ±·¤±¤¯ s1tt
k Εl p u p甲基 p u p丁烯醛 u p …∏·¨±¤¯ ou p ° ·¨«¼¯ ok Εl p s1sy
辛醛 ’¦·¤±¤¯ z1uw x1s| s1vy
醇类化合物 „¯ ¦²«²¯¶
v p丁烯 p t p醇 v p …∏·¨±p t p ²¯ s1tw
t p戊烯 p v p醇 t p °¨ ±·¨±p v p ²¯ v1sy
Ζ p u p戊烯 p t p醇 Ζ p u p °¨ ±·¨± p t p ²¯ s1ty s1{t z1wu
v p己烯醇 v p ‹ ¬¨¨ ±²¯ uy1sw |1xz v{1zx us1zt
t p己醇 t p ‹ ¬¨¤±²¯ s1w{ s1zt w1|v s1z|
t p辛烯 p v p醇 t p ’¦·¨±p v p ²¯ s1xv s1s|
u p乙基己醇 u p ∞·«¼¯ «¨ ¬¤±²¯ s1v{ t1vw s1wy s1v{
t p辛醇 t p ’¦·¤±²¯ s1|z v1vx s1z|
t p甲基环庚醇 t p  ·¨«¼¯¦¼¦¯²«¨ ³·¤±²¯ s1{v s1uu
u p壬烯 p t p醇 u p ‘²±¨ ± p t p ²¯ v1{u tv1|y y1|y
u p癸烯 p t p醇 u p ⁄¨ ¦¨± p t p ²¯ t1t{ v1y| x1yt
酯类化合物 ƒ¤·¼ ¶¨·¨µ¶
水杨酸甲酯  ·¨«¼¯ ¶¤¯¬¦¼¯¤·¨t t1st
丁酸 p u p己烯酯 u p ‹ ¬¨¨ ±¼¯ ¥∏·¼µ¤·¨ s1vt u1sx s1xw s1y{
v p甲基 p苯甲酸 p u p丁烯酯 …¨ ±½²¬¦¤¦¬§ov p ° ·¨«¼¯ p
u p ¥∏·¨±¼¯ ¶¨·¨µ s1wv
乙酸 p v p己烯酯 ¦¬¶p v p ‹ ¬¨¨ ±¼¯ ¤¦¨·¤·¨ ts1wt
k Ζl p乙酸己酯 k Ζl p „¦¨·¬¦¤¦¬§o«¨¬¼¯ ¶¨·¨µ s1tz
乙酸 p u p己烯酯 u p ‹ ¬¨¨ ±¼¯ ¤¦¨·¤·¨ s1sw
乙酸庚酯 „¦¨·¬¦¤¦¬§o«¨¬¼¯ ¶¨·¨µ s1ts
甲酸庚酯 ƒ²µ°¬¦¤¦¬§o«¨ ³·¼¯ ¶¨·¨µ tt1x{ t1ut
乙酸乙酯 ∞·«¼¯ ¤¦¨·¤·¨ y1vu tw1yx u1xs tw1w|
萜烯类化合物 × µ¨³¨ ±²¬§¶
Αp蒎烯 Αp °¬±¨ ±¨ s1tw s1wy s1xy s1us
Βp蒎烯 Βp °¬±¨ ±¨ s1s| s1tx s1vt
里哪烯 ¬°²±¨ ±¨ s1tw s1xt s1tx
u oy p二甲基 p u p辛烯 u p ’¦·¨±¨ ou oy p §¬°¨ ·«¼¯ p s1sx
t ov o{ p柠檬三烯 t ov o{ p ³p  ±¨·«¤·µ¬¨±¨ s1tt
u ow p二己烯醛 u ow p ‹ ¬¨¤§¬¨±¤¯k∞o∞l p s1sx
石竹烯 ≤¤µ¼²³«¼¯¯¨ ±¨ x1|u
¦¬¶p v p己烯戊酯 ¦¬¶p v p ‹ ¬¨¨ ±¼¯ √¤¯ µ¨¤·¨ s1x|
酮类化合物 Ž¨·²±¨ ¶
u p癸酮 u p ⁄¨ ¦¤±²±¨ s1xu s1ut s1wt s1{t
苯乙酮 „¦¨·²³«¨ ±²±¨ s1tt s1x{
w p甲基 p w p己烯 p v p酮 w p ‹ ¬¨¨ ± p v p ²±¨ ow p °¨ ·«¼¯ p s1tv
w p甲基 p u p己酮 u p ‹ ¬¨¤±²±¨ ow p °¨ ·«¼¯ s1yt
y p甲基 p u p庚酮 u p ‹ ³¨·¤±²±¨ oy p ° ·¨«¼¯ p s1tu s1tu
u ov p丁二酮 u ov p …∏·¤±¨ §¬²±¨ u1ut s1wt s1zw t1zs
x p乙基 p ukx‹l呋喃酮 ukx‹l p©∏µ¤±²±¨ ox p ·¨«¼¯ p t1st s1{{
其他化合物 ’·«¨µ¦²°³²∏±§¶
u p硝基丁烷 u p ‘¬·µ²¥∏·¤±¨ s1ts s1sz s1tw
t ow p二氧杂环己烷 t ow p ⁄¬²¬¤±¨ s1ux s1tx s1t|
四氢呋喃 ƒ∏µ¤±o·¨·µ¤«¼§µ²p s1vy t1yu
乙酸 „¦¨·¬¦¤¦¬§ y1{{ s1tv s1tz
甲酸 ƒ²µ°¬¦¤¦¬§ s1xt
环己基异硫氰酸酯 ≤¼¦¯²«¨ ¬¤±¨ o¬¶²·«¬²¦¼¤±¤·²p s1v| s1yu s1vy s1x|
己烯醇的相对含量最小 o
仅为 |1xz h ∀
u1u 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的嗅觉行为测定结
果 光肩星天牛对不同萃
取条件下的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的行为反应测
定结果如表 u所示 ∀以下
萃取条件下的挥发物引诱
作用显著 } s1{ °ª载体
时 o萃取条件为 tx °¤p
vx ε ~ t1u °ª 时的 us
°¤p ws ε ~t1u °ª时的
ux °¤p vx ε ~t1y °ª时
的 ux °¤ p vx ε 和 t1u
°ª时的 us °¤p wx ε 的
挥发物 ∀其他条件下的均
不明显 ∀
3 结论和讨论
v1t 最佳萃取条件的确
定 超临界 ≤’u 萃取技
术是一种新型的植物活性
成分的提取 !分离技术 o它
能在常温下进行萃取分
离 o可以有效地进行植物
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笔者
曾在自然状态下利用动态
顶空法采集了五角枫的挥
发物并进行了 ×≤× p Š≤
p ≥分析 o将其与超临界
≤’u 萃取获得的挥发物结
果进行比较 o结果表明 }超
临界 ≤’u 获得的挥发物
在植物自然状态下均可检
测到 o只是超临界 ≤’u 获
得的挥发物种类较少 o所
以笔者认为超临界 ≤’u
萃取获得的挥发物可用于
光肩星天牛的行为测定 ∀
传统的超临界 ≤’u
萃取技术在进行最佳萃取
条件的选择时 o通常依据
的是目标产物的萃取率 ∀
{wt 林 业 科 学 wv卷
表 2 光肩星天牛对五角枫超临界 ΧΟ2 萃取物的行为反应 ≠
Ταβ . 2 Βεηαϖιοραλ ρεσπονσε οφ Α .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το συπερχριτιχαλ ΧΟ2 εξτραχτιον φροµ Α . µονο
萃取条件
≤²±§¬·¬²±
样品
≥³¨¦¬¨° ±¨
第 t组 Šµ²∏³t 第 u组 Šµ²∏³u 第 v组 Šµ²∏³v 平均值 „√¨ µ¤ª¨
样品臂
≥¤°³¯¨
对照臂
≤Ž
样品臂
≥¤°³¯¨
对照臂
≤Ž
样品臂
≥¤°³¯¨
对照臂
≤Ž
样品臂
≥¤°³¯¨
对照臂
≤Ž
´ u u t u u t u1ss u1ss
对照 ≤Ž µ t t u u t t t1ss t1ss
¶ t t u u u u t1yz t1yz
´ t x u u u u t1yz v1ssus °¤
vx ε µ w u v u u t v1ss t1yz¶ u t t u t t t1vv t1vv
n 3 ´ u t v t u t u1vv t1sstx °¤
vx ε µ v t s t t t t1vv t1ss¶ t t w s w y v1ss u1vv
´ u s w t v u v1ss t1ssux °¤
ws ε
n 3 µ u t v t v u u1yz t1vv
¶ x | w y v x w1ss y1yz
´ v t v u w v v1vv u1ssux °¤
vx ε
n 3 µ x v w t x u w1yz t1ss
n 3 ¶ y t x t x u x1vv t1vv
´ t u t x t v t1ss v1vvtx °¤
ws ε µ v u x w w v w1yz u1ss¶ y w u w v w v1yz w1ss
´ v x s w u v t1yz w1ssus °¤
ws ε µ x t u t v t v1vv t1ss¶ x u v w w x w1ss v1yz
´ u t u t v u u1vv t1vvus °¤
wx ε
n 3 µ u t w t v t v1ss t1ss
¶ v w w u v x v1vv v1yz
´ u u x x v u v1vv v1sstx °¤
wx ε µ t v w s w v v1ss u1ss¶ s u t t u v t1ss u1ss
≠ 样品 ´ !µ !¶的质量分别为 s1{ !t1u !t1y °ª∀׫¨ °¤¶¶²©·«¨ ¶¤°³¯¨ ´ oµ¤±§ ¶ ¬¶s1{ ot1u ¤±§
t1y °ªoµ¨¶³¨¦·¬√¨ ¼¯ q/ n 0代表引诱作用 ∀/ n 0 µ¨³µ¨¶¨±·¶·«¨ ¤·µ¤¦·¬²±q/ 3 0代表处理和对照间差异显
著k Π s1sxlk单因素方差分析l ∀/ 3 0 µ¨³µ¨¶¨±·¶·«¨ ¶¬ª±¬©¬¦¤±·§¬©©¨µ¨±¦¨ ¥¨·º¨¨ ± ·«¨ ¦²±·µ²¯ ¤±§·«¨
·µ¨¤·° ±¨·k Π s1sxl q表中数据为进入各臂的频次 ∀ ∂¤¯∏¨ ° ¤¨±¶©µ¨ ∏´¨ ±¦¼ ²© ±¨·¨µ¬±ª¶¤°³¯¨²µ≤Žq
笔者曾利用超临界 ≤’u 萃取
技术萃取复叶槭植株中的挥发
物 o发现在 ts !tx !us °¤条件
下 o随着萃取压力的增加 o萃取
的种类和含量也增加 ~在 vx ∗
xx ε 范围内 o随着萃取温度的
增加 o萃取物的种类和含量反
而减小 o萃取时间在 tx ∗ ys
°¬±范围内 o不同挥发物的萃
取效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不
同 ∀
在本试验中笔者不是以目
标产物的最大萃取率作为最佳
条件的选择 o而是以对光肩星
天牛具有显著引诱作用时的萃
取条件作为最佳的萃取条件 ∀
测定结果可知 o在 tx °¤ p
vx ε !ux °¤p ws ε !ux °¤p
vx ε !us °¤p wx ε w种萃取
条件下 o五角枫超临界 ≤’u 萃
取物对光肩星天牛均有引诱作
用 o且达到了显著的程度 o可初
步确定 w种萃取条件为研究调
控光肩星天牛趋性行为的挥发
性化合物较佳萃取条件 ∀同时
发现 }同一萃取条件下获得的
萃取物 o由于试验时所用挥发
物载体的质量不同k也就是说用于嗅觉测定的挥发物的总量不同l o导致光肩星天牛的行为反应出现差异 ∀
在对上述 w个萃取条件下的结果做综合分析后发现 o相对而言 oux °¤p vx ε 条件下 t1u和 t1y °ª的萃取物
载体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最为显著 o因此 o在本研究所设计的参数范围内 o将该萃取条件作为最佳萃取
条件 ∀本研究还表明 }用超临界 ≤’u 萃取技术萃取寄主植物的挥发性化合物用于昆虫的生物测定 o该方法
是可行的 o有助于从众多的挥发物组分中筛选出对光肩星天牛有引诱作用的混合组分 o从而为光肩星天牛寄
主选择定位所需化学信号的指纹图谱研究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当然 o由于所设条件有限 o本研究所确
定的最佳条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优化 ∀
v1u 五角枫挥发性信息化学物质的综合分析 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是由多种微量的挥发性化学物质
组合而成的混合物 ∀生物测定的是针对该组混合物对光肩星天牛的影响 ∀由 Š≤ p ≥分析测试结果可知 o
不同萃取条件下 o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的化合物成分不同 ~相同成分在不同萃取条件下所占的比例也
不同 ∀也正是由于挥发物种类和相对比例的不同 o致使光肩星天牛具有不同的行为反应 ∀实验数据表明 }ux
°¤p vx ε 萃取条件下的五角枫超临界 ≤’u 萃取物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其化合物组成主要
有二氯甲烷 !三甲基戊烷 !正己烷 !氯仿 !二氯乙烷 !v p己烯醛 !庚醛 !v p己烯醇 !t p己醇 !u p乙基己醇 !丁酸
p u p己烯酯 !乙酸乙酯 !Αp蒎烯 !u p癸酮 !u ov p丁二酮 !癸醛 !壬醛 !乙酸 p v p己烯酯 !k Εl p u p己烯醛 !
k Ζl p u p癸烯醛 !t p戊烯 p v p醇 !k Ζl p乙酸己酯 !石竹烯 ∀其中 v p己烯醇在该混合物中所占的比例最
高 o达 v{1zx h o其次为乙酸 p v p己烯酯 o其相对含量为 ts1wt h ∀李继泉kussvl的试验表明 }不同浓度的 v p
己烯醇 !u p乙基己醇和乙酸乙酯对光肩星天牛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 o不同浓度的癸醛 !壬醛 !乙酸 p v p己烯
|wt 第 y期 张风娟等 }超临界 ≤’u 萃取五角枫挥发物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嗅觉行为反应
酯和k Εl p u p己烯醛对光肩星天牛的引诱作用均达到了显著的水平 ∀可能正是这些物质的作用致使 ux
°¤vx ε 超临界萃取条件下的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 o因而笔者推测癸醛 !壬醛 !v p己烯
醇 !乙酸 p v p己烯酯等物质很有可能是光肩星天牛寄主选择定位指纹图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o还有许
多化合物对光肩星天牛的作用浓度和引诱效果不很清楚 o故很难得出对光肩星天牛具有引诱作用的指纹图
谱 o还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此外 o有些化合物在单独测定时可能不发挥作用 o而与其他化学物质混配时则起
到增效或协同作用 ∀因此 o在寻找光肩星天牛的寄主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光肩
星天牛作为杂食性昆虫 o其寄主选择定位的化学信息物质不可能唯一 o这也正是研究其引诱剂的困难之处 ∀
植物挥发物间的相对含量在调控昆虫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o如苗振旺等kussul的实验发现不同配比
引诱剂对红脂大小蠹k ∆ενδροχτονυσϖαλενσl的引诱效果是不同的 ∀由于阔叶植物挥发性化学物质种类较多 !
而挥发量较低 o定量较困难 o所以在研究植食性昆虫利用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识别寄主植物时 o关于挥发
物之间比例的研究就更难更少了k∂¬¶¶¨µot|{yl ∀
在研究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昆虫行为的影响时 o许多研究采用鉴定出的纯化合物单体 !溶剂粗提液
kŽ²¶¦«¬¨µετ αλqousss ~ ‹¤°°¤¦®ousst ~¨¶®¨ ¼ ετ αλqousss ~usst ~ƒ¤± ετ αλqoussvl或吸附剂吸附后的溶剂洗
脱液来用于生物测定k阎凤鸣等 oussu ~¤±ª ετ αλqot||zl o继而寻找 !确定控制昆虫行为的挥发性信息化学物
质 ∀但这些方法存在费时 !溶剂有选择性影响等缺点 ∀而用植物的超临界 ≤’u 萃取物直接进行昆虫生物测
定 o消除了溶剂的影响 o减少了中间过程 o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笔者在试验中利用超临界 ≤’u 萃取的混合
物直接进行光肩星天牛的行为反应 o该方法的应用对进一步探明光肩星天牛寄主选择定位化学信息的指纹
图谱 o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o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黄竞芳 o骆有庆 o周章义 qt||u1 中国光肩星天牛研究的新进展 q陕西林业科技 okul }xz p yt
黄竞芳 o骆有庆 qt||t1 我国杨树蛀干害虫的现状 !问题与对策 q森林病虫通讯 oktl }u| p vv
景谦平 o尉 芹 o董娟娥 qusst1 影响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因素评述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tykvl }u| p vv
李继泉 qussv1不同条件下复叶槭挥发物对光肩星天牛趋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otst p tsw
苗振旺 o张钟宁 o王培新 o等 qussu1 外来入侵害虫红脂大小蠹对寄主挥发物的反应 q昆虫学报 owzkvl }vys p vyv
阎凤鸣 qussu1 化学生态学 q北京 }科学出版社 otss p tsx
阎凤鸣 o徐崇任 o…¨ ±ª·¶¶²±  o等 qussu1转 …·基因棉挥发性气味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棉铃虫的电生理活性 q昆虫学报 owxkwl }wux p wu|
ƒ¤± ‹ o¬ ± o¬± ≠ qussv1 ∞¯ ¦¨·µ²³«¼¶¬²¯²ª¬¦¤¯ ¤±§«¨ «¤√¬²µ¤¯ µ¨¶³²±¶¨¶²©¤§∏¯·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k²·¶¦«∏¯¶®¼l ·²√²¯¤·¬¯¨ ¦²°³²∏±§¶²©«²¶·2³¯¤±·q
ƒ²µ¨¶·µ¼ ≥·∏§¬¨¶¬± ≤«¬±¤oxktl }ux p u|
‹¤°°¤¦®qusst1≥¬±ª¯¨¤±§¥¯ ±¨§¨§ °¤¬½¨ √²¯¤·¬¯¨ ¶¤¶¤·µ¤¦·¤±·¶©²µ§¬¤¥µ²·¬¦¬·¨ ¦²µ±µ²²·º²µ° ¥¨ ·¯¨¨¶q≤«¨ ° ∞¦²¯ ouzkzl }tvzv p tv|s
‹¤º·«²°¨ ≥ …oŽµ¬¨ª¨µ ≥ o¬¯¯ ⁄qt|{{1„±¤¯¼¶¬¶²©©¯¤√²µ¤±§©µ¤ªµ¤±¦¨ ¦²°³²∏±§¶∏¶¬±ª¶∏³¨µ¦µ¬·¬¦¤¯ ©¯∏¬§ ¬¨·µ¤¦·¬²±¦²∏³¯ §¨º¬·«ª¤¶¦«µ²°¤·²ªµ¤³«¼q„±¤¯
≤ °¨ oys }wzu p wzz
‹ ±¨±¬±ª „ o≤²µ¨ • oŠ¤µ§¨¤2ײµµ¨¶§¨¼ qt||u1∞¬·µ¤¦·¬±ª√²¯¤·¬¯¨ ¦²°³²∏±§¶¬± ±¬ª«·2¥¯²²°¬±ª­¤¶¶¨°¬±¨ ¤·µ¤¦·¬√¨ ·²¦¤¥¥¤ª¨ ²¯²³¨µ°²·«¶q∞±·²°²¯ out
kwl }{xw p {x|
¤±ª∞ …o≤¤µ√¤¯«²„ o≥·¤µ®⁄qt||z1„·µ¦·¬²± ²©©¨ °¤¯¨²µ¬¨±·¤¯ ©µ∏¬·©¯¼ oΒαχτροχερα δορσαλισo·²√²¯¤·¬¯¨ ¶¨ °¬²¦«¨ °¬¦¤¯¶©µ²° ¯¨ ¤√ ¶¨¤±§ ¬¨·µ¤¦·¶²©¤±²±«²¶·
³¯¤±·o³¤±¤¬k Πολψχσιασ γυιλφοψλειl ¬± ¤¯¥²µ¤·²µ¼ ¤±§²¯©¤¦·²°¨ ·¨µ¤¶¶¤¼¶q≤«¨ ° ∞¦²¯ ouvkxl }tv{| p twst
¬± ≠²∏­∏o¬¬´∏¤±o¬¬¤±ª∏¤±ªo ετ αλqussw q’¯ ©¤¦·²µ¼µ¨¶³²±¶¨ ²© Ανοπλοπηορα γλαβριπεννισ·²√²¯¤·¬¯¨ ¦²°³²∏±§¶©µ²° ¤¶«2¯ ¤¨© °¤³¯¨k Αχερνεγυνδοl ∏±§¨µ
§µ²∏ª«·¶·µ¨¶¶q≥¦¬¨±·¬¤≥¬¯√¤¨ ≥¬±¬¦¤¨ ows ktl }|| p tsx
Ž²¶¦«¬¨µ∞ ‹ o§¨ Ž²ª¨¯ • o∂¬¶¶¨µ‹ qusss1„¶¶¨¶¶¬±ª·«¨ ¤·µ¤¦·¬√ ±¨¨ ¶¶²©√²¯¤·¬¯¨ ³¯¤±·¦²°³²∏±§¶·² º ¶¨·¨µ±©¯²º µ¨·«µ¬³¶ Φρανκλινιελλα οχχιδενταλισq≤«¨ °
∞¦²¯ ouyktul }uywv p uyxx
¨¶®¨ ¼ × ≤ o°µ²®²³¼ • qusss1≥²∏µ¦¨¶²©¤³³¯¨²§²µ¤·µ¤¦·¬√¨ ·²¤§∏¯·³¯∏° ¦∏µ¦∏¯¬²¶q≤«¨ ° ∞¦²¯ ouykvl }yv| p yxv
¨¶®¨ ¼ × ≤ o°µ²®²³¼ • o•µ¬ª«·≥ ∞oετ αλqusst1 ∞√¤¯∏¤·¬²± ²©¬±§¬√¬§∏¤¯ ¦²°³²±¨ ±·¶²©³«∏° ²§²µ¤¶³²·¨±·¬¤¯ ¤·µ¤¦·¤±·¶©²µ¤§∏¯·³¯∏° ¦∏µ¦∏¯¬²¶q ≤«¨ °
∞¦²¯ ouzktl }t p tz
∂¬¶¶¨µ ‹ qt|{y q ‹²¶·²§²µ³¨µ¦¨³·¬²±¬± ³«¼·²³«¤ª²∏¶¬±¶¨¦·¶q„±±∏¤¯ • √¨¬¨º¶²© ∞±·²°²¯²ª¼ovt }tut p tww
k责任编辑 朱乾坤l
sxt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