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anopy Leaching of the Subtropical Mixed Forest Under Acid Rain in Hunan Province

酸雨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淋溶特征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在湖南韶山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4个采样区进行酸雨监测,分析林内穿透水中主要离子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pH值明显升高,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对SO24-、NO3-、Mg2+、NH4+和Na+具有吸收作用,SO24-、Ca2+和Mg2+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明显减少。Ca2+、K+和Cl-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着pH值增加而增加。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SO42-、NO3-的吸收作用最强。根据18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K+>Ca2+>Cl->Mg2+>SO42->NO3->NH4+>Na+

The leaching law of major ions in acid precipitation in a subtropical mixed forest was examined basing on the experiment at 4 sample sites in Shaoshan,Hunan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01 to June 2002.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value obviously increased and the ionic uptake evidences were proved by SO2- 4, NO-3, Mg2+ , NH+4 and Na+, when rain water passing through the canopy. The dissolved percentage of SO42-, Ca2+ and Mg2+ had the tendency to reduc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infall. Dissolved percentage of Ca2+ , K+and Cl-showed a tendency to increase along with increase of pH value. Shaoshan forest canopy has the strongest effects on the uptake of SO42-、NO3- under acid rain.The ionic leaching order in Shaoshan forest canopy was K+>Ca2+>Cl->Mg2+ >SO42->NO3->NH4+>Na+.


全 文 :第 wv卷 第 z期
u s s z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v o‘²1z
∏¯ qou s s z
酸雨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淋溶特征
张西林t ou 蒋益民v 张 龚v 向仁军t
kt1 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长沙 wtsssw ~ u1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长沙 wtss{u ~
v1 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长沙 wtssszl
摘 要 } usst年 t月至 ussu年 y月在湖南韶山对亚热带针阔混交林 w个采样区进行酸雨监测 o分析林内穿透水
中主要离子的淋溶特征 ∀结果表明 }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 ³‹ 值明显升高 o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对 ≥’upw !‘’pv !
ªun !‘‹ nw 和 ‘n¤ 具有吸收作用 o≥’upw !≤¤un和 ªun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明显减少 ∀ ≤¤u n !Žn和 ≤¯ p
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着 ³‹值增加而增加 ∀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作用下 o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 ≥’upw !‘’pv 的吸
收作用最强 ∀根据 t{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 o韶山地区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 }Žn  ≤¤un  ≤¯ p  ªu n
 ≥’u pw  ‘’ pv  ‘‹ nw  ‘¤n ∀
关键词 } 酸雨 ~淋溶 ~亚热带森林 ~韶山
中图分类号 }÷xtz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zlsz p ssst p sw
收稿日期 }ussx p s{ p tu ∀
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kxswux|uz !xsuux|uyl ousss年度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 o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
研基金kussusxvustzl资助 ∀
Χανοπψ Λεαχηινγ οφ τηε Συβτροπιχαλ Μιξεδ Φορεστ Υνδερ Αχιδ Ραιν ιν Ηυναν Προϖινχε
«¤±ª÷¬¯¬±tou ¬¤±ª≠¬°¬±v «¤±ªŠ²±ªt ÷¬¤±ª • ±¨­∏±t
kt1 Ηυναν Ρεσεαρχη Αχαδεµψοφ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Σχιενχεσ Χηανγσηα wtsssw ~ u1 ∆επαρτµεντ οφ ΕνϖιρονµενταλΣχιενχε ανδ Ενγινεερινγ οφ
Ηυναν Υνιϖερσιτψ Χηανγσηα wtss{u ~ v1 Ηυναν Προϖινχε Ενϖιρονµεντ Μονιτορινγ Χεντερ Χηανγσηα wtssszl
Αβστραχτ } ׫¨ ¯¨ ¤¦«¬±ª ¤¯º ²©°¤­²µ¬²±¶¬±¤¦¬§³µ¨¦¬³¬·¤·¬²±¬±¤¶∏¥·µ²³¬¦¤¯ °¬¬¨ §©²µ¨¶·º¤¶ ¬¨¤°¬±¨ §¥¤¶¬±ª²±·«¨ ¬¨³¨µ¬2
°¨ ±·¤·w¶¤°³¯¨¶¬·¨¶¬± ≥«¤²¶«¤±o‹∏±¤± °µ²√¬±¦¨ ©µ²°¤±∏¤µ¼usst·²∏±¨ ussu q׫¨ µ¨¶∏¯·¶¶«²º¨ §·«¤··«¨ ³‹ √¤¯∏¨ ²¥√¬2
²∏¶¯¼¬±¦µ¨¤¶¨§¤±§·«¨ ¬²±¬¦∏³·¤®¨ √¨¬§¨±¦¨¶º¨ µ¨ ³µ²√¨ §¥¼ ≥’upw o‘’pv o ªun o‘‹nw ¤±§‘n¤ oº«¨ ± µ¤¬± º¤·¨µ³¤¶¶¬±ª
·«µ²∏ª«·«¨ ¦¤±²³¼q׫¨ §¬¶¶²¯√¨ §³¨µ¦¨±·¤ª¨ ²©≥’upw o≤¤un ¤±§ªun «¤§·«¨ ·¨±§¨±¦¼·²µ¨§∏¦¨ º¬·«·«¨ ¬±¦µ¨¤¶¨ ²©·«¨ µ¤¬±2
©¤¯¯q⁄¬¶¶²¯√¨ §³¨µ¦¨±·¤ª¨ ²©≤¤un oŽn ¤±§≤¯ p ¶«²º¨ §¤·¨±§¨±¦¼·²¬±¦µ¨¤¶¨ ¤¯²±ªº¬·«¬±¦µ¨¤¶¨ ²©³‹ √¤¯∏¨ q≥«¤²¶«¤±©²µ¨¶·
¦¤±²³¼ «¤¶·«¨ ¶·µ²±ª¨¶·¨©©¨¦·¶²±·«¨ ∏³·¤®¨ ²©≥’upw !‘’pv ∏±§¨µ¤¦¬§µ¤¬±q׫¨ ¬²±¬¦¯ ¤¨¦«¬±ª²µ§¨µ¬± ≥«¤²¶«¤±©²µ¨¶·¦¤±²³¼
º¤¶Žn  ≤¤un  ≤¯ p  ªun  ≥’upw  ‘’pv  ‘‹nw  ‘¤n q
Κεψ ωορδσ} ¤¦¬§§¨³²¶¬·¬²±~¯¨ ¤¦«¬±ª¤±§∏³·¤®¨ ~¶∏¥·µ²³¬¦¤¯ ©²µ¨¶·~≥«¤²¶«¤±
目前 o酸雨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报道主要集中在酸雨中离子分布特征 o酸雨对林木生长及生产力的影
响 o酸雨对森林土壤的影响以及模拟酸雨试验等方面k周修萍等 ot|{z ~⁄µ¤¤¬­¨µ¶ ετ αλqot||w ~冯宗炜 ot||| ~
‹¤°¥∏µª ετ αλqot||{ ~⁄µ¤¤¬­¨µ¶ ετ αλqot||x ~高绪平等 ot|{z ~Ž²«±²ot||xl ∀近年来 o关于湖南地区酸雨降水
化学组成 !离子浓度和酸度的分布特征均有所研究k‹¤±¶²± ετ αλqot||t ~ƒ¤± ετ αλqousst ~陈旦华等 ot||zl o
但酸雨对森林冠层淋溶作用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以 usst年 t月至 ussu年 y月韶山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 o
研究了该区酸雨对森林冠层的淋溶作用 ∀
t 研究区概况
韶山位于湖南省中部kuzβ{zχ ‘ottuβ|tχ ∞l o海拔 u|u °∀属亚热带气候 o年均降雨量 t uss ∗ t zss °° o且
集中在夏季 ∀年均气温 ty1{ ε ∀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 o以针叶为主 ∀林内树种丰富 o高大乔木树
种主要有杉木k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λανχεολαταl !马尾松k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l !香樟k Χινµαµοµυµ χαµπηοραl !油桐k ςερ2
νιχια φορδιιl和毛竹k Πηψλλοσταχηψσ πυβεσχενσl ~低矮的灌木主要由山茶花k Χαµελλια ϕαπονιχαl !油茶k Χαµελλια ολει2
φεραl !夹竹桃k Νεριυµ ινδιχυµl以及小叶冬青k Ευονψµυσϕαπονιχυσl等 ∀这些树种在林地空间形成明显的多冠
层垂直结构 o乔木冠层在距地面 ts ∗ vs °处 o灌木冠层在距地面 s1{ ∗ v1x °处 ∀土壤属于黄壤 !黄棕壤等敏
感性土壤 ∀
u 研究方法
usst年 t月至 ussu年 y月在林分附近的空旷地带 o在 w个 vs ° ≅ vs °的采样区内布设 vu个采样点 o采
用瑞典的自动降水采样器采集雨样 o接水容器为专用的聚乙烯桶 ∀选定标准木 o在离地面 t °处固定一个直
径为 ts ¦°向上开口的聚乙烯容器 o中间放置过滤薄片以防止树叶和昆虫进入容器 o下方紧接一个专用聚乙
烯接水容器 o以测定穿透水量 ~用一个直径为 tx ¦°的向上开口的聚乙烯容器置于土中 o获得地表穿透水 ∀
大气降水 !林冠穿透水和地表穿透水均是每周采集 t次样品 ∀
在降水后立即用 °‹≥ p v≤型数字型酸度计测定水样 ³‹值 o水样在每周采样当天送实验室 o用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k≥‹ p v{ss o‹¬·¤¦«¬公司l分析 Žn !≤¤un !ªun !‘¤n和 „¯ v n的含量 ~≥’upw !‘’pv !ƒp !≤¯ p和 ‘‹nw 含
量则用离子色谱仪k⁄÷ p tus型离子色谱仪 o⁄¬²±¨ ¬公司l测定 ∀
v 结果与分析
311 降水 πΗ值变化特征
从表 t可以看出 o大气降水经过树冠及地表植被后 o³‹值明显升高 o可能是树冠在受到酸性降水的淋溶
后 o树木组织内的盐基阳离子k≤¤un oªun oŽn !±un等l与降水中 ‹ n发生交换反应 o‹ n取代盐基离子 o降雨
中 ‹ n浓度减少 o从而 ³‹值上升 ~另一方面 o通过比较各季节大气降水 ³‹增量可知 o大气降水 ³‹上升幅度
最大值出现在夏季kv ) y月份l ousst年大气降水依次经过树冠 !地表植被淋洗后 ³‹ 值分别上升了 u1uw和
u1uz个 ³‹值单位 o上升率分别为 xt1x h和 xu1u h ∀这表明 o在植被生长旺季k本文指夏季l o树叶中可交换
反应的盐基离子活性更大 o淋熔作用更加明显 ∀
表 1 观测数据的季均值 ≠
Ταβ .1 Θυαρτλψ αϖεραγε ϖαλυε οφ δατα

≠ ¤¨µ

²±·«
降雨量
°µ¨¦¬³¬·¤·¬²±Π°°
项目
Œ·¨° ³‹
离子浓度 Œ²± ¦²±¦¨±·µ¤·¬²±Πk°ª#ptl
≥’u pw ‘’ pv ≤¤u n ªu n ‘‹ nw ‘¤n Žn ≤¯ p
…Ž w1zx v1sz t1w| t1vt s1uv v1{| s1u{ s1xv s1yv
usst t ) v uus ׃ x1|y y1us t1ux |1xs s1ys x1yu s1uy v1tu u1ts
Šƒ z1su y1ys t1ts tt1ws s1zs u1us s1xs u1ss u1xs
…Ž w1vx t1us s1ts v1xs s1wx t1us s1vy s1u| u1sv
usst v ) y uxs ׃ y1x| w1ws s1zt y1yw s1{s v1wv s1u{ v1ty u1{w
Šƒ y1{| v1xs s1vt |1zs s1ts t1{t s1vv u1zv u1vx
…Ž x1xt t1ut s1wv t1st s1t{ s1xx s1ty s1uu s1uw
usst y ) | u{{ ׃ y1t{ w1yw t1zu w1|s s1zy v1tv s1yw w1{s u1t{
Šƒ y1tt y1ts u1wx x1xu t1u| x1tv s1zy z1xw w1zw
…Ž w1vs u1{s s1{s s1|s s1ts t1|s s1vs s1xs s1ys
usst | ) tu vws ׃ w1vu |1ys u1us z1ts t1vs u1ws s1x| x1|s w1|s
Šƒ w1zu tu1|s u1xs |1ts t1{s u1xs s1ys w1zs w1zs
…Ž w1ux {1vu t1v| y1vz s1|{ u1zu t1tx s1|s t1|w
ussu t ) v xus ׃ w1wv tu1{v v1vz ts1vx t1wx u1x{ s1zs w1ws v1su
Šƒ w1ys tu1zv v1tz |1vy t1u| u1yt s1ys v1xs u1{v
…Ž w1xt u1xw s1z{ t1vs s1vs t1u| s1vs s1vs s1wy
ussu v ) y {{s ׃ x1zy u1ws s1y{ u1us s1ws t1ux s1vx t1ys t1xx
Šƒ x1{t v1{x s1{{ u1{s s1xs t1x| s1us u1us s1s|
≠ …Ž}大气降水 …∏¯® ³µ¨¦¬³¬·¤·¬²±~׃ }森林穿透水 ׫µ²∏ª©¤¯¯~Šƒ }地表水 Šµ²∏±§·«µ²∏ª«©¤¯¯q
312 降雨过程的冠层淋溶
v1u1t 冠层对大气降水中离子的吸收作用 从图 t可看出 o大气降水中的 ≥’upw !‘’pv !ªun !‘‹nw 和 ‘¤n经
冠层淋溶后明显出现负值 ∀这表明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对这些离子具有吸收作用 o特别是 ‘‹nw 和 ‘¤n ∀ussu
年春季 ‘‹nw 和 ‘¤n的化学淋溶百分率分别为 p yx1ys h和 p ts{ h o而同年夏季 ‘‹nw 和 ‘¤n的淋溶百分率分
别为 p yx1sw h和 p vz1sx h ousst年春 !夏两季的情况也有所相似 ∀有研究认为 o在生长季节由于树冠的吸
附作用 o大气沉降中的 ‹ n !‘’pv 和 ‘‹nw 可以减少 xs h ∗ zs h o而树冠的淋洗则可使 ≤¤un !ªun !Žn等营养
离子浓度增加kŠ¤¯ ²¯º¤ª ετ αλqot|zy ~Š¤¼ ετ αλqot|{x ~ ¤«¨ ±§µ¤³³¤ot||tl ∀笔者通过对淋溶规律的研究也
u 林 业 科 学 wv卷
发现 o生长季节k本文指春季和夏季l树冠对 ‘‹nw !‘¤n !≥’upw 和 ‘’pv 的吸收作用明显 o尤其是 ‘‹nw 和 ‘¤n ∀
v1u1u 淋溶随降雨量的变化 从图 t可以看出 o≥’upw !≤¤un和 ªun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有明
显减少的趋势 ∀≥’upw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雨量大的降水多为酸性降水 o其中 ≥’upw 和 ‘’pv 含量较高 o
而森林冠层对 ≥’upw 有一定的吸收作用 ∀ ≤¤un和 ªun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少 o可能
是由于研究地森林中 ≤¤un和 ªun主要来自于地表尘埃 o而沉积在树冠层的尘埃在降雨量较大时 o大量雨水
冲淡了林内穿透水中 ≤¤un和 ªun浓度 o使得冠层淋溶百分率下降 o即比小雨量要低 ∀ Žn离子的冠层淋溶百
分率随降雨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 o这可能是由于 Žn活性大 o不论降雨量大小 o它的淋溶百分率都较高 o受降
雨量影响较小 ∀
图 t 各离子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变化
ƒ¬ªqt ׫¨ ¦«¤±ª¨ ²©¯¨ ¤¦«¬±ª³¨µ¦¨±·¤ª¨ ²© °¤­²µ¬²±¶¤¯²±ª º¬·«µ¤¬±©¤¯¯
313 πΗ值与淋溶的关系
从表 u可以看出 o阳离子 ≤¤un !Žn和阴离子 ≤¯ p离子随着 ³‹ 值增加其冠层淋溶百分率呈现增加的趋
势 o说明酸雨能明显延缓森林生态系统中 ≤¤un !Žn和 ≤¯ p离子的淋溶速率 ∀根据表 u可以得出 o韶山地区在
常年酸沉降条件下 o森林对酸性离子 ≥’upw !‘’pv 的吸收作用最强 o≥’upw 和 ‘’pv 的淋溶百分率分别为
p uu1|v h和 p {v1{| h o这样森林对当地土壤的酸化起到了非常大的缓冲作用 ∀在 ³‹值为 w1x ∗ x1s时 o森
林冠层对 ‘‹nw 和 ‘¤n的吸收作用最强 o这可能与冠层生长吸收了这些营养元素有关 ∀
v 第 z期 张西林等 }酸雨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冠层淋溶特征
表 2 降雨 πΗ值对冠层淋溶的影响
Ταβ .2 Ινφλυενχε οφ πΗ ϖαλυειν ραιν ωατερ ον τηελεαχηινγ οφιονσιν χανοπιεσ
³‹ 大气降水中离子浓度 Œ²±¬¦¦²±¦¨±·µ¤·¬²± ²©µ¤¬±©¤¯ Π¯k°ª#ptl
淋溶百分率
¨¤¦«¬±ª³¨µ¦¨±·¤ª¨Πh
范围 •¤±ª¨ 平均值  ¤¨± ≥’u pw ‘’ pv ≥’u pw ‘’ pv ≤¤u n ªu n ‘‹ nw ‘¤n Žn ≤¯p
w1s ∗ w1x w1vs w1tt s1zy wv1us xv1vv vz1tv vy1tx p tt1ys p xt1wx zs1{y u{1||
w1x ∗ x1s w1y{ u1{t t1tw p uu1|v p {v1x| wu1s{ ts1wy p vy1sw p xt1{y zt1|t xv1sz
x1s ∗ x1x x1xt t1ut s1wv x{1vu x|1sv yz1ss yt1|s zu1ss ys1tz |u1zt {u1xs
314 冠层淋溶序列分析
表 v是各季节测得的大气降水以及林内穿透水中各离子的含量 o以雨量为权重 o计算出大气降水及林内
穿冠水的 t{个月的平均沉降率 ∀从表 v中可以看出 o在监测的 t{个月中 o只有 ‘¤n 的淋溶百分率出现负
值 o这说明 }从长期来看 o森林冠层只对 ‘¤n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 o对其他元素的吸收作用不太明显 ∀另外 o
从各离子的淋溶序列来看 o其淋溶序列为 Žn  ≤¤un  ≤¯ p  ªun  ≥’upw  ‘’ pv  ‘‹ nw  ‘¤n ∀
表 3 冠层淋溶概况
Ταβ .3 Συρϖεψ οφ χανοπψλεαχηινγ
项目 Œ·¨° ≥’upw ‘’ pv ≤¤un ªun ‘‹ nw ‘¤n Žn ≤¯ p
大气降水中离子浓度 Œ²±¬¦¦²±¦¨±·µ¤·¬²± ²©µ¤¬±©¤¯ Π¯k°ª#ptl v1t| s1{v u1v{ s1vz t1|v s1wv s1wy s1|{
森林穿冠水中离子浓度 Œ²±¬¦¦²±¦¨±·µ¤·¬²± ²©·«µ²∏ª«©¤¯ Π¯k°ª#ptl y1y{ t1yy y1z{ s1{| v1sz s1wz v1{v u1zz
大气降水中离子沉降率 ⁄¨ ³²¶¬·¬±ª³¨µ¦¨±·¤ª¨ ²©¬²±¶¬±µ¤¬±©¤¯ Π¯k®ª#«°pu¤ptl ww1ys tt1ys vv1uz x1tz uy1|{ y1st y1wv tv1zs
森林穿冠水中离子沉降率 ⁄¨ ³²¶¬·¬±ª³¨µ¦¨±·¤ª¨ ²©¬²±¶¬±·«µ²∏ª«©¤¯ Π¯k®ª#«°pu¤ptl yw1tv tx1|w yx1s| {1xw u|1wz w1xt vy1zz uy1x|
冠层净淋溶 ‘¨·¦¤±²³¼ ¯¨ ¤¦«¬±ªΠk®ª#«°pu¤ptl t|1xv w1vw vt1{u v1vz u1w| p t1xs vs1vw tu1{|
淋溶百分率 ¨¤¦«¬±ª³¨µ¦¨±·¤ª¨Πh vs1wx uz1us w{1{{ v|1xt {1wy p vv1uu {u1xt w{1w{
w 结论
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 ³‹值明显升高 o其最大升幅出现在降雨量 xus °°处 ~森林穿透水经过地表
植被后 o³‹值进一步上升不太明显 o最大升幅仍出现在降雨量 xus °°处 ~韶山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对 ≥’upw !
‘’pv !ªun !‘‹nw 和 ‘n¤ 具有吸收作用 ~≥’upw !≤¤un和 ªun离子的冠层淋溶百分率随降雨量的增加明显减
少 ~阳离子 ≤¤un !Žn和阴离子 ≤¯ p随着 ³‹的增加 o其冠层淋溶百分率呈增加趋势 ~韶山地区在常年酸沉降
条件下 o森林冠层对酸性离子 ≥’upw !‘’pv 的吸收作用最强 ~根据 t{个月离子浓度平均值来计算 o韶山地区
森林冠层离子的淋溶序列为 }Žn  ≤¤un  ≤¯ p  ªun  ≥’upw  ‘’ pv  ‘‹ nw  ‘¤n ∀
本研究只考虑了酸沉降中的湿沉降部分 o未考虑干沉降 o下一步研究应综合考虑干沉降和湿沉降 o以全
面反映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o另外 o大气降水经过森林冠层后对森林土壤酸化影响也应成为下
一步研究的重点 ∀
参 考 文 献
陈旦华 o孙瑞庆 o王美蓉 qt||z q湖南省酸性降水研究 q环境科学研究 ottkul }{ p tw
冯宗炜 qt||| q酸沉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 q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oux p uz
高绪平 o曹洪法 qt|{z qtsx种植物对模拟酸雨的反应 q中国环境科学 ozkul }ty p us
周修萍 o秦文娟 qt|{z q华南三省k区l土壤对酸雨的反应 q环境科学学报 ozkul }ty p us
¤«¨ ±§µ¤³³¤  Žqt||t q森林对雨水化学性质的影响 q林业科技通讯 oktul }u{ p vt
⁄µ¤¤¬­¨µ¶Š °o∞µ¬¶°¤± • qt||x q„ ¦¤±²³¼ ¥∏§ª¨·°²§¨¯·²¤¶¶¨¶¶¤·°²¶³«¨µ¬¦§¨³²¶¬·¬²±©µ²°·«µ²∏ª«©¤¯¯ °¨ ¤¶∏µ¨° ±¨·q • ¤·¨µ„¬µ¤±§≥²¬¯ °²¯ ∏¯·¬²±o{kxl }
uuxv p uux{
⁄µ¤¤¬­¨µ¶Š ° o ∂¤±¨ ® • o …¯ ∏¨·¨± • qt||w q„·°²¶³«¨µ¬¦§¨³²¶¬·¬²±¬± ¦²°³¯ ¬¨©²µ¨¶·¯¤±§¶¦¤³¨¶q…²∏±§¤µ¼2¤¼¨ µ ·¨¨²µ²¯²ª¼ oy| }vwv p vyy
ƒ¤± ‹ …o ‹²±ª • qusst q∞¶·¬°¤·¬²± ²©§µ¼ §¨³²¶¬·¬²± ¤±§¦¤±²³¼ ¬¨¦«¤±ª¨ ¬± ≤«¬±¨ ¶¨ ©¬µ³¯¤±·¤·¬²±¶qƒ²µ¨¶·∞¦²¯²ª¼ ¤±§ ¤±¤ª¨ ° ±¨·ovs }|| p tsz
Š¤¯ ²¯º¤¼ ‘o¬®¨ ±¶Š ∞qt|zy q≤¤¯¬¥µ¤·¬²± ²©¦²¯¯¨ ¦·¬²± ³µ²¦¨§∏µ¨¶©²µ·«¨ §¨·¨µ°¬±¤·¬²± ²©³µ¨¦¬³¬·¤·¬²±¦«¨ °¬¶·µ¼q • ¤·¨µ„¬µ¤±§≥²¬¯ °²¯ ∏¯·¬²±oy }uwt p ux{
Š¤¼ ⁄ • o ∏µ³« ≤ ∞qt|{x q׫¨ §¨³²¶¬·¬²± ²©≥’u ²±©²µ¨¶·q≤¤±¬©²±¬¤}∞¯ ¦¨·µ¬¦³²º µ¨• ¶¨¨¤µ¦«Œ±¶·¬·∏·¨ovv p yw
‹¤°¥∏µª≥ ° o¬± × ≤ qt||{ q׫µ²∏ª«©¤¯¯¦«¨ °¬¶·µ¼ ²©¤± ¦¨²±²±¤¯ ©²µ¨¶·²±·«¨ §¨ª¨ ²©·«¨ Šµ¨¤·°¯¤¬±¶q≤¤±¤§¬¤±²∏µ±¤¯ ²©ƒ²µ¨¶·• ¶¨¨¤µ¦«ou{ }twxy p twyv
‹¤±¶²± ° o¬±§¥¨µª≥ ∞qt||t q⁄µ¼ §¨³²¶¬·¬²± ¤±§³¯¤±·¤¶¶¬°¬¯¤·¬²± ²©ª¤¶¨¶¤±§³¤µ·¬¦¯ ¶¨q „·°²¶³«¨µ¬¦∞±√¬µ²±°¨ ±·oty }{{| p |ts
Ž²«±² ≠ qt||x q∞©©¨¦·²©¶¬°∏¯¤·¨§¤¦¬§µ¤¬±²±·«¨ ªµ²º·«²©¤³¤±¨ ¶¨ ¦¼³µ¨¶¶¤±§≥¤º¤µ¤¦¼³µ¨¶¶q²∏µ±¤¯ ²©¤³¤±¶²¦¬¨·¼©²µ„·°²¶³«¨µ¬¦∞±√¬µ²±°¨ ±·ovskvl }
t|t p usz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w 林 业 科 学 wv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