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Dynamics of Litter Production,Nutrient Return and Decomposition of Four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P,养分归还1年后,P出现富集,N先富集后释放,大部分K、Ca、Mg被释放。

Dynamics of litter production, nutrient return and decomposition of four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s investigated in Hongya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d:1)The litter production of the E. grandis plantation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anding density. The monthly variations of litter production were similar in four Eucalyptus grandis plantations, and peak occurred in May and the lowest values occurred in January;2) The ranked order of the nutrient returns was N > K > Ca > Mg > P, The annual macro_element returns of the four eucalyptus forests were 95.32, 86.90, 67.72 and 66.37 kg·hm-2, respectively;3) The leaf wa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nutrient return, larger nutrient returns occurred in spring and summer;4)The average loss rate of branch and leaf were 18.2% and 36.1% respectively;5)The annual decomposition rate estimated by the exponential decay model were 0.176~0.214 and 0.383~0.445,the half declining were 3~4 years and 1~2 years respectively,95% declining were 14~17 years and 6~8 years respectively. The order of releasing speeds of litter was Mg>Ca>K>N>P,P immobilization was observed, N showed increased in 182 d and thereafter decreased over rest of the trial, K、Ca and Mg loss most in quantity.


全 文 :第 wu卷 第 z期
u s s y年 z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u o‘²1z
∏¯ qou s s y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 !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刘 洋 张 健 冯茂松
k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雅安 yuxstwl
摘 要 } 研究四川洪雅县 w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 !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结果表明 }巨桉人工
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 ~w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 ox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 ot月凋落量
最低 ~w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 |x1vu !{y1|s !yz1zu和 yy1vz ®ª#«°pu o且 ‘ Ž ≤¤ ª
 ° o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 o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 ~枝 !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 t{1u h和 vy1t h o分解系
数分别为 s1tzy ∗ s1utw和 s1v{v ∗ s1wwx o半衰期分别为 v ∗ w年和 t ∗ u年 o周转期分别为 tw ∗ tz年和 y ∗ {年 ∀x种
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 ª ≤¤ Ž ‘ ° o养分归还 t年后 o°出现富集 o‘先富集后释放 o大部分 Ž!≤¤!ª被
释放 ∀
关键词 } 巨桉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分解速率
中图分类号 }≥zt{1x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ylsz p ssst p ts
收稿日期 }ussx p tu p s| ∀
基金项目 }国家/十五0科技攻关项目/四川盆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0kussw…„ysy„ p syl资助 ∀
∆ψναµιχσ οφ Λιττερ Προδυχτιον oΝυτριεντ Ρετυρν ανδ ∆εχοµ ποσιτιον οφ
Φουρ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Πλαντατιον
¬∏≠¤±ª «¤±ª¬¤± ƒ ±¨ª ¤²¶²±ª
kΧολλεγε οφ ΦορεστρψoΣιχηυαν Αγριχυλτυρε Υνιϖερσιτψ Ψαπαν yuxstwl
Αβστραχτ } ⁄¼±¤°¬¦¶²© ¬¯·¨µ³µ²§∏¦·¬²±o±∏·µ¬¨±·µ¨·∏µ± ¤±§§¨¦²°³²¶¬·¬²± ²©©²∏µ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³¯¤±·¤·¬²±¶¬±√¨ ¶·¬ª¤·¨§
¬± ‹²±ª¼¤≤²∏±·¼o≥¬¦«∏¤± °µ²√¬±¦¨ q׫¨ µ¨¶∏¯·¶¬±§¬¦¤·¨§}tl׫¨ ¬¯·¨µ³µ²§∏¦·¬²±²©·«¨ Ε q γρανδισ ³¯¤±·¤·¬²±¶¬±¦µ¨¤¶¨§º¬·«
·«¨ ¬±¦µ¨¤¶¨ ²©·«¨ ¶·¤±§¬±ª §¨±¶¬·¼q ׫¨ °²±·«¯¼ √¤µ¬¤·¬²±¶²© ¬¯·¨µ³µ²§∏¦·¬²± º¨ µ¨ ¶¬°¬¯¤µ¬± ©²∏µ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³¯¤±·¤·¬²±¶o¤±§³¨¤®²¦¦∏µµ¨§¬± ¤¼¤±§·«¨ ²¯º¨ ¶·√¤¯∏¨¶²¦¦∏µµ¨§¬±¤±∏¤µ¼~ul ׫¨ µ¤±®¨ §²µ§¨µ²©·«¨ ±∏·µ¬¨±·µ¨·∏µ±¶º¤¶
‘  Ž ≤¤  ª  °o׫¨ ¤±±∏¤¯ °¤¦µ²p¨ ¯¨ °¨ ±·µ¨·∏µ±¶²©·«¨ ©²∏µ ∏¨¦¤¯¼³·∏¶©²µ¨¶·¶º¨ µ¨ |x1vu o{y1|s oyz1zu ¤±§
yy1vz ®ª#«°pu oµ¨¶³¨¦·¬√¨ ¼¯ ~vl ׫¨ ¯¨ ¤© º¤¶·«¨ °¤¬± ¦²°³²±¨ ±·¶²©·«¨ ±∏·µ¬¨±·µ¨·∏µ±o ¤¯µª¨µ±∏·µ¬¨±·µ¨·∏µ±¶²¦¦∏µµ¨§¬±
¶³µ¬±ª¤±§ ¶∏°°¨ µ~wl ׫¨ ¤√¨ µ¤ª¨ ²¯¶¶µ¤·¨ ²© ¥µ¤±¦« ¤±§ ¯¨ ¤© º¨ µ¨ t{1u h ¤±§ vy1t h µ¨¶³¨¦·¬√¨ ¼¯ ~xl ׫¨ ¤±±∏¤¯
§¨¦²°³²¶¬·¬²±µ¤·¨ ¶¨·¬°¤·¨§¥¼·«¨ ¬¨³²±¨ ±·¬¤¯ §¨¦¤¼ °²§¨¯ º¨ µ¨ s1tzy ∗ s1utw ¤±§s1v{v ∗ s1wwx o·«¨ «¤¯©§¨¦¯¬±¬±ª º¨ µ¨ v
∗ w ¼¨ ¤µ¶¤±§t ∗ u ¼¨ ¤µ¶µ¨¶³¨¦·¬√¨ ¼¯ o|x h §¨¦¯¬±¬±ª º¨ µ¨ tw ∗ tz ¼¨ ¤µ¶¤±§y ∗ { ¼¨ ¤µ¶µ¨¶³¨¦·¬√¨ ¼¯ q׫¨ ²µ§¨µ²©µ¨¯¨ ¤¶¬±ª
¶³¨ §¨¶²© ¬¯·¨µº¤¶ª ≤¤ Ž ‘ °o°¬°°²¥¬¯¬½¤·¬²± º¤¶²¥¶¨µ√¨ §o‘¶«²º¨ §¬±¦µ¨¤¶¨§¬±t{u §¤±§·«¨µ¨¤©·¨µ§¨¦µ¨¤¶¨§
²√¨ µµ¨¶·²©·«¨ ·µ¬¤¯ oŽ!≤¤¤±§ ª ²¯¶¶°²¶·¬± ∏´¤±·¬·¼q
Κεψ ωορδσ}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³¯¤±·¤·¬²±~¯¬·¨µ³µ²§∏¦·¬²±~±∏·µ¬¨±·µ¨·∏µ±~§¨¦²°³²¶¬·¬²±µ¤·¨
巨桉k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l桉树属双蒴盖亚属横脉组柳桉系 o具有生长快 !干形好 !耐寒性强 !经济效益高 !
用途广等优点 o现以成为四川盆地迹地更新 !造纸 !人造板工业原料定向培育的主要树种之一k陈小红等 o
usssl o其经济价值已经得到显现 o但生态效应却引起了争议 o有人认为桉树是/抽肥机0 o会造成严重地力衰
退 ∀国内外一些学者都对桉树凋落物做过一些研究k廖观荣等 oussv ~林德喜等 oussu ~易志军等 oussu ~张金
文 ousss ~余雪标等 ot||| ~徐大平等 ot||z ~t||w ~ …¤µª¤¯¬ ετ αλqot||u ~ Š¨ ²µª¨ ετ αλqot||s ~ײ®¼ ετ αλqot||v ~
’𦲱±¨ ¯¯ ot|{z ~∏¯¬¤±¤ ετ αλqousstl o但对巨桉人工林凋落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自 ussw年 z月起 o
选择四川洪雅 t||z年营造的巨桉人工林 o对其凋落物数量 !养分归还量和分解速率等方面进行了一个生长
周期的研究 o以探明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 o为提高人工林地力和林分生产力 o改进巨桉速生丰
产林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t 样地概况
试验地处于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ktsuβu|χ ) tsvβutχ ∞ou|βuwχ ) u|βxwχ ‘l o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o年
均气温 ty1{ ε o最高气温 uy1{ ε o最低气温 p v1v ε o年降水量 t w|v1{ °° o土壤类型为山地黄壤和紫色土 o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表 1 立地条件及林分特征
Ταβ .1 Σιτε χονδιτιονσ ανδ στανδ χηαραχτεριστιχσ
样地
≥¬·¨¶
海拔
„¯·¬·∏§¨Π°
坡向
≥¯ ²³¨
¤¶³¨¦·
坡度
≥¯ ²³¨
坡位
≥¯ ²³¨
³²¶¬·¬²±
密度
⁄¨ ±¶¬·¼Π
k·µ¨ #¨«°pul
郁闭度
≤²√ µ¨¤ª¨
平均胸径
„√¨ µ¤ª¨
⁄…‹Π¦°
平均树高
„√¨ µ¤ª¨
«¨¬ª«·Π°
∞t xxy ) ) 坡顶台地 ¤±§²©¶¯²³¨ ·²³ t yww s1{ tw1w us1y
∞u xxv 东南 twxβ≥²∏·«¨¤¶·twxβ uxβ 坡地 ¤±§²± ¶¯²³¨ t wyz s1| tu1{ t|1z
∞v xww ) ) 坡下平地 ƒ¯ ¤·¯¤±§²©·«¨ ²¯º µ¨³¤µ·²©¶¯²³¨ t txy s1z tu1u tx1s
∞w xwy ) ) 坡顶台地 ¤±§²©²©·«¨ ²¯º µ¨³¤µ·²©¶¯²³¨ t ux{ s1| tv1x tx1u
表 2 各样地土壤养分含量
Ταβ .2 Σοιλ νυτριεντ χοντεντ ιν εϖερψσιτεσ
土层
≥²¬¯
¤¯¼¨ µΠ¦°
样地
≥¬·¨¶
³‹值
³‹
√¤¯∏¨
有机质
’µª¤±¬¦
°¤·¨µΠkª#®ªptl
‘Πk°ª#®ªptl °Πk°ª#®ªptl ŽΠk°ª#®ªptl
全量
ײ·¤¯
速效
„√¤¬¯¤¥¯¨
全量
ײ·¤¯
速效
„√¤¬¯¤¥¯¨
全量
ײ·¤¯
速效
„√¤¬¯¤¥¯¨
交换性
• ³¨¯¤¦¨¤¥¯ Π¨k°ª#°²¯ p tl
≤¤ ª
∞t v1vy ts1|{ {ws vx1xu vxs s1wxx u xys ts|1us v1uu s1wxs
s ∗ us ∞u v1uz tx1zu t sus w|1uz vws s1yx{ u uzs y{1|| t1ws s1vwu∞v v1u| uu1wx t yvs |t1y{ wys u1wsw u wxs tyz1xt |1zz t1uxy
∞w v1uu tx1zs t sts xy1uz wvs s1xxv u uws xx1y{ t1ty s1zyt
∞t v1xv v1ut wss uv1|{ vys s1uwz u s{s y|1uy {1|u t1ut|
us ∗ ws ∞u v1wx {1|| xts vx1vs vus s1vxs u uxs vy1vu t1zy s1wuy∞v v1x tu1z| t tus xy1uz wss s1|yv u vws tsy1ts tt1u| t1w{s
∞w v1vt tt1{x zys wu1uy v|s s1xxw u vys xu1|y x1wy t1zuu
∞t v1yt t1u{ vvs tw1tu v{s s1uwz u uys zt1sy |1yy s1zsy
ws ∗ ys ∞u v1xy y1ts xts ut1ty vus s1wxu u wzs v|1zw t1zy s1{xv∞v v1xy y1ts xts ut1ty vus s1wxu u wzs v|1zw t1zy s1{xv
∞w v1wz x1tv wss ut1ty v|s s1tww u wxs yz1sy tt1ww t1uuy
造林前试验地为退耕还林地 o巨桉引自澳大利亚 ot||z年 y月进行造林 ∀ussw年 z月经过典型抽样调
查 o选择了不同密度的 z年生巨桉人工林 o分别测定地形因子 !测树因子k表 tl和各样地土壤养分状况k表
ul ∀林下灌木有油茶 k Χαµελλια ολειφεραl !青冈 k Χψχλοβαλανοπσισl !柃木 k Ευρψα ¶³³ql !牛奶子 k Ελαεαγνυσ
υµβλελλαταl !胡颓子k Ελαεαγνυσ πυνγενσl等 o草本植物主要有铁角蕨k Ασπλενιυµ ¶³³ql !淡竹叶k Λοπηαντηερυµ
γραχιλεl !悬钩子k Ρυβυ󶳳ql !鸭趾草k Χοµ µελινᶳ³ql !莎草k Χψπερυ󶳳ql等 ∀
u 样品采集和分析
ussw年 z月至 ussx年 y月 o在 w种不同密度的巨桉人工林中分别设置 us ° ≅ us °的标准地 v个 o每个
标准地的 w个角和中心位置上放置长 t ° !宽 t ¦° !深 ts ¦° !网孔径 t °°的凋落物收集框 x个 ∀每月底定期
收集框中的枯枝落叶 o以标准地为单位装袋挂签带回 o并区分出枝 !叶 !皮 o在 yx ε 下烘至恒重 !称量 o计算凋
落物各组分的量 ∀
凋落物分解采用尼龙网袋法 ∀ussw年 x月在巨桉林地凋落物的最上层收集新鲜的落枝和落叶 o风干后
分别取枝 !叶各 ts ª分开装入 ts ¦° ≅ tx ¦°孔径 t °°的尼龙网袋中 o并测定其水分含量换算成烘干质量 o
便于以后测失重率 ∀于 ussw年 z月初放回林地 o枝 !叶各 tys袋 o每个林地放置 ws袋 ∀分解袋平铺于地表 o
并覆盖一些凋落物 o使其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 ∀ussw年 z月至 ussx年 z月每季度从每个林分取回样品各 ts
袋 o除去样品中的泥土等杂质后 o于 yx ε 下烘至恒重 o测定干物质残留量和营养元素含量 ∀
植物样品用硫酸 p高氯酸消煮 ∀全 ‘用凯式定氮法测定 o全 °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o全 Ž! ≤¤!ª用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土壤 ³‹值采用 ³‹复合电极测定 ~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法测定 ~水解性 ‘
用碱解 p扩散法测定 ~全 °用碱熔 p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有效 °用双酸浸提法测定 ~速效 Ž!交换性 ≤¤!ª用
u 林 业 科 学 wu卷
乙酸铵交换 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
v 结果与分析
311 凋落物量和养分归还量
v1t1t 凋落物量和组成特征 森林凋落物数量决定于树木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林龄和外界条件等 ∀根据
ussw年 z月至 ussx年 tu月的观测结果 ow个巨桉人工林分的年凋落量分别为 }{ z{y1xs !{ ttu1vs !x x|s1sx
和y stt1zs ®ª#«°pu o ∞t  ∞u  ∞w  ∞v o随着林分密度增大年凋落总量递增 ∀这与缺苞箭竹k Φαργεσια
δενυδαταl凋落物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大的研究结论一致k吴福忠等 oussxl ∀巨尾桉k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
υροπηψλλαl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总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k李志辉等 ousssl ∀与
同气候带下的桉树人工林相比 o巨桉人工林年凋落总量偏高 o比广东 t1x ∗ v1x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均凋落
量 x yss ®ª#«°pu和刚果 tu号 • x桉无性系k Ευχαλψπτυσ „…tul人工林最高年凋落量 x t{s1w ®ª#«°pu要高
k徐大平等 ot||z ~t||w ~易志军等 oussul ∀一方面可能与林龄大些有关 o在尾叶桉k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l的研究
中养分循环量随林龄增长而增长k林德喜等 oussul o另外与环境和栽植前施肥等措施有关 ∀由于人工林经营
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 o林木生长越快 o凋落物相对就越多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的主要组分包括
落叶 !落枝 !落皮 ∀从巨桉凋落物的各组分来看 o落叶占了凋落总量的 yy1u h ∗ zw1w h o明显大于落枝和落
皮 o落枝凋落量占总量的 us1y h ∗ uy1y h o落皮最少 o只有 x h ∗ z1u h ∀可见 o落叶是巨桉人工林凋落的主要
组分 ∀w个巨桉人工林落叶的凋落量为 ∞t  ∞u  ∞w  ∞v o落枝的凋落量为 ∞u  ∞t  ∞v  ∞w o落皮的凋落量为
∞u  ∞t  ∞w Υ ∞v ∀即落叶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o枝和皮的凋落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不明显 ∀
v1t1u 凋落量月动态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组分在各月的分布是不均匀的k图 tl ∀w个巨桉人工林凋落总量
动态显著相似 ox月凋落量最大 o占年凋落总量的 tz1t h ∗ uu1{ h ot月凋落量最低 ∀凋落总量的季节变化为
春 夏 秋 冬 ∀w个林分下叶的凋落动态相似且变化趋势与凋落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ow ) y月叶凋落量
较多 o占全年叶凋落量的 wz1| h ∗ xx1z h o叶凋落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为 }春 夏 秋 冬 ∀巨桉叶的凋落高
峰与春夏期间大量新叶萌发并生长旺盛 !促使老叶脱落有关k梁宏温 ot||w ~屠梦照等 ot||vl ∀枝 !皮的凋落
主要集中在夏季 oy ) {月的枝凋落量占全年枝凋落量的 v{1v h ∗ xw1s h o皮占到 ys1y h ∗ zy1w h o在 tu月枝
还有一个凋落次峰 ot月枝凋落量为 s ott月到次年 t月没有皮凋落 ∀枝凋落量变化趋势为 }夏 秋 春 
冬 o皮凋落量变化趋势为 }夏 春 Υ秋 冬 ∀巨桉人工林凋落高峰同亚热带江西省天然常绿阔叶林 !哀牢山中
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相似k黄春昌等 ot||x ~刘文耀等 ot||xl o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o但不同的是巨桉人工林
在 tt月份出现的峰很小 o而福建柏k Φοκιενια ηοδγινσιιl的凋落峰特别明显k杨玉盛等 oussw¤l o与刚果 tu号
• x桉人工林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江西梅岭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凋落峰也不同k易志军等 oussu ~
屠梦照等 ot||vl ∀
v1t1v 凋落物养分年归还量 凋落物养分归还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 ∀巨桉人工林通过凋落物回归土壤
的年 ‘!° !Ž!≤¤!ª总量见表 v ∀w个巨桉人工林的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 |x1vu !{y1|s !yz1zu和 yy1vz
®ª#«°pu o这比 y年生巨尾桉人工林的养分归还量 ttw1yz ∗ tuw1{y ®ª#«°pu和尾叶桉年均养分归还量 txs1ts
®ª#«°pu都要小k李志辉等 ousss ~林德喜等 oussul ∀w个巨桉人工林养分归还量大小循序为 }∞t  ∞u  ∞v 
∞w o这与李志辉等kusssl对巨尾桉人工林研究的结论相反 ∀凋落物归还养分的多少与凋落物量及凋落物中
养分含量密切相关 ∀∞v 的林分密度略小于 ∞w o但养分归还量略高于 ∞w o这可能与 ∞v 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
高 o因而凋落物的养分浓度偏高有关 ∀∞t 和 ∞u 的凋落量显著高于 ∞v o因此养分归还量也明显大于 ∞v ∀巨桉
人工林 x种大量元素归还量大小顺序为 }‘ Ž ≤¤ ª ° o这与巨尾桉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的大小顺
序一致k李志辉等 ousssl o而刚果 • x桉为 }‘ ≤¤ ª Ž °k廖观荣等 oussvl ∀表 v中 o‘的归还量最高 o
占总归还量的 yw1t h ∗ y{1v h ~°的归还量最低 o占总归还量的 u1s h ∗ u1x h ~Ž的归还量占 tv1x h ∗
tx1y h o≤¤和 ª的归还量比较接近 ∀ ‘!° !Ž的归还量都是 ∞t  ∞u  ∞v  ∞w o≤¤为 }∞t  ∞w  ∞u  ∞v o ª
为 }∞t  ∞v  ∞u  ∞w ∀ ∞v的 ≤¤归还量最低 oª归还量较 ∞u 和 ∞w 高 o这说明 ∞v的 ≤¤较缺乏 o而 ª相对充
足 ∀∞w 恰恰与 ∞v 相反 o≤¤归还量较高 oª归还量较低 ∀w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总量与 ‘归还量的比值依
次为 |u1u o|v1w o{u1x o|s1y o因此 o∞v的 ‘归还潜力最大且月均 ‘浓度最高 o说明 ∞v 凋落物改良土壤的效果
v 第 z期 刘 洋等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 !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图 t 凋落物各组分月动态
ƒ¬ªqt ²±·«¯¼ §¼±¤°¬¦¶²©§¬©©¨µ¨±·¯¬·¨µ¦²°³²±¨ ±·¶©µ²° ∏¯¼ ussw·² ⁄¨ ¦¨ °¥¨µussx
更好 ∀从表 u各林分土壤养分状况也可以看出 o∞v巨桉人工林 s ∗ ws ¦°土层的有机质含量 !全 ‘!全 ° o速效
‘!° !Ž和交换性 ≤¤的含量都较其他林分高 o进一步说明 ∞v 凋落物改良土壤的效果较好 ∀
表 3 凋落物养分年归还总量
Ταβ .3 Αννυαλ νυτριεντ ρετυρν οφ τηελιττερ ®ª#«°pu
样地
≥¬·¨¶
凋落物组分
¬·¨µ¦²°³²±¨ ±· ‘ ° Ž ≤¤ ª
叶 ¨¤© w|1zuz t1zuw tu1wt y1{|w y1yt{
∞t 枝 …µ¤±¦« {1x{x s1vtu u1syt t1xy| t1vyy
皮 …¤µ® v1s{w s1szt s1v|x s1tvv s1vy|
叶 ¨¤© wy1utv t1vzx {1{ x1vyy w1zvu
∞u 枝 …µ¤±¦« |1wzv s1uwu u1xzy t1wzt t1yzy
皮 …¤µ® v1ywx s1s{v s1wyy s1utz s1xyy
叶 ¨¤© vx1w|v t1vvx z1y|t u1svz x1vv
∞v 枝 …µ¤±¦« y1zxu s1u{u t1xxx t1v{t t1uvt
皮 …¤µ® v1xtw s1sz| s1u|y s1uty s1xu|
叶 ¨¤© vw1zsw t1tzy z1xxz x1uuw w1xyx
∞w 枝 …µ¤±¦« x1x{{ s1txt t1tuu u1stx s1|{{
皮 …¤µ® u1uyt s1szx s1vst s1us| s1wvt
v1t1w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的组成特
征 叶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中心部位 o
尽管在凋落前叶中的元素会大量转
移 o但养分浓度仍然比枝 !皮等木质化
组分高 o加上落叶是凋落物的主要组
分 o占凋落总量的 ys h 以上 o因而落
叶是凋落物养分归还的主体 ∀巨桉凋
落物各组分中 o‘!° !Ž!≤¤!ªx种元
素的归还总量大小为 }叶 枝 皮 o这
与凋落量各组分的大小顺序一致 ∀落
枝的养分浓度虽然很低 o但凋落量比
落皮大 o因而落枝总养分归还量占凋
落物总养分归还量的比率较落皮高 ∀
由图 u可知 o叶的养分年归还量最大 o
占总归还量的 zy1x h ∗ {t1u h ~其次
为枝 tw1y h ∗ tz1{ h o皮最小 w1v h ∗
y1{ h ∀w个巨桉人工林落叶的养分归还量分别为 }zz1vz !yy1w| !xt1{| !xv1zu ®ª#«°pu o大小顺序为 ∞t  ∞u 
∞w  ∞v o落枝的养分归还量大小顺序为 }∞u  ∞t  ∞v  ∞w o落皮的凋落量大小顺序为 }∞u  ∞v  ∞t  ∞w o即叶
的养分归还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o有明显的规律性 o而枝和皮的养分归还量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不明
显 ∀
v1t1x 凋落物养分归还量的季节动态 从图 v中可以看出 ow个样地凋落物养分归还动态基本一致 ∀春夏
w 林 业 科 学 wu卷
图 u 凋落物各组分养分年归还量
ƒ¬ªqu „±±∏¤¯ ±∏·µ¬¨±·µ¨·∏µ± ²©§¬©©¨µ¨±·¯¬·¨µ¦²°³²±¨ ±·¶
两季 x种元素养分归还总量最大 oz ) {月 !tt月和次年 x月
都是养分归还的高峰期 o但 tt月的峰值较小 o冬季 t月养
分归还量最低 ∀ ‘的归还动态与养分归还总量变化趋势相
似 o夏 春 秋 冬 ~°的归还高峰期在 x月 ~Ž的归还集中
在 x ) {月 ~≤¤的归还集中在 w ) y月 ~° !Ž!≤¤归还量的季
节变化为 }春 夏 秋 冬 ~ª的归还有 v个高峰 oz月 
次年 x月  tt月 o夏 春 秋 冬 ot月各元素的归还量都
最低 ∀
312 凋落物的分解
v1u1t 凋落物分解的季节动态 从图 w可知 ow个林分失
重率相差不大 o这说明凋落物的分解与林分密度关系不大 ∀
凋落物随时间延长失重率增大 o但枝 !叶的年失重率有别 ∀
叶年均失重 vy1t h o明显大于枝 t{1u h ∀枝和叶的分解可
图 v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养分归还量月动态
ƒ¬ªqv ²±·«¯¼ §¼±¤°¬¦¶²© ¬¯·¨µ±∏·µ¬¨±·µ¨·∏µ± ²©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³¯¤±·¤·¬²±©µ²° ∏¯¼ ussw·²∏±¨ ussx
分为 u个阶段 o叶的分解在第一季度非常快 ow个林分平均达到 uv1z h o枝在前两个季度失重率很快 ow个林
分平均达到 tv1x h o随后分解速度变缓且趋于平稳 ∀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相似k赵其国等 ot||t ~
’π≤²±±¨ ¯¯ ot|{x ~t|{|l o即凋落物的分解要经历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 u个阶段 ∀开始分解快是因为可溶性有
机物的淋洗和易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o后来分解速率减慢是因为难分解的纤维素和单宁等物质的积累 ∀
x 第 z期 刘 洋等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 !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图 w 枝叶失重率变化
ƒ¬ªqw ≤«¤±ª¨¶²© º ¬¨ª«·¯²¶¶µ¤·¨¶²©¯¨ ¤©¤±§¥µ¤±¦«
分解速率的高低与林地水热条件 o
土壤生物活动以及树种质地和化
学组分有密切的关系k¦≤¯ ¤∏ª«¨µ·¼
ετ αλqot|{x ~…¨ µª ετ αλqot||vl ∀分
解初期 o正值 z ) ts月高温高湿季
节 o水热状况良好 o物理和化学分
解作用强 o凋落物快速淋溶失重 o
分解者活动也十分旺盛 o这个季节
非常适合土壤微生物的生长 o冯建
等kussxl研究认为 o|月土壤微生
物最多 o特别是纤维素分解菌数量
明显上升 o这些条件都对凋落物的
分解极为有利 ∀春夏两季巨桉枝叶皮的大量凋落为土壤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养分来源 o土壤生物的大
量增长反过来又加速了巨桉凋落物的分解 ∀
v1u1u 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凋落物的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 o’¯ ¶²±kt|yvl提出用指数衰减模型描述凋落物的
分解 ∀指数模型 ψ€ α¨ p κτ中 }ψ为凋落物的年残留率k h l ~α为拟和参数 ~τ为分解时间k¤l ~κ为凋落物的分
解系数 ∀按照这一模型 o可得到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分解残留率随时间的指数回归方程k表 wl ∀由凋落物的
自然对数与时间的回归方程 o可以估算出凋落物分解的半衰期和周转期 ∀从表 w可以看出 o枝 !叶的分解系
数都是 ∞v  ∞w  ∞t  ∞u o这说明 ∞v 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快于其他林分 o∞v 的林分环境和土壤类型更有利于凋
落物的分解 ∀∞v 较高的土壤养分为林分中土壤动物和微生物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养料 o加上 ∞v 林分郁闭度
小于其他林分 o光照相对更充足 o又处于一个坡下平地 o土壤含水量较大 o这都为凋落物的分解提供了更有利
的环境 ∀w个巨桉人工林凋落叶 !枝的分解系数分别为 s1v{v ∗ s1wwx和 s1tzy ∗ s1utw o半衰期分别为 t ∗ u年
和 v ∗ w年 o周转期分别为 y ∗ {年和 tw ∗ tz年 ∀ „§¤°¶等kt|{yl指出 o桉树凋落物分解率与种的特性有关 ∀
∞µ¬¨¶¶²±等kt||ul报道了桉树叶的分解矿化过程 o第 t年叶的干质量损失可达 xs h ∀一些研究报道了几个桉
树种的凋落物分解常数 κ值 }宽叶辛味桉k Ευχαλψπτυσ διϖεσl为 s1wz ~雪桉k Ε q παυχιφλοραl为 s1xv ~大桉k Ε q
δελεγατενσισl为 s1y{ ~斜叶桉k Ε q οβλιθυεl为 s1v|k…¤®¨µετ αλqot|{xl ~异色桉k Ε q διϖερσιχολορl为 s1xwk’𦲱±¨ ¯¯ o
t|{zl ∀洪雅巨桉人工林落叶的分解常数与其他桉树种比较接近 o但落枝的分解常数就小得多 ∀与已研究的
分布在热带 !亚热带地区的植物相比 o巨桉枝的分解速率较小 o周转期也相对较长 ∀广东巨尾桉人工林凋落
物年失重率 xx h ~杉木k Χυννινγηαµια λανχεολαταl人工林第 t 年落叶和落枝的失重率分别为 ys1z{ h 和
ux1su h o福建柏为 {v1wz h和 t|1wv h ~樟子松k Πινυσ σψλϖεστρισ √¤µq µονγολιχαl人工林叶凋落第 t年的失重率
为 vw1yz h o周转期为 z ∗ |年 ~天童地区大多数常见树种叶的周转期为 t ∗ w年 o鼎湖山落叶为 u ∗ {年k徐大
平等 ot||z ~杨玉盛等 oussw¥~沈海龙等 ot||y ~王希华等 oussw ~屠梦照等 ot||vl ∀
表 4 凋落物分解残留率随时间的指数回归方程
Ταβ .4 Ρεγρεσσιον εθυατιον οφλιττερ δεχοµ ποσιτιον ρεµαινσ
组分
≤²°³²±¨ ±·
样地
≥¬·¨¶
回归方程
• ª¨µ¨¶¶¬²±
¨´ ∏¤·¬²±
分解系数
⁄¨ ¦²°³²¶¬·¬²±µ¤·¨Π
kª#ªpt¤p tl
相关系数
≤²µµ¨ ¤¯·¬²±
©¨©¬¦¬¨±¦¼k Ρul
半衰期
׬°¨²©«¤¯©
§¨¦²°³²¶¬·¬²±Π¤
周转期
׬°¨²©|x h
§¨¦²°³²¶¬·¬²±Π¤
∞t ψ € |1svy p¨ s1v{zξ s1v{z s1z{w t1z| z1zw
叶 ∞u ψ € |1uyt p¨ s1v{vξ s1v{v s1{yt t1{t z1{u
¨¤© ∞v ψ € |1uwz p¨ s1wwxξ s1wwx s1{{| t1xz y1zv
∞w ψ€ |1tx| p¨ s1wsxξ s1wsx s1{w t1zt z1v|
∞t ψ € |1{zz p¨ s1t|vξ s1t|v s1|zv v1x{ tx1w|
枝 ∞u ψ € |1ztz p¨ s1tzyξ s1tzy s1{|u v1|x tz1sy
…µ¤±¦« ∞v ψ € |1zz{ p¨ s1utwξ s1utw s1|vy v1uw tw1st
∞w ψ€ |1ztu p¨ s1t||ξ s1t|| s1|tt v1w| tx1s|
y 林 业 科 学 wu卷
v1u1v 枝叶分解过程中养分浓度变化特点 凋落物的分解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有 }tl淋溶 ) 富集 ) 释放 ~ul
富集 ) 释放 ~vl直接释放等模式 o不同的元素在分解过程中常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枝叶在分解的 s ∗ t{v §
里 o‘浓度呈逐渐递增的趋势 ot{v ∗ vyx §里呈递减的趋势 o符合富集 ) 释放模式 o分解过程中 ‘浓度先升后
降 o与福建柏和杉木 !马尾松k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l !杨树k Ποπυλυσ ¶³³ql !刺槐k Ροβινια πσευδοαχαχιαl !柳桉木
kΣηορεα ροβυσταl等落叶分解结果相似k杨玉盛等 oussw¥~贾黎明等 ot||{ ~莫江明等 ot||y ~¬¶¤±¨ º²µ® ετ αλqo
t||wl ∀°浓度的变化较复杂 o但总的趋势是富集 ∀叶中 °的浓度在 s ∗ t{v §里略微下降 ot{v ∗ vyx §里上
升 ~枝中 °的浓度在 s ∗ |u §里略微上升 o|u ∗ t{v §里下降 ot{v ∗ vyx §里又持续上升 ∀由于试验时间有限 o
释放阶段还未观测到 ∀ ‘和 °的富集可能与凋落物养分释放速率小于干质量损失率有关 o也可能与土壤动
物 !微生物或降雨输入元素有关 ∀这与王希华等kusswl得出的大多数凋落叶在分解初期 ‘!°发生积累的结
论一致 ∀ …¨ µª等kt||xl研究发现 o‘!° !≥含量随失重率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o相反 ª和 Ž含量随失重率的增
加而减少 ∀枝叶中 Ž!≤¤!ª浓度呈单调递减的趋势 o可能与这些元素易被淋溶有关 o符合第 v种模式 }直接
释放 o但前期比后期释放快 ∀ Ž前 v个月的平均释放率为枝 vy h o叶 wy1x h o后期逐渐减缓趋于平稳 ∀叶中
‘!° !Ž!ª的初始含量都比枝高 o经过 t年的分解 o叶中的 ‘!°含量仍然比枝高 oŽ!ª在叶中的释放速率比
枝大 o因此分解 t年后枝叶中 Ž!ª浓度很接近 ∀枝 !叶中 ≤¤浓度差别不大 o但叶中 ≤¤的释放速率大于枝 o
因此分解 t年后叶的 ≤¤浓度小于枝 ∀
图 w 分解过程中凋落物养分含量季节变化
ƒ¬ªqw ≥¨ ¤¶²±¤¯ √¤µ¬¤·¬²± ²© ¬¯·¨µ±∏·µ¬¨±·¦²±¦¨±·µ¤·¬²± §∏µ¬±ª·«¨ §¨¦²°³²¶¬·¬²± ¦²∏µ¶¨
v1u1w 凋落物养分残留量和释放率的变化 凋落物养分释放率可按 ∃ει € ≈k ει p t p ειlΠεs  ≅ tss计算 o式
中 }∃ει 为第 ι季度养分释放率k h l ~ ει p t为第 ι p t季度养分残留量k°ªl ~ει 为第 ι季度养分残留量k°ªl ~εs
为凋落物初始养分含量k°ªl ∀当 ∃ει 为正时 o养分元素表现为净释放 o为负时表现为净富集 ∀巨桉枝叶在投
放后的 s ∗ t{v §里 ‘基本表现为净富集 o凋落叶 ‘净富集最大的林分为 ∞t os ∗ |u §后净富集率达 zt1u h o
|u ∗ t{v §后净富集率达 yt1{ h ∀凋落枝 ‘净富集最大的林分为 ∞w os ∗ |u §后净富集率达 {w1y h o|u ∗ t{v
§后净富集率高达 t{z1y h o之后的 t{v ∗ vyx §里枝叶中的 ‘均为净释放 o枝的净释放率比叶大 ∀凋落叶 °
在 s ∗ t{v §后表现为净释放 o但释放率都不高 o随后的 t{v ∗ vyx §里净富集 o富集率最高的为 ∞u o∞t 和 ∞w 凋
落枝 °在 |u ∗ t{v §里净释放 o∞v 在 s ∗ t{v §里净释放 o其余时间净富集 o∞u 在 t{v ∗ uzx §里净富集 o其余时
间净释放 ∀ Ž!≤¤!ª全年都为净释放 oª的释放率最高 o年均释放率为枝 {s1s h !叶 |t1t h o其次是 Ž和
z 第 z期 刘 洋等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 !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oŽ和 ≤¤的年均释放率比较接近 oŽ的年均释放率为枝 x{1| h o叶 {s1t h o≤¤的年均释放率为枝 xz1{ h o
叶 {u1u h ∀相比之下 o落叶中 Ž!≤¤!ª释放率比落枝大 ∀经过 t年的分解 o大部分 Ž!≤¤!ª被释放 o表明这
些元素易溶 !循环周期短 o能更快地供应林木生长 ∀
表 5 叶养分残留量和释放率
Ταβ .5 Νυτριεντ ρεµαινσ ανδ ρελεασε ρατιο οφλεαϖεσ
样地
≥¬·¨¶
分解时间
⁄¨ ¦²°³²¶¬·¬²±
³¨µ¬²§Π§
‘ ° Ž ≤¤ ª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s xy1{x s1s v1sy s1s us1wx s1s uy1su s1s uz1yw s1s
|u |z1vw p zt1u u1zz |1v tt1x{ wv1w tv1{s wz1s tu1xu xw1z
∞t t{v tvu1w{ p yt1{ u1wx ts1x |1|v {1t ts1tx tw1s x1{t uw1v
uzx {v1tw {y1{ u1yv p x1{ z1x| tt1w y1zu tv1u u1zx tt1t
vyx xy1ts wz1y u1{u p y1u {1sv p u1t w1uz |1w t1ss y1v
s {w1t| s1s u1{s s1s t|1zu s1s uw1{{ s1s uv1yz s1s
|u ttt1|u p vu1| u1ts uw1| tt1wu wu1t tw1wx wt1| tw1yy v{1t
∞u t{v tv{1zz p vt1| u1ss v1z ts1t| y1u |1sv ut1{ ts1uu t{1{
uzx |x1{v xt1s v1vz p w|1u {1wz {1{ y1ux tt1u y1t{ tz1t
vyx yx1v| vy1u v1yw p |1{ z1xs w1| v1ux tu1t u1xy tx1v
s |w1|| s1s v1{v s1s ux1s{ s1s uy1su s1s us1|| s1s
|u ttt1sx p ty1| u1{s uy1| tu1z| w|1s tx1x{ ws1t tw1t{ vu1w
∞v t{v tsw1xz y1{ u1{{ p u1s |1zy tu1t tt1yz tx1s {1xx uy1{
uzx |v1vv tt1{ v1sw p w1v z1wy |1t |1t| |1x w1vy us1s
vyx zw1zx t|1y u1|z t1{ x1|{ x1| x1vv tw1| t1|w tt1x
s yv1vu s1s v1ss s1s uu1{y s1s uu1x| s1s t|1sx s1s
|u tsx1xw p yy1z u1wx t{1w tt1sx xt1z tv1ys v|1{ ts1x| ww1w
∞w t{v ttv1uy p tu1u u1uy y1x {1v| tt1y |1zw tz1t {1zv |1{
uzx |x1vt u{1v u1|t p ut1z z1uy x1s z1s| tt1z v1t{ u|1t
vyx {x1ss ty1v v1sx p w1{ x1{y y1t w1{t ts1t u1vs w1y
表 6 枝养分残留量和释放率
Ταβ .6 Νυτριεντ ρεµαινσ ανδ ρελεασε ρατιο οφ βρανχηεσ
样地
≥¬·¨¶
分解时间
⁄¨ ¦²°³²¶¬·¬²±
³¨µ¬²§Π§
‘ ° Ž ≤¤ ª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残留量
• °¨¤¬±¶Π
°ª
净释放率
• ¨¯ ¤¨¶¨
µ¤·¬²Πh
s u{1z{ s1s t1t{ s1s ts1t| s1s ux1sw s1s tt1y| s1s
|u wy1wt p yt1u t1wv p ut1z x1|w wt1z ut1xt tw1t ts1{u z1x
∞t t{v yz1yx p zv1{ s1|w wt1| v1{y vx1s tz1{w tw1z z1z| ux1|
uzx xw1|t ww1v u1s| p |z1| u1{y |1{ tx1|s z1{ w1{s ux1y
vyx vt1sz {u1{ u1xv p vy1z t1yv tu1t tw1vx y1u u1w{ t|1|
s u|1xs s1s t1w| s1s ts1|u s1s uz1yx s1s tt1tu s1s
|u wu1zu p ww1{ t1wx u1y x1wy xs1s ut1vy uu1{ {1ws uw1x
∞u t{v yv1yu p zs1{ s1xx ys1u v1yz vu1z tw1yt uw1w z1z{ x1y
uzx ux1{u tu{1t t1wx p x|1{ v1tt x1t tu1tz {1{ v1sy wu1w
vyx t{1yv uw1w t1us ty1z t1vv ty1v tu1uz p s1w t1|| |1y
s v{1{y s1s t1ys s1s tz1{y s1s uy1su s1s tv1z{ s1s
|u ww1vw p tw1t t1tt vs1v {1uu xw1s ut1u{ t{1u tt1v{ tz1w
∞v t{v zv1s| p zw1s t1ss z1u x1xy vu1v tx1tz uv1x {1v| ut1z
uzx w|1vy yt1t u1u{ p {s1w w1sz {1w tt1vs tw1| v1ux vz1v
vyx vs1uv w|1u u1xs p tv1y u1vu |1{ {1x| ts1w t1tv tx1w
s uu1vt s1s s1|z s1s tv1|y s1s u|1tu s1s ts1{z s1s
|u wt1t| p {w1y t1wv p wz1u y1zu xt1| ut1ut uz1u {1|v tz1{
∞w t{v {v1sx p t{z1y s1zw zs1x w1tv v{1w ty1{u tx1t x1|z uz1u
uzx wz1wz tx|1w t1t| p wy1s v1uy y1u tu1ws tx1u v1{{ t|1v
vyx ux1{x |y1| t1xx p vz1u t1uv tw1x ts1ss {1u u1vu tw1v
{ 林 业 科 学 wu卷
w 结论与讨论
巨桉人工林 w个林分的年凋落总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递增 o叶的凋落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o枝和皮凋
落量与林分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巨桉人工林养分归还量以春夏两季最大 o冬季 t月养分归量最低 ∀本
试验地的巨桉人工林已进入成熟林阶段k黄从德等 oussvl o为了尽可能补偿土壤养分 o采伐时期应在凋落量
高峰期之后的秋冬季为宜 ∀生态采伐时期的确定对维持地力有积极的作用k易志军等 oussul ∀w个巨桉人
工林 x种大量元素的年归还量大小为 }‘ Ž ≤¤ ª °∀落叶是巨桉凋落物的主要归还组分 ∀巨桉人工
林年凋落量较大 o但养分年归还量相对较低 ∀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在高温多雨的季节里分解较快 o分解初期可溶性物质和易分解物质比例高 o后期木质
素等难分解物质比例增加 o因而分解速度变缓 ∀本文只对枝 !叶中大量元素的分解状况做了 t年的观测 o未
探讨难分解成分的分解 o试验有待进一步深入 ∀
根据以前的研究结果k冯健等 oussx ~陈礼清等 oussvl可知 o巨桉人工林的林地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 o
结构合理 o生态效益显著高于农耕地和青冈次生林地 o加之巨桉人工林植物物种丰富 o灌木层和草本层相加
有 vy种之多 o充分说明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良好 ∀从目前林分的生长状况来看 o林地没有出现明显的地力
衰退现象 ∀因此 o巨桉过度消耗养分 o导致地力衰退的现象因地理位置 !立地条件 !经营措施而异 ∀
巨桉是非常速生的树种 o要维持高的生长速度必须有充足的养分供应 o施肥能够起到补充林地养分的作
用 o但投入高 o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建立巨桉人工林养分的自我循环机制 ∀巨桉树干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
xv1zs h ∗ xx1ts h o而养分积累量相对较低 o只占林分积累总量的 t{1uy h ∗ ut1vs h o落皮 !落枝 !落叶和树根
中的养分积累相对较多k谢贤建等 oussxl ∀巨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 o若砍伐时只带走树干 o将剩余的落皮 !
落枝 !落叶和树根留在林地 o就意味着 z{1zs h ∗ {t1zw h的养分贮量可以归还林地 o这将有利于林地自我养
分循环机制形成 o有利于维持林分生产力 o促进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o实现可持续经营 ∀
参 考 文 献
陈礼清 o张 健 qussv1 巨桉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k ´l ) ) ) 物种多样性特征 q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outkwl }vs{ p vtu
陈小红 o李贤伟 o胡庭兴 qusss1 四川省巨桉生长状况调查与发展前景分析 q四川林业科技 oukwl }uv p uy
冯 健 o张 健 qussx1 巨桉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q应用生态学报 otyk{l }twuu p twuy
黄从德 o胡庭兴 o赖家明 qussv1 四川巨桉短周期工业原料人工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q四川林业科技 ouwktl }zs p zw
黄春昌 o吴蔚东 o刘仁林 o等 qt||x1 江西省不同森林类型下枯枝落叶的数量 !节律与组成 q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otzkwl }wzz p w{u
贾黎明 o方路明 o胡延杰 qt||{1 杨树 !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凋落叶分解 q应用生态学 o|kxl }wyv p wyz
李志辉 o李跃林 o谢耀坚 qusss1 巨尾桉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 !分布和循环的研究 q中南林学院学报 ouskvl }tt p t|
廖观荣 o李淑仪 o蓝佩玲 o等 qussv1 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平衡研究 q生态环境 otukul }txs p txw
梁宏温 qt||w1 田林老山中山两类森林凋落物研究 q生态学杂志 otvktl }ut p uy
林德喜 o刘开汉 o罗水发 qussu1 尾叶桉营养元素动态和循环分析 q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o{kul }tw{ p txv
刘文耀 o谢寿昌 o谢克金 o等 qt||x哀牢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和粗死木质物的初步研究 q植物学报 ovzktsl }{sz p {tw
莫江明 o布 朗 o孔国辉 o等 qt||y1 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分解及营养动态研究 q植物生态学报 ouskyl }xvw p xwu
沈海龙 o丁宝永 o沈国舫 o等 qt||y1 樟子松人工林下针阔叶混交凋落物分解动态 q林业科学 ovukxl }v|v p wsu
屠梦照 o姚文华 o翁 轰 o等 qt||v1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特征 q土壤学报 ovsktl }vw p wt
王希华 o黄建军 o闫恩荣 qussw1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凋落叶分解的研究 q植物生态学报 ou{kwl }wxz p wyz
吴福忠 o王开运 o杨万勤 o等 qussx1 密度对缺苞箭竹凋落物生物元素动态及其潜在转移能力的影响 q植物生态学报 ou|kwl }xvz p xwu
谢贤建 o张 健 o冯茂松 qussx1 巨桉主要养分元素积累与分布研究 q四川林业科技 ouykul }t p y
徐大平 o何其轩 qt||z1 巨尾桉人工林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tskwl }vyx p vzu
徐大平 o曾育田 o李伟雄 qt||w1 尾叶桉幼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养分循环的研究 q林业科学研究 ozkyl }yss p ysx
杨玉盛 o陈银秀 o何宗明 o等 qussw¤q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性质的比较 q林业科学 owsktl }u p |
杨玉盛 o郭剑芬 o陈银秀 o等 qussw¥q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的比较 q林业科学 owskvl }t| p ux
易志军 o吴晓芙 o胡曰利 o等 qussu1 刚果 tu号 • x桉枝 !叶凋落物产生的相关因素研究 q中南林学院学报 ouukwl }uu p ux
余雪标 o莫晓勇 qt|||1 不同连载代次桉树枯落物及其养分组成研究 q海南大学学报 otzkul }tws p tww
张金文 qusss1尾叶桉养分循环的研究 q西南林学院学报 ousktl }v p z
赵其国 o王明珠 o何园球 qt||t1 我国热带亚热带森林凋落物及其对土壤的影响 q土壤 ouvktl }{ p tx
„§¤°¶  „ o„·¬º¬¯¯ °  qt|{y1‘∏·µ¬¨±·¦¼¦¯¬±ª¤±§±¬·µ²ª¨ ± °¬±¨ µ¤¯¬½¤·¬²±¬± ∏¨¦¤¯¼³·©²µ¨¶·²©¶²∏·«¨¤¶·¨µ± „∏¶·µ¤¯¬¤qµŒ±§¬¦¨¶²©±¬·µ²ª¨ ± °¬±¨ µ¤¯¬½¤·¬²±q°¯ ¤±·
| 第 z期 刘 洋等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 !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
≥²¬¯o|u }vwt p vyu
…¤®¨µ× Š o „·¬º¬¯¯ °  qt|{x1²¶¶²©²µª¤±¬¦°¤·¨µ¤±§¨¯ °¨ ±¨·¶©µ²° §¨¦²°³²¶¬±ª ¬¯·¨µ²© Ευχαλψπτυσ οβλιθυε π‹ µ¨¬·¤±§ Πινυσραδιατα q⁄q⁄²±q„∏¶·µ¤¯¬¤
ƒ²µ¨¶·• ¶¨¨¤¦«otx }vs| p vt|
…¤µª¤¯¬≥ ≥ o≥¬±ª«≥ ° o≥¬±ª« • ° qt||u1≥·µ∏¦·∏µ¨ ¤±§©∏±¦·¬²± ²©¤± ¤ª¨ ¶¨µ¬¨¶²© ∏¨¦¤¯¼³·³¯¤±·¤·¬²±¶¬± ≤ ±¨·µ¤¯ ‹¬p°¤¯¤¼¤qŒq⁄µ¼ °¤·¨µ§¼±¤°¬¦¶q„±±∏¤¯ ²©
…²·¤±¼oy| }wsx p wtt
…¨ µª…o …¨ µª  ° o…²·±¨ µ° qt||v1 ¬·¨µ°¤¶¶ ²¯¶¶µ¤·¨¬± ³¬±¨ ©²µ¨¶·²© ∞∏µ²³¨ ¤±§∞¤¶·¨µ± ˜±¬·¨ ≥·¤·¨¶}¶²°¨ µ¨ ¤¯·¬²±¶«¬³¶º¬·«¦¯¬°¤·¨ ¤±§ ¬¯·¨µ ∏´¤¯¬·¼q
…¬²ª¨²¦«¨ °¬¶·µ¼ous }tuz p tx|
…¨ µª…o∞¶¦∏§¨µ² „ qt||x1 ׫¨ ¦«¨ °¬¦¤¯ ¦²°³²¶¬·¬²± ²© ±¨ º¨¯¼ ¶«¨ § ±¨ §¨¯¨ ¬¯·¨µ²© ≥¦²·¶³¬±¨ ¤±§¶²°¨ ²·«¨µ³¬±¨ ¶³¨¦¬¨¶¬± ¤ ¦¯¬°¤·¬¦·µ¤±¶¨¦·q²±ªp·¨µ°
§¨¦²°³²¶¬·¬²±¬± ¤≥¦²·¶³¬±¨ ©²µ¨¶·q≤¤±¤§¬¤± ²∏µ±¤¯ ²© …²·¤±¼ozv }twuv p twvx
∞µ¬¦¶¶²± × o•¼·¨µo¬±§¨µ≥ qt||u1‘∏·µ¬·¬²±¤¯ §¼±¤°¬¦¶¤±§ µ¨ ∏´¬µ¨° ±¨·¶²© ¶«²µ·µ²·¤·¬²± ©²µ¨¶·¶q ∞¦²³«¼¶¬²¯²ª¼ ²© ¶«²µ·µ²·¤·¬²± ©²µ¨¶·¦µ²³¶q∞¯ √¨¬¨µ
„°¶·¨µ§¤° ovx p yx
Š¨ ²µª¨  o ∂¤µª«¨ ¶¨ Š qt||s1‘∏·µ¬¨±·¦¼¦¯¬±ª¬± Ευχαλψπτυσ γλοβυλεσ ³¯¤±·¤·¬²±}ŒŒ ¬¯·¨µ³µ²§∏¦·¬²± ¤±§±∏·µ¬¨±·¶µ¨·∏µ±qŒ±§¬¤± ƒ²µ¨¶·µ¼oktt{l }|yu p |yz
∏¯¬¤±¤° o±∏¨¬¯¤≥ o¤µ¬¤ •¬·¤   qusst1¤¥²µ¤·²µ¼ §¨¦²°³²¶¬·¬²± ²© ⁄¤¯¥¨µª¬¤¤¯¯q¨¬q¥¨ ±·«¤±§ Ευχαλψπτυσ γρανδισ • q«¬¯¯ ¬¨q ¤¬§¨± ¯¨ ¤√¨ ¶¬± ©²µ¨¶·
¤±§ Ευχαλψπτυσ ³¯¤±·¤·¬²± ¶²¬¯q„¦·¤ …²·…µ¤¶otxkvl }vsx p vtu
¬¶¤±¨ º²µ® ‘o ¬¦«¨¯¨ ¶¨± „ qt||w1¬·¨µ©¤¯¯¤±§±∏·µ¬¨±·µ¨¯¨ ¤¶¨ ¥¼ §¨¦²°³²¶¬·¬²±¬±·«µ¨¨³¯¤±·¤·¬²±¶¦²°³¤µ¨§º¬·«¤±¤·∏µ¤¯ ©²µ¨¶·¬±·«¨ °¨ ±¬±¶∏¯¤µ«¬ª«¯¤±§q
ƒ²µ¨¶·∞¦²¯²ª¼ ¤±§ ¤±¤ª¨ ° ±¨·oyx }tw| p tyw
¦≤¯ ¤∏ª«¨µ·¼ ≤ „ o°¤¶·²µo„¥¨µ⁄qt|{x1ƒ²µ¨¶·¯¬·¨µ§¨¦²°³²¶¬·¬²±¬± µ¨ ¤¯·¬²±·²¶²¬¯ ±¬·µ²ª¨ ± §¼±¤°¬¦¶¤±§ ¬¯·¨µ ∏´¤¯¬·¼q∞¦²¯²ª¼ oyy }uyy p uzx
’π≤²±±¨ ¯¯ qt|{x1‘∏·µ¬¨±·„¦¨¶¶¬²±¶·²·«¨ ƒ²µ¨¶·ƒ¯ ²²µ¬± Ž¤µµ¬qƒ²µ¨¶·∞¦²¯²ª¼ ¤±§ ¤±¤ª¨ °¨ ±·ots }u{v p u|y
’π≤²±±¨ ¯¯ qt|{|1‘∏·µ¬¨±·„¦¦∏°∏¯¤·¬²± ¤±§ • ¨¯ ¤¨¶¨ ©µ²°·«¨ ¬¯·¨µ¯ ¤¼¨ µ²©Ž¤µµ¬ƒ²µ¨¶·q„∏¶·µ¤¯¬¤ ƒ²µ¨¶·∞¦²¯²ª¼ ¤±§ ¤±¤ª¨ ° ±¨·ouy }|x p ttt
’π≤²±±¨ ¯¯ qt|{z1¬·¨µ§¼±¤°¬¦¶¬± ®¤µµ¬k Ευχαλψπτυσ διϖερσιχολορl ©²µ¨¶·¶²©≥²∏·« • ¶¨·¨µ± „∏¶·µ¤¯¬¤q∞¦²¯²ª¼ okzxl }z{t p z|y
’¯ ¶²± ≥ qt|yv1∞±¨ µª¼ ¶·²µ¤ª¨ ¤±§·«¨ ¥¤¯¤±¦¨ ²©³µ²§∏¦¨µ¶¤±§§¨¦²°³²¶¨µ¶¬± ¦¨²¯²ª¬¦¤¯ ¶¼¶·¨° q∞¦²¯²ª¼oww }vuu p vvt
ײ®¼ ’ ° o≥¬±ª« ∂ qt||v1¬·¨µ§¼±¤°¬¦¶¬±¶«²µ·pµ²·¤·¬²± «¬ª«p§¨±¶¬·¼·µ¨¨³¯¤±·¤·¬²±¬±¤±¤µ¬§µ¨ª¬²±²©Œ±§¬¤q„ªµ¬¦∏¯·∏µ¤¯ ∞¦²¶¼¶·¨° ∞±√¬µ²±°¨ ±·okwxl }tu|
p twx
k责任编辑 于静娴 张君颖l
5安徽农学通报6地址变更启事
5安徽农学通报6是由安徽省农学会主办 !安徽省作物学会协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k月刊l o是5中国
期刊网6 !5中国学术期刊k光盘版l6 !5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6 !5中国核心期刊k遴选l数据库6全文收录期刊 o
以文字版和电子版 u种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o刊号 }Œ≥≥‘tssz p zzvt ≤‘vw p ttw{Π≥ o是国家职称评定认定
学术期刊 ∀融学术性 !指导性 !实用性于一体 o既刊登作物栽培与育种 !植物保护 !土壤肥料 !园艺 !蚕桑 !茶
园 !畜牧 !水产及其他农业科学的硬科学研究报告 !综述 !研究简报和实用技术 ~也发表农业经济 !农业科技
管理 !农业发展战略 !农产品加工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研究论文 !调查报告和对策性文章 o是农业推广领域唯
一的科技杂志 ∀
编辑部不再办理征订工作k由邮局代理 o邮发代号 uy p twyl ∀
编辑部地址发生变更如下 }
投稿地址 }合肥市美菱大道 wut号省农委5安徽农学通报6编辑部 邮编 }uvssst
联系电话 }sxxt p uyzx|{s ovutwz|yk小灵通l 传真 }sxxt p uyvuwxx
投稿电子邮箱 }±¬·¥p ½ƒ ¼¤«²²q¦²° q¦± ¤«±¬·¥p ½ƒ tyv q¦²° ¤«±¬·¥ussy ƒ tuy q¦²°
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 }Œ≥≥‘tssz p zzvt ≤‘vw p ttw{Π≥
网址 }«·³}ΠΠ¤«±¥q¦«¬±¤­²∏µ±¤¯ q±¨ ·q¦±
st 林 业 科 学 wu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