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ype Classification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f Karst Mountains in Bijie

毕节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



全 文 :第 ww卷 第 tu期
u s s {年 tu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²¯1ww o‘²1tu
⁄¨ ¦qou s s {
毕节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 3
周应书t 何兴辉u 谢永贵t 王 敏t 吴明艳t 吴道能t
kt1 贵州省毕节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毕节 xxtzss ~u1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贵阳 xxsssvl
关键词 } 喀斯特 ~植被 ~立地类型 ~主导因子 ~毕节
中图分类号 }≥zt{1x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tsst p zw{{kuss{ltu p stuv p sy
收稿日期 }ussz p sy p st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0重大项目kussx…„|st„sxl ∀
3 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陈坤浩 !骆强同志及毕节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刘崇欣 !金宇 !吴诚 !卢伟清 !余刚国 !毕宁 !徐显芬等同志参加
外业调查工作 o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刘勇教授给予指导 o谨此致谢 ∀
Τψπε Χλασσιφιχατιον φορ ςεγετατιον Ρεστορατιον οφ Καρστ Μουνταινσιν Βιϕιε
«²∏≠¬±ª¶«∏t ‹¨÷¬±ª«∏¬u ÷¬¨ ≠²±ªª∏¬ • ¤±ª ¬±t • ∏ ¬±ª¼¤±t • ∏⁄¤²±¨ ±ªt
kt qΓυιζηου Προϖινχε Βιϕιε Πρεφεχτυρε Φορεστρψ Σχιενχε Ρεσεαρχη Ινστιτυτε Βιϕιε xxtzss ~
u qΓυιζηου Προϖινχε Φορεστρψ Συρϖεψ ανδ Πλαννινγ Ινστιτυτε Γυιψανγ xxsssvl
Αβστραχτ} ׫¨ ª¨ ²¯²ª¬¦¤¯ ¤¯±§©²µ°o¶²¬¯ ¤±§√¨ ª¨·¤·¬²± º¨ µ¨ ¬±√¨ ¶·¬ª¤·¨§¬± ¶¤°³¯¨ ³¯²·¶²© …¬­¬¨ q ≤²µµ¨ ¤¯·¬²± ¥¨·º¨ ±¨ ·«¨
¦¨²¯²ª¬¦¤¯ ©¤¦·²µ¶¤±§¶³¨¦¬¨¶±∏°¥¨µ²©¤µ¥²µo¶«µ∏¥o«¨µ¥¤±§√¨ ª¨·¤·¬²±·¼³¨¶º¨ µ¨ ¤±¤¯¼½¨ §º¬·«·«¨ °∏¯·¬√¤µ¬¤·¨ µ¨ªµ¨¶¶¬²±
¤±¤¯¼¶¬¶q׫¨ µ¨¶∏¯·¶¶«²º¨ §·«¤·°¤­²µ¬±©¯∏¨±·¬¤¯ ©¤¦·²µ¶²©¶¬·¨ ·¼³¨ ¦¯¤¶¶¬©¬¦¤·¬²± ©²µ√¨ ª¨·¤·¬²± µ¨¶·²µ¤·¬²± º¨ µ¨ ¤¯±§©²µ°o
¤¯·¬·∏§¨ o ¬¯·«²¯²ª¼o ¥¨§µ²¦® ¬¨³²¶¨ µ¤·¨ ¤±§ ¶¯²³¨ q ƒ∏µ·«¨µ°²µ¨ o·«¨ ¦¯¬°¤·¨ ©¤¦·²µ¶ º¨ µ¨ §¨¶¬ª±¤·¨§ ¤¶·«¨ ³¤µ¤°¨ ·¨µ©²µ
¦¯¤¶¶¬©¼¬±ª¶¬·¨ §¬¶·µ¬¦·¶~·«¨ ¶¬·¨ ·¼³¨ ªµ²∏³¶¤±§·«¨ ¥¨§µ²¦® ¬¨³²¶¨ µ¤·¨ ¤±§¶¯²³¨ ©²µ¶¬·¨ ·¼³¨¶q׫¨ uxy ¶¬·¨ ·¼³¨¶ º¨ µ¨
¦¯¤¶¶¬©¬¨§¥¼ ¦²°¥¬±¬±ªw §¬¶·µ¬¦·¶ow ªµ²∏³¶ow ¥¨§µ²¦® ¬¨³²¶¨ µ¤·¨¶¤±§w ¶¯²³¨ o³µ²§∏¦¨§¥¼·«¨ ƒ∏½½¼ ¦¯∏¶·¨µ°¨ ·«²§¥¤¶¨§
²±·«¨¬µ¦¯¤¶¶¬©¼¬±ª³¤µ¤°¨ ·¨µ¶q
Κεψ ωορδσ} Ž¤µ¶·~√¨ ª¨·¤·¬²±~¶¬·¨·¼³¨ ~°¤­²µ¬±©¯∏¨±·¬¤¯ ©¤¦·²µ¶~…¬­¬¨
喀斯特山地植被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 o植被覆盖率低 o土地生产力退化 o土壤被严重侵蚀 o基岩大面积裸
露 o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 o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要改善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态环境 o加快生态重建 o必须
依靠有效的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的基础工作就是建立科学 !实用的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系统 ∀
国内外对立地类型方面的研究较多 o但主要侧重于乔木树种的营造k5中国森林立地类型6编写组 ot||x ~刘
洋 ot||{ ~林思祖等 ousss ~秦国金等 qussv ~钱拴提等 oussv ~肖化顺等 oussv ~李世东等 oussx ~樊良新等 o
ussy ~李小林等 ouss{l o对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立地类型的研究很少k高华端 oussu ~张新波等 oussv ~张喜 o
ussv ~吕仕洪等 qussxl o对喀斯特山地特殊立地条件和乔灌草植被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研究更为缺乏 o与
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的实际要求差距很大 ∀本研究以喀斯特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贵州省毕节地区为
模式 o从基础的立地条件因子和乔灌草植物调查着手 o根据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的实际需要 o将立地类型划
分方法从以乔木造林树种为主拓宽为乔灌草全面分析 o对喀斯特山地的生态学特性与乔灌草植物分布的相
关性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o在确定立地类型划分主导因子的基础上 o确定立地小区 !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的
划分依据 o再应用 ƒ∏½½¼聚类分析划分出立地小区 o并结合立地类型组 !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o建立喀斯特山地
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系统 o使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的植物物种选择建立在科学 !实用和可靠的基础上 ∀
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毕节地区地处滇黔桂连片喀斯特腹地ktsxβvyχ ) tsyβwvχ ∞ouyβutχ ) uzβwyχ ‘l滇东高原向黔中低
山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 o从东向西分布有低山 !低中山 !中山 !高中山和高原等 x种地貌 o海拔 wxz ∗ u |ss ° o
总土地面积 uy {xv ®°u o其中山地 !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 |v h ∀分布有黄壤 !黄棕壤 !紫色土 !石灰土 !棕壤 !
山地草甸土 !水稻土等土壤类型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o多年平均降雨量 {xs ∗ t www °°∀喀斯特发育区
总面积 t| y|v ®°u o石漠化面积 y xwt ®°u ∀因经济文化落后 o水土流失严重 o石漠化加剧 o生态环境恶化 o是
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 !生态建设0试验区 ∀
全区生长有维管植物 t|z科 ztx属 t |ux种 o其中蕨类植物 wv科 tsw属 vyu种 o裸子植物 z科 tz属 uv
种 o被子植物 twz科 x|w属 t xws种 ∀分布的森林植被主要有 }由云南樟k Χινναµοµυµ γλανδυλιφερυµl !香樟
kΧq χαµπηοραl !猴樟k Χq βοδινιεριl !栲树k Χαστανοπσισ φαργεσιιl !瓦山栲k Χq χεραταχαντηαl !小果润楠k Μαχηιλυσ
µιχροχαρπαl !宜昌润楠 k Μq ιχηανγενσισl !黑壳楠 k Λινδερα µεγαπηψλλαl !灰背栎 k Θυερχυσ σενεσχενσl !青冈
k Χψχλοβαλανοπσισ γλαυχαl !硬斗石栎kΛιτηοχαρπυσ ηανχειl !深山含笑k Μιχηελια µαυδιαεl组成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
林 ~伴有滇杨k Ποπυλυσ ψυννανενσισl !响叶杨k Πq αδενοποδαl !领春木k Ευπτελεα πλειοσπερµαl !栓皮栎k Θυερχυσ
ϖαριαβιλισl !麻栎k Θq αχυτισσιµαl !亮叶桦k Βετυλα λυµινιφεραl等落叶树种和马尾松k Πινυσ µασσονιαναl !华山松
k Πq αρµανδιl !云南松k Πq ψυννανενσισl !滇油杉k Κετελεερια εϖελψνιαναl等针叶树种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和针叶阔叶混交林 ∀灌木主要有火棘k Πψραχαντηα φορτυνεαναl !红果蔷薇k Ροσα µαισει √¤µq πλυριϕαγαl !香叶树
kΛινδεραχοµ µυνισl !黄荆kςιτεξ νεγυνδοl !刺异叶花椒k Ζαντηοξψλυµ διµορπηοπψλλυµl !马桑k Χοριαριασινιχαl !十大
功劳k Μαηονια φορτυνειl !月月青kΙτεα ιλιχιφολιαl !金花小檗k Βερβερισ ωιλσοναεl !平枝 子k Χοτονεαστερ ηοριζονταλισl !
黄葛树k Φιχυσλαχορl !灰毛浆果楝k Χιπαδεσσα χινερασχενσl !铁仔k Μψρσινε αφριχαναl !山苍子kΛιτσεα πυνγενσl及盐肤
木k Ρηυσχηινενσισl ∀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kΙµπερατα χψλινδριχα √¤µq µαϕορl !四脉金茅k Ευλαλια θυαδρινερϖισl !野青
茅k ∆εψευξια σψλϖατιχαl !蜈蚣草k Ερεµοχηλοα χιλιαρισl !荩草kΑρτηραξον ηισπιδυσl !野百合kΛιλιυµ ροστηοανιιl !三脉叶
紫菀kΑστερ αγερατοιδεσl !酢浆草k Οξαλισ χορνιχυλαταl !金丝梅k Ηψπεριχυµ πατυλυµl !黑穗画眉草k Εραγροστισ νιγρl !
萎陵菜k Ποτεντιλλα χηινενσισl !知风草k Εραγροστισ φερρυγινεαl !皱叶狗尾草k Σεταρια εξχυρενεσl !马料草k Χαρεξ
τηιβετιχαl !青蒿kΑρτεµισιαϕαπννιχαl !贯众k Χψρτοµιυµ φορτυνειl及雀麦k Βροµυσϕαπονιχυσl ∀
2 研究方法
u1t 样地调查与数据收集 ussx p s| ) ussy p tu在喀斯特山地选定有代表性的调查区域 o根据地质地貌 !
土壤 !植被的变化确定调查样地 ∀地质地貌调查因子有海拔 !岩性 !坡向 !坡度 !坡位等 ∀在有代表性的地段
挖土壤剖面 o按土壤剖面的发生层分层调查记载厚度 !颜色 !湿度 !机械组成 !石砾含量 !结构 !孔隙度 !侵入
体 !新生根 !根系分布情况及层次过度的情况 ∀选择方形样地调查植被 o草本 t °u o灌木 w ∗ us °u o森林群落
wss °u o共调查样地 ttt个 }调查立木的起源 !组成 !郁闭度 !年龄及生长等 ~调查下木的组成 !郁闭度 !分布特
点及物候期 ~调查草本植物的多度 !盖度 !物候期 !平均高度 !分布状况等 ~调查地衣苔藓的总盖度 !分布状
况及其厚度 !高度 !生长特点 ∀
收集全地区 t||s ) ussy年 {县k市l气象站的年平均气温 !t月平均气温 !z月平均气温 !全年无霜期天数
及年降雨量 x个气候因子的观测数据 ∀
u1u 数据处理 在分析各立地因子特点的基础上 o根据各种生态环境因子与乔 !灌 !草植物的相关性 o应用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o确定立地类型分类的主导因子 ∀选择对林木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年平均气温 !t月平
均气温 !z月平均气温 !全年无霜期天数及年降雨量这 x个气候因素作为聚类因子 o划分出立地小区 ∀最后
根据主导因子进行立地条件类型分区和分类 ∀
3 结果与分析
v1t 立地因子与植物的相关性分析 因喀斯特山地石漠化分布广 o植物种类变化较大 o且各种植物的年龄
不一致 o对不同立地生态下每种植物的生长量无法进行准确对比分析 o难以作立地因子与生长量的相关性分
析和评价 ∀但在人为破坏立地生态因子情况下 o可以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多少及其群落状况来反映立地条
件优劣k曲仲湘等 ot|{wl ∀在分析各生态因子与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物种数和植被类型相关性的基础上 o参
照这种相关性来评价立地生态条件 o得出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 ∀
根据外业资料 o选择地类k Ξtl !地貌k Ξul !小地形k Ξvl !海拔高度k Ξwl !相对高差k Ξxl !坡向k Ξyl !坡度
k Ξzl !坡形k Ξ{l !坡位k Ξ|l !土层厚度k Ξtsl !土壤密度k Ξttl !土壤 ³‹ 值k Ξtul !基岩岩性k Ξtvl !成土母质
k Ξtwl !土壤质地k Ξtxl !土壤紧密度k Ξtyl !土壤侵蚀类型k Ξtzl !侵蚀强度k Ξt{l !基岩裸露率k Ξt|l及石砾含量
k Ξusl这 us个立地因子为自变量 o自然生长的乔木物种数k Ψtl !灌木物种数k Ψul !草本物种数k Ψvl及植被类
型kΨwl为因变量 o各因子中的数量因子采用调查数据 o对定性因子进行数量化编码 o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o
wut 林 业 科 学 ww卷
各立地生态因子与乔木物种数kΨtl的复相关系数在 Α€ s1st水平上达到显著性 o多元回归方程为
Ψt € u1w|z s n s1sy| u Ξt n s1wyw { Ξu n s1sxw w Ξv p s1sst v Ξw p s1ssv t Ξx n s1sxz z Ξy p s1sz{ t Ξz n
s1sv| v Ξ{ n s1syx x Ξ| n s1ssv s Ξts n s1uzz z Ξtt p s1txv { Ξtu n s1v|w s Ξtv n s1ywv | Ξtw n s1tv{ | Ξtx p
s1tz{ w Ξty p s1ssu s Ξtz n s1sxv v Ξt{ p s1stx z Ξt| p s1sw{ v Ξus ~
各立地生态因子与灌木物种数kΨul的复相关系数在 Α€ s1st水平上达到显著性 o多元回归方程为
Ψu € u1zuy v p s1{ty x Ξt n t1{zw t Ξu p s1vxs x Ξv p s1sss u Ξw p s1ssw | Ξx n s1tzu u Ξy p s1tuu v Ξz n
s1wxv | Ξ{ p s1zwt v Ξ| p s1ssw { Ξts p s1{w{ | Ξtt p t1t|u u Ξtu n u1txz t Ξtv p s1|x{ u Ξtw n s1vut | Ξtx p
s1zvy v Ξty n s1vuz w Ξtz n s1zut s Ξt{ p s1svw v Ξt| p s1su| u Ξus ~
各立地生态因子与草本物种数kΨvl的复相关系数在 Α€ s1sx水平上达到显著性 o多元回归方程为
Ψv € |1vut v p s1y|s | Ξt n s1vvw x Ξu p s1zx{ t Ξv n s1ssu y Ξw n s1sss x Ξx n s1vtw v Ξy n s1stx w Ξz p
s1zwu { Ξ{ p s1vuu w Ξ| n s1stu { Ξts p s1{vu u Ξtt n s1sut { Ξtu n s1y{s t Ξtv p t1xxs y Ξtw p s1yv{ | Ξtx n
s1wxt t Ξty n s1{z| w Ξtz p s1wv{ y Ξt{ n s1stt x Ξt| p s1tsy t Ξus ~
各立地生态因子与植被类型kΨwl的复相关系数在 Α€ s1sx水平上达到显著性 o多元回归方程为
Ψw € w1wxv u n v1usu x Ξt n u1ytx x Ξu p s1txu { Ξv p s1sts { Ξw n s1ss| y Ξx n s1x{w { Ξy n s1txs v Ξz n
t1zys v Ξ{ n s1vyx { Ξ| n s1sts u Ξts p v1twv y Ξtt p t1x|| x Ξtu n v1zwz s Ξtv n u1u{{ { Ξtw n
s1yx{ | Ξtx n s1yx{ | Ξty n s1w{{ u Ξtz p u1uz| y Ξt{ p s1svu s Ξt| p s1ssz x Ξus ∀
以上各回归方程的偏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水平见表 tk唐守正 ot|{y ~Ž¯∏± ετ αλqot||wl ∀从表 t可见 }与乔
木物种数在 Α€ s1t水平上达到显著性相关的生态因子有地貌 !海拔 !相对高差 !坡度 !基岩岩性 !基岩裸露
率 !成土母质与石砾含量 {个因子 o其中最显著的因子是坡度和石砾含量 ~与灌木物种数在 Α€ s1t水平上达
到显著性相关的生态因子有地貌 !基岩岩性 !坡度 !土壤 ³‹值与土壤紧密度 x个因子 o其中最显著的因子是
基岩岩性 ~与草本物种数在 Α€ s1t水平上达到显著性相关的生态因子有小地形 !土壤质地 !石砾含量与土
壤侵蚀类型 w个因子 o其中最显著的因子是石砾含量 ~与植被类型在 Α€ s1t水平上达到显著性相关的生态
因子有地类 !地貌 !海拔 !基岩岩性 !坡形 !土壤 ³‹值与土壤侵蚀类型 z个因子 o其中最显著的因子是海拔 ∀
地貌 !海拔 !小地形与相对高差通过气候变化而对植物产生显著影响 ~基岩岩性 !基岩裸露率 !坡度 !成土母
质 !土壤 ³‹值 !土壤质地 !土壤紧密度 !土壤侵蚀类型及石砾含量通过土壤肥力变化对植物产生显著影响 ∀
v1u 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分析 在回归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有些因子与植物的相关性是直接的k如土壤
方面的因子l o有些因子是间接的k如地形方面的因子l ~有的起支配作用 o有的起限制作用 ~而各生态因子之
间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一定相关性 o如地貌与海拔 !相对高差 o基岩岩性与土壤 ³‹ 值 !土壤质地 o基岩裸露率
与土壤侵蚀类型 !石砾含量 o坡度与成土母质 !土壤紧密度 !土壤侵蚀类型 !石砾含量等k5中国森林立地类型6
编写组 ot||x ~秦国金等 oussv ~钱拴提等 oussv ~肖化顺等 oussv ~李世东等 oussx ~高华端 oussu ~张新波等 o
ussv ~张喜 oussv ~吕仕洪等 oussxl ∀
为了使立地类型划分体系既与植物适生性具有真正的显著相关性 o能真正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o又要符
合喀斯特生态区的立地实际情况 o划分因子数量应尽可能少 o并具有直观 !稳定 !易辨性 o便于生产上掌握 o便
于野外识别 ∀根据上述分析 o确定的主导因子有地貌 !海拔 !基岩岩性 !基岩裸露率与坡度 x个因子 ∀
v1v 立地类型分类 立地类型划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立地条件进行分析研究 o掌握一定区域内植物生长的
环境条件特点 o按其分异规律划分成不同类型 o评价其质量和生产能力 o分类型因地制宜地确定其适生植物
种类和栽种技术 o使植被恢复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经多年研究 o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森林
立地分类系统 o其中毕节地区分属南方亚热带立地区域云贵高原立地区的黔西高原立地亚区 !黔中山原立地
区的黔中中部山原立地亚区k5中国森林立地类型6编写组 ot||xl ∀根据毕节喀斯特生态区生态环境因子与
植物适生性特点 o在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o逐级划分立地小区 !立地类型组及立地类型 ∀
v1v1t 立地小区划分 立地小区分类的主导因子为地貌 !海拔 ∀因地貌 !海拔对植物适生性的影响主要是
通过气候的变化而产生的 o故根据毕节地区地处滇东高原向贵州低山丘陵过渡的斜坡面的实际 o以各县k市l
气象站观测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年平均气温 !t月平均气温 !z月平均气温 !全年无霜期天数及年
降雨量这 x个气候因子进行 ƒ∏½½¼聚类划分 ∀全地区 {县k市lx个气候因子的平均计算值见表 u ∀并用下面
xut 第 tu期 周应书等 }毕节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
表 1 偏相关显著性分析
Ταβ .1 Αναλψσισ οφ παρτιαλ χορρελατιον Σιγνιφιχανχε
变量
∂¤µ¬¤¥¯¨
Ψt Ψu Ψv Ψw
偏相关系数
°¤µ·¬¤¯ ¦²µµ¨ ¤¯·¬²±
¦²¨©©¬¦¬¨±·
显著水平
≥¬ª±¬©¬¦¤±¦¨
¯¨ √¨ ¯
偏相关系数
°¤µ·¬¤¯ ¦²µµ¨ ¤¯·¬²±
¦²¨©©¬¦¬¨±·
显著水平
≥¬ª±¬©¬¦¤±¦¨
¯¨ √¨ ¯
偏相关系数
°¤µ·¬¤¯ ¦²µµ¨ ¤¯·¬²±
¦²¨©©¬¦¬¨±·
显著水平
≥¬ª±¬©¬¦¤±¦¨
¯¨ √¨¯
偏相关系数
°¤µ·¬¤¯ ¦²µµ¨ ¤¯·¬²±
¦²¨©©¬¦¬¨±·
显著水平
≥¬ª±¬©¬¦¤±¦¨
¯¨ √¨ ¯
Ξt s1sv| s s1ztu s p s1tvy y s1t|w t p s1tss | s1vv{ x s1uxs v s1sty t
Ξu s1uyy v s1sts v s1vty u s1ssu t s1sxt z s1yuw | s1utz t s1svz z
Ξv s1sx{ v s1x{t s p s1ttt { s1u{{ y p s1usz s s1swz z p s1suv w s1{uw x
Ξw p s1vt| v s1sst | p s1sty { s1{zv w s1tzs | s1tsv w p s1vzu t s1sss v
Ξx p s1uuu t s1svv w p s1ts{ | s1vst u s1ss| t s1|vt w s1tst { s1vvw t
Ξy s1s|{ s s1vxu { s1s{z x s1wsy z s1tv{ t s1t{| v s1twt u s1tz| v
Ξz p s1wtz u s1sss sv p s1uts w s1sww t s1suv y s1{uv w s1tux w s1uvv x
Ξ{ s1svv v s1zxv s s1ttw v s1uzz | p s1tyt x s1tuw s s1us{ y s1swy s
Ξ| s1svy x s1zu| x p s1tuu | s1uwv v p s1swy { s1yx{ t s1su| u s1z{u w
Ξts s1sww z s1yzu v p s1sut v s1{ws s s1sw| { s1yvz t s1sut | s1{vy u
Ξtt s1sw| s s1ywu x p s1sww | s1yzt t p s1sv{ u s1ztz w p s1sz| u s1wxu z
Ξtu p s1tuz x s1uux { s1u{x y s1ssx { s1ssw z s1|yw v p s1t{z z s1szv t
Ξtv s1ut| v s1svx y s1vwx x s1sss z s1tss w s1vws | s1u|u v s1ssw z
Ξtw s1uwt | s1sus u p s1tts v s1u|x u p s1txw v s1twu s s1tux z s1uvu x
Ξtx s1txz s s1tvw | s1ts| y s1u|{ x p s1t{y | s1szw x s1tsz u s1vs{ |
Ξty p s1tyw v s1ttz z p s1ust w s1sxw u s1ts{ { s1vst z s1syx s s1xv{ s
Ξtz p s1ssu s s1|{w { s1s|z x s1vxx t s1uuv t s1svu y p s1vts t s1ssu y
Ξt{ s1svu y s1zxz y s1tvs { s1utv { p s1sy| y s1xs| y s1tus u s1uxv y
Ξt| p s1usv v s1sxt | s1tvw t s1usu y s1sv| w s1zs| v p s1sys v s1xyz z
Ξus s1wtv x s1sss sw p s1s{t z s1wv{ y p s1uxt s s1stx { p s1sts s s1|uw v
表 2 毕节地区各县(市)气候统计值
Ταβ .2 Χλιµατιχ στατιστιχ οφ χουντιεσ ανδ χιτιεσιν Βιϕιε ρεγιον
县k市l
≤²∏±·¼k¦¬·¼l
年平均气温
„±±∏¤¯ ¤√¨ µ¤ª¨
·¨°³¨µ¤·∏µ¨Πε
t月平均气温
¤±∏¤µ¼ ¤√¨ µ¤ª¨
·¨°³¨µ¤·∏µ¨Πε
z月平均气温
∏¯¼ ¤√ µ¨¤ª¨
·¨°³¨µ¤·∏µ¨Πε
全年无霜期天数
⁄¤¼¶²©©µ²¶·
©µ¨¨³¨µ¬²§Π§
年降雨量
„±±∏¤¯ ³µ¨¦¬³¬·¤·¬²±Π°°
毕节 …¬­¬¨ tv1sx u1|x ut1wv uyu {z|1{z
大方 ⁄¤©¤±ª tu1tu t1|w us1wt uxu t s|x1zu
黔西 ±¬¤±¬¬ tw1uy v1{{ uu1{| u|y t ss{1{|
金沙 ¬±¶«¤ tx1ux w1yx uw1wt vsz t sxv1ts
织金 «¬­¬± tw1vx w1x uu1vu u|s t v|t1zy
纳雍 ‘¤¼²±ª tv1zx v1|t ut1yu uzy t uwz1xu
威宁 • ¬¨±¬±ª ts1{t u1v tz1xw utx {xs1tw
赫章 ‹ ½¨«¤±ª tv1xy v1{ ut1vz uzs {tt1s|
的公式进行数据规格化处理 }
ξχιϕ € kξιϕ p ξ°¬±lΠkξ°¤¬ p ξ°¬±l o
式中 }ξχιϕ为各气候因子平均值的规格化处理值 ~ξιϕ为各气候因子平均值 ~ξ°¤¬ oξ°¬±分别为各气候因子平均值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然后用绝对值减数法公式
ριϕ €
t ι € ϕ
t p k Ε
x
κ€ t
¿ξχικ p ξχκ ¿lΠw1sx ι Ξ ϕ
作为计算各县k市l分类对象相似程度的统计量 o从而得到 ƒ∏½½¼相似关系矩阵 Ρ € kριϕl ∀对 Ρ 用求传递闭
包的方法加以改造 o即把 Ρ自乘 o当 Ρν# Ρν Α Ρν 时 o得出 ƒ∏½½¼等价关系矩阵 o得出聚类图k图 tlk汪培庄 o
t|{y ~…¨ ½§¨®ot|{tl ∀根据聚类图 o将毕节喀斯特区域分为 w个立地小区 }tl南部中山小区 位于毕节地区
南部织金县和纳雍县海拔 t tss °以上的低中山 !中山和高中山 o年平均气温 tv ∗ tw ε ot月平均气温 v ∗ x
yut 林 业 科 学 ww卷
ε oz月平均气温 ut ∗ uv ε o全年无霜期 uzs ∗ u|s §o年降雨量 t uss ∗ t wss °° o是毕节地区降雨最充沛的小
区 ~ul中东部中山 p低山小区 包括大方 !黔西 !金沙 v县海拔 t wss °以下的中山 !低中山 !低山区域及毕
节 !织金 !纳雍 v县k市l海拔 t tss °以下的低中山和低山区域 o年平均气温 tw ∗ ty ε ot月平均气温 v ∗ x
ε oz月平均气温 uu ∗ ux ε o全年无霜期 u|s ∗ vts §o年降雨量 t sss ∗ t tss °° o是毕节地区降雨量中等的小
区 ~vl西北部中山 p高中山小区 包括毕节 !赫章 u县k市l海拔 t tss ∗ t {ss °和大方县海拔 t wss °以上
区域 o年平均气温 tu ∗ tv ε ot月平均气温 u ∗ w ε oz月平均气温 us ∗ uu ε o全年无霜期 uys ∗ uzs §o年降雨
量 {ss ∗ {{s °° o是毕节地区降雨量偏少的小区 ~wl西部高原 p 高中山小区 包括威宁 !赫章 u 县海拔
t {ss °以上的高原 !高中山区域 o年平均气温 ts ∗ tt ε ot月平均气温 u ∗ v ε oz月平均气温 tz ∗ us ε o全
年无霜期 uts ∗ uws §o年降雨量 {ss ∗ {{s °° o是毕节地区降雨量最少的小区 ∀w个小区中 o南部中山小区 !
中东部中山 ) 低山小区属南方亚热带立地区域黔中山原立地区的黔中中部山原立地亚区 ~西北部中山 ) 高
中山小区 !西部高原 ) 高中山小区属南方亚热带立地区域云贵高原立地区的黔西高原立地亚区 ∀
图 t 立地小区 ƒ∏½½¼聚类图
ƒ¬ªqt ƒ∏½½¼ ¦¯∏¶·¨µ¬±ª©¬ª∏µ¨ ²©·«¨ ¶¬·¨ §¬¶·µ¬¦·¶
v1v1u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组是具有
相似生态条件立地类型的组合 o地域上不相
连 o主要依据同一生物气候带中具有相同的
地质条件 o并且形成相似的土壤类型划分 ∀
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分析结果 o类
型组以基岩岩性作为划分指标 o分为灰岩 !
泥灰岩 !白云质灰岩与白云岩等 w种岩性 ∀
立地类型是森林立地分类的基本单元 o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方
面的综合因子 ∀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
因子分析结果 o立地类型以基岩裸露率 !坡
度为划分指标 ∀基岩裸露率按基岩裸露面
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可划分为极强度裸露k裸露面积大于土地面积的 zs h l !强度裸露k裸露面积占土地
面积的 xs h ∗ zs h l !中度裸露k裸露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vs h ∗ xs h l和轻度裸露k裸露面积小于土地总面积
的 vs h lw个等级 ∀坡度可划分为缓坡k坡度小于 txβl !斜坡k坡度 tx ∗ uxβl !陡坡k坡度 ux ∗ vxβl与急险坡
k坡度大于 vxβlw个等级 ∀
v1v1v 立地分类结果 按南部中山小区 !中东部中山 p低山小区 !西北部中山 p高中山小区及西部高原 p
高中山小区 w个立地小区 o灰岩 !泥灰岩 !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 w 个立地类型组 o  vs h !vs h ∗ xs h !
xs h ∗ zs h与  zs h w个基岩裸露率等级 o  txβ !tx ∗ uxβ !ux ∗ vxβ与  vxβ w个地面坡度等级进行立地类型
组合 o以立地小区 n立地类型组 n立地类型命名立地类型划分系统 o划分出 uxy个立地类型 ∀
4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根据立地生态条件越优越 o植物种类越丰富的生态学规律 o应用多元回归方法 o分析石漠化山地
立地生态因子与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种类数和植被类型的相关性 o以这种相关性为基础 o确定立地类型划分
的主导因子 o从而提出具有喀斯特石漠化山地特色的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系统 ∀该研究拓宽了立地类型
划分上主要以乔木造林树种为分析对象的方法 o对林灌草植物进行全面分析 o更加符合喀斯特山区植被恢复
工作的实际需要 ∀
喀斯特山地生态退化的原因除了其特殊自然环境外 o人为活动干扰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在立地类
型划分上 o除了研究自然生态条件外 o还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 o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o生
态适宜性与社会经济适宜性相结合 o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 o对各立地类型的划分进行调整 o对各植物
物种进行选择与优化 ∀
参 考 文 献
高华端 qussu q乌江流域岩溶宜林石质山地立地分类研究 q贵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outkwl }uw{ p uxu q
zut 第 tu期 周应书等 }毕节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
李世东 o沈国舫 qussx q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县立地分类定量化研究 q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ouzkyl }| p tv q
李小林 o黄世国 o林思祖 o等 quss{ q基于模糊 ≤ p均值的立地类型组划分 q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zkul }txs p txu q
刘 洋 qt||{ q森林立地类型遥感识别方法初探 q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okwl }xz p yt q
林思祖 o刘玉宝 o王大友 o等 qusss q不同立地类型组杉木适宜伴生树种的模糊选择 q福建林学院学报 ouskul }|z p tss q
吕仕洪 o陆树华 o李先琨 o等 qussx q广西平果县石漠化地区立地划分与生态恢复试验初报 q中国岩溶 ouwkvl }t|y p ust q
樊良新 o刘悦翠 qussy q基于 ŠŒ≥的晋西王家沟小流域造林立地条件类型划分研究 q西北林学院学报 outkvl }t{w p t{{ q
钱拴提 o孙德祥 qussv q秦岭山茱萸立地因子主分量分析及立地条件类型分类研究 q西北植物学报 ouvkyl }|ty p |us q
秦国金 o朱开宪 qussv q运用系统工程划分森林立地类型 q林业科学 ov|kxl }xu p x| q
曲仲湘 o吴玉树 o王焕校 o等 qt|{w q植物生态学 }u版 q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ot{t p t{u q
唐守正 qt|{y q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uvt p vsu q
汪培庄 qt|{y q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 q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oxw p |v q
肖化顺 o曾思齐 qussv q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立地类型分类规则探讨 q中南林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zktl }wx p w| q
5中国森林立地类型6编写组 qt||x q中国森林立地类型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q
张 喜 qussv q贵州喀斯特山地坡耕地立地影响因素及分区 q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ouzkyl }|{ p tsu q
张新波 o奥小平 o孙志斌 o等 qussv q太行山石灰岩山地油松人工林分布特点和立地类型划分 q山西林业科技 okvl }w p tt q
…¨ ½§¨®≤ qt|{t q°¤·¨µ± µ¨¦²ª±¬·¬²± º¬·«ƒ∏½½¼ ²¥­¨¦·¬√¨ ©∏±¦·¬²± ¤¯ª²µ¬·«° q‘¨º ≠²µ®}°¯ ±¨∏° °µ¨¶¶q
Ž¯∏± ƒ o‹¤¨¶„ ˜ qt||w q„ «¬¨µ¤µ¦«¬¦¤¯ ¤³³µ²¤¦«·² ¦¨²¶¼¶·¨° ¤±§¬·¶¬°³¯¬¦¤·¬²±¶©²µ ¦¨²¯²ª¬¦¤¯ ¤¯±§¦¯¤¶¶¬©¬¦¤·¬²±q¤±§¶¦¤³¨ ∞¦²¯²ª¼o| kul }{| p tsw q
k责任编辑 于静娴l
{ut 林 业 科 学 ww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