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ON THE GROWTH,OUTPUT AND WOOD PROPERTIE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在桂中象州县,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833 、1111 、1250 、1429 、1666 、2000 、2500 株/hm2) 对6a 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 生长、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探讨种群密度与胸径、树高、立木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木材气干密度、木材纤维形态、冠幅、枝下高、林分保存率等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密度对胸径、立木单株材积、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对蓄积量、木材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树高、木材气干密度、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尾叶桉人工林的合理密度范围在1250 ~2500 株/hmsup>2 之间,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最佳密度为2000 株/hmsup>2 ,主伐年龄为5 ~7a 。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ies (833,1111,1250,1429,1666,2000 and 2500 trees/hm 2) on the growth,output and wood properties of 6-year-old Eucalyptus urophylla were studied by random block experiments in Xiangzhou county,middle of Guangxi.The functional rule and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and DBH,height,individual standing volume,volume of forest-crop,the air-dry density of wood,form of wood fiber,crown cover,live braches height and rate of preservation have been observed and analysed.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effects of density on the DBH,the individual standing volume,the crown cover and the live braches height are extremely remarkable,that on the volume of forest-crop,the width of wood fiber and the length of vessel element are remarkable,and that on the height the air-dry density of wood and the length of wood fiber are not remarkble.According to the results,the limit of reasonable density on Eucalyptus urophylla was suggested to be between 1250 and 2500 trees/hm2.2000 trees/hm2 is the best density for short rotation industrial forests of Eucalyptus urophylla. The final felling age of the new area in the middle part of Guangxi is 5~7 years.


全 文 : 第 vy卷 第 t期u s s s年 t 月
林 业 科 学
≥≤Œ∞‘׌„ ≥Œ∂ „∞ ≥Œ‘Œ≤ „∞
∂ ²¯1vy o ‘²1t
¤± qou s s s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 !产量
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黄宝灵 吕成群
k广西大学林学院 南宁 xvssstl
蒙钰钗 张连芬
k广西象州县林业局 象州 xwx{ssl
摘 要 } 在桂中象州县 o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造林密度k{vv !tttt !tuxs !twu| !tyyy !usss !uxss株
r«°ul对 y¤生尾叶桉k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l生长 !产量及木材材性的影响 ∀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 o探讨
种群密度与胸径 !树高 !立木单株材积 !林分蓄积量 !木材气干密度 !木材纤维形态 !冠幅 !枝下高 !林分保存率等
的作用规律和相关模型 ∀结果表明 }密度对胸径 !立木单株材积 !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对蓄积
量 !木材纤维宽度 !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 ~对树高 !木材气干密度 !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 o但不
显著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尾叶桉人工林的合理密度范围在 tuxs ∗ uxss株r«°u之间 o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最佳
密度为 usss株r«°u o主伐年龄为 x ∗ z¤∀
关键词 } 尾叶桉 o造林密度 o生长 o产量 o材性 o相关模型
收稿日期 }t||{2ts2vs ∀
ΕΦΦΕΧΤΣ ΟΦ ∆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ΕΝΣΙΤΙΕΣ ΟΝ ΤΗΕ ΓΡ ΟΩΤΗ ,ΟΥΤΠΥΤ
ΑΝ∆ ΩΟΟ∆ ΠΡ ΟΠΕΡΤΙΕΣ ΟΦ ΕΥΧΑΛΨΠΤΥΣ ΥΡ ΟΠΗΨΛΛΑ
‹∏¤±ª…¤²¯¬±ª | ≤«¨ ±ª´ ∏±
( Φορεστρψ Χολλεγε , Γυανγξι Υνιϖεϖσιτψ Ναννινγxvssst)
 ±¨ª ≠∏¦«¤¬ «¤±ª¬¤±©¨ ±
( Φορεστψ Βυρεαυ οφ Ξιανγζηου Χουντψ Ξιανγζηουxwx{ss)
Αβστραχτ : ׫¨ ©¨©¨¦·¶²©§¬©©¨ µ¨±·³¯¤±·¬±ª§¨±¶¬·¬¨¶k{vv otttt otuxs otwu| otyyy ousss ¤±§uxss ·µ¨ ¶¨r«°ul ²±
·«¨ ªµ²º·«o²∏·³∏·¤±§º²²§³µ²³¨µ·¬¨¶²©y2¼¨ ¤µ2²¯§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 º µ¨¨ ¶·∏§¬¨§¥¼ µ¤±§²° ¥¯²¦® ¬¨³¨µ¬2
° ±¨·¶¬± ÷¬¤±ª½«²∏¦²∏±·¼o°¬§§¯¨²© Š∏¤±ª¬¬q׫¨ ©∏±¦·¬²±¤¯ µ∏¯¨¤±§¦²µµ¨ ¤¯·¬²± °²§¨¯ ¥¨·º¨¨ ± ·«¨ ³²³∏¯¤·¬²±
§¨ ±¶¬·¼ ²©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 ¤±§ ⁄…‹ o«¨¬ª«·o¬±§¬√¬§∏¤¯ ¶·¤±§¬±ª √²¯∏°¨o√²¯∏°¨²©©²µ¨¶·2¦µ²³o·«¨ ¤¬µ2§µ¼
§¨ ±¶¬·¼ ²© º²²§o©²µ° ²© º²²§©¬¥¨µo¦µ²º± ¦²√ µ¨o¯¬√¨¥µ¤¦«¨¶«¨¬ª«·¤±§µ¤·¨ ²©³µ¨¶¨µ√¤·¬²± «¤√¨¥¨ ±¨ ²¥¶¨µ√ §¨
¤±§¤±¤¯¼¶¨§q׫¨ µ¨¶∏¯·¶¶«²º ·«¤·o·«¨ ©¨©¨¦·¶²© §¨ ±¶¬·¼ ²±·«¨ ⁄…‹ o·«¨ ¬±§¬√¬§∏¤¯ ¶·¤±§¬±ª√²¯∏°¨o·«¨ ¦µ²º±
¦²√ µ¨¤±§·«¨ ¬¯√¨¥µ¤¦«¨¶«¨¬ª«·¤µ¨ ¬¨·µ¨°¨¯¼ µ¨ °¤µ®¤¥¯¨o·«¤·²± ·«¨ √²¯∏°¨²©©²µ¨¶·2¦µ²³o·«¨ º¬§·«²© º²²§
©¬¥¨µ¤±§·«¨ ¯¨ ±ª·«²©√ ¶¨¶¨¯ ¨¯ °¨ ±¨·¤µ¨ µ¨ °¤µ®¤¥¯¨o¤±§·«¤·²± ·«¨ «¨¬ª«··«¨ ¤¬µ2§µ¼ §¨±¶¬·¼ ²© º²²§¤±§·«¨
¯¨ ±ª·«²© º²²§©¬¥¨µ¤µ¨ ±²·µ¨°¤µ®¥¯¨q„¦¦²µ§¬±ª·²·«¨ µ¨¶∏¯·¶o·«¨ ¬¯°¬·²©µ¨¤¶²±¤¥¯¨§¨ ±¶¬·¼ ον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2
πηψλλα º¤¶¶∏ªª¨¶·¨§·² ¥¨ ¥¨·º¨¨ ± tuxs ¤±§uxss·µ¨ ¶¨r«°u qusss·µ¨ ¶¨r«°u¬¶·«¨ ¥¨¶·§¨±¶¬·¼©²µ¶«²µ·µ²·¤·¬²±
¬±§∏¶·µ¬¤¯ ©²µ¨¶·¶²©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 .׫¨ ©¬±¤¯ ©¨¯¯¬±ª¤ª¨ ²©·«¨ ±¨ º ¤µ¨¤¬±·«¨ °¬§§¯¨³¤µ·²©Š∏¤±ª¬¬¬¶x ∗
z ¼¨ ¤µ¶q
Κεψ ωορδσ: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 , °¯ ¤±·¬±ª §¨ ±¶¬·¼ o Šµ²º·«o ’∏·³∏·o • ²²§ ³µ²³¨µ·¬¨¶o ≤²µµ¨ ¤¯·¬²±
°²§¨¯
桉树人工林是世界上纤维和木材产品的重要来源之一 ∀近年来 o桉树纤维的工业需求增长很快 o
尤其是对纸浆和纸以及重构产品如中密度纤维板的需求 ∀因而对营林生产的木材数量和质量方面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国际林联 t||x年召开的桉树人工林 ) 纤维数量和质量改良会议的综合信息看 o
国外大多数桉树研究工作重点直接放在桉树人工林生产力的栽培和遗传方面 ~国内的良种桉引种虽已
有 ts多年时间 o做了不少工作 o但仍缺乏对在新引种区桉树人工林的林木生产 !产量消长规律的系统
研究 ~而国内外对于栽培措施对桉树人工林的纤维质量变化的研究尚很欠缺 ∀
本文针对近年来华南地区大面积引种推广尾叶桉( Ευχαλψπτυσ υροπηψλλα)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生产
中急待解决的营林技术及其理论问题 o研究经营水平及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o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
生长规律 !林分产量消长规律以及木材质量的变化规律的影响 o从木材生长的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出
发 o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不实施间伐措施 !轮伐期 y¤的尾叶桉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生产中至关重要的最
佳栽培密度问题 ∀经过一个轮伐期的定位观测研究 o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t 试验条件与方法
111 试验地立地条件
试验地位于广西象州县石龙镇 o北纬 uvβxxχ o东经 ts|βu|χ o年均气温 us1{ ε o最热 z月份平均气温
u{1| ε o最冷 t月份平均气温 ts1z ε o极端高温 ws ε o极端低温 p v1w ε o∴ts ε 的年积温 yyss ε ∗
zsss ε ∀年降雨量 tvtw°° o年蒸发量 twt{°° o蒸发量大于降雨量 o季节性干旱较严重 ∀相对湿度
zx h o试验地设在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同一林班内 o地形平缓 o坡度 xβ左右 o土层深厚 o红壤 o表土层较
薄 o多在 ts¦°以下 ∀酸性 o铁锰结核含量较高 o肥力中下 ∀造林前为马尾松残疏林地或荒草地 o主要植
被种类为纤毛野嘴草 !野古草和铁芒箕 o盖度 s1y以下 o高度 xs¦°以下 ∀
112 试验设计
在经营水平相同的前提下 o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 o设每 «°u{vv株ktl otttt株kul otuxs株kvl o
twu|株kwl otyyy株kx o为目前生产用的常规密度l ousss株kyl ouxss株kzl共 z个密度处理 ov次重复 o
共 ut个小区 o每小区面积为 vs° ≅ us° ∀
113 测定方法
t1v1t 生长量测定 在试验小区内 o指定中心固定行中 us株固定样本 o从 t||u年造林当年起 o于每
年 ts月 ∗ tu月 o测定每木胸径 !树高 !枝下高及树冠幅 ∀造林第 v年后 o因林分充分郁闭 o树高测定改
用 v株平均木测定法k主伐时伐倒平均木实测l ∀
t1v1u 材性测定 每小区选取 t株平均木 o取距地面 t1s ∗ t qx °段为分析样品 ∀
木材气干密度测定 }按 Š…r×t|vv p |t木材密度测定方法进行 ∀
木纤维 !导管分子尺寸测定 }自离地面 t°处截取圆盘一个 o通过髓心锯取厚约 x °°的中心板材一
块 o并切成火柴梗大小 o按常规方法将其离析 o使各种细胞分离 ∀再经染色制成临时玻片 o在显微镜下
用测微尺 o随机测定各种细胞的长度 !宽度及双壁厚度 ∀各处理的木纤维各测定 |s次 o其它细胞各测
定 t{s次 ∀
114 其他营林措施
采用东门种源的尾叶桉容器实生苗 o苗木平均高 us ∗ ux¦° ∀机耕整地 o深 us¦° o两犁一耙 o东西
行向 o定植沟深 vs¦° ∀每 «°u施磷酸氢二铵 tyyy1y®ªo甘蔗滤泥 w||{®ª作基肥 ~造林当年 {月和第 u
年 w月每 «°u追施尿素 tyy1y®ª∀
造林后 t个月内检查 t次成活率 o发现死苗用同一来源的树苗补植 ~试验小区用两行柠檬桉作区
分界线 o其株行距按所属小区处理 ~小区的东西向按原小区设计的株行距分别向外延伸 w °作保护行 o
以保证设计的边缘效应 ~试验区的四周设 ts °以上的保护带 o以减少牲畜危害 ∀
u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1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u1t1t 密度与胸径生长 由于密度对直径生长的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o一方面它是对产量效应
的基础 o另一方面树木直径又是成材规格的重要指标k孙时轩 ot||vl ∀因此 o研究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
用规律 o无疑是短周期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的首要问题 ∀y¤生主伐时 o不同造林密度尾叶桉胸径生长
u{ 林 业 科 学 vy卷
情况见表 t ∀
表 1 不同造林密度 6 年生林分胸径生长量
Ταβ .1 Ινχρεµεντ οφ ∆ΒΗ οφ 6 ψεαρσστανδινγ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胸径生长量 Œ±¦µ¨ ° ±¨·²©·«¨ ⁄…‹k¦°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tx1s tx1v tw1t tv1x tv1s tu1{ tt1u
µ tx1u tw1u tv1z tv1s tv1u tt1{ ts1|
¶ tw1s tw1x tx1{ tv1{ tu1x ts1v ts1{
平均 „√ µ¨¤ª¨ tw1zv tw1yz tw1xv tv1wv tu1|s tt1yv ts1|z
对 y年生尾叶桉人工林不同造林密度与林分平均胸径进行回归分析 o得出的回归方程式为 }
∆ € p v .|szv¯ ± Ν n wt .zuss ktl
式中 }∆为林分平均胸径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p s .|xty 3 3 (ρs .sx € s1zxwx , ρs1st € s1{zwx , ν
€ z ,下同) ∀
图 t y年生尾叶桉不同密度立木径阶分布情况
ƒ¬ªqt ׫¨ §¬¶·µ¬¥∏·¬²± ²© ⁄…‹ ²√ µ¨§¬©©¨ µ¨±·¶³¤¦¬±ª¶¤·¤ª¨ y
²© Ε . υροπηψλλα
¤p密度 ⁄¨ ±¶¬·¼ktl ¥p密度 ⁄¨ ±¶¬·¼kul ¦p 密度 ⁄¨ ±¶¬·¼
kvl §p 密度 ⁄¨ ±¶¬·¼kwl ¨p 密度 ⁄¨ ±¶¬·¼kxl ©p 密度
⁄¨ ±¶¬·¼kyl ªp密度 ⁄¨ ±¶¬·¼kzl
式ktl说明 o尾叶桉人工林造林密度与林分平均胸
径之间负相关关系极显著 o表明平均胸径随密度的减
少而增加 o而当密度增大时 o胸径随之减少 ∀
从图 t中得知 o不同密度造林 o立木径阶分布情况
有显著的差异 ∀当密度大时 o形成顶峰偏左的分布曲
线图形 ~而当密度小时 o形成顶峰偏右的分布曲线图
形 o从而表明 o密度影响着林木个体大小数量的分布 ∀
方差分析得 }Φ€ tt .|v 3 3 ( Φs1sx € v1ss , Φs1st €
w1{u)说明各造林密度与林分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水
平的差异 , Θ检验结果见表 u ∀
由表 v还得知 o与胸径平均生长量的情况一致 o密
度最小的林分 o其胸径的平均连年生长量最大 o反之 o
则连年生长量最小 o最大和最小的平均连年生长量相
差 ux1w{ h ∀另外 o从生长进程看 o林分从幼年起生长
较快 o多数林分至造林第 v年连年生长量达最大值 o之
后开始下降 o而密度 z在造林当年即出现最大值 o虽然
在造林第 v年有所上升 o但距最大值甚远 ∀至造林第
x年 o所有林分连年生长量已显著降低 o生长势明显趋缓 ∀由此说明 o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 o林木胸径保
持较长的速生期 o而超过此密度范围 o最大值提早出现 o速生期较短 ∀
分别对各年度测定的胸径生长量作方差分析得知 o不同密度林分胸径生长量在造林的当年和次
年 o各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o当年 Φ€ u1sx ,次年 Φ€ t1ww ,均小于 Φs1sx € v1ss ;而进入第 v年后 ,开始
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 Φ€ v1uw 3 ;进入第 w年之后直至主伐 ,这种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第 w年 Φ€
x1{w 3 3 ,第 x年 Φ€ tt1x{ 3 3 ,第 y年 Φ€ tt1|v 3 3 ,均大于 Φs1st € w1{u ∀从而进一步说明了不同造
林密度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在林分发育的各阶段是有变化的 ,并随着林分年龄的增长而趋悬殊 ∀
u1t1u 密度与树高生长 y年生不同造林密度尾叶桉林分的树高生长量见表 w ∀经多方面回归分析
表明 ,此时密度与树高生长之间相关关系不紧密(相关系数在 p s1t{ ∗ p s1ux之间) ∀方差分析表明 ,y
年生不同密度林分树高平均生长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Φ€ t1u{  Φs1sx € v1ss ∀但是通过分别对各年
度测定的树高生长量作方差分析得知 ,不同密度造林 ,林分树高生长量在造林的次年各处理间的差异
达显著水平 , Φ€ v1xv 3 ∀我们注意到 ,此时正值林分进入郁闭的时期 ,而在造林的当年和第 v年之后 ,
即林分郁闭前和郁闭后 ,树高生长量的方差分析均无差异显著的结果 ,说明密度对树高的影响在林分
v{ t期 黄宝灵等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 !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发育的各个阶段也是有变化的(造林当年 Φ € u1ss ,第 v年 Φ€ t1st ,第 w年 Φ€ s1zs ,第 x年 Φ €
s1zz ,均小于 Φs1sx € v1ss)
表 2 胸径生长量 Θ检验
Ταβ .2 Θ ινσπεχτιον οφ τηεινχρεµεντ οφ ∆ΒΗ
密度
⁄¨ ±¶¬·¼

k¦°l
mΞ p ts1|z
k¦°l
mΞ p tt1yv
k¦°l
mΞ p tu1|s
k¦°l
mΞ p tv1wv
k¦°l
mΞ p tw1xv
k¦°l
mΞtw1yz
k¦°l
t tw1zv v1zy 3 3 v1ts 3 3 t1{v t1vs s1us s1sy
u tw1yz v1zs 3 3 v1sw 3 3 t1zz t1uw s1tw
v tw1xv v1xy 3 3 u1|s 3 3 t1yv t1ts
w tv1wv u1wy 3 3 t1{s s1xv
x tu1|s t1|v t1uz
y tt1yv s1yy
z ts1|z
∆s1sx € u1t{ ∆s1st € u1z{
表 3 不同造林密度林分胸径连年生长量
Ταβ .3 Ινχρεµεντ ιν συχχεσσιϖε ψεαρσ οφ ∆ΒΗ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年度
≠ ¤¨µ
胸径连年生长量 Œ±¦µ¨ ° ±¨·¬± ¶∏¦¦¨¶¶¬√¨¼ ¤¨µ¶²© ⁄…‹k¦°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t||u u1|| v1t| v1ww u1{s u1{s u1zx v1sy
t||v t1z{ t1|t u1sw t1|{ t1{x t1{z t1zt
t||w v1zy v1wy v1tx v1vu u1|z u1{| u1x{
t||x u1|{ v1tz u1ys v1ss u1w{ u1vu t1|{
t||y t1wx s1{y t1vv s1yw t1ww s1zu s1yz
t||z t1zz t1|u t1|z t1yz t1vw t1s{ s1|z
平均 „√ µ¨¤ª¨ u1yv u1x| u1x| u1v| u1vs u1s{ t1|y
表 4 不同造林密度 6 年生林分树高生长量
Ταβ .4 Ινχρεµεντ οφ τηεστανδ ηειγητ οφ 6 ψεαρσ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树高生长量 Œ±¦µ¨ ° ±¨·²©·«¨ ¶·¤±§«¨¬ª«·k°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tx1| tz1t t|1s tz1u tz1| tz1v tz1w
µ tz1u ty1u tz1x tz1y tz1x tx1y ty1t
¶ t{1w tz1w tz1x tz1{ tz1y ty1| tz1|
平均 „√ µ¨¤ª¨ tz1tz ty1|s t{1s tz1xv tz1yz ty1y tz1tv
从表 x的树高连年生长量情况来看 o各密度间的差异亦很小 ∀同时 o各密度的连年生长量 o在造林
当年的生长均较为缓慢 o第 u年进入速生期 o并持续 v年 o至造林第 x年其长势迅速降低 o其中 o密度大
的林分 o前期生长量较大 o后期生长量较小 o这是由于密度大的林分前期郁闭快 o利于森林气候的形成 o
促进了林木生长 o而后期由于密度大 o个体间竞争激烈 o从而抑制了生长 ∀由此说明 o密度对树高生长
进程的影响与胸径不同 o在造林初期 o大密度利于林木的高生长 o但随着林木个体的增大 o这种促进作
用的持续受到破坏 o生长量迅速下降 o最终表现为大密度限制了树高生长 o以致抵消了前期的促进作
用 ∀
u1t1v 密度与立木单株材积生长 前人在研究草本植物时 o发现密度与个体生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
数量关系 ∀按不同栽培密度培育 t年生作物时 o发现在一定时期内平均个体重与密度成如下关系式 }
w{ 林 业 科 学 vy卷
Ω = ΚΝ− Α或 ²¯ªΩ = − Α¯²ªΝ + Κt
式中 }Ω代表平均个体重 , Ν代表单位面积株数 , Κ !α !Κt 都是常数 o随植物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 ∀
此式称为竞争密度效果幂乘式k李景文 ot||xl ∀
本试验中 o密度对 y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种群平均立木单株材积生长的作用亦与上述规律相吻合 o
其回归方程式为 }
ςδ = x .xwzt Ν−s1xvx|xxtu (u)
式中 }ςδ 为林分平均立木单株材积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p s .|t{z 3 3 ∀
式(u)表明 ,密度与林分平均立木单株材积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林分密度越大 ,其平均
立木单株材积越小 ∀
表 5 不同造林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
Ταβ .5 Ινχρεµεντ ιν συχχεσσιϖε ψεαρσ οφ τηεστανδ ηειγητ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年度
≠ ¤¨µ
树高连年生长量 Œ±¦µ¨ ° ±¨·¬± ¶∏¦¦¨¶¶¬√¨¼ ¤¨µ¶²©·«¨ ¶·¤±§«¨¬ª«·k°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t||u t1{t t1{{ u1ss t1zu t1zu t1zt t1|u
t||v v1yz v1|| w1ys w1tz v1|| w1xw w1zz
t||w w1sx v1|u w1t| w1uw w1tu w1sv w1sy
t||x v1tu v1|| v1ux v1y| v1x{ v1{w v1uy
t||y t1vv t1sx t1us s1{{ s1|t t1yw s1wt
t||z v1t| u1sz u1zy u1{v v1vx s1{w u1zt
平均 „√ µ¨¤ª¨ v1sz v1su v1ut v1tv v1ty u1|y v1sy
表 6 不同造林密度 6 年生林分立木单株材积
Ταβ .6 ινδιϖιδυαλτρεεϖολυµε οφ 6 ψεαρσ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立木单株材积 Œ±§¬√¬§∏¤¯ ·µ¨¨√²¯∏°¨k°v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s1tu{x s1twvt s1tv{t s1ttys s1ttvt s1tsyw s1s{w|
µ s1twvu s1tt|s s1tutt s1tttt s1ttvx s1s{u{ s1szwx
¶ s1tvuu s1tvu{ s1txw| s1tuw{ s1tsws s1sztt s1s{ut
平均 „√ µ¨¤ª¨ s1tvwv s1tvty s1tv{s s1ttzv s1ttsu s1s{y{ s1s{sx
表 7 立木单株材积 Θ检验
Ταβ .7 Θ ινσπεχτιον οφ τηεινδιϖιδυαλτρεεϖολυµε
密度
⁄¨ ±¶¬·¼

k°vl
mΞ p s1s{sx
k°vl
mΞ p s1s{y{
k°vl
mΞ p s1ttsu
k°vl
mΞ p s1ttzv
k°vl
mΞ p s1tvty
k°vl
mΞ p s1tvwv
k°vl
v s1tv{s s1sxzx 3 3 s1sxtu 3 3 s1suz{ s1susz s1ssyw s1ssvz
t s1tvwv s1sxv{ 3 3 s1swzx 3 3 s1suwt s1stzs s1ssuz
u s1tvty s1sxtt 3 3 s1sww{ 3 3 s1sutw s1stwv
w s1ttzv s1svy{ 3 s1svsx s1sszt
x s1ttsu s1su|z s1suvw
y s1s{y{ s1ssyv
z s1s{sx
∆s1sx € s1svvyy , ∆s1st € s1swvs
表 y表明 o造林密度最大的林分 o平均立木单株材积最小 o而造林密度较小的林分 o平均立木单株
材积有较大值 ∀方差分析表明 o立木单株材积的这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oΦ€ tt1w 3 3  Φs1st € w1{u ∀
x{ t期 黄宝灵等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 !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而在此之前 ,对各年立木单株材积方差分析表明 ,仅造林第 x年各密度林分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 Φ
€ w1tx 3  Φs1sx € v1ss ,而其余年度均不显著 ,造林次年 Φ€ u1y| ,第 v年 Φ€ t1ws ,第 w年 Φ€ u1t| ,
均小于 Φs1sx € v1ss ∀说明幼年期林木个体间的竞争较弱 ,个体间的差异不明显 ,随着树龄的增长 ,个
体增大 ,其竞争作用日渐增强 ,个体间的差异亦日渐显著 ∀ ± 检验结果见表 z ∀
表 8 不同造林密度林分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
Ταβ .8 Ινχρεµεντ οφ τηεινδιϖιδυαλτρεεϖολυµειν συχχεσσιϖε ψεαρσ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年度
≠ ¤¨µ
立木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 Œ±¦µ¨ ° ±¨·²©·«¨ ¬±§¬√¬§∏¤¯ ·µ¨¨√²¯∏°¨¬± ¶∏¦¦¨¶¶¬√¨¼ ¤¨µ¶k°v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t||u s1sssy s1sss{ s1ssts s1sssx s1sssy s1sssw s1sssz
t||v s1sswu s1ssxv s1ssys s1ssw| s1sswt s1ssw| s1ssxv
t||w s1suuw s1suux s1suv| s1sus{ s1st{s s1stz{ s1sty|
t||x s1sv{| s1swyw s1sv{s s1swtt s1svtw s1svtw s1suxs
t||y s1suyu s1st|{ s1suwz s1stvs s1sutv s1stxx s1ss|u
t||z s1swus s1svy{ s1swvx s1svzs s1svw{ s1sty{ s1suvw
平均 „√ µ¨¤ª¨ s1suws s1suvx s1suwx s1suts s1st|z s1stxx s1stww
由表 {看出 o林分立木单株材积平均连年生长量呈随密度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各密度的连年生长
量在造林的前 w年急剧上升 o之后开始减缓 ∀此外 o密度最大的林分从第 v年开始 o长势已明显不如密
度小的林分 o其最大值也明显低于后者 ∀说明在林分郁闭之后 o密度对立木单株材积生长的调控作用
是非常明显的 ∀
u1t1w 密度与单位面积蓄积量 林分的蓄积量取决于其立木单株材积和株数密度两个因子 ∀就短周
期工业用材林而言 o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o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 o林分蓄积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增
大 ∀本试验林分蓄积量情况见表 | ∀经回归分析 o密度与林分蓄积量有如下关系 }
Μ = { .wysv Νs1v{{yxvsz (v)
式中 }Μ为林分蓄积量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s .{tsz 3 ∀
式kvl反映出 oy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种群密度与林分蓄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o即蓄积量随密度
的增大而增大 ∀
表 9 不同造林密度 6 年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
Ταβ .9 ς ολυµε περ ηεχταρε οφ 6 ψεαρσ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单位面积蓄积量 ∂ ²¯∏°¨³¨µ«¨ ¦·¤µ¨k  v«° p u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t1zv tuu1x{ tyy1w{ tv|1uw tw{1{y tyy1yu tzu1zz
µ ts{1{u tuy1xu tvs1yw tv{1tu tzs1t{ tws1zy tx{1vt
¶ tsv1wt tvs1xz tz|1xz ty|1wu txu1wz t|y1wu tvy1uv
平均 „√ µ¨¤ª¨ tst1vu tuy1xy tx{1|s tw{1|v txz1tz tyz1|v txx1zz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o密度对蓄积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 oΦ€ w .|x 3 3  Φs1st € w1{u ∀ Θ检验表
明 ,极显著差异产生于密度 y与密度 t之间 ;密度 v !x !z与密度 t之间的差异显著 ,其余密度之间的差
异不显著(表 ts) ∀
此外 ,分别对各年度林分蓄积量作方差分析 ,除第 x年为显著水平 , Φ€ w1zu 3  Φs1sx € v1ss外 ,
其余年份密度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造林当年 Φ€ y1{t 3 3 ,第 u年 Φ€ |1ws 3 3 ,第 v
年 Φ€ z1xt 3 3 ,第 w年 Φ€ w1{{ 3 3 ,均大于 Φs1st € w1{u ∀这表明 ,就短周期工业用材林而言 ,在立地
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无论是在林分干材生长初期 ,还是在其速生期 ,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 ,林分蓄积量
随密度增大而增大 ∀
y{ 林 业 科 学 vy卷
表 10 单位面积蓄积量 Θ检验
Ταβ .10 Θ ινσπεχτιον οφ τηεϖολυµε περ ηεχταρε
密度
⁄¨ ±¶¬·¼

k°vr«°ul
mΞ p tst1vu
k°vr«°ul
mΞ p tuy1xy
k°vr«°ul
mΞ p tw{1|v
k°vr«°ul
mΞ p txx1zz
k°vr«°ul
mΞ p txz1tz
k°vr«°ul
mΞ p tx{1|s
k°vr«°ul
y tyz1|v yy1yt 3 3 wt1vz t|1ss tu1ty ts1zy |1sv
v tx{1|s xz1x{ 3 vu1vw |1|z v1tv t1zv
x txz1tz xx1{x 3 vs1yt {1uw t1ws
z txx1zz xw1wx 3 u|1ut y1{w
w tw{1|v wz1yt uu1vz
u tuy1xy ux1uw
t tst1vu
∆s1sx € xt1zv ∆s1st € yy1sw
表 11 不同造林密度林分单位面积蓄积连年生长量
Ταβ .11 Ινχρεµεντ οφ τηεϖολυµε περ ηεχταρειν συχχεσσιϖε ψεαρσ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年度
≠ ¤¨µ
蓄积连年生长量 Œ±¦µ¨ ° ±¨·²©·«¨ √²¯∏°¨³¨µ«¨ ¦·¤µ¨ ¬± ¶∏¦¦¨¶¶¬√¨¼ ¤¨µ¶k°v#«°p u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t||u s1w||{ s1{{{{ t1us{v s1zyut s1|wwt s1{yyz t1zxss
t||v v1wzs{ x1{xtv {1zs{w y1|xwx y1{vsy |1yyyv tv1tyyz
t||w tz1t{|s ut1uz|w u|1tyyy uz1txts uy1{ywu vt1uyyz ws1vvvv
t||x vs1tyxz wx1y{v{ wy1{ssy w|1|{ys wy1|syx xw1tzvv x{1yuxs
t||y us1vzty tw1ztvs uz1txs{ us1wxuv uz1vu{{ uy1zwyz t|1xu{v
t||z u|1yuvt v{1twvz wx1{yxv wv1yuwt w{1u|x{ wx1utss uu1vyyz
平均 „√ µ¨¤ª¨ t{1s|u| uu1ysss u{1vzxs uy1x|wy u{1syyt u|1|{zw uz1{tyt
从表 tt的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情况看 o首先 o其平均连年生长量有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趋
势 ∀其次 o在造林的前 w ¤o连年生长量的递增幅度亦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至第 x ¤之后 o生长量开始
减缓 o最大密度的林分其生长量降幅达最大 o说明此时密度不仅限制了单株立木的生长 o而且密度株数
的作用也受到限制 ∀再次 o密度 t和 u的林分各年度的生长量均不及除密度 z以外的各林分 o说明它
虽然有较大的立木单株材积生长量 o但因株数少而限制了其单位面积的产量 ~此外 o该两林分在第 y ¤
的生长量大于密度 z o这种消长现象虽然预示着一种平衡趋势 o但由于桉树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主伐年
龄为 x ∗ z¤o故而既使延长至第 z ¤主伐 o这种平衡仍不可能实现 ∀第 w o密度 z第 x !第 y ¤的生长量均
低于平均连年生长量 o其余密度的林分也不同程度地在平均连年生长量上波动 o这预示着 o各林分已进
入或接近数量工艺成熟阶段 ∀
212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木材性质的影响
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生产的木材主要用于造纸及制造纤维板 o通过营林措施提高了林分产量之后 o
其木材质量是否仍然满足其工艺生产的要求 o这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本试验测定了不同密度
y ¤生主伐的尾叶桉木材材性 o包括气干密度 o以及木纤维长度 !宽度 !双壁厚 !长径比 !壁腔比和导管分
子长度等因子 o结果分析如下 ∀
u1u1t 造林密度与木材气干密度 木材气干密度是造纸用材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单位体积木材的
纸浆产量直接与密度有关k尹思慈 ot||yl ∀人们认为采用密度为 s1wxs ∗ s1yxsª#¦°p v的浆材可获得
最佳的产值 ∀本试验 y¤生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木材气干密度见表 tu ∀首先 o本试验的木材密度较高 o
对造纸有利 ~其次 o密度较大的林分 o木材气干密度变幅小 o即木材质量稳定 ~而密度小的林分 o木材气
干密度变幅大 ∀但经回归分析 o造林密度与木材气干密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kρ€ p s .sx  ρs .sx €
s .zxwx) ∀在 z个处理中 ,密度 w的木材气干密度最大 ,密度 x的最小 ,但经方差分析 ,各密度之间也无
z{ t期 黄宝灵等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 !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显著性差异存在( Φ€ s1zt  Φs1sx € v1ss) ∀
表 12 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木材气干密度
Ταβ .12 Τηε βασιχ ωοοδ δενσιτψ οφ φορεστ ιν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木材气干密度 × «¨ ¥¤¶¬¦º²²§§¨ ±¶¬·¼ kª#¦°p v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s1yuu s1x|x s1y|u s1z{z s1ysw s1yz| s1yvw
µ s1zs| s1y{w s1yxt s1y{s s1ywt s1yww s1yxz
¶ s1ysw s1yys s1ywx s1yut s1ysx s1yyv s1yxv
平均 „√ µ¨¤ª¨ s1ywx s1ywy s1yyv s1y|y s1ytz s1yyu s1yw{
变幅 ƒ¯ ∏¦·∏¤¬±ªµ¤±ª¨ k h l tz1v{ tw1|y z1uz uy1zv y1tv x1wv v1yv
u1u1u 造林密度与木材纤维形态 纤维形态是衡量造纸纤维原料质量的优劣标准之一 ∀根据造纸工
艺的要求 o一般认为纤维细而长 o长径比值大 o打浆时纤维有较大的结合面积 o成纸强度高 ∀对纤维壁
厚要求薄 !腔径大 o壁腔比小于 t1s o柔软系数高为好 ∀
表 13 不同造林密度的木材纤维形态
Ταβ .13 Τηεφορµ οφ ωοοδ φιβερ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木纤维
• ²²§©¬¥¨µ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长度
¨±ª·«kΛ°l tsw{ |{w tsty tsvy ||x tsws ttu|
宽度
• ¬§·«kΛ°l t|1| t|1s t|1t us1z t|1| us1x uu1t
双壁厚
× º² º¤¯¯·«¬¦®±¨ ¶¶kΛ°l |1{z ts1ws ts1sv ts1{v |1vv ts1ys tt1us
长径比
¨±ª·«rº¬§·« xv1vv xt1|z xw1tz w|1|z xt1sv xs1|v xt1xv
壁腔比
• ¤¯ r¯¦¤√¬·¼ t1ts t1vu t1ut t1ux s1|w t1tv t1ty
导管长度
¨±ª·«²©√ ¶¨¶¨ k¯Λ°l ww{ wy| wuz wx| wyv wzw xsz
从表 tv可看出 o壁腔比准确指数大于 x1s o在此仅作参考 ∀无论各种造林密度的林分 o其纤维长度
均达到国际木材解剖学会规定的木纤维中长级的标准k|ss ∗ tyssΛ°l o但由于双壁较厚 o壁腔比也都普
遍大于 t o纤维柔性有所下降 ∀其中 o密度最大的林分 o纤维长度最长 o但纤维宽度也最大 o因而长径比
值并未增大 o但双壁明显加厚 o对造纸不利 ∀密度 u !具有较大的长径比 o但壁腔比也明显增加 ∀导管分
子长度则以密度 y !z最大 ∀总的看来以密度 x !y的木材纤维较佳 ∀此外 o回归分析表明 o不同造林密
度与纤维长度 !双壁厚 !长径比 !壁腔比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ok纤维长度 ρ€ s .yx ,双壁厚 ρ€ s .xw ,长
径比 ρ€ p s .w{ ,壁腔比 ρ€ p s .uu) ,但与纤维宽度和导管分子长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
Φω = tz1{wu| + s1sstx Ν (w)
式中 : Φω为木材纤维的平均宽度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s .{syv 3 ∀
Λ = wts1|yzv + s1svwv Ν (x)
式中 : Λ为导管分子长度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s .z|tz 3
式kwl反映出木材纤维宽度有随造林密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 ∀这与前述密度与平均胸径呈显著负
相关似有矛盾 ∀但由于尾叶桉为强阳性树种 o其生长发育需要较强的光照 o当密度增大时 o增加了侧方
庇荫 o使植株体内组织的分化趋向耐荫的特性 o即细胞体积增大 o细胞分化数量减少 ∀因而出现了式
kwl的正相关关系 ∀
通过对木材纤维各因子进行方差分析 o判明各密度林分之间包括纤维宽度和导管分子长度在内的
{{ 林 业 科 学 vy卷
木材纤维各因子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o其中 }纤维长度 Φ€ t .uu ,纤维宽度 Φ€ u1{s ,双壁厚 Φ€ u1tv ,
长径比 Φ€ s1uz ,壁腔比 Φ€ s1ys ,导管分子长度 Φ€ t1sy ,均小于 Φs1sx € v1ss ∀
213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树冠幅 !树干形质的影响
u1v1t 密度与树冠幅 密度对上述各因子的作用效应 o无疑是与树木的营养面积直接有关 ∀不同的
造林密度限制了树木的营养空间 o而林木个体占据的营养空间对树冠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y年生
不同造林密度尾叶桉树冠幅测定值汇总于表 tw ∀回归分析表明 o密度与冠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o
亦即密度越大 o树冠幅越小 ∀
χω = − t .tst{λν Ν + ts .xwuw (y)
式中 }χω为冠幅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p s .|{ws 3 3 ∀
表 14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木树冠幅
Ταβ .14 Τηε χροων χοϖερ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冠幅 ׫¨ ¦µ²º± ¦²√ µ¨k°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v1uz v1vt u1xv v1s| u1z| u1wu u1uz
µ v1tx v1s| u1|y u1{y u1xw u1v| u1sx
¶ u1yz u1vv u1x{ t1|s t1{s t1wy t1ws
平均 „√ µ¨¤ª¨ v1sv u1|t u1y| u1yu u1v{ u1s| t1|t
u1v1u 密度与树干形质 树干的形质也是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树干圆满度是树干形质的重要指标之
一 ∀圆满度因密度不同有明显的差别 ∀从表 t !表 w可看出 o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林分平均高基本一
致 o而胸径的差异则较大 ∀密度愈小 o胸径愈大 o因而干材的尖削度愈大 ~相反 o密度愈大 o胸径愈小 o干
材的圆满度愈大 ∀此外 o密度对枝下高的影响亦很明显k见表 txl o对 y年生尾叶桉人工林种群密度与
枝下高进行回归分析得下式 }
Ηβ = t1t|ux + s1{wwv¯ ± Ν (z)
式中 }Ηβ为平均枝下高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s .{{|s 3 3
式kzl说明 o密度愈小 o枝下高愈低 ~密度增加 o自然整枝上升 o从而对形成良好的树干形质有利 ∀
表 15 不同造林密度的林木枝下高
Ταβ .15 Τηελιϖε βρανχηεσ ηειγητ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枝下高 ׫¨ ¬¯√¨¥µ¤±¦«¨ ¶«¨¬ª«·k°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y1us y1zy z1w| y1yz y1tv y1xu z1y{
µ y1wt y1|x y1u| z1|s z1yt z1yw z1yy
¶ z1xu {1us {1ut z1ys {1vw z1|{ {1wt
平均 „√ µ¨¤ª¨ y1zt z1vs z1vv z1v| z1vy z1v{ z1|u
214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人工林保存率的影响
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范围内 o林分 y年生主伐时 o密度与林木保存率有如下关系 }
Π = ttv .{s{t − v .xtzw¯ ± Ν ({)
式中 }Π为保存率 , Ν为密度 ,相关系数 ρ€ p s .x{{y ∀
式k{l说明 o密度与保存率之间存在一种不显著的负相关 o亦即 }在本试验中 o虽然林木个体之间已
表现出竞争的抑制作用 o主伐时最大密度 uxss株#«°p u林分的蓄积量已开始有所下降 ~随着密度的增
大 o林木的保存率将表现出随密度下降而上升的趋势 ∀但是 o由于植物对密度的缓冲作用 o使得自然稀
疏作用在主伐时未能充分表现出来 ∀这种与一定的缓冲作用相对应的密度范围就是合理密度范围k李
景文 ot||xl ∀因此 o本试验说明 o尾叶桉具有较宽的合理密度范围 o试验所设置的最大密度在主伐时仍
|{ t期 黄宝灵等 }不同造林密度对尾叶桉生长 !产量及材性影响的研究
处在合理密度范围内 ∀从表 |的蓄积量情况看 o可判断其合理密度范围在密度 v至密度 zk即 tuxs ∗
uxss株#«°p ul范围内 o其中以密度 y为最佳 ∀表 ty示 y年生不同密度尾叶桉人工林保存率 ∀经方差
分析表明 o各密度保存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 oΦ€ s1xv  Φs1sx € v1ss ∀
表 16 不同造林密度 6 年生尾叶桉林分的保存率
Ταβ .16 Τηερατε οφ πρεσερϖατιον οφ φορεστ ιν διφφερεντ πλαντινγ δενσιτιεσ
重复
• ³¨¨ ¤·¤·¬²±
保存率 ׫¨ µ¤·¨ ²©³µ¨¶¨µ√¤·¬²±k h l
密度 t
⁄¨ ±¶¬·¼ t
密度 u
⁄¨ ±¶¬·¼ u
密度 v
⁄¨ ±¶¬·¼ v
密度 w
⁄¨ ±¶¬·¼ w
密度 x
⁄¨ ±¶¬·¼ x
密度 y
⁄¨ ±¶¬·¼ y
密度 z
⁄¨ ±¶¬·¼ z
´ {x1z zz1t |y1v {w1s z|1s z{1v {t1w
µ |t1{ |x1z {y1v {z1s |s1s {x1s {x1s
¶ |v1| {{1x |u1x |x1s {{1s |x1{ |x1z
平均 „√ µ¨¤ª¨ |s1wz {z1ts |t1zs {{1yz {x1yz {y1vz {z1vz
v 结论
通过对 y ¤生主伐的尾叶桉 z种造林密度林分各主要因子的研究分析得知 o密度对胸径 !立木单株
材积 !冠幅及枝下高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o对蓄积量 !木材纤维宽度和导管分子长度的影响达到显著
水平 o对树高 !木材气干密度和木纤维长度虽有一定的影响 o但不显著 ∀其中 o密度与蓄积量 !枝下高 !
木材纤维宽度和导管分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 o而与胸径 !立木单株材积 !冠幅呈负相关关系 o亦即 }密度
愈大 !胸径愈小 o且胸径分布向小径阶偏斜 o冠幅变小 o立木单株材积减少 o自然整枝升高 o单位面积的
蓄积量增大 ~相反 o密度愈小 o胸径愈大 o且胸径分布向大径阶偏斜 o冠幅变大 o立木单株材积增大 o树干
形质下降 o单位面积蓄积量减少 ∀这一规律与杉木的密度规律基本一致k吴中伦 ot|{wl ∀
在木材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产量是培养短周期工业用材林的宗旨 ∀本试验结果表明 o不
同造林密度对木材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o造林密度较大的林分 o其木材气干密度变幅小 o木材质量稳
定 o木材纤维长度较长 o但纤维宽度也增大 o双壁明显加厚 o对造纸利弊兼而有之 ~造林密度较小的林
分 o木材气干密度变幅较大 o影响木材质量的稳定性 o在木纤维具有较大的长径比的同时 o壁腔比也明
显增加 ∀因此 o应根据培育的木材种来确定相应的造林密度 ∀
林分密度是合理结构的数量基础 o对人工林生产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因此 o对不考虑间伐的短周
期工业用材林而言 o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尤为重要 ∀根据本试验结果分析 o尾叶桉具有较宽的合理密
度范围 o在供试的密度范围中 o密度 v至密度 z的蓄积产量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o但密度 z的木材性质有
所降低 o其中以密度 ykusss株r«°ul的产量最高 o经济效益最好 o造纸木材质量保证 o应确定为最佳密
度 ∀但是 o通过提高种植密度而获得的材积增长是以降低木材的径级为代价的 o如果欲提高木材的规
格 o并用于/三板0原料 o则以选用密度 vktuxs株r«°ul为最佳 ∀
y¤生的林分 o其胸径 !树高 !单株材积 !蓄积量 w个生长因子的连年生长量在林分不同的发育阶段
具有不同的变化 ∀胸径连年生长量的速生期来得较早 o个别林分在造林当年即出现最大值 o多数林分
最大值一般出现在第 v ¤o之后开始下降 ~而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速生期出现于第 u ¤o持续至造林的第 w ¤
仍有较大的生长量 o整个生长过程呈明显的 ≥曲线 o但其最大值也出现在第 v¤~单株材积的连年生长量
则与胸径 !树高不同 o前 w ¤为直线上升趋势 o第 x ¤开始下降 o其最大值的出现较胸径 !树高晚 ~林分蓄
积量的生长趋势与单株材积基本一致 o第 x ¤时 o林分连年生长量与平均连年生长量开始相交或接近 o
表明林分开始进入数量 工艺成熟阶段 ∀
参 考 文 献
李景文主编 q森林生态学k第 u版l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x otyw ∗ tyz
孙时轩主编 q造林学k第 u版l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v ouw{ ∗ ux{
吴中伦主编 q杉木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w otz| ∗ t{{
尹思慈主编 q木材学 q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ot||y outz ∗ uut
s| 林 业 科 学 vy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