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netic Diversity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 L. ) O. Kuntze〕Cultivars Revealed by AFLP Analysis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



全 文 :园  艺  学  报  2006, 33 (2) : 317~322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收稿日期 : 2005 - 03 - 21; 修回日期 : 2005 - 06 - 20
基金项目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OOJJY20107)3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 P研究
黄建安 1, 2  李家贤 3  黄意欢 2  罗军武 23  龚志华 2  刘仲华 1, 2
(1 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 , 长沙 410128; 2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 , 长沙 410128; 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广
东 英德 513042)
摘  要 : 利用 AFLP -银染分子标记技术 , 对 40个茶树品种 (系 ) 进行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分析。
选用多态性高、分辨力强的引物组合 E2ACG/M 2AAC、E2AGG/M 2AAG与 E2AGG/M 2AGT分别对供试材料的
基因组 DNA进行扩增 , 共获得 226条清晰可辨的带 , 其中多态性带 207条 , 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91159% ,
这表明供试品种资源在 DNA水平上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广泛的变异。4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
位基因数、平均基因多样度、平均 Shannon信息指数 , 分别为 1159 ±0109、0135 ±0104、0153 ±0105。应
用 SPSS软件计算遗传距离介于 0113~0148之间 , 平均为 0132; UPGMA法将 40份资源分成 4个类群 , 从
相似性系数分析了各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 茶树 ; AFLP; 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 S 57111; Q 52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5132353X (2006) 0220317206
Genetic D iversity of Tea 〔C am ellia sinensis ( L. ) O. Kun tze〕Cultivars
Revea led by AFL P Ana lysis
Huang J ianpian1, 2 , L i J iaxian3 , Huang Yihuan2 , Luo Junwu23 , Gong Zhihua2 , and L iu Zhonghua1, 2
(1 Key Laboratory of Tea Science of M in istry of Educa tion, Changsha 410128, Ch ina; 2 Tea Science D epartm en t, Hunan A gricul2
tura l U 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 ina; 3 Tea Research Institu te of Guangdong, Yingde 513042,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40 tea cultivars were analyzed by AFLP (Amp 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2silver
staining p rotocol in order to detect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 AFLP fingerp rinting of 40 tea culti2
vars with p rimer combinations E2ACG/M 2AAC, E2AGG/M 2AAG and E2AGG/M 2AGT revealed a total number
of 226 unambiguous bands, of which 207 ones were polymorphic and the polymorphism frequency was
91159%. This result showed the abundant diversities of restriction sites among tea cultivars studied. A s ana2
lyzed by POPGENE 1131, the average value of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ipis gene diversity and Shannonpis
information index were 1159 ±0109, 0135 ±0104 and 0153 ±0105 respectively. A s analyzed by SPSS12, the
Neipis genetic distances of 40 tea cultivars ranged from 0113 to 0148, and the average distance was 0132.
These tea cultivar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 s by UPGMA (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average) based on Neipis genetic distance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40 tea cultivars was analyzed using the
sim ilarity coefficient.
Key words: Tea p lant; AFLP; Genetic diversity
分子标记技术与数值分类方法相结合 , 是研究植物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 从而对品种资源合理
利用与保护的有利工具。茶树经长期的异花授粉、人工和自然选择 , 其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运用
RAPD分子标记方法探讨茶树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是过去茶树分子遗传学领域研究最多的课题。
AFLP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十分高效的标记方法已在许多作物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研究中被采用 ,
但在茶树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只见少数报道。本研究采用改进的 AFLP - 银染技术 ,
园   艺   学   报 33卷
从分子水平探讨 40个茶树品种 (系 ) 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 , 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品种资
源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40个茶树品种 (系 ) 分别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湖南郴州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
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实验基地、金井茶场等地。所有材料于 - 70℃冰箱中保存 (表 1)。
表 1 供试材料的名称及来源
Table 1 O r ig in and nam es of tea cultivars used in th is study
编号
No.
品种 (系 )
Cultivars
亲本或来源〔1〕
Parents or origin
地理起源
Geographic origin
1 苹云 Pingyun 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 Derived from Yunnan Daye 浙江杭州 Hangzhou, Zhejiang
2 槠叶齐 Zhuyeqi 从安化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hua group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3 福鼎大毫 Fuding Dahao 从福建福鼎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Fuding tea p lants 福建福鼎 Fuding, Fujian
4 云南大叶 Yunan Daye 云南大叶种 Yunan Dayezhong 云南 Yunnan
5 广西 7822 Guangxi 7822 不明 Unknown 广西 Guangxi
6 龙井 43 Longjing 43 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Longjing group 浙江杭州 Hangzhou, Zhejiang
7 黔湄 809 Q ianmei 809 福鼎 ×黔湄 412 (自然杂交 ) Fuding ×Q ianmei 412 贵州湄潭 Meitan, Guizhou
8 长叶白毫 Changye Baihao 从南糯山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Nannuoshan group 云南勐海 Menghai, Yunnan
9 白毛 2号 Baimao 2 从乐昌白毛茶群体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Lechang Baimaocha group 广东乐昌 Lechang, Guangdong
10 潮安大乌叶 Chaoan Dawuye 从凤凰水仙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Fenghuang Shuixian group 广东潮安 Chaoan, Guangdong
11 祁门 4号 Q imen 4 来源于祁门种 Derived from Q imenzhong 安徽祁门 Q imen, Anhui
12 金观音 J ingguanyin 铁观音 ×黄  Tieguanyin ×Huangdan 福建福安 Fuan, Fujian
13 英红 9号 Yinghong 9 从云南大叶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Yunnan Daye group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14 黄叶水仙 Huangye Shuixian 从凤凰水仙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Fenghuang Shuixian group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15 福鼎大白茶 Fuding Dabaicha 从福建福鼎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Fuding tea p lants 福建福鼎 Fuding, Fujian
16 八仙茶 Baxiancha 从福建诏安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Zhaoan tea p lants 福建诏安 Zhaoan, Fujian
17 云南红芽 Yunnan Hongya 来源于云南大叶种 Derived from Yunnan Dayezhong 云南 Yunnan
18 优 18号 You 18 英红 9号 ×黄叶水仙 Yinghong 9 ×Huangye Shuixian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19 优 19号 You 19 英红 9号 ×黄叶水仙 Yinghong 9 ×Huangye Shuixian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20 优 17号 You 17 白毛 2号 ×黄叶水仙 Baimao 2 ×Huangye Shuixian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21 优 20号 You 20 黄叶水仙 ×英红 9号 Huangye Shuixian ×Yinghong 9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22 优 15号 You 15 英红 9号 ×黄叶水仙 Yinghong 9 ×Huangye Shuixian 广东英德 Yingde, Guangdong
23 印 6号 Yin 6 不明 Unknown 不详 Unknown
24 印 5号 Yin 5 不明 Unknown 不详 Unknown
25 斯 2号 Si 2 不明 Unknown 不详 Unknown
26 斯 1号 Si 1 不明 Unknown 不详 Unknown
27 白毫早 Baihaozao 从安化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hua group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28 佛手 Foshou 从福建安溪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xi tea p lants 福建安溪 Anxi, Fujian
29 茗丰 M ingfeng 福鼎 ×云南大叶 Fuding ×Yunnan Daye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30 高桥早 Gaoqiaozao 从安化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hua group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31 福毫 Fuhao 福鼎 ×大叶长青 Fuding ×Daye Changqing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32 福云 6号 Fuyun 6 福鼎 ×云南大叶 (自然杂交 ) Fuding ×Yunnan Daye 福建福安 Fuan, Fujian
33 梅占 Meizhan 从福建安溪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xi tea p lants 福建安溪 Anxi, Fujian
34 东湖早 Donghuzao 从安化群体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hua group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35 政和大白茶 Zhenghe Dabaicha 从福建政和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Zhenghe tea p lants 福建政和 Zhenghe, Fujian
36 毛蟹 Maoxie 从福建安溪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Anxi tea p lants 福建安溪 Anxi, Fujian
37 不知春 Buzhichun 从福建武夷山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W uyishan tea p lants 福建武夷山 W uyishan, Fujian
38 碧香早 B ixiangzao 福鼎 ×云南大叶 Fuding ×Yunnan Daye 湖南长沙 Changsha, Hunan
39 迎霜 Yingshuang 福鼎 ×云南大叶 (自然杂交 ) Fuding ×Yunnan Daye 浙江杭州 Hangzhou, Zhejiang
40 乌牛早 W uniuzao 从浙江永嘉茶树中单株选育 Derived from Yongjia tea p lants 浙江永嘉 Yongjia, Zhejiang
112 方法
基因组 DNA 提取与质量检测同文献 〔2〕。将纯度符合要求的 DNA 样品稀释成浓度为
200 ng/μL,待用。
AFLP分析反应体系参照文献 〔3〕中的方法并加以改进。扩增产物采用 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与银染法检测。银染方法参照文献 〔4〕。
813
 2期 黄建安等 :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研究  
AFLP扩增产物以 0、1统计 , 建立由 “0、1”组成的原始数据矩阵。对非常清晰的带 , 在相同
迁移位置上有带的记为 1 (包括强带和可分辨的弱带 ) , 无带的记为 0 , 形成二元数据 , 统计各引物
的位点。应用 POPGENE1131程序 , 在假定 Hardy2W einberg平衡条件下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 N e = 1 /6n
i = 1
P i2 ( Pi表示为某座位第 i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n为等位基因数 ) ; 基因多样度 H = 6n
j = 1
h j ( h j代表位点 i
的等位基因数 , n是位点数 ) ; Shannon信息指数 I = - 6 P i log2 P i ( P i指第 i条扩增物存在的频率 ,
或称所谓的 RAPD表型频率 ) ; Nei相似系数 = Jxy/ (Jx ×Jy) (Jx、Jy和 Jxy分别是所有位点上 Jx、Jy
和 Jxy的算术平均数 )。采用 SPSS软件 , 按 Nei & L i的方法计算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6〕, 用 UPGMA
法进行聚类分析〔7〕。
2 结果与分析
211 供试材料的 AFL P扩增结果
采用 3对分辨能力强的引物 , 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 DNA进行扩增 , 共扩增出 226条带 , 其
图 1 供试品种 (系 ) 的 AFL P指纹图谱 ( E2AGG /M 2AAG)
1~40泳道 , 分别代表 1~40号品种 (系 ) 的 AFLP指纹 ; M: DNA marker。
F ig. 1 AFL P f ingerpr in ting pa ttern s of 40 tea cultivars using pr im er com b ina tion E2AGG /M 2AAG
L ine 1 - 40 were the AFLP fingerp rinting patterns of No. 1 - 40 tea cultivars; M: DNA marker.
913
园   艺   学   报 33卷
中多态性带 207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总带数
为 7513条 , 多态性带 69条。每对引物的多态性
程度都在 90%以上 , 平均多态性频率达 91159%
(表 2)。由于 AFLP揭示的是基因组 DNA在酶切
位点和其后的选择性碱基的变异 , 因此本试验结
果显示 , 供试茶树品种之间在 DNA水平上酶切位
点的分布具有广泛的差异 , 这与茶树长期异花授
粉所造成的遗传背景十分复杂有关〔8〕。图 1是引
表 2 供试材料的 AFL P扩增结果
Table 2 The AFL P am plif ied result of tea cultivars
引物组合
Primer combinations
总带数
Total number
of AFLP bands
多态性带
Polymorphic
bands
多态性
Polymorphism
( % )
1. E2ACG/M2AAC 81 75 92159
2. E2AGG/M2AAG 90 82 91111
3. E2AGG/M2AGT 55 50 90191
总计 Total 226 207 -
平均 Average 7513 69 91159
物 E2AGG/M 2AAG对 40个品种 (系 ) 的扩增结果。
212 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及 Shannon信息指数分析
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多样度与 Shannon信息指数是度量遗传多样性水平的常用指标。以各基因
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为基本数据 , 分别计算有效等位基因数 (N e)、基因多样度 (H ) 与 Shannon信
息指数 ( I) 的结果表明 , 同一引物组合所检测不同位点的遗传多样性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2、3
引物组合所检测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的变异范围分别为 1114~2100、1105~2100、1111~2100; 基
因多样度的变异范围分别为 0112~0150、0105~0150、0110~0150; 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异范围分
别为 0124~0169、0112~0169、0120~0169。3对引物组合所检测位点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 1159
±0109, 平均基因多样度为 0135 ±0104, 平均 Shannon信息指数为 0153 ±0105 (表 3)。供试品种的
平均基因多样度高于印度 ( 01260)、日本 ( 01169)、肯尼亚 ( 01201)、斯里兰卡 ( 01199)、越南
(01194)〔9〕; 平均 Shannon信息指数也高于印度 (01389)、日本 (01253)、肯尼亚 (01300)、斯里兰
卡 (01296)、越南 (01286)〔9〕。这表明 , 中国的茶树品种资源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
表 3 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各度量指标的平均值
Table 3 Estima tes of genetic d iversity am ong tea cultivars (M ean ±SD )
引物组合
Primer combinations
有效等位基因数 (N e)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基因多样度 (H)
Neipis gene diversity 信息指数 ( I)Shannonpis information index
1. E2ACG/M2AAC 1169 ±0124 0139 ±0110 0158 ±0111
2. E2AGG/M2AAG 1158 ±0127 0135 ±0112 0152 ±0114
3. E2AGG/M2AGT 1152 ±0129 0132 ±0113 0149 ±0115
平均 Average 1159 ±0109 0135 ±0104 0153 ±0105
213 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
通过 AFLP检测 , 获得 207 ×40的多态位点矩阵 , 据此计算 Nei氏遗传距离。结果表明 , 40个品
种 (系 ) 之间遗传距离的变异范围在 0113~0148之间 , 平均为 0132; 同一有性繁殖后代的两个不同
单株优 18号与优 19号的遗传距离最近 , 为 0113; 其次为斯 1号与斯 2号两个单株之间 , 遗传距离为
0114; 印 6号与高桥早、白毛 2号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 均为 0148, 其次为印 6号与福鼎大毫及金观
音之间 , 遗传距离均为 0147。
214 供试材料的聚类分析
根据各品种 (系 ) 的 Nei氏遗传距离矩阵 , 利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 结果如图 2所示。当
以平均遗传距离 (0132) 来划分时 , 40个茶树品种 (系 ) 可分为 4个类群 , 类群 Ⅰ包括 15个品种
(系 ) , 类群 Ⅱ包括 10个品种 , 类群 Ⅲ包括 13个品种 , 类群 Ⅳ包括 2个单株。类群 Ⅰ所包含的优 15
号、优 18号、优 19号、优 20号分别为英红 9号与黄叶水仙正、反杂交的后代 ; 优 17号为白毛 2号
与黄叶水仙的杂交后代 ; 另外还包括云南红芽、云南大叶、福云 6号、长叶白毫、英红 9号、黄叶水
仙、白毛 2号、广西 7822, 由于这些品种 (系 ) 相互之间存在同根同源的关系 (表 1) , 因而被聚为
一类 ; 斯 1号与斯 2号先以 0186的高相似系数聚为一类 , 然后因斯 2号与云南大叶的相似系数达
0172而被聚到类群 Ⅰ中 , 因此可以推断 , 这两个材料是起源于中国的茶树品种。类群 Ⅱ的 10个品种
023
 2期 黄建安等 : 茶树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AFLP研究  
分别包括来自福建适制乌龙茶的梅占、毛蟹、佛
手、八仙茶、金观音及来自浙江与安徽的小叶种
乌牛早、龙井 43、祁门 4号 , 另外还包括东湖
早、政和大白茶两品种。类群 Ⅲ的 13个品种分别
为与福鼎大白茶有亲源关系的茗丰、碧香早、迎
霜、福毫、黔湄 809, 还有同是来自福建的不知
春、福鼎大毫 ; 苹云被聚到此类 , 是因其与茗丰、
碧香早、迎霜有亲源关系之故 ; 潮安大乌叶及起
源于安化群体的槠叶齐、白毫早、高桥早也聚到
了此类。类群 Ⅳ只包括印 5号、印 6号两个单株。
3 讨论
茶树自交不育且高度异质性 , 许多性状如形
态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指标因受环境的影响而
呈现出连续性变异或高度的可塑性 , 大多数形态
指标甚至受个体发育阶段的影响 , 这给种质性状
的正确描述 , 以及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的确定带
来困难。而采用 AFLP分析技术 , 不同的扩增片
段对应着基因组上的不同位点 , 不同样品 AFLP
带型的差异反映了其 DNA水平上酶切位点分布的
差异。因此可以将每一扩增片段看作其基因组的
1个特征 , 并且这种特征数目众多 , 不受环境条
件的影响 , 非常稳定可靠 , AFLP技术也因此而
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有利工具。本研究采用银
染 - AFLP标记技术 , 用 3对引物共检测到 207个
多态性位点 , 相当于分析了 207个有差异的性状 ,
这是传统分类及其它分子标记方法很难做到的 ,
因而证实了银染 - AFLP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
及亲缘关系研究中的高效性。
图 2 基于 AFL P标记以 UPGM A法构建的 40个茶树
品种 (系 ) 的分子系统树
图左边的数字代表品种 (系 ) 编号 , 同表 1。
F ig. 2 The dendrogram of 40 tea cultivars ba sed on AFL P
bands using UPGM A cluster ana lysis
The serial number of tea cultivars at the left of figure is
the same as in Table 1.
  本研究以 AFLP标记技术为基础 , 采用 D ice法 (Nei & L i系数 ) 计算相似系数或遗传距离 , 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 , 所得分析结果与理论上所期望的情形基本相符合 , 但也有少数呈现差异。
如根据文献〔1〕记载 , 东湖早与槠叶齐、白毫早、高桥早都起源于安化群体 , 理论上应聚在同一类群 ,
但因东湖早与政和大白茶的相似系数高而聚到了类群 Ⅱ。作者曾采用多种计算遗传距离的方法 , 然后
均采用 UPGMA法聚类 , 结果东湖早与政和大白茶均聚在一起 ,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然而 , 以
AFLP分子标记为依据的聚类结果有可能与所期望的情形不相符合 , 因为 AFLP分析是直接从 DNA分
子水平上检测碱基序列的变化 , 从而揭示出覆盖整个基因组的多态性信息。
在数值分类中有多种计算相似性系数或遗传距离的方法 , 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 将影响最
终的分类结果〔6, 10〕。本文采用 UPGMA法聚类 , 认为在用 AFLP等分子标记方法分析茶树种质资源的
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时 , 应筛选最合适的遗传距离计算方法 , 并综合形态标记、生化标记等方面的
遗传信息 , 以获得更准确更具普遍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
1 白堃元. 中国茶树品种志.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1. 15~150
123
园   艺   学   报 33卷
Bai K Y. Zhong guo cha shu p in zhong zhi. Shanghai: Shanghai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ess, 2001. 15~150 ( in Chinese)
2 黄建安 , 黄意欢 , 罗军武 , 王坤波 , 周李华. 茶树基因组 DNA的高效提取方法.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3, 29
(5) : 402~407
Huang J A, Huang Y H, Luo J W , W ang K B, Zhou L H. Efficient methods for genom ic DNA extraction from tea p lant.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 2003, 29 (5) : 402~407 ( in Chinese)
3 GIBCOBRL. Instruction manual AFLPTM analysis system, AFLP start p rimer kit. Version B, 2003
4 SSR gel and silver staining p rotocol. http: / / dendrome. ucdavis. edu
5 李海生 , 陈桂珠 , 施苏华. 海南海桑遗传多样性的 ISSR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 2004, 43 (2) : 67~71
L i H S, Chen G Z, Shi S H. Genetic diversity of Sonneratia hainanensis ( Sonneratiaceae) detected by inter2simp le sequencerepeats ( ISSR)
analysis.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 2004, 43 (2) : 67~71 ( in Chinese)
6 张文彤. SPSS11统计分析教程. 北京 :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 2002. 166~189
ZhangW T. Statistical and analytical lectures. Beijing: Beijing Hope Electronic Press, 2002. 166~189 ( in Chinese)
7 金惠淑 , 梁月荣 , 陆建良. 中、韩两国主要茶树品种基因组 DNA多态性比较研究. 茶叶科学 , 2001, 21 (2) : 103~107
Kim H S, L iang Y R, Lu J L. Comparative study on genom ic DNA diversity between Korean and Chinese tea cultivars by RAPD technique.
Journal of Tea Science, 2001, 21 (2) : 103~107 ( in Chinese)
8 陈 亮 , 杨亚军 , 虞富莲 , 高其康 , 陈大明. 15个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的 RAPD分析. 茶叶科学 , 1998, 18 (1) : 21~27
Chen L, Yang Y J, Yu F L, Gao Q K, Chen D M. Genetic diversity of 15 tea〔Cam ellia sinensis (L. ) O. Kuntze〕cultivars using RAPD
markers. Journal Tea Science, 1998, 18 (1) : 21~27 ( in Chinese)
9 W achira F N, Junichi T A, Yoshiyuki T E. Genetic vari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ea ( Cam ellia sinensis) germp lasm revealed by RAPD
and AFLP variation.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 iotechnology, 2001, 76 (5) : 557~563
10 陈红菊 , 岳永生 , 樊新忠 , 张传生 , 杜立新. 山东地方鸡种遗传距离与聚类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04, 35 ( 1) :
33~36
Chen H J, Yue Y S, Fan X Z, Zhang C S, Du L X. A comparative study of genetic distance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among Shandong indige2
nous chicken breeds.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 2004, 35 (1) : 33~36 ( in Chinese)
“2006中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由中国园艺学会主办 , 湖北省园艺学会、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共同承办的
“2006中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于 2006年 4月 13~15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举行 , 来自全国 17个省
(市 )和自治区 47个单位的近 120名代表出席这次全国性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园艺学会蔬菜专业委员会主任、中
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孙日飞研究员主持。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名家教授、武汉市张学忙副市长、科
技部农村司魏勤芳处长、农业部科技司刘艳处长、武汉市科协黄和平主席和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方智远院士先后致
辞。
14日上午 , 方智远院士以 “欣欣向荣的中国园艺 ”为主题 , 从人丁兴旺、产业发达和科教繁荣等方面描述了一
幅我国园艺事业蒸蒸日上的局面 , 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园艺界科技工作人员所面临的挑战 , 希望全体园艺届同仁携手合
作 , 共谋园艺科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魏勤芳处长和刘艳处长分别就我国 “十一五 ”科技和农业发展规划做了报
告 , 指出了新的五年规划的一些新动向。孙日飞研究员作 “中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特邀报告 , 许勇研究员
作 “蔬菜优异种质发掘与创新研究的再思考 ”特邀报告。
14日下午至 15日全天 , 来自各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就蔬菜产业区域发展与规划、蔬菜
遗传与育种、蔬菜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蔬菜高效栽培等方面交流了蔬菜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科研成果 , 蔬菜产
业的现状等。大会共举行报告 30多场 , 会议中有关代表提交了大会摘要或论文摘要 , 形成了会议摘要集。
与会代表参观了华中农业大学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蔬菜研究楼和校园。会议组委会组长叶志彪教授和
别之龙教授向代表介绍华中农业大学蔬菜系和蔬菜学科的历史和现状、蔬菜分中心的建设、研究和成果。
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为全国蔬菜届同行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 将对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
推动作用。
(会议秘书组 欧阳波 )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