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Floristic Analysis of Spermatophytes in the Steppe Desert Area of Wuhai

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全 文 :第 19 卷  第 1 期
Vol. 19  No. 1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1 年  1 月
 Jan.   2011
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岳秀贤1 , 刘果厚1* , 任  林2, 刘慧娟1 , 扈  顺1
( 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9; 2 内蒙古乌海市园林局, 内蒙古 乌海  016000)
摘要: 通过 3 年实地调查结果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查阅, 研究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征, 以期探
讨其起源与演化。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 72 科、267 属、565 种,其中被子植物占总数的 99. 1%。大型科、寡种
科属和单种属是本区系的主体,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来源, 大型科和寡种属优势明显。中型科
属和单种科虽不占主体,但对植物群落的组成和植物区系的构成具有重要影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 联系广
泛,温带分布和地中海-中亚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 区域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特有程度较
低。区域植物表现出较强的旱生性和古老性,从其发生角度可以归为古地中海成分和东亚成分 2 大地理成分。
关键词:种子植物; 区系分析;乌海草原化荒漠区
中图分类号: Q948.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11) 01-0007-06
Floristic Analysis of Spermatophytes in the Steppe Desert Area of Wuhai
YUE Xiu-x ian1 , L IU Guo- hou1* , REN Lin2 , L IU H u-i juan1 , HU Shun1
( 1. College of E cology and Environment , Inn 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 uhhot , Inner Mongolia 010019, China;
2. Gard en bureau of Wuhai, Wuhai, Inn er Mongolia 016000, China)
Abstract: T he composit ion and featur es o f spermatophytes w ere analyzed to explor e the or ig in and evolu-
t ion o f flo ra in the steppe desert area of Wuhai. Results based on a three-year survey w ith ample relev ant
data suggest that the spermatophy te distr ibution in the steppe desert area include 72 families, 267 genera
and 565 species, of w hich 560 angiosperm species ( including 41 varieties) belong to 265 genera and 70 fam-
ilies. The number of angio sperms account for 99. 1% of all species. The mult-i specific family, oligo-specif-
ic family, oligo-specific genera and mono-specific genera are the main source of flo ra complex ity. The dom-
inance of the mult-i specif ic family and oligo-specif ic g enera w ere evident in the number o f species. In most
cases, though mid-specif ic fam ily , mid-specif ic genera and mono-specif ic fam ily are not the main part , they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st ructur e of flora and vegetable composition. Geog raphic elements of the f lora
w ere complex and numerous. Both temperate element and M editerr anean- Centr a-l Asia element w ere the
main part of local flo ra. T he temperate element characterist ics w ere the typical features of local flor a. The
part icular components only include six Chinese endemic gener a. Both xeromorphy and ant iquity are dom-i
nat ion in the f lora classified as Old M editerr anean and East Asia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ir or ig in.
Key words: Spermatophyte; F loral analysis; Wuhai steppe deser t area
  乌海地区是我国西部干旱荒漠区的一个特殊区
域( E1063625~ 1070805, N390230~ 3954
55)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南北长 100 km,
东西平均宽 18 km ,总面积约 2350 km2。该区地貌
类型较为丰富, 既有陡峻的石质山区、河谷发育的残
山丘陵和波状高平原,又有起伏的沙丘和黄河冲积、
洪积平原[ 1] 。因这里集中分布着数种珍稀濒危植物
如四合木 ( T etraena mongol ica )、绵刺 ( Potaninia
mongolica)、半日花 ( H el ianthemum soongor icum )
等而备受关注,涉及乌海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本
区珍稀濒危植物 [ 2~ 6] , 其次是对该地区所处的阿拉
善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7]。近年来随着乌海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关注,展开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植物资源的
收稿日期: 2010-11-03;修回日期: 2010- 1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 浑善达克沙地榆适应机理研究 ( 20070129004)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西鄂尔多斯高原特
有植物资源形成机制及保护措施的研究( 20080404zd1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四合木生
境质量动态评价 ( 209022)资助
作者简介:岳秀贤( 1981- ) ,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野生植物保护与利用, E-mail: yuexiuxian@ 163. com; * 通讯作
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 ail: gu oh ouliu@ 163. com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调查研究,但还没有对该地区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过
系统的分析研究。因此, 我们通过整理鉴定近 3 年
来实地调查采集获得的植物标本,在掌握了该地区
植物分布种类的基础上, 参考相关资料,对该区植物
区系成分作了全面的分析, 并对该地区植物区系特
征、起源、演化进行探讨, 有助于揭示该区植物区系
的起源和演化, 为全面了解、保护和利用该地区植物
资源及其生态环境, 特别是珍稀、特有物种及其生存
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乌海草原化荒漠地区地处中纬度大陆深处, 属
暧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降水量 160 mm, 蒸发
量为 3410 mm, 是降水量的 21倍, 年均温 9. 8  。
区内沟壑纵横, 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南高北低,平均
海拔 1150 m。地带性土壤为漠钙土,其他土壤类别
主要有灰漠土、棕钙土、栗钙土和草甸土。乌海地区
大地构造属祁连山、吕梁山、贺兰山山字型脊柱构造
的北端,以及伊陕盾地北西的边缘地带,形成经向和
纬向构造复合交汇,既有古老的纬向褶皱、断裂, 亦
有较新的经向褶皱、断裂。自然植被以荒漠植被、干
旱草原植被、沙生植被类型为主[ 1]。
1. 2  研究方法
于 2008- 2010年在乌海草原化荒漠地区进行
野外调查,以海勃湾区、海南区和乌达区为原点进行
多方位呈放射状逐段调查。根据野外考察路线设置
植物样地,对不同生境不同植被类型的区域进行植
物种类调查, 并采集制作植物标本。室内数据处理
结合内蒙古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标本, 并参考相关
资料准确鉴定出物种名称,系统地整理出研究区种
子植物名录。统计分析时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学基本
原理和方法,通过统计、排序以及比较分析的方法,
对研究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详细的论述。
2  结果与分析
2. 1  植物种类组成
本区种子植物共有 565 种(含种下分类单位) ,
隶属于 267 属, 72 科。其中裸子植物 2 科, 2 属, 5
种;被子植物 70科, 265属, 560种,被子植物占区域
种子植物总数的 99. 1% ,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区
域植物科、属、种占中国荒漠区种子植物[ 8] 的
75. 0% , 48. 0% , 33. 4%, 而阿拉善荒漠区 [ 7]占中国
荒漠区植物的 90. 6%, 67. 8%, 64. 4% ,从二者科属
种相对于中国荒漠区植物的比例分析可知,本区域
植物种类组成与阿拉善荒漠区植物组成有很大的相
似性,但与阿拉善荒漠区相比,本区域植物整体丰富
度较低,尤其在种一级分类单位上(表 1)。
2. 2  科的组成分析
根据植物区系类别的传统划分方法, 对本区植
物区系的 72科进行分类,详见表 2。
表 1  区域植物区系组成与阿拉善荒漠及中国荒漠种子植物区系的比较
Table 1  Composition of seed plants in research area and compar ison with Alashan deser t and China desert r egions
类群
Group
乌海草原化荒漠区
Wuhai steppe desert area
阿拉善荒漠区
Alashan desert region
中国荒漠区
Chin a desert region
科 Family 72 87 96
属 Genera 267 377 556
种 Species 565 1091 1694
表 2 植物大小科特征统计
T able 2 Families of seed plants
科内含种数
Species number
of th e families
科数
No. of
fam ilies
占总科数
Percentage in
total families, %
属数
No. of
genera
占总属数
Percen tage in
total gen era, %
种数
No. of
species
占总种数
Percentage in
total species, %
> 50 3 4. 2 95 35. 6 222 39. 3
21~ 50 3 4. 2 34 12. 7 94 16. 6
11~ 20 7 9. 7 45 16. 9 91 16. 1
2~ 10 35 48. 6 69 25. 8 134 23. 7
1 24 33. 3 24 9. 0 24 4. 3
合计 Total 72 100. 0 267 100. 0 565 100. 0
8
第 1期 岳秀贤等: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从科的分级及比例可以看到,在科的水平上区
域植物以寡种科( 2~ 10种)和单种科( 1 种)为区系
优势科的特征更为明显; 属、种水平上各个类别的差
异性减小,并随着分级的细化,单种科和寡种科的比
例减小,大型科( > 50种)和较大科( 21~ 50种)的比
例均增大;最终反映在种的水平上,大型科和较大科
因其具有较大种数, 优势较明显。这种不同分级之
间的科属及种的比例变化说明, 区系内部结构较为
复杂。菊科( Compositae)等 6个大型科在科属和属
种比例上与其他类型科的差别明显, 其中藜科
( Chenopodiaceae)、蓼科( Po lygonaceae)中部分种类
可形成区域植物的优势种。蒺藜科 ( Zygophylla-
ceae)、柽柳科( T amaricaceae)等中型科( 11~ 20种)
在科属和属种比例中与单种科、寡种科的差别不明
显,但他们往往作为区域植物的优势种存在, 对区域
植被结构乃至区域环境都有重要作用。
2. 3  属的组成分析
对属的大小统计表明(表 3) ,单种属( 1种)和寡
种属( 2~ 5种)是本区域植物区系的主体, 单种属有
160属,寡种属有 92属, 共占总属数的 94. 4%, 含
21种以上的大型属只有 2 属, 分别为黄芪属( A s-
tragalus)和蒿属( A rtemisia)。区系植物的优势种
类明显集中于单种属和寡种属, 它们所含种数占总
种数的 76. 1% ,说明区系植物整体种的多样性不丰
富。从属种比例看, 大型属和中型属( 6~ 10种)的
属种比例分别是 22和 7,明显高于区域植物属种比
的平均数 2. 1, 说明大型属和中型属在种的层次上
丰富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表 3  乌海市植物大小属特征统计
T able 3  Genera o f seed plants in the Steppe Deser ts o f Wuhai
属内含种数
Species number
of the g enera
属数
No. of
gen era
占总属数
Percentage in
total g enera, %
种数
No. of
species
占总种数
Percentage in total
sp ecies, %
属种比例
Proportion of gener a
and sp ecies
> 21 2 0. 7 44 7. 8 44 2
11~ 20 0 0 0 0 0
6~ 10 13 4. 9 91 16. 1 91 13
2~ 5 92 34. 5 270 47. 8 270 92
1 160 59. 9 160 28. 3 160 160
合计 T otal 267 100. 0 565 100. 0 565 267
2. 4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根据吴征镒 [ 9~ 11] 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
类型划分,本区域种子植物 267属,可归并为 14 个
分布区类型和 11个变型(表 4)。
2. 4. 1  世界分布成分  本区域该类型有 48属, 占
该区总属数的 18. 0% ,远高于我国该类型所占比例
( 104/ 3117)
[ 12]
, 略高于阿拉善荒漠区该类型比
例[ 7]。这说明乌海市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严酷, 但其
属于阿拉善荒漠的一部分, 因而与阿拉善荒漠区植
物特征相似。
2. 4. 2  热带分布成分  本区的热带分布属共 25属
(表 4中 2~ 4, 6, 7 类) ,占本区总属数的 9. 4% , 中
国该类型为 50. 6% [ 12] ,阿拉善荒漠区该类型的比例
为 9. 3% [ 7]。在该类热带成分中泛热带分布属共有
20属, 旧世界热带分布属有 2 属, 其他类型的属均
含 1属。在这 25 个属中,其中 7 属为寡种属, 其余
均为单种属,表明这些属在本区没有得到良好的发
育。无论从类型数量还是从占有比例上看, 该类型
都不是本区的典型分布型, 它们在本区的存在可能
是因为一些生态幅较广的属或是因历史原因在此生
存下来的少数植物, 也或者是这些成分在北温带的
进一步扩展。
2. 4. 3  温带分布成分  本区共有温带分布属 132
属(表 4 中 8~ 11 类) ,占本区总属数的 49. 4%, 阿
拉善荒漠区该分布为 52. 0% [ 7] , 中国该分布型比例
为 31. 0% [ 12] ,表明温带成分是该区系组成的优势成
分,也是区域植被温带性质的集中表现。此外, 从与
阿拉善荒漠区该类型的比例关系也可以说明该区植
被与阿拉善荒漠区植被的相似程度较高。
在本区的温带分布型中, 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
最多,共 73属, 占本区总属数的 27. 3%, 占本区温
带分布型的 55. 3% ,是温带分布型的主要代表, 也
是本区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旧世界温带分布
是本区温带分布型中仅次于北温带分布的属,组成
成分较为复杂,其中也不乏一些干旱荒漠区的表征
属、优势属和建群属,如柽柳属( Tamar ix )是干旱荒
漠区的 1种表征属,也是本区的优势属;温带亚洲分
布有 17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属是锦鸡儿属( Ca-
r agana) ,它们在草原、荒漠和沙地灌丛等群落组成
中具有明显的作用;东亚及北美分布型共有 6属,代
9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表属为黄华属( T hermop sis)和短星菊属( Br achya-
cti s)等, 它们均为单种属。
2. 4. 4  地中海区-中亚分布  本区属于此类型的属
共有53属(表4中12, 13类) ,占本区总属数的 19. 9%,
阿拉善荒漠区该类型比例为 18. 9% [ 7] , 中国该类型
比例为 9. 4% [ 12]。其中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及
其变型有 31属,这一分布型中也有干旱荒漠区的许
多表征属, 如蓼科的沙拐枣属 ( Call igonum) , 藜科
的盐爪爪属( Kalidium ) ,蒺藜科的白刺属( N itr ar-
ia) , 柽柳科的红砂属( R eaumuria) , 菊科的花花柴属
( K ar el inia)等也是荒漠植物区系的代表属,并且其
中某些属也是区域植被群落的主要组成成分甚至是
建群属种。另外, 石竹科( Car yophy llaceae)的裸果
木属( Gymnocarp os)为古地中海第三纪残遗成分,
还有沙拐枣属、盐爪爪属、梭梭属( H aloxy lon)等都
包含有古地中海孑遗种, 表明本区系与古地中海成
分的密切联系。中亚分布及其变型在本区分布有
22 属, 其中沙蓬属 ( A gr iop hy l lum )、沙冬青属
( A mmop ip tanthus)和合头草属 ( S ympegma)等在
本区域局部地段作为植被重要组成类型。
2. 4. 5  东亚分布型  在本区属于该类型的共有 3
属(表 4中 14类) , 其中野丁香属( L ep toderm is)在
本区山地的局部地段作为植被重要组成类型。
2. 4. 6  中国特有分布  研究区没有中国特有科,只
有一特有亚科, 即蒺藜科的四合木亚科 ( T et rae-
noideae)
[ 13]。中国特有属该区共有 6 属, 只占中国
特有属的 2. 33%, 占本区非世界分布属的 4. 55%。
它们是四合木属 ( T etraena)、绵刺属( Potaninia)、
百花蒿属( Sti lpnolep is)、黄缨菊属( Xanthopappus)、
文冠果属( Xanthocer as)和地构叶属( Sp eranskia)。
表 4  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
T able 4 Geog raphical distribution t ypes o f Spermatophyte genera in the Steppe Deserts o f Wuhai
分布区类型      
Area-type     
属数
No. of
genera
占总属数*
Percentage in
total g enera, %
1世界分布 Cosmopolitan 48 -
2泛热带分布 Pan tr opic 20 9. 1
3热带亚洲及热带美洲间断分布 T rop. Asia & Tr op. Am er. dis juncted 1 0. 5
4旧世界热带分布 Old World Tropics 2 0. 9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Trop. Asia & T rop. Af rica 1 0. 5
7热带亚洲分布 Tr op. As ia 1 0. 5
8北温带分布 North Temperate 26 11. 9
8-4 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 N. temperate to S. temperate dis juncted 41 18. 7
8-5 欧亚和南美洲温带间断分布 Eurasia & Temp. S. Amer. disju ncted 6 2. 7
9东亚及北美间断分布 E. Asia & N. Am er. dis juncted 6 2. 7
10旧世界温带分布 Old World Temperate 27 12. 3
10-1 地中海区、西亚(或中亚)和东亚间断分布 Mediterranean, West Asia and Eas t Asia disjuncted 2 0. 9
10-2 地中海区和喜马拉雅间断分布 M editerranea & H imalaya disjuncted 4 1. 8
10-3 欧亚和南非间断分布(有时也在澳大利亚) Eurasia & S . Af r. disjun cted 3 1. 4
11温带亚洲分布 T emp. As ia 17 7. 8
12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 Mediterranea, W. As ia to C. Asia 23 10. 5
12-1 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南非洲和/大洋洲间断分布 Mediterranea to C. Asia and S. Af r. and/ or Au st ralas ia
disjun ted
3 1. 4
12-2地中海区至西亚或中亚和墨西哥或古巴间断 M editerranea to W. or C. As ia & Mex ico or Cuba dis-
juncted
1 0. 5
12-3 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和/或北美南部至南美洲间断 Mediterranea to T em p. -T rop. As ia,
Aust ralasia & Am er. disjun cted
3 1. 4
12-6 马加罗尼西亚,地中海欧洲,索科特拉,西亚,南至索马里分布 Macaron esia, M edit . Eur. , S ocot ra, W.
Asia, S . to Somali
1 0. 5
13中亚分布 C. Asia 6 2. 7
13-1 中亚东部分布 East . C. As ia 12 5. 5
13-2 中亚东部至喜马拉雅和中国西南部 E. C. As ia to H imalaya & SW . China 4 1. 8
14东亚分布 E. As ia 3 1. 4
15中国特有分布 Endemic to Ch ina 6 2. 7
总计 T otal 267 100. 0
  注: * 表示不含世界分布属
Note: * mean s excluding cosmopoli tan
10
第 1期 岳秀贤等:乌海草原化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3  讨论
3. 1  特有现象
本区特有属虽然只有 6 属, 占全国特有属的
2. 33%,但含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特有种, 共 133 种
(包括 17个变种) [ 14~ 18] , 隶属于 83属 35科,占该区
种子植物的 23. 5%。其中, 本区域特有植物 59种,
多分布在区域内山地或沙质地上, 如阿拉善苜蓿
(Medicago alaschanica )、四合木、内蒙亚菊 ( A j a-
nia alabasica )、荒漠风毛菊 ( S aussur ea deser ti co-
la)、阿尔巴斯韭( Al l ium alabasicum )等[ 17] 。特有
类群中一些古老属种能在本区系中保留至今, 是因
为本区深居内陆,海拔较高,未受到中新生代以来的
海侵和第四纪冰川覆盖的影响[ 19]。从科的系统发
育看,本区种子植物特有种所归属的科既有原始类
型及系统发育位置比较孤立的科,也有相当年轻和
进化的科。前者如裸子植物麻黄科( Ephedraceae) ,
属于这一类的被子植物如原始多心皮类的蓼科、藜
科、石竹科、毛茛科 ( Ranunculaceae )、十字花科
( Cruciferae)等,后者如唇形科( Labiatae)、菊科以及
单子叶植物百合科 ( L iliaceae)、鸢尾科 ( Iridaceae)
等[ 19]。无论是较原始的科还是较进化的科,它们所
含的许多特有种都是新特有种, 属于古老性的残遗
种较少, 只有黄毛头 ( K alidium sinicum )、白刺
( N itr aria tangutor um )、四合木等[ 15, 16]。
3. 2  区系地理联系
乌海草原化荒漠区地处阿拉善荒漠区、中亚、蒙
古高原和东亚植物区系的交会处,且境内自然地理
条件在历史上又几经变迁, 因而给各个植物区系成
分的接触、混合和特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分布于
本区的地黄属( Rehmannia)和野丁香属均属于东亚
分布类型,其中野丁香属属于典型的喜马拉雅-日本
分布属[ 17] ,这些种类均发生于东亚植物区系上, 而
后向西北方向扩散。此外, 仅局限分布于阿拉善荒
漠区的绵刺作为一个蒙古高原古老的残遗旱生植物
区系成分也是由东亚中生植物区系成分的银露梅
( Potent il la glabra )演化而来[ 20]。表明本区域与东
亚植物区系存在较密切的联系。裸果木( Gymno-
car p os p rz ew alski i )为亚洲中部荒漠区特有种, 其
近缘种西裸果木( G. decandr us)分布于金丝雀岛、
北非、东地中海至巴基斯坦地区,这种在地理上间断
分布的格局,有力的证明了本区植物区系与古地中
海植物区系在发生上存在着密切联系[ 21] 。仅分布
于西鄂尔多斯-东阿拉善地区的四合木系统位置一
直存在争议,但共同的认识表明四合木起源于古南
大陆[ 20~ 22] , 说明本区植物区系与古南大陆植物区系
在发生上也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3. 3  起源与演化
研究区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区的最东端,依据
地史、古气候、古植物等资料,结合现今分布格局和
区系中表征类群的生物学特点等认为本区植物区系
从发生角度可以归为古地中海和东亚 2 大地理成
分。
地史资料表明, 内蒙古乌海地区曾为特提斯海
所占据,自石炭、二叠纪已经成陆, 且从白垩纪起更
增强了大陆性气候的干旱性,第三纪时气候旱化现
象明显剧烈[ 14] , 至此, 许多成分便转为在干旱的古
海沿岸或遗迹上发生。例如三叠纪便发源于古地中
海沿岸的麻黄属( Ep hed ra)的膜果麻黄( Ep hedra
p rz ew alski i )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23, 24] ; 在本区植物
区系的组成中, 古地中海区系的特征科锁阳科
( Cynomoriaceae)、半日花科( Cistaceae)和温带荒漠
区系的特征科藜科、蒺藜科、柽柳科均起主导作
用[ 7 ] ;此外,这一地区的建群种和优势植物如绵刺、
沙冬青( A mmop ip tanthus mong ol icus )等, 均属于
白垩纪尤其是老第三纪的孑遗种或者是古老的或分
类上孤立的残遗植物[ 25, 26] , 这些植物类群均是在古
地中海沿岸或遗迹上起源的。同时分布在本区的古
地中海孑遗植物胡杨( Pop ulus eup hr at ica )、沙拐
枣( Cal l igonum mongol icum ) [ 21]等也是在古地中海
沿岸及遗迹上发生的。
本区系中东亚植物区系成分是发生于白垩纪和
第三纪之初, 主要由高山湿生植物组成。第三纪后
半期,由于喜马拉雅的上升,连同周围地区脱离海侵
的局面,使当时东亚植物区系的温带成分得以向西
迁移,引起和发生朝旱生化愈加强烈的物种形成的
过程,产生了许多现代地中海的植物区系基本成分,
主要代表有罗布麻属( A pocynum )和野丁香属。此
外,还有一些类群是发源于联合大陆距西北较远的
地区而后向西北扩散而来。如发生于始新世早期亚
洲东部森林中的锦鸡儿属, 后沿古老的  !山系
的山脊向西及西南迁移, 随着喜马拉雅和其他第三
纪褶皱山系的形成,锦鸡儿属发生分化。其中, 迁向
西北的一支向着适应干旱荒漠气候发展, 产生了小
叶系( Ser. Micr op hy l lae )较进化的类型[ 25, 27] ,其中
有些种已经成为适应干旱气候的荒漠灌木。
11
草  地  学  报 第 19卷
4  结论
4. 1  乌海地区严酷的气候、土壤条件, 为区域植物
的产生、繁衍及分布状况奠定了基础。本区域共有
种子植物 72科 267属 565 种, 以被子植物为主, 裸
子植物只有 2科 2属 5种。与阿拉善荒漠区及中国
植物区系的比较,区系植物表现了荒漠植物区系特
征。
4. 2  区系组成以单种科属和寡种科属为主, 但各属
种内部成分较为复杂, 对区域植被的分布具有一定
的影响。大型科、寡种科、寡种属和单种属是本区系
的主体, 是植物区系复杂性及物种多样性的主要
来源。
4. 3  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联系广泛。温带分布
和地中海分布是本区系地理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
区域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
4. 4  特有程度较低。本区域具有 6个特有属,仅为
全国特有属的 2. 33% 和本区非世界总属数的
2. 74%,低于全国特有水平 8. 5%。
4. 5  区域植物以旱生和超旱生的灌木、小灌木植物
占优势,其中很多是古老的或分类上孤立的残遗植
物,植物区系表现出较强的旱生性和古老性, 从其发
生角度可以归为古地中海成分和东亚成分 2大地理
成分。
参考文献
[ 1]  史继法,郭启俊,乌海年鉴 [ M ] . 乌海: 乌海年鉴编纂委员会,
1993. 1-50
[ 2]  高天鹏,张勇,晋玲,等.珍稀濒危植物半日花研究进展[ J ] .中
国沙漠, 2006, 26( 2) : 156- 160
[ 3]  王庆锁,李勇,张灵芝.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研究概况[ J ] .生物
多样性, 1995, 3( 3) : 153- 156
[ 4]  韩永伟,拓学森,高馨婷,等.阿拉善荒漠草原梭梭与白刺光合
特征比较研究[ J] .草地学报, 2010, 18( 3) : 314-319
[ 5]  黄勇, 郭玉海. 人工梭梭林根系的分布特征 [ J ] . 草地学报,
2009, 17( 1) : 84- 87
[ 6]  宛涛,燕玲,李红,等.贺兰山荒漠草原几种主要植物花粉形态
观察[ J ] .草地学报, 2004, 12( 3) : 231- 235
[ 7]  赵淑文,燕玲.阿拉善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J ] .干旱
区资源与环境, 2008, 22( 11) : 167-174
[ 8]  刘媖心,杨喜林,姚育英, 等.中国沙漠植物志, 1~ 3 卷[ M ]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7. 
[ 9]  吴征镒,周浙昆,孙航,等.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
化[ M ]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146-451
[ 10]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 J] . 云南植物研究,
1991,增刊: 1-139
[ 11] 吴征镒,孙航,周浙昆,等.中国植物区系中的特有性及其起源
和分化[ J] .云南植物研究, 2005, 7( 6) : 577- 604
[ 12] 黄世能,张宏达,王伯荪.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及地理成分研究[ J] .广西植物, 2000, 20( 2) : 97-106
[ 13] 朱宗元,马毓泉,刘钟龄,等.阿拉善-鄂尔多斯生物多样性中心
的特有植物和植物区系的性质[ J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9,
13( 2) : 1-16
[ 14]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 第二版) 第 1 卷
[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8. 122-139, 249-281
[ 15]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 第二版) 第 2 卷
[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0. 9-710
[ 16]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 第二版) 第 3 卷
[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9. 1- 669
[ 17]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 第二版) 第 4 卷
[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3. 1-845
[ 18]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 (第二版) 第 5 卷
[ M ]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4. 1- 593
[ 19] 党荣理,潘晓玲.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分析
[ J] .植物研究, 2001, 21( 4) : 519-526
[ 20] 赵一之,成文连,尹俊,等. 用 rDNA 的 IT S序列探讨绵刺属的
系统位置[ J] .植物研究, 2003, 23( 4) : 402-406
[ 21] 朱晓梅.裸果木( Gymnocarp os pr z ew al ski i )、四合木( T e traena
mong ol ic a)、革苞菊( T ugarinov ia mong oli ca )三种荒漠植物起
源地及迁移路线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08. 20-26
[ 22] 甄江红,刘果厚.珍稀特有植物四合木研究进展 [ J ] . 应用生态
学, 2008, 19( 2) : 433-440
[ 23] Wang X, Zheng S L. Whole fossil plants of Ephedra and thei r
implicat ions on the m orphology, ecology and evolut ion of
Ephedraceae( Gnetales ) [ J ] . Ch ines e Science Bullet in, 2010,
( 15) : 1511-1519
[ 24] 沈观冕.我国麻黄属的分类问题[ J ] .干旱区研究, 1993, 10( 1 ) :
39-48
[ 25] 党荣理,潘晓玲, 顾雪峰.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属的区系分析
[ J] .广西植物, 2002, 22( 2) : 121-128
[ 26] 刘友军,王继和,马全林,等.甘肃省荒漠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
析[ J] .中国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07, 27( 6) : 15-20
[ 27] 赵一之.世界锦鸡儿属植物分类及其区系地理[ M ]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7-14
(责任编辑  李美娟)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