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valuating Herders’ Knowledge of Grassland Policy in Arid and Semi-arid Pastoral Area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Gansu

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政策认知分析



全 文 :第21卷 第1期
 Vol.21  No.1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13年 1月
  Jan.  2013
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政策认知分析
王建兵1,2,张德罡1∗,田 青1
(1.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牧民对草原管理政策的认知和执行是牧区生态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了
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管理政策的认知程度,并采用频度统计分析方法评估草原管理政策对牧
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幅度,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关键因素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牧民对
草原政策的认知,受牧民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个人外出打工情况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在加强干旱、半干旱
地区牧区农业技术的推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明确草原经营权和使用权以及加强草原保护宣传的过程中,应当注
重牧民的这种认知特点,并据此设计相应的可被牧民认同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牧民;草原政策;认知
中图分类号:S812.5;F32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435(2013)01-0011-07
EvaluatingHerders’KnowledgeofGrasslandPolicyinAridandSemi-arid
PastoralAreasinCentralandWesternGansu
WANGJian-bing1,2,ZHANGDe-gang1∗ ,TIANQing1
(1.PrataculturalColegeof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Province730070,China;
2.GansuAcademyofSocialSciences,Lanzhou,GansuProvince730070,China)
Abstract:Theunderstandingandimplementationofgrasslandpolicyarecriticalfactorsforsustainablede-
velopmentofbothecologyandeconomyinpastoralareas.Thepracticalityofherders’policyaswelasthe
influenceofpolicyontheirproductionandlifeinthearidandsemi-aridpastoralareasofcentralandwest-
ernGansuwascolectedbyquestionnaire.Resultsshowedthatherders’implementationlevelsdepended
ontheireducation,incomelevelandexperienceascasuallabor.Basedoninvestigationresults,thepopu-
larizationofagriculturaltechnologyandtheconstructionofinfrastructuralfacilitiesshouldbeeffectively
strengthenedinordertointensifythepropagandaofgrasslandprotection.
Keywords:Greycorrelationanalysis;Herder;Grasslandpolicy;Knowledge
  草原管理政策是牧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经济发
展重要的保障,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草原畜牧
业已成为草原地区广大农牧民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的支柱产业[1],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难以
替代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草原发展对稳定边疆,推
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进步,构建社会和谐做出
了突出贡献[2]。依据综合顺序分类法,全球42类理
论草原类型中,中国已知的草原类型有38类,而甘
肃就占有27类,占全国草原类型的71%,全球草原
类型的64%,其类型之齐全不但居于全国之冠,在
全球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3]。甘肃中西部干旱、半
干旱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气候干旱,生态系
统十分脆弱,弹性小抗干扰能力弱。同时该地区地
处农林、林牧交错地带,人为活动频繁,干扰强烈。
由于支持草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政策还很不
完善[4],草原退化、生产力不断下降的总体趋势还没
有根本扭转[5-6]。牧区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牧民
自身对于利益的追求,使得政策执行出现各种状况,
同时由于产权制度设计的缺陷和制度供给的滞后,
使草地的使用和保护处于一种无序状态,诱发了牧
民掠夺式经营行为的发生[7-8],致使天然草原被长期
过度利用。在人为和自然的影响下,导致草地日趋
收稿日期:2012-08-31;修回日期:2012-11-20
基金项目:甘肃省和新疆省畜牧业发展项目(GJZB_NO.4546);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04xjy025)资助
作者简介:王建兵(1971-),男,甘肃武威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生态方面的研究,E-mail:wjb120@126.com;∗通信作者
Authorforcorrespondence,E-mail:zhangdg@gsau.edu.cn
草 地 学 报 第21卷
退化,严重削弱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区域
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9]。
牧户作为草地资源最基本的经营主体、直接使
用者,在草地保护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10],他们是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的微观主体,
是草地保护建设的真正实施者。充分发挥牧户草地
保护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是草地保护建设战略
目标实现的一个关键所在[11-12]。本文通过甘肃干
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现行草原管理政策的理解和
执行情况的调查,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量化分析,
分析影响草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期有针对性的
提出牧民视角的草原保护措施,探索改进干旱、半干
旱地区草原管理模式,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1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项目所进行的研究区域是基于甘肃牧业发展
GEF项目的8个项目区,草原类型主要是高寒草甸
草原类、温带荒漠草原类2类。项目区包括:肃北
县、肃南县、肃州区、甘州区、永昌县、凉州区、景泰
县、安定区。8个项目区中,肃北县和肃南县2个县
是纯牧业县,分别位于祁连山山脉的西段和中段。
肃州区、甘州区、永昌县和凉州区是半农半牧县,位
于河西走廊。景泰县位于祁连山北部的东段,属于
半农半牧区。安定区位于甘肃中部的半干旱地区,
属于半农半牧区(表1)。本项目受益群体主要包括
回族、蒙古族、裕固族、藏族等1265户5060人。
表1 研究区域草原基本情况
Table1 Grasslandtypesandutilizationpatternsinresearcharea
项目区
Projects
草原类型
Grasslandtypes
生产方式
Productionmode
肃北县
SubeiCounty
高寒草甸草原类
Alpinemeadow
牧区
Pastoralarea
甘州区
GanzhouDistrict
温带荒漠草原类
Temperatedesert
半农半牧区
Agro-pastoralarea
肃州区
SuzhouDistrict
温带荒漠草原类
Temperatedesert
半农半牧区
Agro-pastoralarea
永昌县
YongchangCounty
温带荒漠草原类
Temperatedesert
半农半牧区
Agro-pastoralarea
肃南县
SunanCounty
高寒草甸草原类
Alpinemeadow
牧区
Pastoralarea
凉州区
LiangzhouDistrict
温带荒漠草原类
Temperatedesert
半农半牧区
Agro-pastoralarea
安定区
AndingDistrict
温带荒漠草原类
Temperatedesert
半农半牧区
Agro-pastoralarea
景泰县
JingtaiCounty
温带荒漠草原类
Temperatedesert
半农半牧区
Agro-pastoralarea
  祁连山区域南接青藏高原,东接黄土高原,北临
蒙古高原,处3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是3大高原生物
交流的中心和植物区系交汇中心,植被建设、生态恢
复对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国土和生态安全、生物多
样性保护、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祁连山区是甘肃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区
之一,草地畜牧业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
草地退化已经影响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存、社会稳
定甚至民族文化的流失[13]。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选取甘肃中西部牧区和半农半
牧区的8个牧业村进行农户入户问卷调查。由于牧
民居住分散且不确定(游牧),无法用社会学调查的
概率抽样方法,本项调查主要采用了非概率抽样方
法的路径偶遇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
牧民基本情况和对现行草原政策实施的认知问题的
评价。一共进行了220份入户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220份,收回问卷220份,回收率100%。剔除有逻
辑问题不合格问卷,实际有效问卷共209份,有效问
卷率95%。抽样单位的选择和问卷的发放率与回
收率都符合社会学研究方法的问卷调查要求[14]。
1.2.2 样本选取特征 被调查者的性别结构上,主
要以男性为主,占总数的83.7%。这说明在甘肃
省,无论在汉族地区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男性是家庭
事务的决定者;被调查者民族构成主要以汉族为主
占76.1%;被调查者文化程度比较偏低,文盲和小
学程度的达到了51%;被调查者家庭收入水平较
低,72.8%的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表2)。
1.3 数据分析方法
1.3.1 频度分析 运用SPSS15.0软件,就牧民草
场退化原因的认知、牧民对草原法和草原保护相关
规定的认知、牧民对实施草原围栏后收入影响的认
知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问卷的频度分析。
1.3.2 灰色关联度分析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
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使用DPS3.0数据处理系统工
具[15],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对一个系统
发展变化的定量描述和比较,判定影响牧民对草原
政策认知的主导因素和潜在因素。
1.3.2.1 因子选取 关联度矩阵不仅可以作为优
势分析的基础,而且可作为决策的依据。为了进一
步分析2个因子间两两关联强度,找出影响牧区草
原政策实施的必须清楚的主要特征与主要关系,在
21
第1期 王建兵等: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政策认知分析
无法确定哪些因素起主要作用或哪些因子关系密切
时,就需要无母序列的关联度分析来确定。首先依
据调查问卷和研究区基本情况,做出假设,即影响牧
区政策的牧民认知因子有以下几种(表3)。
表2 调查农牧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Table2 Basicstatusofinvestigatedhouseholders
性别
Sex
教育程度
Educationallevel
民族
Nationalities
家庭收入/万元
Familyincome/tenthousandRMBYuan

Male

Female
不识字
Iliteracy
小学
Primary
初中
Middle
高中
High

Han

Tibetans

Hui
蒙古
Mongolian
裕固
Yugur
<1 1~2 2~3 3~4 >4
总数 Total 175 34 49 59 77 24 159 7 25 15 3 103 49 32 9 16
百分比/%
Percentage
83.7 16.7 23.5 28.2 36.8 11.5 76.1 3.3 12 7.2 1.4 49.3 23.5 15.4 4.3 7.7
表3 影响牧区政策认知主观和客观因子
Table3 Factorsaffectingtheherders’understandingofpolicy
因子编号及因子内容Factorandcode
X1=民族 Nationality
X2=农牧民文化程度Education
X3=家庭成员外出打工 Workinginthecity
X4=家庭收入Income
X5=家庭燃料类型Fueltype
X6=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Proportionofanimalproductionintotalincome
X7=家庭承包草场情况Statusofcontractedpasture
X8=认为超载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Overgrazingbeingthemaincauseofgrasslanddegradation
X9=认为干旱是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Droughtbeingthemaincauseofgrasslanddegradation
X10=草原法的认知程度 Understandinglevelofgrasslandlaws
X11=认为本地草原承包制度合理 Reasonablegrasslandcontractsystem
X12=认为草原承包制可以保护草原生态 Grasslandcontractprotectinggrasslandecology
X13=个人承包制的认同 Recognizinghouseholdercontractsystem
1.3.2.2 数据计算 在不设定母序列的情况下,将
各影响因子两两进行比较,运用 DPS3.0统计软
件,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由于系统中各因
素的量纲不同且数量级相差悬殊,因此需要对原始
数据进行消除量纲操作。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
时,一般都要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无量纲化
处理一般有均值化和初值化2种方法,本文采用均
值化。首先在不确定母系列的情况下对所用数据进
行均值变化,分辨系数取0.1,参数◿min=0,输出
均值变换矩阵,然后进行关联度计算并输出关联度
矩阵。再将经过均值变换的结果运行输出灰色关联
度矩阵。
在本项研究中,选取了各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大
值即最优的假定相一致。通过关联度分析、排序,比
较不同因子的大小程度。其数值为灰色关联度rij,
值越高,系统越优。将求出各比较序列的关联度值
与参考序列的灰色关联度比较并按大小排出关联
序,关联度越大,说明被研究的系统内各比较序列的
发展方向和速率与参考序列越近似,近似程度越高,
与参考序列的关系越紧密。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于调查问卷的频度分析
2.1.1 牧民对草场退化原因的认知 农牧民对于
草场退化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气候干旱和超载放牧,
其中81.8%的牧民认为干旱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
因,干旱不仅使畜牧业受到影响,而且更进一步加剧
了祁连山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16]。另外值得关注
的一个方面是面对严重的草场退化现状,甚至于还
有6.8%的牧民认为草场没有退化,这种出于对草
原过度索取的认识值得警惕 (图1)。
2.1.2 牧民对草原法和草原保护相关规定的认知 
农牧民是否能够在法律和条例的约束下管理和利用草
场,主要表现在农牧民对《草原法》和草原保护相关规
定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让人担忧,只有16.2%的人明
确表示对这些法律法规清楚;22.1%的牧民甚至于没
有听说过草原法或一点不了解其中的内容(图2)。这
表明各相关部门对草原法和草原保护相关政策宣传不
够,或者采用的宣传方法不当,其结果会对推行草原政
策、普及草原合理利用和保护技术知识造成较大的影响。
31
草 地 学 报 第21卷
图1 农牧民对草原退化问题的认知
Fig.1 Herders’knowledgerelatedgrasslanddegradation
图2 牧民对草原法和草原保护相关规定的认知
Fig.2 Herders’knowledgeoflawsrelated
tograsslandprotection
2.1.3 牧民对实施草原围栏后收入影响的认知 
短期内草原围栏后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是大多保
持不变,占59.8%;有12.4%的牧民收入还有所增
加,这种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图3,图4)。从而说明
农牧民在应对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方法转变方面的能
力大大提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
力。由于草场承包或封育,家畜没有充足的饲草来
采食,当地农牧民依据牧业生产的条件,主要还是采
取以补饲为主的圈养+放牧的生产方式继续进行牧
业生产。只有7.7%的牧户因为不能适应这种生产
方式的调整或其他的原因而完全放弃了牧业生产。
2.1.4 牧民对草原政策调整后生产方式转变的意
愿 从事畜牧业生产是牧区牧民世代相传的生产生
活方式,但由于现行牧区政策的调整,迫使牧民改变
图3 实施草原围栏对牧民收入的影响
Fig.3 Impactoffencedgrasslandonincome
图4 实施围封后牧民放牧策略的调整
Fig.4 Strategyadjustmentbasedonfencedgrassland
现有的生产方式,去从事与牧业无关的其他产业,有
48.6%的牧民持观望态度,坚持牧业不放弃的占
19.3%,愿意放弃牧业而去从事其他非牧业生产占
38.3%(图5)。要让大多数牧民短期内适应这种生
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存在较多的问题与困难,一
是缺乏替代产业的支持;二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三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所以在被迫发生生产方
式转变时,广大牧民大多采用比较保守和观望的态
度,此系目前甘肃干旱、半干旱牧区牧民对未来生活
所持有的主流态度。
2.1.5 牧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政策需求的认知 牧
民生产和生活中最需要的帮助与牧民在生产中遇到
的困难相同,主要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去发展生
产,以及与畜牧业生产相关的生产信息的交流。由
于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和基础设施条件
的制约,农牧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农牧民也向往更
好的生活,渴望建设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变现在
41
第1期 王建兵等: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政策认知分析
图5 牧民对生产方式转变的意愿
Fig.5 Herders’wiltochangeproductionmode
的面貌。目前在牧区主要有退牧还草、世行扶贫、亚
行技援、新农村建设等多种方式与渠道的项目。通
过项目对广大农牧民进行生产技术、法律法规的培
训是目前牧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农牧民在生产生
活中遇到困难与问题最迫切的是得到政府和有关部
门的关心与帮助。随着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以
及各种团体和组织对于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牧区得
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项目组织和各级政府部
门成为为农牧民提供生产生活帮助最大和最有效的
部门(图6,图7)。
图6 牧民在生产生活中最需要的帮助
Fig.6 Herders’requirementinproductionandlife
2.2 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牧民对草原政策的
认知
在农牧民的文化程度与牧民对草原保护的认知
中,关联度排序位于前3位的是:草原承包制可以保
护草原生态(0.5793)>本地草原承包制度合理
(0.5605)>草原法的认知程度(0.5063)。也就是
说,农牧民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对于草原承包制
的认识和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在家庭收入情况的关
联度分析中,民族情况(0.3776)和畜牧业占家庭收
入主要来源(0.3163)排前2位,一方面反映出畜牧
业较传统农业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说明
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经营活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
图7 对牧民生产生活提供帮助的部门
Fig.7 Departmentsandorganizerofhelpherders
  在能源使用情况的关联度分析中,家庭成员外
出打工(0.4795)和农牧民文化程度(0.4725)关联度
强。原因在于:一方面外出打工可以带回一定的工
资性收入,使得农牧民有剩余的资金可以购买煤炭
等高效燃料,替代传统的柴草、牛粪等燃料;另一方
面,通过对外界情况的了解,从燃料的使用观念上发
生了变化,清洁高效的燃料已被广大牧民所接受。
在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的关联度分析
中,对个人承包制的认同(0.5778)与牧民文化程度
(0.5087)关联度排前2位。
在农牧民认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的关联度分
析中,关联度排序前5位的是:草原承包制可以保护
草原生态(0.6318)>草原法的认知程度(0.5065)>
本地草原承包制度合理(0.4955)>农牧民文化程度
(0.4859)>家庭成员外出打工(0.4497)。
3 讨论与建议
要选择可持续的草原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方式,
制定合理的草原管理政策和提供畜牧业发展的技术
支持,必须在明确草原生态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才能
选择适合的制度和措施[17]。由人-畜-草组成的干
旱、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复杂而多变,除自然因素
外,对于草和畜的管理与控制均由人的行为来决定,
因此强化人为因素在草原管理中的作用,有利于应
对多变的外部条件,对建立起富有弹性的草原管理
政策具有积极作用。
51
草 地 学 报 第21卷
表4 灰色关联度分析关联度矩阵输出结果
Table4 Matrixofgreycorrelationanalysis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X11 X12 X13
X1 1.0000 0.1944 0.1868 0.4079 0.1804 0.2603 0.4612 0.2302 0.1960 0.2152 0.2215 0.1910 0.2713
X2 0.1626 1.0000 0.3992 0.2791 0.4257 0.5162 0.2520 0.3089 0.4897 0.5063 0.5605 0.5793 0.3757
X3 0.1919 0.4529 1.0000 0.2189 0.4746 0.3387 0.2185 0.2626 0.5049 0.4027 0.4200 0.5740 0.3023
X4 0.3776 0.2940 0.1900 1.0000 0.2099 0.3135 0.3163 0.3025 0.2344 0.2584 0.2592 0.2236 0.2706
X5 0.1884 0.4725 0.4795 0.2433 1.0000 0.3369 0.2053 0.3053 0.3770 0.3520 0.3770 0.3985 0.2721
X6 0.2126 0.5087 0.2867 0.2883 0.2841 1.0000 0.3111 0.3677 0.3876 0.4814 0.4183 0.4147 0.5778
X7 0.4686 0.2940 0.2216 0.3558 0.2053 0.3732 1.0000 0.3416 0.2354 0.2798 0.3308 0.2488 0.3776
X8 0.2157 0.3378 0.2396 0.3134 0.2764 0.4049 0.3121 1.0000 0.3637 0.3955 0.4411 0.3751 0.3893
X9 0.1614 0.4859 0.4497 0.2185 0.3264 0.3933 0.1901 0.3349 1.0000 0.5065 0.4955 0.6318 0.4369
X10 0.1700 0.4927 0.3392 0.2316 0.2834 0.4773 0.2206 0.3550 0.4944 1.0000 0.6004 0.5345 0.4987
X11 0.1863 0.5610 0.3683 0.2457 0.3210 0.4296 0.2832 0.4110 0.4994 0.6149 1.0000 0.5515 0.4660
X12 0.1553 0.5732 0.5230 0.2060 0.3334 0.4175 0.2005 0.3407 0.6290 0.5423 0.5444 1.0000 0.3674
X13 0.2206 0.3650 0.2445 0.2455 0.2137 0.5762 0.3156 0.3469 0.4299 0.5011 0.4536 0.3625 1.0000
3.1 加强牧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
在长期的放牧生产与管理实践中,项目区牧民
对其赖以生存的草原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并
逐步形成了一套传统有效的草原放牧和管理体系,
牧民们饲养不同的牲畜并采用不同的放牧管理方式
以维系牧场的生态平衡[18]。各级技术推广和培训
部门,应采取有效途径,加强生态知识和市场知识的
培训,不断优化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乡土知识,降低
养畜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要提高牧民思想认识,在
畜牧业生产中根据天然草地生产潜力的变化规律合
理安排生产[19],促进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3.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牧业生产的现代化
进程
由于牧区市场化程度较低,交通不便,信息闭
塞,畜产品生产与销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依赖性。
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增加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共同
作用[20],因而要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必须合理
调整优势农畜产品区域布局,建立一定规模的畜产
品批发市场,发展畜产品经销队伍,逐步提高畜产品
加工比例,增加附加值,完善市场销售网络,降低生
产运输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
3.3 积极调整牧区燃料结构,改善牧区生态环境
牧区传统的能源使用结构,对牧区生态产生了
严重的影响,牧区商品能源供给率低,广大牧民长期
以来为满足生存的需要,大量拾取畜粪、砍伐灌木、
铲草皮等作燃料,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的生长,导致
草地植被盖度越来越低,草地逐渐沙化、退化[21]。
因此,应积极鼓励牧民使用电能、太阳能、风能等新
能源,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畜粪等生物质能的消耗,
有效增加草地肥力,拓展牧区家用燃料的使用结构。
3.4 明确草原经营权和使用权,增强牧民生产积极性
草地产权制度的建立,是以明确所有权、落实使
用权、搞好经营权、确保收益权为内容的,为做到“草
地有价、使用有偿、建设有责”,把草地的使用权、经
营权、保护权真正落实到牧户,充分调动广大牧民保
护草原,建设草原的积极性[22]。实行草原承包制,
明确草原经营权和使用权,有利于理顺草原公有与
私有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调动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
对于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作用[23-24]。还
应采取措施提高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将日益分散的
小规模牧户集中起来,实施联户经营,推进草地共管
机制[25]。
3.5 加强草原保护的宣传,调动牧民保护草地的
自觉性
草地生态环境的退化一方面源于内部的草地资
源不合理利用,同时也与外界对其干扰影响息息相
关[26]。自然因素中干旱、风蚀、水蚀、鼠虫害等是草
原退化的重要因素[27]。但过牧超载是导致草地退
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最重要的人为因素之
一[28-29],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牧民对草原保护法律法
规的宣传和培训,调动牧民保护草地的自觉性和积
极性。在满足其生产生活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通过
对其主观意识的改变使其产生对较好的草场资源和
生态环境的需求,从而产生主动保护草场和恢复生
态的动机,实现草原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促
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
61
第1期 王建兵等: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民对草原政策认知分析
参考文献
[1] 陈文,暴庆五.草原畜牧业经济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
学出版社,1992:21-32
[2] 侯向阳,尹燕亭,丁勇.中国草原适应性管理研究现状与展望
[J].草业学报,2011,20(4):262-269
[3] 任继周,林慧龙,未丽.草地农业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途径[J].草地学报,2009,17(4):405-412
[4] 宗锦耀,李维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是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
有效途径[J].中国草地,2005,27(3):71-74
[5] 刘加文.中国草原改革发展30年―在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
员会“农区草业发展论坛”上的报告[J].草地学报,2008,16
(6):547-551
[6] 李青丰.草畜平衡管理--以时间机制调控的思路[J].中国草
地,2005,27(1):72-74
[7] 赵成章,龙瑞军,马永欢,等.草地产权制度对过度放牧的影响
[J].草业学报,2005,14(1):1-5
[8] 苏孜,孙晓娟.退牧(耕)还草(林)与甘肃的可持续发展[J].中
国沙漠,2006,26(7):664-669
[9] 刘兴元,尚占环,龙瑞军.草地生态补偿机制与补偿方案探讨
[J].草地学报,2010,11(1):126-131
[10]陈怀录,刘艳霞.石羊河流域生态危机的综合治理探讨[J].中
国沙漠,2008,28(5):886-890
[11]周立华,马永欢,马绍休.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风水蚀复合区的
粮食与退耕还林(草)问题[J].中国沙漠,2007,27(4):552-557
[12]郑华伟,刘友兆.基于牧户视角的中国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
外部性分析[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2):111-115
[13]汪玺,铁穆尔,张德罡.裕固族的草原游牧文化(Ⅱ)[J].草原
与草坪,2012,31(2):76-78
[1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15-149
(责任编辑 李美娟)
■■■■■■■■■■■■■■■■■■■■■■■■■■■■■■■■■■■■■■■■■■■■■■■■■■
2012年共有201位专家为本刊审稿,值此辞旧迎新之际
特向诸位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新年的问候和
祝福!
万里强 上官铁梁 于 卓 于林清 卫智军 马义兵 马玉寿 马成仓 马春晖 马 啸 尹淑霞
方 程 毛培胜  王小山 王生荣 王兆龙 王成章 王秀娥 王佺珍 王学敏 王建光 王俊杰
王彦荣 王显国  王晓娟 王晓巍 王铁娟 王雪薇 王 赞 王赟文 邓 波 冯 固 包玉英
包爱科 史莹华  左 强 白小明 白文明 石凤翎 石旺鹏 龙明秀 龙瑞军 刘大林 刘长仲
刘世亮 刘左军  刘国彬 刘贵波 刘晓辉 刘晓静 刘爱军 刘爱萍 吕世海 吕贻忠 孙吉雄
孙启忠 孙泽威  孙 彦 孙洪仁 安沙舟 安 渊 师文贵 戎郁萍 朱志红 朱进忠 朱慧森
毕玉芬 许庆方  邢 福 那日苏 闫志坚 严学兵 佟莉蓉 宋 芸 张万军 张卫国 张世挺
张永明 张永亮  张岁岐 张丽静 张志飞 张志国 张怀刚 张建国 张英俊 张金屯 张春梅
张洪荣 张恩和  张德罡 张蕴薇 李 红 李志华 李志勇 李志强 李连方 李英年 李青丰
李春杰 李春鸣  李贵桐 李健强 李造哲 李 唯 李曼莉 李鸿雁 李勤凡 李瑞芬 杜天庆
杜文华 杜红梅  杜建材 杨允菲 杨恒山 杨海军 杨惠敏 沈禹颖 沈新莲 辛国荣 邵 涛
邵新庆 闵庆文  陈文峰 陈巨莲 陈本建 陈雅君 周立业 周华坤 周志宇 周青平 周 婵
周道玮 孟 林  林占禧 林兴生 林启美 林洁荣 林慧龙 金 樑 施大钊 柳小妮 胡良军
胡 林 赵小蓉  赵世伟 赵丽丽 赵国琦 赵茂林 赵桂琴 赵 祥 赵萌莉 郝文芳 郝明德
徐礼根 徐秉良  徐炳成 徐 斌 海 棠 班丽萍 袁学军 袁 清 贾玉山 贾志宽 郭凤根
郭正刚 郭仰东  郭 孝 郭彦军 郭振飞 郭继勋 高希武 高景慧 崔国文 崔敏龙 常智慧
康俊梅 彩万志  梁天刚 梁宗锁 逯晓萍 黄建辉 黄梅芬 彭晓邦 彭 燕 曾会明 曾昭海
程积民 董世魁  董全民 董宽虎 谢应忠 谢英荷 韩国栋 韩雪松 蒲小鹏 赖志强 解新明
 漆智平 潘学标  魏臻武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