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Improvement of the Grassland Early Pest Warning System

改进草原鼠虫害预警系统的管理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5) 01-0071-04
改进草原鼠虫害预警系统的管理
施大钊1, 旭疆2
( 1.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00094; 2.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北京 100026)
摘要: 鼠虫害的爆发是导致草原沙化、荒漠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减少灾情需要有高度精准的预警系统作为科学治理鼠虫
害的保证。提高预测的精准程度不仅可以保证治理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治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本文分析了草原鼠虫害
测报中的问题, 提出了 4 点改进意见: 1,明确测报站的体制及具体业务; 2, 培养能够适应测报需要的专业化队伍; 3, 改善
测报设备, 加快网络化建设; 4,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关键词: 草原; 鼠虫害; 预警系统; 预测预报
中图分类号: S 812. 6   文献标识码: A
Improvement of the Grassland Early Pest Warning System
SHI Da-zhao
1
, YU N Xu-jiang
2
( 1. China Ag ricultur e Univer sity , Beijing , 100094 China;
2. Nat ional Animal Husbandry & Veter inar y Ser vice, Beijing , 100026 China)
Abstract: The outbreak o f a r odent and insect pest is a severe cause leading to grassland desert ificat ion.
Obv iat ion of the disaster needs an ear ly w arning system to ensur e a scient ific combat against the rodents and
insects. T he forecast precision can not only raise the combat ef ficiency , but also reduce the cost and prevent
environmental pollut ion. T he present paper analy zes the pr oblems in the for ecast system in Chinas g rassland.
Four suggestions and o ffer ed: 1. Inst itute the org anizat ion sy stem of the forecast station. 2. Tr ain
pr ofessionals to meet the standard specializat ion. 3. Improve the equipments and acceler ate the internet
constr uct ion. And 4. St rengthen the stat ion adm inist rat ion and establish a technical standard.
Key words : Grassland; Rodent and insect pest ; Early w arning; Forecast
  鼠虫害的爆发是导致我国草原沙化、荒漠化的重要
因素之一,而预警系统是科学治理鼠虫害的保证。改进
现有的鼠虫害预警系统使之更好地为鼠虫害治理服务
已成为全社会和专业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 1、2、3]。另一方
面, 计算机专业化软件、网络技术、专家决策系统等与鼠
虫害预测预报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 3S 技术(遥感
Remo ting Sensing RS; 全 球 定 位 系 统 Global
Po sit io ning System GPS; 地理信息系统 Geogr aphic
Information Sy stem GIS )的普及, 在技术上为草原鼠
虫害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如何使
这些技术在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中发挥作用也是在建
设预警系统时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对我国草原
鼠虫害预测预报的现状以及改进对策做一初步探讨。
1 我国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草原生物灾害的预警工作长期在
低水平上徘徊,相当多的测报站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
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各级测报站的职能不清
按照当前的管理办法, 我国草原鼠虫害的测报由
隶属于畜牧系统的各级草原工作站负责。这类机构是
逐级设置的, 其管理方式类似于农田病虫害的测报系
统。因此,从省(自治区)、地(州、市)直至县(旗)草原站
自然承担了所管辖地区的鼠虫害测报任务。有些草原
收稿日期: 2003-12-29; 修回日期: 2004-06-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270881) ;国家鼠虫害防治重点开放实验室项目( 0406)
作者简介:施大钊( 1951-) ,男,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鼠害防治研究与教学工作
第 13卷 第 1期
 Vo l. 13  No. 1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5年  3 月
 M arch  2005
站还设立了专门的科、室从事此项工作。
由于我国草原鼠虫害的严重程度是在近几十年才
突显出来的, 与农田病虫害测报网站的建设相比较, 其
基础相对薄弱, 而且各地主要害鼠工作力度也有很大差
别,对于如何开展害虫种类以及危害程度的差异很大,鼠
虫测报工作在各地也存在不同的认识。这种差异造成了
对于测报站的具体职能和责任没有明确的划分。
众所周知,鼠虫害的爆发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而且
草原属于生态脆弱带, 鼠虫不仅啃食牧草, 更主要的是
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鼠虫测报的任务既要对
其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预见性又要分析鼠虫危害的面
积和危害状况。也就是说,测报工作不仅要预报当地害
鼠害虫的种群动态, 同时又要对鼠虫的危害区域以及
危害的等级做出判断。因此,在调查鼠虫情况时就不能
仅局限于少数几个样点,简单地报出鼠虫数量, 而更重
要的是对害鼠害虫实施监测并提出切实可行、有利于
持续控制的治理对策。这些工作应由哪一级测报站承
担,一直没有明确分工。以至于有些省(区)的测报站仅
凭借个别县在少数样地测出的数据, 甚至有时在实地
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报告鼠虫害的发生规模和危害程
度,结果造成工作的失误, 甚至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
浪费。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仅是有些草原站对测报工作
的意义认识不足而且也与测报站的职责不清有关。
1. 2 测报人员素质不能满足需要
测报工作是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而长期以来一些
站点的测报人员因文化水平和专业素质较低而不能胜
任该项工作, 甚至对如何测报、如何采样均缺乏必要的
相关知识。如某县草原站坚持连续5年的调查取样。但
由于分析能力较低, 使得本应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数
据失去了意义。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各级草原站未能配备相关
专业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相当多的草原站将这项工
作当做临时性业务, 经常委派一些不具备基本专业知
识的人员从事具体的调查工作。调查的数据不仅不统
一、不规范,而且没有延续性; 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处理
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各行其是。
实际上,各地普遍存在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缺乏
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处理野外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培训
测报人员举办的培训班大多时间短, 讲授的内容大多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即使有些人员愿意长期从事该项
工作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坚持下去。
导致草原鼠虫测报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另一个
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待遇较低、难以使之具有
荣誉感。
1. 3 测报设备严重缺乏,调查手段落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草原鼠虫测报工作很少能够得
到专项经费支持, 因而调查手段严重滞后。相当多的单
位没有必要的专用调查设备。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有了
计算机和鼠夹、捕虫网等简单设备就可以解决测报的
问题。还有些单位不能按照测报时间要求安排交通工
具。这种情况使得各地调查人员不得不凭借极其简陋
的工具采集数据。由于草原地域广阔,环境类型多样复
杂,各地的害鼠害虫种类, 密度差异很大, 不同种类的
数量变动规律、危害程度、分布范围均有其特殊性。而
针对鼠虫数量与危害的测报工作普遍表现出调查次数
少,取样点少,数据的误差大, 致使其数据缺乏代表性
和连续性的缺陷。而更使得测报的准确率受到影响。结
果在各地的统计数据中带有不同程度的“水分”, 预报
的害鼠害虫动态难以准确。
1. 4 测报操作规程与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
鼠虫测报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专门知识。在操
作过程中如何使数据规范化?如何提高测报的质量?如
何避免操作人员感染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以及在
信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利用 3S 技术为测报服务?
这些都是测报工作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有些
省(自治区)采取直接取样收集数据的方式。而有些县
级测报站却担负着统计受害面积的任务。这种状况已
经严重影响了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的质量。
建立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化管理已成为
大家的共识。农业部 1990年曾下发“草原鼠虫害调查
规范”,但由于种种原因文件忽视了可操作性的问题,
致使各地并未实际应用。
1. 5 测报的配套软件应用不足
目前, 我国用于鼠虫害的预测模型较多的沿袭数
理统计的方法,以回归类型作为测报依据, 而实际上这
类方法的结果不能给出确切的生物学解释。而生命表
( life table)和矩阵分析( matrix analysis)等在国际上
普遍采用预测模型以及用于鼠虫危害面积和危害损失
分析的地理信息系统均未得到应有的开发。缺乏与测
报数据分析相配套的软件已成为制约提高质量的瓶
颈。这里举出一个实例说明预测软件的作用。2002年
笔者根据在内蒙古吉林乌苏采集的数据对该地区布氏
田鼠种(Microtus br andt i)群应用 Leslies矩阵作了动
态模拟,结果见图 1。从图 1可以看出,种群的实际变
化与预测值吻合度良好。当笔者进一步分析在这一种
群变动的趋势下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控制,则将得到
图 2 的结果 [ 4] , 即在害鼠大发生前期及时控制可以避
免鼠类造成的损失,获得显著的效益。
72 草 地 学 报 第 13卷
图 1 布氏田鼠种群模拟
F ig . 1 Simulation o f the population of Brandts vo le
图 2 布氏田鼠种群自然变动与控制措施比较
F ig . 2 Comparison bet ween the natur al populat ion g row th of Brandts v ole and predict ed outcome of its contro l
2 提高草原鼠虫害测报质量的对策
改进现有的草原鼠虫害测报体系, 建立起能够高
效准确的预警机制, 解决草原不断加重的生物灾害和
环境恶化问题,笔者建议:
2. 1 尽快明确测报站的体制及具体业务
对于测报站的设置, 各地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
为,按照草原站的设置方式逐级建站有利于及时掌握
鼠虫的具体情况,而且调查任务放在县级草原站可以
更好的发挥其熟悉当地草原情况,减少多头管理的弊
端。另一种意见是按照新疆的模式,建立专门机构。早
在 20世纪 70年代新疆就成立了由自治区政府直接管
辖的灭鼠治蝗指挥部。指挥部下设有测报科专门负责
害鼠害虫的测报工作。由少而精的专业人员直接调查
鼠虫害情。通过较长时间的摸索,已经能够对黄兔尾鼠
( L agurus iuteus)的种群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由于资
金相对集中也使得他们能够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蝗虫测报软件。其工作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尽管
这种模式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与职责不清的测报
站相比,对于发挥人员和资金的优势是有借鉴意义的。
当然, 如果能够由政府组织功能相似的又分别隶属于
畜牧、草原、林业、环保、卫生系统的各部门相互协调,
形成统一属于较高层次(如以省为单位)的专职队伍。
对于提高测报质量则有促进作用。
2. 2 培养能够适应测报需要的专业化队伍
提高测报质量以适应防灾减灾的需要是当前必须解
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不能仅依靠临时或短期培训的
做法。建议有计划地组织现有测报人员分期分批进修、培
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组织有能力的专家学者编写专著,
研制开发鼠虫测报软件,并在相关专业开设此类课程。
提高专业人员的荣誉感是稳定测报队伍,提高测
报质量的当务之急。由于鼠虫以及毒害草是大多数人
不愿接触的生物,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克服自
身的心理障碍而且需要得到社会对其工作价值的认
可。这就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社会意
义使其对社会的贡献得到认可;同时应切实改善专业
工作者的工作条件。
2. 3 改进测报设备,加快网络化建设
有计划地逐步改善测报的设备加快网络建设是提
高测报质量的有效措施。其重点应对从事野外调查的
站点倾斜,优先配备能够获得基本数据的测报设备, 以
及必要的交通、测量、防疫、生活设施。同时在高等级的
73第 1期 施大钊等:改进草原鼠虫害预警系统的管理
测报站配备用于数据处理分析的计算机。特别应发挥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图片的作用,使得省(自治区)及
其主管部门能够迅速准确地掌握害情。建立鼠虫害通
报制度,通过网络对害情做出快速反应。改变目前被动
防治的局面。
2. 4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
1990 年农业部下发了《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规
程》, 此后青海、河北等省也陆续颁布了本省的预测规
程。可见制定规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可, 并做了许多
具体工作。如前所述,实际上农业部1990年的《规程》并
没有得到执行。而根据测报工作的需要和发展来看,有
针对性地制定各种害鼠、害虫以及其他草原有害生物的
调查规程、预测预报分析方法以及测报站管理规程是非
常必要的。对此,农业部重新修订了调查规程。相信这些
工作对于提高草原鼠虫害测报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草原生物灾害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开发
利用造成草原环境中物流和能流循环过程中植物的初
级营养积累被阻断,导致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质量
下降。这种质量的下降表现为植被退化, 使得适宜鼠虫
等有害生物种群的栖息环境大面积出现, 有害生物种群
得以超正常增长。而鼠虫种群的“爆发”进一步导致草场
载畜量下降, 草-畜-鼠虫及其它有害生物的矛盾突出。
植被不仅出现草群高度、覆盖度和生产量下降, 而且呈
现沙化、荒漠化。加强对家畜和鼠虫害的调控已成为保
持草原畜牧业生产和保证草原生态健康的迫切任务。而
实施对鼠虫害预测预报就是其中的具体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 1] 乔安海,侯秀敏. 青海省草地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中亟待解决的
问题[ J] . 青海草业, 1999, 8( 2) : 31-34
[ 2] 施大钊,杨爱莲. 完善有害生物预警系统,促进草地持续发展[ J] .
草地学报, 2002, 10( 4) : 213-217
[ 3] 杨爱莲. 2001年我国草地鼠虫害控灾对策[ J ] . 中国草地, 2001,
23( 3) : 70-724.
[ 4] Dao-zhao SHI, Xin-rong WAN, Davis S, Roger R, Zh ibin
ZHANG. S imulat ion of leth al cont rol and fert il ity con trol in a
demographic model for Bran dt s vole Microtus br andt i [ J ] . J.
Appl . Ecol, 2002, 42( 2) : 39. 337-348
[ 5]  许志信,赵萌莉,韩国栋.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 J ] . 中国草地, 2000, ( 5) : 59-63
[ 6] 赵 慧. 新疆草地鼠害猖獗, 明年将完善鼠虫害预警监测体系
[ N] . 天山网讯, 2003年 11月 23日
[ 7] 董维惠,侯希贤,周延林,杨玉平,张跃星,薛小平,郎炳聚. 内蒙古
正镶白旗典型草原鼠类组成及数量变动的研究 [ J] . 草地学报,
1994, 2( 1) 78-82
[ 8 ] 施大钊, 海淑珍. 布氏田鼠种群生产力的研究[ J ] . 草地学报,
1996, 4( 1) 49-54
[ 9] 刘长仲,冯光翰. 狭翅雏蝗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J] . 草地学
报, 1997, 5( 2) 18-08-112
[ 10] 杨利民,王仁忠,李建东. 松嫩平原主要草原群落放牧干扰梯度对
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 . 草地学报, 1999, 7( 1) : 8-16
[ 11] 乌麻尔别克,张 泉, 乔 璋,木克亚提. 巴哈提亚尔, 王吉云,吴
新忠 红胫戟纹蝗损害牧草及其防治指标的评定[ J] . 草地学报,
2000, 8( 2) : 120-125
(上接第 62页)
4. 1 单播草地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都显著高于小
麦地。且不同草种对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影响不同,
以冰草和无芒雀麦草地 0~20 cm 土壤淀粉酶活性和
脲酶活性最高。
4. 2 混播草地 0~20 cm 土壤淀粉酶和脲酶活性, 均
比相应的单播草地高。老芒麦+ 冰草在改善土壤酶活
性方面效果较好,其中以混播比例为 1∶3和 1∶1者
提高土壤淀粉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的作用较大。
4. 3 随着利用年限的增加,老芒麦草地 0~20 cm 土
壤淀粉酶活性、脲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参考文献:
[ 1] 李爱贞.生态环境保护概论[ M ]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1. 34-35
[ 2] 王涛,李孝泽, 哈斯,等. 河北坝上高原现代土地沙漠化的初步研
究[ J] .中国沙漠, 1991, 11( 2) : 38-45
[ 3] 张立峰,徐长金. 北方高寒半干旱农牧交错带资源环境障碍与农
牧生产力开发[ J] .资源科学, 1999, 21( 5) : 62-65
[ 4]  孙波, 赵其国, 张桃林,俞慎. 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 [ J ] .土壤,
1997, 5: 225-234
[ 5] 黄昌勇. 土壤学[ M ]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8. 125~154
[ 6] Bandick AK, RP Dick. Field management ef fect s on soil enzyme
act ivities [ J ] .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 ry, 1999, 31 ( 11 ) :
1471~1479
[ 7]  Mohanty R K, Padhan S. Compar at ive studies on soil enzyme
act ivities und er tw o types of crops and adjacent grass land
vegetat ion[ J] . T ropical Ecology, 1992, 33( 2) : 205~213
[ 8 ] 李松.豆科牧草对土壤酶活性及肥力影响研究[ J ] .草业科学,
1993, 10( 5) : 20-23
[ 9 ] 陈玉华,周春霖.种草改良江苏滨海盐土效果的研究 [ J] . 中国草
地, 1996, 3: 26~29
[ 10] 龙章富,刘世贵.川西北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的初步研
究[ J ] .土壤学报, 1995, 32( 2) : 221-227
[ 11]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方法[M ]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294-296
[ 12] 韩永伟,韩建国,张蕴薇.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土壤物理形状的
影响[ J ] .草地学报, 2002, 10( 2) : 100-105
[ 13] 韩永伟,韩建国,王 ,张蕴薇,康俊梅. 农牧交错带退耕还草对耕
作层土壤磷、钾含量的影响[ J] .草地学报, 2003, 11( 3) : 228-233
[ 14] 李松.陇东黄绵土多年生豆科牧草地和小麦地土壤酶活性的比较
研究[ J ] .中国草地, 1991, 6: 23-27
[ 15] 周禾,杨波,韩建国.利用年限对老芒麦生物学特性及群落结构特
征的影响[ J ] .草地学报, 2000, 8( 4) : 245-252
74 草 地 学 报 第 1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