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oot-invading Fungi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全 文 :第 17 卷 第 6 期
Vol. 17 No. 6
草 地 学 报
ACTA AGRESTIA SINICA
2009 年 11 月
Nov. 2009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郭玉霞, 王成章* , 严学兵, 李德峰, 吕 超, 马登坦
(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 : 为探讨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 L . )品种不同季节常见根部入侵真菌及其表现规律,并为苜蓿品种选择及
其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 30 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分别于 2006 年的春、夏、秋季取样, 分离和鉴定根部入侵
真菌。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类明显不同, 春、夏、秋 3 季均有的建群种为细
交链孢( A lternar ia alter nata)和腐皮镰孢(F usar ium solani ) , 其中春、夏季还有半裸镰孢( F. semitectum)和尖孢镰
孢( F. oxy sp o rum) , 秋季有锐顶镰孢(F. acuminatum)和柱孢 (Cy lindr ocar p on destr uctuns ) ; 不同苜蓿品种在 3 个
季节的入侵真菌种类和其分离率均有显著差异(P < 0. 05) , 且根部带菌率与生长季节苜蓿品种密切相关, 春季以赛
特( Sitel)的带菌率最高, 夏、秋季以农宝( Farmers)和佛纳尔( Vernel)为最高,平均带菌率较高的 5 个苜蓿品种依次
是:赛特、农宝、皇冠( Phabulous)、航海 4 号( Flight No . 4)和猎人河 ( H unfer r iver ) , 平均带菌率较低的 5 个苜蓿品
种依次是:苜蓿王( A lfaking)、爱菲尼特( A ffinity)、WL-525H Q、顶点( Apex)和丰叶721( Amer ileaf 721)。
关键词:紫花苜蓿; 根部入侵真菌;带菌率; 分离率
中图分类号: S332. 3; S432.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9) 06-0723-08
Root- invading Fungi of Different Alfalfa Varieties
GUO Yu-x ia, WANG Cheng-zhang* , YAN Xue-bing, LI De-Feng , LV Chao, MA Deng- tan
( College of An 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H enan Ag ricultural University, Zh engzh ou , H en an Province 450002, China)
Abstract: T he object ive of this study w as to explore the common root- invading fung i of different alfalfa va-
r iet ies in differ ent grow ing seasons for bet ter variety select ion and its disease control. T he f ield exper iment
w as conducted on thirty Alfalfa (M edicago sat iv a L. ) variet ies in Henan pr ovince, China and alfalfa roo ts
w ere sampled in spr ing, summer, and autumn in 2006 and then fungi w ere isolated f rom alfalfa root l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 ( 1) the dominant fungus species in three seasons w ere obviously dif ferent . A lter-
nar ia al ter nata and Fusarium solani were the common dom inant fungus species in all seasons, meanwhile
F. semitectum and F. oxy sp or um were found bo th in spring and summer and F. acuminatum and Cy l in-
drocarp on destr uctuns in autumn. ( 2) Root- invading fungus species and their isolat ion rate in three gr ow-
ing seasons show ed no table differences among 30 alfalfa variet ies. The fungus incidence rate in alfalfa ro ot-
let w as related to both g row th season and alfalfa v ariety. Five variet ies that had higher mean fungus inc-i
dence rate w ere Sitel, Farmers, Phabulous, F light N o. 4, and Hunter Riv er, while five varieties such as
Alfaking , Af finity, WL-525HQ, Apex, and Amerileaf 721 had low er values in comparison w ith o ther ver-i
t ies. In Anyang reg ion, alfalfa variet ies w ith low er fungus incidence rate should be suggested for the alfalfa
product ion and implicat ion.
Key words: M edicago sat iv a L. ; Variety ; Root- invading fungi; Incidence rate; Isolat ion rate
紫花苜蓿(M edicago sat iv a L. ) (以下简称苜
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多年生优质
豆科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高, 适口性好,
素有/牧草之王0的美誉[ 1]。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扩
大和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 病害的发生愈来愈严
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杂草等危害作物和
牧草造成的损失高达 35% [ 2] , 其中美国每年因病害
导致生产损失达40亿美元之多,仅苜蓿损失就高达4
亿多美元[ 3]。
苜蓿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在苜蓿栽培地
区普遍发生,已经成为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制约因素
之一。先后报道该病病原已达 30种, 其中镰刀菌
15 种, 其它病原真菌 12 种, 细菌 2 种, 线虫 1
种[ 4 ~ 7]。郭玉霞等[ 8]根据近 25年的文献资料,国内
外报道的苜蓿根部入侵真菌分别为 20种和 86种。
由于各地生态、气候、土壤以及栽培条件等不同, 其
土壤微生物区系会有所不同,病原菌的种类亦有很
大差异。张静妮 [ 9] 总结不同地区的主要病害后认
为,我国在苜蓿病害调查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地区不
平衡的现象, 西北地区各省份苜蓿病害的调查研究
收稿日期: 2009-09-15;修回日期: 2009- 11-03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和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082201110001)
作者简介:郭玉霞( 1975- ) ,女,河南周口人,讲师,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为牧草病理, E- mail: yuxiaguo@ 163. com ;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 resp on dence, E-m ail: w an gchengzhang@ 263. net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较为全面,尤其是内蒙、新疆等地。华北地区苜蓿病
害调查基础薄弱,仅报道了 3种苜蓿病害,而华北等
地区气候条件相对更适宜于苜蓿病原菌生长, 苜蓿
病害发生比较严重, 更应加强苜蓿病害的研究。河
南省是传统农业生产区, 地域和气候属于过渡地带,
地形以平原为主。由于土壤、水热等条件非常适合
种植紫花苜蓿, 近几年苜蓿产业发展很快,但最突出
的问题是河南省雨热同季, 生产中的病害问题困扰
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特别是根部病害较为严重。鉴
于此,本研究在豫北平原,以国内外 30个紫花苜蓿品
种为材料,研究根部入侵真菌种类及其带菌率与紫花
苜蓿品种和生长季节的关系,确定不同季节和品种的
优势菌种,旨在明确中原地区不同品种和季节真菌区
系的表现规律,为根部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东经 114b35c
~ 114b59c,北纬 35b39c~ 36b09c) ,属暖温带半湿润、
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13. 5 e ,最热月( 7月)
平均温度 27 e ,最冷月( 1月)平均温度- 2 e 。年降
水量 545 mm 左右,年日照时数 2030. 6 h,平均无霜
期 201 d。土壤为沙质土壤, 有机质含量为0. 86%,
全氮 0. 39%,全磷 0. 19%。
1. 2 参试品种、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选择秋眠级( fall dormancy class, FD)为 2~ 8级
的 3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表 1)。试验地采
用随机区组法设计, 重复 4次,于 2003 年 11月 2日
播种。每个小区面积 13. 5 m @ 3 m。播种行距 0. 3
m,每 hm2 理论播种量 15. 0 kg,实际播种量按理论播
种量除以种子用价(纯净度@ 发芽率)计算。播前浇
一次底墒水,每 hm2 施过磷酸钙 600 kg 和尿素 375
kg作底肥。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中耕、除草和灌溉。
春季苜蓿返青时每 hm2 施用 225 kg尿素作追肥。试
验期间,没有喷施任何杀菌剂。
表 1 参试苜蓿品种及其秋眠级
Table 1 Alfalfa v ariet ies and their fall dormancy class
品种
Variety
秋眠级
FD class
来源
Source
育成国家
Breeding count ry
农宝 Farmers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巨人 201 Ameristan d 201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金皇后 Golden-queen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航海 2号 Flight No. 2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佛纳尔 Vernal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Canada
阿尔冈金 Alg ongu in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Canada
THG-1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Canada
WL-232HQ 2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苜蓿王 Alfaking 3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兼用苜蓿 H ayg razer 3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Canada
飞马 Grandeu r 3 百绿集团 Bavenb rug USA
大富豪 Am eririch 3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WL-323HQ 3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王后 Queen 4 百绿集团 Baren brug Canada
牧歌 Am erigraze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亮苜 400 LM 400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乐歌 Legacy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皇冠 Phabulou s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航海 4号 Flight No. 4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顶点 Apex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奔马 T rifecta 4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USA
爱菲尼特 Affin ity 4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WL-323 4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射手 2号 Archer No. 2 5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赛特 S itel 5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France
WL-414 6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猎人河 H unter river 6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Aust ralia
丰叶 721 Amerileaf 721 7 汉枫草业有限公司 H an feng Grass Co. Ltd. USA
四季旺 Si river 8 克劳沃集团 Clover Gr ou p Aust ralia
WL-525HQ 8 北京中种草业有限公司 Bei jing S inoseed Tu rf & Forage C o. , Ltd. USA
724
第 6期 郭玉霞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1. 3 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的分离
分别于 2006年 4月 30日(春季,最适生长期)、
7月 8日(夏季,炎夏高温期)、10月 4日(秋季,晚秋
秋眠期) 3 次取根样。每小区按/ Z0字形取 4 株根
样,取样深度为 0~ 30 cm。取样方法为: 用铁锨将
苜蓿的根挖出, 取好的各品种根样连同土壤装进自
封塑料袋,编号后带回实验室置于 4 e 冷藏箱中随
取随用。根据 Nan[ 10] 的方法进行苜蓿侧根部入侵
真菌的分离:苜蓿根样用解剖刀将其侧根从主根上
切取,在自来水下冲洗干净, 用 0. 3%次氯酸钠溶液
消毒 1 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3 次, 在无菌滤纸
( 130 e 烘烤 5 h)上吸干水分,然后在无菌滤纸上随
机将根系切为 2 mm 左右的根段置于含有青、链霉
素各 100 mg / L 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ABP-
DA)上, 每皿 10 个根段, 最后将培养皿(直径 90
mm)移入 20 e 黑暗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从第 3
d起统计每皿带菌根段数, 并及时将分离到的真菌
菌落分别转接到 PDA 培养基上于 20 e 下进行纯化
培养,获得纯培养,备用。待实验结束时,分别计算
每培养皿的根段带菌率( %)及各真菌分离率( %)。
根段带菌率( %) = 每培养皿的带菌根段数每培养皿的总根段数 @ 100
真菌分离率(%)= 一种真菌在每皿出现的次数之和每培养皿的总根段数 @ 100
1. 4 真菌鉴定
对培养的真菌菌落, 详细观察记载其菌落大小、
形态及在 PDA培养基上的颜色, 逐一制片镜检, 根
据文献[ 11~ 15]将其鉴定到种,个别真菌鉴定到属。
1. 5 数据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后,采用 DPS
6.55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 1 入侵真菌种类、分离率及其季节表现特征
在参试的 30个苜蓿品种中,共分离到 10 种根
部入侵真菌,其中春、夏、秋季分别分离到 8、8、9种,
按照其平均分离率的高低依次为: 细交链孢( A l ter-
nar ia al ter nata ) ( 28. 8%)、腐皮镰孢( Fusar ium so-
lani ) ( 19. 0% )、锐 顶 镰孢 ( F. acuminatum )
( 13. 8%)、尖孢镰孢( F. oxy sp or um ) ( 9. 3%)、半裸
镰孢 ( F. semitectum ) ( 8. 0% )、柱孢 ( Cy l indr o-
carp on destr uctuns ) ( 6. 5%)、枝孢 ( Cladosp orium
her barum ) ( 0. 9%)、燕麦镰孢 ( F. av enaceum )
( 0. 7% )、立枯丝核菌 ( Rhiz octonia solani ) ( 0. 6%)
和多隔镰孢( F. d ecemcel lular e) ( 0. 1% )。其中前
7个病原菌在 3个生长季均能分离出,而且前 6个
病菌存在于大部分苜蓿品种上, 而后 4 个病菌只在
少数品种某个生长季节分离出(表 2)。
2. 1. 1 细交链孢 细交链孢是分离到的 6个主要
病原真菌种之一, 其平均分离率最高, 为 28. 8%。
该菌种在 3个生长季节的平均带菌率依次显著降低
( P < 0. 05 ) , 春、夏、秋季的平均分离率依次为
36. 7%、29. 7%和 20. 0%。然而, 在 3个生长季节,
不同苜蓿品种根部细交链孢的分离率明显不同, 如
T HG-1根部细交链孢的春季分离率显著高于夏、秋
季( P< 0. 05) ,航海 2 号( Flight No. 2)春、夏、秋 3
个季节的根部细交链孢的分离率差异均显著 ( P<
0. 05) ,而巨人 201( Ameristand 201)秋季根部细交
链孢的分离率显著高于春、夏季 ( P< 0. 05) (表 2-
1)。在不同苜蓿品种 3个生长季节的细交链孢平均
分离率中, 以乐歌( Legacg)、四季旺( Siriver )、猎人
河( Hunter river)、WL-323、阿尔冈金 ( Algenguin)
和王后( Queen)较高(表 2-1)。
2. 1. 2 腐皮镰孢 在分离到的 6个主要真菌中,腐
皮镰孢在 3个生长季节的平均分离率比较稳定,春、
夏、秋季的平均分离率依次为 18. 3%、21. 4% 和
17. 1% ,且差异不显著。在不同苜蓿品种的腐皮镰
孢平均分离率中, 射手 2 号( Ar cher No. 2)、TH G-
1、航海 4号( F light No. 4)和农宝( Farmers)较高,其
平均分离率显著高于纳尔( Vernal) ( P< 0. 05) , 其余
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表2-1)。
2. 1. 3 锐顶镰孢 锐顶镰孢秋季的平均分离率显
著高于春、夏季( P< 0. 05) , 春、夏、秋季的平均分离
率依次为 2. 1%、5. 4%和 33. 9%。在春、夏季仅部
分品种根部分离到锐顶镰孢。在 3个不同生长季
节,除了顶点( Apex)、乐歌、WL-525HQ 和四季旺 4
个品种不同生长季节间的真菌分离率差异不显著
外,其余的 26个品种间差异显著( P< 0. 05) , 其中
以佛纳尔为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P< 0. 05) (表
2-1)。
2. 1. 4 尖孢镰孢 尖孢镰孢秋季的平均分离率显
著低于春、夏季( P< 0. 05) , 春、夏、秋季的平均分离
率分别为 12. 4%、11. 1%和 4. 4% (表 4)。在 3个
生长季节中, 其中 17 个品种间差异显著 ( P <
725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0. 05)。不同品种之间比较,其分离率的季节性差异
呈现不同的规律性(表 2-2)。不同苜蓿品种的尖孢
镰孢平均分离率中, 以赛特( Sitel)为最高, 显著高于
飞马( Grandeur)等多个品种( P< 0. 05)。
2. 1. 5 半裸镰孢 对于不同季节而言,半裸镰孢的
平均分离率依次降低,春、夏季的平均分离率依次为
12. 8%、9. 9% ,显著高于秋季 1. 2%的分离率( P<
0. 05)。在 3个不同生长季节中,除赛特和猎人河在
3个季节均未分离到该菌外,其余有 23 个品种间差
异均显著( P< 0. 05)。不同品种半裸镰孢的季节平
均分离率不同, 皇冠 ( Phabulous )、WL-414、丰叶
721( Amerileaf 721)具有较高的分离率,显著高于大
富豪( Ameririch)等其他 22个品种( P< 0. 05) ,其中
大富豪的分离率最低(表 2-2)。
2. 1. 6 柱孢 随着生长季节的推进,柱孢的分离率
依次升高( P< 0. 05) , 春、夏、秋季的平均分离率分
别为 1. 0%、6. 3%和 12. 2%。苜蓿王( Alfaking )和
乐歌未分离到该菌, 有 24个品种不同生长季节的分
离率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5)。对于不同苜蓿品
种的 3 个生长季节的柱孢平均分离率而言,
巨人 201、WL-232HQ、金皇后 ( Gdden- queen)、赛
特、农宝、航海 2号、兼用苜蓿( Hay- grazer) 7个品种
的平均分离率较高, 显著高于阿尔冈金等 10个品种
( P< 0. 05) (表 2-2)。
2. 1. 7 枝孢、燕麦镰孢、立枯丝核菌和多隔镰孢
枝孢、燕麦镰孢、立枯丝核菌和多隔镰孢 4种真菌只
在少数品种某个生长季节能分离到 (表 2-2)。在
春、夏季, 仅少数品种分离到枝孢,秋季所有品种均
未分离到该菌, 而且春、夏季的平均分离率间差异不
显著。对于不同苜蓿品种的平均分离率而言, 爱菲
尼特( Af finity)、亮苜 400( LW 400)的平均分离率较
高,显著高于巨人 201、WL-323HQ( P< 0. 05)。仅
在秋季 8个品种分离到燕麦镰孢, 其中航海 2号、
WL-414的分离率较高,显著高于奔马( T r ifecta) ( P
< 0. 05)。虽然在 3个生长季节均能分离到立枯丝
核菌,但各个生长季节均只有少数品种的根部分离
到;而且春、夏、秋季的平均分离率间差异不显著。
多隔镰孢仅在秋季从射手 2号和四季旺两个品种分
离到,其分离率分别为 3. 3%和 6. 7%,差异不显著。
2. 2 生长季节、品种和秋眠级对带菌率的影响
由表 2可知:在不同的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
真菌区系中优势菌种明显不同。春季分离到 8种,
以细交链孢、腐皮镰孢、半裸镰孢和尖孢镰孢分离率
较高, 分别为 36. 7%、18. 3%、12. 8%和12. 4%; 在
夏季分离到的 8种根部入侵真菌中, 较多的为细交
链孢、腐皮镰孢、尖孢镰孢和半裸镰孢, 其分离率分
别为 29. 7%、21. 4%、11. 1%和9. 9% ; 秋季共分离
到 9种真菌,以锐顶镰孢、细交链孢、腐皮镰孢和柱
孢的分离率较高, 分别为 33. 9%、20. 0%、17. 1%和
12. 1%。
不同苜蓿品种根部主要的入侵真菌种类及带菌
率亦有明显的不同。乐歌的细交链孢( 56. 7%)、射
手 2 号的腐皮镰孢 ( 40. 0%)、猎人河的锐顶镰孢
( 33. 9% )、奔马的尖孢镰孢( 26. 7% )、皇冠和 WL-
414的半裸镰孢( 30. 0% )、赛特的柱孢( 13. 3%)、阿
尔刚金的枝孢 ( 10. 0% ) 和农宝的立枯丝核菌
( 10. 0% )为高。
大多数苜蓿品种秋季的根部平均带菌率高于
春、夏季( P< 0. 05) , 而春、夏季根部带菌率相似。
例如,爱菲尼特、丰叶 721春、夏、秋 3个季节的带菌
率分别为 66. 7% 和 70. 0%、66. 7% 和 70. 0%、
93. 3%和 100. 0% , 其秋季带菌率显著高于春夏季
( P< 0. 05)。然而, 部分苜蓿品种春、夏、秋 3个季
节的根部带菌率依次升高, 如佛拿尔的 3 个季节的
根部带菌率分别为 80. 0%、86. 7%和 100. 0%, 春季
的带菌率比夏季降低了 6. 7%, 但不显著; 比秋季显
著降低了 20. 0%( P< 0. 05) ,夏季的带菌率比秋季
降低了 13. 3% ,但差异不显著。少部分品种的夏季
带菌率最低,如WL-323HQ 和大富豪。
在相同生长季节, 不同苜蓿品种各真菌分离率
有差异。平均带菌率较高的 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
赛特、农宝、皇冠、航海 4号和猎人河;平均带菌率较
低的 5个苜蓿品种依次为:苜蓿王、爱菲尼特、WL-
525HQ、顶点和丰叶 721 (表 2 )。春季以赛特
( 96. 7% ) 的带菌率最高, 夏、秋季分别以农宝
( 100. 0%)和佛拿尔( 100. 0%)的带菌率最高,而秋
季以佛拿尔、巨人 201、大富豪、WL-323、亮苜 400、赛
特、猎人河和丰叶 721的带菌率(均为 100. 0%)高。
从苜蓿秋眠级角度来说,在同一生长季节, 各秋
眠级的苜蓿其带菌率并无明显规律性, 说明各秋眠
级苜蓿的带菌率与其秋眠级无相关性。同一秋眠级
的苜蓿,不同苜蓿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其带菌率
也有所不同(表 3)。
726
第 6期 郭玉霞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727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728
第 6期 郭玉霞等: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表 3 不同秋眠级苜蓿的带菌率(%)
Table 3 Fungus incidence r ate of differ ent alfalfa fall dormancy class ( % )
秋眠级
all dorman cy带菌率
un gus incidence rate
2级 3级 4级 5级 6级 7级 8级
春季 Sprin g 80. 8aA 78. 0aB 84. 0aA 90. 0aA 86. 7aB 70. 0aB 81. 7aA
夏季 Summer 88. 3aA 74. 7bB 84. 0abA 90. 0aA 86. 7abB 70. 0bB 81. 7abA
秋季 Autumn 93. 3aA 91. 3abA 89. 0abA 96. 7aA 98. 3aA 100. 0aA 81. 7bA
平均 Mean 87. 5abc 81. 3c 85. 7bc 92. 2a 90. 6ab 80. 0abc 81. 7c
3 讨论
在参试的 30个苜蓿品种中共分离到 10种根部
入侵真菌,均是我国和其他国家苜蓿[ 16~ 30] 及其他作
物[ 31~ 35]常见的真菌种类。此类真菌是土壤微生物
区系的重要组分, 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
用[ 2]。在本研究中, 不同品种的带菌率表现出很大
的差异,赛特、农宝、皇冠最高,苜蓿王、爱菲尼特、顶
点等的带菌率较低。因此, 在中原地区种植紫花苜
蓿前的品种选择时,尽量选用对建群真菌抗性强的
品种,从抗病性的角度来讲,苜蓿王、爱菲尼特和顶
点应该给予广泛种植和推广。同时,也应该重视苜
蓿科学的管理技术, 保证植物健康生长,以增强对这
些真菌的抗性[ 36] 。
通过比较不同季节真菌种类及其带菌率, 我们
发现苜蓿品种在不同的生长季节有着不同的病原真
菌和优势菌种。关于生长季节对苜蓿根部入侵真菌
的影响, Hancock[ 37] 的研究证实了,苜蓿根部的镰刀
菌、立枯丝核菌及腐霉( Py thium spp. )的分离率因
生长季节和苜蓿品种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郭玉霞
等[ 22]对不同生育期苜蓿侧根根部入侵真菌影响的
研究表明,在整个生长季内(苜蓿第 1茬的分枝期、
开花期、成熟期和第 3茬分枝期) ,苜蓿根部的带菌
率随生长季的延长而增高。本研究结果表明, 大多
数苜蓿品种秋季的根部带菌率显著高于春、夏季, 春
夏季的带菌率基本相同; 部分品种春、夏、秋季的根
部带菌率依次升高。本研究结果与 Hancock [ 37, 38]
和郭玉霞等[ 22]的研究结果相似。南志标[ 36] 得出:真
菌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为 20 e ~ 30 e , 苜蓿的根腐
病在 27 e ~ 30 e 时最严重; 当镰刀菌是根部入侵真
菌区系的主要成分时, 温度对根腐病的影响与其对
镰刀菌在培养条件下生长的影响相似。孟嫣 [ 39] 的
研究表明:不同季节土壤真菌数量不同,夏季> 秋季
> 春季> 冬季; 而且不同季节土壤真菌的主要类群
也不同。本试验表明: 大多数苜蓿品种秋季的根部
平均带菌率显著高于春季与夏季,不同生长季节苜
蓿根部入侵真菌区系中优势真菌种有明显的不同。
这一结果主要原因是: 冬季寒冷,大多数真菌数量下
降,而秋季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真菌活动,使其数
量不断累积,至于有些苜蓿品种的根部入侵真菌种
类及分离率夏季最高或最低, 可能与高温条件有
关[ 3 6]。由此说明在较高温度条件下,镰刀菌在病原
和寄主的相互作用中占主导地位。但较高的温度也
可能直接影响一些真菌的生长, 但影响其产毒能力
的温度有时不尽相同, 因此,干扰植物的生理过程也
有所不同, 从而影响其抗病性[ 36] 。在本研究中, 各
真菌出现的频率与苜蓿品种有关的结果与一些研究
结果[ 39]不尽一致, 可能与试验的生境条件不同有
关[ 4 1]。在特定的土壤环境条件下, 环境、病原和寄
主之间产生了特殊的依存关系[ 36] 。
本研究发现,不同生长季节苜蓿根部入侵真菌
区系中优势菌种有差异,其中细交链孢、腐皮镰孢为
3个季节共同的建群种;不同季节其真菌建群种不
同的真菌有:春季的半裸镰孢和尖孢镰孢,夏季的尖
孢镰孢和半裸镰孢与秋季的锐顶镰孢和柱孢。由于
篇幅所限,本研究分离的真菌优势种群的致病性将
另文发表。
4 结论
4. 1 不同苜蓿品种根部真菌入侵率有较大差异,赛
特、农宝、皇冠的根部带菌率较高,而苜蓿王、爱菲尼
特、顶点等根部带菌率较低, 从病害防治的角度来
说,在苜蓿品种选择和推广时应优先选择带菌率较
低的品种。
4. 2 参试的 30 个苜蓿品种中, 共分离到 10 种真
菌,常见真菌有: 细交链孢、腐皮镰孢、锐顶镰孢、尖
孢镰孢、半裸镰孢、柱孢和立枯丝核菌。春、夏、秋 3
个季节共有的建群真菌种为细交链孢和腐皮镰孢,
且不同季节的特有真菌建群种为: 春夏季均是半裸
镰孢和尖孢镰孢, 秋季是锐顶镰孢和柱孢。
729
草 地 学 报 第 17卷
参考文献
[ 1] 王成章. 不同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其秋眠性调控研究[ D] :
[学位论文] . 郑州: 河南农业大学, 2004
[ 2] 南志标. 建立中国的牧草病害可持续管理体系[ J] . 草业学报,
2000, 9( 2) : 1-9
[ 3] 南志标.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 J] . 动物科学与
动物医学, 2001, 18( 4) : 1-4
[ 4] 南志标, 李春杰. 中国牧草真菌病害名录 [ J] . 草业科学,
1994, 增刊: 1-160
[ 5] 郭玉霞. , 黄土高原草田轮作系统中苜蓿与小麦的根部入侵真
菌[ D] : [学位论文]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03
[ 6 ] Summers C G. Integrated pest manag ement in forage alfalfa
[ J ] . Integrated Pes t Management Review s, 1998, 3: 127-154
[ 7] S tutevill e D L, E rwin D C. A C om pendium of Alfal fa Diseases
[ M ] . M in nesota: The Am erican Phytopath ological S ociety
Press, 1990. 1-59
[ 8] 张静妮.不同秋眠等级苜蓿匍柄霉叶斑病抗性评价及抗病机理
研究[ D] : [学位论文] . 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 2008
[ 9] 郭玉霞, 南志标, 王成章, 等. 苜蓿根部入侵真菌研究进展
[ J ] .草业学报, 2009, 18(5) : 243- 249
[ 10] Nan Z B. Fungicide s eed t reatmen ts of sain foin cont rol s eed-
b orne an d root-invading fungi [ J ] . N ew Zeal . J . Agr. Res. ,
1995, 38: 413-420
[ 11] Barnet t H L , Hunter B B (沈崇尧译) . 半知菌属图解[ M ]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1977
[ 12] 张中义, 冷怀琼, 张志铭, 等. 植物病原真菌学[ M ] .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 13] 邵力平, 沈瑞祥, 张素轩, 等. 真菌分类学[ M ] . 北京: 中国
林业出版社, 1992
[ 14] 王振辰, 郑重, 叶琪明, 等. 常见镰刀菌鉴定指南[ M ] .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 15] N els on P E , T ouss ou n T A, Marasas W F O. Fu sar ium Sp e-
cies an Illu st rated Manual for Ident ificat ion [ M ] . Philadel-
ph ia: Th e Pennsylvan ia State U nivers ity Press, 1983
[ 16] 陈耀, 闵继淳, 肖风, 等. 新疆苜蓿根腐病研究初报[ J] . 中国
草地, 1989, 2: 71- 73
[ 17] 南志标. 陇东黄土高原栽培牧草真菌病害调查与分析 [ J] . 草
业科学, 1990, 7( 4) : 30-34
[ 18] 南志标, 员宝华. 新疆阿勒泰地区苜蓿病害 [ J ] . 草业学报,
1994, 11( 4) : 14-18
[ 19] 王雪薇, 喻宁莉, 马德成. 新疆苜蓿病害种类和分布的初步研
究[ J ] . 草业学报, 1998, 7( 2) : 48-52
[ 20] 陈雅君, 崔国文. 黑龙江省紫花苜蓿根腐病调查及病原分离
[ J ] . 中国草地, 2001, 23( 3) : 78-79
[ 21] 李敏权, 柴兆祥, 李金花, 等. 定西地区苜蓿根和根颈腐烂病
病原研究[ J] . 草地学报, 2003, 21( 1) : 83-86
[ 22] 郭玉霞, 南志标, 李春杰, 等. 黄土高原区苜蓿与小麦轮作系
统根部入侵真菌研究[ J] . 生态学报, 2004, 24( 3) : 486-494
[ 23] 王多成, 孟有儒, 李文明, 等. 苜蓿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
定[ J ] . 草业科学, 2005, 22 ( 10) : 78-81
[ 24] 李万苍, 李文明, 孟有儒. 苜蓿根腐病菌( Fu sar ium solani ) 生
物学特性研究[ J] . 草业学报, 2005, 14( 4) : 106-110
[ 25] Stephen R C, Saville D J, H arvey I C , e t al . H erbage yields
an d persistence of lucerne ( Med icag o sat iv a L. ) cult ivars an d
the in ciden ce of crow n and r oot diseas es [ J ] . New Zealan d
Journ al of Ex perimental Agriculture, 1982, 10: 323-332
[ 26 ] Uddin W, Knous T R. F usarium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crow n rot of alfal fa in Nevada [ J] . Plant Dis. , 1991, 75( 1 ) :
51-56
[ 27] Kalb D W , Bergest rom G C, S hields E J. Prevalen ce, s ever-i
ty, an d as sociation of fungal crown and root r ot s with injury b y
the clover root curcul io in New York alfalfa [ J] . Plant Dis . ,
1994, 78( 5) : 491-495
[ 28] H w ang S F, Goss en B D, T urnb ull G D, e t al . Seedbed prep-
arat ion, t im ing of seeding, fert ilit y and r oot pathogen s affect
es tabl ishment and yield of alfal fa [ J ] . Can J. Plant Sci. ,
2002, 82: 371- 381
[ 29] Couture L, Dhont C, Chalifour, F P, et al . Fusar ium root
an d crow n rot in alfalfa subjected to autumn harvest s [ J ] .
Can. J . Plant S ci. , 2002, 82: 621-624
[ 30] Wiggin s B E, Kinkel L L. Green m anu res and crop sequen ces
inf luence al falfa root rot and pathogen inhibitory act ivity a-
mong soi-l borne st reptom ycetes [ J ] . Plant S oil , 2005, 268:
271-283
[ 31] Skipp R A, Chri stens en M J, Nan Z B. Invasion of red clover
( T ri f ol ium p r atense ) r oot s by soilb orne fungi [ J] . New Zeal .
J. Agr. Res. , 1986, 29: 305-313
[ 32] 王守正. 河南省经济植物病害志[ M ] .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4, 8- 19
[ 33] 李春杰, 南志标. 苜蓿种带真菌及其致病性测定[ J] . 草业学
报, 2000, 9( 1) : 27-36
[ 34] Peters R D, MacLeod C, S eifert K A, et al . Pathogenicity to
potato tubers of Fusar ium spp. is olated f rom potato, cereal
an d forage crops [ J] . Am. J . Potato Res. , 2008, 85: 367- 374
[ 35] Yin Y L, Nan Z B, Li C J, et al . Root-invading fungi of milk
vetch on the Loess Plateau, Ch ina [ J] . Agr. E cosyst . En v-i
ron. , 2008, 124: 51-59
[ 36] 南志标. 豆科牧草根腐病[ J] . 国外畜牧学 - 草原与牧草,
1991, ( 2) : 5- 11
[ 37] H ancock J G. Fungal root let colonizat ion and forage yields of
al falfa in fun gicide-t reated field plot s [ J ] . Plan t Dis. , 1993,
77: 601-608
[ 38] H an cock J G. Fungal infect ion of feeder root s of alfalfa [ J ] .
Phytopathology, 1985, 75: 1112- 1120
[ 39] 孟嫣:甘肃省干旱灌区苜蓿地土壤镰刀菌种群结构及致病性研
究[ D] : [学位论文] . 兰州: 甘肃农业大学, 2006
[ 40] 郭霞, 黄晓亚, 李瑞华, 等. 红豆草黑腐病菌茵丝生长和产毒
培养条件的优化[ J] . 草地学报, 2009, 17( 2) : 255-260
[ 41] 戚志强, 胡跃高, 曾昭海, 等. 苏南丘陵山区秋播紫花苜蓿伴
播作物及其播量的筛选[ J] . 草地学报, 2008, 16( 5) : 506- 511
(责任编辑 邵新庆)
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