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ffects of Nutrients Availability on Linked Two-Ramets of a Stoloniferous Herb, the Buffalograss

野牛草分株对养分异质性供应的反应



全 文 :文章编号: 1007-0435( 2006) 04-306-05
野牛草分株对养分异质性供应的反应
牛建忠1, 2, 周 禾1* , 张称意3, 毛培胜1, 王显国1, 张佳华3
( 1.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北京 100094; 2. 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50; 3. 中国气象局, 北京 100081)
摘要: 野牛草分株对养分异质性反应的研究表明:姊株能显著地从妹株分株生物量获益,但妹株并不能从姊株获益, 属
于单向获益; 妹株株高、根系生物量显著地比姊株增长快;姊株 1 级匍匐茎总长、总节数、生物量及分蘖节生物量显著比
妹株增长快; 妹株能显著从姊株最长1 级匍匐茎和分蘖节生物量获益。
关键词: 野牛草; 克隆植物; 匍匐茎; 养分; 异质性
中图分类号: S 688. 4; Q943    文献标识码: A
Effects of Nutrients Availability on Linked Two-Ramets of a
Stoloniferous Herb, the Buffalograss
N IU Jian-zhong
1, 2
, ZHOU He
1*
, ZHANG Cheng-yi
3
, M AO Pei-sheng
1
,
WANG Xian-guo
1
, ZHANG Jia-hua
3
( 1. Institute o f Grassland Science, China Ag riculture U niver sity , Beijing 100094, China;
2. Administr ativ e Office of the T em ple of Heaven, Beijing 100050, China;
3. China Bureau o f Meteo ro lo gy , Beijing 100081, China )
Abstract: Results of the study on available nutrients to l inked tw o-ramets of buf falo grass ( Buchloeb
dacty loides) indicate that the f ir st-growing ramets ar e benef ited immensely f rom the next-g row ing ramets, but
the lat ter ar e no t repaid by the former which are the unidirect ional benef iciary . The roo t biomass and height of
the later-g row ing ramets apparent ly rise faster than those of the earlier -grow ing ramets. Contrarily , the t iller
node biomass, 1
st
stolon biomass, 1
s t
stolon node number, and 1
s t
sto lon length of the f ir st-emer ging ramets g row
quicker than tho se of the later -g row ing ramets. How ever, the next-g row ing ramets can be benefited from the
first-growing ones in the t il ler node biomass and the longest 1st sto lon.
Key words: Buf falog rass [ Buchloeb dacty loides ( Nut t . ) Engelm ] ; Clonal plant ; Stolon; Nutrients; Hetero-
geneousness
  野牛草( Buchloeb dacty loides ( Nut t . ) Engelm )是
禾本科虎尾草亚科野牛草属植物,多年生, 具有匍匐茎
的草坪型矮草,雌雄异株或雌雄同株,是典型的匍匐茎
型克隆植物之一[ 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存活和繁殖所必需
的资源如光、水和养分等常常呈异质性分布[ 2]。克隆植
物在许多生态系统中处于优势地位[ 3]。克隆植物相连分
株相应于资源交互斑块性环境条件所特有的资源投资
格局,能促进克隆片断的生长和繁殖, 显示出相连分株
在不同斑块中的功能分化, 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适应意
义[ 4]。克隆植物生长在不同生境位点上的分株,有可能
在光、养分、水分等资源的可用性上具有一定差异。因
而, 处于异质性养分生境中的克隆植物相连分株间的功
能整合与独立克隆植物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京引野牛草 ( Buchloeb
dacty loides cv . JingYin) ,采自北京市天坛公园野牛草
草地。
收稿日期: 2006-03-22; 修回日期: 2006-10-13
基金项目: 国家研究与开发专项( JY03-B-31)、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6992015)资助
作者简介: 牛建忠( 1963-) ,男,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高级工程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草坪草育种和种群生态学研究, E-mail: njz h2005@sohu. com. cn;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 ail : zh ou he@ cau . edu. cn
第14卷 第 4期
 Vo l. 14  No . 4
草 地 学 报
ACT A AGRESTIA SIN ICA
   2006年  12 月
 Dec.    2006
1. 2 实验设计
1. 2. 1 材料准备 以匍匐茎相连的两个野牛草分株
作为研究对象。在未发芽( 2005年3月11日)时挖取纯
雌株地块( 2 m2 )上的植株,用水泡洗, 不伤及枝、芽、
根,分散成大小一致的分蘖节, 取具有 3~5个枝条的
顶部分蘖(长1. 0~1. 5 cm) ;将每个分蘖节栽入一个花
盆(直径10 cm ) ,称母株,放置背风向阳处培育。到2005
年6月9日,选取25盆母株和装有基质(草炭土∶花圃
土1∶1)的50个不透水花盆(直径16 cm、高13 cm)移
进温室。将母株的一条匍匐茎依次引入相邻的两个花
盆,待2005年7月6日分株扎根,剪掉母株和匍匐茎尖
端,留下由相连的2个分株,靠母株一侧的分株称为姊
株、靠匍匐茎尖一侧的分株称为妹株(图1)。
图1 给水处理示意图
Fig . 1 Illustr ation of ir r iga tion
1. 2. 2 实验处理 实验为2因子(肥料、分株)共5个处
理: 姊株与妹株为高肥高肥( HH )、低肥低肥( LL)、高肥
低肥( HL)、低肥高肥( LH)和不施肥( KK ) , 每种处理5
次重复。采用溶液施肥的方式。高浓度肥液为4. 373 g
NH4NO 3 / L、2. 063 g N aH 2PO 4 / L、2. 876 g KCl/ L [ 5] ,
低浓度肥液为高浓度的10%。肥液每周每盆1次( 30 mL/
次)。所有姊株、妹株给水100~150 mL/ d·盆, 保证不受
水胁迫。该处理2005年7月6日- 9月7日。
1. 2. 3 测量及数据分析 在9月7日试验结束时,测定
分株的非匍匐株构件- 分蘖植株数[大蘖植株数(蘖≥3
叶)、小蘖植株数(蘖≤2叶) ]、叶长、叶宽、株高、地上生
物量;分株的匍匐株构件- 1级匍匐茎数、总长和总节数、
最长1级匍匐茎长、1级匍匐茎粗和生物量, 2级匍匐茎
数、总长、总节数和生物量, 3级匍匐茎数、总长、总节数
和生物量;分蘖节生物量; 根系生物量、最长根长。
上述各项数据指标,运用SPSS for Window s统计
分析方法[ 6]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Duncan多重比较
检验所测指标对处理的变异, 以揭示野牛草匍匐茎相
连的姊妹分株对异质性养分供应的反应。
2 结果与分析
2. 1 处理间分株构件差异分析
分析表1可知:
2. 1. 1 大蘖植株数 姊株大蘖植株数, LH 与 HH、
HL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妹株养分一致时姊株
大蘖植株数高养分显著多于低养分; HL 与HH、LH
与LL 差异不显著, 姊株养分一致时姊株大蘖植株数
随养分整合不显著。就妹株大蘖植株数而言, HL 与
HH、LH 与LL 有显著差别,姊株养分一致时妹株大蘖
植株数高养分显著多于低养分; LH 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大蘖植株数随养分
整合不显著(整合是指姊妹养分一致时,姊妹的构件随
着妹株的养分增加而增加; 也指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
的构件(如大蘖植株数)随着姊株的养分增加而增加)。
2. 1. 2 小蘖植株数 就姊株小蘖植株数而言, LH 与
HH、HL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妹株养分一致时,
姊株小蘖植株数高养分显著多于低养分; HL 与HH、
LH 与LL 无显著差异, 姊株养分一致时姊株小蘖植株
数随养分整合不显著。就妹株小蘖植株数而言, HL 与
HH 差异显著( P< 0. 05)、LH 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
高养分时妹株小蘖植株数高养分显著多于低养分, 但
姊株低养分时不显著; LH 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
著,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小蘖植株数随养分整合不显
著。
2. 1. 3 叶长 就妹株叶长而言, HL 与HH 差异显著
( P< 0. 05)、LH 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高养分时妹株
叶长高养分显著长于低养分,但姊株低养分时不显著;
LH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妹
株叶长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4 株高 就姊株株高而言, LH 与HH 差异显著
( P< 0. 05)、HL 与LL 差异不显著,妹株高养分时姊株
株高高养分显著高于低养分,但妹株低养分时不显著;
HL 与 HH 差异不显著、LH 与 LL 差异显著 ( P <
0. 05) , 姊株高养分时姊株株高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但
姊株低养分时姊株株高显著地不随养分整合。就妹株
株高而言, HL 与HH 差异显著( P< 0. 05)、LH 与LL
差异不显著, 姊株高养分时妹株株高高养分显著高于
低养分,姊株低养分时则不显著; LH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株高随养分整合不
显著。
2. 1. 5 非匍匐株生物量 就姊株非匍匐株生物量而
言, LH 与HH 差异显著( P< 0. 05)、HL 与LL 差异不
显著, 妹株高养分时姊株非匍匐株地上生物量高养分
显著高于低养分,但妹株低养分时不显著; HL 与HH、
LH 与LL 差异不显著, 姊株养分一致时姊株非匍匐株
生物量随养分整合不显著。就妹株非匍匐株生物量而
言, HL 与HH 差异显著( P< 0. 05)、LH 与LL 差异不
显著, 姊株高养分时妹株非匍匐株地上生物量高养分
307第 4期 牛建忠等:野牛草分株对养分异质性供应的反应
显著高于低养分,但姊株低养分时则不显著; LH 与
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非匍
匐株地上生物量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表1 野牛草分株养分供应方差分析
Table 1 M odules of r amets under differ ent nutrient s av ailability analy zed by one-way ANOVA
指标 Items 处理 Treatm ents
KK HH LL HL LH
姊株大蘖植株数 L arger til ler number of f irs t grow ing ramet 5. 60a 18. 20b 12. 80ab 20. 00b 8. 80a
妹株大蘖植株数 L arger til ler number of n ext grow ing ramet 12. 60a 26. 00bc 18. 00ab 12. 40a 28. 40c
姊株小蘖植株数 Smaller til ler number of ear lier ramet 0. 80a 3. 50b 3. 40b 5. 00c 2. 00a
妹株小蘖植株数 Smaller til ler number of later ramet 2. 80a 6. 20b 4. 60ab 2. 80a 7. 40b
妹株叶长 Leaf length of later ramet ( cm) 19. 60abc 23. 20c 19. 00ab 16. 80a 21. 00bc
姊株叶宽 Leaf w idth of earl ier ram et ( cm ) 2. 00ab 2. 20ab 2. 10ab 2. 40b 1. 90a
姊株株高 Leaf height of earlier ram et ( cm ) 29. 90ab 40. 00d 34. 00bc 37. 40cd 29. 00a
妹株株高 Leaf height later ram et ( cm ) 35. 60ab 41. 80b 34. 00a 34. 40a 36. 80ab
姊株非匍匍株地上生物量 Non-s tolon b iomas s of earl ier ram et ( g) 0. 2443a 0. 9311b 0. 6390ab 1. 0158b 0. 4805a
妹株非匍匍株地上生物量 Non-s tolon b iomas s of later ramet ( g) 0. 8122a 1. 3617c 0. 9337ab 0. 6935a 1. 2946bc
姊株 1级匍匐茎数 1s t s tolons of earlier ram et 1. 60a 7. 20bc 4. 20ab 11. 40c 3. 40ab
妹株 1级匍匐茎数 1s t s tolons of later ramet 2. 80a 9. 60bc 7. 20ab 3. 40a 14. 00c
姊株 1级匍匐茎总长 1s t s tolon length of earl ier ramet ( cm) 65. 40a 356. 20b 162. 80ab 645. 00c 128. 20ab
妹株 1级匍匐茎总长 1s t s tolon length of later ramet (cm) 128. 80a 545. 00bc 310. 20ab 136. 80a 744. 20c
姊株 1级匍匐茎总节数 1s t s tolon node number of earlier r amet 8. 25a 48. 00b 19. 60a 85. 00c 12. 80a
妹株 1级匍匐茎总节数 1s t s tolon node number of later ram et 17. 00a 74. 20bc 46. 60ab 16. 40a 101. 00c
姊株最长 1级匍匐茎长 L on ges t 1st stolon length of earlier ram et ( cm ) 35. 40a 69. 60bc 49. 00ab 84. 80c 44. 40ab
妹株最长 1级匍匐茎长 L on ges t 1st stolon length of later ramet ( cm ) 55. 60ab 77. 80cd 68. 00bc 49. 60a 85. 40d
妹株 1级匍匐茎粗 1s t s tolon diameter of later ramet ( mm ) 1. 28ab 1. 38b 1. 34ab 1. 12a 1. 46b
姊株 1级匍匐茎生物量 1s t s tolon biom as s of earlier ramet ( g ) 0. 3894a 1. 9520b 0. 9444ab 4. 3422c 0. 7463ab
妹株 1级匍匐茎生物量 1s t s tolon biogr as s of later ram et ( g) 0. 9700a 4. 2227bc 2. 3873ab 0. 8130a 5. 8944c
妹株 2级匍匐茎数 2nd s tolon n umber of th e later ram et 0. 40ab 1. 60bc 0. 60abc 0. 00a 1. 80c
妹株 2级匍匐茎总长 2nd s tolon length of later ramet ( cm ) 8. 40a 30. 60ab 11. 00a 0. 00a 56. 00b
妹株 2级匍匐茎总节数 2nd s tolon node number of later ram et 1. 80a 4. 60ab 2. 00a 0. 00a 7. 80b
妹株 2级匍匐茎生物量 2nd s tolon biom as s of later ram et ( g) 0. 4918a 0. 1204ab 0. 2448a 0. 0000a 0. 3173b
姊株分蘖节生物量 T iller node biom ass of earlier ramet ( g) 0. 0981a 0. 3523a 0. 2859a 0. 9899b 0. 1819a
妹株分蘖节生物量 T iller node biom ass of later ram et (g ) 0. 3035a 0. 6915ab 0. 8840b 0. 2995a 1. 1318b
姊株根系生物量 Root biomass of earlier r amet ( g) 0. 2985a 0. 5132ab 0. 7471ab 1. 2221b 0. 7311ab
妹株根系生物量 Root biomass of later ram et (g ) 0. 6835a 0. 8400a 1. 2093ab 0. 5685a 2. 3939b
  注 1: HH、L L、HL、LH、KK 分别表示姊株高养分供应、妹株高养分供应,姊株低养分供应、妹株低养分供应,姊株高养分供应、妹株低养分供应,
姊株低养分供应、妹株高养分供应,姊株、妹株都不供应养分; Note 1: HH indicates high nut rien ts given to both the f irst grow ing and th e next
grow ing ram ets; LL: low nut rients given to both firs t grow ing and next grow ing ramets; HL: high nut rients given to the f irst grow ing ram ets and
low nut rien t given to th e nex t grow ing ramets ; LH: low nut rients given to the f irst grow ing ramets and hig h n ut rients to the n ext grow ing ramets;
KK: n o nut rients given to either one.
注 2: 同行中不同小写字母间差异显著( P < 0. 05) Note 2: Superscript small let ters on f igures of the s am e row in dicate signif icant dif feren ces
( P < 0. 05)
2. 1. 6 1级匍匐茎数 姊株1级匍匐茎数而言, LH 与
HH 差异不显著、HL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妹株低
养分时姊株1级匍匐茎数高养分显著高于低养分,但妹株
高养分时不显著; HL 与HH、LH 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
养分一致时姊株1级匍匐茎数随养分整合不显著。就妹株
1级匍匐茎数而言, HL 与HH、LH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姊株养分一致时妹株1级匍匐茎数高养分显著高
于低养分; LH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
致时妹株1级匍匐茎数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7 1级匍匐茎总长 就姊株 1级匍匐茎总长而
言, LH 与 HH 差异不显著、HL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妹株低养分时姊株1级匍匐茎总长高养分显著
高于低养分, 但妹株高养分时不显著; HL 与HH 差异
显著( P< 0. 05)、LH 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高养分时
姊株1级匍匐茎总长随养分整合显著, 而姊株低养分
时不显著。就妹株1级匍匐茎总长而言, HL 与HH、LH
与 LL 差异显著( P< 0. 05) ,姊株养分一致时妹株1级
匍匐茎总长高养分显著高于低养分; LH 与HH、HL 与
LL 差异不显著,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1级匍匐茎总长
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8 1级匍匐茎总节数 就姊株1级匍匐茎总节数
而言, LH 与HH、HL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妹株
养分一致时姊株1级匍匐茎总节数高养分显著高于低
养分; HL 与HH 差异显著( P> 0. 05)、LH 与LL 差异
不显著,姊株高养分时姊株1级匍匐茎总节数随养分整
合显著,而姊株低养分时不显著。就妹株1级匍匐茎总
308 草 地 学 报 第 14卷
节数而言, HL 与HH、LH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姊株养分一致时妹株1级匍匐茎总节数高养分显著高
于低养分; LH 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
一致时妹株1级匍匐茎总节数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9 最长1级匍匐茎长度 就姊株最长1级匍匐茎
长而言, LH 与HH 差异不显著、HL 与LL 差异显著( P
< 0. 05) ,妹株低养分时姊株最长1级匍匐茎长高养分
显著高于低养分,妹株高养分时则不显著; HL 与HH、
LH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养分一致时姊株最长 1级
匍匐茎长随养分整合不显著。就妹株最长1级匍匐茎
长而言, HL 与HH、LH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姊
株养分一致时妹株最长1级匍匐茎长高养分显著高于
低养分; LH 与 HH 差异不显著、HL 与 LL 差异显著
( P< 0. 05) ,妹株低养分时妹株最长1级匍匐茎长随养
分整合显著, 妹株高养分时整合不显著。
2. 1. 10 1级匍匐茎茎粗 就妹株1级匍匐茎粗而言,
HL 与HH 差异显著( P < 0. 05)、LH 与 LL 差异不显
著,姊株高养分时,妹株1级匍匐茎粗高养分显著高于
低养分,但姊株低养分时则不显著; LH 与HH、HL 与
LL 差异不显著,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1级匍匐茎粗随
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11 1级匍匐茎生物量 就姊株1级匍匐茎生物
量而言, LH 与 HH 差异不显著、HL 与 LL 差异显著
( P< 0. 05) ,妹株低养分时姊株1级匍匐茎生物量高养
分显著高于低养分,但妹株高养分时差异不显著; HL
与HH 差异显著、LH 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高养分时
姊株1级匍匐茎生物量随养分整合显著,但姊株低养
分时则不显著。就妹株1级匍匐茎生物量而言, HL 与
HH、LH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姊株养分一致时
妹株1级匍匐茎生物量高养分显著高于低养分; LH 与
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 1级
匍匐茎生物量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12 2 级匍匐茎数 就妹株2 级匍匐茎数而言,
HL 与HH 差异显著( P < 0. 05)、LH 与 LL 差异不显
著,姊株高养分时妹株 2级匍匐茎数高养分显著高于
低养分,但姊株低养分时则不显著; LH 与HH、HL 与
LL 差异不显著,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2级匍匐茎数随
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13 2级匍匐茎总长 就妹株 2级匍匐茎总长而
言, HL 与 HH 差异不显著、LH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 姊株低养分时妹株2级匍匐茎总长高养分显著
高于低养分, 但姊株高养分时则不显著; LH 与 HH、
HL 与LL 差异不显著,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2级匍匐
茎总长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2. 1. 14 2级匍匐茎生长量 就妹株2级匍匐茎总节
数而言, HL 与 HH 差异不显著、LH 与 LL 差异显著
( P< 0. 05) ,姊株低养分时妹株2级匍匐茎总节数高养
分显著高于低养分,但姊株高养分时则不显著; LH 与
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 2级
匍匐茎总节数随养分整合不显著。
就妹株2级匍匐茎生物量而言, HL 与HH差异不
显著、LH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姊株低养分时妹
株2级匍匐茎生物量高养分显著高于低养分, 但姊株
高养分时则不显著; LH 与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妹株2级匍匐茎生物量随养分整合不
显著。
2. 1. 15 分蘖节生物量 就姊株分蘖节生物量而言,
LH 与 HH 差异不显著、HL 与 LL 差异显著 ( P <
0. 05) , 妹株低养分时姊株分蘖节生物量高养分显著高
于低养分, 但妹株高养分时差异不显著; HL 与HH 差
异显著( P< 0. 05)、LH 与LL 差异不显著, 姊株高养分
时姊株分蘖节生物量随养分整合显著, 但姊株低养分
时则不显著。就妹株分蘖节生物量而言, HL 与 HH、
LH 与LL 差异不显著, 姊株养分一致时妹株分蘖节生
物量高养分高于低养分不显著; LH 与HH 差异不显
著、HL 与LL 差异显著( P< 0. 05) ,妹株低养分时妹株
分蘖节生物量随养分整合显著,妹株高养分时则整合
不显著。
2. 1. 16 根系生物量 就姊株根系生物量而言, LH 与
HH、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养分一致时姊株根系
生物量高养分低于低养分不显著; HL 与HH、LH 与LL
差异不显著,姊株养分一致时姊株根系生物量随养分整
合不显著。就妹株根系生物量而言, HL 与HH、LH 与
LL 差异不显著, 姊株养分一致时妹株分蘖节生物量高
养分高于低养分不显著; LH 与 HH 差异显著( P <
0. 05)、HL 与LL 差异不显著, 妹株高养分时妹株根系
生物量随养分反向整合显著,妹株低养分时则反向整合
不显著。
2. 2 分株间养分享耗分析
姊株在处理LH与LL 间生物量差异为其收益, 其
相应的损耗则为在处理HH 与HL 间的生物量差异; 妹
株在处理HL 与LL 间生物量差异为其收益,而在处理
HH 与LH 间的生物量差异为其损耗[ 7]。
从表2可知, 妹株生物量在处理HL 和LL 间的差
异不显著,表明妹株并不因与处于高养分供应的姊株
相连而获得显著的收益;妹株生物量在处理LH 和HH
间的差异显著( P< 0. 05) , 表明妹株因与处于低养分
供应的姊株相连而在生长上有显著损耗。姊株在处理
LH 和LL 间的生物量差异显著( P< 0. 05) ,表明姊株
与处于高养分供应的妹株相连获得了显著收益; 姊株
在处理HL 和HH 间的生物量差异不显著, 表明姊株与
处于低养分供应的妹株相连并不显著地损耗其生长。
(下转314页)
309第 4期 牛建忠等:野牛草分株对养分异质性供应的反应
个生活期几乎近“直线”形增加,株高60 cm 时是利用
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 1] 杜 逸, 吴彦奇, 王天群. 重庆和广益牛鞭草割草与营养动态的
研究[ J] . 草业科学, 1989, 3: 53-67
[ 2] 刘金平, 张新全, 陈永霞. 无性繁殖扁穗牛鞭草基株分蘖形成与
生长特点[ J]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4: 338-341
[ 3] 杨春华, 张新全, 李向林, 等. 牛鞭草属种质资源及育种研究
[ J] . 草业学报, 2004, 2: 7-12
[ 4] 吴彦奇, 杜 逸. 扁穗牛鞭草几个有性生殖特性的研究[ J ] . 四川
农业大学学报, 2000, 3: 262-264
[ 5] 徐 胜, 张新全, 李建龙, 等. 19份野生扁穗牛鞭草种质农艺性
状遗传变异的数量化研究[ J ] . 中国草地, 2003, 4: 15-20
[ 6] 刘金平, 张新全, 陈永霞. 西南区扁穗牛鞭草野生资源匍匐性研
究[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33( 5) : 796-798
[ 7] 刘金平, 张新全, 游明鸿. 扁穗牛鞭草水培无性苗构件组成特点
的研究[ J] . 福建林业科技, 2005, 32(4) : 111-113
[ 8] 刘金平, 张新全, 陈永霞. 扁穗牛鞭草资源无性繁殖根系形成发
育多样性的研究[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10: 1819-1821
[ 9]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 草原学与牧草学实习实验指导书[ M ] . 兰
州: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193-195
[ 10] 樊江文, 杜占池, 钟华平. 红三叶、鸭茅生物量和叶面积时空结
构特征[ J ] . 草地学报, 2004, 12( 3) : 204-208
[ 11] 杨时海, 李英年, 蒲继延, 等. 三种高寒草甸植被类型植物群落
结构及其土壤环境因子研究[ J] . 草地学报, 2006, 14( 1) : 77-83
[ 12] 周 禾, 杨 波, 韩建国. 利用年限对老芒麦生物学特性及群落
结构特征的影响[ J] . 草地学报, 2000, 8( 4) : 245-252
[ 13] 张春华, 杨允菲. 松嫩平原光稃茅香种群生殖分蘖株数量特征分
析[ J ] . 草业学报, 2001, 10( 3) : 1-7
[ 14] 刘金平, 张新全, 游明鸿, 等. 扁穗牛鞭草草地不同层面光合作
用差异及贡献率的研究[ J ] .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34 ( 11) :
2386-2388, 2509
(责任编辑 张蕴薇)
(上接第309页)
表 2 野牛草分株生物量养分供应方差分析
Table 2 Biomass o f ramets under different nutr ients availabilit y analyzed by one-w ay ANOVA
指标 Item s 处理 T reatments
KK HH LL HL LH
姊株生物量 First grow ing biomas s( g) 1. 0302a 2. 1720a 2. 6164a 3. 7486a 7. 5701b
妹株生物量 Nex t grow ing biomass (g ) 2. 8184a 7. 2363b 5. 4387ab 2. 3745a 11. 1894c
  注 1、2同表 1 Note 1 and 2 are sim ilar to th ose given in table 1
3 结 论
3. 1 野牛草克隆分株生物量对养分异质性的反应及
其损益状况结果表明: 姊株能显著地从妹株获益,但妹
株并不能从姊株获益, 属于单向获益。姊株独享妹株养
分可能是野牛草对养分异质性的生态适应策略之一。
3. 2 野牛草构件特点是: 妹株株高、根系生物量比姊
株增长快;姊株1级匍匐茎总长、总节数和生物量以及
分蘖节生物量比妹株增长快;妹株1级匍匐茎、分蘖节
生物量能从姊株获益。
参考文献:
[ 1] 王晓荣,周 禾,牛建忠.野牛草叶片枯黄程度及叶片颜色的遗传
参数测定[ J] .草地学报, 2005, 13( 1) : 27-29, 58
[ 2] Frankland J C, Ovington J D, Marcrae C. S pat ial and seasonal
variat ion in soil, l it ter and vegetat ion in some Lake Dis trict w ood s
[ J] . Journal of Ecology, 1963, 51: 97-112
[ 3] Callagh an T V, Carls son B A , Jonsdot t ir I S , et al . Clon al plants
an d environmental chan ge: Int roduct ion to the proceedings and
summary [J ] . Oikos , 1992, 63: 341-347
[ 4] Alpert P, S tuefer J F. Division of labour in clonal plants [ A] . In:
de Kroon, H & van Groen endael , J. T he ecology and evolut ion of
clon al plants [C ] . Leiden : Backbu ys Publis hers , 1997, 137-154
[ 5]  Fei-hai Y, M ing D. Ef fect of l ight inten sity and nu trient availa-
bilit y on clon al g rowth and clonal morphology of stoloniferou s
herb H alerpest es ruthenica [ J ] . Acta Botanica S inica, 2003, 45:
408-416
[ 6] 卢纹岱. SPS S for W indow s 统计分析. 第 2版[ M ] . 北京: 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02. 146-181
[ 7] S alzman A G, Parker M A. Neighb or s amel iorate local salinity
st ress for arhizomatous plant in heterogen eous environment [ J] .
Oecologia, 1985, 65: 273-277
(责任编辑 孙 彦 孟昭仪)
314 草 地 学 报 第 14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