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of Qichai Region in Hainan Island

海南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26(1):41~46
Jour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海南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
龙文兴,杨小波 ,李东海,郭 涛,黄运峰,罗 涛
(海南大学生命科学与农学院热带生物研究中心,海口 570228)
摘 要:在对海南黎族七差地区野外植被调查基础上 ,得到物种数据和环境信息 ,并应用 PC—ORD软件对样地数据
进行分类排序。根据《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并结合《广东植被》等相关资料,对分类结果作适度调整后,建立了七
差地区植被分类系统。该地区植被可归入 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个群系组和 6个群系。6个群系分别为木
棉 +厚皮 +鸡尖群系(Form.Bombax ceiba+Lannea coromandelica+Terminalia nigrovenulosa)、南亚松群系(Form.Pi—
n lateri)、白茅群系(Form.1mperata arundinacea)、厚皮树 +鹧鸪麻 +木棉群系(Form.L coromandelica+Kleinhovia
hospital+B.ceiba)、陆均松 +线枝蒲桃 +竹叶青冈群系(Form.Dacrydium pierrei+Syzygium araiocladum+Cycloba—
lanopsis bambusaefolia)、青梅+细仔龙+高山榕 +白茶群系(Form.Vatica mangavhapoi+Ameslodendron chinense+Fi-
c ahissima+Koilodepas hainanensis)。NMDS排序第一轴反映了土壤湿度梯度,第二排序轴反映了海拔高度梯度,
样地在排序轴分布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该地区植被形成、分布及变化与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及少数民族独特的生产
方式有关系。
关键词:海南七差 ;聚类分析;无度量多维标定法;PC.ORD
中图分类号:Q948.15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0X(2008)oi—oo41—06
Quantitative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of Qichai Region in Hainan Island
LONG Wen—Xing,YANG Xiao—Bo , LI Dong—Hai,GUO Tao,HUANG Yun—Feng,LUO Tao
(The Tropic Bi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of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Colege,Hainan University,Haikou 570228,China)
Abstract:After species data and environmetal information were obtained based on vegetation surveys in
Li minority region in Qichai,Hainan Island,a classifcation and ordination were made with PC—ORD soft—
ware.After referr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of“Chinese Vegetation”.reviewing related research da—
ta such as“Guangdong Vegetation”,and artifcialy adjusting quantitative classifcation results,the vegeta—
tion clasifcation system of Qichai region was established.It includes three vegetation type groups,eight
vegetation types,two form ation groups and six form ations.The six form ations aye discribed as Form .Bom—
bax ceiba+Lannea coromandelica+Terminalia nigrovenulosa,Form .Pinus lateri,Form .1mperata arundi—
nacea,Form .L.coromandelica+Kleinhovia hospital+B.ceiba,Form .Dacrydium pierrei+Syzygium araio—
cladum+Cyclobalanopsis bambusaefolia and Form.Vatica mangavhapoi+Ameslodendron chinense+Ficus
ahissima+Koilodepas hainanensis.Th e first axis of NMDS ordination expresses the gradients of soil mois—
ture,while the second one depicts the height change of elevation.Therefore,plot arrangements in the axes
are fitted with their practical distributions in the fields.The vegetation form ation,distribution and change
in the region may be related to its special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unique human activities of Li minority.
Key words:Qichai region of Hainan;Cluster analysis;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PC—ORD
植被数量分类和排序是研究植被生态学的重要
手段,它为客观准确地揭示植被、植物群落及植物与
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途径,已成
为国际上植被生态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并被
广泛应用于森林 、草地、湿地等群落研究中 I¨6 。已
经有学者和机构对海南植被进行研究,提出了海南
岛植被分类方案,基本弄清了一些代表类型的群落
组成和特征 ‘ ¨。对海南七差地区的植被研究
主要涉及霸王岭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和特征、轮耕弃
荒地早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特征 卜¨ j,及石灰
岩地区轮叶戟群落特征 ¨,但 目前没有人系统研究
霸王岭以外七差地区的植被,也没有运用数量分类
收稿 日期:2007—05—27,修回日期:2007—08—13。
基金项目:海南大学教育部热带海洋与陆生生物资源研究及利用重点实验室基金;海南省财政厅项目。
作者简介:龙文兴(1974一),男,汉族,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E—mail:oklongster@yahoo.corn.ca)。
通讯作者(E—mail:yangxb62@yaho.corn.cn)。
1)文焕然。历史时期海南岛的森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内部印发)。1982,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26卷
方法对海南岛区域植被进行细致分析。基于以上问
题,我们在流域尺度对七差地区植被进行调查后,运
用数量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类和排序,以揭示
该地区植被分布类型和规律,为经济生产和植被保
护、利用提供参考,同时为海南岛区域植被研究及植
被数量分类提供个例。
1 研究地区概况
七差乡位于海南岛昌江黎族自治县东南部,地
处北纬 l8。52 一l9。l2 ,东经 109。00 一109。14 。主
要居住的是黎族居民,大都已经学会农田耕作,但仍
保留原始的“游耕农业”,村民居住点分布在山间谷
地。地貌主要有山地、谷地和丘陵三种类型,山地面
积约占总面积的77%,属于五指山余脉;各山脉的
水源经南尧河和七差水汇聚后注入昌化江;土壤类
型有山地黄壤、砖红壤性红壤、砖红壤、高山草甸土
及水稻土;属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大陆性岛屿气
候特点,年平均降水量1677.1 mm,但在季节上分配
很不均匀,有明显的干湿季,受五指山山脉阻挡处于
雨影区;年平均气温为 24.1—25.1 oC,最冷月(1
月)平均气温为 l7.5一l9.7℃,最热月(7月)平均
气温为28.1 29.5~C,终年无霜冻 。
2 研究方法
2.1 样地调查
根据昌江县 1:50 000地形图(1978年)、Google
Earth卫星图片(2006年版)和霸王岭 l:130 000植
被图对该流域植被进行区分,在路线调查基础上选
择代表不同植被的样地,样地地理分布见表 1。所
有样地的坡向和坡度基本一致,且分布在各植被类
型的核心区域,每种类型样地4—5个。不同植被类
型样地所设面积为:山地雨林 50 m×50 m、沟谷雨
林 60 m×60 m、南亚松林和季雨林为 40 m×40 m,
草坡为 10 m×10 m。在对样地详细踏查后 ,确定优
势种、常见种和偶见种 ,记录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
层的主要植物物种名、个体数、群落各层次平均高度
和盖度 ,以及周围环境参数如坡度、坡向、土壤特征、
凋落物盖度等。
表 1 七差地区植被调查样地地理分布
Table 1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surveys in Qiehai region
样地 地名 理坐 样地 地名 理坐萤 样地 地名 理坐
Pl。t Location narne 鬈 Plot Location name PI。t Location narne
. 东六林场 l9。02 56.8"N 1‘ 桐才村 l8。57 02.5 N ,1 牙迫村 l8。57 43.5”N
Dongliu Forest Farm 109。11 15.9"E Tongeai village 109。13 53.YE Yapo village 109。08 02.3"E
. 东六林场 l9。03 07.9”N 11 62公里 l8。57 l5.2 N ,, 洪水村 l8。57 57 N
‘ Dongliu Forest Farm 109。11 29.4"E Place of 62 kilometer lO9。l4 33.8 ‘ Hongshui village 109。10 4.2"E
东六林场 l9。03 26.8 N 1女 东六林场 l8。57 52.2 N ,, 三派村 l8。58 57.6 N
Dongliu Forest Farm 109。1 1 36.3 E 。 Dongliu Forest Farm 109。1407.0"E San pai village 109。08 34.7"E
东六林场 19。04’13.6”N 10 东六林场 19。01’05.4” ,d 王下村 19。01 33.1"N
Dongliu Forest Farm 109。11 50 7 E ’ Don#iu Forest Farm 109。13 9.6 E Wangxia vilage 109。06 58 7 E
c 东二林场 l9。05,22.5”N ,n 大炎新村 l9。00 47.9 N , 近大广坝 l9。0l 20.5"N
Dong’er Forest Farm 109。1 1 24.3"E ‘ Dayan new village 109。ll 20.7 Near Daguang dam 109。06 11.1”E
‘ 东二林场 l9。O5 25.5"N ,. 大炎新村 l9。0o 47.7 N 6 七差大岭 19。08 05 N
Dong’er Forest Farm 109。11 34.0"E ‘ Dayan new vilage 109。ll 25.9 E Qiehai great montane 109。03 1 1.4 E
, 燕窝岭 l9。0546.6"N ,, 浪轮村 l9。0o 05.1”N ,1 七差大岭 l9。08 13.7"N
Yanw0 montane 109。01 21.8"E ‘‘ Langlun vilage 109。10 54.5"E Qichai great montane 109。03 12.1 E
女 燕窝岭 l9。05 24.4 N , 大炎新村 l9。0l,05.4”N 女 野荔枝林 l9。07 47.6"N 。 Yanw0 montane 109。01 25.0 二 Dayan new village 109。ll 09.8"E Ju Wild litehi forest 109。06 47.4 E
0 机保村 l9。08 28.9"N , 大炎新村 l9。02 l1.7”N 0 野荔枝林 19。07 2.4
’ Jibao vilage 109。01 03.4"E ‘ Dayan new vilage 109。ll 27.4 ,E Wild litehi forest 109。06 52.9 E
1n 红峰村 l9。09 54.7”N ,‘ 黑岭 l9。05 30 N 40 粼 训l醒e l㈣19~02lr4003. Hongfeng vilage 10 216 1E二 Blackmontane 109。1 17.1E
1 1 七差村 l9。08 06.5”N ,‘ 东二林场 l9。05 43.3”N d1 王下村 l9。oo 18.2"N
Qiehai vilage 109。03 58 4”E ‘” Dong’er Forest Farm 109。10 28 5 E Wangxia vilage 109。0946 2”E
1, 七差村 l9。07 20.3"N 11 东六林场 l9。04 51.1”N d, 南法 l8。54 52.3"N
‘ Qichai vilage 109。04’45 8”E ‘ Dongliu Forest Farm 109。11’30.7”E ‘ Nanfa 109。13 20.1 E
1, 桐才村 l8。57 01.6"N ,女 东六林场 l9。02 38.5"N d, 金沟 l8。54 25.2”N T0n ai vilage 109。12 17.5 E ‘。 Dongliu Forest Farm 109。ll 26.6"E J Jingou 109o06 28 2 E
1 d 桐才村 l8。56 50.I"N ,0 钱铁村 l8。57 3"N 4 : ,2.482l" NE Tongeaivilage 1091238 8”E Qiantievilage 1090903”E
1 桐才村 l8。56 58.8”N ,n 牙迫村 l8。57 22.5"N Tongeai village 109。13 13 1 E 0 Yapo village 109。0648.2”E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龙文兴等:海南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 43
2.2 数据分析
计算各物种多度 ,并根据 Braun—Blanquet的
多度等级制确定物种多度等级。优势种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 引¨,取多度等级在 2
以上的物种,用 Excel软件将数据整理成48×44的
矩阵,矩阵物种指标用多度等级表示,导人 PC—ORD
软件,对数据进行 BeMs smoothing转换,进行聚类分
析和无度量多维标定法排序。
3 结果
3.1 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
取欧氏距离(Euclindean Distance),用 Ward最
小方差法(Ward’S Method)对多度等级 2以上的物
种进行聚类分析(见图1)。结合实际生态意义,将
该流域植被划分为6个群系,群系命名主要依据法
瑞学派与优势种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
(1)群系 I:木棉 +厚皮 +鸡尖群系(Form.
Bombax ceibn+Lan.?tea coromandelica+Terminalin ni-
Distance(Objective function)
0 2 5E+02 4 9E+02 7 4E+02 9 9E+02
Information remaining(%)

I:木棉 +厚皮 +鸡尖群系;I:南亚松群系;Ⅲ:白茅群系;
Ⅳ:厚皮树 +鹧鸪麻 +木棉群系;V:陆均松 +线枝蒲桃 +竹叶
青冈群系;VI:青梅 +细仔龙 +高山榕 +白茶群系。下同
I:Form.B.ceiba+L coromandelica+ nigrovenulosa;I:Form .
P.1ateri:m:Form . Arundinacea;IV:Form .L coromandelica+
hospital+B.ceiba:V:Form.D.pierei+S.araiocladum+C.bambu—
saefolia:VI:Form. mangavhapoi+A.chinense+ ahissima+
hainanensis.The s啪 e as below
图 1 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树状分支图
Fig.1 Dendmgram of numerical classification for
the vegetation in Qiehai region
grovenulosa),包括样方 1、13~17、27、29、31、33和
34,分布于七差地区石灰岩生境及红棕壤的山地,石
灰岩地区树木生长在陡峭的岩石缝隙中,土层薄,
乔、灌木分布稀疏但保存相对完好。代表类群为白格
+厚皮 ~鸡尖 +叶被木群丛(Ass.Albizia procera+
. coromandelica — nigrovenulosa + Phylochlamys
taxoides),群落总盖度约60% ~70%,特有种较多,
群落雨季绿色,旱季落叶。乔木分为两层,第一层较
稀疏,树冠不连续,主要树种有木棉、厚皮树、鸡尖、
白格等,第二层为毛柿(Diospyros stigosa)、厚皮树、
龙眼(Dimocarpus longan)等。灌木层茂密,常见植
物有叶被木、余甘子(Phylanthus emblwa)、翻白叶
树(Ptero~ermum heterophylum)、海南菜豆树(Rader-
machera hainanensis)、银柴 (Aporosa dioica)、赤 才
(Erioglossum rubiginosum)、谷木(Memecylon ligustri—
folium)和黑面神(Breyniafruticosa)等。草本层植物
有玉叶金花 (Musaenda pubescens)、棕叶芦 (Thysa—
nolaena maxima)和艳山姜(Alpinia zerumbet)等。
(2)群系 Ⅱ:南亚松群系(Form.Pinus lateri),
包括样方 8、10、18~20、35和 36,主要分布在霸王
岭保护区中东六林场一带,东至荣兔河,南至大炎新
村、三派村及牙老村以北约 1 km处,西以三派村北
的南亚松林缘为界,面积约 1400 hm 左右。在桐才
村一带有原始南亚松林分布。土壤一般为棕色沙壤
或砖红壤 ,山体坡度一般较大,多石头,有轻度水土
流失现象。代表类群有南亚松一毛柿一山芝麻+九
节群丛(Ass.P.1ateri—D.stigosa—Helicteres agusti一

厂。 +Psychotria rubra),林相上森林淡绿色,树冠不
连续。群落中乔木主要为南亚松,总盖度 80%左
右,构成群落主要层。小乔木和灌木有翻白叶、九
节、余甘子、毛柿、野牡丹(Melastoma candidum)、山
芝麻、野漆(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灌木和草
本盖度分别约75%和 85%。草本层有壮丽玉叶金
花(M.antiloga)和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等。
凋落物盖度 90%以上。
(3)群系IU:白茅群系(Form.1mperata arundi-
nacea),包括样方2、3、12、21和23,分布于桐才村、
南法、牙迫村及七差与猴弥岭交界地带等海拔500~
600 m 以上的山腰、山脊或山顶地带,坡度一般在
15。~30。间,土壤层较薄、有机质少。主要类群为白
茅 一石芒草 +纤毛鸭嘴草群丛(Ass.L arundinacea
— Arundinela nepalensis+lschaemum indicum),乔木
和灌木少见,只在草坡与森林边界处稀疏分布。盖度
约85%~90%,白茅为优势种,平均高度约50 cm,同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26卷
时还有石芒草、纤毛鸭嘴草、白牛胆(Inula cappa)等。
(4)群系 Ⅳ:厚皮树 +鹧鸪麻 +木棉 群系
(Form.L.coromandelica+Kleinhovia hospital+B.ce 一
),包括样方 6、7、9、11、28、30和 32,此类型主要
分布于近河岸的山坡上,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石灰
岩砖红壤和变质岩砖红壤,有些地方坡度较陡,山体
多石头。代表类群为厚皮树 +鹧鸪麻 一火索麻 一飞
机草群丛(Ass.L coromandelica+ hospital—Helic—
teres isora—E odoratum),总盖度一般为 70% ~
85%,组成树种是厚皮、鹧鸪麻、木棉、越南巴豆(Cro—
ton kongensis)等,同时有粪箕笃(Stephania longa)、黄
牛木(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火索麻、银柴、黑面
神、余甘子、叶被木、圆叶刺桑 (Taxotrophis~quifo—
lioides)、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i口眦)、小叶海金沙
(Lygodium microphylum)、暗罗(Polyalthia sRbeFosa)、
海南菜豆树、飞机草等。凋落物盖度 20% ~30%。
(5)群系V:陆均松 +线枝蒲桃 +竹叶青冈群
系(Form.Dacrydium pierei+Syzygium araiocladum+
Cyclobalanopsis bambusaefolia)包括样方 22、26和
37~44,分布于霸王岭保护区海拔 700~1300 in范
围内,坡度 45。~65。,水热条件丰富,由于海拔高,
温度较低,植被已有亚热带阔叶林性质_1 ,平均高
度20 in。代表类群为陆均松 +五列木 一柏拉木 一
山姜群丛(Ass.D.pierei+Pentaphylax euryoides—
Blastus cochinens~一Alpinia chinensis),乔 木 盖度
70% ~80%,一般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高大乔木
陆均松、线枝蒲桃、竹叶青冈等,树冠伞形,分布不连
续;第二层物种数占总物种数的 60%左右,个体数
量多,该层主要物种有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一
)、厚皮香八角(Iliclum ternstroemioides)、谷木等,
树冠连续而浓密;第三层组成树种少 ,主要有药用狗
牙花 (Ervatamina oficinalis)、粗毛野 桐 (Malotus
hookerianus)等。灌木盖度 60% ~75%,平均高度
3 nl,主要为柏拉木(Blastus cochinchinens~)和乔木
幼苗;草本盖度75% ~85%,平均高度0.23 m,分布
有苔藓 (Moss)等植物。土壤腐殖质丰富,土层深
厚,凋落物盖度 80% ~90%。
(6)群系Ⅵ:青梅 +细仔龙 +高山榕 +白茶群
系 (Form.Vatica mangavhapoi+ Ameslodendron
chinense+Ficus altissima+Koilodepas hainanensis)包
括样方4、5、24和25,分布于海拔 700 in以下的坡
面或沟谷,坡度35。~40。。代表类群为细仔龙 +海
南暗罗 一芒萁群丛 (Ass.A.chinense+P.1aui—Dit—
ranopteris dichotoma),群落外貌呈深绿色,季相变化
不明显,树冠连接紧密。乔木盖度达 80%以上,主
要组成树种为青梅、荔枝(Litchi chinensis)、高山榕
等,它们有较大竞争优势,分布稀疏,占据有利生态
位,为群落的第一层;第二层主要树种为纤枝蒲桃
(S.stenocladum)、黄 叶 树 (Xanthophylum hain.
aI,ense)等。灌木盖度70%左右,组成树种为细仔
龙、粗叶木属(Lasianthus)植物、叶被木、海南暗罗和
白茶等。草本盖度85%以上,主要为艳山姜、芒萁
等。在大炎村、王下村等地方可见到以细仔龙、叶被
木等为优势种的中生演替群落,它们中多数是原生
沟谷雨林被破坏后恢复形成。
3.2 七差地区植被排序
由于热带森林群落中物种组成丰富及优势种或
建群种不明显,且植被分布连续,群落间分界线常不
明显,如果采用CCA、PCA等方法进行排序,势必会
造成大量生态信息数据损失_l 。而 NMDS适用于
正态或非正态、连续或非连续的数据系列,特别适合
连续梯度变化的群落关系分析_2。 。选用 Sorensen
Distance Measure排序,发现当轴数为 2时,协强系
数S<5%(S:3.23%),说明排序轴上样地分布与
实际情况吻合极好,反映了群落各样地间的同质性
与间断性,科学地解释了各样地分布与环境间关系,
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前面聚类分析的正确性。
分析各样地在标准直角坐标轴的散点分布图
(图2),沿第一排序轴从左到右,样地排序主要呈现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Axis 1
图 2 样地二维非度量多维表度排序图(S=3.23%)
Fig.2 The 2-dimentional NMDS ordi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plot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龙文兴等 :海南七差地区植被数量分类 45
出土壤湿度由低到高的梯度。例如青梅 +细仔龙 +
高山榕 +白茶群系及以陆均松 +线枝蒲桃 +竹叶青
冈群系多分布在热量和雨量丰富地区,因而位于第
一 轴右部;而以厚皮树 +鹧鸪麻 +木棉群系和木棉
+厚皮 +鸡尖群系分布在热带季风气候较干旱区,
位于第一轴左部。沿第-$4~序轴从下往上主要呈现
出海拔由低到高的梯度,如南亚松群系和陆均松 +
线枝蒲桃 +竹叶青冈群系分布海拔较高而位于上
部,而群系Ⅵ、群系 I和群系Ⅳ分布海拔相对较低。
3.3 七差地区植被分类表
参考《中国植被》 、《广东植被》¨ 。。和《海南
植物志》 等可将本研究中的6个群系分别归入热
带针叶林、季雨林 、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和热带草原
5种植被型(见表 2),季雨林又可分为落叶季雨林
和半常绿季雨林两种植被亚型。一方面热带雨林和
山地雨林表现出垂直分布特点;另一方面热带针叶
林和山地雨林、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因地形、土壤差异
及局部气候不同而各自表现出水平分布特点。热带
针叶林主要分布范围在海拔 220—800 m的山坡和
山地,多数是次生类型;季雨林分布在燕窝岭、王下
村、大炎村等海拔 150~450 m的低丘陵、山坡,也多
为次生类型;热带雨林和山地雨林主要分布在霸王
岭林区;山地草坡是由于森林过度砍伐及刀耕火种
后形成的退化植被,尚处于群落演替的初级阶段。
表 2 海南七差地区植被分类
Table 2 Vegetation classifcation in Qichai region of Hainan
针叶林
Coniferforest
热带针叶林
Tropical
coniferforest
山地海南松林
M。““ n
Hainan PinU5 Ⅱ u
sp.forest
草原与稀树
草原
Grassland
and savanna
热带草原
Tropical
grassland
山地热带草原
M?““ tro pi— IH
Cal grasslan O
4 讨论
(I)通过对野外调查数据进行数量分类和排
序,该流域植被划分为 6个群系,本研究的44个样
方在 NMDS排序轴第一轴上呈现土壤水分梯度,在
第二轴上呈现海拔梯度。王伯荪、胡玉佳、余世孝等
研究认为该地区植被还包括山地常绿林和山顶矮
林⋯,” ,前者分布在海拔 1100~1600 m的山坡、
山脊或山顶上,后者分布在海拔 1300 m以上的峰顶
或孤峰山脊地带,山地常绿林的代表类群为钝叶水
丝梨 +线枝蒲桃 一托盘青冈群落(Community Sycop—
sis lutcheri+S.araiocladum—Querc~pateliformis);
除此外,在村周围平地的水旱田、坡地里分布有农作
物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番薯(tpo—
moea batatas)和木薯(Manihot esculenta),在坡度25。
以下坡地和25。以上部分开荒地分布有经济作物甘
蔗(Saccharum oficinarum)和芒果 (Mangifera indi—
Ca)、经济林如橡胶(Hevea brasiliens)林、桉树(Euca—
lyptus spp.)林、马 占相思 (Acacia auriculiformis)林
等,这些可归为人工植被。受调查样地数量限制,这
些类型未在图2中反映出来。因而,该流域植被可
归为3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2个群系组和6个
群系。
(2)七差地区处于我国热带半干旱气候区,热
带季雨林面积较大,为中国热带地区地带性植被。
该植被形成与半干旱气候有关:由于地处中南半岛
长山山脉东侧孟加拉季风雨影区,又处于五指山西
侧南海季风雨影区。来 自孟加拉湾的偏西气流和来
自西太平洋的偏东气流分别受长山山脉和五指山山
脉地形热力作用,在对流层形成热低压,位于山脉迎
风坡的热低压前部吹潮湿的“低纬风”,位于山脉背
风坡的热低压后部则吹干燥的“高纬风”,从而使该
地区对流层的中高层和低层均存在下沉运动,焚风
效应十分明显,无论雨季与于季,降水量明显少于海
南岛东部,气候干旱少雨 J。另外,根据林培松等
研究结果,近 50年海南岛西部地区平均气温呈整体
上升趋势,历年降水呈整体下降趋势,且近 l0年年
降水下降趋势更大 J。随着气候变化,该地区热带
植被如何改变,有待在较大空间和时间尺度上进行
深入研究,这也将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
的又一个案例。
(3)受黎族居民生产及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原
生植被渐少,次生植被占多数,植被类型受人为因素
作用大。一方面该地区久已存在“游耕农业”对森
林植被反复破坏,造成植被严重退化和土壤肥力下
降,很多森林被破坏后长时期停留在草丛阶段 ¨,
对群落恢复造成很大障碍,草地面积不断扩大;另一
方面当地居民的薪柴、建房材料和经济来源也主要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6卷
是森林木材和林产品,造成很多优 良树种减少及森
林面积缩小。而且,受“芒果热”、“甘蔗热”和“橡胶
热”冲击,很多农 民到林地开荒种芒果、橡胶等作
物。据统计,该地区8个行政村有 1460.9 hm 以上
天然林遭到破坏,芒果园、菠萝园、浆纸林和橡胶林
面积达2000.9 hm 。这些人工林结构简单,物种种
类单一 ,这样使得 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退
化 J,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干旱期延
长、水土流失严重。因而有必要采取严格措施对天
然林进行保护,继续实行退耕还林,进一步研究并提
高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
致谢:感谢吴庆书老师 、车秀芬、欧芷阳、党金铃参与调
查并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Diekmann M,Eilertsen O,Fremstand E,Lawesson J E,Aude E.
Beech forest communitie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a multivariate a.
nalysis[J].Plarg Ecology,1999,140:203-220.
[2] 王国宏,杨利民.祁连山北坡中段森林植被梯度分析及环境
解释[J].植物生态学报,2001,25(6):733—740.
[3] 关文彬,曾德慧,范志平,姜凤歧.中国东北西部地 区沙质荒
漠化过程与植被动态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植被的排序[J].应
用生态学报 ,2000,l1(6):907—911.
[4] Chad C J,Roger d M.Patems of primary succession on the fore·
land of Coleman Glacier,Washington,USA[J].Plant Ecology,
2005,180:105—116.
[5] 庞春花,刘瑞芳,张峰.1临汾涝河巨河水库湿地植被的数量分
类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
64—67.
[6] 刘文治,张全发,李天煜,李伟,吴文颖,刘贵华.丹江13库区
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
(3):220—224.
[7] 李意德.海南岛热带森林的变迁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J].林业科学研究,1995,8(4):455-461.
[8] 侯宽昭,徐祥浩.海南岛的植物和植被与广东大陆植被概况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51.
[9] 张宏达.海南岛的植被分类方案[J].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
丛刊。1963,l(1—2):141.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广东植物研究所.广东植被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1—306.
王伯荪 ,张炜银.海南岛热带森林植被的类群及其特征[J].
广西植物,2002,22(2):107一l15.
Ding Y,Zang R G.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early recovery
vegetation on aban doned lands of shifting cultivation in Bawan ·
gling of Hmnan Island,South China[J].Journal of lntegrat/ve
Plant B~logy,2005,47(5):530—538.
余世孝,张宏达,王伯荪.海南 岛霸王岭热带山地植被研究
I.永久样地设置与群落类型[J].生态科学,1992(3):l3一
l7.
胡玉佳,李玉杏.海南岛热带雨林 [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 ,1992.1—309.
张荣京,秦新生,刑福武.海南昌江县石灰岩地区轮叶戟群落
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44(增
刊):283—290.
昌江县农业区划报告集[R].昌江县农业区划委员会办公室
汇编.1983.63—103.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6—122.
吴东丽。上官铁梁,张金屯,薛红喜.滹沱河流域湿地植被的
数量分类和排序[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4):648—654.
余世孝.非度量多维测度及其在群落分类中的应用[J].植物
生态学报,1995,19(2):128—136.
厉红梅。蔡立哲 ,林丽珠,姚建彬.深圳湾潮间带底栖动物群
落结构的等级聚类与非度量多维坐标排序[J].厦门大学学
报,2001。40(3):735—740.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 [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编辑.海南植物志(第 4卷)[M].北京:科
学出版社,1977.520 —530.
胡玉佳。丁小球.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
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0,8(4):370—377.
李森 ,孙武,李凡 ,林培松,郑影华,聂磊.海南岛西部热带沙
漠化土地特征与成因[J].地理学报,2005,60(3):433—
443.
林培松,李森 ,李保生.近50年来海南岛西部气候变化初步
研究[J].气象,2005,31(2):51—55.
陈明智,谢延坤,谢国干,林彬.海南菠萝园土壤肥力衰退的
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3):250—
25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