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6): 855~860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 ̄0837 2015 60855
中国特有单种属血水草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与评价
王 静1ꎬ 胡 菀1ꎬ2ꎬ 阳 亿1ꎬ 肖 昆1ꎬ 范邓妹1∗ꎬ 张志勇1
(1 江西农业大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实验室ꎬ 南昌 330045ꎻ 2.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ꎬ 南昌 330045)
摘 要: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是中国亚热带地区特有的单种属植物ꎮ 本研究采用(AG) 15、
(AC) 15 两种生物素探针及磁珠富集法从血水草基因组中开发并筛选出 13 个微卫星位点ꎬ 且在该物种中能进行
稳定的 PCR扩增并表现出多态性ꎮ 利用筛选出的 13 个 SSR 多态性标记对血水草 4 个野生居群 24 个个体进行
PCR扩增ꎬ 结果显示每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 2 ~ 7 个ꎬ 观测杂合度(HO )和期望杂合度(HE )分别为
0125 ~ 0792和 0299 ~ 0691ꎮ 说明这些 SSR标记可用于血水草遗传多样性的后续研究ꎬ 并揭示该物种地理
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ꎬ 有助于保护和利用中国亚热带地区的血水草野生资源ꎮ
关键词: 血水草ꎻ 罂粟科ꎻ 微卫星ꎻ 磁珠富集法ꎻ 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 Q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6 ̄0855 ̄06
收稿日期: 2015 ̄06 ̄17ꎬ 退修日期: 2015 ̄07 ̄18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043ꎬ 31160082)ꎻ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1B02)ꎮ
作者简介: 王静(1975-)ꎬ 女ꎬ 硕士ꎬ 研究方向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E ̄mail: wjmn_31456@163 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dmf 625@163 com)ꎮ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Eomecon chionanthaꎬ a Monotypic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WANG Jing1ꎬ HU Wan1ꎬ2ꎬ YANG Yi1ꎬ XIAO Kun1ꎬ FAN Deng ̄Mei1∗ꎬ ZHANG Zhi ̄Yong1
(1.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Biodiversityꎬ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ꎬ Nanchang 330045ꎬ Chinaꎻ
2. College of Forestryꎬ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ꎬ Nanchang 330045ꎬ China)
Abstract: Eomecon chionantha is a monotypic species endemic to subtropical China. In this
studyꎬ 13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genome of E. chionantha by
magnetic bead enrichmentꎬ with biotin ̄labelled (AG) 15 and (AC) 15 probes. These loci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and displayed polymorphism. The polymorphism of each locus was
screened among 24 individuals from four wild popula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varied from two to sevenꎬ and the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ranged from 0125 to 0792 and from 0299 to 0691ꎬ respectively. These SSR markers will
provide tools for future studies on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E. chionantha populations to help
clarify curren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ꎬ and contribute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ild resources of E. chionantha in subtropical China.
Key words: Eomecon chionanthaꎻ Papaveraceaeꎻ Microsatellite markersꎻ Magnetic bead en ̄
richmentꎻ Genetic diversity
血水草(Eomecon chionantha Hance)为罂粟
科(Papaveraceae)血水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ꎬ 是
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1]ꎬ 广泛分布在中国亚热
带东部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区ꎮ 血水草具匍匐根茎ꎬ
叶心形且全部基生ꎬ 花葶细长、 直立ꎬ 花朵较大、
白色[1]ꎬ 常成片生长于阴暗潮湿环境中ꎬ 可作为
地被观赏植物应用于公园或保护区的水缘造景ꎮ 此
外ꎬ 血水草植株内含有丰富的生物碱ꎬ 具有抗菌、
抑菌和灭螺的功能ꎬ 是一种开发生态型绿色药物的
优良野生植物[2]ꎮ 血水草的适生生境对水分条件
的要求较高ꎬ 再加上长期的人为采挖和移栽ꎬ 导致
现存的野生血水草的生境片段化现象非常严重(张
志勇野外调查资料)ꎬ 其野生种群正呈现逐步缩小
的趋势[3]ꎮ 因此ꎬ 采用合适的分子标记对现有血
水草野生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评价ꎬ
可深入探讨血水草形成目前分布格局的原因ꎬ 为制
定相应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ꎮ
植物谱系地理学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最常用
的分子标记虽是叶绿体基因组片段ꎬ 但因被子植
物叶绿体基因组为母系遗传ꎬ 其只能反映种子
流ꎬ 无法反映花粉流[4] ꎮ 近年来ꎬ 直接获取单拷
贝或低拷贝核基因序列已成为主要趋势[5] ꎬ 但从
杂合子中获得等位基因序列通常需要克隆测序ꎬ
导致实验时间长且花费较高ꎮ 微卫星分子标记
(simple sequence repeatꎬ SSR)是根据已知微
卫星位点(1 ~ 6 个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两侧的
DNA序列来设计特异性引物ꎬ 并经 PCR 扩增和
电泳检测位点长度多态性[6] ꎮ 由于具有多态性
高、 共显性、 重复性好、 容易筛选和分析等诸多
优点ꎬ SSR标记是目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
究中的首选标记之一[7ꎬ8] ꎮ 随着荧光毛细管电泳
技术在微卫星扩增和检测中的应用ꎬ 微卫星标记
的开发更加高效和廉价ꎮ 本研究拟开发血水草的
微卫星分子标记ꎬ 并利用中国亚热带地区 4 个血
水草居群对这些 SSR 标记进行筛选和初步检测ꎬ
以期获得适于血水草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
的微卫星分子标记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4个血水草野生居群材料分别来自江西省黎川
县、 芦溪县、 上犹县和修水县(表 1ꎬ 图 1)ꎬ 采集
新鲜、 健康的幼嫩叶片放入置有变色硅胶的采样袋
中迅速干燥ꎬ 带回实验室后于-20℃冰箱中保存、
备用ꎮ 4个血水草野生居群的采集凭证标本保存于
江西农业大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实验室(JXAU)ꎮ
表 1 四个血水草野生居群的采样信息
Table 1 Sampling information for each population of Eomecon chionantha
居群编号
Population
codes
采集地点
Location
样品数
Sample No.
纬度
Latitude
经度
Longitude
海拔
Altitude
(m)
标本号
Voucher No.
LC 江西省黎川县 Lichuanꎬ Jiangxi 6 27°04′10″ 116°55′57″ 682 JXAU35286
LX 江西省芦溪县 Luxiꎬ Jiangxi 6 27°33′41′ 114°11′36″ 525 JXAU35294
SY 江西省上犹县 Shangyouꎬ Jiangxi 6 25°55′03″ 114°03′03″ 852 JXAU35307
XS 江西省修水县 Xiushuiꎬ Jiangxi 6 28°47′14″ 114°44′20″ 651 JXAU35254
XS
LX LC
SY
0 180 360
km
W
N
S
E
右图中红色圆点代表本研究血水草居群的采集地点ꎮ
Red dots in the right figure represent the population sites sampled in this study.
图 1 血水草生境及其地理分布图
Fig 1 Habitat and geographical range of Eomecon chionantha
658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1 2 实验方法
1 2 1 DNA提取
采用改良的 CTAB 法[9]提取血水草干燥叶片
的基因组 DNAꎬ 并置于-20℃冰箱保存、 备用ꎮ
1 2 2 微卫星富集文库的构建与克隆筛选
利用 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 ̄
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方法[10]构建血水草
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ꎬ 其实验操作流程如下:
(1)基因组 DNA 酶切与接头连接ꎮ 采用内切
酶 Mse I(10 U / μLꎬ MBIꎬ Fermentasꎬ Lithuania)
在 37℃条件下酶切 DNA 3 hꎬ 然后置于 65℃
10 min对内切酶进行灭活处理ꎻ 酶切反应体系为
25 μLꎬ 包括 2 5 μL NEB2、 025 μL BSA、 025 μL
Mse I内切酶、 10 μL DNA (50 ng / μL)、 1725 μL
灭菌双蒸水ꎮ 经电泳检测后ꎬ 挑选 DNA 片段为
200 ~ 800 bp 的酶切产物与接头连接ꎬ Mse I 接
头序列分别为 F: 5′ ̄TACTCAGGACTCAT ̄3′和 R:
5′ ̄GACGATGAGTCCTGAG ̄3′ꎮ 连接反应体系为
30 μLꎬ 包括 04 μL T4 DNA Ligase (5 U / μL)、 正
反接头各 3 μL、 3 μL T4 Buffer、 15 μL 酶切后的
DNA、 86 μL灭菌双蒸水ꎬ 37℃连接 2 hꎻ 连接完
成后ꎬ 置于 65℃ 10 min对连接酶进行灭活处理ꎮ
(2)连接产物预扩增ꎮ 将连接产物稀释 10 倍
后ꎬ 取出 5 μL 作为模板ꎬ 并利用 Mse I ̄N 引物
(5′ ̄GATGAGTCCTGAGTAAN ̄3′和 5′ ̄TTACTCAG ̄
GACTCATCN ̄3′)进行 PCR扩增ꎻ 然后使用上海生
工 SanPrep柱式 PCR产物回收试剂盒对扩增产物
进行纯化ꎮ PCR 反应程序为: 95℃预变性3 minꎻ
94℃变性 30 sꎬ 53℃退火 1 minꎬ 72℃延伸 1 minꎬ
26个循环ꎻ 最后 72℃延伸 10 minꎮ
(3)生物素探针杂交与磁珠富集ꎮ 以(AG) 15
和(AC) 15为生物素探针ꎬ 95℃变性5 minꎬ 48℃杂交
2 hꎮ 250 μL 杂交体系中包括 30 μL DNA、 525 μL
20 × SSC、 175 μL 10% SDS、 15 μL 100 pmol / L生
物素探针、 16425 μL双蒸水ꎮ 采用 Promega Mag ̄
neSphere磁珠对微卫星片段进行富集: 将已与生
物素探针杂交的 DNA 和制备的磁珠悬浮液混匀ꎬ
室温放置 30 minꎻ 在磁场中吸附磁珠并吸取上清ꎻ
非严格洗涤分别采用 600 mL 和 800 mL TEN1000
(10 mmol / L Tris ̄HCL + 1 mmol / L EDTA + 1 mol / L
NaClꎬ pH 75)在室温下顺次冲洗磁珠 1 ~ 2 次ꎬ
每次 3 ~ 5 minꎬ 严格洗涤则采用 500 μL 洗脱液
(10 μL 20 ×SSC + 10 μL 10% SDS + 980 μL双蒸
水)在 42℃条件下冲洗磁珠 3 次ꎬ 每次 5 minꎻ 加
入 50 μL TEꎬ 95℃变性 5 minꎬ 使目的片段从杂
交复合物上解离下来ꎬ 磁珠吸附并收集上清液ꎬ
同时配置 50 μL变性液(12 μL 10 mol / L NaOH +
11 52 μL HAc + 26 48 μL TE)加入到磁珠中再一
次变性ꎬ 磁珠吸附后收集上清液ꎮ 取富集回收杂
交产物5 μLꎬ 以 Mse I ̄N为简并引物进行 PCR扩
增ꎬ 然后利用上海生工 SanPrep 柱式 PCR 产物
回收试剂盒进行纯化ꎮ
(4)克隆筛选与测序ꎮ 采用 pLB 零背景快速
克隆试剂盒(Tiangen)对已纯化的 PCR 产物进行
克隆筛选ꎮ 将 PCR产物与 pZeroBack / blunt载体
连接并转入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中ꎬ 挑取培养皿
中的白色菌斑ꎬ 经液体培养基培养后ꎬ 用引物
(AG) 10或 (AC) 10和载体引物 ( 5′ ̄CGACTCAC ̄
TATAGGGAGAGCGGC ̄3′和 5′ ̄AAGAACATCG ̄
ATTTTCCATGGCAG ̄3′)进行 PCR 扩增ꎬ 筛选出
含有微卫星 DNA 序列的阳性克隆ꎬ 并送至上海
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测序ꎮ
1 2 3 微卫星引物设计
采用 Tandem Repeats Finder 软件对获得的
DNA片段序列进行微卫星分析[11]ꎻ 然后用 Oligo
70软件[12]在微卫星两翼设计引物ꎮ SSR 引物由
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ꎮ
1 2 4 引物检测
在血水草的 4 个野生居群中分别随机选取 1
份 DNA样品ꎬ 并利用合成的微卫星引物对其进
行 PCR扩增ꎮ PCR 反应体系为 10 μLꎬ 主要包括
20 ~ 50 ng 模板 DNA、 05 μmol / L 正、 反向引
物、 5 μL 2 ×Taq PCR MasterMix ( Tiangenꎻ 含
0 1 U / μL Taq DNA polymerase、 05 mmol / L
dNTP、 20 mmol / L Tris ̄HCl [pH 83]、 100 mmol / L
KCl、 3 mmol / L MgCl2)ꎮ PCR 反应程序为: 95℃
预变性 3 minꎻ 94℃变性 45 sꎬ 45 ~ 60℃(每对引
物退火温度不同)退火 30 sꎬ 72℃延伸 45 sꎬ 32 ~
35个循环ꎻ 最后 72℃延伸 5 minꎮ 采用 8%非变性
聚丙烯酰胺凝胶对 PCR 扩增产物进行电泳检测ꎬ
758 第 6期 王 静等: 中国特有单种属血水草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与评价
其中对能够成功扩增的引物进一步优化其最佳反应
条件ꎮ
1 2 5 多态性引物筛选与分析
选择能够成功扩增的引物对 4个血水草野生居
群共 24个个体(表 1)进行 PCR扩增ꎬ 以期从中筛
选出谱带清晰、 扩增稳定性好、 多态性高的 SSR
引物ꎮ PCR产物经 8%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分离ꎬ 并根据每个个体产生的条带位置确定其基因
型ꎬ 再利用 GenAlEx V63 软件[13]进行居群遗传
多样性分析ꎬ 计算每个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数
(number of alleleꎬ NA)、 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ꎬ HO ) 和期望杂合度 ( expected
heterozygosityꎬ HE)ꎮ
2 结果与分析
从富集的微卫星文库中挑选 253 个阳性克隆
进行测序ꎬ 然后对获得的 DNA 片段序列比对ꎬ 发
现有 227 条序列(90%)含有非同源微卫星片段ꎬ
其中 203条(894%)含 AG 重复ꎬ 24 条(106%)
含 AC重复ꎮ 去除重复序列和长度较短的序列ꎬ 以
微卫星重复单元位于中部的序列共设计了 162 对
特异性引物1)ꎬ 然后从中挑选 82 对 SSR 引物进行
合成ꎮ
用 4个血水草样本对合成的 82对 SSR引物进
行初步检测发现ꎬ 有 52 对引物能扩增出与预期片
段大小相同或相近的 DNA 条带ꎮ 然后ꎬ 利用初步
筛选的 52对 SSR引物对 24 个血水草野生居群样
品进行 PCR扩增ꎬ 结果显示有 33对引物扩增条带
清晰且稳定性较好ꎬ 但其中 12 对引物没有检测到
微卫星多态性ꎬ 8对引物呈现非特异性扩增ꎬ 因此
共成功选择出适于血水草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的 13对多态性较高的 SSR引物(表 2ꎬ 图 2)ꎮ
表 2 血水草 13对微卫星引物的特征分析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13 microsatellite primers in Eomecon chionantha
位点
Locus
引物序列 (5′- 3′)
Primer sequences
重复单元
Repeat
motif
退火温度
Tm
(℃)
片段大小
Allele size
(bp)
等位
基因数
NA
观测
杂合度
HO
期望
杂合度
HE
序列号
GenBank
accession No.
XSCO11 F: GCTCGGCTTCGTTGTCGTR: GTGGCGCTGACGTGGCAA
(CT) 16 50.5 186 4 0.583 0.455 KP892731
XSCO35 F: TTATTAGTGGGTGAAGGCR: ACGGTACGGAATGAAAGT
(TC) 18 48 177 6 0.458 0.438 KP892732
XSCO37 F: AGTTTCACATAATCGGCR: GGTCAGGATTGGGGTAA
(TC) 10 46 119 6 0.792 0.639 KP892733
XSCO78 F: TGAACTCGCACCTCTACAACR: CTGAGTAAGGGGAAGTTGCG
(CT) 10 57 155 2 0.250 0.299 KP892734
XSCV42 F: CTGAGTAAGGAAGGAAAGR: CACATAACTGGAGCGATAAC
(GA) 8 51.5 131 4 0.125 0.375 KP892738
XSCQ13 F: GATTAGAGGGAGGCAAGAGAR: GCCCTACTGAATGCTTGT
(GA) 12 60 199 7 0.625 0.653 KP892735
XSCQ25 F: TGAGCGGATTAGGATAAGGR: CGATACTACTTCCGCCAT
(TC) 8 53.4 218 4 0.417 0.556 KP892736
XSCQ60 F: ACAGCATTGAGGTTTAGCAR: ATGCTTCGTGGTCGTATCC
(GA) 9 44.7 218 4 0.333 0.333 KP892737
XSCV35 F: TGAGTAAGGCAGAGACCACAR: ATCTATTCCTCCCAACCGTC
(AG) 11 60 104 6 0.292 0.691 KR781500
XSCV51 F: TAACAACAGGGAGAGCAGAAR: GCCTGCTTCAAATCATCTAT
(GA) 8 56.7 172 5 0.583 0.576 KR781501
XSCV54 F: TGACAAATGGATAGGGATGCR: AGTTACAGGGAGAGCCGAAG
(AG) 12 51 221 6 0.292 0.552 KR781502
XSCQ62 F: ATCACAAACCCTAACCCCTR: AGAACAACACAAGCACCAC
(CT)5 (CT)5 52.5 243 5 0.550 0.509 KR781498
XSCS7 F: CAGGATTTTTAGGAAGCAAGR: AATGACATACACGGATACAC
(GT)11(GA)10 54 118 5 0.342 0.518 KR781499
注: NAꎬ 等位基因数ꎻ HOꎬ 观测杂合度ꎻ HEꎬ 期望杂合度ꎮ
Notes: NAꎬ Number of allelesꎻ HOꎬ Observed heterozygosityꎻ HEꎬ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1) 设计的 162对血水草 SSR特异性引物ꎬ 如需查阅请与作者邮件联系ꎮ
858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150 bp
100 bp
150 bp
200 bp
XSCO35
XSCO37
XSCO78
XSCQ13
LC1 LC2 LC3 LC4 LC5 LC6 LX1 LX2 LX3 LX4 LX5 LX6 M SY1 SY4 SY6 SY7 SY8 SY9 XS1 XS2 XS3 XS5 XS6 XS7
M: DNA maker.
图 2 部分微卫星位点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
Fig 2 Amplified profiles of several microsatellite loci on 8% non ̄denaturant polyacrylamide gel
利用 13 对多态引物对 4 个血水草野生居群
24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表 2)ꎬ 共检测到
64 个等位基因ꎬ 每个 SSR 位点的等位基因数
(NA)为 2 ~ 7 个ꎬ 平均等位基因数 5 个ꎻ 观测杂
合度(HO)为 0125 ~ 0792 (均值 0434)ꎬ 期望
杂合度(HE)为 0299 ~ 0691 (均值 0507)ꎮ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 FIASCO方法成功构建了血水草基
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ꎬ 并且得到微卫星阳性克隆的
比率很高ꎬ 重复率也较低ꎬ 进一步从 253 个阳性
克隆中筛选出 227 条富含微卫星的序列ꎬ 效率高
达 90%ꎮ FIASCO相对于传统的富集基因组文库方
法更为高效ꎬ 但其仍需进行酶切、 建库、 富集、 克
隆、 筛选等一系列较为繁琐的实验步骤[10]ꎬ 因此
近年来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中开发微卫星标
记的报道[14ꎬ15]越来越多ꎮ 高通量测序具有快捷、
高效等优点ꎬ 但其实验成本仍较高ꎬ 更适合于大规
模微卫星引物的开发ꎮ 在进行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时ꎬ 需要的微卫星位点数量较少ꎬ 目前 FIASCO应
是一种高效且更加经济的微卫星标记开发方法ꎻ 随
着大批快速 DNA 连接、 克隆等试剂盒的出现ꎬ
FIASCO的实验方法也将更加快捷、 简便ꎮ
本研究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ꎬ AG 重复类型所
占比例高于 AC 重复类型ꎬ 这与前人报道的植物
SSR中的优势重复碱基类型一致[16]ꎮ 一般来讲ꎬ
序列内碱基重复次数越高ꎬ 核心序列越长ꎬ 微卫星
多态性越好[17ꎬ18]ꎮ 我们从设计的 162 对特异性
SSR引物中挑选出 82 对进行合成和筛选ꎬ 这 82
对引物的微卫星序列内碱基重复次数均 > 8ꎬ 有利
于筛选出多态性信息含量高且适于血水草居群遗传
多样性分析的微卫星位点ꎮ
利用筛选出的 13对多态性 SSR引物对血水草
4个野生居群的 24 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发
现ꎬ 每个 SSR 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 )为 5
个ꎬ 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 0434ꎬ 平均期望杂
合度(HE)为 0507ꎬ 这与罂粟科其他物种如多刺
绿绒蒿 ( HO = 0442ꎬ HE = 0458[19] )、 虞美人
(HE =0547[20])的遗传多样性参数相近ꎮ 血水草
为典型的异花授粉多年生草本植物[21]ꎬ 其地理分
布范围广ꎬ 并且为集体开花模式ꎬ 对气候和环境变
化的生殖适应性强[22]ꎬ 这些特性均有利于血水草
遗传变异的积累ꎻ 同时ꎬ 血水草作为第三纪孑遗物
种ꎬ 在长期进化中也积累了大量的遗传变异ꎮ 此
外ꎬ 笔者所在课题组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组片段序
列分析发现ꎬ 血水草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未发表数
据)ꎬ 表明血水草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
类活动的影响ꎬ 如大量采挖和生境破坏ꎮ 当然ꎬ 由
于本研究中的样本数量太少ꎬ 血水草野生居群的遗
958 第 6期 王 静等: 中国特有单种属血水草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与评价
传多样性水平评估还需针对中国亚热带地区范围内
系统取样ꎮ 综上分析ꎬ 本研究开发的 SSR 多态性
标记可用于血水草遗传多样性的后续研究ꎬ 进一步
揭示该物种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ꎬ 有助于保护
和利用中国亚热带地区血水草的野生种质资源ꎮ
致谢: 感谢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李波和雷抒情老师在
样品采集中给予帮助ꎻ 感谢呼慧丽、 袁琳和胡妍月同学在
实验中给予帮助ꎮ
参考文献:
[ 1 ] Zhang MLꎬ Su ZYꎬ Lidén Mꎬ Grey ̄Wilson C. Pa ̄
paveraceae[M] / / Wu ZYꎬ Raven PH eds. Flora of
China. Beijing and St. Louis: Science Press and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ꎬ 2010: 85-93.
[ 2 ] 刘铭ꎬ 田大伦. 血水草生态解剖学特征及其药理功能
研究进展 [ J] . 生态学报ꎬ 2009ꎬ 29 (3): 1525 -
1534.
[ 3 ] 胡雪华ꎬ 陈香ꎬ 肖宜安ꎬ 廖信军ꎬ 鞠建文ꎬ 郭永久.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 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J] . 植
物研究ꎬ 2011ꎬ 31(1): 89-94.
[ 4 ] Petit RJꎬ Duminil Jꎬ Fineschi Sꎬ Hampe Aꎬ Salvini
Dꎬ Vendramin GG. Comparative organization of
chloroplastꎬ mitochondrial and nuclear diversity in
plant populations [ J] . Mol Ecolꎬ 2005ꎬ 14 ( 3):
689-701.
[ 5 ] Gao Jꎬ Wang BSꎬ Mao JFꎬ Ingvarsson Pꎬ Zeng QYꎬ
Wang XR. Demography and speciation history of the
homoploid hybrid pine Pinus densata on the Tibetan
Plateaus[J]. Mol Ecolꎬ 2012ꎬ 21: 481-4827.
[ 6 ] Lagdgerantz Uꎬ Ellegren Hꎬ Andersson L. The a ̄
bundance of various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motifs differs between plants and vertebrates[J] .
Nucleic Acids Resꎬ 1993ꎬ 21(5): 1111-1115.
[ 7 ] Powell Wꎬ Machray GCꎬ Provan J. Polymorphism
revealed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s[J] . Trends
Plant Sciꎬ 1996ꎬ 1(7): 215-222.
[ 8 ] 邹喻苹ꎬ 葛颂ꎬ 王晓东.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中的分子
标记[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2001.
[ 9 ] Doyle JJꎬ Doyle JL. A rapid DNA isolation proce ̄
dure for small quantities of fresh leaf tissue [ J] .
Phytochem Bullꎬ 1987ꎬ 19(1): 11-15.
[10] Zane Lꎬ Bargelloni Lꎬ Patarnello T. Strategies for
microsatellite isolation: a review [ J] . Mol Ecolꎬ
2002ꎬ 11(1): 1-16.
[11] Benson G. Tandem repeats finder: a program to
analyze DNA sequences[J] . Nucleic Acids Resꎬ
1999ꎬ 27: 573-580.
[12] Rychlik W. OLIGO 7 primer analysis software[M]
/ / Yuryev A ed.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To ̄
towa: Humana Press Inc.ꎬ 2007: 35-59.
[13] Peakall RODꎬ Smouse PE. GENALEX 6: genetic
analysis in Excel. Population genetic software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J] . Mol Ecol Notesꎬ 2006ꎬ
6(1): 288-295.
[14] Malausa Tꎬ Gilles Aꎬ Meglécz Eꎬ Blanquart Hꎬ
Duthoy Sꎬ Costedoat Cꎬ Dubut Vꎬ Pech Nꎬ Cast ̄
agnone ̄Sereno Pꎬ Délye Cꎬ Feau Nꎬ Frey Pꎬ Gau ̄
thier Pꎬ Guillemaud Tꎬ Hazard Lꎬ Corre VLꎬ Lung ̄
Escarmant Bꎬ MalÉ PJGꎬ Ferreira Sꎬ Martin JF.
High ̄throughput microsatellite isolation through
454 GS ̄FLX Titanium pyrosequencing of enriched
DNA libraries [ J] . Mol Ecol Resꎬ 2011ꎬ 11 (4):
638-644.
[15] Zalapa JEꎬ Cuevas Hꎬ Zhu HYꎬ Steffan Sꎬ Senalik
Dꎬ Zeldin Eꎬ McCown Bꎬ Harbut Rꎬ Simon P. Using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approaches to isolat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loci in the plant sci ̄
ences[J]. Am J Botꎬ 2012ꎬ 99(2): 193-208.
[16] Morgante Mꎬ Olivieri AM. PCR ̄amplified microsate ̄
llites as markers in plant genetics [ J] . Plant Jꎬ
1993ꎬ 3(1): 175-182.
[17] Wierdle Mꎬ Dominska Mꎬ Petes TD.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yeast: dependence on the length of
the microsatellite [ J] . Geneticsꎬ 1997ꎬ 146 (3):
769-779.
[18] Valdes AMꎬ Slatkin Mꎬ Freimer NB. Allele frequencies
at microsatellite loci: the stepwise mutation model re ̄
visited[J]. Geneticsꎬ 1993ꎬ 133(3): 737-749.
[19] Zhao Yꎬ Zhang SBꎬ Yang Jꎬ Zhang L. Character ̄
ization of 13 microsatellite loci developed from
Meconopsis horridula[J] . Genet Mol Biolꎬ 2010ꎬ
33(3): 539-541.
[20] Kati Vꎬ Corre VLꎬ Michel Sꎬ Jaffrelo Lꎬ Poncet Cꎬ
Délye C.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1 poly ̄
morphic microsatellite markers in Papaver rhoeas
L. ( corn poppy)ꎬ a major annual plant species
from cultivated areas[J] . Int J Mol Sciꎬ 2013ꎬ 14
(1): 470-479.
[21] 陈香ꎬ 胡雪华ꎬ 廖信军ꎬ 肖宜安ꎬ 鞠建文ꎬ 郭永久.
井冈山血水草种群遗传多样性的 RAPD分析[J] . 植
物研究ꎬ 2011ꎬ 31(2): 199-205.
[22] 陈香ꎬ 胡雪华ꎬ 陆耀东. 中国特有植物血水草开花物
候与生殖特性 [ J] . 生态学杂志ꎬ 2011ꎬ 30 (9):
1915-1920.
(责任编辑: 刘艳玲)
068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