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xperiment of Introduced of Pasture Species in Hongchiba of a Middle Mountain in Sichuan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全 文 :第 5 卷
V o l
.
5 N o
草 地 学 报
A CT A A G R E ST IA S IN CA
19 97 年
199 7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刘 玉 红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 北京 1 001 01 )
肖 跳 哀昌定
(四川省草原总站 , 城都 6 1 0 0 4 1) (重庆市万县市畜牧局 , 万县市 6 3 4 000)
摘要 : 本研究旨在通过野生和栽培牧草引种试验 , 筛选返青早、枯黄晚 、青草期长的优 良草种
(或品种) 。 结果表明 , 已筛选出返青早 , 枯黄晚 , 青草期比当地鸭茅延长 60 一 8 天的草种或品种
七个 ;返青期比当地鸭茅提早 16 一 17 天的草种 (或品种 )四个 ; 五月中旬每亩产草量 比当地鸭茅高
7
.
8一 4 55 . 7 千克的草种 (或品种)五个。
关锐词 : 栽培牧草 ; 野生牧草 ; 引种
1 前言
我国北方和西部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 , 由于气温低 , 降水少 , 牧草生长期短 , 枯草季长 , 造
成冬夏之间产草量和营养状况的不平衡(孙领等 , 1 9 9 4 )。 枯草期牧草营养物质含量较青草期
下降 50 一 80 % 以上 (廖国藩等 , 19% )。 干草品质低劣 , 家畜因缺乏足够的饲草 , 时常出现 “夏
壮 、秋肥 、冬瘦 、春死”的现象 (孙额等 , 1 9 9 4 )。 我国南方亚热带中山地区也存在四个月左右的
枯草期 , 从而制约着当地草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 尽管当地水热条件优越 , 牧草生长繁茂 , 夏
季产草量普遍过剩 , 但由于此期雨水多 , 湿度大 , 难以晒制干草或调制青贮 , 因而导致冬春缺
草 、全年失衡 , 关键在于延长人工草地的青草期(黄文惠等 , 19 9 2 ) , 这是牧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
重要课题 。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 必需筛选和培育返青早 、枯黄晚 、青草期长的耐寒优良草种(或
品种 ) , 如在初春 , 日平均气温在 0℃ 以下时即开始返青 , 并能较快地生长 , 以便尽早为家畜提
供青绿饲草 。 在深秋 , 日平均气温降至 0℃ 以下时仍能保持青绿的耐寒草种(或品种 )。 充分
利用上述草种 , 配合多年来已选出的夏季生长旺盛的优良草种建立人工草地 , 即可为畜牧业提
供青草期较长的饲草生产基地 , 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 为此 , 本课题在 “七五”牧草引种试验
的基础上 (廖国藩等 , 19 9 2) , “八五 ”期间牧草引种试验的重点以筛选返青早 、枯黄晚、青草期
长 、早春产草量高 、质量好的优良草种(或品种)为主 。
2 材料和方法
2
.
1 自然概况
试验区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 , 海拔 1 70 一 2 0 0 0 c m , 冬季寒冷湿润 , 夏季温凉潮湿 , 是
亚热带典型低温 , 高湿气候区 。 据六年统计资料 , 年降水量 2 024 . 7~
, 其中 5 一 9 月降水量占
全年的 70 . 3 % , 12 一 1 月占全年的 5 . 8 % , 最大月份为 7 月 , 占全年的 19 . 6 % 。 年均气温
7
.
2℃ , 极端最低温 一 27 ℃ , 极端最高温 29 . 8℃ 。 无霜期 135 天 , 初霜日 9 月 29 日 , 终霜日 5 月
2 2 日 ;平均积雪 日 6 2 天 , 初雪 日 1 1 月 14 日 , 终雪日 3 月 3 0 日。
1 34 草 地 学 报 1 99 7 年
衰 1 供试材料物的侯期现寮
T a ble 1 O bse rv at lon of th
e phe 加1匆司 沐6 以如 悦tw ~ th e tes ted 侧蛤tur e s侧沈 les or v a ri e ties
返青起始 日 青草期
牧草名称
Fo
r a g e
~
e
原产地
场龟访
S切ha ng da te of
~ 记 伴石记
G re en 拓n 嗯e详八分
月/ 日
M o n th
/ ds y
3 / 18
提早天数
1、ys
曲朗d
.枯黄起始日 枯黄期
S tar 石ng da te of P出司 of
, e n e日cen ce pe ri 司 s e n 已叹绝 n c s
月/ 日 延迟天数 天
M o n th D ay s of 压y s
/ d ay d山y
天 延迟天数
伪y s E xt en d目山y s
08750461327207542731名2430
当地鸭茅(ck )肠以醉15 g lo mera ta巫澳红三叶
升诉之iu 二 户m 如 se组培新麦草
尸刃 th , m s ta eh夕s 加介” n 汇s (几二ue e“ltu re )山地黑麦
& 似le ”限O”ta n “爪 L . c v . Bl ac k r D o u n taj n
新麦草
P
. 加介” n £s家羊茅
厂洛豆 “℃口 沉“耘以口
短芒落草
K 面趾”公 八t t l扭”口翻泥艺
组培鸭茅石七以皿汇5 9 肠
~
扭 (孔~
c u ir u 邝 )
猫尾草
Ph 趾 u m Pra te ”Se僵麦草
万之班”g 地早熟禾
1几x z a n n 翻
傀加九s 2 9 8
2 98
287902765
波拉顿草芦
于场口么八s a 理”d 泣几口‘心“ L . c v加拿大鸭茅
Pal a t o n
声肠~ ta
.
a r u n d i”a c 已a
D.草Ph
老芒麦
E勺杭 u s s诬扳 ri c u s马丁苇状羊茅
万飞““‘“ a邝摊以泛九口 ‘已口 段hr e b . cv . M刊rt ln羊茅黑麦草
万触以“勿l云u 祝
甜根子草
B阳m u s in e r 名凡云s鹅观草
之口刀己赵 ”忿
L eys
.
e v
霸羁留ka m 妞
B
.
ca t ha 八葱e u s皮陶白三叶
L
.
c v
.
Pita n

a r u n d
r 刀‘ ‘尸a
T
. 禅和ns
里瓦尔草月主 犷 R iv目达托斯鸭茅
.
9 肠
~
I a L
年生黑麦草
D ac t u s
巫溪
W
u x l
巫澳
W ux i乌各木齐
U n 刀刀u q i
澳大利亚
A us tri lia
乌各木齐
U rt l卫1飞uqi川西
W es t si
c h助n
)1西
W
e s t S ie h ,门n
巫溪
W
u x i
加章大
C出班 d a
川西
W
e , t S iehu 山 1
川西
W
e s t si c hu 旧口,
美国
U
.
S
.
A
加章大
r 尹n , 日户
川西
W自 t Sieh u a n川西
W es t Si
c h u a n
美国
U
.
S
.
A
荷兰
H n 】), , d
巫溪
W
u x i
美国
U
.
S
.
A
川西
W es t Si
e h . 时 1
美国
U
.
S
.
A
新西兰
N e w Ze al an d加拿大
Can a d a瑞典
Sw e d e n
德国
(沁n 刀 a n y美国
U S
.
A
美国
U
.
S
.
A
四川
Siehu a n
加拿大
O功ad a
川西
W
e o t Siehu a n
加拿大
〔泊们习ds
3 / 2 1
3/ 2
3 / 3
3 / 2
3 / 1
3 / 4
3 / 2
3 / 3
3 / 2
3八
3 / 2
3八5
3 / 12
3 / 2 0
3八8
3/ 20
3八 5
3/ 1 5
3 / 1 8
3 / 1 6
3 / 2 0
3八 5
3 / 18
3 / 16
3 / 2 5
3八 5
3 / 2 0
3 / 15
3 / 2 1
3/ 2 3
1 1/ 2 0
12八 9
1 / 3 1
1 / 3 1
1 / 2 8
1 / 2 3
1 / 2 2
1八7
1 / 5
1 2 / 2 5
1 2 / 2 4
1 2 / 1 5
1 2 / 2 8
1 2 / 1 4
1 2 / 2 2
12 / 2 2
12 / 2 2
12 / 10
1 2 / 10
1 2八2
1 2八0
1 2 / 1 4
12 / 5
12 / 3
12 / 1
12 / 9
1 1/ 2 5
1 1/ 2 4
1 1八9
1 1/ 2 1
1 1八8
2 6 0
2 6 4
18203018425769%5106
0720693584153
.
950016574360302
D多L
羊茅
F
.
a r u ”d i月a c 碑a 反h r eb.雷迪红三叶
c v
.
Fo ra g
e r
T
. 户卿之翻
披孩草
E
.
d知h “门
se L
.
c v
.
R ed d y
1 1 1 2 54
1 1 6 2 4 9
49302
‘UZ1几2
J.且j迈特兰百脉根
上刃忿“5 C o r ”诬c u 勿t“ 5 L . e v . M ai tar d
垂称披碱草
E
. 月u t奴 n ‘
里奥百脉根
L
. ‘。 r ”扮“么 t“5 L . cv . Leo 1 2 5
注 : 国外草种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
第 2 期 刘玉红等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2
.
2 试验设计
试验于 1 9 9 2 年进行 , 分春秋两季播种 , 连续观察三年 。 包括野生草种试验区(重复两次 )、
栽培草种试验区(重复三次 ) , 组培牧草试验区 (重复四次 )。 小区面积 15 时 (3 x sm ) , 对照为
当地鸭茅 。 在供试的 50 份材料中 , 除因出苗少 、 生长差被淘汰外 , 重点观察 29 份(见表 1 )。
2
.
2
.
1 观察内容 :物候期(特别是返青期和枯黄期) , 生长速度 , 产草量动态变化和抗逆性等。
产草量测试面积 1耐 , 3 次重复 。 首次测产在 5 月下旬 , 最末次在 9 月下旬进行 , 每年割草 3一
4 次 。 返青较早者 , 提前到 4 月下旬测产 。
2
.
3 播种与管理
2
.
3
.
1 播种量 豆科牧草 : 0 . 75 千克 /亩 , 禾本科牧草 : 鸭茅属和披碱草属 1 . 5 千克 /亩 , 雀麦
属和山地黑麦 2 . 0 千克/ 亩 , 其余的 1 . 0 千克 /亩 。
2
.
3
.
2 播种期 山地黑麦和组培鸭茅于 19 9 2年 8 月 6 日播种 , 其余的于 19 9 2年 4月2 日播种 。
2
.
3 ; 3 播种方法 条播 , 行距 30c m , 播深 2 一 3c m , 播后复土轻压 。
2
.
3
.
4 施肥 每年在返青期 、抽穗期和现蕾期各追肥一次 , 其中磷肥 15 千克 /亩 , 尿素 10 千
克 / 亩 。
2
.
3
.
5 组培鸭茅是以当地鸭茅为材料 , 采用生物技术 , 经低温处理 , 诱导 出再生植株 , 并将再
生植株的第二代种子引种到红池坝与其亲本进行对比试验 。 组培新麦草以乌鲁木齐新麦草为
材料进行组培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物候期
试验设春 、秋两期播种 , 自翌年(1 9 9 3 年 )观察物候期 。 在 29 份材料 中 , 除山地黑麦外 , 其
余的均能完成生育周期 。 其中 , 僵麦草 、短芒落草 、素羊茅 、组培鸭茅 、组培新麦草 、法雷杰苇状
羊茅 、马丁苇状羊茅 、林肯无芒雀麦 、扁穗雀麦九种禾本科牧草生育期较短 , 约 120 天 , 比当地
鸭茅(CK )提早 25 天左右 。 四种豆科牧草的花期较长 , 可延续 3 个半月左右 (5 一 8 月 )。
生长发育表现较好的有 :素羊茅 、马丁苇状羊茅 、法雷杰苇状羊茅 、组培鸭茅 、加拿大鸭茅 、
达托斯鸭茅 、组培新麦草 、猫尾草 、短芒落草 、僵麦草 、扁穗雀麦 、多年生黑麦草 、雷迪红三叶和
皮陶白三叶等 14 种 , 均可作为当地建植人工草地的混播草种 。
为了延长红池坝及其类似地区人工草地的青草期 , 重点观察供试材料的返青期与枯黄期 。
通过三年的试验 , 已筛选出返青早 , 而枯黄晚 , 青草期 比当地鸭茅延长 60 一 8 天的草种 (或品
种 )7 种 , 延长 30 一 50 天的 8 种(见表 1 )。 在 已选出的 巧 个草种 (或品种 )中 , 尤以素羊茅和组
培鸭茅表现突出 , 不仅比当地鸭茅提早 16 一 17 天返青 , 而且返青后生长较快 。
通过连续三年观察 , 组培鸭茅比其亲本的青草期延长 74 天 。
3
.
2 生长速度
牧草的生长速度与产草量呈正相关 。 在筛选返青早的同时 , 兼顾选择在早春气温较低(<
0℃ )的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的草种(或品种 ) , 以便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 1 9 9 4 年春在 4 月 20 一
5 月 2 0 日生长速度测试结果 : 素羊茅 、堰麦草 、达托斯鸭茅和组培鸭茅生长较快 , 平均 日增高
分别为 0 . 6 2 、0 . 5 9 、 0 . 5 9 和 0 . 5 9 em , 比当地鸭茅(0 . 5 5 。时天 )高 0 . 0 4 一 0 . 0 7 c m (见表 2 )。
3
.
3 产草量
人工草地经济效益的高低 , 主要取决于牧草的产量与质量 。 在三年生材料中(见表 5 ) , 羊
草 地 学 报 1 99 7 年
茅属的素羊茅 、马丁苇状羊茅和法雷杰苇状羊茅 1 994 年每亩鲜草产量分别达到 5 4“ . 7 、 5 508
和 4 2 6 7 . 2 千克 , 比当地鸭茅 (C K 、3 6 5 9 . 6 千克 /亩 )高 1 8 4 7 . 1 、 1 8 4 8 . 9 和 6 0 7 . 6 千克 , 其次是羊
茅黑麦草 、 猫 尾草 、 扁穗雀麦和组培鸭茅 , 产草量每亩 比对照高出 637 . 6 、 327 . 8 、 30 . 8 和
2 3 0
.
1 千克 。 1 9 9 4 年 5 月 10 日产草量测试结果 , 以达托斯鸭茅产草量最高 , 每亩 n 5 . 7 千
克 , 素羊茅 、法雷杰苇状羊茅次之 , 均为 93 . 5 千克 , 分别比当地鸭茅 (C K )高 45 . 7 和 33 . 5
千克 , 加拿大鸭茅和组培鸭茅分别比当地鸭茅高 189 . 0 和 ” . 8 千克(表 2 )。 素羊茅比当地鸭
茅 (CK )高 33 . 5 千克/ 亩 。 在 豆科牧草中 , 雷迪红三叶比巫溪红三叶 (1 994 年 )产草量高
2 9
.
3 千克/ 亩 , 在参试的 29 份材料中 , 有 15 份干草产量超过 “八五 ”攻关指标 (60 千克/亩 )
(见表 3 )。
表 2 生长速度比较 (1 99 4 ,
T ab le Z 肠m pari son of g ro , rt h ra t
e
be twe
n p as tu了e s户况ies a n d st面ns (1 9 94 )
牧草名称
FO ra g
e n
am
e
4 月 2 0 日
2 0
,
AP司
5 月 20 日
20
,
M
ay
生长速度
G ro 明rt h ra te
株高 (cm )
H e ig h t
物候期
Phe n o】匆司 讲石司 株高
(cm ) 物候期
H d g ht Ph
en o l匆以 pe rl od 叨汉day
林肯无芒雀麦
B r O”之u s 艺凡亡r ”唯艺s
L
.
e v
.
L in co ln
扁穗雀麦
B
.
ca tha rt 盆u s
里瓦尔草芦
于失 . a ru n d 泛”口£‘口 L . cv
.
R iv a l
羊茅黑麦草
厂飞s t“如之泣u m
多年生黑麦草
L
. 户曰”正n e
马丁苇状羊茅
石飞5‘~
a r “
nd 动~段he rb . e v . M ar t in
法雷杰苇状羊茅
F
.
a r u n
di
刀a c 已a
Sc hr eb
.
cv
.
Fo r a g e r
26
.
4 4 2

6
抽穆
Sh( 刀 tin g sP浅e 0
.
5 4
15
.
7 2 9
.
0 0

44
2 5
.
0 34
.
8 0
.
33
22
.
6
营养
V eg e ta tiv e
营养
V eg eta tive
营养
V eg eta tiv e
营养
V e g eta tiv e
营养
V e g e ta t iv e
33
.
6 0
.
37
1 2
.
2 25
.
8
抽穗
S ho ti
n g sPi ke
营养
V 昭e ta ti v e
营养
V 铭et a tiv e
营养
V e g e ta tiv e
抽穆
S ho ti眼 SP ik e
0
.
4 5
2 8
.
6
营养
V e g e ta tiv e
4 3
.
3 0
.
4 9
23
.
8
素羊茅
Fes tu ca m 记es t a
短芒落草
K oe l
e ri a litw in o vv li
僵麦草
E沙ri g 必 “户卿‘
猫尾草
Ph leu m P
r a ten se
达托斯鸭茅
D
.
9 勿
mera
ta L
.
ev
加拿大鸭茅
D
. 乡勿阴君“t a
组培鸭茅
D
.
9 10 功~ ta
当地鸭茅 (。k)
D
.
9肠公如ra ta
26
.
8
营养
V eg e ta tiv e
营养
V eg eta tiv e
抽穗
S ho ting
s Pik e
营养
Ve g
e ta tiv e
营养
V eg
e tat iv e
营养
V e g e ta tiv e
营养
V 铭et a tiv e
营养
V eg
e ta tiv e
营养
V e g e ta tiv e
38
.
8 0
.
5 0
4 5
.
4 0
.
62
17
.
8 33
.
0 0

5 1
24
.
5 42
.
3 0
.
5 9
1 9
.
8 30
.
8 0
.
37
D a etus 2 6
.
2 4 3
.
8 0
.
59
2 6
.
5 4 2
.
9
抽穗
Shco tin g
s Pik e
抽穗
S hco ti眼 s p ike
开花
Bl
~
ing
抽穗
S hco ting sP ik
e
营养
V 饱e ta tiv e
抽穗
S ho tl
n g sP ik e
抽穗
Shco ting sP ik
e
抽穆
Shco ting sP ike
抽穆
Shco ting sP ike
0
.
55
2 4
.
0 4 1
.
8 0
.
59
2 4
.
6 4 1
.
0 0
.
55
第 2 期 刘玉红等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137
表 3 牧草产 t 和种子产t (千克 / 亩 )
T abl
e 3 C冶m pari ~
of fo r a ge 如d d and s以刁 如日d be tw~ fo r a ge spec ies or c ul ti va ted vari et ies (k以m u)
1 99 3 1 9 94
牧草名称
Fo ra ge
n a 们以e
刘次
收种期 ’月 . 日
D a te of
F r四 u en e y
of cu tti n g s
鲜重
Fres h w elg h t
刘次
F r eq ue
n cy
h a r v e‘ting
se ed
种子产量
Y id d of
凡, 月鲜重 干重 干鲜比
Fres h 外e ld 比y 外el d D 口/ Fres h
M o n th
.
D a
寒羊茅
F七t“Ca m 司。ta
马丁苇状羊茅
F
.
a邝九己短”刀艺心口反hr eb . cv . Fo ra g er
法雷杰苇状羊茅
F
.
a邝 . 己诬刀‘浓巴口段址e b 二 时. Fo r a g er
羊茅黑麦草
工刁之泛“m sP .
多年生黑麦草
L
. 介阳”ne
组培鸭茅
D
.
9 如”的 ta当地鸭茅 (ck )
D
.
9 劫”脚ta加拿大鸭茅
D
.
g le 刀era ta达托斯鸭茅
D
.
9 如n er a ta
L
.
e v
.
D a etu s
猫尾草
尸五趾浏 m 户视忿曰之se
僵麦草
E I少八g 勿 理户斑 :
短芒落草
K 虎之曰成口 l泛t双往n o u 理i
新麦草
P
. 户叮曰之n £s
里瓦尔草芦
Ph
.
a
ru nd i
n a eea
L
.
cv
. 凡val
波拉顿草芦
Ph
.
a
ru nd 诬”‘£已口
L
.
cv
.
P日ato n
山地黑麦
S城赵zle ”沈o”妞n u 优
扁穗雀麦
B
.
ca t六a 叮女u s
巫溪红三叶
T
. 介“之召刀 se
雷迪红三叶
T
. 户石艺曰卫se
L
.
cv
.
R ed dy
皮陶白三叶
T
. 理户热s
L
.
cv
.
P ita u
3 16 6
.
8 54 66
.
7 117 0
.
6 1 :4
.
67 7
.
2 3 87
.
4 7
324 0
.
1 55 08
.
5 1 19 7
.
5 1 : 4
.
60 7
.
12 7 5
.
7 0
33 33
.
3 4 2 67
.
2 88 9
.
0 1 : 4
.
80 7
.
1 2 1 1 2
.
1 0
13 4 0
.
1 4 2 67
.
2 8 35
.
1 1 : 5
.
1 1 7
.
25 78
.
2 6
9 93
.
4 32 14
.
1 62 4
.
1 1 : 5
.
1 5
12 66
.
7 3 88 9
.
7 7 59
.
7 1 : 5
.
12
1066
.
7 3 65 9
.
6 7 1 7
.
6 1 : 5
.
10 8
.
10 7 1
.
00
1 33 3
.
4 3 1 7 1
.
9 60 3
.
0 1 : 5
.
2 6 7
.
2 3 2 3
.
35
1 000
.
1 365 2
.
6 7 2 3
.
3 1 : 5
.
0 5 7
.
23 7 3
.
7 8
1 706
.
8 398 7
.
4 7 66
.
8 1 : 5
.
20
99 9
.
4 32 2 6
.
1 6 6 1
.
1 1 : 4
.
8 8 7
.
12 7 3
.
7 8
1 200
.
1 32 26
.
1 657
.
1 1 : 4
.
9 1
2 36 6
.
8 29 55
.
9 580
.
7 1 : 5
.
0 9
2 00 6
.
8 3 1 7 8
.
2 7 5 6
.
7 1 : 4
.
2 0 7
.
2 3 3 7
.
38
80 6
.
7 2 9 13
.
8 6 1 8
.
6 1 : 4
.
7 1
526 6
.
9 3 800
.
2 30 22
.
7 1 : 4
.
65
34 0 0
.
2 3 96 0
.
4 9 00
.
1 1 : 4
.
4 0 7
.
12 180
.
98
4 6 66
.
9 2 94 2
.
6 519
.
9 1 : 5
.
6 6
38 66
.
9 3 17 1
.
9 56 9
.
5 1 : 5
.
5 7
1 9 33
.
4 27 7 3
.
2 50 2
.
4 1 : 5
.
52
, 19 93 年
草 地 学 报 19 97 年
3
.
4 种子生产性能
牧草种子生产性能受当地 自然条件(如气候 、土壤等 )、种植技术 、 田间管理及其生理特点
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表现各异 。 在参试的 29 份材料 中 , 绝大多数结实率较好 , 在禾本科牧草
中 , 扁穗雀麦种子产量最高 , 每亩达 18 0 . 98 千克 , 其次是法雷杰苇状羊茅(1 12 . 1 千克/ 亩 )。
种子饱满 , 发芽率较高(80 % 以上 )者有 : 素羊茅、 羊茅黑麦草 、马丁苇状羊茅 、达托斯鸭茅和僵
麦草 , 其种子产量均超过当地鸭茅 (见表 3 )。 而山地黑麦 , 植株生长 良好 , 第一 , 二年产草量
高 , 但却不能结实 。 红池坝地区海拔较高 , 在 5 一 6 月牧草开花时 , 常因阴雨连绵 、低温 , 寡照 ,
湿度大 , 积温不足等因素 , 不利于山地黑麦授粉和结实。
红三叶和 白三叶的花期较长 , 从 5 一 8 月下旬不断开花 。 结实率虽较高 , 但因成熟期不一
致 , 故收种较困难 , 其中 , 雷迪红三叶每亩种子产量 95 千克 , 巫溪红三叶 10 一 120 千克 。
3
.
5 营养成分
草地为家畜提供所需营养的质量 , 取决于牧草的营养成分含量 。 从表 4 中可以看出 , 在处
于同一物候期的禾本科牧草中 , 组培鸭茅的粗蛋白 (25 . 3 % )和粗脂肪 (5 . 蛇 % )含量最高 , 分
别比当地鸭茅 (。k) 高 13 . 38 % 和 1 . “ % 。 抽穗期粗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素羊茅 (13 . 8 % ) , 其
次是扁穗雀麦和马 丁苇状羊茅 , 超过当地鸭茅 0 . 31 一 1 . 02 % 。 短芒落草开花期的粗蛋白
(1 5
.
1 7 % )和粗脂肪(4 . 68 % )含量分别比同期的鸭茅高 4 . 98 和 2 % , 而粗纤维(18 . 92 % )则 比
当地鸭茅低 1 1 . 23 % 。 在豆科牧草中 , 雷迪红三叶的粗蛋白含量比巫溪红三叶高 6 . 48 % 。
3
.
6 综合评价
通过对引进牧草的生育期 、生长速度 、产草量 、种子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分析 ,
综合评价如下 :
3
.
6
.
1 在供试材料中 , 羊茅属 (凡 stuc a) 的三份材料 (素羊茅 、马丁苇状羊茅和法雷杰苇状羊
茅 )虽然品质不如鸭茅 , 但干草产量最高 , 每亩可达 889 一 1 1 9 7 . 5 千克 。 其共同特点是均具有
强大的根系 , 适应性广、耐贫痔 、耐旱 、抗病虫害能力强 , 利用年限长 , 耐连续放牧 , 秋季品质较
好 , 枯黄期比鸭茅 (除组培鸭茅外 )晚 19 一 63 天 , 在红池坝冷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繁茂 , 植株高
大 , 叶量较丰富 , 深绿色 , 且有光泽 , 草质虽较粗糙 , 但如能及时利用 , 防止其老叶积累 , 适当施
肥 , 促进其生长 , 则可获得优质饲草 。 尤其是素羊茅的叶质较其它羊茅柔软 , 且返青最早 , 早春
生长快 , 秋季枯黄晚 , 青草期 比当地鸭茅 (c k) 延长 80 天 。 这三种羊茅在苗期长势弱 , 成长较
慢 , 播种当年不宜放牧过早 , 第二年耐牧性加强 , 并可连续利用 。 可与鸭茅 、红三叶和白三叶等
混播建成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 。
3
.
6
.
2 野生鸭茅的幼苗竞争力强 , 分布范围广 , 在红池坝地区冷湿湿的环境中生长迅速 , 尤以
早春为佳 。 在参试材料中 , 四个鸭茅品种 , 返青后 生长快 , 1 994 . 4 . 20 一 5 . 20 日的 30 天内测试
结果 , 日增高平均为 0 . 5 一 0 . 5 9 c m , 且再生性强 , 再生草叶量多 , 适 口性好 , 适宜早春放牧 , 是
产草量最高的冷季草种之一 。 其营养丰富 , 营养期饲用价值接近首蓓 , 品质优于羊茅 , 尤其是
组培鸭茅的粗蛋白质含量居红池坝参试材料之首 , 且返青最早 , 枯黄较迟 , 青草期比其亲本(当
地鸭茅)延长 74 天 。 在红池坝及其类似地区人工草地的建设中 , 鸭茅是重要的首选优良草种
之一 , 可与巫溪红三叶、 白三叶建成割牧兼用的优良人工草地 。
3
.
6
.
3 猫尾草非常适应红池坝冷湿的气候条件 , 属非竞争性牧草(黄文惠等 , 1 9 9 2 ) , 适合与红
‘ 三叶、首蓓等豆科牧草混播 , 作为割草地 , 并不降低豆科牧草的产草量与特久性 。 猫尾草在红
第 2 期 刘玉红等 : 红池坝牧草引种试验研究 139
池坝早春的生长速度低于鸭茅和羊茅 , 但夏季生长快 , 鲜草产草量较高 , 亩产可达 4 00 千克左
右 。 割草最佳时期在抽穗初期 , 割后及时施氮肥可保持人工草地均衡的生产力 。
衰 4 营养成分含 t 《% )
T a ble 4 Co
n te n t of n u tri tiv e su bs t
a n ees of th e test ed fo
ra g e s户沈ies a n d st面ns
牧草名称 物候期 粗蛋白质 粗脂肪 粗纤维
For
a g e
nar
e P he no l匆cal pe ri记 CP E E CF
雷迪红三叶
T
. 介左ten se L . cv
.
R ea dy
巫溪红三叶
T
.
Pra te n s e
短芒落草
X 即ler 由 八t做 n ~ 艺当地鸭茅(ck )
D
. 沙~ ta僵麦草
E 之皿月梦口 比户斑 :
素羊茅
F吮t“c a 琳献e sta
马丁苇状羊茅
F
.
a
ru
n d 汇刀口 ‘己“ 反h r e b . c v . M a rt in ·
法雷杰苇状羊茅
F
.
a
ru nd i一 段hr eb . cv . F o r a g er扁穗雀麦
B
.
ca £ha 雌众“ s
川草 2 号老芒麦
E 之娜 u s . s£从瓜u s甜根子草
S 鱿e ha ru m s加 n ta n eU m
新麦草 ’
尸 . 加 ren n 行
组培新麦草 .
尸 . 介 r巴” , 艺s (tis u e e u h u r e )
里瓦尔草芦
f惋在勿 ri s a ru n d 汇刀“‘ea R iv al
波拉顿草芦
尸 . a r u n d in a c心a L . e v . P a la to n
林肯无芒雀麦
B阳从衬5 iner m 诬
s 玩y s . e v . L incol n
达托斯鸭茅 ’
D
, 沙~ ta L
.
cv
.
Da ct us
组培鸭茅 ‘
D
.
9 肠
mera
ta (tis
u e eul ture )当地鸭茅(c k ) ’
D
.
9 10
~
ta
现蓄 Bu d d in g 23 . 5 5 4 . 36 19 . 89
现蓄 B u d d in g 17 . 0 7 5 . 1 0 10 . 1 4
开花 Bl
~
ng 1 5
.
1 7 4
.
6 8 18
.
92
开花 B】溯m ing 10 . 2 8 2 . 6 8 3 0 . 1 5
抽穗 S p ik e p ul i呢 12 . 0 8 3 . 6 7 2 3 . 1 0
抽穗 即ike p u lling 13 . 88 2 . 6 6 29 . 0 1
抽穗 SP ike p u ling 12 . 2 6 2 . 17 23 . 6 1
抽穆 印 ike pul i呢 9 . 7 6 3 . 2 1 27 . 8 9
抽穆 印 ike p ul ing 1 2 . 9 7 4 . 3 4 2 4 . 3 0
拔节 Jo in ti呀
拔节Jo 垃n tin g
18
.
8 8 5
.
7 1 12
.
85
1 9
.
57 5
.
0 1 2 1
.
54
拔节 Joi nt ing 14 . 2 1 5 . 4 8 2 0 . 0 5
拔节 Jo in tin g 1 8 . 4 2 4 . 3 1 19 . 7 6
拔节 Joi nt ing’ · 14 . 39 4 . 5 6 26 . 2 4
拔节 Jo in ti吃 13 . 32 4 . 1 4 28 . 0 1
拔节 Joi n ti ng 1 2 . 3 0 3 . 2 1 2 1 . 1 4
拔节 Jni nt ing 1 4 . 2 9 3 . 80 2 2 . 87
拔节 Join ti ng 2 5 . 33 5 . 92 2 2 . 5 1
拔节 Joi n ti ng 11 . 95 4 . 2 6 17 . 9 6
注 : , 为 4 月 2 7 日取样 , 其余均取自 5 月 28 日 ·
N o te : 关 sa m p lin g a t 27
,
AP ril
,
ot hers
a t 2 8
,
M
a y
3
.
6
.
4 红三叶在红池坝生长繁茂 , 尤其是巫溪红三叶 , 随着人为活动和牲畜的传播 , 分布在红
池坝及其周边的群山之中 , 在坝中逐步形成以巫溪红三叶为优势或单一草种的红三叶群落 , 但
草 地 学 报 19 9 7 年
在单播红三叶草地放牧 , 易引起牲畜朦胀病而造成死亡 , 因此 , 应与禾本科牧草混播 , 禾本科牧
草与红三叶混播播种比例为 4 : 1 , 总播量以 1 . 5 千克/ 亩为宜 。 目前 , 巫溪红三叶白粉病较重 ,
今后应培育抗病新品种 。 雷迪红三叶品质和产草量均表现较好 , 病害较巫溪红三叶轻 , 是很有
发展前途的换代草种 。
3
.
6
.
5 在建设人工草地时 , 既要选择一些返青早 , 枯黄晚或早春生长较快的草种 , 如素羊茅 、
组培鸭茅 、当地鸭茅 、新麦草 、里瓦尔草芦 、雷迪红三叶、巫溪红三叶等 ;又要选择一些早春生长
较慢 , 但夏季生长较快的优质高产草种 , 如猫尾草 、扁穗雀麦 、林肯无芒雀麦 、多年生黑麦草等 ,
以便草种间相互搭配 , 取长补短才能在整个生长期保持人工草地优质 、持续高产 , 为畜牧业生
产持续稳定的发展 , 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
参 考 文 献
孙领等 , 19 94 ,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2 26 一 227
廖国藩 、贾幼陵 , 199 6 , 中国草地资源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51 4 一 51 5
黄文惠 、王培 , 1 992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草地开发研究 ,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10 一 1
廖国藩 、刘玉红 , 1992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 , 北京 : 文津出版社 , l一 7
黄文惠 、苏加楷 、张玉发等译 , 19 92 年 , 牧草一草地农业科学 , 北京 :农业出版社 , 187 一 193
E x Pe r im e n t o f In tr o d u ced o f Pas tu re SPec ie s in H o n g e h ib a o f
a M id d le M 0 u n ts in in siC h u a n
Liu Y u ho n g
(Co m m is i
o n fo r In te g ra t ed S u rv e y o f N a tur al R eso
u r ees
,
CA S
, 玫iji雌 1 0 0 10 1 )
X iao B iao Y u a n Ch
a
ng di ng
(G r a s la n d S t a t io n o f S iehu a n
,
(B
u r e a u o f A n im al

H u sb an d斗 in
C ha n g d u 6 1 0 0 4 1 ) Ch o n g Q i叱 Wanx ia n
,
Wanx
ian 6 3 4 0 0 0 )
A b stra e t
: B a se d o n th e field e x p eri m e n t o f in tred
u e ed o f w ild an d
e ul tiv a t e d for
a g e s p e e ies
,
the s tu d y 15 fo e u s ed t o sc r e e n fo r th e fine
s
pe
e ie s or s t r ai n s w ith lo n g g ro wt h pe ri
c e d w h ic h t u m
g re e n ear ly in sPri n g a n d la t e se nesc
e n e e in lall
.
T h e res ul
ts sho w th
a t se v e n o f th e e x am ine d fo
r -
a g e s p e e ie s
,
in those
g r e e n p eri od 1
5 6 6

8 8 d a ys lo n g e r th a n those
o f th e n a t iv e s p e e ie s o f co ks
-
fo t
,
h a v e be e n s e le e t ed
.
O th e r fo u r o f the m p rov
e to b e g re e n 1 6 一 1 7 d a ys e a r lie r a nd five to be
7 7
.
8 一 4 5 5 . 7 kg p e r ha h ig he r in fres h yield th a n the n a t iv e sp e eie s .
K ey w o r d s : C ul t iv a t ed fo r a g e ; W ild fo
r昭e ; S p e e ies in trod u e tio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