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25(6):544~549
Journal o1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湖北夏大豆种质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周 蓉,王贤智,张小娟,沙爱华,涂赣英,周新安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武汉 430062)
摘 要:利用SSR标记和系统聚类分析,对92个湖北夏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个 SSR位点
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9个,平均4.78个。鄂西南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
等位变异数最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区。83.6%以上的遗传差异是由于地区差异引起,表现较高程度的地理分化。
系统聚类将92个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I类和Ⅲ类分别以鄂西南山区品种和江汉平原区品种为主。鄂西南山
区和江汉平原区的大豆地方品种表现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关键词:夏大豆;遗传多样性;SSR;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Q75;$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0X(2007)06.054.06
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by SSR of Summer Sowing Soybean in Hubei
ZH0U Rong,WANG Xian—Zhi,ZHANG Xiao—Juan,SHA Ai.Hua,TU Gan.Ying,ZHOU Xin—An
(Oil Crops ResearchInstitute of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al Sdences,MinistryKey Laboratoryof
Oil Crops GeneticImprovement,Wuhan 430062,China)
Abstract:There were more than one thousand soybean(Glycine,rⅢ (L.)Mer)germplasms in Hubei
province.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summer sowing soybean landraces from diferent ag—
ricultural divisions of Hubei,we analyzed alelic profiles at 28 simple—sequence repeat(SSR)loci of 92
accessions.Th e SSR loci produced 134 alleles,and each SSR loci could detect 2 to 9 aleles with an aver-
age of 4.78 alleles per loci.Th e highest averages of both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and alleles were all OC—
curred in southwest division.and second one was Jianghan Plain division.More than 83.6% of total varia—
tion was produced by geographical diferentiation.By using the cluster analysis with Within—groups Link·
age method,92 landraces were classifed into three major groups at DNA leve1.Many landraces from
southwest division and Jianghan Plain were clustered in I and 11 group respectively.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diversity level of soybean landrace from both southwest and Jianghan Plain divis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from other divisions.
Key words:Summer sowing soybean(Glycine, (L.)Merr);Genetic diversity;SSR;Cluster analysis
大豆种质资源是培育大豆新品种、提高我国大
豆产量水平和发展大豆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深入
评价我国大豆种质的遗传变异,有利于促进大豆品
种的遗传改良。湖北省大豆栽培历史悠久,是南方
大豆产区之一。由于湖北省地貌类型、气候、土壤的
多样性,大豆种植分布广,用途多,耕作制度多样化,
在长期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遗
传类型和相应的特异种质。从已收集的湖北省地方
大豆品种资源的分析来看,各个县(或市)均有数量
不等的地方农家品种 ,在植株形态、抗病(逆)特性、
产量及品质性状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许多湖北大
豆品种是中国栽培大豆初选核心种质的重要组成部
分 J,在南方大豆群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初步
研究表明,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揭示湖北大
豆种质资源有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江汉平原类群
的大豆种质遗传差异较大 J。关媛等研究也表明,
湖北大豆资源具有资源数量多、遗传多样性高、特有
等位变异多等特点 J。近年来关于大豆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 2I9 ,前人的研究
大都针对我国大范围内不同生态类型的群体材料,
如东北大豆、黄淮大豆、南方大豆等评价其遗传变异
及分化,相对来说,对于局部地区如湖北大豆群体内
不同区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地理分化状况等
研究较少。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根据湖北省农业区
收稿13期:2007-04-23,修回13期:2007·07-18。
基金项 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1313);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资助项 目。
作者简介:周蓉(1957一),女,研究员,主要从事大豆种质资源研究。
· 通讯作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6期 周 蓉等:湖北夏大豆种质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545
划 m 开展了不同农业区大豆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
析,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群体的遗传
变异及群体间分化,以期为湖北地方品种资源的有
效利用和保护提供有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材料来自中国农科院油料研究所收集保存
的湖北夏大豆[Clyclne (L.)Merr]种质资源,经
2004年更新繁殖后,从不同来源的种质中随机抽取
92个品种,占湖北夏大豆资源总体 (1399份)的
6.6%,其中农家品种 9O个,选育品种 2个,来源地
包括57个县(市)(表 1)。参试材料在农艺性状上
具有多样性,如种皮颜色(黄色、绿色、黑色和褐色
等)、籽粒大小、熟期等。按照湖北省农业区的划
分 。。,将实验材料分成8个组,每个组的材料视作
一 个群体,即江汉平原包括 l8个品种,鄂中丘陵 8
个品种,鄂东平原丘陵 l4个品种,鄂东北山地 8个
品种,鄂东南低山丘陵5个品种,鄂西南山地 24个
品种,鄂西北山地 lO个品种,鄂北岗地 5个品种。
每个品种取 2O一3O粒种子,在光照生长箱中以清水
培养成幼苗。
1.2 方法
1.2.1 DNA提取及 PCR反应 基因组 DNA的提
取参照王珍等描述的 SDS法-】 ,部分操作略有改
动。取 1周龄幼叶 200—300 mg,用液氮迅速研磨
成粉末状,置 1.5 mL离心管中并加人 650 L于
65cC预热的 SDS提取缓 冲液,充分混匀后放入
65cC水浴保温 30 rain。随后加人预冷 5 mol/L KAc
150 L,冰浴20 rain后以13 000 r/rain离心 15 rain。
将上清液移人一新离心管,加人等体积的氯仿/异戊
醇(24:1),摇匀,13 000 r/rain离心 8 rain;再将上
表 1 供试材料的编号、品种名称及来源
Table 1 Landraces from diferent I"egion8 of Hubei province
躲饕 品La种nd貅race O来rig源n 愿ode numb nd名rac称e O来rig源n 乙0d。 品Lanumbe ce O来ri源gn 乙0d。 numbe
1 ZDD12048 ‘大白黄豆’ 宜昌 32 ZDD12148 ‘牛毛黄2’ 建始 63 ZDD11682 ‘蛾子白 1’ 远安
2 ZDD12050 ‘绿黄豆1’ 新洲 33 ZDD12153 ‘冬黄豆2’ 巴东 64 ZDD11696 ‘猴子搬桩黄豆’ 当阳
3 ZDD12056 ‘八月炸’ 应山 34 ZDD12223 ‘黑豆 1’ 襄阳 65 ZDD11850 ‘单秆糙’ 老河口
4 ZDD12057 ‘牵藤黄豆 1’ 应山 35 ZDD12184 ‘黑皮黄豆’ 钟祥 66 ZDD11726 ‘冬黄豆’ 枝江
5 ZDD12031 ‘菜黄豆’ 来风 36 ZDD12237 ‘黑泥豆’ 郧县 67 ZDD11824 ‘鞭杆黄豆 2’ 长阳
6 ZDD12019 ‘白迟黄豆 1’ 利川 37 ZDD12271 ‘茶黄豆2’ 公安 68 ZDD11707 ‘刺猥豆’ 宜都
7 ZDD12042 ‘白壳豆’ 湖北 38 ZDD12186 ‘小黑黄豆’ 公安 69 ZDD11704 ‘藤子黄豆’ 当阳
8 ZDD05538 ‘云梦花叶豆’ 云梦 39 ZDD12190 ‘黑黄豆’ 宜昌 70 ZDD11898 ‘郧县豆’ 郧县
9 ZDD12069 ‘细粒青皮黄豆’ 罗田 40 ZDD12250 ‘黑黄豆’ 宣恩 71 ZDD11896 ‘八月炸’ 郧县
10 ZDD12098 ‘青黄豆’ 秭归 41 ZDD12251 ‘黑黄豆’ 来凤 72 ZDD11867 ‘九月寒 1’ 宜城
11 ZDD12102 ‘绿黄豆’ 五峰 42 ZDD20460 ‘矮脚丁’ 神农架 73 ZDD11852 ‘小黄豆’ 枣阳
12 ZDD12076 ‘细粒青黄豆’ 英山 43 ZDD12287 ‘红黄豆 ’ 兴山 74 ZDD12062 ‘被子棵黄豆3’ 大悟
13 ZDD12082 ‘十月冬’ 阳新 44 ZDD20607 ‘高脚绿 ’ 利川 75 ZDD12033 ‘江西早 1’ 鹤峰
14 ZDD12071 ‘斑鸠黄豆’ 蕲春 45 ZDD11613 ‘九月寒 ’ 安陆 76 ZDD11955 ‘上白豆 1’ 恩施
15 ZDD12065 ‘八月爆’ 安陆 46 ZDD11604 ‘团鱼蛋’ 应山 77 ZDD11952 ‘牛啃桩 1’ 郧西
16 ZDD12084 ‘绿皮冬黄豆’ 通山 47 ZDD11629 ‘小牛皮黄豆 1’ 蕲春 78 ZDD11925 ‘泥黄豆2’ 竹山
17 ZDD05526 ‘沔阳牛啃桩’ 仙桃 48 ZDD20493 ‘早黄豆’ 房县 79 ZDD05531 ‘松滋茨衣子’ 松滋
18 ZDD12072 ‘青皮黄豆’ 武穴 49 ZDD11631 ‘八月爆 ’ 黄梅 8O ZDD05551 ‘武昌秋黄豆’ 武昌
19 ZDD12080 ‘青皮豆’ 阳新 50 ZDD11642 ‘九月黄2’ 阳新 81 ZDD05525 ‘黄陂八月渣’ 黄陂
20 ZDD12077 ‘绿皮豆’ 咸宁 51 ZDD11653 ‘猴子毛 1’ 嘉鱼 82 ZDD05561 ‘京山黄豆’ 京山
21 ZDD12146 ‘黑黄豆 1’ 建始 52 ZDD11614 ‘牵藤黄豆 1’ 红安 83 ZDD05577 ‘谷城绵羊尾巴’ 谷城
22 ZDD12170 ‘关绿黄’ 五峰 53 ZDD11652 ‘天鹅蛋2’ 嘉鱼 84 ZDD05591 ‘云梦白毛豆’ 云梦
23 ZDD12208 ‘画眉豆’ 秭归 54 ZDD11578 ‘中豆5号’ 武汉 85 ZDD05656 ‘天门孝感豆’ 天门
24 ZDD12124 ‘大青豆’ 保康 55 ZDD20613 ‘青皮豆’ 来凤 86 ZDD05900 ‘荆门冬豆子’ 荆门
25 ZDD12123 ‘青豆’ 谷城 56 ZDD20530 ‘豌豆黄’ 竹溪 87 ZDD05880 ‘松滋黑黄豆’ 松滋
26 ZDD12115 ‘高秆青’ 南漳 57 ZDD11617 ‘老鼠皮’ 麻城 88 ZDD05906 ‘公安茶黄豆’ 公安
27 ZDD12095 ‘冬黄豆’ 宜都 58 ZDD11577 ‘中豆4号’ 武汉 89 ZDD05909 ‘黄陂红黄豆’ 黄陂
28 ZDD05527 ‘沔阳杨矮脚’ 仙桃 59 ZDD11661 ‘八月炸 2’ 洪湖 9o zDDo568O ‘监利重阳豆’ 监利
29 ZDD12125 ‘牛毛黄’ 保康 60 ZDD11828 ‘油麻黄豆’ 长阳 9l zDD05653 ‘监利牛毛黄’ 监利
30 ZDD12131 ‘红毛黄豆 1’ 随县 61 ZDD11655 ‘八月炸’ 嘉鱼 92 ZDD05659 ‘钟祥刺猥包’ 钟祥
31 ZDD12136 ‘打泥豆 1’ 随县 62 ZDD11764 ‘白毛黄豆1’ 兴山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5卷
清液移入另一新离心管,加入0.7倍体积的异丙醇
和 1/10体积的 3 mol/L NaAe,混匀后 一2O℃放置
30 min以上。13 000 r/min离心 15 min后,移去上
清液,70% 乙醇清洗 沉淀,室 温保持 10 min后
13 000 r/min离心 5 min;倒掉上清液后再次用乙醇
清洗沉淀,最后用 200 TE缓冲液溶解沉淀,
一 20℃保存备用。实验选用 33对 SSR引物,由北
京三博志远生物公司合成,引物序列来自htp://
129.186.26.94/SSR.html。PCR反应在 C_2oo扩
增仪上进行。总反应体积 20 ,其 中包括 10×
bufer 2.0 L,10 mmol/L dNTP 0.4 L,20 mmol/L
MgC12 1.5 L,10 mmol/L弓I物 0.8 L,2 U/I~L Taq
酶 0.5 L,ddH2O 13.8 L,模板 DNA 1 L。PCR反
应程序为:94℃预变性 5 min后 ,94℃ 变性 1 min,
47℃退火 1 min,72℃延伸 1 min,35个循环;最后
72℃延伸 5 min,4℃保存。
1.2.2 电泳分析检测 PCR产物用 6%聚丙烯酰
胺凝胶电泳,以DYY一12型电泳仪在 1×TBE缓冲液
中电泳 2 h左右,银染法检测。
1.2.3 数据统计分析 对每个 SSR产物银染后,
根据分子量 Marker DNA片段的长度大约在 200—
1200 bp之间的条带加以统计,有带记为“1”,无带
记为“0”,建立 1,0型数据。遗传相似系数(,)按
Simple matching公式计算 ,,=(n +i"t0o)/(n +
n +n +n0o),遗传距离D=(1一I)/I。n 代表成
对比较的一个品种中标记到的所有带数,n 代表另
一 个品种中标记的总带数,n 为两个品种共有的带
数,n。为两个品种均无带的位点数。利用 SPSS系
统聚类分析软件,采用 Within—groups Linkage方法构
建聚类图。为了衡量一个群体扩增产物的表型多样
性水平(多态性程度),引用Shannon指数:H=一ypi
hIpi,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 =H/n,总群体遗传
多样性指数:1-2=~∑p InP。这里 为一条扩增带
在某一群体内的出现频率,P为一条扩增带在总群
体中的出现频率,n为品种数 目。由上述结果,进一
步计算遗传多样性在群体内所占比例 Hl/ 以及
在群体间所占比例( 一H )/ 。
2 结果与分析
2.1 SSR标记的多态性分析
利用33对SSR引物对 92份夏大豆种质基因组
进行扩增,其中有28对引物能扩增出较清晰的谱带
(图 1),有 5对 引 物 (Sat236,Sat409,Sat281,
Sat184和Sat453)未能扩增出清晰的谱带。在总样
本中,28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34个等位变异,每
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 2—9个,平均为 4.78个。
不同位点的等位变异数表现差异,其中 Sat347和
Sat123等位变异数较少,仅 2个;Sat354等位变异
数最多,有9个(表2)。分析表明,不同农业区的等
位变异数有较大差异,在鄂东南低山丘陵区,每个位
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 1—6个;鄂西南和鄂西北山地
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 2—9个。以鄂西南山
地检测 出的等位变异数最多(126个 ),平均 4.50
爪/位点,其余依次为江汉平原(4.18个/位点)、鄂
西北山地(4.11 位点)、鄂东平原丘陵(3.86个/
位点)、鄂 中丘陵 (3.79个/位点)、鄂 东北 山地
(3.61个/位点)、鄂东南低山丘陵(3.29 位点)
和鄂北岗地(3.18个/位点)。对不同农业区各个位
点的等位变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F测验 (F=
2.593)其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这可能与组成群
体的品种数量有关。
2.2 遗传多样性
从总样本的 Shannon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不
同SSR位点反映的遗传多样性有较大的差异,以
Sat445的 Shannon多 样性 指 数 最高 (1.8841),
Sat123的多样性指数最低(0.2889),平均多样性指
35 40 45 50 55 60 M
1~62:样品序号(品种名称和序号同表 1);M:Marker
1—62:The number of soybean|andraees(The$81"1e lalne and code as table 1);M~Marker
图 1 引物 Sat197对大豆部分品种的 SSR扩增谱带
Fig.1 SSR profile of Satt197 on part of landraees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6期 周 蓉等 :湖北夏大豆种质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547
数为 1.2148(表 2)。在以农业区划分的群体中,不
同位点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差异也较大,除鄂
东平原丘陵、鄂东南低山丘陵和鄂北岗地的多样性
指数变幅在0~1.8414之间外,其他 5个群体的指
数变幅在0.2868~2.0567之间。平均而言,来自鄂
西南山区的大豆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
(1.1835),其余依次为江汉平原(1.1516)、鄂西北
山地(1.1461)、鄂中丘陵(1.1131)、鄂东北 山地
(1.0799)、鄂东平原丘陵(1.0484)、鄂东南低山丘
陵(0.9963)和鄂北岗地(0.9837)。对不同群体的
多样性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其差异未达到0.05显著
水平。不同群体的等位变异数与遗传多样性指数均
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 0.884~0.961,表明
等位变异数愈多,其遗传多样性指数愈高,这与李林
海等[5 对黄淮夏大豆和南方夏大豆的研究结果一
致。本研究中也发现在总样本和群体中,个别位点
存在等位变异较少而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现象。
如总样本中Sat462的等位变异数为4,Sat521的等
位变异数为6,但前者的遗传多样性指数(1.3816)
却大于后者(0.9931);鄂西南群体中的 Sat079和
Sat080也表现类似的情况,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与
等位变异数的相关并非绝对性,可能还与等位变异
数的分布有关 。
以研究的92个大豆种质作为总样本,其 Shan—
non多样性指数为34.0152,平均0.3697。不同群体
的 Shannon 多 样 性 指 数 以 鄂 西 南 山 区 最 高
(33.1389),其次为江汉平原(32.2446),鄂北岗地
则最低(27.5431)。进一步对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
行剖分表明,群体内存在的变异很小,在 16.40%以
下,群体 之 间 的变异 占总遗 传 变 异 的 比例 为
83.60% ~95.94%,表明遗传差异 由地区差异引
起,存在较高程度的地理分化(表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48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5卷
Note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Hl=The average of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oftotal
2.3 聚类分析
利用 92个种质的 SSR数据建立了聚类图(图
2),从图2可以看出各参试品种的遗传距离以及不
同品种之问的遗传关系。在遗传距离 D值为
0.3755处,92个大豆品种分为3大类群,第 1类 4O
个品种,第 Ⅱ类 9个品种,第Ⅲ类43个品种。在第
1类和第Ⅲ类中均分布有 8个群体的品种,但是第
1类以鄂西南山地的品种最多,l4个,占35%,其他
群体的品种为 1—6个,占2.5% 一15%;第 Ⅲ类以
江汉平原的品种最多,l2个 ,占27.9%,其他群体的
品种为 1—9个,占 2.3% 一20.9%。在 D值 为
0.3550处,第 1类和第 Ⅲ类均可再划分为 2个亚
类,I-1亚类有37个品种,其分布有 8个群体的品
种,仍以鄂西南山地的品种最多,l3个,占35.1%;
II.1亚类有 26个品种,也分布有 8个群体的品种,
并以江汉平原的品种为主(11个品种,占42.3%)。
从不同群体的品种在各类和亚类中的分布来看,来
自鄂西南山地的大豆地方品种在各个类和亚类中均
有分布,来 自江汉平原的地方品种除了在 I-2亚类
中没有分布外,在其他类和亚类中亦均有分布,并均
占有较大的品种数量,表明鄂西南山地和江汉平原
大豆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水平高。
3 讨论
3.1 湖北大豆的遗传多样性
湖北省的8个农业区是根据自然条件相似性原
则而制定,本研究依农业区将 92个参试品种组成 8
个群体,其结果反映出不同群体之问在遗传多样性
指数、等位变异数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Nei的观
点,总遗传多样性包括各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和各
种群问的遗传多样性 ,本研究分析了湖北大豆种
质群体问和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反映出群体问的
遗传多样性在总样本遗传多样性中所占比例较大
(83.60% 一95.94%),尤其鄂西南山地和鄂中南江
汉平原群体十分明显,表现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由遗传距离关系建立的聚类分析也表明,鄂西南山
地和江汉平原大豆品种既广泛分布于各类和亚类
中,又在第 1类和第Ⅲ类中集聚了明显较多数量的
品种。在鄂西南山地大豆品种较多的第 1类 中,
65.O%的品种为绿色种皮;在江汉平原大豆品种较
多的第Ⅲ类中,83.7%的品种为黄色种皮,(第 Ⅱ类
则以黄色种皮和黑色种皮品种各占 1/2),从种皮颜
色方面也反映了鄂西南山地和江汉平原大豆群体的
遗传特点及区域特性。地理位置表明 。。,鄂西南山
地农业区以海拔 800 m以上的二高山地为主体,问
有少量山间盆地与河谷平坝,地形崎岖复杂,气候垂
直差异十分明显。江汉平原区属多宜性地带,亚热
带气候,自然环境良好,土壤多为江河的冲积物组
成,土层深厚肥沃,水、热、土资源比较协调,适宜农
作物生长。综上分析表明,地理生态因素对湖北大
豆地方品种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不同群体问存在
较高程度的地理分化。这与游明安等 ¨对长江下
游大豆地方品种的研究基本一致。因此,在夏大豆
育种中应合理利用适应性强的湖北地方品种,包括
不同农业区和遗传多样性较高区域的品种作为亲
本;另一方面,湖北大豆种质遗传距离分布范围在
0.0384—0.4045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湖北大豆
的亲缘关系较为密切,应当征集和引进地理远缘或
不同生态区品种,以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促进
湖北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良。
3.2 样本数量对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许多研究认为样本数量对遗传多样性评价参数
有较大的影响 , J,李林海等 研究了 142份黄淮
夏大豆与 146份南方夏大豆之间的等位变异数没有
显著差异,但是两群体的 Simpson多样性指数差异
达显著水平。本研究中不同农业区群体之间等位变
异数的差异较大,达到 5%显著水平(F=2.593 ),
但不同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F=
0.833),分析认为与不同群体的样本数量差异较大
有关。说明以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种群问遗传
多样性差异,各个群体的样本数量是一个值得重视
的问题,对遗传多样性分析的客观真实性有较大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期 周 蓉等:湖北夏大豆种质 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549
Genetic distance
n0000 n0929 n1455 0 2285 0 3123 0 4045
— f}_
二二=二丁一 广L
— 一
— 一
‘ 卜_J
I I
.
‘
一
}
一
l
; h
:
I
1
}一 卜—1
;一 h
, - -
, _ ●
, l 1
图 2 92份湖北夏大豆种质的 SSR聚类图
Fig.2 Dendrogram of 92 soybean(Glycine,眦 )
landraces from Hubei On SSR data
影响。为了消除不同群体间、样本容量大小对遗传
多样性指数的影响,Sheldon提出修正 Shannon多样
1
性指数公式:H= =(一Xpi lnp )[121,Ⅳ是指定
群体中具有特异遗传型的个体数;关媛等也提出针
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的修正公式:H=一InN∑pi
lnpi,N为样本数 J。运用关媛等的修正 Shannon多
样性指数公式对本实验 Shannon多样性指数进行了
修正,其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以鄂西南山区最高
(3.7614),其余依次为江汉平原(3.3285)、鄂东平
原丘陵(2.7667)、鄂西北山地(2.6391),鄂中丘陵
(2.2985)、鄂东北山地(2.2455)、鄂东南低山丘陵
(1.6034)和鄂北岗地(1.5931);F测验结果表明不
同群体问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16.027”),
鄂西南山区和江汉平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高于鄂东
南低山丘陵区和鄂北岗地的大豆地方品种。本实验
遗传多样性修正分析结果表明,运用修正公式 H=
一 InN Xpi lnpi对于减少或消除不同群体问样本数
量差异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具有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邱丽娟,曹永生,常汝镇,周新安 ,王国勋,谢华,张博,李向
华,孙建英,许占友,刘立宏.中国大豆(Glycine )核心种
质构建 I.取样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
1442—14 9.
[2] 关嫒,鄂文弟,王丽侠,关荣霞,刘章雄,常汝镇,曲延英,邱丽
娟.以湖南和湖北大豆[Glycine (L.)Mer.]为例分析影
响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因素[J].作物学报,2007,33(3):461—
468.
[3] 周蓉,张小娟,王贤智,沙爱华,周新安,涂赣英.湖北省大豆
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大豆科学,2006,25(3):
212—217.
[4] 崔艳华,邱丽娟,常汝镇,吕文河.黄淮夏大豆遗传多样性分
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5—22.
[5] 李林海,邱丽娟,常汝镇,贺学礼.中国黄淮和南方夏大豆
(Glycine L.)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研究[J].作
物学报,2005,31(6):777—783.
[6] Dong Y s,Zhao L M,Liu B,Wang Z W.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cultivated soybO.I31 grown in China[J].Theor Appl Genet,2004,
108:931—936.
[7] Abe J,Xu D H,Suzuki Y,Kanazawa A,Shimamoto Y.Soybean
gerplasm pools in Asia revealed by nuclefl,r SSRs[J].Theor Appl
Genet,20o3,106:4_45—453.
[8] 盖钧镒,许东河,高忠,岛本义也,阿部纯,福士泰史.中国栽
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不同生态类型群体间遗传演化关系的研
究[J].作物学报,2000,26(5):513—520.
[9] 钱吉,陈庠,郑师章,陈燃.不同纬度野生大豆种群间的遗传
变异[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37(2):208—212.
[1O] 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省情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85—88.
[11] 王珍,方宣钧.植物 DNA分离[J].分子植物育种,2003,1
(2):281—288.
[12] 王树成,李增智.分子数据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J].安徽
农业大学学报,2002,Z9(1):90—94.
[13] 游明安,盖钧镒.长江下游大豆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J].中
国油料,1994.16(4):36—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