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Cinnamomum (Lauraceae) Resources in Hubei Province,China

湖北樟属植物资源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 19 (6) : 489~ 496 
J ourna l of W uhan B otan ica l Resea rch
湖北樟属植物资源Ξ
陶光复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4)
摘 要: 樟属 (C innam om um ) 植物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经济林木, 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
主要建群种或优势种。湖北是我国樟属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 经我们多年的野外采集
调查、引种栽培和分类研究, 现已鉴定共有 13 种 2 变种, 占全国种类总数的 2818%。笔者对
这些种类进行了系统整理, 订正了若干历史遗留的分类学问题, 同时报道了各分类群的地理
分布。对于湖北樟属植物资源的现有状况, 按种分别作出了具体的描述, 而且还从总体上进行
了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樟属; 湖北; 分类; 地理分布; 植物资源
中图分类号: Q 949. 747.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70X (2001) 0620489208
C innam om um (Lauraceae) Resources
in Hube i Prov ince, Ch ina
TAO Guang2Fu
(W uhan Institu te of B otany , T he Ch inese A cad emy of S ciences, W uhan 430074, Ch ina)
Abstract: T he genu s C innam om um (L au raceae) is the k ind of h igh ly impo rtan t
econom ic trees w h ich has m ade the con struct ive species o r dom inan t species of
evergreen b road2leaved fo rest in the sub trop ics of Ch ina. H ubei is a p rovince
rich in the natu ra l resou rces of C innam om um . Based on field co llect ion s and in2
t roduct ion s carried ou t in the past 20 years, 13 species and 2 variet ies of C in2
nam om um in H ubei have been iden t if ied w h ich m ake up 2818% of the to ta l
amoun t in Ch ina. T he p resen t paper m ain ly has a classif ica t ion trea tm en t to
them and a comp lete invest iga t ion on the reserve dist ribu t ion. A summ ary
evaluat ion of C innam om um resou rces in H ubei P rovince is p resen ted here in
species and genu s level.
Key words: C innam om um ; H ubei P rovince; C lassif ica t ion; Geograph ic dist ri2
bu t ion; P lan t resou rcesΞ 收稿日期: 2001203208, 修回日期: 2001209214。基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000- 01)。
 作者简介: 陶光复 (1946- ) ,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从事植物分类与资源植物研究。
樟科樟属 (C innam om um )是热带亚洲 (延至大洋洲和太平洋岛屿) 及热带美洲分布但
以前者为主的一个大属, 种类多达 250 余种, 我国约有 50 种。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 被确定为“樟木林”类型的约有 32 万 hm 2, 占常绿林面积的 1ö10 [1 ]。这是一类十分重要
的经济林木, 不仅是优良的用材树种, 而且是珍贵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化树种。在植物界
独树一帜的可贵之处, 在于樟属植物全株各器官均含有芳香油 (挥发油或精油) , 可广泛用
于香料、医药、食品和化工合成等工业, 尤其是在我国天然香料和医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 并且多年来倍受国际市场的欢迎。中国樟油, 享誉全球。早在 1937 年, 著名植
物学家陈嵘教授在其著《中国树木分类学》中就曾明确指出:“如樟树、楠木、肉桂等利用上
之价值极大。欧美人士每谓中国植物界之富源重在樟科, 良有以也。”
我国的樟属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湖北省地处亚热
带, 万里长江横贯东西, 是我国樟属植物及樟油的重要产区。《湖北植物志》第 1 卷 (1976)
记载了该省樟属植物 7 种 1 变型[2 ] ,《中国植物志》第 31 卷 (1982)描述了我国樟属植物 46
种 1 变型, 其中在湖北有分布的仅 6 种 1 变型[3 ]。据最近的资料统计 (程必强等, 1997) , 我
国樟属植物应有 50 种 2 变种, 按在各省 (区)分布的种数多少排序, 湖北有 7 种, 占全国种
类总数的 1315% , 名列第 11 位[1 ]。经我们多年的野外采集调查、引种栽培和分类研究, 现
知湖北樟属植物 13 种 2 变种, 占全国种类总数的 2818% , 仅次于云南、广西和广东等省
(区) , 而与四川 (包括重庆市)并列第 4 位。
1 湖北樟属 (C innam om um )分种检索表
1. 果时花被片完全脱落; 芽鳞明显, 覆瓦状; 叶互生, 羽状脉或近离基三出脉, 侧脉脉腋在
叶面呈泡状隆起, 背面有腺窝 (1. 樟组 Sect. 1. Cam p hora)。
  2. 叶具近离基三出脉, 侧脉及支脉脉腋下面有明显的腺窝。
   3. 树皮桃红; 叶柄发红, 叶片较薄, 两面黄绿色, 揉之可闻刺鼻的樟脑气味⋯⋯⋯
1. 樟树C. cam p hora (L inn. ) P resl⋯⋯⋯⋯⋯⋯⋯⋯⋯⋯⋯⋯⋯⋯⋯⋯⋯⋯
   3. 树皮黄色; 叶柄绿色, 叶片较厚, 背面灰白色, 揉之可闻清香的芳樟醇气味⋯⋯
2. 芳樟C. cam p hora (L inn. ) P resl var. lina loolif era Fu jita⋯⋯⋯⋯⋯⋯⋯⋯
  2. 叶具羽状叶脉, 仅侧脉脉腋下面有腺窝。
   4. 老叶两面或背面明显被毛。
    5. 枝条紫褐色, 无毛; 圆锥花序总梗无毛, 序轴常具微柔毛 ⋯⋯⋯⋯⋯⋯⋯⋯
3. 湖北樟C. bod in ieri L Óvl. var. hup ehanum (Gam b le) G. F. T ao⋯⋯⋯⋯
    5. 枝条不呈紫褐色, 被毛; 圆锥花序总梗与序轴均密被毛。
     6. 小枝、叶背面、花序及果序均密被白色绢毛; 果无毛 ⋯⋯⋯⋯⋯⋯⋯⋯⋯
4. 银木C. sep ten triona le H and. 2M azz.⋯⋯⋯⋯⋯⋯⋯⋯⋯⋯⋯⋯⋯⋯
     6. 小枝、叶背面、花序及果序均密被灰褐色至淡黄褐色短柔毛; 果被灰褐至淡
黄褐色柔毛 5. 阔叶樟C. p la typ hy llum (D iels) A llen⋯⋯⋯⋯⋯⋯⋯⋯⋯
   4. 老叶两面无毛。
    7. 圆锥花序较细长, 约 9~ 20 cm , 多花密集 ⋯⋯⋯⋯⋯⋯⋯⋯⋯⋯⋯⋯⋯⋯
6. 油樟C. long ep an icu la tum (Gam b le) N. Chao ex H. W. L i⋯⋯⋯⋯⋯⋯
094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9 卷 
    7. 圆锥花序较短小, 约 4~ 10 cm , 少花稀生。
     8. 叶背面侧脉脉腋腺窝不明显⋯⋯7. 黄樟C. p a rthenoxy lon (Jack) M eissn.
     8. 叶背面侧脉脉腋腺窝明显⋯8. 云南樟C. g land u lif erum (W all. ) M eissn.
1. 果时花被片宿存, 或上部脱落下部留存在花被筒的边缘上; 芽裸露或芽鳞不明显; 叶
对生或近对生, 三出脉或离基三出脉, 侧脉脉腋在叶面无泡状隆起, 背面无腺窝 (2. 肉
桂组 Sect. 2. C innam om um )。
  9. 叶无毛, 或叶背幼时被毛老时无毛。
   10. 花序呈伞房状, 少花。
    11. 花被外面无毛, 边缘具乳突小纤毛⋯⋯⋯⋯⋯⋯⋯⋯⋯⋯⋯⋯⋯⋯⋯⋯⋯
9. 野黄桂C. jensen ianum H and. 2M azz.⋯⋯⋯⋯⋯⋯⋯⋯⋯⋯⋯⋯⋯⋯
    11. 花被两面密被毛, 边缘不具乳突小纤毛⋯⋯10. 少花桂C. p aucif lorum N ees
   10. 花序呈圆锥状, 多花。
    12. 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 果托全缘或具浅圆齿⋯⋯⋯⋯⋯⋯⋯⋯⋯⋯⋯
11. 浙江桂C. chek iang ense N akai⋯⋯⋯⋯⋯⋯⋯⋯⋯⋯⋯⋯⋯⋯⋯⋯⋯
    12. 叶线形至线状披针形; 果托边缘具齿裂, 齿端截平 ⋯⋯⋯⋯⋯⋯⋯⋯⋯⋯
12. 狭叶桂C. hey neanum N ees⋯⋯⋯⋯⋯⋯⋯⋯⋯⋯⋯⋯⋯⋯⋯⋯⋯⋯
  9. 幼叶两面被毛, 仅叶面毛被后渐脱落。
   13. 植株各部毛被均呈灰白至银色 13. 川桂C. w ilson ii Gam b le⋯⋯⋯⋯⋯⋯⋯
   13. 植株各部毛被均呈污黄或黄色。
    14. 枝、叶背叶柄和花序被污黄色硬毛状柔毛, 至老不变; 果托边缘具齿裂⋯⋯
14. 毛桂C. app elianum Schew e⋯⋯⋯⋯⋯⋯⋯⋯⋯⋯⋯⋯⋯⋯⋯⋯⋯⋯
    14. 枝、叶背和花序被黄色平伏绢状柔毛, 老时叶背毛被渐脱落至无毛; 果托全
缘 15. 香桂C. subaven ium M iq.⋯⋯⋯⋯⋯⋯⋯⋯⋯⋯⋯⋯⋯⋯⋯⋯⋯⋯
2 地理分布与资源状况
2. 1 樟树C innam om um cam p hora (L inn. ) P resl
全省各地分布甚广, 多为栽培, 用作园林绿化和用材树种, 常生于海拔 70 m 以下的
低山、丘陵和平原湖区, 成片的面积较大的樟树林尚未发现, 资源面广而呈高度分散状态。
樟树在我国南方 14 个省 (区)均有分布, 但天然林木已经濒临绝灭, 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仅江西、福建和台湾等省保留和发展了较大面积的种植和生产基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
南也有分布。
湖北 (利川)樟树精油主含 1, 82桉叶油素 (65176% ) [4 ]。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单体香料
和医药化工原料, 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应该大力推广发展。
2. 2 芳樟C innam om um cam p hora (L inn. ) P resl var. lina loolif era Fu jita
产利川, 生长在海拔 500~ 800 m 的山坡, 星散分布, 路边宅旁可见有栽培。芳樟是日
本学者藤田安二 (Y. Fu jita) 定名发表的樟树的一个变种, 与原变种 (本樟) 最关键的区别
在于二者精油的化学成分差异颇大。本樟油主含樟脑, 芳樟油主含芳樟醇而不含樟脑[5 ]。
二者的植物形态差异也较明显, 正如本文分种检索表所描述的, 二者在分类鉴定时也比较
194 第 6 期                陶光复: 湖北樟属植物资源
容易区分。芳樟常与本樟混杂生长, 广泛分布于湖北各低山地区, 在丘陵和平原、湖区也多
有栽培。芳樟还分布于江西、浙江、福建和台湾等省, 现为我国利用枝叶大量生产芳樟油
(醇)的原植物, 已在江西、福建等地发展种植近 200 hm 2 [1 ]。
湖北 (利川) 芳樟精油富含芳樟醇, 含量高达 89159% [6 ]。这是一种用途广、用量大的
重要天然香料,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2. 3 湖北樟C innam om um bod in ieri L Óvl. var. hup ehanum (Gam b le) G. F. T ao
湖北樟原是 Gam b le 于 1914 年命名发表的一个新种 (C innam om um hup ehanum
Gam b le in Sargen t, P l. W ils. 2: 69. 1914)。后来, 经研究被认为这个新种不能成立, 因为
它即是早在此两年前L Óvl. 发表的一个新种猴樟 (C innam om um bod in ieri L Óvl. in Fedde,
R epert. Sp. N ov. 10: 369. 1912) , 所以湖北樟的拉丁文学名被作为猴樟的一个异名处理。
我们结合野外采集调查和标本研究发现, 二者虽然很相似, 但也有十分明显的区别, 尤其
是在野外更容易鉴定。湖北樟的花序除总梗外各级序轴常具微柔毛, 花被筒及花被裂片外
面多被绢状微柔毛或少见近无毛; 而猴樟的花序总梗及各级序轴均无毛, 花被筒及花被裂
片外面均无毛或近无毛。二者的地理分布区也各不相同, 湖北樟主产于湖北西部、四川东
部和湖南西部; 猴樟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及东南部。因此, 我们认为湖北樟是猴樟
种内一个相对独立的变种, 已于 1987 年发表新组合学名 C innam om um bod in ieri L Óvl.
var. hup ehanum (Gam b le) G. F. T ao in A cta B otan ica S in ica , 29 (5) : 542. 1987。
在湖北省境内, 湖北樟集中分布于鄂西南山区, 包括恩施州和宜昌市两地 18 个县
(市) , 生长在海拔 250~ 1 300 m 区间的河谷、溪边、路旁和向阳山坡, 常见成片分布, 古木
大树较多, 高达 25 m , 胸径 1 m , 当地土家族群众称之为“神樟”, 倍加珍惜爱护, 逢年过节
时常在树身披上红布。尤其是在长阳县清江河谷地带, 发现有较大面积的纯林, 资源贮量
十分丰富。另外, 在鄂西北山地神农架、房县、谷城和十堰等县 (市) , 也有湖北樟星散分布,
但大树较少见, 常生长在海拔 600~ 1 200 m 的沟谷中[6 ]。
我们发现湖北樟有两个化学类型。一个是柠檬醛型, 其精油中柠檬醛的含量高达
95101% [4 ] , 是相当理想的、极具开发价值的新资源。柠檬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单体香料和
医药及有机合成化工原料。另一个为樟脑型, 其精油主含樟脑达 88146% [6 ] , 这是我国又
一种十分难得的天然樟脑新资源。
2. 4 银木C innam om um sep ten triona le H and. 2M azz.
集中产于恩施州 8 县 (市) , 垂直分布区间为海拔 600~ 1 500 m , 其中在海拔 800~
1 000 m 分布密度最大, 常呈成片纯林状, 而在海拔 800 m 以下和 1 000 m 以上, 多呈零星
分布状, 散生于林中, 至海拔 1 200 m 以上, 则更为稀少。银木多生长在山麓、沟边、路旁和
山间小盆地中, 生长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均较强, 大树常见高达 20 m , 资源状况良好, 发展
潜力大。我们随机选取 128 个标准样地进行了样方分析, 初步统计出恩施全州约有 183 万
株银木 (不含小幼树) , 足见现有野生资源贮量相当丰富[6 ]。
银木除主产地湖北和四川之外, 在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南部也有分布。
湖北 (利川) 银木精油主含反式- 甲基异丁香酚, 含量高达 85171% , 这是一种重要的
单体香料。作为一种理想的新资源植物, 银木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7 ]。
294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9 卷 
2. 5 阔叶樟C innam om um p la typ hy llum (D iels) A llen
产利川以及星斗山自然保护区, 生长在海拔 700~ 1 200 m 的山坡和溪边, 少见。阔叶
樟的地理分布区相当狭小, 仅见产于鄂西、川东一带, 资源贮量很少, 1987 年已被《中国植
物红皮书》编委会列为国家级第二批保护植物。
  我们首次报道了阔叶樟精油的化学成分, 发现其主成分为反式2甲基异丁香酚, 含量
高达 94104% 。这是迄今所知的最优良的一种高含量反式2甲基异丁香酚新资源植物, 由
于其自然资源稀少, 更加倍显珍贵, 具有极其重要的种质资源保护价值和开发利用价
值[7 ]。
2. 6 油樟C innam om um long ep an icu la tum (Gam b le) N. Chao ex H. W. L i
产恩施、巴东、利川、鹤峰、五峰、秭归、长阳和南漳, 生长在海拔 500~ 1 400 m 的山
坡、溪边或路旁, 比较少见, 野生资源量较少。油樟主产四川, 湖南西部和陕西南部也有分
布, 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生产桉叶醇的重要原料。四川省除利用野生资源外, 还发展种
植营建人工基地。
湖北油樟精油中的桉叶醇含量较低, 仅为 15161% , 而第一主成分是布勒醇, 含量
44178% , 这是一种尚不知用途的化合物, 所以, 该种精油并无多少应用价值1)。
2. 7 黄樟C innam om um p a rthenoxy lon (Jack) M eissn.
该种在 1952 年以前一直采用 C innam om um p a rthenoxy lon (Jack ) M eissn. 一名。
Ko sterm an s 1952 年依据L au rus p orrecta Roxb. in Ho rt. Beng. 30. 1814. 发表新组合C in2
nam om um p orrectum (Roxb. ) Ko sterm. 取代了它, 此后三十余年间, 我国一直沿用这一
拉丁文学名作为黄樟的种名。经李锡文 (1988) 研究并证实,“Ko sterm an s 认为 L au rus
p orrecta Roxb. 见于 1814 年是一裸名, 其正式发表的日期是 1832 年, 因此比正式发表于
1820 年的L au rus p a rthenoxy lon Jack 晚很多, 按优先权的原则, 理应采用C. p a rthenoxy 2
lon (Jack) M eissn. 作为黄樟的正式学名”[8 ]。
产利川、恩施、咸丰和长阳等县, 生长在海拔 400~ 1 300 m 的山坡、河边和路旁, 比较
常见, 具有一定量的野生资源。据文献记载, 黄樟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和云南等省区。经我们调查发现黄樟在湖北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 并首次进行了报道[6 ]。
黄樟是中国樟油及樟脑的重要生产原料植物, 现已在云南、贵州等省发展种植约
2 000 hm 2 [1 ]。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湖北黄樟精油主含芳樟醇 (81141% ) 和氧化芳樟醇 (8117% ) , 这两种重要单体香料
的含量合计高达 89158% , 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6 ]。
2. 8 云南樟C innam om um g land u lif erum (W all. ) M eissn.
产鄂西南山区咸丰和利川等县, 生长在海拔 400~ 1 200 m 的山坡常绿阔叶林或灌丛
中, 少见。云南樟分布于西藏东南部, 经云南中部和北部并至川黔两省南部及鄂西南, 应属
喜马拉雅——中国植物区系的典型成分。印度、尼泊尔、缅甸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2. 9 野黄桂C innam om um jensen ianum H and. 2M azz.
产鄂东南幕阜山区通城、通山等县, 生长在海拔 300~ 1 000 m 的向阳山坡和沟谷溪
  1) 陶光复, 丁靖垲, 孙汉董. 湖北油樟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待发表)。
394 第 6 期                陶光复: 湖北樟属植物资源
边, 散生分布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或灌丛中。野生资源量不大。野黄桂亦分布于湖南、四川、
广西、广东、江西和福建等省 (区)。
2. 10 少花桂C innam om um p aucif lorum N ees
产鄂西南山区利川、恩施、咸丰等县和神农架林区, 生长在海拔 500~ 1 400 m 的山
谷、沟边和路旁, 稀见, 资源量少。少花桂还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和广东等省
(区)。四川筠连等地产的少花桂是用以生产黄樟油素的主要原料, 当地已发展种植约
200 hm 2 [1 ]。该种在印度也有分布。
湖北少花桂精油中, 黄樟油素的含量较少, 仅 4143% , 其它 30 余个化学成分的含量
均较少, 即全精油中并无明显的主成分, 所以无从利用[9 ]。
2. 11 浙江桂C innam om um chek iang ense N akai
《湖北植物志》第 1 卷 (1976) 将浙江桂作为一个独立的种描述。《江苏植物志》下册
(1982)将浙江桂定为天竺桂的一个变种, 重新组合学名为浙江天竺桂C. jap on icum Sieb.
var. Chek iang ense (N akai) M. P. T ang et Yao , 而《中国植物志》第 31 卷 (1982) 干脆将浙
江桂归并入天竺桂。对于这个颇存疑义的问题, 我们深入模式标本产地考察采集, 从比较
形态学 (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形态) 和种子油脂化学成分的分析, 并结合植物地理
分布区进行研究, 认为浙江桂是单独存在的一个种, 而与天竺桂区别明显。浙江桂的叶纸
质, 幼叶背面和花序及花被片外面皆被短柔毛. 花序少花 (2~ 5 朵) , 雄蕊无毛, 果多为长
椭圆型, 果托杯状; 而天竺桂的叶革质, 幼叶背面和花序及花被片外面均无毛, 花序具花
3~ 10朵, 雄蕊花丝上有髯毛, 果多为卵圆形, 果托盘状。二者仅从外部形态上就很容易区
分。浙江桂是中国特有分布, 产于河南 (伏牛山南部、大别山)、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东
部)、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等省 (市) , 而天竺桂在中国大陆并无自然分布, 仅产于日本、
朝鲜、中国台湾和硫球群岛等地[10 ]。
在湖北省境内, 浙江桂分布于鄂东南幕阜山和鄂东北大别山, 产通山、通城、罗田、英
山和武昌县 (今武汉市江夏区)等县 (区) , 生长在海拔 200~ 1 000 m 的山坡、谷地和河边,
宅旁可见栽培, 零星分散, 资源量少。
2. 12 狭叶桂C innam om um hey neanum N ees
狭叶桂原本是 N ees 1831 年定名发表的一个新种 ( in W all. P l. A sia t. R ar. 2:
7611831)。后来, 经李锡文研究, 认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种, 而只是阴香的一个变型, 拟名
狭叶阴香 C innam om um bu rm ann ii (C. G. & T h. N ees. ) B l. f. hey neanum (N ees) H. W.
L i[11 ]。后来, 他经进一步研究, 1997 年提出新的见解, 主张恢复其作为一个种的分类等
级, 依然使用原拉丁文学名, 中文名拟用狭叶桂[12 ]。
狭叶桂在我国境内呈连续的带状分布, 从云南南部和东南部, 经贵州西南部和广西,
至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南亚、东南亚诸国, 如越南、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
亦有分布。
狭叶桂在湖北仅见产于巴东和神农架, 生长在海拔 600~ 1 100 m 的山谷、沟边, 少
见, 分布区相当狭窄, 资源量很少。
2. 13 川桂C innam om um w ilson ii Gam b le
产恩施州 8 县和宜昌、兴山、长阳、五峰、宜都、竹山、竹溪、均县、神农架、谷城、南漳、
494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9 卷 
罗田、英山、崇阳、通山、通城等县 (市) , 生长在海拔 300~ 1800 m 的山坡、沟边、路旁或林
中, 常见, 分布甚广, 几乎遍及全省山区, 长势旺盛, 野生资源贮量相当丰富, 也多有栽培。
川桂在四川、陕西、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西等省区也有分布。
湖北川桂有两个化学类型, 即柠檬醛型和乙酸桂皮酯型。前者以产于咸丰的川桂为代
表, 其精油含柠檬醛高达 86147% , 显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新资源,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
值[4 ]。后者以产于利川的川桂为代表, 其精油的主成分为乙酸桂皮酯 (21114% ) 和桂皮醛
(16146% )。这两种化合物正是我国著名特产肉桂油的主成分和有效活性成分。众所周知,
肉桂油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珍贵药材和天然香料。因此, 湖北 (利川)川桂作为国产肉桂油的
新资源植物加以开发利用, 是大有可为的2)。
2. 14 毛桂C innam om um app elianum Schew e
产利川和咸丰等县, 生长在海拔 650~ 1 300 m 的山坡或疏林中, 少见。小乔木, 分枝
很多, 树型较差, 也很少有栽培, 资源量很少。毛桂还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
广西和江西等省 (区)。
湖北毛桂精油含有两个主成分, 即1, 82桉叶油素 (37102% ) 和乙酸龙脑酯 (16124% ) ,
这是两种十分重要的单体香料。毛桂作为单离这两种天然产物的新资源, 具有一定的开发
利用价值, 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9 ]。
2. 15 香桂C innam om um subaven ium M iq.
主产鄂西恩施州 8 县各地, 在海拔 800~ 1 000 m 的沟边、山坡或林中, 比较常见, 但
相当零散, 野生资源不多, 也少有栽培。在湖北中部 (南漳)和南部 (崇阳)也有分布, 但不多
见。香桂在我国分布地域较广, 从西南经中南至华东 (南部) 10 余个省区, 如云南、贵州、四
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南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
分布。
3 资源分析与总体评价
上述湖北樟属 13 种 2 变种, 除少花桂、狭叶桂、香桂、黄樟、云南樟、樟树和芳樟在其
他国家也有分布外, 其余 7 种 1 变种均为中国特有植物, 占种总数的 5313%。而在国产种
中, 华中植物区系成分所占比重最大, 计有湖北樟、银木、阔叶樟、油樟和川桂等 4 种 1 变
种, 占国产种总数的 6215%。由此可见, 在湖北樟属植物中, 中国特有植物占有很大的比
重, 而以华中区系成分为主, 具有十分显著的地方特征。在湖北省境内, 樟属植物集中产于
鄂西, 计有 10 种 2 变种, 占全省种类总数的 80% , 产于鄂东及鄂东南的只有野黄桂和浙
江桂 2 个种, 全省广布的仅樟树 1 种。
从现有资源状况分析, 湖北樟属植物各种之间的差异相当大。资源状况最好的首推川
桂, 自然生长广布于全省山地丘陵, 平原湖区也有栽培; 其次为湖北樟, 分布面积大, 覆盖
了整个鄂西、鄂西南和鄂西北广大山区, 作为典型的湖北乡土树种适地适生, 枝繁叶茂长
势旺盛; 居第三位者, 当数银木, 虽然分布区相对集中于鄂西南山地, 但十分常见, 数量很
多。这 3 个树种都属华中植物区系成分, 在湖北省宜地生长、繁衍甚旺, 产区各地都有纯林
  2) 陶光复, 孙汉董, 丁靖垲. 湖北川桂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待发表)。
594 第 6 期                陶光复: 湖北樟属植物资源
成片分布, 人工栽培的也是随处可见, 面广量多, 现有的资源贮量都很丰富, 足以可供开发
利用。尤其难得的是, 这 3 种植物的 5 个化学类型的樟油又都是最具有应用价值的。樟树
是一种优良的用材林木和园林绿化树种, 在全省各地广为栽培, 总体看来现有资源量也是
比较大的。黄樟在鄂西山区比较常见, 垂直分布区间较大, 从低山丘陵至中山均能良好生
长, 拥有一定量的野生资源。除上述 5 个种外, 湖北樟属植物其它种类都属少见或比较少
见, 现有资源贮量都很少。
樟属植物具有再生和萌发力强的特点, 是很理想的可再生资源, 而且各个种还具有生
态适应幅度较广的特性, 耐寒能力也较强, 可耐受最低气温为- 5℃。因此, 在气候条件适
宜的情况下, 樟属植物容易繁殖推广, 也易于引种栽培成活。湖北省地处亚热带中纬度季
风区域, 气候温暖湿润, 年降水量丰富, 全省 18159 万 km 2 的广大面积中山地占 5515%、
丘陵占 2415% , 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樟属植物的生长繁殖。所以, 湖北发展种植樟属植物、
建立樟油生产基地、保存并扩大种质资源以及不断增加现有资源贮量, 继而做到合理开发
和永续利用, 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之便, 有着广阔而巨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 1 ] 程必强, 喻学俭, 丁靖垲, 等. 中国樟属植物资源及其芳香成分.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7. 1 49, 120.
[ 2 ] 湖北省植物研究所. 湖北植物志 (第 1 卷). 武汉: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72. 442 472.
[ 3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31 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2. 160 229.
[ 4 ] 陶光复, 吕爱华, 丁靖垲, 等. 柠檬醛和桉叶油素的新资源植物.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9, 7 (3) : 268 274.
[ 5 ] Fujita Y. C lassification and phylogeny of the genus C innam om um view ed from the constituen ts of essen tial o il.
B ot M ag T oky o, 1967, 80: 261 271.
[ 6 ] 陶光复, 吕爱华, 孙汉董, 等. 天然樟脑和芳樟醇的新资源植物. 植物学报, 1987, 29 (5) : 541 548.
[ 7 ] 陶光复, 吕爱华, 丁靖垲, 等. 中国特有的反式2甲基异丁香酚新资源植物. 植物学报, 1988, 30 (3) : 312 317.
[ 8 ] 李锡文. 中国樟科植物一些修正. 云南植物研究, 1988, 10 (4) : 489 492.
[ 9 ] 陶光复, 吕爱华, 丁靖垲, 等. 毛桂和少花桂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8, 6 (3) : 261 266.
[ 10 ] 陶光复, 吕爱华. 浙江桂及其相近种的亲缘关系与分类等级探讨.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86, 4 (2) : 159 166.
[ 11 ] 李锡文. 中国樟科植物志资料 (一). 植物分类学报, 1978, 16 (2) : 90.
[ 12 ] 李锡文, 程必强. 关于‘狭叶桂’植物学名的商榷. 云南植物研究, 1997, 19 (1) : 27 28.
694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