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2): 226~236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0837 2015 20226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
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崔佰慧1ꎬ2ꎬ 杨春雷3ꎬ 杨锦鹏3ꎬ 刘 毅1ꎬ 陈 防1ꎬ4∗
(1. 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ꎬ 武汉 430074ꎻ 2. 中国科学院大学ꎬ 北京 100049ꎻ
3. 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ꎬ 武汉 430030ꎻ 4. 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 IPNI)中国项目部ꎬ 武汉 430074)
摘 要: 叶位整形是一项促进烟叶生长和品质提高的栽培管理措施ꎬ 为明确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多
酚物质含量的影响ꎬ 我们在白肋烟主产区—湖北省恩施州研究了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不同生育期白肋烟的叶面
积、 叶绿素含量(CCI值)、 各器官生物量和上下位叶片中多酚物质含量ꎮ 结果表明: 叶位整形显著影响了白肋
烟生长和烟叶多酚物质含量ꎬ 不但增大了不同叶位烟叶的叶面积及 CCI 值ꎬ 还协调了各器官生物量、 营养物质
的合理分配以及不同叶位烟叶中多酚物质的含量ꎻ 但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的生长影响不同ꎬ 即旺长期整
形(WZ)处理对白肋烟整株的促进作用较好ꎬ 而团棵后期整形(TH)处理仅对上位叶效果较好ꎮ 本研究采用的叶
位整形栽培管理技术在保证白肋烟产量的同时ꎬ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品质的提高ꎮ
关键词: 叶位整形ꎻ 白肋烟ꎻ 叶面积ꎻ 生物量ꎻ 多酚物质
中图分类号: Q9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2 ̄0226 ̄11
收稿日期: 2014 ̄10 ̄14ꎬ 退修日期: 2014 ̄11 ̄26ꎮ
基金项目: 湖北省烟草公司重点科技计划项目(HBSYKSKJHT2 013 ̄005)ꎮ
作者简介: 崔佰慧(1989-)ꎬ 女ꎬ 硕士ꎬ 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学方面的研究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fchen@ipni ac cn)ꎮ
Effect of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on Growth and
Leaf Polyphenol Content in White Burley
CUI Bai ̄Hui1ꎬ2ꎬ YANG Chun ̄Lei3ꎬ YANG Jin ̄Peng3ꎬ LIU Yi1ꎬ CHEN Fang1ꎬ4∗
(1. Key Laboratory of Aquatic Botany and Watershed Ecologyꎬ Wuhan Botanical Gardenꎬ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Wuhan 430074ꎬ Chinaꎻ 2.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Beijing 100049ꎬ Chinaꎻ 3.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Provinceꎬ Wuhan 430030ꎬ Chinaꎻ 4. China Program of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Instituteꎬ Wuhan 430074ꎬ China)
Abstract: Leaf pruning is a new practical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obacco growth and leaf
quality. To study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on growth and leaf polyphenol
content in white burleyꎬ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Enshi Prefecture of Hubei
Province. The leaf areaꎬ chlorophyll content index ( CCI)ꎬ biomass of each organꎬ and
superior and inferior leaf polyphenol content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ed that leaf
pruning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growth and leaf polyphenol content in white burley. Field
leaf pruning increased the leaf area and CCI value at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ꎬ and regulated
and improved the translocation of organ biomass and nutrient substancesꎬ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polyphenols in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At the same timeꎬ the response of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was varied. Leaf pruning at the fast ̄growing stage (WZ) improved leaf
quality for the whole tobacco plantꎬ while leaf pruning at the later rosette stage (TH) only
improved leaf quality for the upward leaves. In conclusionꎬ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al and
production conditionsꎬ leaf pruning could improve white burley growth and leaf quality.
Key words: Leaf pruningꎻ White burleyꎻ Leaf areaꎻ Biomassꎻ Polyphenol content
白肋烟(Nicotiana tabacum L.)起源于美国俄
亥俄州[1ꎬ2]ꎬ 主要分布在美洲、 亚洲和欧洲ꎮ 中国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白肋烟主产区ꎬ 并以其原烟
“色、 香、 味”俱佳的优势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
迎[2]ꎬ 但与国际优质烟叶相比ꎬ 我国白肋烟烟叶
的生产还存在着一定差距ꎮ
烟叶品质受栽培措施、 遗传因素、 生态条件
等影响[3-6] ꎮ 打顶作为一项重要的栽培管理措施ꎬ
能够调整烟株的养分分配ꎬ 改变烟叶性状和根系
生长ꎬ 协 调 烟 叶 内 含 物 质 代 谢、 合 成 和 积
累[7-10] ꎬ 但打顶时间及留叶数均会影响烟株的生
长和烟叶品质[5ꎬ7ꎬ8] ꎮ 有研究表明ꎬ 打顶会促进烟
株根系生长[3ꎬ11] ꎬ 不同的留叶数对烟叶产量及品
质的影响也有差异[5ꎬ12ꎬ13] ꎮ 目前ꎬ 对烟叶品质的
评价多集中在烟碱含量方面[3ꎬ5ꎬ14ꎬ15] ꎬ 而对不同
叶位烟叶中多酚物质含量及积累的研究较少ꎮ 烟
叶中的多酚可以反映烟草的遗传特性和生长发育
状态ꎬ 并对烟叶的颜色、 烟气的质量和生理强度
起着明显的作用[16] ꎮ
经湖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在湖北省恩施州崔坝
试验基地开展的多年烟草田间栽培试验显示ꎬ 在团
棵后期摘掉烟株的第 13、 14、 15(从下到上)片
叶ꎬ 或在旺长期摘掉第 15、 16、 17 片叶的整形方
式有利于获得稳产优质的烟叶ꎮ 这种叶位整形方式
不同于常见的打顶处理ꎬ 因为打顶是把烟草的顶芽
去除ꎬ 实施部位为烟草的最顶端ꎬ 而叶位整形技术
的部位是在烟株的中部和中上部ꎮ 为区别于打顶ꎬ
我们暂时将这项栽培管理技术命名为 “叶位整形”ꎬ
其中“整形”主要针对“调整优化株型”的概念产生ꎬ
“整”是借鉴于园艺学中“整枝”、 “修剪”等概念提
出的ꎮ 株型控制着烤烟上、 中、 下 3个部位烟叶的
结构分配、 烟叶单叶重状况等ꎬ 对烟叶品质的形成
及特色突显有重要作用[17]ꎬ 且不同的株型特征与
栽培技术的调整有着密切关系[18ꎬ19]ꎮ 姜洪甲等认
为优质烤烟的最佳株型是似筒型[20]ꎮ 经过多年栽
培试验发现ꎬ 叶位整形有利于烟株由塔形或橄榄形
向筒形转变ꎮ 本研究拟以湖北省恩施州白肋烟为材
料ꎬ 探讨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品
质的影响及作用机理ꎬ 为提高白肋烟产量和品质提
供科学依据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材料
供试白肋烟品种为‘鄂烟一号’(也称‘建白 80’)ꎬ
田间栽培试验于 2013年在湖北省恩施州进行ꎮ 试验
区海拔 850 mꎬ 土壤为黄棕壤ꎬ pH 6 89、 有机质为
24 47 g / kg、 碱解氮为 163 10 mg / kg、 速效磷为
43 48 mg / kg、 速效钾为 281 59 mg / kgꎮ
1 2 试验设置
叶位整形共设 3 个处理: (1)对照 (CK)ꎬ 不
整形ꎬ 留叶 22片ꎻ (2)团棵后期(TH)ꎬ 去除烟株
的第 13、 14、 15 片叶ꎬ 留足 22 片(6 月 18 日实
施)ꎻ (3)旺长期(WZ)ꎬ 去除烟株的第 15、 16、
17片叶ꎬ 留足 22 片(6 月 27 日实施)ꎮ 每个处理
设 3个重复(共 270 株)ꎬ 随机排列ꎻ 每小区植烟
株 5垄ꎬ 每垄 18株ꎬ 株行距为 50 cm × 120 cmꎮ
移栽前 20 d施烟草专用复合肥(N ∶ P ∶ K=1 ∶ 1 ∶
2) 183 g / m2、 过磷酸钙 65 6 g / m2 作为基肥ꎻ 移
栽后 20 d施硝酸铵 26 2 g / m2、 硫酸钾 31 5 g /
m2 作为追肥一次性施入ꎮ 在烟株的培养过程中ꎬ
尽量保持其他非试验处理的技术环节和栽培条件
一致ꎮ
1 3 试验取材
移栽后 55 d(7 月 4 日)、 72 d(7 月 21 日)、
89 d(8月 7日ꎬ 成熟收获期)分别于各试验小区随
机选取 3株进行取样ꎮ 将烟株刨出后用清水洗净ꎬ
分为根、 茎和叶 3部分ꎮ 从下往上测量每片烟叶的
长和宽ꎬ 并用 CCM ̄200叶绿素仪测定烟叶 CCI值
(SPAD值的相对含量)ꎮ 叶位标准(从下往上数):
下位叶为 1 ~ 15 叶位ꎬ 上位叶为 16 叶位 ~顶端
叶ꎮ 分叶位选取代表性下位叶和上位叶进行杀青和
烘干ꎬ 粉粹、 过筛后自封袋保存ꎬ 用于多酚物质
(绿原酸、 咖啡酸、 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ꎮ 烟株及其各器官鲜样经 105℃
杀青 2 h 后置于烘箱内 70℃烘干、 称重ꎬ 计算其
生物量ꎻ 在团棵后期整形时(6 月 18 日)也采用此
方法测定白肋烟各器官生物量ꎮ
1 4 数据处理
使用 Excel 2007 进行数据处理与绘图ꎬ 采用
软件 SPSS 17 0 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ꎬ 并检测各
722 第 2期 崔佰慧等: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ꎮ
叶面积参照中国烟草行业标准«烟草农艺性状
调查方法»(YC / T142 ̄1998) [21]计算ꎬ 即叶面积 =
叶长 ×叶宽 × 06345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各器官生物量的变
化动态如图 1所示ꎮ 从根生物量的累积来看(图 1:
A)ꎬ 实施整形时(6月 18日)各处理根系生物量均
保持较低水平ꎻ 叶位整形后(6月 19日- 27日)在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根生物量累积ꎬ 并且在收获时
(8 月 7 日)各处理间呈现出明显差异ꎬ 表现为
CK > TH > WZꎬ 说明叶位整形处理促进了较多的
营养物质转移到地上部分ꎬ 致使整形烟株具有较低
的根生物量ꎮ 各处理的茎生物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图 1: B)ꎬ 直至收获时茎生物量达到最大ꎮ 7 月
21日采样时ꎬ 整形处理的茎生物量显著高于 CKꎬ
而 2种叶位整形处理(TH和 WZ)间无显著差异ꎻ 8
月 7日收获烟株时ꎬ 整形处理的茎生物量显著低于
CKꎬ 表明在白肋烟生长过程中叶位整形有利于促
进其茎的生长ꎬ 但在烟株成熟收获时整形处理又促
使更多的营养物质转移到了烟叶中ꎮ
叶片作为烟株的重要收获器官ꎬ 不同整形处理
并未显著影响其生物量(图 1: C)ꎮ 说明整形处理
虽摘除了叶片ꎬ 但并未显著降低烟株的叶生物量ꎬ
反而在收获时略高于 CKꎬ 这可能是整形促进了植
株留余叶片的快速生长ꎬ 增加了叶面积及其质量ꎮ
从不同整形模式下白肋烟总生物量来看 (图 1:
D)ꎬ 整形处理(7月 4 日-21 日)的烟株总生物量
与对照无显著差异ꎻ 而在 8月 7日收获烟株时ꎬ 整
形处理的总生物量显著低于 CKꎬ 尤其是 WZ 处
理ꎬ 这可能与整形处理降低了收获时的根生物量
有关ꎮ
b
a
a
a
a
ab
c
a
b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6 18-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A
6 27-
a
b
a
a
a
b
a
a
a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6 18-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B
6 27-
a
a
a
a
a
a
a
a
a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6 18-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C
6 27-
a
a
a
a
a
ab
a
a
b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6 18-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D
6 27-
#
$
%
&
R
oo
t b
io
m
as
s
g/(
)
(
$
%
&
St
em
b
io
m
as
s
g/(
)
)
$
%
&
Le
af
b
io
m
as
s
g/(
)
*
$
%
&
To
ta
l b
io
m
as
s
g/(
)
TH WZ
CKꎬ 对照ꎻ THꎬ 团棵后期ꎻ WZꎬ 旺长期ꎮ 图中数据为 3 次重复的平均值ꎮ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叶位整形模式间差异显著(P <
005)ꎮ 下同ꎮ
CKꎬ Controlꎻ THꎬ Later rosette stageꎻ WZꎬ Fast ̄growing stage. Dates in the figure are the means of three replicates. Different normal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Same below.
图 1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生物量的变化动态
Fig 1 Biomass dynamics of white burley under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822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2 2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叶面积及叶片
CCI值的影响
叶面积可有效反映作物群体光合作用及物质生
产能力ꎮ 烟草植株地上器官均可截获光能ꎬ 但以叶
片为主要光合器官ꎮ 对白肋烟叶面积的分析结果表
明(图 2ꎬ 图 3)ꎬ 在旺长期(WZ)进行整形处理后
短时间内(6 月 27 日-7 月 4 日)降低了白肋烟的
总叶面积和下位叶叶面积ꎬ 而对上位叶叶面积无明
显影响ꎮ 整形处理一段时间后(7 月 21 日)白肋烟
总叶面积并没有降低ꎬ 团棵后期(TH)进行的整形
处理虽显著降低了下位叶叶面积ꎬ 但其上位叶叶面
积显著增加ꎻ 相对于整形初期ꎬ WZ 处理的烟株下
位叶及上位叶叶面积增加速率都较大ꎮ 虽然摘除了
3片烟叶ꎬ 但收获烟株时整形处理的总叶面积并没
有降低ꎮ 不同整形处理对不同叶位的叶面积影响不
同ꎬ 摘除下部叶片的 TH处理使下位叶叶面积显著
降低ꎬ 上位叶叶面积显著增加ꎻ 而摘除上部叶片的
WZ处理并没有显著降低烟株上位叶和下位叶叶面
积ꎬ 这说明整形处理可以促进上位叶的生长ꎬ 而
WZ处理还可以保证下位叶的较好生长ꎮ 从各叶位
烟叶的平均叶面积来看ꎬ 旺长期(WZ)整形处理后
短时间内(6月 27 -7月 4日)抑制了叶片生长ꎬ 造
成了平均叶面积降低ꎻ 整形一段时间后(TH 处理
和 7月 21 日采样的 WZ 处理烟株)ꎬ 叶片生长加
快ꎬ 叶面积显著增加ꎬ 尤其是叶位整形实施时期较
早的 TH处理(6 月 18 日)ꎬ 在收获前其各叶位叶
面积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ꎮ 收获时(8月 7日)ꎬ 各
处理各叶位叶面积无显著差异ꎬ 这说明生育后期各
处理叶片已接近最大叶面积ꎬ 而较早达到最大叶面
积的 TH处理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增加叶片厚度及改
善叶片质量ꎬ 其相对较高的叶生物量也间接证明了
这一结果(图 1)ꎮ
烟叶中叶绿素含量变化导致的叶色变化在生产
上通常作为烟株营养管理和叶片成熟度判断的重要
标志ꎮ 对白肋烟不同叶位 CCI 值的分析结果表明
(图 4ꎬ 图 5)ꎬ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显著影响了叶片
CCI值ꎮ 旺长期(WZ)进行叶位整形处理后短时间
内(6月 27 -7月 4日)降低了白肋烟叶片的总 CCI
值ꎻ 整形处理一段时间后白肋烟叶片总 CCI 值增
加ꎬ 至收获时(8 月 7 日)显著高于 CKꎬ 且 WZ 处
理显著高于 THꎮ 就不同叶位叶片来讲ꎬ 摘除了下
部叶片的 TH处理其下位叶片总 CCI值显著低于其
他处理ꎬ 而上位叶 CCI 值则显著大于其他处理ꎻ
摘除了上部 3片烟叶的 WZ处理其上位叶和下位叶
的 CC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ꎬ 下位叶 CCI值高于 TH
处理ꎬ 且总 CCI 值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ꎬ 这与不
同处理的叶面积变化规律基本一致ꎮ 从平均 CCI
值来看ꎬ 除了团棵后期(TH)进行整形处理后短时
间内(6 月 18 日-7 月 4 日)的平均 CCI 值显著低
于 CK外ꎬ 整形处理的烟株平均 CCI值均与 CK相
近或显著高于 CKꎬ 且 WZ 处理的下位叶平均 CCI
值也显著高于 THꎮ 这说明整形处理有利于白肋烟
烟叶叶绿素的增加及其生长期的延长ꎻ WZ 处理对
上位叶及下位叶的 CCI 值均有显著促进作用ꎬ 但
TH处理对下位叶无明显促进作用ꎮ 综上ꎬ 整形处
理不但可以促进白肋烟烟叶的生长ꎬ 还有利于提高
其质量ꎬ 但整形处理实施时间较早的 TH 处理对下
位叶的促进作用却不显著ꎮ
2 3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多酚物质含量的
影响
多酚类化合物在烟叶的生长发育、 调制特性、
烟叶色泽、 等级、 烟气香吃味和烟气生理强度等方
面起着重要作用ꎬ 是衡量烟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
素ꎮ 绿原酸、 咖啡酸、 芸香苷和莨菪亭是烟叶中最
主要的酚类化合物ꎬ 不同采样时期的白肋烟烟株中
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变化较大(图 6)ꎮ 从绿原酸含量
来看ꎬ 对照烟株中含量最高ꎬ 且上位叶大于下位
叶ꎻ 整形处理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绿原酸含量ꎬ 但不
同处理的烟株中绿原酸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
同ꎮ 下位叶中绿原酸含量随整形处理后时间的延长
缓慢增加ꎬ 收获时(8 月 7 日)WZ 处理显著低于
TH和 CKꎻ 上位叶中各处理烟株中绿原酸含量随
整形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变化差异较大ꎬ 且收获时
TH处理显著低于 WZ 和 CKꎮ 就咖啡酸含量而言ꎬ
下位叶中的含量均随整形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呈先降
后升的趋势ꎬ 且收获时 WZ 处理显著低于 TH 和
CKꎻ 上位叶中咖啡酸含量随整形处理后时间的延
长差异也较大ꎬ 且收获时 TH处理低于 WZ 和 CKꎮ
从芸香苷含量的变化动态来看ꎬ 下位叶中的含量均
随整形处理后时间的延长呈先略升后降低的趋势ꎬ
922 第 2期 崔佰慧等: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7 4 CK%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1 1
1 1
1 1
1 1
10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5 5
5
6 6
6 6
6 6
6 6
6
7 7
7 7
7 7
7 7
7
8 8
8 8
8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23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7 4 TH%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8 7 TH%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8 7 CK%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
#
$
Le
af
a
re
a
cm(
)2
7 21 CK%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7 4 WZ%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7 21 TH%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7 21 WZ% &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8 7 WZ% &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图 2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不同叶位叶面积的变化动态
Fig 2 Dynamics of leaf area at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under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in white burley
032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a
a
a
a
a
a
b
a
a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
$
%
&
To
ta
l l
ea
f a
re
a
cm(
)2
ab
b
a
a
a
a
b
b
a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
$
%
&
M
ea
n
le
af
a
re
a
cm(
)2
a
a
a
a
b
a
b
a
a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
*
$
#
$
%
&
To
ta
l l
ea
f a
re
a
of
in
fe
rio
r l
ea
f
cm(
)2
ab c
a
a
a a
b
b
a
0
500
1000
1500
20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
$
(
$
%
&
M
ea
n
l e
af
a
re
a
of
in
fe
rio
r l
ea
f
cm(
)2
b
b
b
a
a
a
b
b
b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
$
#
$
%
&
To
ta
l l
ea
f a
re
a
of
s
up
er
io
r l
ea
f
cm(
)2
b
b
a
a
a
a
c
b
a
0
500
1000
1500
20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
$
(
$
%
&
M
ea
n
le
af
a
re
a
of
s
up
er
io
r l
ea
f
cm(
)2
图 3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叶面积的变化动态
Fig 3 Dynamics of leaf area under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in white burley
且收获时 WZ 处理显著低于 TH 和 CKꎻ CK 和 TH
处理的烟株上位叶中芸香苷含量与下位叶中的变化
规律相似(呈先略升后降低的趋势)ꎬ 而 WZ 处理
的上位叶中芸香苷含量则逐渐升高ꎬ 且整形处理显
著高于 CKꎮ 就莨菪亭含量而言ꎬ TH 处理显著提
高了下位叶中的莨菪亭含量ꎬ 降低了上位叶中的莨
菪亭含量ꎻ WZ处理显著降低了下位叶中的莨菪亭
含量ꎬ 但对上位叶中的莨菪亭含量无显著影响ꎮ 从
烟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图 6)可以看出ꎬ 整
形处理降低了含量较高的绿原酸、 咖啡酸含量ꎬ 增
加了含量较低的芸香苷和莨菪亭含量ꎬ 总体来说整
形处理降低了白肋烟多酚物质含量ꎮ 对不同叶位烟
叶中多酚物质含量来讲ꎬ TH 处理更有利于上位叶
中多酚物质含量的降低ꎬ 而 WZ处理更有利于下位
叶中多酚物质含量的降低ꎮ
3 讨论
叶片是烟株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重要器官ꎬ 也是
其采收的经济器官ꎮ 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叶位整形模
式对白肋烟生长的影响ꎬ 发现整形后的白肋烟烟株
具有更多的烟叶叶面积和生物量以及较为合理的叶
绿素、 养分分配(图 1~图 4)ꎬ 这可能是整形处理
改善了田间光照条件并增强了烟叶的扩展特
性[4ꎬ22]ꎮ 因为较弱光照会导致烟株生长缓慢、 叶片
132 第 2期 崔佰慧等: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7 4 CK# $
0
10
20
30
40
50
60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 Leaf position
7 4 TH# $
0
10
20
30
40
50
60
C
C
I
C
C
I
7 4 WZ# $
0
10
20
30
40
50
60
7 21 CK# $
0
10
20
30
40
50
60
C
C
I
C
C
I
7 21 TH# $
0
10
20
30
40
50
60
7 21 WZ# $
0
10
20
30
40
50
60
C
C
I
C
C
I
8 7 CK# $
0
10
20
30
40
50
60
8 7 TH# $
0
10
20
30
40
50
60
C
C
I
C
C
I
8 7 WZ# $
0
10
20
30
40
50
60
C
C
I
17
17 17
17 17
17 17
17
1718
18 18
18 18
18 18
18
18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21
21 21
21 21
21 21
21
2122
22 22
22 22
22 22
22
2223
23 23
23 23
23 23
23
2324
24 24
24 24
24 24
24
2425
25 25
25 25
25 25
25
251
1 1
1 1
1 1
1
12
2 2
2 2
2 2
2
23
3 3
3 3
3 3
3
34
4 4
4 4
4 4
4
45
5 5
5 5
5 5
5
56
6 6
6 6
6 6
6
67
7 7
7 7
7 7
7
78
8 8
8 8
8 8
8
89
9 9
9 9
9 9
9
9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11
11 11
11 11
11 11
11
11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13
13 13
13 13
13 13
13
1314
14 14
14 14
14 14
14
14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16
16 16
16 16
16 16
16
16
图 4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不同叶位 CCI值的变化动态
Fig 4 Dynamics of chlorophyll content index at different leaf positions under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in white burley
232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0!
"
#
$
C
C
I
To
ta
l C
C
I v
al
ue
o
f s
up
er
io
r l
ea
f
b
b
c
a
a
a
b
a
b
0
100
200
300
400
50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10
20
30
40
50
60
!
"
#
(
C
C
I
M
ea
n
C
C
I v
al
ue
o
f s
up
er
io
r l
ea
f
b
b
ab
ab
a
CK
TH
WZ
b
a a
7 4- 7 21- 8 7-
%& Date
CK
WZ
TH
CK
TH
WZ
CK
WZ
TH
)
"
#
(
C
C
I
M
ea
n
C
C
I v
al
ue
o
f i
nf
er
io
r l
ea
f
a
a
b
a
a
b
a
a a
0
10
20
30
40
50
60
7 4- 7 21- 8 7-
%& Date
100
200
300
400
500
)
"
#
$
C
C
I
To
ta
l C
C
I v
al
ue
o
f i
nf
er
io
r l
ea
f a
a
b
b
b
c
a
ab
a
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CK
TH
WZ
CK
WZ
TH
$
C
C
I
To
ta
l C
C
I v
al
ue
ab
a
c
a
a
b
b
a
a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7 4- 7 21- 8 7-
%& Date
(
C
C
I
M
ea
n
C
C
I v
al
ue
ab
b
b
a
a
a
b
a
a
0
10
20
30
40
50
60
7 4- 7 21- 8 7-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a
图 5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 CCI值的变化动态
Fig 5 Dynamics of leaf CCI values under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面积较小、 单叶重小ꎬ 不利于烟叶品质提高[4ꎬ6ꎬ23]ꎮ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烟叶的生长动态不同ꎬ
与 TH处理相比ꎬ WZ 处理更能促进下位叶生长及
叶绿素含量的提高ꎮ 团棵后期进行叶位整形时白肋
烟叶片还不是太大ꎬ 对下部叶片的光照影响很小ꎻ
但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ꎬ 烟株上部及下部叶片的
扩展都较快ꎬ 上部叶片叶面积的快速增加在后期可
能影响了下部叶片对光照的获取ꎻ 而 WZ处理较好
的兼顾了上部和下部叶片对光照的获取ꎬ 并且相对
较高的整形位置更利于上部叶片为下部叶片提供更
多的生长空间ꎬ 这可能与不同时期打顶具有类似的
效果[3ꎬ8ꎬ12ꎬ24]ꎮ 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可反映烟株的生
长发育状况[16ꎬ24]ꎬ 生长发育过程中白肋烟根、 茎、
叶各器官互为依存、 相辅相成ꎬ 某一器官生长受抑
制或受到损伤必将影响其它器官乃至整个植株的生
长发育ꎬ 因此要提高烟叶产量、 增进品质ꎬ 需采取
必要的调控措施来保证根系良好生长的同时ꎬ 也能
促进地上部尤其是叶的正常生长[24ꎬ25]ꎮ 本研究叶
位整形后白肋烟烟株生长良好ꎬ 在生长后期将更多
的养分转移到地上部分且优先分配给了叶片生长
(图 4ꎬ 图 5)ꎮ 从不同叶位整形的效果来看ꎬ 整形
处理实施时间较早的 TH处理更有利于白肋烟根系
良好生长ꎬ 而整形位置较高的 WZ处理更有利于养
分转移至烟株地上部分的叶片中ꎮ
332 第 2期 崔佰慧等: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bb
a
c
a
c
b c
b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7 4- 7 21- 8 7-
!" Date !" Date
!" Date !" Date
!" Date !" Date
!" Date !" Date
CK
TH
WZ
CK
WZ
TH b
ab
a
a a
b
b b
c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1300
1400
15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c
ab
a
a
a a
b
b
a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a
b
a
a
a
bb
b c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ab
b
a
a
b
a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ab
b
a
a
b
c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b
a
a
c
a
b
a
b
a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b
a
b
a
a
a
b b
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7 4- 7 21- 8 7-
CK
TH
WZ
CK
WZ
TH
#
$
%
&
(
)
*
(
)
C
hl
or
og
en
ic
a
ci
d
co
nt
en
t o
f
i
le
af
g/
g
nf
er
io
r
μ
+
$
%
&
(
)
*
(
)
C
hl
or
og
en
ic
a
ci
d
co
nt
en
t o
f
le
af
g/
g
μ
su
pe
rio
r
+
$
%
,
-
(
)
*
(
)
C
af
fe
ic
a
ci
d
co
nt
en
t o
f
su
pe
rio
r l
ea
f
g/
g
μ
#
$
%
,
-
(
)
*
(
)
C
af
fe
ic
a
ci
d
co
nt
en
t o
f i
nf
er
io
r
le
af
g/
g
μ
+
$
%
.
/
0
)
*
(
)
R
ut
in
c
on
te
nt
o
f s
up
er
io
r
le
af
g/
g
μ
#
$
%
.
/
0
)
*
(
)
R
ut
in
c
on
te
nt
o
f i
nf
er
io
r
le
af
g/
g
μ
+
$
%
1
2
3
)
*
(
)
S
co
po
le
tin
c
on
te
nt
o
f s
up
er
io
r
le
af
g/
g
μ
#
$
%
1
2
3
)
*
(
)
Sc
op
ol
et
in
c
on
te
nt
o
f i
nf
er
io
r
le
af
g/
g
μ
图 6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下白肋烟多酚物质含量的变化动态
Fig 6 Dynamics of polyphenol content under different leaf pruning patterns in white burley
432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白肋烟各器官的生长发育动态不但可以影响植
株各器官间养分的转移ꎬ 还会影响烟叶中化学成分
含量的变化ꎬ 进而影响烟叶品质[7ꎬ24ꎬ26]ꎮ 对不同叶
位烟叶中多酚物质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ꎬ 整形降低
了含量较多的绿原酸、 咖啡酸含量ꎬ 增加了含量较
少的芸香苷、 莨菪亭含量(图 6)ꎮ 有研究表明ꎬ 烟
叶中多酚的含量与烟叶品质呈正相关关系[10ꎬ27]ꎬ
但烟叶中的多酚同时也是烟气中儿茶酚等促癌成分
的主要前体物质[28ꎬ29]ꎮ 本试验结果表明叶位整形
有利于白肋烟烟气质量的保持ꎬ 同时还可降低致癌
的风险ꎬ 但具体品质鉴定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ꎮ
不同整形模式对不同叶位烟叶中多酚物质含量的影
响不同ꎬ WZ处理更有利于下位叶叶片中多酚物质
含量的降低ꎬ 而 TH处理更有利于上位叶叶片中多
酚物质含量的降低ꎬ 这与不同叶位整形模式整形时
间不同引起的光照条件差异有关ꎮ 光照充足有利于
白肋烟光合作用的进行、 叶片内含物质的富集和化
学成分的趋于协调[4ꎬ15ꎬ22]ꎬ 但白肋烟生长要求光照
充足而不强烈ꎬ 光照过强可能会引起烟叶机械组织
发达、 烟碱及多酚含量等过高ꎬ 这可能是整形处理
实施时间较早的烟株下位叶多酚物质含量较高的原
因ꎮ 此外ꎬ 烟株留叶数对叶片中化学成分和感官品
质都有直接影响ꎬ 特别是对上部叶片影响更
大[1ꎬ7ꎬ12]ꎮ 随着烟株留叶数的增加ꎬ 总氮、 烟碱、
钾含量以及多酚物质含量递减[5ꎬ11ꎬ12]ꎬ 这是打顶在
促进产量增加的同时对烟叶品质造成的损害ꎮ 而本
研究对烟株进行不同叶位整形处理不但可以保证烟
叶产量ꎬ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不同叶位烟叶品
质ꎮ 叶位整形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打顶的作用即促
进下部叶片的生长ꎬ 同时又不会导致较多多酚类物
质的大量积累ꎬ 但其作用机理的阐明还需进一步
研究ꎮ
致谢: 本研究在样品采集、 实验方法选择以及数据分
析方面得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程传鹏博士
的指导与帮助ꎬ 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 1 ] 刘国顺. 烟草栽培学[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ꎬ
2003.
[ 2 ] 朱清社. 白肋烟生产发展路在何方———对于湖北省
白肋烟生产的思考[C] / /中南片 2003年烟草学术交
流会论文集. 2004: 152-154.
[ 3 ] 易建华ꎬ 贾志红ꎬ 孙在军. 打顶时间对烤烟根系形态
及烟碱含量的影响[J] . 安徽农业科学ꎬ 2006ꎬ 34
(12): 2762-2777.
[ 4 ] 刘国顺ꎬ 乔新荣ꎬ 王芳ꎬ 杨超ꎬ 郭桥燕ꎬ 云菲. 光照
强度对烤烟光合特性及其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 西
北植物学报ꎬ 2007ꎬ 27(9): 1833-1837.
[ 5 ] 史宏志ꎬ 李志ꎬ 谢子发ꎬ 尹文文ꎬ 陈志华ꎬ 刘国顺ꎬ
鲁喜梅. 白肋烟留叶数对叶片中性香气成分和生物
碱含量的影响[J]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ꎬ 2008ꎬ 42
(4): 375-379.
[ 6 ] 杨兴有ꎬ崔树毅ꎬ刘国顺ꎬ邢小军ꎬ余祥文ꎬ叶协锋ꎬ
张建慧. 弱光环境对烟草生长、 生理特性和品质的
影响[J]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ꎬ 2008ꎬ 16(3): 635-
638.
[ 7 ] 冯连军ꎬ 朱列书ꎬ 杨亚. 打顶对烟草上部叶质体色素
和钾素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J] . 东北农业大学学
报ꎬ 2013ꎬ 44(1): 110-113.
[ 8 ] 张永安ꎬ 周冀衡ꎬ 黄义德ꎬ 杨述元ꎬ 王瑞强. 不同打
顶时期对上部烟叶物理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J] .
安徽农业科学ꎬ 2006ꎬ 34(21): 5567- 5569.
[ 9 ] Elliot JM. The effects of stage of topping flue ̄cured
tobacco on certain properties of flue ̄cured leaves
and smoke characteristics of cigarettes [ J] . Tob
Sciꎬ 1975ꎬ 19(7): 7- 9.
[10] 王昇ꎬ 谢复炜ꎬ 吴鸣ꎬ 赵明月ꎬ 聂聪. 多酚在白肋烟
生长、 采收、 调制过程中的变化研究[J] . 中国烟
草学报ꎬ 2004ꎬ 10(5): 1-7.
[11] 王广山ꎬ 尹启生ꎬ 张树模ꎬ 谭辞平ꎬ 张祥林. 运用栽
培技术调节白肋烟氮碱比提高其可用性研究[J] . 烟
草科技ꎬ 2001(6): 38-42.
[12] 申宴斌ꎬ 刘彦中ꎬ 马剑雄ꎬ 刘剑金ꎬ 常剑ꎬ 李军ꎬ 林
云红ꎬ 张光煦ꎬ 郭怡卿. 不同留叶数对烤烟新品种
NC297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J] . 中国烟草科学ꎬ
2009ꎬ 30(6): 57-60ꎬ 64.
[13] 黄一兰ꎬ 王瑞强ꎬ 王雪仁ꎬ 彭怀俊. 打顶时间与留叶
数对烤烟产质量及内在化学成分的影响[J] . 中国烟
草科学ꎬ 2004ꎬ 25(4): 18-22.
[14] 彭新辉ꎬ 易建华ꎬ 周清明ꎬ 蒲文宣ꎬ 周冀衡ꎬ 蒋小
林ꎬ 陈启新. 土壤与气候及其互作对湖南烤烟还原糖
与总植物碱含量的影响[J] . 中国烟草学报ꎬ 2010ꎬ
16(1): 11-15ꎬ 19.
[15] 罗井清ꎬ 蒋小林ꎬ 陈启新ꎬ 彭新辉. 土壤与气候及其
互作对湖南三大烟区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J] . 湖南
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2011ꎬ 23(3): 81-84.
[16] 左天觉. 烟草的生产、 生理与生物化学[M] . 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ꎬ 1993.
532 第 2期 崔佰慧等: 不同叶位整形模式对白肋烟生长及烟叶多酚物质含量的影响
[17] 晋艳ꎬ 杨宇虹ꎬ 邓云龙ꎬ 雷永和. 施肥水平对烟株长
势及烟叶质量的影响[J] . 烟草科技ꎬ 1999(6): 39-
41.
[18] 李章海ꎬ 王定福ꎬ 何崇文ꎬ 蒙祥旭ꎬ 王能如ꎬ 徐增
汉ꎬ 朱显灵. 几种栽培技术和烤房类型对 K326 香型
和香气品质特征的影响[J] . 中国烟草科学ꎬ 2010ꎬ
31(2): 5-9.
[19] 王丰ꎬ 丁伟ꎬ 冯勇刚ꎬ 田必文. 烤烟优质适产理想株
型探讨[J] . 种子ꎬ 2007(5): 39-41ꎬ 84-87.
[20] 姜洪甲ꎬ 马维广ꎬ 邢世东ꎬ 邓贵义. 烤烟不同栽培密
度与留叶数对烟叶品质的影响[J] . 中国农学通报ꎬ
20l0ꎬ 26(16): 124-128.
[21] 国家烟草专卖局 ( State Tobacco Monopoly Bu ̄
reau) . http: / / www.yntsti.com / Services / Forecast /
2005 / 823 / 20673.html.
[22] 王峥嵘ꎬ 魏建荣ꎬ 周兴华ꎬ 赵勇ꎬ 周适荔ꎬ 段树苍ꎬ
尹剑藤ꎬ 胡小曼ꎬ 李佛琳ꎬ 杨焕文. 不同光照强度对
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J]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ꎬ
2011ꎬ 26(S2): 14-20.
[23] 王建伟ꎬ 张艳玲ꎬ 过伟民ꎬ 蔡宪杰ꎬ 王维超ꎬ 曹晓
涛ꎬ 李伟观ꎬ 尹启生. 气象条件对烤烟烟叶主要化学
成分含量的影响[J] . 烟草科技ꎬ 2011(12): 73-
76ꎬ 84.
[24] 柴家荣. 白肋烟干物质积累动态及地下部与地上部
相关性研究[J] . 中国烟草科学ꎬ 2008ꎬ 29(2): 33-
36.
[25] 陈懿ꎬ 潘文杰ꎬ 李章海ꎬ 陈伟ꎬ 李洪勋ꎬ 张纪利. 气
候与土壤因子对烟叶特征物质的影响[J] . 中国烟草
科学ꎬ 2011ꎬ 32(6): 12-16.
[26] Patel NM.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studying influe ̄
nce of root growth in yield and quality of Bidi to ̄
bacco[J] . Tobacco Resꎬ 1988ꎬ 14: 25-27.
[27] Chotinuchit Pꎬ Vorabhleuk S. Studies on phenolic ̄
compounds in Thai flue ̄cured tobacco [J] . Thai J
Agr Sciꎬ 1986ꎬ 19: 147-154.
[28] Hecht SSꎬ Carmella Sꎬ Mori Hꎬ Hoffmann D. A
study of tobacco carcinogenesis. XX. Role of cate ̄
chol as a major cocarcinogen in the weakly acidic
fraction of smoke condensate[ J] . J Natl Cancer
Instꎬ 1981ꎬ 66(1): 163-169.
[29] Schlotzhauer WSꎬ Martin RMꎬ Snook MEꎬ William ̄
son RE. Pyrolytic studi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o ̄
bacco leaf constituents to the formation of smoke
catechols[ J] . Journal Agric Food Chemꎬ 1982ꎬ
30(2): 372-374.
(责任编辑: 刘艳玲)
632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