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Study on Floristic Regionalization in Qinling Mt.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 20 (1) : 21~ 32
J ourna l of W uhan B otan ica l Resea rch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Ξ
张秦伟
(咸阳师范学院地理系, 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 在吴征镒 1983 年中国植物区系分区的基础上, 依据秦岭山地的自然环境特点, 并结合植被优势种及区系
特有种和特征种的分布情况, 按照发生学原则, 将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划分为两大植物地区, 五个植物亚地区, 七个
植物省, 并对每个植物省区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结果进一步证明秦岭是我国植物区系南北分异的一条主要界限。
关键词: 植物区系; 区系分区; 秦岭
中图分类号: Q 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70X (2002) 0120021212
A Study on Flor ist ic Reg iona l iza tion in Qin l ing M t.
ZHAN G Q in2W ei
(D ep artm en t of Geog rap hy , X iany ang N orm a l Colleg e, X ianyang, Shaanx i 712000, Ch ina)
Abstract: T he paper, based on the flo rist ic reg ionaliza t ion of Ch ina of W u Zhengyi (1983) and
modern natu ra l environm en t character in Q in ling M t. and com b ine w ith the dist ribu t ion of
vegeta t ion dom inan t and characterist ic species of f lo ra, analysed the character of each p rovince by
divi2ding the moun ta in in to 2 region s, 5 sub2reg ion s and 7 p rovinces. T he resu lt confirm s that
Q in ling M t. is a m ajo r boundary line of the flo ra betw een sou th and no rth of Ch ina.
Key words: F lo ra; F lo rist ic reg ionaliza t ion; Q in ling M t.
  秦岭的植物区系一直为植物地理学者所关注。
近些年来, 许多学者分别从秦岭植物区系的组成、起
源、性质以及一些科、属、种的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
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 8 ]。在有关陕西或秦岭地区植
被区划的文献中, 也涉及到此方面的内容[9 ]。但迄今
为止, 有关该区植物区系分区的研究较少。中国科学
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于 1983 年出版了《中
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 (上册)》(吴征镒、王荷生
主编) , 该书中提出的中国植物区系分区方案, 仅就
秦岭植物区系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中的位置作了论
述, 即位于泛北极植物区的中国2日本森林植物亚
区, 秦岭分别隶属该亚区华北植物地区的黄土高原
植物亚地区 ( IE 11c) 和华中植物地区 ( IE 13) , 两者
在本地区大致以秦岭主脊为界[10 ]。这一划分方案,
基本上反映了秦岭植物区系的面貌。笔者在此方案
的基础上, 对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详细分区进行了
分析探讨。
1 地理位置与区域范围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 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著名高
大山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秦岭向来无有总名, 古
人对陕西省境内的秦岭山地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名
称。如华阴以南称为太华山, 长安以南称为终南山,
眉县以南称为太白山, 宝鸡以南称为大散岭。陕西关
中地区, 人们习惯上把秦岭称为“南山”, 以与渭河以
北的“北山”(如岐山、九宗山、嵯峨山等)相对应。秦
岭是外国学者命名的, 因为陕西古称为秦, 这与外国
人称长江为扬子江同为一例[11 ]。Ξ 收稿日期: 2001201222, 修回日期: 2001212225。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5- JK041)。
 作者简介: 张秦伟 (1964- ) , 男, 汉族, 陕西礼泉人, 副教授, 硕士, 主要从事土地科学及自然地理学, 特别是植物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
作。
秦岭有广义秦岭、狭义秦岭及陕西秦岭等不同
的说法。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长
期以来, 人们也把广义秦岭看作是我国“南方”和“北
方”的地理分界线。广义秦岭的范围西起岷山以北,
跨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 4 省直达我国东部安徽
皖南; 狭义的秦岭是渭河中、下游和汉江上游的分水
岭, 其范围西起嘉陵江, 东以灞河与丹江河谷为界;
陕西秦岭的范围远比广义的秦岭小, 但却比狭义的
秦岭大, 它是指位于渭河中、下游与汉江上游之间,
包括嘉陵江上游 (阳平关以上) 和南洛河上游 (洛南
县境内)在内的陕西省南部山地[12, 13 ]。
本文所谓的秦岭比广义的秦岭要小, 但比狭义
秦岭或陕西秦岭均大。其具体范围是: 西起甘肃省东
南部的迭部县和宕昌县而与青藏高原的东段相接,
东至河南省西部伏牛山、熊耳山及崤山的东部,
南以白龙江、汉江为界, 北以洮河、渭河为界[14 ]。整
个区域地理位置处于北纬 32°50′~ 34°45′, 东经
104°30′~ 112°52′之间, 全区东西长约跨 8 个经度,
南北宽约占 2 个纬度, 区内共包括甘肃、陕西、河南、
湖北 4 省的 79 个县 (市、区)。秦岭的主体位于陕西
省境内, 东西横亘于陕西境内关中地区的渭河平原
与陕南汉江谷地之间, 共包括陕西境内的 42 个县
(市、区) (表 1)。
表 1 秦岭所包括的地区3
T able 1 T he districts in Q in ling M t.

P rovince
地 (市、州)
A rea (C ity、State)
县 (市、区)的全部在秦岭
County (C ity、D istrict) a ll in Q in ling M t.
县 (市、区)的部分在秦岭
County (C ity、D istrict)part in Q in ling M t.
陕西省
Shaanx i
商洛地区 商州市、洛南、山阳、丹凤、镇安、柞水、商南
汉中市 汉中市、略阳、留坝、佛坪 勉县、城固、洋县、南郑、宁强、西乡
安康地区 宁陕 安康、旬阳、汉阴、石泉、岚皋、紫阳
宝鸡市 凤县、太白 宝鸡市、宝鸡县、眉县、岐山、扶风
渭南市 华县、华阴市、潼关 渭南市
咸阳市 咸阳市区 (秦都、渭城)
西安市 周至、户县、蓝田、长安 临潼、高陵
甘肃省
Gansu
陇南地区 宕昌、武都、文县、康县、成县、礼县、西和、两当、徽县
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 迭部
天水市 武山 天水市、甘谷
定西地区 漳县、岷县
河南省
H enan
三门峡市 灵宝市、卢氏 陕县、义马市、渑池
洛阳市 栾川 洛宁、嵩县、汝阳、伊川、宜阳
平顶山市 鲁山、汝州、宝丰
南阳市 西峡、淅川、内乡、南召 方城、镇平
湖北省
H ubei 十堰市 郧西 郧县
  3 表中行政区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00 年底资料。
  3 T he data in the tab le from adm in istra t ive divisions of the C ivil A dm in istra t ion U nit of the P. R. C. in 2000.
  秦岭在陕西境内平均海拔 2 000~ 2 500 m 之
间, 太白山是秦岭的主峰, 位于陕西省眉县之南, 跨
越陕西省太白、周至、眉县等 3 县, 包括东、西太白山
以及其间的跑马梁, 绝顶拔仙台海拔 3 76717 m , 为
我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最高山峰, 同时, 也是秦岭
地区的两大主要水系——渭河水系和汉江水系分水
岭的最高地段。
秦岭是长江、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居于我国中部
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位置, 其气候特征具有明显
的过渡性质, 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南北的自然地理分
界线。在水平方向, 秦岭具有从一种自然地理条件向
另一种自然条件过渡, 从一种地质构造单元向另一
种地质构造单元过渡, 从一种生物区系向另一种生
物区系等演变的过渡性质; 在垂直方向, 秦岭作为我
国大陆青藏高原以东的最高山地, 它又具有自己独
特的垂直景观带谱。秦岭山地地理位置的这种独特
性, 使得秦岭种子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具有其自身
的区域特性, 也使得秦岭种子植物区系成为我国种
子植物区系组成中的一个重要甚至是关键地区。
2 分区的原则、方法和系统
2. 1 分区的原则和方法
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及它们的各种分布格局是在
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 特别是自然历史环境中, 植物
2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界发展演化的结果。植物区系分区则是它们在空间
和时间上的综合表现, 即在每一植物区域内都有其
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各种区系成分, 以与其他区
域相区别。
植物区系分区必须查明各分类学单位的分布
区, 确定各地的特有成分, 同时考虑各地的地质历史
及相应气候变化, 按照区系的起源、发展及与其它地
区的区别与联系来进行划分, 即所谓的发生学原
则[15 ]。按照这一原则, 每个分区单位和分区含有各
自的区系成分组成及环境特征以与其它单位和分区
相区别。在具体分区时, 主要是从本区范围内的详细
区系资料入手, 对区系的统计分析结果、分布区图、
地理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结合地理环境条件
进行界限的划分。依据植物区系和植被统一发生的
原理, 在界限划定时, 特别重视分类单位成分的质量
差异。
植物区系分区的基本单位从上而下是: 植物区
(k ingdom )、植物地区 ( reg ion)、植物省 (p rovince)、
植物县 (d ist rict) 或州。植物区、植物地区和植物省
等分区单位内还可以划分“亚级”, 植物县以下可以
划分“小区”。各级单位是上、下从属关系, 它们的分
布区域是连片的, 不再重复出现, 依此与植物区系的
分布型有所不同。至于实际应用中采取那些等级单
位, 取决于研究范围的大小、工作的比例尺和研究资
料的详细程度。
植物区系分区中各级分区单位的标志是不相同
的。植物区是区系分区中的高级单位, 其标志是具有
一组特有科和共同的发展历史, 植物区系成分是由
各种不同成分如地理成分、发生成分和历史成分构
成的, 主要以古地理因素为依据。虽然植物区为区系
分区的高级单位, 但在具体划分时则不论面积的大
小, 只要符合上述的标志, 都可以划为一个植物区。
这方面最生动的事实便是 Engler、D iels (1929)、W.
Szafer (1956)、R. Good (1974)、T akh ta jan (1978)
等人在对世界植物区系进行分区时, 均划分的泛北
极植物区非常大, 包括了北半球的非热带地区, 而划
分的好望角植物省 (也称为开普植物省) 则非常小,
只限于非洲南部一隅[16 ]。
植物地区的标志是具有一些特有属和亚属及一
定数量的优势科, 不同植物地区的年龄和历史都彼
此不同。如在 T akh ta jan (1978) 的植物区系分区方
案中, 东亚 (中国—日本) 地区和大西洋北美地区等
都是第三纪以来变化较小的古老残遗地区, 而另一
些地区由于冰川作用, 海侵海退, 气候强烈旱化或地
壳强烈运动而产生的, 如环北方地区、伊朗—吐兰地
区等; 又如吴征镒、王荷生 (1983)的中国植物区系分
区方案中的唐古特植物地区, 该地区是喜马拉雅造
山运动后, 在古地中海中隆升起来的青藏高原上形
成的年轻植物区系, 其特有属如羽叶点地梅
( P om a tosace )、马 尿 泡 ( P rz ew a lsk ia )、穴 丝 草
(Coelonem a)等[10 ]; 因此, 植物地区实际上是在地理
变迁、植物迁移演化过程中的产物或结果, 于是具有
更明显的区域性质, 它们的界线常与大的地质构造
线、地貌单元或气候带相一致。本文探讨的秦岭地
区, 其所在的两个植物地区——华北植物地区与华
中植物地区, 同样在地质构造、地貌单元及气候带等
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差异。
植物亚地区的标志是在植物地区的标志符合的
情况下, 以属的分布和地带性植被建群种或优势种
的分布为依据, 同时考虑它们的地理成分, 以与邻近
地区相区别, 这个标志相当于王荷生在《华北植物区
系地理》一书中提出的“植物地区”的标志[17 ]。如本
文中划分的“秦岭北坡植物亚地区”和“秦岭南坡植
物亚地区”, 它们不仅在地质构造、地貌单元及气候
带上有差异, 其地带性植被的差异性也很明显, 前者
为典型落叶阔叶林, 后者则为暖性落叶阔叶林。从属
的地理成分上比较, 北坡亚地区以典型温带成分占
绝对优势地位, 而南坡亚地区则有较多的热带、亚热
带区系成分。这些差异, 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视为区系
成分的质量差异, 在区系分区时应特别予以重视。
植物省的标志是具有一些特有种和特征种, 植
物种类的地理成分结构相似, 在山地, 植被的垂直带
谱相同。由于气候条件、地貌是引起地区植物区系和
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 因此, 还要结合气候条件
和地貌要素的一致性。如本文提出的“太白山植物
省”与“华山植物省”, 它们均属秦岭北坡植物亚地
区, 但是前一植物省的位置偏西, 区内海拔高, 相对
高差大, 气候垂直分异典型, 类型较多, 山地植被的
垂直带谱在整个秦岭地区最为完整, 尤其是在垂直
带谱的组成中, 针叶林中太白红杉 (L a rix ch inensis)
林发育最好, 阔叶林中辽东栎 (Q uercus liaotung en2
sis)林可成为本省阔叶林的优势林分。而后者位置偏
东, 省内海拔较低, 气候要素的垂直分异程度不及前
者, 山地植被的垂直带谱中太白红杉林消失, 辽东栎
林显著减少, 而麻栎 (Q uercus au tissim a ) 林及锐齿
栎 (Q. a liena var. acu terra ta) 林较多。总之, 所划分
的植物省要表现该地区内以环境为背景植物区系和
植被明显的区域差异, 并有一定沿经度方向上的变
32 第 1 期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化。
植物县的标志是特有种甚至特有亚种, 它们主
要取决于地区内地貌、气候或土壤条件的差别。本文
中提出的几个植物县, 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区
内植物区系特征、植被特征、特有种的分布以及现代
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差异性来划分的。
2. 2 分区系统
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 在划定植物区系低级分
区单位时, 主要根据特征种, 更多考虑和依据现代的
自然环境条件, 如区内的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具
体的分区系统如下 (图 1) :
I 泛北极植物区
I E 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
  I E 11 华北植物地区
     I E 11c 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I E 11c21 关中平原植物省
     I E 11d 秦岭北坡植物亚地区
       I E 11d21 天水植物省
       I E 11d22 太白山植物省
         I E 11d222i 太白山植物县
         I E 11d222ii 终南山植物县
       I E 11d23 华山植物省
  I E 13 华中植物地区
     I E 13a 秦岭南坡西部植物亚地区
       I E 13a21 嘉陵江上游植物省
     I E 13b 秦岭南坡中部植物亚地区
       I E 13b21 宁陕植物省
     I E 13c 秦岭南坡东部植物亚地区
       I E 13c21 丹江—伏牛山植物省
图 1 秦岭植物区系分区图
F ig. 1 T he m ap of the flo ra subarea in Q in ling M t.
3 各分区单位分述
3. 1 华北植物地区 ( I E11)
本植物地区南界为秦岭主脊, 包括区内的秦岭
北坡广大地区, 下属两个植物亚地区。
3. 1. 1 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 ( I E11c)
本亚地区为黄土高原植物亚地区的最南端, 南
以秦岭北坡坡麓为界, 包括 1 个植物省。
3. 1. 1. 1 关中平原植物省 ( I E11-c)
本省西起宝鸡市清姜河口以西, 东到潼关县渭
河入黄河处, 北以渭河为界, 南到秦岭北麓。地形为
三面环山, 西部缩窄, 东部开阔的河谷盆地, 东西长
约 360 km , 俗称“八百里秦川”的南半部。盆地内西
高东低, 平均海拔 520 m , 地质构造属于渭河地堑
带, 堆积有深厚的第三纪红色粘土和第四纪沉积物,
经长期的冲刷与沉积, 切割与平夷, 形成了河漫滩、
阶地、台原和山前冲积、洪积扇等地貌形态。区内属
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年均温度 13℃, ≥10℃积温
4 000~ 4 600℃, 无霜期 200~ 220 d。年均降水量
520~ 750 mm , 由于受地形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降水
量西部稍高于东部。关中平原是古老的农业区, 土壤
以耕作熟化形成的楼土为主, 自然土壤——褐土仅
4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残存于山前及丘陵地区, 渭河河谷及北坡山前分布
有少量淤土、潮土、水稻土及盐渍土。
关中平原植物省内, 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 使植
物区系的自然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主要为农
田, 在“四旁”栽培有许多落叶阔叶树种, 有的成行成
带, 有的已成网成片, 程度不同地抵御着干热风等灾
害。主要树种有毛白杨、垂柳、臭椿、楸树、榆、构、泡
桐、槐、刺槐、皂荚、紫穗槐、桑、苦楝、悬铃木等。常绿
树种多见于庭院, 如女贞、侧柏、雪松及松属若干种。
落叶果树在本省内种类较多, 如柿、苹果、桃、杏、梨、
枣、核桃、板栗、石榴、葡萄等, 陕西省较早的苹果生
产基地就位于本区内的秦岭北麓。近年来, 秦岭北麓
的周至、户县及长安等地大面积栽培猕猴桃, 生长良
好, 果实品质上佳。
野生植物在关中平原以落叶灌木和草本植物为
主, 常零星或成小片群落残存于沟头、崖坡、河滩、地
埂或道旁, 主要有酸枣 (Z iz ip hus jujuba var. sp ino2
sa)、枸杞 (L y cium ch inense)、狼牙刺 (S op hora v icii2
f olia )、杠柳 ( P erip loca sep ium )、连翘 ( F orsy th ia
susp ensa )、狗尾草 (S eta ria v irid is)、白茅 ( Im p era ta
cy lind rica )、马 唐 (D ig ita ria sang u ina lis )、雀 麦
(B rom us jap on icus)、窃衣 (T orilis scabra )、秃疮花
( D icranostigm a lep top od um )、野 艾 ( A rtem isia
vu lg a ris )、苍 耳 ( X an th ium sibiricum )、地 黄
(R ehm ann ia g lu tinosa )、艹律草 (H um u lus scand ens)、
阿尔泰狗哇花 (H eterop app us a lta icus)、小果博洛回
(M acleay a m icroca rp a)等。其中酸枣、杠柳、秃疮花
及小果博洛洄等是黄土高原植物区系的标志种, 它
们在陕西可以向北分布到陕北[18 ]。
3. 1. 2 秦岭北坡植物亚地区 ( I E11d)
该植物亚地区北以秦岭北坡坡麓为界, 南达秦
岭主脊, 区内自西向东依次分为以下 3 个植物省:
3. 1. 2. 1 天水植物省 ( I E11d-1)
本省东起陕甘两省交界, 西达区域边界, 北以渭
河主河道为界, 南界大致以渭河南岸支流与嘉陵江
上游支流的分水岭为界, 包括甘肃省的天水市及定
西地区的部分县。本植物省的地质构造仍属于北秦
岭加里东褶皱带, 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 是陇南山
地的一部分, 海拔平均 2 000~ 1 500 m , 山地以花岗
岩为主, 部分地区出现有变质岩、石灰岩及第三纪红
色砂岩, 低山丘陵普遍覆盖有较厚的黄土。气候类型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到半干旱气候, 基本上水热同期,
如天水年平均气温 1116℃, 年降水量 526 mm , 但降
水变率较大, 常形成干旱、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
相对于秦岭其它地区来讲, 本区降水量最少, 是秦岭
北坡气候条件最为干旱的地区。
天水植物省的植物区系组成较秦岭北坡的太白
山植物省及华山植物省均要简单, 山地植被以栎林
为主, 优势种类有辽东栎、锐齿栎等种类, 天水以西
的渭河南岸多发育落叶灌丛, 优势种类如荆条
(V itex neg und o var. heterop hy lla )、红柄白鹃梅
(E x ochord a g ira ld ii)、连翘 (F orsy th ia sp. )等。本植
物省区系以华北成分为主, 常见的如油松 (P inus
tabu laef orm is)、侧柏 (P la ty clad us orien ta lis)、栓皮
栎 (Q uercus va riabilis)、辽东栎、酸枣、荆条, 以及黄
土高原植物亚地区分布的茶条槭 (A cer g inna la )、色
木 (A . m ono)、元宝槭 (A . trunca tum )等落叶乔木。
由于地理位置偏西, 气候进一步干旱, 所以, 本
植物省区系组成中蒙古草原区系成分数量较多, 它
们一般多见于渭河上游的南岸山坡或河流沿岸, 如
甘 肃 针 茅 (S tip a p rz ew a lsky i )、洽 草 ( K oeleria
crista ta )、糙隐子草 ( K eng ia squa rrosa )、骆驼蓬
(P eg anum ha rm a la)等。甘草 (G ly cy rrh iz a)、锦鸡儿
(Ca rag ana ) 2 个属在秦岭中部并不繁茂, 而在本植
物省则有较多的数量。
3. 1. 2. 2 太白山植物省 ( I E11d-2)
本省北与关中平原植物省为邻, 南达秦岭主脊,
西起嘉江上游的陕甘两省交界, 东至灞河。地质构造
属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 山体多由中生代花岗岩
和花岗片麻岩组成, 区内地貌以中高山为主, 平均海
拔2 500 m 以上, 从西向东依次有代王山 (2 598 m )、
玉皇山(2 819 m )、青峰山(2 242 m )、鳌山(3 475 m )、
太白山 (3 767 m ) 等高大山峰, 山势雄伟, 峰峦重叠,
高山地段冰川地貌发育。
本省内海拔较高,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年降水量
在 900 mm 以上。土壤类型多, 从山下到山顶, 依次
分布有山地褐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高山草甸
土及高山原始土壤等。
省内植被的垂直带谱最完整, 自下而上有落叶
阔叶林带、落叶阔叶小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针
叶林带及高山灌丛草甸带。秦岭特有种太白红杉在
此形成纯林, 是秦岭森林植被类型中分布海拔最高
的类型。辽东栎林在本省内可成为优势林分, 青 
(P icea w ilson ii)、巴山冷杉 (A bies f a rg esii) 及铁杉
(T sug a ch inensis) 等形成的寒温性针叶林在本植物
省内分布较为集中。依据省内植物区系和植被的差
异, 并结合自然条件的特点, 可将本省划分为以下 2
个植物县。
52 第 1 期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1) 太白山植物县 ( I E11d-2- i)
包括太白山植物省黑河以西广大地区。县内山
体北仰南俯极为典型, 拔仙台海拔 3 76717 m , 为秦
岭山脉的最高峰, 以太白山为代表的海拔 3 350 m
以上的高山地区残留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县内山坡
陡峻, 狭谷深切, 气候、植被及土壤垂直分异显明。
本植物县是秦岭植物区系组成最丰富的地区。仅
主峰太白山种子植物就有125科、657属、1 782种。菊
科、蔷薇科、禾本科、蝶形花科、毛茛科、莎草科、百合
科、唇形科、玄参科、伞形科及蓼科是本县内含有 50 种
以上的较大科, 且前 3 科各自包括的种类超过 100 种。
本县植物区系具有强烈的温带性质, 如太白山
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中, 温带分布类型共 436 属,
占总属数的 73177% [6 ]。因此, 也可以认为太白山植
物县是我国温带植物区系最丰富地区之一。
由于区内相对高差大, 所以, 区系的垂直分异现象
也特别突出, 中低山区主要集中了华中、华北区系成
分, 高山则有较多的唐古特、横断山脉及部分北极高山
成分, 并以杜鹃(R hod od end ron)、龙胆 (Gnetiana )、报
春花(P rim u la)、红景天(R hod iola )、乌头(A con itum )
及葶苈(D raba)等属的种类较为发达[4 ]。
本植物县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亦较为典型。在
栎林中, 海拔1 400 m 以下为栓皮栎林, 锐齿栎林分
布于海拔1 250~ 1 900 m , 辽东栎林在秦岭以本区发
育最典型, 且分布面积大, 一般出现在海拔1 850~
2 400 m ; 桦木林以红桦 (B etu la a lbo2siensis) 和牛皮
桦 (B . a lbo2siensis var. sep ten trion lis)为优势种, 各能
形成纯林, 区内凡高出海拔 2 000 m 以上的山坡及
秦岭主脊均可出现, 后者在太白山北坡从放羊寺到
平安寺长达 20 km 的范围内, 几乎都是牛皮桦纯
林[19 ]; 海拔 2 800~ 3 400 m 为寒温性的巴山冷杉及
太白红杉林, 高山灌丛及草甸从海拔 3 000 m 以上
至 绝 顶 均 有 分 布, 优 势 种 类 如 头 花 杜 鹃
( R hod od end ron cap ita tum )、 杯 腺 柳 ( S a lix
cup u la ris)、禾叶嵩草 (K obresia g ram in if olia )、川康
苔 草 (Ca rex schneid eri ) 及 球 穗 蓼 ( P oly g onum
sp haerostachy um )等。
本县植物区系的特有程度很高, 仅太白山有中国
种子植物特有属 24 个, 秦岭特有种 115 个[20 ] , 其中有
40 个秦岭特有种只产于太白山, 如多节雀麦 (B rom us
p lu rinod is)、纤弱早熟禾 (P oa m a laca )、丝杆苔草
( Ca rex f ilam en tosa )、 太 白 山 苔 草 ( C.
ta ip a ishan ica )、山毛柳 (S a lix p erm ollis )、细叶蓼
( P oly g onum tenu if olium )、 太 白 蓼 ( P.
ta ip a ishanense)、秦岭乌头 (A con itum liou i)、太白山
美花草 (Ca llian them um ta ip a icum )、太白山黄芪
(A strag a lus ta ip a ishanensis )、秦岭棘豆 (O xy trop is
ch ing 2ling ensis )、 太 白 杜 鹃 ( R hod od end ron
ta iba iense)、太白山报春 (P rim u la g ira ld iana )、太白
山马先蒿 ( P ed icu la ris g ira ld iana )、太白风毛菊
( S aussu rea ta ip a iensis ) 等 种。 眉 柳 ( S a lix
w ang iana )、秦岭蔷薇 (R osa tsing ling ensis)、陕西老
鹳 草 ( Geran ium shensianum )、庙 台 槭 ( A cer
m iaota iensis)、辛家山蛇床 (Cn id ium sinch ianum )、辛
家山蟹甲草 (Caca lia x inj iashanensis) 等一些秦岭特
有种也见于本县内[21 ]。太白红杉作为秦岭特有种, 在
本植物县内分布最为集中, 群落发育最为典型。
(2) 终南山植物县 ( I E11d-2- ii)
位于太白山植物省东部, 县内主要山岭有四方
台、首阳山、静峪脑、终南山等, 海拔多在 2 000~
2 500 m , 冰川遗迹仅出现在个别山地顶部, 气候及
土壤类型较少, 人类生产活动对植物区系及植被的
影响较大。
本县的区系组成也比较丰富。如光秃山种子植物
约 1 500 种[22 ] , 南五台约 1 000 种, 其区系及植被的特
征基本同于秦岭北坡其它地区, 惟太白红杉仅见于光
秃山等个别高山, 且白皮松 (P inus bung eana ) 在本县
内数量较多, 兰田以东至潼关均有分布, 尤以蓝田境内
的终南林场、网川、王顺山等地分布最多, 一般生于海
拔 2 000 m 以下湿润的山坡。
终南山植物县内的特有现象亦较为突出, 一些种
类甚至为县内某些山地所特有。如大鹅冠草
( R oeg neria g rand is )、光 秃 山 苔 草 ( Ca rex
kw ang toushan ica )、户县点地梅(A nd rosace eng leri)、
柳叶小檗 (B erberis sa lica ri)、白透骨消 (G lechom a
biond iana ) 等 种 为 光 秃 山 特 有; 秦 岭 槭 (A cer
tsin ling ense)、陕西鹅耳枥 (Ca rp inus shensiensis)、假
弯喙苔草 (Ca rex p seud o2d isp a la ta )、秦岭岩白菜
(B erg en ia scop u losa) 等为终南山特有, 前 2 种产长安
县南五台, 后 2 种分布于长安太乙宫及沣峪; 秦贝母
(F ritilla ria cirrhosa fo rm. g labra)产蓝田王顺山。另
外, 户县白蜡树 ( F rax inus f a llax )、陕西悬钩子
(R ubus p ilu lif erus)、秦岭藤 (B iond ia ch inensis)、秦
岭蟹甲草 (Caca lia tsin ling ensia )、涝浴槭 (A cer
lauy uense) 等 46 个秦岭特有种也主要分布于该植物
县内。
3. 1. 2. 3 华山植物省 ( I E11d-3)
位于太白山植物省内的终南山植物县以东, 西
6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起渭南华县, 南沿伊川—嵩县—栾川—洛南一线,
东到河南伊川、洛阳。海拔高度较秦岭西段低, 区内
自西向东主要有草链岭 (海拔 2 646 m )、华山
( 2 160 m )、八道姥峰 (2 132 m )、老鸦岔 (2 414 m )、
全宝山 (2 094 m )等山峰。
本植物省属暧温带气候, 降水比秦岭北坡西段
丰富, 气候要素上下差异大, 如华山气象站年均气温
612℃, 比山下平原低 712℃, 年降水量 916 mm , 比
山下多 325 mm , 无霜期 151 d, 又比山下平原少
53 d。
本植物省的西部为著名的西岳华山, 它是侵入
于太古界太华群古老变岩系中的一个花岗岩体, 西
起华县柳枝, 东到华阴市孟塬 (今华山车站) , 长约
60 km。东部为豫西山地的一部分, 包括熊耳山、崤
山等, 海拔 1 500~ 2 000 m , 山体逐渐向东降低并分
散, 形成低山丘陵, 至灵宝、三门峡、洛阳一带以黄土
丘陵和黄土塬为主。
区内低山丘陵石灰岩基质地段以侧柏林为主,
形成了华北地区特有的景观。白皮松林散见于石灰
岩山地, 油松林镶嵌在阔叶林中, 华山松 ( P inus
a rm and ii ) 分布于中山, 铁杉 (T usg a )、云杉 (P icea )
及冷杉 (A bies) 属的种类见于海拔更高的地段, 数量
较少, 在本省内多不成林, 秦岭特有种太白红杉在本
省内消失。
落叶阔叶林中, 辽东栎减少, 而麻栎和锐齿栎较
多, 前者在秦岭西段一般很少出现, 而在本植物省东
部海拔 500~ 700 m 的低山丘陵数量较多, 目前多
以残遗群落形式存在[23 ]。
本省低山区的森林破坏后, 多形成耐旱、耐贫瘠
土壤的灌草丛, 常见优势种类有酸枣、荆条、黄栌
(Cotinus cog gy g ris var. g laucop hy lla)、野蔷薇 (R osa
m u ltif lora )、茅 莓 (R ubus p a rv if olius )、黄 背 草
( T hem ed a triand ra var. jap on ica )、白 羊 草 (
B oth rioch loa ischaem um )、杠柳及胡枝子 (L ep ed ez a
sp. )等植物, 反映了华北植物区系的特点[10 ]。
华山植物省亦包括一定数量的秦岭特有种, 有
些种类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条件及现代自然环境的影
响下, 特化为某些山地的特有种。如华山马鞍树
(M aack ia hw ashanensis )、华山风毛菊 (S aussa rea
huashanensis )、华 山 假 水 龙 骨 ( P olyp od iam
p seud oam oenum var. hw ashanensis) 及华山新麦草
(P sa thy rostachy s huashan ica ) 等 4 个特有种为华山
特有。其中最后 1 种属于禾本科新麦草属, 国产 3
种, 秦岭仅有华山产此 1 种。生于海拔 450~ 1 600 m
的谷地或山坡, 该种对探索小麦属的起源、进化及遗
传育种具有很高价值, 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 物 名 录[24 ]。 华 山 松、华 山 参 ( P hy soch la ina
inf und ibu la ris )、华山黄芪 (A strag a lus hav ianus)、
华山前胡 ( P euced anum led ebou rielloid es )、猬实
( K olkw itz ia am abilis )、太 行 阿 魏 ( F eru la
licen tiana )、华山柃 (F rax inus rhy hchop hy lla var.
huashanensis)、陕西蔷薇 (R osa g ira ld ii)等种可视为
华山准特有种。其中华山松为我国特有树种, 虽广布
于陕、晋、豫、陇、青、川、鄂、滇、黔及西藏等地, 但多
不成林, 而在华山山顶, 目前尚有大面积群落。华山
参、太行阿魏、猬实等种除见于华山及豫西山地外,
亦分布于山西南太行到中条山, 这种分布格局, 证明
了华山乃实出于秦岭东北一角, 与中条山原为一脉
的论断, 所以, 华山也应包括在秦岭之内。我国特有
的秦岭沙参 (A d enop hora tsin ling ensis) 的地理分布
也证实了这一观点, 该种除分布于太白山及卢氏等
地外, 也见于山西南部的芮城、阳城、沁县及蒲县等
地[24, 25 ]。秦岭特有种商南蒿 (A . shang nanensis)、银
背菊 (D end ran them a a rgy rop hy llum ) 在本植物省内
的卢氏等地也有分布。
3. 2 华中植物地区 ( I E13)
本植物地区包括秦岭南坡及西部嘉陵江上游广
大地区, 分为 3 个植物亚地区, 各亚地区均包括 1 个
植物省。
3. 2. 1 秦岭南坡西部植物亚地区 ( I E13a)
本亚地区同于其下所划分的植物省的界线范
围, 包括 1 个植物省。
3. 2. 1. 1 嘉陵江上游植物省 ( I E13a-1)
本植物省东以嘉陵江为界, 西达甘肃迭部境内,
北与天水植物省以秦岭主脊分开, 南到文县碧口, 大
体通过白水江西南侧分水岭脊。包括甘肃省天水市、
陇南地区绝大部分以及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和陕
西秦岭的宝鸡、凤县、略阳、宁强等县市部分地区。
区内横跨了秦岭褶皱系及松潘甘孜褶皱系 2 个
大地构造单元, 新生代以来产生了大幅度的隆起, 形
成了深切的高山峡谷地貌, 地貌类型分为陇南山地
及甘南高原山地。主要水系有白龙江、白水江、西汉
水和嘉陵江上游。陇南山地以花岗岩为主, 部分地区
出现变质岩、石灰岩及第三纪红色砂岩, 海拔一般
1 500~ 2 000 m , 气候温和多雨, 如微县年平均气温
12℃, 降水量 600~ 700 mm , 无霜期 200 d; 西部的
舟曲年平均温度 818℃, ≥10℃积温 2 154℃, 年降
水量 733 mm , 相对湿度 75% , 无霜期 196 d。甘南高
72 第 1 期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原山地海拔多在 3 000 m 以上, 相对高差 1 000~
2 000 m , 气候高寒湿润, 年均气温 2℃左右, 降水量
500~ 800 mm [26 ]。
本省的北部地区 (如凤县、徽县、成县、略阳)山地
植被仍以栎林为主, 分布海拔高度 1 100~ 1700 m ,
优 势种有辽东栎、锐齿栎、栓皮栎等。小叶杨
(P op u lus sim in ii)亦可成为阔叶林的优势种。由于
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这一地区较为强烈, 次生的灌丛
比较普遍, 常见的种如 子 (Cotonester sp. )、锦鸡儿
(Ca rag ana sp. )、火棘 (Py racan tha f ortuneane)、马
桑 (Coria ria sin ica)、醉鱼草 (B ud d leja sp. )等。南部
地区 (如康县) 山地的下部出现有 子栎 (Q uercus
ba ron ii) 林, 针叶林主要为油松林, 但在西汉水上游
出现有马尾松 (P inus m asson iana)林。
本植物省西部为青藏高原边缘的山地, 称为甘
南高原山地, 上新世以来随着青藏高原整体抬升, 山
体强烈上升, 为典型高山峡谷地貌, 地势垂直变化
大, 形成了干热河谷气候、温凉半湿润山地气候及高
寒山地气候等垂直分带现象。
甘南高原山地的白龙江流域是甘肃省最大的原
始林区, 包括岷县、宕昌、舟曲、迭部等县, 植被以寒
温 性 针 叶 林 为 主, 在 这 里, 麦 吊 杉 ( P icea
brachy ty la)、青海云杉 (P. crassif olia)代替了青 及
云杉, 岷江冷杉 (A bies f ax on iana ) 代替了巴山冷杉
及秦岭冷杉 (A bies chensiensis) , 岷江冷杉林在白龙
江上游分布于海拔 2 700~ 3 500 m 之间, 这一地区
也是该群系在我国分布的北界。红杉 (L a rix
p otan in ii) 代替了太白红杉, 形成了山地寒温性落叶
针叶林, 该种在我国除主要分布于西秦岭外, 也见于
甘肃省洮河流域[23, 27 ]。
本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 西部高大隆起的青藏
高原及区内南北走向的河谷对植物的散布产生了很
大影响, 区系成分复杂。但主要集中了华中区系成分
及部分唐古特、横断山脉区系成分, 如冷杉属的 2
种, 箭竹 (S ina rund ina ria n itid a )、华桔竹 (F a rg esia
sp a thacea)、陇塞忍冬 (L on icera tang u tica )、峨嵋蔷
薇 (R osa om eiensis)、冰川茶 子 (R ibes g lacia le)、珠
芽蓼 (P oly g onum v iv ip a rum )、禾叶嵩草、青藏乌头
(A con itum tang u ticum ) 等, 上述种类亦可见于川西
北的松藩、九寨沟等地, 显示出它们与岷山植物区系
的联系[28, 29 ]。
本植物省也具有一些典型的特有种类。它们主要集
中于舟曲、武都、康县、文县一带, 如短芒芨芨草
(A chna therum brev iaa rista tum )、文县锦鸡儿 (C.
w enhsienensis)、三尾槭(A . tricaud a tum )、长叶槭(A .
g racilif olium )、甘肃槭 (A . kansuense)、钩柱唐松草
(T ha lictrum unca tum )、白溲疏(D eu tz ia a lbid a )、毛
花铁线莲 (C lem a tis d asy and ra )、陕甘小檗 (B erberis
p seud othunberg ii )、 甘 肃 凤 仙 花 ( Im p a tiens
notolop ha )、武都苔草 (Ca rex w u tuensis)、拉马山柳
(S a lix lam ashanensis )、武都棘豆 (O xy trop is h irta
var. w u tuensis)、陕西锦鸡儿 (C. shensiensis)、秦岭鼠
尾草 (S a lv ia p iasez k ii)、齿叶亚菊 (A jan ia d en ta ta )
等。短萼忍冬(L on icera brev isep a la)为甘肃特有种, 分
布于天水小陇山等地。 莲山黄芪 (A strag a lus
leansan icus) 及悬垂黄芪(A . d ep end ens) 为中国西部特
有种, 也出现在本植物省, 前者除见于本省文县外, 秦岭
中部的户县及佛坪亦有分布。后一种在我国分布于秦岭
西段武都、岷县和甘肃北部。
3. 2. 2 秦岭南坡中部植物亚地区 ( I E13b)
本亚地区位于秦岭南坡中段, 西起嘉陵江, 东到
乾佑河, 下属 1 个植物省。
3. 2. 2. 1 宁陕植物省 ( I E13b-1)
本植物省西起嘉陵江, 东大致沿柞水—镇安—
旬阳一线, 北以秦岭主脊与太白山植物省分开, 南到
汉江北岸。包括了本省秦岭俯向斜褶皱的大部分, 由
于断块的普遍发育及北仰南俯的倾斜变动, 使得区
内南北缓长, 河网结构复杂, 并形成许串珠状盆地。
地表组成岩石为片麻岩、花岗岩、砂岩、页岩及白云
质灰岩。区内较大的河流自西向东依次有褒河、氵胥
水河、子午河、旬河等河流, 它们均向南汇入汉江。
地貌类型从汉江谷地向秦岭主脊展布着低山丘陵、
中山和高山, 并以中山地貌为主, 较高的山地如紫
柏山 (海拔 2 610 m )、代王山 ( 2 598 m )、浑人坪
( 2 425 m )、摩天岭 (2 602 m )、秦岭梁 (2 965 m )、牛
背梁 (2 965 m )、鹰咀石 (2 602 m )等。
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本植物省的气候总体
上表现为雨热同季, 夏季炎热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区内南部的汉江谷地及低山丘陵地区, 气候属于凉
亚热带气候, 如略阳年平均气温 1312℃, 1 月平均气
温 118℃, 年降水量 860 mm ; 汉中市年平均气温
1413℃, 1 月平均气温 211℃, 无霜期 246 d, ≥10℃
积温 4 497℃, 年降水量 871 mm ; 东部的旬阳县年平
均气温 1514℃, 1 月平均气温约 315℃, 无霜期
253 d, ≥10℃积温 4 746℃。中山地区属暖温带山地
气候, 如西部的凤县、留坝等地年均气温约 1115℃,
1 月气温 0℃以下。黄柏塬 (1 29717 m ) 年均气温
916℃, 年降水量达 1 028 mm ; 北部秦岭岭脊海拔
8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3 000 m 以上, 年均气温约- 2~ - 1℃, 年降水量约
800 mm , 气候寒冷, 冬季漫长, 风大, 辐射较强。
区内南部的河漫滩及阶地上分布有沙土、粉砂、
粘土, 从低山到北部高山, 随着海拔高度上升, 土壤
类型依次为黄褐土、黄棕壤、暗棕壤、漂灰土、亚高山
高山草甸土。
宁陕植物省内森林植被的垂直分异规律较为明
显, 如发源于太白山南坡, 于城固县注入汉江的氵胥水
河流域, 海拔 850 m 以下为含有常绿阔叶树种的落
叶阔叶林, 主要优势种有 子栎和麻栎, 棕榈
(T rachy ca rp us f ortunei)林也散生于这一范围内; 海
拔 850~ 1 850 m 的中山地区, 是以落叶栎类为代表
的典型落叶阔叶林, 优势种有栓皮栎、槲栎和锐齿
栎; 温性落叶阔叶小叶林分布于海拔 2 100~ 2 600
m 中山向高山过渡地带, 以桦木林为代表, 主要有
红桦林及牛皮桦林 2 个群系; 由巴山冷杉和太白红
杉形成的寒温性针叶林分布于海拔 2 600~ 3 400 m
的高山向阳山坡或山脊、梁顶; 海拔 3 400 m 以上为
高山灌丛、草甸带, 其优势种有头花杜鹃、杯腺柳、嵩
草、球穗蓼等种类[4 ]。
本省由于北有秦岭主脊屏障, 南有大巴山神农
架大山的阻挡, 在自然地理上形成一个半封闭式的
独特单元, 故植物区系丰富多彩, 成为我国中部植物
区系南北东西交汇所在地之一, 并且有许多特有科
属。其区系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 种类的丰富性程度不亚于秦岭北坡, 虽然
目前还没有整个本植物省的区系统计资料, 但仍可
以通过本省一些地区的区系统计数据可以得到说
明, 如氵胥水河流域面积仅有约 2 307 km 2, 拥有种子
植物约 1 219 种, 归 144 科、615 属1) ; 东部旬河流域
面积约 6 000 km 2, 据 70 多个样地的统计, 组成该流
域森林群落的种子植物共有 78 科、236 属、406
种[29 ]。中部宁陕旬阳坝、火地塘地区估计有种子植
物约 1 500 种以上。
第二, 本省南部的亚热带气候区内, 集中了许多
华中区系成分, 同时, 这一区域也是秦岭植物区系中
常绿阔叶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 这类植物共 38
科、69 属、174 种[30 ]。它们之中, 有些是森林的主要
组成成分, 如壳斗科栎 属 的 小 青 冈 (Q uercus
p h illy raeoid es )、青  (Q. sp a thu la ta ) 、尖叶栎 (Q.
cxyp hy lla) , 青冈栎属的青冈栎; 樟科的楠木 (P hoebe
sp. )、木姜子 (L itsea p ung ens)、樟 (C innam om um ) ,
海桐科的海桐 (P ittosp orum sp. ) , 紫金牛科的铁仔
(M y risine af ricana)等属的种类。许多亚热带的经济
植物也集中于这一范围内, 如棕榈以及茶树、乌柏、
柑桔、枇杷、桂花、油洞、马桑等。其中柑桔及引种的
油橄榄 (O lea eu rop aea)在省内的城固、洋县、汉中等
地生长良好。
第三, 本植物省内分布有较多的竹类, 如慈竹
( S inoca lam us )、 箬 竹 ( Ind oca lam us )、 方 竹
(Ch im onobam busa) 及刚竹 (P hy llostachy s) 等属的喜
暖种类。
第四, 亚热带针叶林是本植物省的另一标志, 其
主要组成树种有马尾松、杉木 (Cunn ing ham ia
lanceola ta )和柏木 (Cup ressus f unebris)。马尾松林是
低山丘陵地带的主要群落之一, 一般分布于海拔
1 000 m 以下, 但在宁陕火地塘、旬阳坝等地可分布
到海拔 1 300 m [19 ]。
宁陕植物省的特有种类多属于秦岭特有种, 除
分布于本省内, 亦可见于太白山植物省。严格限于分
布在本省内的特有种并不多, 仅举以下种说明: 石泉
柳 (S a lix sh ih tsuanensis) 产本植物省的佛坪、宁陕、
石泉及秦岭西段武都和东段丹凤、山阳; 陕西唐松草
( T ha lictrum shensiense ) 产旬阳庙岭; 秦岭杜鹃
(R hod od end ron tsing ling ense) 产略阳; 毛脉野茉莉
(S ty rax jap on ica var. nerv illosa ) 产石泉; 陕西白蜡
树 (F rax inus ch inensis var. tom en tosa ) 产佛坪核桃
坪; 秦岭香科科 (T eucrium tsin ling ense) 主产洋县、
留坝; 秦岭蟹甲草 (Caca lia tsin ling ensis) 及长穗蟹
甲草 (C. long isp ica ) 主产本省留坝、略阳、宁陕等地;
洋县风毛菊 (S aussu rea kung ii) 产佛坪、洋县。秦岭
特有种庙台槭 (A cer m iaota iense) 虽然也分布于太
白山北坡及甘肃天水, 但在本省佛坪、留坝数量最
多, 近年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岳坝海拔约1 200 m 的
白马沟中部发现近百株庙台槭群落, 这是迄今所知,
呈群落分布的惟一例证[31 ]。
3. 2. 3 秦岭南坡东部植物亚地区 ( I E13c)
西与宁陕植物省相接, 东到河南镇平、南召、鲁
山, 北和华山植物省相邻, 南到鄂西北郧县。包括陕
西省商州市大部, 河南省伏牛山地区和湖北省西北
一隅。本亚地区包括 1 个植物省。
3. 2. 3. 1 丹江-伏牛山植物省 ( I E13c-1)
本植物省地质地貌上属于东秦岭一部分, 地
表岩性有花岗岩、灰岩、石英岩、砂页岩及大理岩, 地
  1) 张秦伟。秦岭南坡氵胥水河流域植被的植物区系分析。西北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1988。
92 第 1 期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势西北高, 东南低, 并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 山势
较为缓和, 其间被金钱河、丹江、南洛河分割为南北
并列的许多山脉, 自北向南依次有太华山 (海拔
2 646 m )、蟒岭 (2 058 m )、流岭 (2 087 m )、伏牛山
(2 192 m )、外方山 (2 153 m )、鹘岭 (2 074 m )、新开
岭 (1 431 m ) 等, 山岭之间为红色断陷盆地和河谷平
原。省内主要河流有金钱河、丹江、淅川河等, 均向东
南流入汉江。
区内北部蟒岭及伏牛山北坡一带为暖温带山地
气候, 垂直差异较大。蟒岭以南逐渐过渡为北亚热带
气候, 如商南县年均气温 1416℃, 1 月平均气温
115℃, ≥10℃积温 4 389℃, 无霜期 216 d, 年降水量
803 mm ; 豫西伏牛山南坡年均气温 15℃以上, 积温
4 700~ 4 800℃, 无霜期 220~ 240 d, 年降水量800~
1 000 mm。东南坡鲁山一带, 因东南来的暖湿气流
受山地的抬升, 成为河南境内的一个多雨中心。本省
地带性土壤类型在北部以棕壤为代表, 南部为黄棕
壤。
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麻栎林较为多见, 一般
分布海拔 800~ 1 000 m , 栓皮栎林分布海拔 1 000~
1 600 m , 海拔 1 600 m 以上为锐齿栎林。南部低山
丘陵及河谷的落叶阔叶林中, 含有常绿阔叶树种及
一些亚热带经济植物, 如青冈、女贞、竹叶花椒
(Z an thoxy lum a rm a tum )、柑桔、油茶、棕榈、油桐、
马桑等种类。湿润谷地常分布有化香 (P la ty ca ry a
stroloilacea )、漆树 (T ox icod end ron vern icif luum )、
椴树 (T ilia hen ry ana )、槭 (A cer sp. )、枫香 (L iqu i2
d am ba r f orm osana )、领春木、千金榆 (Ca rp inus
cord a ta)等喜湿润植物组成的阔叶林。高寒山地 (如
老君山、草链岭)分布有杜鹃属一些种类组成的常绿
矮曲林或常绿灌丛[32 ]。
针叶林中, 侧柏林散见于河谷两岸, 马尾松林分
布于海拔 800~ 1 000 m , 油松林及华山松林出现海
拔较高。柏木林及杉木林见于低山丘陵。本省由于
山地普遍较低, 加之处于秦岭东南部, 热量充足, 故
秦岭西部多有分布的冷杉林、云杉林在本区数量很
少, 且多不成林。
需要指出的是, 本植物省内, 由于人类活动影
响, 森林破坏严重, 目前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次生灌
丛, 占优势者多为马桑、胡枝子、盐肤木 (R hus
ch inensis )、酸枣、荆条、黄檀 (D a lberg ia hup eana )、
崖花海桐 (P ittosp orum trunca tum )等一些种属。
本省植物区系组成中, 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成
分的比例较多, 中国特有科银鹊树科分布于伏牛山
南坡的宝天幔自然保护区 (红寺河一带) , 这也是该
科目前在我国分布的最北地区之一。种的地理成分
中, 华中植物区系成分较丰富, 并含有一些华东区系
成分。省内特有植物有秦岭小叶杨 (P op u lus sim on ii
var. tsin ling ensis ) 产丹凤; 卢氏裸菀 (Gym naster
lush iensis)、秦岭槭 (A cer tsing ling ense)、河南鹅耳
枥 (Ca rp inus f un iushanensis) 产伏牛山; 河南马先蒿
( P ed icu la ris honanensis )、秦 岭 蒿 ( A rtem isia
qin ling ensis ) 产伏牛山主峰老君山; 陕西醉鱼草
( B ud d leja shaanx iensis )、 大 花 狗 哇 花
( H eterop app us m ag n ica la th inus )、天 竺 山 前 胡
(P euced anum am p lia tum )、长爪锦鸡儿 (Ca rag ana
long iung u icu la ta ) 产 山 阳; 商 南 蒿 ( A .
shang nanensis) 产商南、丹凤及宁陕植物省的略阳,
银背菊 (D end ran them a a rgy rop hy llum )产山阳, 这 2
种亦见于华山植物省。齿翅岩黄芪 (H edy sa rum
d en ta toa la tum )产商县。柄荚锦鸡儿、秦岭槭、肾叶风
毛 菊 (S aussu rea ren if orm is )、陕 西 风 毛 菊 (S.
d u ta illy ana var. shensiensis )、中 华 蟹 甲 草 ( C.
sin ica )、白透骨消 (G lechom a biond iana ) 等秦岭特有
种亦多分布于本植物县内。
4 结论与讨论
4. 1 结论
(1) 秦岭地理位置独特, 植物区系组成十分丰
富, 区内南北坡、东西段不同区域内的地质历史及自
然条件差异较大, 其各自代表植被或地带性植被的
建群种、优势种、地方特有种及特征种有着明显的差
异。
从秦岭植物区系科一级的特点分析, 本区含
100 种以上的大科有菊科 (385 种)、禾本科 (263
种 )、蝶形花科 (166 种)、蔷薇科 (208 种)、毛茛科
( 125 种)、莎草科 (121 种)、唇形科 (112 种) 及伞形
科 (109 种) , 50~ 100 种的主要科有忍冬科、杨柳科、
玄参科、十字花科、蓼科、百合科、兰科和木樨科, 这
些大科及主要科共包容了秦岭种子植物 504 属、
1 973 种, 分别占本区总属数的 50105% , 总种数的
57125% , 它们构成了秦岭植物区系的基本骨架。上
述 16 个大科及主要科, 就其性质来讲, 绝大多数分
布于温带地区 (特别是北温带地区) [14 ]。大科及主要
科的性质如此, 一些较为特殊的小科也是如此, 如越
桔科、梅花草科、五福花科等在秦岭也有分布。
从秦岭主要植物群落的区系组成分析, 松科、壳
斗科 (栎属落叶类)、桦木科、杨柳科、蔷薇科、禾本
03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 
科、莎草科等为植被形成的优势科, 尤以松属、冷杉
属、落叶松属及栎属、桦木属、杨属、槭属最为重要。
上述两个方面的分析说明秦岭植物区系分区应
属于泛北极植物区。
(2) 在泛北极植物区内, 依据特有科及其发展
历史等可以划分为诸多亚区, 而分布于秦岭地区的
重阳木科、清风藤科、猕猴桃科等则为亚洲特有科,
特别是东亚特有科如连香树科、星叶科、杜仲科、云
叶科、独叶草科、南天竹科、大血藤科、旌节花科、水
青树科、鞘柄木科以及裸子植物中的银杏科、三尖杉
科等在秦岭均有分布, 有些甚至成为中国特有科。考
虑到秦岭的地质历史、气候条件以及占主导地位的
森林植被等因素, 说明了秦岭山地应属于中国2日本
森林植物亚区。
(3) 植物地区的划分, 主要依据亚区内特有属
及优势科的分布, 同时考虑到地质构造、地貌单元及
气候特点, 据此, 作者认为以秦岭主脊作为华北植物
地区的南界和华中植物地区的北界是较为妥当的。
在符合这一标准的情况下, 再将各植物地区具体划
分为文中所述的 5 个植物亚地区和 7 个植物省。
4. 2 问题讨论
秦岭南坡西端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称
为甘南高原山地, 该地区的地质历史与自然环境特
点与秦岭陕西境内及其以东的地区差异显著, 其区
系组成特点及植被特征也较为特殊, 森林植物区系
的优势种为红杉、紫果云杉、云杉、巴山冷杉等, 横断
山脉成分数量多, 华中成分星散于针阔叶混交林中。
这一地区在区系分区中如何处理, 目前, 学术界看法
尚不尽一致, 李锡文等 (1993)将此地区划为“川西北
甘西南青东南小区”[28 ] , 王兰州等 (1990) 将其划归
为“高寒高原森林地区”[33 ] , 王国宏等 (1997) 在甘肃
裸子植物区系地理研究一文中将其划为“甘南小
区”[34 ]; 另外, 李乡旺等 (1987) 在该区植被分区研究
中认为该区与四川境内属白龙江流域的林区一起划
归为“岷山峡谷山地, 落叶阔叶林、云冷杉林区”[27 ]。
不可否认, 该区植物区系由中国2喜马拉雅森林植物
区系向中国2日本森林植物区系过渡的特点是十分
鲜明的。笔者暂将这一地区划归于“华中植物地区—
秦岭南坡西段植物亚地区—嘉陵江上游植物省”, 这
种划分方案, 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 1 ] 崔友文. 秦岭植物区系成分的研究. 西北植物研究,
1982, 2 (1) : 1 6.
[ 2 ] 张志英, 苏陕民. 太白山植物区系的特征. 西北植物研
究, 1984, 4 (1) : 22 28.
[ 3 ]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研究. 地理科
学, 1992, 12 (1) : 22 28.
[ 4 ] 张秦伟. 秦岭南坡植被的植物区系分析——以氵胥水
河流域为例. 地理研究, 1992, 11 (2) : 83 92.
[ 5 ]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古老性研究. 咸阳
师专学报, 1994, 9 (3) : 34 42.
[ 6 ] 应俊生, 李云峰, 郭勤峰, 等. 秦岭太白山地区的植物
区系和植被. 植物分类学报, 1990, 28 (4) : 261 293.
[ 7 ] 应俊生. 秦岭植物区系的性质、特点和起源. 植物分类
学报. 1994, 32 (5) : 389 410.
[ 8 ] 傅志军. 秦岭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 西安: 西安地图出
版社, 1998. 3 27.
[ 9 ] 雷明德主编. 陕西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3 6.
[10 ] 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 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
理 (上册)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3. Ï .
[ 11 ] 刘胤汉. 气候上的分界线——秦岭. 地理知识, 1980
(11) : 4 5.
[12 ] 刘胤汉. 秦岭水文地理.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3.
1 3.
[ 13 ] 张保升. 秦岭考略.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2, 12 (1) : 56 57.
[14 ]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地理.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
社, 2001. 1 4, 26 27.
[15 ] 王荷生. 植物区系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25.
[16 ] 北京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等编. 植物地理学 (第
一部分. 植物学基础).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0.
5 7.
[ 17 ] 王荷生主编. 华北植物区系地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7. 123.
[ 18 ] 张振万, 张春林, 陈彦生, 等. 陕北黄土高原植物区系
分区界线初探. 西北植物学报, 1992, 12 (4) : 303
308.
[19 ] 陕西森林编辑委员会. 陕西森林. 西安: 陕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9. 228 230.
[ 20 ] 陕西省林业厅.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84 195.
[ 21 ]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 秦岭植物志 (第 1 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4, 第 2 册: 39, 566 567; 1981,
第 3 册: 125, 220, 415; 1985, 第 5 册: 296 297.
[ 22 ] 傅坤俊. 秦岭光头山植物区系概述. 西北植物研究,
1983, 3 (1) : 23 34.
[23 ] 吴征镒主编. 中国植被.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0.
174 821.
[ 24 ] 狄维忠, 于兆英. 陕西省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
物. 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89. 221 224.
13 第 1 期               张秦伟: 秦岭种子植物区系分区研究
[ 25 ] 张镱锂, 黄劲松, 王荷生, 等. 南太行中条山植物区系
地理研究. 地理研究, 1993, 2 (4) : 1 9.
[ 26 ] 杨秀芬. 甘南地质构造与有关地貌植被特征. 西北师
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85 (1) : 56 63.
[27 ] 李乡旺, 张天龙. 甘南地区植被在植被分区上的位置.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87, 11 (3) : 234 238.
[ 28 ] 李锡文, 李捷. 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
究. 云南植物研究, 1993, 15 (3) : 217 231.
[ 29 ] 康慕谊. 洵河上、中游及邻区森林植物的区系组成特
征.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3, 23 (1) : 43
50.
[ 30 ] 张学忠, 张志英. 从秦岭南北坡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
分布谈划分亚热带的北界线问题. 地理学报, 1979, 34
(4) ; 342 352.
[ 31 ] 赵一庆, 徐光远, 李根前, 等. 化龙山稀有濒危植物考
察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中国陕西化龙山植物区系研
究论文专辑) , 1993, 13 (7) : 26 42.
[ 32 ] 邝生舜. 河南植被水平地带性的分布规律. 武汉植物
学研究, 1991, 9 (2) : 153 160.
[33 ] 王兰州, 丁锦丽. 甘肃森林植物区系初步研究. 西北植
物学报, 1990, 10 (3) : 211 218.
[34 ] 王国宏, 廉永善. 甘肃裸子植物区系地理分析. 西北植
物学报, 1997, 17 (3) : 399 404.
23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