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 Primary Study on Cultivation of Winter Annual Forage Crops on Winter Fallow Paddy Field in low Altitude Plain Area of Subtropical Zone of China

亚热带平原区填闲种植冬性牧草的研究(初报)



全 文 :第 4 卷 第 2 期
V o l
.
4 N o
.
2
草 地 学 报
A C T A A G R E S T IA S IN ICA
1 9 9 6 年
1 9 9 6
亚热带平原区填闲种植冬性牧草的研究 (初报 )
周寿荣 毛 凯
(四川农业大学 , 雅安市 6 2 5 0 1 4 )
商在平
(四川眉 山县畜牧局饲草饲料站 , 眉山县 6 1 2 1 60 )
摘要 : 1 9 9 2 ~ 1 9 9 3 年在四川眉 山县东部 , 亚热带平原区进行填闲种植冬性牧草及其与水
稻短期轮作的研究 。结果表明 , 紫云英+ 南首楷~ 水稻 、饲用蚕豆 十紫云英~ 水稻 、紫云英 + 饲
用油菜~ 水稻及南首楷 , 水稻等四个处理 , 在获得较高词料价值 (T LK)M 3 . 29 一 4 . 1 8 t / h a , C P
1
.
0 2~ 1
.
3 2 t / h
a ,
M E 2
.
5 1 ~ 3
.
o 4 x l o

MJ/ h
a )的同时 , 其水稻产量比对照高 1 2 . 6 ~ 1 8 . 0 % 。
混播冬性一年生禾草和豆草与水稻轮作 , 即意大利黑麦草 + 紫云英~ 水稻 、意大利黑麦草 + 南
首楷~ 水稻和意大利黑麦草 + 绒毛野豌豆~ 水稻三个处理获得了更高的饲料价值 (T L义〕M 3.
9 0 ~ 4
.
1 7t / h
a , C P 1
.
1 3~ 1
.
1 7 t / h
a ,
M E 2
.
8 6一 3 . o 4 x lo ‘M J/ ha ) , 禾草和 豆草之间产生了良
好的营养互补作用 , 其后作水稻产量的差异不显著 。前四种轮作方式适合于 以生产粮食和饲养
非反当动物为主的广大农户 , 后三种轮作方式更适合于 以饲养反当和其他草食动物的专业户 。
关键词 : 冬性一年生牧草 ; 水稻 ; 短期轮作 ; 亚热带低海拔地区 ; 经济生态效益
1 前言
我国亚热带草原区 , 人多地少 ,土地垦植利用率高 , 农业集约经营 , 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
主产区 , 但是这 个地区既缺乏天然草地 , 也少有栽培牧草 , 过去的畜牧业多依附于农副产物 。
尽管土地利用率高 , 但仍有部分农田冬季处于休闲 (如 囤水 田 、炕土 田 )和半休闲 (粗放种植
绿肥作物 ) , 仅四川囤水 田和粗放种植绿肥的面积约 1 20 万 h a 。 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短期闲
隙土地资源种植一年生牧草 , 发挥植物间的共生互补作用 , 提高农田生态位 的利用效率 , 是
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 而过去我国南方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少 。 本世纪 90 年代以来 , 在 中
央及地方单位的资助下 , 在湖北宜昌 、湖南南 山 , 四 川巫溪 、贵州咸宁和云南小哨等地开展了
南方山区草地的研究 , 大都集中在海拔 1 2 0 0 ~ 2 8 0 0 m 的中山地带 , 偏重多年生牧草的研 究
(黄文惠 、王培等 , 1 9 9 2 ;钟华平 、杜占池 1 9 9 5 ;李向林 、蒋文壮 , 1 9 9 5 ; BR u e E一sM IT H J. R .
et al
,
1 98 9 )
。 至于亚热带低海拔地 区仅有一些从绿肥角度的报导 (焦彬等 , 1 9 8 6 , 梁祖铎等 ,
1 98 。) , 对一年生牧草与水稻短期轮作则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当地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 , 对牧草和饲料的需求 日
益增加 。为了探索亚热带平原区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 为养殖业提供大量优质牧草和
饲料的途径 , 1 9 9 1 一 1 9 9 4 年在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 , 在四 川盆地进行 “亚热带
, 国家 自然科学 基金 39 1 7 0 1 6 3 项 目的部分研究内容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填闲混播一年生牧草群落结构和营养动态 ”的研究 , “填闲种植冬性一年生牧草及其与水稻
短期轮作 ”系该项 目的子课题之一 , 研究 目的在于从中筛选高效的牧草种群组 合与轮作方
式 , 并探索其生态学原理 , 改变亚热带低海拔地区农业的二元结构 (粮食和经济作物结合 )为
三元结构 (粮食 、 经济和饲料作物结合 ) , 并为逐步实行一年生牧草与粮食和其他作物的轮作
(简称短期草田轮作 )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 ,将牧草栽培纳入农业生产计划 , 使养殖业
与种植业 同步发展 . 以适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
2 材料与方法
2
.
1 试验地设地 四 川眉山县东部平原区 , 位于北纬 3 0 0 0 2 ‘ , 东经 1 0 3 0 4 5 ‘ , 海拔 4 3 Om 。 年均
气温 1 7 . Z C , 一月平均气温 6 . 7 C , 七月平均气温 26 . 1 ℃ ; ) S C 的积温 6 2 2 2 . 4 C 。 年均 降水
量 2 0 4 1 . 6 m m 。 全年 日照平均 1 1 9 9 . 5 小时 。 无霜期 3 18 天 (刘清泉等 , 1 9 8 5 ) 。 土壤系冲积物
上发育起来的灰色潮土 , 肥力较好 。
2
.
2 试验材料包括冬性一年生豆科牧草 (简称豆草 ) : 紫云英 (A st ra g al us sln ic us ) 、南首信
(Med lca go hls Pld
叹 )
、绒毛野豌豆 (V ic ia v il os a) 和饲用蚕豆 (vic 必 fa ba ) ; 禾本科牧草 (简称禾
草 )中的意大利黑麦草 (L oli u m m ul t i了石犷u m ) ;饲用油菜 (B ras slc a na Pus )及 当地通用水稻 (O -
r夕z a s a tlv a )品种 D 优 6 3 。
2
.
3 牧草混播 比例在过去研究 (马海天才 , 周寿荣 , 1 9 9 2 ; 梁祖锋等 , 1 9 8 2) 基础上 , 选出的混
播 比例 。
2
.
4 田间试验 内容包括禾草与豆草混播 , 不同种豆草混播 , 豆草与饲用油菜混播 , 单播牧草
等处理 , 均与水稻轮作 。 以冬季休闲为对照 , 比较不同轮作方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 试验共
设 12 个处理 , 牧草混播 比例和代号 :
1) 紫云英 ~ 水稻 (A ~ R )
2) 紫云英 (50 % )十南首信 (50 % )~ 水稻 (A M~ R )
3) 紫云英 (80 % ) + 饲用油菜 (20 % )~ 水稻 (A B ~ R )
4) 紫云英 (70 % )十意大利黑麦草 (30 % )~ 水稻 (A L ~ R )
5) 南首蓓 ~ 水稻 (M ~ R )
6) 南首蓓 (75 % )十意大利黑麦草 (25 % )~ 水稻 (ML ~ R )
7) 绒毛野豌豆一水稻 (V v ~ R )
8 ) 绒毛野豌豆 (50 环)+ 紫云英 (50 % )~ 水稻 (V v A ~ R )
9) 意大利黑麦草 ~ 水稻 (L ~ R )
10) 意大利黑麦草 (20 % )+ 绒毛野豌豆 (80 % )~ 水稻 (I. V v ~ R )
1 1) 饲用蚕豆 (50 % )~ 紫云英 (50 % )~ 水稻 (V fA ~ R )
1 2 )冬季休 I祠(对照 )~ 水稻 (C K ~ R )
2
.
5 每处理重复 4 次 , 小区面积 15 m 2 (3 又 5 m 2 ) , 随机区组排列 , 试验 田周 围设保护行 , 以减
少边际效应导入的误差 。 牧草播种期为 1 9 9 2 年 9 月 18 日爪日草 2 一 3 次 , 时间分别为 1 9 9 3
年 3 月 n 日 , 3 月 31 日和 5 月 6 日 。 i则定鲜重 (F W )和干物质重 (D M ) , 并分别取样进行 化
学分析和营养评价 。 各类营养物质的产量 , 各以其含量乘以每公顷干物质的产量计算 。
最后一次测产后 , 挖土壤剖面观察牧草根系分布 , 并测定单位面积土壤 中根系生物量 ,
以干物质计 (R D M ) 。
第 2 期 周寿荣等 :亚热带平原 区填闲种植冬性牧草的研究 (初报 )
水稻 移栽期 为 1 9 9 3 年 5 月 18 日 , 收获期为 8 月 31 日 , 测产产量以干重 (D W )计 , 并比
较分析牧草不同种群的后效 。
3 结果与分析
3
.
1 冬性一年生收草产量动态 , 根系生物量及后作水稻 产量比较
结果表明(表 1 ) : 冬性牧草在半年时间内 , 收获 2一 3 次 , 并获得质地 良好的饲草 。 其产
量动态各异 , 其中刘割 2 次者 , 第一次产草量较低 , 第二次较高 , 其原因与生长期间的气候变
化有关 。 秋播后 , 气温逐渐下降 , 生长较缓慢 , 入冬后 , 牧草主要生长根系 , 积 累养分于地下
部 , 而地上部则生长缓慢 ,故第一次产草量低 。入春后 , 气温逐渐上升 , 牧草生长加快 , 同时地
下贮藏物质向地上部输送 , 以供迅速生长的需要 , 而且地上部的同化作用增强 , 物质积累较
多 , 故第二次产草量较高 。 XlJ 割三次者 , 多以第二次为高 , 由于贮藏物质过度消耗 , 加之一年
生冬性植物在高温下光合作用减弱 , 故第三次产草量普遍下降 。
表 1 牧草产l , 根系生物t 和水稻产量 ’
T a ble 1 C o m p a r is io n o n th e yie ld a n d r o o t s ys te m b io m a s s o f fo r a g e s a n d th e yie ld o f r ie e se e d

处理 牧草产量 Y i
e ld o f fo r a g e s
(D M t / h
a )
T r e a tm e n t
第 I XIJ
lst e u t
第 Z XIJ
Zn d e u t
第 3 刘
3 rd e u t
1
.
A ~ R
2
.
A M~ R
3
.
A B ~ R
4
.
A L ~ R
5
.
M ~ R
6
.
M L ~ R
7
.
V v~ R
8
.
V v A ~ R
9
.
L , R
1 0
.
L V v~ R
1 1
.
V fA ~ R
1 2
.
(CK )~ R
1
.
7 1
1
.
5 6
2
.
0 9
2
.
1 8
1
.
9 8
1
.
5 7
2
.
2 7
1
.
8 9
2
.
6 0
2
.
2 8
2
.
3 4
3
.
2 0
3
.
3 4
3
.
2 1
1
.
7 3
4
.
4 3
2
.
1 6
0
.
3 3
0
.
7 4
1
.
5 1
1
.
4 3
2
.
5 8
牧草根系生物量
R (洲〕t b 一o m a s s
o f fo r a g e s
(D M t / h
a )
水稻产量
Y ie ld o f
r ie e s e e d
(D W t / h
a )
ocbla6s7Z
OJ八j1.1A工口尸3且一‘了Q.月冷”Oti叹曰”a‘认连孟ŽU士
2
.
2 0
2
.
2 3
1
.
9 6
1
.
8 5
2
.
4 6
2
.
0 1
0
.
2 5
0
.
2 6
0
.
2 7
0
.
7 6
0
.
3 8
0
.
9 8
0
.
3 0
0
.
2 7
1
.
3 0
0
.
5 1
0
.
4 0
8
.
2 1 a
8
.
2 9 a
8
.
1 3 a
7
.
1 4 b
8
.
2 6 a
7

0 8b
8
.
1 l a
7
.
6 6 b
6
.
8 3b
7
.
1 3 b
8
.
5 2 a
7
.
2 2 b
注 : 同一纵列后附不同字母者为差异显著 (P < 。. 0 5)
N o t e s : Po s t s e r i p t s in the sa m e e o lu m n w i th d iffe r e n t le t t e r s m e a n w h ie h a r e s ig n ifie a n t ly d iffe r e n t a r P <
0
.
0 5
3
.
1
.
1 从牧草干物质 (D M )总产量分析 , 豆草和禾草混播 (A L 、M I J 和 L V v) 组合及单播南
首藉 (M )和单播意大利黑麦草 (L )为高 , 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 。 不同种的豆草混播 , 其干物
质产量显著低于上述处理 (P < 0 . 05 ) 。
3
.
1
.
2 冬性牧草根系生理量以禾草 ( L )最大 ( D M I . 3 t / ha) , 且在土 中密布 , 分解较慢 , 有碍
后作整地 。冬性豆草根系生物量较少 ( D M 仅 。. 25 一。. 4 t / ha ) 。 豆草与禾草混播时 , 根系生物
量处于二者之间 ( D M O . 51 一 0 . 98 t / ha) , 对后作整地亦无防碍 。
3
.
1
.
3 豆草混播 (A M 和 V fA ) 、豆草与饲用油菜混播 (A B )及部分单播豆草 (A 、M 和 V v) ,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其后作水稻的产量显著高于单播禾草(L )和对照 (P < 0 . 05 ) 。 豆草和禾草混播 (A L 、 ML 和
L V v) 时 , 后作水稻产量高于单播禾草 (L )而稍低于对照 ,但差异不显著 。
3
.
2 冬性一年生牲草的营养动态
3. 2
.
1 粗蛋白质的含量和产量
分析结果 (表 2) 表明 : 混播或单播牧草粗蛋白质的含量 , 有随着XlJ 割次数的增多而下降
的趋势 (个别例外 ) 。粗蛋白质的平均含量以豆草混播或单播最高 (19 . 8 ~ 23 . 9 % ) , 豆草与禾
草混播次之 (1 8 . 3 ~ 19 . 3 % ) , 单播禾草的粗蛋白质平均含量最低 , 仅 1 5 . 1 % 。 粗蛋 白质的总
产量以单播南首蓓最高 , 其次是紫云英与饲用油菜的混播组合 。
T a ble Z
处理
T r e a tm e n t
表 2 冬性一年生牧草粗蛋白质含t 和产 t 动态
D y n a m ie s o f e o n te n t a n d y ie ld o f e ru d
e p r o te in o f a n n u a lw in te r fo r a g e e r o p s
含量 CD n te n ts (% ) 产量 Y ie ld (t / h a )
第 I XIJ
lst e u t
第 Z XIJ
Zn d e u t
第 3 XIJ
3 r d e u t
平均
M
e a n
第 I XIJ
ls t eu t
第 Z XIJ
Zn d e u t
第 3 XIJ
3 rd eu t
0
.
5 2
0
.
7 4
0
.
7 5
0
,
4 0
0
.
9 0
0
.
4 3
0
.
4 6
0
.
3 5
0
.
3 9
0
.
3 9
0
.
5 7
月任左孟八jQ‘叮才门了一匕n连9曰110‘Cj以O曰Ž日C”
. .⋯,上11, .上OC”二0 . 2 6
0自0OJ厅了月性J任月区.⋯nnUo
0
.
4 2
0
.
3 5
0
.
4 4
0
.
4 9
0
.
3 9
0
.
5 2
0
.
4 5
0
.
3 9
0
.
0 7
0
.
1 1
0
.
2 2
0
.
2 3
n”八JCOn6C0110。巴JQ甘n夕曰O自,目,1口‘9’11曰
9月1六匕nUCO, .
一5.84L6
11今自
八J19曰勺乙n口月性J任r八匕Q自†叹Ug自八jƒ吕00†n一匕口匀OO119曰弓山0自.人卫Q曰1.八j7月达一匕月任”匀乃勺了11八b乙‘任二dO‘.11夕一O曰巴J匕Jg目Q†夕†9Q白n乙宁Ž,目,工Q曰110自11 . 1 . A ~ R
2
.
AM ~ R
3
.
A B ~ R
4
.
A L ~ R
5
.
M ~ R
6
.
M L ~ R
7
.
V v~ R
8
.
V vA ~ R
9
.
L ~ R
1 0
.
L V v~ R
1 1
.
V fA ~ R
1 2
.
(C K )~ R
3
.
2
.
2 冬性一年生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和可消化有机物质产量
分析计算结果 (表 3) 表明 : 冬性一年生牧草混播和单播种群 , 其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均随
着 XfJ 割序数的变化而下降 。 平均消化率以 A M 、A B 和 ML 混播组合和单播意大利黑麦草
(L )等相对较高 ( 68 . 4一 69 . 6 % ) 。 可消化有机物质的总产量 ( T l犯M ) , 混播者 以紫云英+ 意
大利黑麦草 (A L )和南首蓓+ 意大利黑麦草 (ML )两个组合较高 , 单播者以南曹楷 (M )和意
大利黑麦草 (L )为高 。
3
.
2
.
3 冬性一年生牧草代谢能的含量和产量
测定结果 (表 4) 表 明 : 冬性一年生牧草代谢能含量有随着刘割序数的变化而下降的趋
势 。 代谢能的平均含量 , 混播者以 A M 、M L 、 V fA 和 A B 等种群组合为高 ,单播者以意大利黑
麦草 (L ) 为高 。 单位面积代谢能的总产量 , 豆草单 、混播均表现相对较低 (2 . 09 ~ 3 . 04 X
I O4M J/ h a )
, 禾草 ( L )较高 ( 3 . 4 9 X 1 0 ‘MJ/ h a ) , 豆 、 禾 混播介 于二 者之 间 ( 2 . 8 6 ~ 3 . 0 4 X
1。‘M J/ ha ) , 二者间代谢能有互补的作用 , 因而使混合草群的营养价值得 以提高 。
第 2 期 周寿荣等 :亚热带平原区填闲种植冬性牧草的研究 (初报 ) 9 1
表 3
T a ble 3
冬性一年生牧草有机物质消化率和可消化有机物产t 动态
D y n a m ie s o f o r g a n ie m a t te r d ig e stib ility a n d y ie ld o f th e d ig es tib le
o r g a n ie m a tte r o f a n n u a lw in te r fo r a g e e r o p s
处理
T r ea tm e n t
消化率 以g es tib ility (% )
第 I XIJ
lst e u t
第 2 刘
Zn d e u t
第 3 xlJ
3 r d e u t
平均
M
e a n
产量 Y ie ld (t /h a )
第 1 刘 第 Z XIJ 第 3 刘 合计
lst e u t Zn d e u t 3 rd e u t T o t a l
7 2
.
6 2
.
9 3
3
.
3 4
,勺土才只†gJ内b10.⋯月任JQ†月性nUC„0.0一3⋯21,0‹UC
O口n†Q1bC6内l丹匕9曰11口卜内了J任†
.⋯119臼八乙.1臼1.注几月马ƒ匕7.,曰liQ†心U内j‘I今曰1孟任Ž匕月悦O”‘八jo以内b.⋯嘴.1,1”1, .人17.连巴J,‘,IJ任11丹bO自Q†八6门了,沙n己j乙口b叹U内b六O心勺
O„口OdJ住q
一2.04L5.
八O一b介l气J内
一匕吕连匕JC月任舟b八”八」
.⋯9目亡口内bƒXO自内匕J任JQ二J一b八b6b介blŽd内舟b六X⋯,JC1.1片了叮才
7 1
.
9
2
.
9 6
OJ月任
门/nj00曰只„丹bo口O.⋯9†月任nj八11., .11了
1
.
A ~ R
2
.
AM ~ R
3
.
A B ~ R
4
.
A L~ R
5
.
M ~ R
6
.
M L ~ R
7
.
V v~ R
8
.
V vA ~ R
9
.
L ~ R
1 0
.
L V v~ R
1 1
.
V fA ~ R
1 2
.
( C K ) ~ R
6 5
.
7
6 5
.
5
6 3
.
8 6 7
.
6
1工O口
.⋯斑勺匕口,曰J块八j门了内0tz月叮r
6 8
.
4 6 7
.
0 1
.
6 0
1
.
3 2 0
.
9 1
1
.
6 9 一
表 4 冬性一年生牧草代谢能含t 和产t 动态
T a b le 4 D y n a m ie s o f e o n t e n t a n d yie ld o f m e ta b o liz a ble e n e r g y o f a n n u a l w i n t e r f o r a g e e r o p s
处理
T r e a tm e n t
含量 Co n te n t (M J/ k g ) 产量 Y ie ld (X 1 0 4 M J/ h a )
第 I XIJ
ls t c u t
第 Z xlJ
Zn d e u t
第 3 XIJ
3 r d c u t
平均
M
e a n
第 1 刘
ls t e u t
第 Z XI]
Zn d e u t
第 3 XI]
3 r d e u t
合计
T o t a l
2
.
1 1
2
.
5 1
4连J任少妇OQ„.内卜†QdhCU09†OA工QU亡」9目勺J八CO,匀乙Qd白O自
b7奋日任,沙乃合”
一.7.9126
0
ƒUC甘八U
一口J任1101…b巴J.⋯”.1,盯三工上5 . 6 3 . 6 4 . 6 叮口了QUO以b‘曰11.OQ口.⋯
1
.
A ~ R
2
.
AM ~ R
3
.
A B ~ R
4
.
A L ~ R
5
.
M ~ R
6
.
M L ~ R
7
.
V v ~ R
8
.
V v A ~ R
9
.
L ~ R
10
.
L V v~ R
1 l
.
V fA ~ R
1 2
.
(C K ) ~ R
0
.
9 6
5
.
6 4
.
9 5
.
3
5
.
4 4
.
7
5
.
4 5
.
0 4
.
4
亡JO口自0QUOJO八廿一乙9Ž.⋯11.0CU工‘工5 . 5 4 . 44 . 9 4 . 5
4
.
9
5
.
0
5
.
2
5
.
0 4
.
7 4
.
2 4
.
6 1
.
1 4
9’八匕八JQ†n口月任9?Ž
.⋯1”.,1咭,l5 . 4 4 . 3 3 . 75 . 75 . 4 4 . 6 4 . 55 . 24 . 9
5
.
2
0
.
9 7
1
.
2 4
3
.
2
.
4 冬性一年生牧草矿物元素含量及其在单位面积 中的贮存量
测定结果 (表 5 )( 除 N a , M g 趋势不明显外 )表明 : ¹ K 含量 : 禾草较高 (5 . 05 % ) , 禾草与
豆草混播组合次之 (3. 46 ~ 4 . 4 % ) , 豆草单播较低 ( 2 . 60 一 3 . 04 % ) 。说明混播可提高草群中
K 的含量 。 º Ca 含量 : 豆草混播或单播较高 (0 . 79 ~ 1 . 15 % ) , 禾草单播最低 ( 0 . 5 % ) , 豆禾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混播居中 (0 . 68 ~ 0 . 82 % ) 。 表明混播提高了草群中C a 的含量 。 » P 含量 : 单播禾草 ( L )较高
( 0
.
4 4% )
, 禾 、豆混播次之 ( 0 . 33~ 0 . 42% ) , 豆草单 、混播含量较低 ( 0 . 2 9一 0 . 39 % ) 。 ¼单位
面积草地所产牧草干物质中矿物元素的贮量与含量有相同的趋势 。 其中 P 、K 贮量以禾草最
高 (分别 为 P : 28 . sk g / ha , K : 3 6 , 3k g / ha ) , 豆草混播和单播均较低 (分别为 P : 14 . 4 ~ 16 .
6 kg / h a
, K : 126
.
0一 16 4 . Zk g / h a ) , 豆草混播和单播均较低 (分别为 p : 14 . 4一 16 . 6 k g / ha , K :
12 6
.
0 一 16 4 . Zk g / h a ) , 豆草和禾草混播 , 贮量居中 (分别为 p : 1 9 . 7 一 2 4 . zk g / h a , K : 20 3 . 3~
27 1
.
sk g /h a )

C a 的贮量 , 以豆草单播和混播最高 ( 38 . 5一 65 . Zkg / ha ) , 豆草与禾草混播次之
(40
.
1~ 50
.
6k g /h a )
, 单播禾草最低 ( 35 . Zk g / ha ) 。 上述结果说明豆草和禾草混播 , 有 良好的
矿物元素互补作用 , 可提高草群的饲料价值 , 有利于满足动物营养的需要 。
表 5 冬性一年生牧草矿物元素含 t 及其在单位面积中的贮存量
T a b le 5 M in e r a l e o n t e n t o f fo r a g e s a n d th e s t o r a g e o f th e m in a n n u a l w in t e r fo r a g e e r o p s p e r u n it o f a r e a
处理
T r e a tm e n t
平均含量 M e a n C o n t e n t 单位面积贮存量 S t o r a g e p e : u n it 。 f a r e a
(K g / D M
.
h a 一 ’ )
N a M g P K C a N a M g P K C a
%
o a 盯 a
45
.
2
58
.
5
59
.
4
41
.
4
65
.
2
50
.
6
41
.
4
卜划,一1la
.⋯n乃LO…J斗jA工gd
1 3 7
.
8
1 4 3
.
8
1 4 4
.
0
2 7 1
.
8
1 6 4
.
2
2 0 3
.
3
1 3 0
.
6
1 2 6
.
0
3 3 6
.
3
2 5 6
.
6
1 2 8
.
8
n†01cjQ行了ŽhO目1汤皓
“
.⋯5叹UQCjJO口工乃吕j斗d几119山1”11宁†,曰IL自,”rbOJ汤任,l八Jn月月.⋯了八J一l勺成d内6JA且”00口1,卫工11.””L门0内20口Kƒ†」弓⋯一了一找n†R’J八”.1CJ‘d1
.
A ~ R
2
.
A M ~ R
3
.
A B~ R
4
.
A L~ R
5
.
M ~ R
6
.
M L ~ R
7 V v ~ R
8
.
V v A ~ R
9
.
L ~ R
1 0
.
L V v ~ R
1 1
.
V fA ~ R
1 2
.
(C K )~ R
4
.
8
5
.
6
1 1
.
0
7
.
1
1 0
.
1
n乙一匀今†六匕宁曰O臼内Ab工尸nU八勺”O口111.心UOƒ吕Q†成口,月了
.⋯01.11ƒU, .立nCC9曰一匕11八j乙bA工R匕J月L几0O口0只”月性从UA孟On八†J任一b.⋯9曰0月性?†QJ八j夕Ž亡J‘L工n乙伪JLJ‘gl八廿nCO以J达‘任少目口nJQ口住JgLO月性任Q†.⋯OC甘n”0八†UonqJOL八j心UA人一n口ƒ吕Qd71护a八舀9†J今山,一”j乙†Q自O.⋯00on„八U口0 . 1 40 . 3 70 . 1 9
0
.
1 4
0
.
6 1
0
.
4 9
0
.
1 0
0
.
1 3
0
.
1 7
0
.
1 2
0
.
2 1
综合分析上述各项结果 , 可以看出 : 不同种冬性一年生豆草混播和豆草与饲用油菜混播
等种群组合与水稻轮作 (A M ~ R 、 V fA ~ R 和 A B~ R )及单播南首信与水稻轮作 (M~ R )在
获.得较高饲料价值 ( T L又〕M 3 . 2 9 ~ 4 . 1 8 t / ha , CP 1 . 0 2 ~ 1 . 3 2 t / ha , M E 2 . 5 1一 3 . 0 4 火 l o 4 MJ/
ha )的同时 , 其后作水稻产量高于对照 12 . 6 ~ 1 8 . 0 % 。 冬性一年生禾草和豆草混播与水稻轮
作的三个组合 (A L ~ R 、 ML ~ R 和 L V ~ R ) , 其水稻产量高抗单播禾草与水稻轮作 ( L ~ R )
而稍低于对照 (C K ~ R ) , 但在差异不显著的情况下获得了更高的饲料价值 ( T D( 〕M 3 . 90 ~
4
.
1 7 t / ha
,
CP 1
.
1 3 一 1 . 1 7 t / h a , ME Z 。 8 6 ~ 3 . o 4 x lo ‘MJ/ ha ) , 且在蛋白质 , 代谢能和矿物
元素 (P 、K 、C a )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互补作用 , 改善了草群结构 , 提高 了营养价值 。
4 讨论
4
.
1 混播 (或单播 )冬性一年生牧草与水稻短期轮作是亚热带低海拔平原 区解决牲畜饲料
的可行途径之一 。 不同种豆草和豆草与饲 用油菜混播及单播南首藉与水稻轮作 (A M ~ R 、
V v A ~ R

A B ~ R 和 M ~ R )的四个短期草粮轮作方式适合于当前以生产粮食 , 同时饲养非
第 2 期 周寿荣等 :亚热带平原 区填闲种植 冬性牧草的研究 (初报 ) 9 3
反当动物 为主的广大农户 。 禾草和豆草混播与水稻轮作 (A L~ R 、 ML ~ R 和 L v v ~ R )的三
个短期草粮轮作方式更适合于以饲养反当和其他草食动物的专业户应用 。
4
.
2 混播 (或单播 )冬性一年生牧草与水稻轮作是亚热带低海拔平原区改农业 的二元结构
为三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 即大春 (夏秋两季 )利用亚热带良好的水热条件以生产粮食为
主 , 小春 (冬春两季 )把粮食 、经济和饲料作物结合起来 , 以平衡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多种需求 。
4
.
3 填闭混播牧草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农 田的生态资源和植物的共生互补作用 , 从而提高农
田生态位的利用效率 , 是进一步提高农田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 是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
参 考 文 献
1 马海天才 、周寿荣 , 1 9 9 2 , 一年生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比例的研究 , 四 川草原 , (3 ) : 13 一 15
2 王栋 (任继周等修订 ) , 1 9 8 9 , 牧草学各论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7 0 一 1 7 1 、 1 9 4 一 1 9 6 、 2 1 1一 2 1 3
3 王代军 、黄文 惠等 , 1 9 9 5 , 多年生黑麦草和 白三叶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研究 。 草地学报 , 3 (2 ) : 1 35 一 143
4 刘清泉等 , 198 5 , 四川经济地理 ,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1一 3 7 、 1 4 7 一 1 7 5 、24 6 一 24 8
5 李向林 、蒋文兰 , 1 9 9 5 , 通过羊群宿营建植改良草地 , 草地学报 , 3 (1 ) : 29 一 3
6 周寿荣 , 1 9 89 . 中国南方草地农业的研究与展望 , 中国草地 , (3 )1 一 5
7 钟华平 、杜占池 , 1 9 95 , 红三叶 N 、P 、K 、C a 、M g 元素含量与动态研究 , 草地学报 , 3 (2 ) : 87 一 93
8 梁祖铎等 , 1 9 8 2 , 饲料主产学 , 农业 出版社 , 1 17 ~ 1 31
9 黄文惠 、王培 主编 , 1 9 9 2 , 亚热带中高山地区草地开发研 究 , 北京 : 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
1 0 焦彬等 , 1 9 9 6 , 中国绿肥 , 农业 出版社 , 2 9 1一 4 2 0 、 4 5 6 一 4 6 9
1 1 B r u e e
一sm ith j
.
r
.
e t a l
,
1 9 8 9
.
Pr e llm ln a ry r a t e o f g r o w th e u r v e s fo r le g u m e b a s e d im p r o v e d p a s t u r e s in th e
m id
一a lr lt u d e r e g zo n o f Y u n n a n Pr o v in e e o f s o u the r n C h 一n a
,
T h e p r o ee e d in g s o f X V Ith IG C
,
N ie e
,
Fr a n e e
,
4 5 5 ~ 15 6
, ’
r he F r e n e h G r a ss la n d S o e le t y
1 2 Z ho u S
.
R 二 1 9 8 9 , G r a s s la n d fa r m n g sy s t e m s I n s o u th e r n C h ln a , T he p r o e e e d i n g s o f X V Ith IG C , N ie e ,
F r a n e e 1 2 9 5 ~ 1 2 9 6
.
T }飞e F r e n e h G r a s sla n d S o e le t v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94
A P r im a r y S tu d y o n C u ltiv a tio n o f W i
n te r A n n u a l
F o r a g e C r o Ps o n W in te
r F a l1o w Pa d d y F ield in lo w
A Ititu d e Pla in A r e a o f S u b tr o Pic a l Z o n e o f C h in a
Z ho u S ho u r o n g M a o K a i
(S ie h d a n A g rie u ltu r a l U n iv e r s ity
,
Y a a n 6 2 5 0 1 4 )
S ha n g Z a ip in g
(H e rb a g e a n d St o e k Fo d T
e e h n o lo g y St a tio n
,
A n im a l H u s b a n d ry o ffie e
,
M
e i

S h a n Co u n t r y 6 1 2 1 6 0 )
A b str a e t
:
T h is st u d y w a s ea r rie d o u t a t th e su b t r o p ie a l lo w a ltit u d e pla in a r e a o f M
e i

S h a n C o u n try o f
Sieh u a n Pr o v in e e d u r in g t he p e r iod
o f 1 9 9 2 t o 1 9 9 3
.
T h e r es u lt s s h o w ed th a t th e fo u r r o t a tio n s ys te m s i
.
e
·
A st r a g a lu s s ln 介u s + M 尸d ic a g o h z sP心a ~ r ie e , V lc o fa b a 千 A s t r a g 以 u s s认 ic u s~ rie e , A s tr a g a lus s认ic u s + B ras 卜
ea
na P必~ r ie e a n d Me d 岔a g o hls Pld a ~ rie e , o b t a in e d g o o d fo r a g e v a lu e s (T IX )M 5 . 2 9一 4 . 1 8 t / h a , C P 1 . 0 2
一 1 . 3 2 t / ha , M E 2 . 5 1 ~ 3 . 0 4 火 1 0 ‘ M J/ h a ) , a t th e s a m e tim e , o bt a in e d a g 以记 rie e yie ld (8 . 1 3 ~ 8 . 5 2 t/
h a ) w h ie h in e r e a se d 1 2
.
6一 1 8 . 0 % in e o m p a r e d w it h th a t o f e o n t r o l p lo ts . T he r o ta tio n s ys t em s o f m ix tu re s
o f a n n u a l g r a s e s a n d leg u m es w ith riee 1
.
e
.
Lo zi
u 从 m u ltlf or u m + A st r a g 以u s s认、u s~ r iee , 丈刃ziu m m 泌价。
r u m + M
ed ic a邵 hOPid a ~ rie e a n d 丈刁liu m m u ltlf or u m + V ic ia v汀lo sa ~ r ie e o b ta in ed b e tte r fo ra g e v a lu e s
(T LK)M 3
.
9 0 ~ 4
.
1 7 t / h
a , C P 1
.
1 3一 1 . 1 7 t / h a , M E 2 . 8 6一 3 . 0 4 X 1 0 4M J/ h a )a n d th e m u tu a l su PPle m e n t
o f n u t ritio n th a n in th e fo r m e r e a se u n d e r th e e o n d itio n w ith o u t sin g n ifie a n t diffe r e n e e o f r ie e yie ld s be tw e
n
th e th re t
r e a tm en ts a n d e h ee k plo t s
.
T h e fo rm e r fo u r r o t a tio n sy st.e m s a r e su it a b le fo r those f
a rm e r s w hose
m a in d u ty 15 t o p r od
u e e f以记 g r a in a n d r a ise u n r u m in a n t a n im a ls . T he la tte r th re r o t a tio n s ys te m s a re m o re
su it a b le t o t ho se sP ee ia l fa rm e r s w h o r a ise r u m in a n ts a n d o tth e r h e rb iv o re s
.
R e s u lts a lso
sh o w e d th a t th e u ti
-
liz a tio n effieie n e y o f n ie h e in e r o p la n d e a n b e in e r e a se d m u e h m o r e b y m ix tu r e s o f a n n u a lg r a s e s a n d l电u m es ·
K ey w o r d s
:
A n n u a l w in te r fo r a g e e r o p ; R ie e ; S h o r t
一te rm r o t a tio n ; S u bt r o p iea l lo w a ltit u d e a re a ; E eo-
n o m ie a n d e e o lo g ie a l e ffe e 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