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Euptelea pleiospermum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of Dafang Karst Area in Guizhou,Southwest China

贵州大方喀斯特区领春木群落特征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7,25(5):515—520
Jau:na/oi"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贵州大方喀斯特区领春木群落特征研究
陈坤浩h,骆 强 ,谢永贵 ,周应书 ,吴诚
(1.毕节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贵州毕节 551700;2.毕节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贵州毕节 551700)
摘 要:采用植物群落学研究方法,对典型喀斯特区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内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群落
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极为分散,区系成分复杂。科级地理成分热带性质较强
(45.28%),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为主(39.44%)。群落外貌以中、小型叶面积、单叶、落叶草质、革质、非全缘
的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并有一定层间
植物伴生。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5561、2.6954、1.9145。
关键词:领春木群落;植物区系;喀斯特;贵州
中图分类号:Q94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0X(2007)05.0515.06
Euptelea pleiospermum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 of Dafang
Karst Area in Guizhou,Southwest China
CHEN Kun—Haoh
, LU0 Qiang ,XIE Yong.Gui ,ZHOU Ying.Shu ,WU Cheng
(1.Department ofEnvironment and Life~cience ofB Colege,Bijie。Gulzhou 551700.China;
2. 触 ResearchInstituteofForestry,Bijie,Guizhou 551700,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hytocoenological method,the Euptelea pleiospermum community of Dafang
Fokienia hodginsis National Reserve in Karst area in Guizhou Province was researched.The resuhs are
showed as follows:There are various plants in the community of Euptelea pleiospermum.Its family and
genus are scattered composition.The geographical element is complicated,with a relatively higher
connection to the tropical element on family level by 45.28% and a relatively higher connection to the
temperate element on genus level by 39.44% .It was characterized by phanerophyte with mesophyls and
microphylls,simple,herbaceous,coriaceous,unentire leaves.Th e vertical structure of commun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ree layer,shrub layer and herb layer as wel as a definite number of interstratum plan ts.The
Shannon—Wiener indexes of tree layer,shrub layer and herb layer are 2.5561,2.6954 and 1.9145,
respectively.
Key words:Euptelea pleiospermum community;Flora;Karst;Guizhou
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um HK.f.&Thorns.)
为领春木科单属少种落叶乔木,系第三纪孑遗植物,
又是典型的东亚植物区系成分特征种,对于研究古
植物区系和古地理气候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同时也是建筑用材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四川、
贵州、云南及西藏。在贵州主要分布于毕节、大方、
织金、惠水、绥阳、乌当等地⋯。由于人为干扰加剧
及生境的破碎化造成种群不断缩小,已处于濒危状
态,曾列为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984,第二批)。
然而,有关其群落特征的研究较少 J,特别是喀斯
特地区领春木群落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我们对典
型喀斯特地区领春木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
物种多样性等特征进行研究 ,不仅有助于该物种的
保护,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喀斯特森林植被的理解,
为退化喀斯特森林的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资料。
1 自然概况
本研究在贵州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进行,境
内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有喀斯特河谷、峰丛、洼地、
漏斗等。其地理位置为 27。l6 20 一27。29 20 N,
105。50 30”一106。08 00 E之间,海拔800—1915 m。
收稿日期:2007-03·21,修回日期:2007·05-09。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2005BA901A05)资助;贵州省科技计划项 目(黔科合 S字(2007)10027);毕节学院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陈坤浩(1969一),男,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E·mail:chenkunhao@sina.cor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l6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25卷
该区域地处乌蒙山脉东麓的黔西高原向黔中山原丘
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属中中山切割地貌类型,区域地
质构造以北东向断裂为主,出露岩层主要是寒武系
和二叠系的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土壤主要
为石灰土及山地黄壤。年均温 12.0~C,年降雨量
1007 mm,年均雨雾 日220 d,山地立体气候显著。
年日照数 1200 h,无霜期265 d,年积温4500℃。
该地区地形变化梯度大,河谷切割较深,植被物种
组成和结构复杂。领春木林为区内主要植被类型之

,集中分布于老鹰岩、后河一带,群落类型有领春木
+福建柏一野鸦椿.凤尾蕨群丛(Euptelea pleiospermum+
Forkienia hodgitrsis·Euscaphis japonica·Pteris cretica
Asso.)、领 春木 +圆果化香一紫弹树一凤尾蕨群丛
(Euptelea pleiospermum +Platycarya longipes—Cehis
biondi—Pteris cretica Asso.)、领春木 +山苍子一火棘一
白茅 群丛 (Euptelea pleiospermum +Li~ea cubeba—
Pyracantha,0 une口nn—Imperata cylindrical var.major
Asso.)o
2 研究方法
2.1 野外样地调查
在野外踏查的基础上,选择人为干扰较少的领
春木群落,设置 lO块面积为400 m 的样地,为便于
测量及统计,将各样地划分为l6个5 m×5 m的样
方,在每个样方的右下角划出2 m×2 m的小样方调
查灌木层,用同样方法在2 m×2 m的小样方中划出
1 In×1 m的小样方调查草本层,乔木层记录植物的
种类、数量,测量胸径、高度、冠幅等,灌木层、草本层
记录种名、株数、高度、盖度等指标,同时记录层间植
物和群落外貌及生境特征。各样地环境资料见表1。
2.2 数据资料处理
标本鉴定 、统计分析 :按种子植物的分布区
类型划分进行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H ;根据
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编制群落生活型谱 ;按
Paijmans分类系统进行叶的性质统计 ]。
重要值的计算:乔木层重要值IV=(相对密度+
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3;灌木及草本层重要值
IV=(相对密度 +相对频度 +相对盖度)/3。
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以重
要值作为多样性指数的测度依据,选用下列常用的
测度方法 :物种数S=样地内所有物种数 目;
Shannon—Wiener指数 日=一∑P ;均匀度指数
J=一∑ h /ln.s;Simpson生态优势 度指数
C=ZP 。式中P 为种 i的相对重要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群落区系
3.1.1 区系组成
根据 lO个样地样方资料统计,领春木群落中共
出现维管植物6O科 118属 148种。其中蕨类植物7
科 7属 8种,裸子植物 l科 l属 1种,被子植物 52
科 110属 139种(双子叶植物46科98属 123种,单
子叶植物6科l2属 l6种)。属种数占优势的科主
要有蔷薇科(8属 8种)、樟科(6属 7种)、桑科(3
属7种)、芸香科(4属 6种)、五加科(5属 6种)、忍
冬科(4属5种)、壳斗科(4属 5种)、百合科(5属 6
种)。区系组成中含1~2种的科有4l科,占科总数
的68.33%,仅含1种的属有95属 ,占属总数的
80.5 1%,说明领春木群落科属组成较为分散。
表1 样地环境资料
Table 1 The habitat condition of the plots
} I:领春木 +福建柏.野鸦椿.凤尾蕨群丛(Euptelea pleiospermum +Forkienia hodginsis·Eu~caphisjaponica‘Pterls cretica Asso·);
Ⅱ:领春木+圆果化香.紫弹树.风尾蕨群丛(Euptelea pleiospermum +Platycarya longipes—Cetis biondi·Pter/s cret/ca Asso·).
Ⅲ:领春木 +山苍子.火棘.自茅群丛(Euptelea pldospermum +1.hsea cubeba-Pyracanthafortuneana·lmperata cylindrical Var·major Asso·)。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5期 陈坤浩等:贵州大方喀斯特区领春木群落特征研究 517
3.1.2 区系地理成分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表2):科级成分中,除
世界分布的 l3科外,热带性质的科有 24科,占
45.28%,如樟科、云香科、葡萄科、山茶科等;温带性
质的科有 l6科,占30.19%,如壳斗科、忍冬科、五
加科、槭树科等。
属级成分中,除世界分布的9属外,热带性质的
属有44属,占39.44%,其中泛热带分布 17属,占
15.32%,如 榕 属 (F/cus)、冬 青 属 (Ilex)、朴 属
(Cehis)、鹅掌柴属(Scheflera)等;其次是热带亚洲
分布 8属,占7.2l%,主要有山胡椒属(Lindera)、福
建柏属(Fokienia)等;再次是旧世界热带分布有 6
属,占 5.41%,如八角枫属 (Alangium)、吴茱萸属
(Euodia)等;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 5属,占
4.50%;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和东亚(热带、
亚热带)及热带南美间断分布均为 4属,各 占
3.60%。温带性质的属有 57属,占51.35%,其中
北温带 分布 28属,占 25.23%,如鹅 耳枥 属
(Carpinus)、槭属(Acer)、栎属(Q rc )等乔木属;
东亚 分布 l4属,占 l2.6l%,主要 有领 春木 属
(Euptelea)、化香属(Platycarya)等,且多为乔木层的
优势树 种;东 亚 及北 美 洲 间断分 布 有勾 儿 茶
(Berchemia)、绣球属 (Hydrangea)、鼠刺属 (hea)
等 11属,占 9.91%。中国特 有属 仅 通脱 木属
(Tetrapanax)。
由此可见,科级成分热带性质较强,属级成分以
温带 性 质 为主,与群 落所 处地 区的植 物 区系
相符 。
3.2 群落外貌
3.2.1 生活型
植被生活型是植物群落对其所处环境适应状况
的综合反映,是植物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植
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与环境条件相适
应的生活史对策,而且也表现出特定的生活型外
貌 引¨。因而植物生活型的变化格局,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植物适应环境的生活史对策取向,有其深刻
的生理适应基础和生境的灵敏指示性 ¨。研究表
明:领春木群落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
69.59% (图 1)。其中又以中高位芽植物种类最
多,达42种,占28.38%,如圆果化香 (Platycarya
longipes)、山 苍 子 (Litsea cubeba)、冬 青 (Ilex
purpurea)、紫弹树(Cehis biondi)等;小高位芽植物
次之,有岩生鹅耳枥 (Carpinus rupestris)、川溲疏
(Deutzia setchuenensis)、穗 序 鹅 掌 柴 (Schej~Zera
delavayi)、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等23种,占
15.54%;矮高位芽植物 l6种,占10.81%,如喜马
拉雅青 荚 叶 (Helwingia himalaica)、刺异 叶花 椒
(Zanthoxylum dimorphophylum VStY.pinifolium)、南天
竹(Nandina clomestica)等;大高位芽植物占8.11%,
如领春木、福建柏(Forkienia hodginsis)、云贵鹅耳枥
(Carpinus pubescens)等,均为群落乔木层的主要组
成成分;藤本高位芽植物仅 占 6.76%,有南蛇藤
(Celastrus rosthornianus)、翼梗 五味子 (Schisandra
henryi)、羽叶蛇葡萄(Ampelopsis chafanjoni)、亮叶
崖豆藤(Miletianitida)等10种。高位芽植物中落
叶成分7O种,常绿成分33种,落叶高位芽植物明显
表2 领春木群落种子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2 Area-types of family and genera of seed plants in the community of Euptelea pleiospermum
分布区类型 科数 占总科数的百分比 属数 占总属数的百分比
Area1.types Num,offamily % oftotal family Num.of genera % oftotal genera
1.世界广布 Widespread 13 24.53 9 8·11
2.泛热带 Pantropic 17 32.08 17 15·32
3.东亚(癸 亚热带)及 带审美间断 . .A

&Subtr.. &(.) .- 5 9。43 4 3 60Tmp E Asia S Tmp AmeriC8.1" disjuncted
4.旧世界热带 Old World Tropic 2 3.77 6 5,41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Tmp.Asia to Tmp.Australasia Oceania 4 3·60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 Tmp,AsiatoTmp.Africa 5 4·50
7.热带亚洲(热带东南亚至印度-马来,太平洋诸岛)Trop Asia 8 7
. 21
fTrap.SE.Asia+Indo—Malesia+Trop.S.&SW,PacifcIs1.)
8.北温带N.Temp. 13 24.53 28 25·23
9.东亚及 E美洲问断 E.Asia&N,Amer.dlsjuncted 1 1.89 11 9·91
10.旧世界温带 Old Word Temp. 4 3·60
14.东亚分布 E.Asia 2 3.77 14 12·61
15.中国特有 Endemic to China 1 0·90
总计 Total 53 100 U1 10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18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5卷
1 2 3 4 5 6 7 8 9
生活型类型
Lireform
1.大高位芽植物;2.中高位芽植物;3.小高位芽植物;4.矮高
位芽植物;5.藤本高位芽植物;6.地上芽植物;7.地面芽植物;
8.地下芽植物:9.一年生植物
1.Megaphanemphytes: 2.Mesophanemphytes; 3.Mierophanero-
phytes;4.Nanophanemphytes;5.Lianoidphanerophytes;6.Cham-
aephytes;7.Hemieryptophytes;8.Geophytes;9.Themphytes
图 1 大方领春木群落与柏箐珙桐群落生活型谱的比较
Fig.1 A comparison oflife form spectrum ofEuptelea
pleiospermum community in Dafang with tl1e
Dayididia involucrata community in Baiqing
多于常绿高位芽植物。由于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地
下芽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也较多,如野百合 (Lilium
rosthoani)、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等。
此外,与同是亚热带喀斯特地区的柏箐珙桐群
落比较,领春木群落分布面积小、中高位芽植物及藤
本高位芽植物所占比例均较高,而一年生植物和地
上芽植物则较少 ¨。可能是由于珙桐群落地处典
型的喀斯特台原区,群落小环境相对干燥,且人为活
动较大,而领春木群落地处喀斯特河谷,群落小环境
相对湿润,人为干扰较小。
3.2.2 叶的性质
叶的性质是构成群落外貌的重要方面,同时也
反映了群落的生态和历史 】引。由表3可见,领春木
群落的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小型叶次之;叶型以单叶
为主;叶质以革质叶最多,草质叶次之;非全缘叶明
显 多于全缘叶。结合生活型的分析 ,可见落叶、中、
小型叶面积、单叶、非全缘、革质和草质的高位芽植
物为该喀斯特区领春木林的主要成员,决定着群落
的外貌特征。
3.3 群落垂直结构
领春木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
本层及地被层,乔木层又可分为两个亚层,第二亚层
常与灌木层交错重叠而难以区分,同时也有一定层
间植物存在。
乔木层中共出现维管植物25科39属49种,优
势科为樟科(6属6种)、五加科(4属5种)、壳斗科
(4属 5种)。第一亚层高 13—20 m,由领春木、福
建柏、云 贵鹅 耳枥、圆果化 香、响叶杨 (Populus
adenopoda)、灯台树(Comus controversa)等组成;第
二亚层高6—12 m,主要有山苍子、冬青、紫弹树、穗
序鹅掌柴、香叶树、石灰花楸(Sorbus folgneri)等小高
位芽植物及第一亚层的优势种类。乔木层优势种重
要值分析结果表明:群落中领春木处于绝对优势
(表4)。重要值在 1—10的有 12种,占种数的
24.49%;重要值<1的有35种,占种数的72.92%。
表 3 领春木群落叶的性质
Table 3 The characters of plant leafin the community ofEupteleaplelospermum
注:Ma一大型叶;Me一中型叶;Mi一小型叶;Na一微型叶;Si一单叶;Co一复叶;1一膜质;2一草质;3一革质 ;4一厚革质;E一全缘 ;
U一非全缘。
Notes:Ma—Maerophyl;Me—Mesophyl;Mi—Mierophyl;Na—Nanophyl;Si—Simple;Co—Compound;1一Thin leaf;2一Herbaceous;
3一Cofiaceous;4一Thick Coriaeeous;E—Entire;U—Unentire.
表 4 领春木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类重要值
Table 4 The important value index of dominant species of arborous layer in the community of Euptelea pleiospermum
序号 种类 重要值 序号 种类 重要值
No. Species Important value index No. Species Impo~ant value index
1 领春木 Eupteleapleiospermum 25.947 8 樟 Cinnamomum camphora 2.989
2 福建柏 Fork/en/a hodg/ns/s 13.037 9 水青冈 Fagus zD咖 眦l 2.572
3 圆果化香 Platycarya n咖 s 7.513 1O 灯台树 Comus controversa 2.324
4 山苍子 lduea cubeba 7.462 l1 紫弹树 Celtis biondi 1|129
5 云贵鹅耳枥 Carpinuspubescens 7.168 12 自栎 I br/ 1|165
6 冬青 lexpurpurea 6.724 13 穗序鹅掌柴 Scheflera delavayi 1|016
7 响叶杨 Popu]us adenopoda 4.658 14 香叶树 Lindera corm~unis 1.014
如 加 :。 加 0
0磬 lu020A暑_l0J盘l1
—0/0一 求1旦副蜒州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陈坤浩等:贵州大方喀斯特区领春木群落特征研究 519
反映出该群落种类组成丰富,且优势种显著。
灌木层平均高度 1.5 1TI,盖度25%一40%。除
乔木 层 幼树 外,灌 木 种类 有 38种,包 括火 棘
(Pyracantha 删 咖 )、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
川溲疏、细 齿 叶柃 (Eurya nitida)、金 佛 山荚 莲
(Viburnum chinshanense)、喜马拉雅青荚叶、海金子
(Pitosporum ilicioides)、刺异叶花椒等。
草本层主要由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植物组成,
分布不连续,多分布于林缘和林窗等群落的透光部
位。其种类也较为丰富,共有 24科 36属 42种,高
度在10—60 em之问,平均高度25.5 em,平均盖度
46.8%,无 明显 的层 次分 化。有 凤 尾蕨 (Pter/s
cretica)、贯众 (Cyrtomiumfortunei)、三脉紫菀 (Aster
ageratoides)、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atum)、四
川金粟兰(Chloranthus sessilifolius)、荩草(Arthraxon
hispidus)、野百合、皱叶狗尾草(Setaria excuren.s)、打
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鸢尾(Iris tectorum)
等。
层问植物主要有翼梗五味子、南蛇藤、羽叶蛇葡
萄、光枝 勾儿茶 (Berchemia polyphyla)、土伏苓
(Smilax glabra)、鸡矢藤(Paederia cavaleriei)、亮叶
崖豆藤、红茎猕 猴桃 (Actinidia rubricaulis)、络石
(Traehelosperumjasminoides)等藤本高位芽植物。它
们大多在灌木层上攀援或缠绕,很少到达乔木层,部
分种类匍匐在地面或岩石上,对群落也有一定影响。
此外,也有少量的附生植物存在。
地被层不发达,高度低于5 em,以苔藓植物为
主,常附生在林冠郁闭度较大部位的岩石表面、侧面
及树干基部。
3.4 群落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水平独特的可测定的生
物学特征,能有效地表征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复
杂性[1 。领春木群落各样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
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表5),可能由
于各样地海拔、地形、坡度、基岩裸露率等不同,群落
小生境出现一定异质性所致。如 Q9、Q10样地,坡
度小,基岩裸露率低,地处土层相对较厚的山坡,物
种丰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偏高。而 Q3、Q4
样地,坡度大,基岩裸露率高 ,地处土层瘠薄的山脊,
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可见,环境
因子 对群落 物种多样性 有着深刻 而复杂 的影
响 一 。
表 5 领春木群落各样地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Table 5 The dicersity indexes of tree layer at diferent
quadrats in the community ofEupteleapleiospermum
亚热带森林内,林冠层下能容纳较高的物种多
样性 。物种多样性从乔木层到灌木层垂直变化
无论是在稳定或不稳定群落中都是逐步提高的,与
小生境的分化同步 J。领春木群落也不例外,乔木
层、灌木层、草本层的 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
2.5561、2.6954、1.9145,表现为灌木层 >乔木层 >
草本层。这是由于灌木层中除了灌木种类外,还有
大量乔木幼树、幼苗存在,同时乔木层的郁闭度相对
较低,群落有一定的透光度,利于阳性灌木的发育。
4 结论与讨论
(1)领春木群落有维管植物 60科 118属 148
种,群落植物种类丰富,但科属组成较为分散。除领
春木外,群落内还有国家 I级重点保护植物福建
柏、连香树 (Cercidiphylum japonicum)和樟等,因而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领春木群落区系成分复杂,科级地理成分
热带性质较强,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的属较多,
与群落所处地区的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相符。
(3)领春木群落垂直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
并有一定的层问植物伴生。群落外貌以落叶、中、小
型叶面积、单叶、非全缘、革质和草质的高位芽植物
组成为主。这与特殊的喀斯特地貌相关,同时也反
映出群落海拔较高、雨雾日多、温凉湿润及山地立体
气候显著的生境条件。
(4)大方福建柏自然保护区的领春木林结构完
整,群落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同时,领
春木对喀斯特环境具有 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可作为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的优选树种。鉴于目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520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25卷
的种群状况,应加强原生地保护,维护其适宜生境,
制止乱砍滥伐,以保护其现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
性。同时可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进行人工种植,人
为扩大种群空间。另外,领春木花果成簇,红艳夺
目,观赏价值较高,可作为乡土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
中进行推广种植 ,实现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
[12]
[13]
参考文献:
[1] 贵州植物志编委会.贵州植物志(第1卷)[M].贵阳:贵州人 [14]
[2]
[3]
[4]
[5]
[6]
[7]
[8]
[9]
[10]
民出版社,1982.268—269.
朱升起,颜立红.珍稀濒危植物领春木群落调查初报[J].湖
南林业科技,1997,24(2):67—70.
杨得坡,张晋豫 ,张铭哲,赵体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领春木
(Euptelea plelospermum)的生态调查研究[J].河南科学,1999,
17(2):174—177.
吴征镒,周浙昆,孙航,李德铢,彭华.种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
及其起源和分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60—451。
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彭华,孙航.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
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 ,2003,25(3):245-257.
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
1991,13(增刊Ⅳ):16—139.
Raunkiaer C.The Life—Form ofPlant an d Statistical Plant Geogra-
phy[M].Oxford:Clarendon PrL~8,1934.623.
Cox C w.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M].蒋有绪译.北京:科学出
版社,1972.99—101.
马克平,黄建辉,于顺利,陈灵芝.北京东灵山地区植物群落多
样性研究Ⅱ.丰富度、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J].生态学
报,1995,15(3):268—277.
贺金生,陈伟烈,李凌浩.中国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主要类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型的群落多样性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1998,22(4):303—
3l1.
胡正华,于明坚,徐学红,付海龙.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甜
槠群落特征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4,23(2):l5一l8.
陈坤浩,骆强,刘此昌,邵书刚.大方福建柏 自然保护区种子
植物区系[J].生态学杂志,2007,26(5):628—633.
高贤明,陈灵芝.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的修订及中国暖温带
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分析[J].植物学报,1998,40(6):553—
559.
高宝嘉,李东义,蔡方坡.残次油松林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
恢复[J].生态学报,1999,19(5):647—653.
喻理飞.贵州柏箐喀斯特台原区珙桐群落特征研究[J].贵州
科学,2002,20(3):44—47.
胡正华 ,于明坚,丁炳扬,丁问薇,国茹.古田山国家级 自然保
护区黄山松群落特征及 物种多样性研究 [J].生态环境,
2003,12(4):436—439.
Kershaw K A.Quantitative and Dynamic Eeolong[M].London:
Edward Arnold,1973.72—142.
朱华,王洪,李保贵.滇南勐宋热带山地雨林的物种多样性与
生态学特征[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3):351—360.
罗建,王景升,罗大庆,潘刚,郑维列.巨柏群落特征的研究
[J].林业科学研究 ,2006,19(3):295—300.
杨礼旦,王安文,李朝志.水青冈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乔木种群
分布格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29
(3):107一ll0.
彭少麟.广东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J].生态科学,
1983,2:98—104.
朱守谦.贵州部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J].植物生
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987,11(4):286—29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