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y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 with Ultrasonic Extraction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4): 545~553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0837􀆰 2015􀆰 40545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田苏阳1ꎬ 郝长春1∗ꎬ 孙润广1∗ꎬ 梁 涛2ꎬ 王佳静1
(1. 陕西师范大学ꎬ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ꎬ 西安 710062ꎻ 2. 陕西师范大学ꎬ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ꎬ 西安 710062)
摘  要: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从当归中提取水溶性当归粗多糖 (ASP) ꎬ 经过 4 种化学修饰分别得到硫酸化当
归多糖 (S ̄ASP) 、 磷酸化当归多糖 (P ̄ASP) 、 乙酰化当归多糖 (Ac ̄ASP) 、 羧甲基化当归多糖 (C ̄ASP) ꎮ
通过红外光谱对化学修饰前后 ASP 的结构进行表征ꎬ 并进行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测定ꎬ 以获得
一种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当归多糖ꎮ 结果显示: 经化学修饰后的 ASP 分别具有相应的特征吸收峰ꎬ 表明当归
多糖的 4 种化学修饰均已成功ꎻ 经化学修饰的 4 种当归多糖总还原能力均弱于未修饰多糖ꎬ 且清除羟基自
由基 (􀅰OH) 的能力无明显变化ꎬ 但清除 1ꎬ1 ̄二苯基 ̄2 ̄苦苯肼 (DPPH􀅰)自由基和抑制 Fe2+诱发的脂质过
氧化反应的能力有所增强ꎬ 其中P ̄ASP清除超氧阴离子 (O2􀅰)自由基的能力最强ꎻ Ac ̄ASP 抑制 Fe2
+诱发
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最强ꎬ 且均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ꎮ 本实验结果为当归多糖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ꎮ
关键词: 当归多糖ꎻ 超声波提取ꎻ 化学修饰ꎻ 红外光谱ꎻ 抗氧化活性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4 ̄0545 ̄09
      收稿日期: 2015 ̄01 ̄17ꎬ 退修日期: 2015 ̄02 ̄17ꎮ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402114)ꎻ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 ( 2012JQ1002)ꎻ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GK201402010)ꎮ
  作者简介: 田苏阳(1990-)ꎬ 女ꎬ 硕士ꎬ 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化学(E ̄mail: 695920484@qq􀆰 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 ̄mail: haochangchun@snnu􀆰 edu􀆰 cn)ꎮ
Study on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 with Ultrasonic Extraction
TIAN Su ̄Yang1ꎬ HAO Chang ̄Chun1∗ꎬ SUN Run ̄Guang1∗ꎬ LIANG Tao2ꎬ WANG Jia ̄Jing1
(1. College of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ꎬ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ꎬ Xi􀆳an 710062ꎬ Chinaꎻ
2.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Nutritional Scienceꎬ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ꎬ Xi􀆳an 710062ꎬ China)
Abstract: Water soluble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 (ASP) extracted from Angelica
sinensis was obtained by ultrasonic extractionꎬ and was chemically modified by sulfationꎬ
phosphorylationꎬ acetylation and carboxymethylation. To obtain strong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 antioxidant activityꎬ we used the infrared spectrum to characterize structure
and study antioxidant activit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ASP had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peaksꎬ namely the four kinds of chemical modification
were successful. Differ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by measuring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vitro and
the scavenging free radical capacity of the five kinds of polysaccharide. Total reducing power
of the four modified polysaccharides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the unmodified ASPꎬ and no
obvious enhancement in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s was observed in the modified
polysaccharidesꎬ though the in vitro capacity of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nd inhibition of
Fe2+ 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were enhanced. P ̄ASP was the strongest at scavenging th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ꎬ Ac ̄ASP was the strongest at inhibiting Fe2+ 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ꎬ and they all showed a certain dose ̄effect relationship.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further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Key words: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ꎻ Ultrasonic extractionꎻ Chemical modificationꎻ
Infrared spectroscopyꎻ Antioxidant activity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 的干燥根ꎬ 亦名干归、 山蕲、 白蕲、
文无ꎬ 其味甘、 辛、 微苦ꎬ 性温ꎬ 归肝、 心、 脾
经ꎬ 具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之功
效[1]ꎮ 多糖是当归中的主要成分之一ꎬ 近年来对
当归多糖药理学研究发现ꎬ 其对机体免疫系统发
挥了多方面的调节作用 [2] ꎬ 还对造血系统有促
进作用 [2] ꎬ 具有抗肿瘤 [3] 、 抗放射性损伤 [4]等
作用ꎮ
传统的提取植物多糖的方法主要采用热水浸提
法、 酶提法、 碱提法和酸提法等ꎬ 但这些提取方法
都存在较多缺陷(如费时、 耗能、 成本高、 收率低
等)ꎮ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ꎬ 超声波提取法作为一种
过程强化手段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 机械作
用、 热效应等来增大物质分子的运动频率和速度ꎬ
从而提高目标成分浸出率[5]ꎮ 因此ꎬ 本文采用超
声波提取法对当归多糖进行提取ꎮ
自由基是生物体内正常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ꎬ
是一类可以单独存在并具有高度氧化活性的、 带有
一个或几个不配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ꎬ 并对蛋白
质、 核酸、 脂质等产生伤害ꎬ 从而导致机体损伤ꎮ
而人体内外源性和内源性的高活性氧自由基对体内
DNA和蛋白质等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ꎬ 从而导致
细胞死亡或组织损伤ꎬ 诱发肝硬化、 动脉硬化、 关
节炎和癌症等疾病[6]ꎮ 研究表明ꎬ 小粒径负离子
能够消减自由基ꎬ 减缓人体衰老ꎬ 增强人体免疫
力[7]ꎮ 因此ꎬ 寻找一种抗氧化活性强的物质对人
类健康至关重要ꎮ
本文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当归多糖ꎬ 并对其进行
4种化学修饰ꎬ 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其修饰效果ꎬ 再
对化学修饰前后当归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
定ꎬ 以判定当归多糖修饰前后的抗氧化活性的强弱
及变化情况ꎬ 以期为当归多糖的开发利用以及研究
新型保健产品提供科学依据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试剂及仪器
1􀆰 1􀆰 1  材料
当归(Angelica sinensis)购于西安欣桥中药材
批发市场ꎬ 由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植物学家肖
亚萍教授鉴定ꎮ 将当归根于 50℃烘干、 粉碎ꎬ 过
60目筛ꎬ 密封ꎬ 备用ꎮ
1􀆰 1􀆰 2  试剂
95%乙醇、 无水乙醇、 无水吡啶、 氯磺酸、 二
甲基甲酰胺、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三氯氧磷、 乙酸
酐、 氯乙酸、 异丙醇、 盐酸、 磷酸二氢钠、 磷酸氢
二钠、 铁氰化钾、 三氯乙酸、 三氯化铁、 Tris、 焦
性没食子酸、 邻二氮菲、 硫酸亚铁、 双氧水、 1ꎬ1 ̄
二苯基 ̄2 ̄苦苯肼(DPPH􀅰)自由基、 硫代巴比妥酸、
双蒸水、 抗坏血酸(Vc)等ꎬ 均为分析纯ꎮ
1􀆰 1􀆰 3  仪器
高速万能粉碎机(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
司)ꎻ HPX ̄9162数显电热培养箱(上海博迅实业有
限公司医疗设备厂)ꎻ JY98 ̄IIIDN 型超声波细胞粉
碎机 (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ꎻ RE ̄
52AA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ꎻ FD ̄
IA冷冻干燥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公司)ꎻ Ten ̄
sor27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ꎻ TU ̄1810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ꎻ
KQ3200B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
限公司)ꎮ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当归粗多糖的提取
取烘干、 粉碎的当归根进行超声、 脱脂ꎮ 脱脂
条件: 料液比为 1 ∶ 10ꎬ 95%乙醇ꎻ 超声波条件:
功率 400 Wꎬ 超声 10 sꎬ 间歇 15 sꎬ 总超声时间
30 minꎬ 重复 3次ꎻ 烘干ꎮ
取适量脱脂当归ꎬ 以 1 ∶ 40 的料液质量体积比
加入双蒸水ꎬ 搅拌使其混合均匀ꎬ 置于超声波细胞
645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粉碎机中提取当归粗多糖(超声提取条件同超声脱
脂条件)ꎮ 实验步骤: 4℃ 4000 r / min离心 3 minꎬ
取上清液ꎬ 沉淀复溶ꎬ 重复提取 3次ꎬ 混合 3次提
取液ꎬ 真空减压浓缩ꎮ 浓缩液加入 4 倍体积的
95%乙醇ꎬ 4℃ 静置 12 ~ 24 h进行醇沉ꎬ 再离心
20 min去上清液ꎬ 沉淀用少量双蒸水溶解ꎬ 装入
透析袋流水透析 3 dꎬ 离心ꎬ 取上清液进行冷冻干
燥ꎬ 即得到灰色鳞片状超声波提取的当归粗多糖
(ASP)ꎮ
1􀆰 2􀆰 2  当归多糖的化学修饰
(1)硫酸化修饰
参照文献[8]的方法并略作改进制备磺化试
剂ꎮ 将带有冷凝管、 滴液漏斗和搅拌装置的三口烧
瓶固定放置于冰水浴中ꎬ 先加入 4􀆰5 mL 无水吡
啶ꎬ 开启搅拌装置ꎬ 再向滴液漏斗中加入 1􀆰5 mL
氯磺酸 (控制滴液速度ꎬ 约在 30 min 内滴加完
成)ꎬ 当瓶中出现淡黄色固体时ꎬ 即得到磺化试
剂ꎬ 撤去冰水浴ꎬ 等待加样ꎮ
制备硫酸化多糖: 准确称取 0􀆰1 g 当归多糖混
悬于 5 mL二甲基甲酰胺中ꎬ 超声处理 20 min 使
其分散均匀ꎬ 然后缓慢加入到磺化试剂中并移至沸
水浴反应 1 hꎬ 待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
7􀆰 5 mL 冰水ꎬ 持续搅拌并用 2􀆰5 mol / L NaOH 溶
液调节 pH 值至中性ꎬ 再加入 3 倍体积的无水乙
醇ꎬ 静置 12 ~ 24 h析出沉淀ꎬ 离心去上清液ꎬ 沉
淀复溶ꎬ 流水透析 3 dꎬ 离心ꎬ 取上清液进行冷冻
干燥ꎬ 即得到硫酸化当归多糖(S ̄ASP)ꎮ
(2)磷酸化修饰
参照文献[9]的方法并略作改进ꎮ 准确称取
0􀆰 1 g 当归多糖溶于 25 mL NaOH 溶液(pH 12)
中ꎬ 先加入 0􀆰5 g NaClꎬ 再加入 1􀆰0 g 三氯氧磷ꎬ
于 55℃加热搅拌反应 1 hꎬ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
温ꎬ 持续搅拌并用 2􀆰0 mol / L NaOH 溶液调节 pH
值至中性ꎬ 再加入 3 倍体积的无水乙醇ꎬ 静置
12 ~ 24 h 析出沉淀ꎬ 离心去上清液ꎬ 沉淀复溶ꎬ
流水透析 3 dꎬ 离心ꎬ 取上清液进行冷冻干燥ꎬ 即
得到磷酸化当归多糖(P ̄ASP)ꎮ
(3)乙酰化修饰
参照文献[10]的方法并略作改进ꎮ 准确称取
0􀆰1 g当归多糖混悬于 5 mL 二甲基甲酰胺中ꎬ 沸
水浴中加热搅拌 2 h使其混合均匀ꎬ 再加入 0􀆰17 g
乙酸酐于沸水浴中反应 2 hꎬ 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
室温并加入 3倍体积的无水乙醇ꎬ 静置 12 ~ 24 h
析出沉淀ꎬ 离心去上清液ꎬ 沉淀复溶ꎬ 流水透析
3 dꎬ 离心ꎬ 取上清液进行冷冻干燥ꎬ 即得到乙酰
化当归多糖(Ac ̄ASP)ꎮ
(4)羧甲基化修饰
参照文献[11]的方法并略作改进ꎮ 准确称取
0􀆰1 g当归多糖溶于 9 mL 20% NaOH 溶液中ꎬ 磁
力搅拌 1 h使其充分溶解ꎬ 加入 1􀆰5 mL 4􀆰0 mol / L
氯乙酸溶液(异丙醇配制)ꎬ 于 55℃加热搅拌反应
5 hꎬ 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ꎬ 并用 2􀆰0 mol / L
HCl溶液调节 pH值至中性ꎬ 流水透析 3 dꎬ 离心ꎬ
取上清液进行冷冻干燥ꎬ 即得到羧甲基化当归多糖
(C ̄ASP)ꎮ
1􀆰 2􀆰 3  当归多糖的红外光谱(IR)表征
将制备的 ASP、 S ̄ASP、 P ̄ASP、 Ac ̄ASP、 C ̄
ASP和适量溴化钾(KBr)粉末置于 50℃烘箱中烘
干 2 hꎬ 去除水分ꎬ 避免影响扫描图谱ꎮ 分别取适
量烘干的 5种当归多糖与 KBr粉末以 1 ∶ 100混合ꎬ
充分研磨后压片ꎬ 在 4000 ~ 400 cm-1范围内进行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ꎮ
1􀆰 2􀆰 4  当归多糖总还原力的测定方法
参照文献[12]的方法并略作改进ꎮ 取 1 mL浓
度分别为 25、 50、 100、 200、 400、 800 μg / mL
的 5 种多糖溶液 ( ASP、 S ̄ASP、 P ̄ASP、 Ac ̄
ASP、 C ̄ASP)和 Vc 溶液于 10 mL 试管中ꎬ 分别
加入 0􀆰5 mL 磷酸盐缓冲液(0􀆰2 mol / Lꎬ pH 6􀆰6)
和 1􀆰5 mL铁氰化钾溶液(0􀆰3% W / V)ꎬ 于 50℃恒
温水浴反应 30 minꎬ 待反应结束后快速冷却ꎬ 加
入1 mL 三氯乙酸(10% W / V)ꎬ 持续搅拌使其混合
均匀ꎬ 离心(4000 r / minꎬ 10 min)ꎬ 取 2 mL上清
液ꎬ 加入 0􀆰5 mL 三氯化铁溶液(0􀆰3% W / V)并用
2 mL蒸馏水稀释ꎬ 混合均匀后在 700 nm 波长处
测定溶液的吸光值ꎮ 每个浓度梯度分别设置 3个平
行组ꎬ 取其平均值ꎮ 以 Vc 为阳性对照组ꎮ A700值
越大ꎬ 说明当归多糖的还原能力越强ꎮ
1􀆰 2􀆰 5  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 (O2􀅰)自由基的测定
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13] 并略作改进ꎮ 取
745  第 4期                  田苏阳等: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0􀆰4 mL 浓度分别为 25、 50、 100、 200、 400、
800 μg / mL 的 5 种多糖溶液 (ASP、 S ̄ASP、 P ̄
ASP、 Ac ̄ASP、 C ̄ASP ) 和 Vc 溶 液ꎬ 加 入 到
4􀆰 5 mL 25℃恒温水浴 20 min 的 Tris ̄HCl 缓冲液
(0􀆰05 mol / Lꎬ pH 8􀆰2)中ꎬ 再加入 0􀆰1 mL 水浴保
温的邻苯三酚溶液ꎬ 快速震荡混匀后于 25℃水浴
反应 4 minꎬ 立即加入 2滴 HCl溶液(10 mol / L)使
反应终止ꎬ 于 325 nm 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值ꎮ
每个浓度梯度分别设置 3 个平行组ꎬ 取其平均值ꎮ
以 Vc为阳性对照组ꎬ 阴性对照组以等量双蒸水代
替多糖样液ꎬ 空白组为 4􀆰5 mL Tris ̄HCl 缓冲液和
0􀆰5 mL双蒸水组成ꎮ
超氧阴离子 (O2􀅰)自由基的清除率 = (A0 -
A1 ) / A0 × 100% ꎮ 其中ꎬ A0 为阴性对照组在
325 nm 处的吸光值ꎬ A1为多糖样液在 325 nm 处
的吸光值ꎮ
1􀆰 2􀆰 6  体外清除羟基(􀅰OH)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采用邻二氮菲-金属亚铁离子-双氧水体系
法[14]并略作改进ꎮ 取数个 10 mL 试管依次加入
1􀆰 5 mL 磷酸盐缓冲液 ( 0􀆰2 mol / Lꎬ pH 7􀆰4)、
1􀆰 5 mL 邻二氮菲溶液(1􀆰 0 mmol / L)、 1􀆰 0 mL双氧
水 (0􀆰 01%W / V)、 1􀆰 0 mL硫酸亚铁溶液(1􀆰5 mmol /
L)、 双蒸水ꎬ 取 1􀆰0 mL 浓度分别为 25、 50、 100、
200、 400、 800 μg / mL 的 5 种多糖溶液 (ASP、
S ̄ASP、 P ̄ASP、 Ac ̄ASP、 C ̄ASP)和 Vc 溶液分
别加入到上述试管中ꎬ 震荡混匀后将所有试管于
37℃恒温水浴反应 1 hꎬ 于 510 nm 波长处测定溶
液的吸光值ꎮ 每个浓度梯度分别设置 3 个平行组ꎬ
取其平均值ꎮ 以 Vc 为阳性对照组ꎬ 损伤组以等量
双蒸水代替多糖样液ꎬ 未损伤组以等量双蒸水代替
多糖样液和 H2O2ꎬ 空白组为 1􀆰5 mL磷酸盐缓冲液
和 4􀆰 5 mL 双蒸水组成ꎮ
羟基(􀅰OH)自由基的清除率 = (A0 - A1 ) /
(A2- A1 ) × 100% ꎮ 其中ꎬ A0 为多糖样液在
510 nm处的吸光值ꎬ A1为损伤组在 510 nm 处的
吸光值ꎬ A2为未损伤组在 510 nm处的吸光值ꎮ
1􀆰 2􀆰 7  体外清除 1ꎬ1 ̄二苯基 ̄2 ̄苦苯肼(DPPH􀅰)
自由基的测定方法[15-17]
取数个 10 mL 试管分别加入 1􀆰0 mL DPPH􀅰
溶液(50%乙醇配制ꎬ 0􀆰1 mmol / L) ꎬ 再分别加
入 0􀆰5 mL 浓度分别为 25、 50、 100、 200、 400、
800 μg / mL的 5种多糖溶液(ASP、 S ̄ASP、 P ̄ASP、
Ac ̄ASP、 C ̄ASP)和 Vc 溶液ꎬ 震荡混合均匀后于
30℃下避光静置 30 minꎬ 于 517 nm波长处测定溶
液的吸光值ꎮ 每个浓度梯度分别设置 3 个平行组ꎬ
取其平均值ꎮ 以 Vc 为阳性对照组ꎬ 阴性对照组以
等量 95%乙醇代替多糖样液ꎬ 空白组以等量 95%
乙醇代替多糖样液和DPPH􀅰溶液ꎮ
DPPH􀅰的清除率 = (A0 - A1 ) / A0 × 100% ꎮ
其中ꎬ A1为多糖样液在 517 nm处的吸光值ꎬ A0为
对照组在 517 nm处的吸光值ꎮ
1􀆰 2􀆰 8  体外抑制 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方
法[18ꎬ19]
    由鸡蛋卵黄和磷酸盐缓冲液 ( 0􀆰1 mol / Lꎬ
pH 7􀆰4)以 1 ∶ 25 配制卵黄悬液ꎬ 磁力搅拌使之混
合均匀ꎬ 取 0􀆰2 mL卵黄悬液于 10 mL试管中ꎬ 加
入 0􀆰1 mL 浓度分别为 25、 50、 100、 200、 400、
800 μg / mL 的 5 种多糖溶液 (ASP、 S ̄ASP、 P ̄
ASP、 Ac ̄ASP、 C ̄ASP)和 Vc 溶液ꎬ 震荡混合均
匀后加入 0􀆰2 mL 硫酸亚铁溶液(25 mmol / L)ꎬ 再
加入适量的磷酸盐缓冲液补足至 2􀆰0 mLꎬ 于 37℃
恒温下震荡反应 15 minꎬ 取出后加入 0􀆰5 mL三氟
乙酸ꎬ 离心(4000 r / minꎬ 10 min)ꎬ 取 2􀆰0 mL 上
清液加入 1􀆰0 mL硫代巴比妥酸(1􀆰0%)ꎬ 加塞后于
沸水浴反应 15 minꎬ 待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ꎬ
于 532 nm波长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值ꎮ 每个浓度梯
度分别设置 3个平行组ꎬ 取其平均值ꎮ 以 Vc 为阳
性对照组ꎬ 阴性对照组以等量双蒸水代替多糖样
液ꎬ 空白组为 2􀆰0 mL 磷酸盐缓冲液和 1􀆰0 mL 硫
代巴比妥酸组成ꎮ
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率 =(A0 - A1 ) / A0 ×
100% ꎮ 其中ꎬ A1为多糖样液在 532 nm 处的吸光
值ꎬ A0为对照组在 532 nm处的吸光值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当归多糖的红外光谱(IR)分析
对 ASP红外光谱的分析结果显示(图 1)ꎬ 红
外光谱的波长扫描范围为 4000 ~ 400 cm-1ꎮ 其中ꎬ
基团在 3674􀆰98 cm-1波长处的吸收峰 (3800 ~
2500 cm-1范围内)为O ̄H (  ̄OH官能团)的伸缩
845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1.00
0.98
0.96
0.94
0.92
0.9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7
44
44. 16
01
48.
14
42
34.
13
24
59.
12
44
47.
11
42
93.
11
06
12.
10
11
68.
91
2.
50
83
3.
12
53
6 .
12
36
74
98.
31
48
49.
!" ( )Wavenumbers cm-1
#
$
%
Tr
an
sm
itt
an
ce
%(
)
图 1  ASP红外光谱图
Fig􀆰 1  IR spectrum of ASP
振动吸收峰ꎻ 在 3148􀆰49 cm-1波长处 (3300 ~
2700 cm-1范围内)为 C ̄H (  ̄CH2  ̄官能团)的伸缩
振动吸收峰ꎻ 在 1744􀆰44 cm-1波长处为 C =O
(  ̄COOH或 ̄CHO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峰ꎻ 在
1601􀆰48 cm-1波长处为 C ̄C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ꎻ
在 1442􀆰34 cm-1波长处为(  ̄COOH)C ̄O 的弯曲
振动吸收峰ꎻ 在 1324􀆰59 cm-1波长处为 C ̄N 的
伸缩振动吸收峰ꎻ 1244􀆰47、 1142􀆰93、 1106􀆰12、
1011􀆰68 cm-1波长都处于 1300 ~ 1000 cm-1波长
范围内ꎬ 为 C ̄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ꎻ 912􀆰50 cm-1
波长处为 D 葡萄糖异构体的反对称环振动吸收
峰 [20] ꎻ 833􀆰12 cm-1波长处(855 ~ 833 cm-1范
围内)为 α ̄D ̄Glucose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21] ꎻ
536􀆰12 cm-1波长处( 600 ~ 400 cm-1范围内)
为吡喃环的特征吸收峰ꎮ
    对 ASP 和 S ̄ASP 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见
(图 2)ꎬ S ̄ASP图谱在 1244􀆰61 cm-1波长处有 S=O
1 08.
1 05.
1 02.
0 99.
0 96.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ASP
S-ASP
S=
O
12
44
.6
1
C
-O
-S
86
4.
02
!
"
#
(
)
Tr
an
sm
itt
an
ce
%
$% ( )Wavenumbers cm-1
图 2  ASP和 S ̄ASP红外光谱图
Fig􀆰 2  IR spectrum of ASP and S ̄ASP
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864􀆰02 cm-1波长处 (950 ~
800 cm-1 范围内)为 C ̄O ̄S 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表
明残基被硫酸根基团取代ꎬ 即 ASP 的硫酸化修饰
成功ꎮ
对 ASP 和 P ̄ASP 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见
(图 3)ꎬ P ̄ASP图谱在 1288􀆰97 cm-1波长处有 P=
O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1077􀆰25 cm-1波长处(1100 ~
980 cm-1范围内)为 P ̄O ̄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表
明残基被磷酸根基团取代ꎬ 即 ASP 的磷酸化修饰
成功ꎮ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 05.
1 00.
0 95.
0 90.
0 85.
0 80.
ASP
P-ASP
P-
O
-C
10
77
.2
5
P=
O
12
88
.9
7
!
"
#
(
)
Tr
an
sm
itt
an
ce
%
$% ( )Wavenumbers cm-1
图 3  ASP和 P ̄ASP红外光谱图
Fig􀆰 3  IR spectrum of ASP and P ̄ASP
    对 ASP 和 Ac ̄ASP 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见
(图 4)ꎬ Ac ̄ASP 图谱在 1743􀆰84 cm-1波长处有
C=O 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1249􀆰78 cm-1波长处为
C ̄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表明残基被乙酰基团取
代ꎬ 即 ASP的乙酰化修饰成功ꎮ
对 ASP和 C ̄ASP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可见(图
5 ) ꎬC ̄ASP图谱在1605􀆰 73 cm-1波长处( 1640 ~
1 05.
1 02.
0 99.
0 96.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ASP
Ac-ASP
C
=O
17
43
.8
4
C
-O
12
49
.7
8
!
"
#
(
)
Tr
an
sm
itt
an
ce
%
$% ( )Wavenumbers cm-1
图 4  ASP和 Ac ̄ASP红外光谱图
Fig􀆰 4  IR spectrum of ASP and Ac ̄ASP
945  第 4期                  田苏阳等: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05.
1 08.
1 02.
0 99.
0 96.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ASP
C-ASP
C
=O
16
05
.7
3
C
-H
14
23
.6
8
!
"
#
(
)
Tr
an
sm
itt
an
ce
%
$% ( )Wavenumbers cm-1
图 5  ASP和 C ̄ASP红外光谱图
Fig􀆰 5  IR spectrum of ASP and C ̄ASP
1600 cm-1范围内)为 C = O 伸缩振动吸收峰ꎬ
1423􀆰68 cm-1波长处于 1430 ~ 1400 cm-1范围内ꎬ
其峰值变大ꎬ 说明此峰是 C ̄H 变角振动吸收峰ꎬ
表明残基被羧甲基团取代ꎬ 即 ASP 的羧甲基化修
饰成功ꎮ
2􀆰 2  当归多糖的总还原力分析
还原能力是抗氧化物质提供电子能力的重要指
标ꎬ 抗氧化物质通过提供电子可将自由基变成稳定的
分子ꎬ 从而失去活性ꎮ 众多研究证实抗氧化活性与还
原力密切相关[22]ꎬ 一般情况下ꎬ 还原能力越强ꎬ 其
抗氧化能力也越强ꎬ 样液反应后在 700 nm波长处的
吸光值大小能直接反映其抗氧化活性的强弱ꎮ
对 ASP和经化学修饰后的 4 种多糖(S ̄ASP、
P ̄ASP、 Ac ̄ASP、 C ̄ASP)总还原力的分析结果可
看出(图 6)ꎬ 5种当归多糖都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ꎬ
并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还原能力也增强ꎬ 呈现
出较好的量效关系ꎬ 但经过化学修饰后ꎬ 多糖的
还原能力不但无明显增强反而变弱ꎬ 可能是由于
当归多糖的活性位点恰好被修饰基团所取代ꎬ 从
而使还原能力变弱ꎮ 其中ꎬ ASP 的还原能力高于
S ̄ASP、 P ̄ASP、 Ac ̄ASP 和 C ̄ASPꎻ 在最高浓度
800 μg / mL处ꎬ 4种化学修饰后的多糖还原能力依
次为 Ac ̄ASP > C ̄ASP > P ̄ASP > S ̄ASPꎻ 5 种多
糖的还原能力与 Vc 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ꎬ 表
明此 5种多糖的还原能力较强ꎮ
2􀆰 3  当归多糖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
能力的分析
从当归多糖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
能力的测定结果可见(图 7)ꎬ 5种多糖都具有一定
的清除 O2􀅰能力ꎬ 并且随着多糖浓度的增加清除能
力也增强ꎬ 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ꎮ 在最高浓度
800 μg / mL处ꎬ P ̄ASP的清除能力最强ꎬ 其次依次
为 S ̄ASP、 C ̄ASP、 ASP 和 Ac ̄ASPꎬ 清除率依次
为 34􀆰12%、 28􀆰42%、 23􀆰77%、 21􀆰37%和 19􀆰12%ꎻ
在最低浓度 25 μg / mL处的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
为 P ̄ASP、 S ̄ASP、 C ̄ASP、 Ac ̄ASP 和 ASPꎻ 在
浓度为 50 μg / mL 处 Ac ̄ASP 的清除能力最弱ꎮ 5
种多糖清除 O2􀅰能力均低于阳性对照 Vcꎬ 经化学修
饰后的多糖(除乙酰化 Ac ̄ASP 外)清除能力均高
于未修饰多糖ꎬ 且 P ̄ASP 的清除能力最强ꎬ 这可
能与多糖的水溶性和电负性相关ꎮ
!" ( )Concentration μg/mL
#
$
%
Ab
s
0.4
0 3.
0 2.
0 1.
0 0.
25 50 100 200 400 800
ASP
S-ASP
P-ASP
Ac-ASP
C-ASP
Vc CK( )
图 6  当归多糖的总还原力
Fig􀆰 6  Total reducing power results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055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
"
#
Sc
av
en
gi
ng
e
ffe
ct
%(
) 50
40
30
20
10
0
ASP
S-ASP
P-ASP
Ac-ASP
C-ASP
Vc CK( )
$% ( )Concentration μg/mL
25 50 100 200 400 800
图 7  当归多糖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O2􀅰)
自由基的能力
Fig􀆰 7  Scavenging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O2􀅰)
in vitro results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2􀆰 4  当归多糖体外清除羟基(􀅰OH)自由基能力的
分析
从当归多糖体外清除羟基(􀅰OH)自由基能力的
测定结果可见(图 8)ꎬ 5 种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加清
除􀅰OH的能力也增强ꎬ 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ꎮ
其中ꎬ 当多糖浓度为 25 μg / mL时 P ̄ASP 的清除能
力最强ꎻ 当多糖浓度为 100 μg / mL 时S ̄ASP的清
除能力最强ꎬ 其次依次为 ASP、 Ac ̄ASP、 P ̄ASP
和 C ̄ASPꎻ 当多糖浓度高于 200 μg / mL时 ASP的
清除能力最强ꎻ 当多糖在最高浓度(800 μg / mL)
时清除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ASP、 S ̄ASP、 Ac ̄
ASP、 P ̄ASP 和 C ̄ASPꎬ 清除率依次为 63􀆰57%、
29􀆰89%、 25􀆰32%、 25􀆰19%和 22􀆰19%ꎮ 5 种多糖
清除􀅰OH的能力均低于阳性对照 Vcꎬ 经化学修饰
后的当归多糖在浓度高于200μg / mL时清除能力
100
80
60
40
20
0
ASP
S-ASP
P-ASP
Ac-ASP
C-ASP
Vc CK( )
!" ( )Concentration μg/mL
25 50 100 200 400 800
#
$
%
Sc
av
en
gi
ng
e
ffe
ct
%(
)
图 8  当归多糖体外清除羟基(􀅰OH)
自由基的能力
Fig􀆰 8  Scavenging hydroxyl radical (􀅰OH)
in vitro results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均低于未修饰的当归多糖ꎬ 表明当归多糖在低浓
度下虽具有一定的清除􀅰OH 能力ꎬ 但是ꎬ 由于反
应机理的原因修饰后的当归多糖随浓度的增大清
除􀅰OH 的能力无明显增强ꎮ
2􀆰 5   当归多糖体外清除 1ꎬ1 ̄二苯基 ̄2 ̄苦苯肼
(DPPH􀅰)自由基能力的分析
从当归多糖体外清除 DPPH􀅰自由基能力的
测定结果可见(图 9)ꎬ 5种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加清
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也增强ꎬ 并呈现出一定的
量效关系ꎮ 其中ꎬ 当多糖浓度在 25 ~ 200 μg / mL
时 P ̄ASP 的清除能力最强ꎻ 多糖浓度在 25 ~
100 μg / mL时 C ̄ASP 的清除能力最弱ꎻ 当多糖浓
度高于 100 μg / mL 时 ASP 的清除能力最弱且增
加缓慢ꎬ 而化学修饰后的当归多糖和阳性对照 Vc
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明显增强ꎬ 表明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一定的基团和剂量要
求ꎮ 在最高浓度 800 μg / mL 时ꎬ 5 种当归多糖清
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Ac ̄ASP、
C ̄ASP、 S ̄ASP、 P ̄ASP 和 ASPꎬ 清除率依次为
31􀆰91%、 30􀆰18%、 24􀆰37%、 21􀆰85%和 15􀆰09%ꎮ
5种当归多糖的清除能力均低于阳性对照 Vcꎬ 经
化学修饰后的多糖在浓度高于 100 μg / mL 时清除
能力均高于未修饰多糖ꎮ
80
60
40
20
0
ASP
S-ASP
P-ASP
Ac-ASP
C-ASP
Vc CK( )
!
"
#
Sc
av
en
gi
ng
e
ffe
ct
%(
)
$% ( )Concentration μg/mL
25 50 100 200 400 800
图 9  当归多糖体外清除 DPPH􀅰自由基的能力
Fig􀆰 9  Scavenging DPPH􀅰 radical in vitro results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2􀆰 6  当归多糖体外抑制 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
应能力的分析
从测定结果可看出(图 10)ꎬ 5 种多糖随着浓
度的增加抑制 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
也增强ꎬ 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ꎮ 其中ꎬ Ac ̄ASP
155  第 4期                  田苏阳等: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ASP
S-ASP
P-ASP
Ac-ASP
C-ASP
Vc CK( )
!" ( )Concentration μg/mL
25 50 100 200 400 800
#
$
%
Sc
av
en
gi
ng
e
ffe
ct
%(
)
50
40
30
20
10
0
45
35
25
15
图 10  当归多糖体外抑制 Fe2+诱发的脂质
过氧化反应的能力
Fig􀆰 10  Inhibition of Fe2+ 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
in vitro results of 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s
的抑制能力最强ꎬ 当多糖浓度为 25 μg / mL 和 50
μg / mL 时抑制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Ac ̄ASP、
ASP、 P ̄ASP、 S ̄ASP 和 C ̄ASPꎻ 当多糖浓度在
50 ~ 100 μg / mL 时 S ̄ASP 的抑制能力增加最快ꎻ
在多糖浓度为 100 μg / mL和 200 μg / mL时抑制能
力依 次 为 Ac ̄ASP、 S ̄ASP、 ASP、 P ̄ASP 和
C ̄ASPꎻ 在最大浓度 800 μg / mL 时抑制能力由强
到弱依次为 Ac ̄ASP、 S ̄ASP、 P ̄ASP、 C ̄ASP 和
ASPꎬ 清除率依次为 36􀆰45%、 25􀆰89%、 24􀆰30%、
23􀆰18%和 20􀆰85%ꎮ 5种当归多糖的清除能力均低
于阳性对照 Vcꎬ 经化学修饰后的多糖在浓度为
800 μg / mL时抑制能力均高于未修饰多糖ꎮ
3  讨论
经化学修饰后的当归多糖(除乙酰化外)对超
氧阴离子(O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未修饰多
糖ꎮ 水溶性物质分子中通常含有极性基团如
 ̄OH、  ̄COOH等或不太长的碳链ꎬ 而多糖具有电
负性ꎬ 同时包含水溶性基团ꎬ 因此这可能与多糖的
水溶性和电负性相关ꎮ 未经修饰的当归多糖随着浓
度的增大ꎬ 清除羟基(􀅰OH)自由基能力迅速增加ꎮ
而经化学修饰后的多糖增长平缓ꎬ 且当浓度大于
200 μg / mL时ꎬ 未经修饰的多糖清除能力均高于
修饰多糖ꎬ 表明当归多糖的某种活性位点由于修饰
而被取代ꎬ 使之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ꎮ 未经修饰的
当归多糖随着浓度的增大ꎬ 清除DPPH􀅰自由基能
力缓慢增加ꎬ 而经化学修饰后的多糖在浓度大于
100 μg / mL时ꎬ 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明显
增强ꎬ 且均高于未修饰多糖ꎬ 表明当归多糖对
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多糖的基团和剂量有
一定量效关系ꎬ 这与安静[23]认为当归多糖呈剂量
依赖性地清除DPPH􀅰自由基的结果一致ꎮ 本研究
5种当归多糖对 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都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ꎬ 而且乙酰化修饰多糖的抑制作用最
强ꎮ 周鹏等[24]认为多糖中乙酰基对多糖活性有影
响ꎬ 因为它能改变多糖分子的定向性ꎬ 从而改变多
糖的物理性质ꎬ 乙酰基的引入最终导致多糖羟基基
团的暴露ꎬ 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性ꎮ 本实验对当归
粗多糖进行 4种化学修饰ꎬ 结果表明其抗氧化活性
各异ꎬ 这可能是由于当归粗多糖中含有结合蛋白、
糖肽等所致ꎬ 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ꎮ
4  结论
(1)用超声波提取当归多糖ꎬ 并通过硫酸化、
磷酸化、 羧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ꎬ 经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谱仪( IR)检测ꎬ 各修饰多糖均存在相应的特
征吸收峰ꎬ 表明当归多糖的 4 种化学修饰均已成
功ꎮ
(2)通过对化学修饰前后当归多糖 5 种抗氧化
活性的测定表明ꎬ 修饰后的多糖总还原能力和清除
羟基(􀅰OH)自由基的能力无明显增强ꎬ 但清除超
氧阴离子(O2􀅰)自由基(除乙酰化外)、 DPPH􀅰自由
基和抑制 Fe2+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能力均显
著增强ꎬ 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ꎬ 表明化学修饰
后的当归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ꎮ
参考文献: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M] .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ꎬ 2010.
[ 2 ]   韦玮ꎬ 龚苏晓ꎬ 张铁军ꎬ 胡静. 当归多糖类成分及其
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 药物评价研究ꎬ 2009ꎬ 32
(2): 130-134.
[ 3 ]   Ming LJꎬ Ke Zꎬ Qing SHꎬ Chun LXꎬ Peng S. Isola ̄
tionꎬ structure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polysaccha ̄
rides from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A re ̄
view[J] . Carbohydr Polymꎬ 2012ꎬ 89(3): 713-
722.
[ 4 ]   Lee SEꎬ Oh Hꎬ Yang JAꎬ Jo SKꎬ Byun MWꎬ Yee
STꎬ Kim SH. Ra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two tradi ̄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si ̄wu ̄tang
255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and si ̄jun ̄zi ̄tang[J] . Am J Chin Medꎬ 1999ꎬ 27
(3-4): 387-396.
[ 5 ]   王小梅ꎬ 孙润广. 超声对麦冬多糖体外活性影响的研
究[J] . 声学技术ꎬ 2012ꎬ 31(4): 103-106.
[ 6 ]   张化朋ꎬ 张静ꎬ 南征ꎬ 孙润广ꎬ 张鹏ꎬ 刘阿娟ꎬ 梁涛.
杏鲍菇多糖WPP2的结构表征及抗肿瘤活性[J] . 高
等学校化学学报ꎬ 2013ꎬ 34(10): 2327-2333.
[ 7 ]   Hu WCꎬ Yu LLꎬ Wang MH. Antioxidant and anti ̄
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of water extract from Maho ̄
nia bealei ( Fort.) Carr. Leaves [ J] . Food Chem
Toxicolꎬ 2011ꎬ 49: 799-806.
[ 8 ]   杨淑娟ꎬ 胡元亮ꎬ 郭利伟ꎬ 赵晓娜ꎬ 范云鹏ꎬ 俞涛.
正交试验优选党参多糖的硫酸化工艺研究[J] . 中草
药ꎬ 2010ꎬ 41(7): 1091-1094.
[ 9 ]   Muhammad Kꎬ Hussin Fꎬ Man YCꎬ Ghazali HMꎬ
Kennedy JF. Effect of pH on phosphorylation of
sago starch[J] . Carbohydr Polymꎬ 2000ꎬ 42(1):
85-90.
[10]   黄丹菲ꎬ 聂少平ꎬ 江乐明ꎬ 谢明勇. 乙酰化大粒车前
子多糖的制备及其活性研究[J] . 食品科学ꎬ 2013ꎬ
34(22): 1-4.
[11]   张力妮ꎬ 张静ꎬ 孙润广ꎬ 王小梅ꎬ 梁涛. 麦冬多糖的
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与空间结构的研究[J] . 食品与
生物技术学报ꎬ 2014ꎬ 33(1): 27-33.
[12]   张泽庆ꎬ 张静ꎬ 张宏艳ꎬ 孙明礼ꎬ 柳红. 硫酸酯化防
风多糖的制备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 J] . 中草药ꎬ
2009ꎬ 40(8): 1208-1211.
[13]   张璟ꎬ 欧仕益ꎬ 张宁. 麦麸酶解产品清除自由基的体
外实验研究[J] . 营养学报ꎬ 2005ꎬ 27(1): 25-29.
[14]   柳红ꎬ 张静. 不同南瓜多糖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作
用的研究 [ J] . 武汉植物学研究ꎬ 2007ꎬ 25 (4):
356-359.
[15]   Koleva I Iꎬ Beek TAVꎬ Linssen JPHꎬ Groot ADꎬ
Evstatieva LN. Screening of plant extracts for an ̄
tioxidant activity: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ree
testing methods[ J] . Phytochem Analꎬ 2002ꎬ 13:
8-17.
[16]   Lee SEꎬ Hwang HJꎬ Ha JSꎬ Jeong HSꎬ Kim JH.
Screening of medicinal plant extracts for antioxi ̄
dant activity[J] . Life Sciꎬ 2003ꎬ 73: 167-179.
[17]   Wang YFꎬ Huang SRꎬ Shao SHꎬ Qian LSꎬ Xu P.
Studies on bioactivities of tea (Camellia sinensis
L.) fruit peel extracts: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in ̄
hibitory potential against α ̄glucosidase and α ̄
amylase in vitro[ J] . Ind Crops Prodꎬ 2012ꎬ 37:
520-526.
[18]   张尔贤ꎬ 方黎ꎬ 张捷ꎬ 俞丽君ꎬ 肖湘. 菊花提取物的
抗氧化活性研究 [ J] . 食品科学ꎬ 2000ꎬ 21 (7):
6-9.
[19]   张尔贤ꎬ 俞丽君ꎬ 周意琳ꎬ 肖湘. Fe2+诱发脂蛋白
PUFA过氧化体系及对若干天然产物抗氧化作用的
评价[J]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ꎬ 1996ꎬ 28(2):
218-222.
[20]   Barker SAꎬ Bourne EJꎬ Stacey Mꎬ Whiffen DH. In ̄
fra ̄red spectra of carbohydrates. Part I. Some de ̄
rivatives of D ̄glucopyranose[J] . J Am Chem Socꎬ
1954(4670): 171-176.
[21]   Yang LQꎬ Zhang LM. Chemical structural and
chain conforma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bio ̄
active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natural
sources[J] . Carbohydrate Polymꎬ 2009ꎬ 76(3):
349-361.
[22]   阎娥ꎬ 刘建利ꎬ 原江锋ꎬ 张志琪. 蚕豆壳中原花青素
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J] . 食品工业科技ꎬ 2009ꎬ
30(2): 65-67.
[23]   安静. 当归提取物中不同组分配伍的协同抗炎、 抗
氧化作用研究[D] .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ꎬ 2014:
6.
[24]   周鹏ꎬ 谢明勇ꎬ 傅博强. 多糖的结构研究[J] . 南昌
大学学报: 理科版ꎬ 2001ꎬ 25(2): 197-204.
(责任编辑: 张 平)
355  第 4期                  田苏阳等: 超声波提取的当归多糖化学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