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FLP Analysis of Ser. Chrysantha Chang (Camellia, Sect. Chrysantha)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22(1):44~48
Journal of Wuban Botanical Research
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AFLP分析
唐绍清h ,杜林方 ,王 燕
(1.广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桂林 541004}2.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 610064)
摘 要:应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方法,对分布于我国的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 35个样品进行了
分析,样品包括了《中国植物志》收录的该类群的 l5种 2变种、2个未收录的种和 4个已归并但在分类处理上存在
分歧的种 。4对引物组合:E—ACG/M—CAG,E—ACG/M—CTG,E—AGG/M—CTG,E—AGG/M—CAT用于选择性扩增,
其中 EcoR I引物的 5,端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这 4个引物组合共得到 298条扩增带 ,其中278条带是多态性的。
计算了样品间的 Nei和 Li(1979)相似性系数,基于这一相似性系数应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树状分
枝图。分析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是一个好种;(2)支持将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和大样弄岗金花
茶归并到淡黄金花茶的观点;(3)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关键词 :山茶属;金花茶系;AFLP;种间关系
中图分类号 :Q941;Q949.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0X(2004)Ol一0044—05
AFLP Analysis of Ser.Chrysant Chang(Camellia,Sect.Chrysantha)
TANG Shao—Qing ,DU Lin—Fang。,WANG Yan
(1.Biology Departmen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541005,China;
2.Colege of Life Scienc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China)
Abstract: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was assessed in 35 accessions of
Ser.Chrysantha Chang(Camellia,Sect.Chrysantha)collected from China,including 1 4 species
and 1 variety following Flora of Ch ina and other 7 species being controversial in taxonomy.Four
primer combinations E—ACG/M—CAG,E—ACG/M—CTG,E—AGG/M—CTG and E—AGG/M—CAT
were used for selective amplification.from which EcoR I primers were fluorescent dye—labeled.
A total of 298 fragments were detected,in which 278 are polymorphic.W e analyzed the AFLP
data using Nei&Li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nd UPGMA Cluster method.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1)C.huana was a distinctive species;(2)C.1onggangensis,C.1ongruiensis,C.ptilosperTaa,
and C.grandis should be merged into C.flavida.;(3)C.chrysanthoides,C.micrantha,C.xi-
ashiensis and C.parvipetala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probably conspecific.
Key words:Camellia;Ser.Chrysantha;AFLP ;Species relationship
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 Chang)属山茶科
(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1979年由张宏达教
授建立[1]。金花茶组又下分五室茶系(Ser.Flavae)
和金花茶系(Ser.Chrysantha Chang)。五室茶系 2
种,其中 1种我国有分布;金花茶系 16种,国产 15
种[引。金花茶组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南部及越南北
部,个别种分布于贵州和云南;因为具有黄色的花,
它们在园艺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山茶属金花茶组植
物在分类处理上存在分歧[3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作为一种分子标
记方法[9],既具有 RFLP的准确性,又具有 PCR的
高效性的优点,已被应用于亲缘关系很近的植物种
收稿日期:2003—05—10,修回日期:2003—07—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39860011)}教育部西部地区高校高访学者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唐绍清(1965一),男,博士,从事植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唐绍清等: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 AFLP分析 45
间系统关系分析Do-az3。我们应用 AFLP分子标记分
析了金花茶组金花茶系《中国植物志》收录的所有的
15种 2变种、2个未收录的种和4个已归并但在分类
处理上存在分歧的种,目的在于研究分析金花茶系植
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及探讨金花茶系的分类学问题。
I 材料和方法
I.1 植物材料
采集贵州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和云南金花茶 3
种植物的叶子,将其剪成小片,放在有变色硅胶的封
口袋中干燥后,带到实验室用于 DNA提取;其他种
则采集其枝条插于水中带回实验室,取叶用于 DNA
提取。本研究所用植物材料来源、凭证标本等详见
表 1。云南金花茶的凭证标本藏于昆明植物研究所
植物标本室,贵州金花茶和离蕊金花茶的凭证标本
藏于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植物标本室,其他种类
的凭证标本藏于广西师范大学植物标本室。
表 l 用于研究的植物材料来源、凭证标本及各研究者的分类处理观点
Table 1 Origin,vouchers of accessions used for this study and the researchers’view treating this taxon
*外类群;1.√,承认该种;2.一,未作处理。
* Outgroup;1.√ ,the species is recognized by the author;2.一 ,the species hasn’t been treated by the author.
1.2 DNA提取
采用 CTAB法 ¨ 提取基因组总 DNA,用玻璃
珠法纯化总 DNA。
1.3 AFLP分析
AFLP分析参照 Vos等Es]的方法略有修改。基
因组总DNA用两限制性内切酶(EfDR I和Mse I)
在 37℃保温 2 h,接着在 65℃保温 2 h进行双酶切;
限制性酶切消化后,用 T4DNA连接酶在 20~C保温
16 h将酶切片段连接到双链 EcoR I和 Mse I接
头Es]上;连接产物用预扩增引物进行预扩增;预扩增
产物稀释 10倍后,进行选择性扩增。从 24对引物组
合中筛选出 4对引物组合:E—ACG/M—CAG,E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2卷
ACG/M—CTG,E—AGG/M—CTG,E—AGG/M—CAT
用于进行正式选择性扩增,其中EcoR I引物的 5-
端用荧光染料进行标记,扩增时 EcoR I引物和Mse
I引物的最终浓度分别为0.1~mol/L和0.5~mol/L;
选择性扩增 PCR扩增程序为:94℃ 0.5 min,65℃
0.5 min,72℃ 1 min,以后每个循环的退火温度降
低0.7~C,共 13个循环;然后 94℃ 0.5 min,56℃
0.5 min,72℃ 1 rain,再进行 23个循环。选择性扩增
产物在 6 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在自动测序仪
(ABI 377)分离检测,得到AFLP的DNA指纹图谱。
1.4 数据分析
AFLP是显性标记,同一对引物组合扩增产物中
电泳迁移率一致的条带被认为具有同源性,按照相同
迁移位上有扩增带记为 1、无带为 0的方法记录电泳
谱带,仅仅清晰的扩增带才被记录。得到的AFLP表
型数据矩阵用于进一步分析。用NTSYS—pc version
2.02(Applied Biostatistics,Setauket,New York,
USA)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相似性系数计算依照Nei
和 Li的方法[ ‘。,即S ,一2a/(2a+b+C),式中 ,是
个体 和个体_『之间的相似性系数,a是在 和 都存
在的扩增带数,b为在 i存在而在_『不存在的扩增带
数,C为在_『存在而在i不存在的扩增带数;用UPG—
MA法对得到的相似性系数矩阵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
从 24组引物组合中选择了 4组引物组合用于
分析金花茶组的 35个样品,这 4个引物组合:E—
ACG/M—CAG,E—ACG/M—CTG,E—AGG/M—CTG,
E—AGG/M—CAT分别得到了 5O、82、67、99 AFLP
条扩增带,总的 298条扩增带中的 278条带是多态
性的,多态性带占 93.2 。实际产生的带型要比记
录的多,读取的数据仅是大小在 100 bp至 350 bp
之间的而且清晰的带型。基于这 298条带进行样品
间的Nei和 Li相似性系数计算,样品间的相似性系
数 列于表 2。基 于 Nei和 Li相 似性 系数应 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树状分枝图见图1。
结果表明,金花茶(C.nitidissima)、小果金花茶
(C.nitidissima var.microcarpa)、显脉金花茶(C.
euphlebia)、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平果金花
茶(C.pingguoensis)、顶生金花茶(C.pingguoensis
var.terminalis)、毛瓣金花茶(C.pubipetala)、柠檬
黄金花茶(C.1iomonia)、凹脉金花茶(C.impressi一
( niltdi in,d ,
C hiltm sJma 2
C nitid~sima vat mlC?Oca.Wa
C euphlebia ,
( euphlebia 2
C lunghintnsts


C lunghinert 2
C P”,& HocnAIA"
C pingguoenstx vat temmalis ,
C pingguoensix var tennnalLs
C pubIpetala |
( .pubmetala 2
( longzhouen “ ,
C longzhouensLv 2
( linionia ,
C limonia 2
C par.,Ipetala l
( micrantha 2
C chr}:~anthoide ,
(’chrvsanthoide 2
C xiashiensJ
C pal’I,ipetala

2
C MiJcrunlha ,
C gl"ctndL~
C lotlgrulet1.ws ,
( longnden 2
C timida
(=-ptdoq~erma
f hmggangen “
C |nH)I‘eN m r、 i
(’|d vcJculan
( httcma
(’lJbcl~?filanmeta
C achrysantha ,
C achryxantha :
(、 SOIcdn
C laponJca
098 071 084 097
SirnilariL,’cocfficien!
图 1 基于 Nei和 Li相似性系数得到的 UPGMA聚类分枝图
Fig.1 UPGM A phenogram based on Nei and Li’S similarity coefficient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 1期 唐绍清等:山茶属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 AFLP分析 47
o(Io.一0竹∞.0 一譬 .0 0竹廿.0 葛 .0 % 廿.0 _∞ 0 ∞∞ 0 一器 .0 嚣 0 0 一譬 .0 葛 0 0 0 ∞∞ 0 一一 .0 一∞ 0 0 0 嚣 0 一 0 ’.器 .0 ∞ 0 ∞ 0 = .0 00 .0 0 .0 _ .0 ∞嚣 .0 0譬 .0 一器 .0 一∞ 0 器 .0 竹盛 .0 葛 0 卜∞ 0
000.一0 .0 0 .0 卜 .0 _ .0 _ .0 .0 一卜 .0 _ .0 一 .0 .0 一 .0 卜一 .0 _∞ .0 卜0 .0 —0 .0 0竹 .0 .0 ∞ .0 .0 _一 .0 .0 0 .0 卜一 .0 竹 .0 o .0 ∞∞ .0 0卜 .0 .0 竹竹 .0 0 .0 .0 ’_∞ .0
000.一 一 .0 _ .0 ∞∞ .0 _ .0 ∞ .o .0 n∞ .0 ∞竹 .0 竹 .0 _ .0 卜 .0 .0 竹 .0 .0 卜 .0 o_ .0 卜_ .0 卜 .0 一竹 .0 竹∞ .0 一 .0 —0 .0 ∞卜 .0 _ .0 卜 .0 卜 .0 0 .0 一 .0 ∞ .0 0卜 .0 0卜 .0 .0
N●
譬 嚣
q 葛
N S砉 .0 nn
000. n 0.0 __0.0 _ 0.0 _ 0.0 N0.0 h00.0 ∞ 0.0 hn0.0 0n0.0 hh .0 ∞H0.0 N0.0 0 0.0 N .0 N0.0 0.0 ∞ 0.0 _N0.0 h00.0 0N0.0 N .0 h∞0.0 0.0 h0.0 0_0.0 nn0.0 NN0.0 nh .0 Nn0 0 nn0.0 N0.0 一● ,气n . Nn
000 一 = ∞.0 ∞ .0 ∞ o 高 0 等 .0 ∞ .0 譬 .0 .0 0 譬 0 ∞嚣 .0 00 .0 高 0 ∞∞ 0 笤 .0 0一 .0 = .0 ∞一 .0 墓 .0 一∞ 0 0竹 .0 0 .0 高 .0 ∞ 0 ∞譬 .0 ∞∞ 0 譬 0 嚣 .0 竹一 .0 竹 0 l E《~ 0 一竹
0o0.一 竹0卜.0 .o 葛 0 .0 竹2 .0 ∞嚣 .0 苗 .0 葛 0 竹 .0 .0 一 .0 0 .0 竹 .0 譬 .0 .0 竹 .0譬 .0 0 苫 .0 % .0 .0 竹一 .0 竹 0 一 0 0 .0 高 .0 竹 0 竹譬 .0 i 0 0竹
ocl0.一葛 0∞0 .0兽 .0 西∞ 0譬廿l0 譬 .0器 0 0∞0 .0 .0 0 .0 .0 .0譬 .0一譬 .0 0 .0 0 0竹 .o— .0= .0 譬 .0∞ 0 0一葛 .0∞高 .0葛 0 0 0 qt{ §, .
000.1 = ∞.0 苗 .0 .0 器 .0 .0 oI)9.0 0 .0 竹 .0 0葛 .0 譬 0 ∞ .0 葛 .0 一苗 .0 ∞一 .0 .0 = .0 00 .0 譬 .0 嚣 .0 0 .0 竹一 .0 笤 .0 0 .0 苗 .0 % .0 誉 0 0 .0 N●0 童 苗 -童 ∞
0o(一.一 西廿.0 0 0 廿.0 西∞廿.0 N一廿.0 西西 0 0.【 .0 西竹 .0 N 9l0 ’_0 .0 葛 .0 —0 .0 = .0 0 竹一 .0 ∞ 0 嚣 .o .0 0竹 .0 竹 .0 = .0 ∞ .0 竹 .0 竹 .0 ∞ .0 一 .0 一●{l簟芍 釜 -童 高
0oIv. h ∞.0 0_∞.0 _N∞.0 ∞0h.0 0_h.0 h.0 h.0 n0.0 m 0.0 0 0.0 N00.0 h0.0 0h.0 Nh.0 _0.0 N0h.o 0.0 N_0.0 0 0.0 hn0.0 h∞0.0 h_0.0 0h0.0 ∞_0.0 h00.0 {l毒 R .
oo0._【’_ 西.0 西∞∞.0 堂 .0 o( .0 £上卜.0 ’_0 0 西N廿.0 廿.0 N廿 .0 一 .0 .【譬 .0 譬 .0 .【竹卜.0 譬 廿.0 竹嚣 .o .0 竹 .0 ∞葛 .0 一苗 .0 .0 苫 .0 竹 .0 0 .0 ∞ 0 N●0 董
000.一誉 ∞.0 譬 .0 譬 0 00∞.0 高 .0 ∞0 .0 ∞ .0 墓 .0 = .0 竹 .0 葛 .0 0N 0 葛 .0 = .o 譬 .0 .0 岔 .0 譬 .0 苗 .0 0一 .0 譬 .0 —0 .0 ∞ 0 一● 崔 {
000.一 一 0 廿0∞.0 盆 卜.o ∞_【 o 器 o 西 0 西∞ 0 £9 0 一£9.0 N99.0 £右 0 譬 0 ∞苗 .0 西苎 .0 = 0 盘 0 西£9.0 譬 0 9z 0 召 .0 苫 0 竹∞ 0 N●
000.一 g ∞.0 高 .0 譬 .0 盆 0 6£ 0 ∞ 0 = .0 器 .0 0 2 0 = 0 一譬 .o 譬 0 譬 .0 葛 .0 竹竹 0 0 0 0 一 0 — 0 一●
000.一0 卜.0 卜 .0 ∞ .0 o竹 .0 卜 .0 竹0 .0 一卜 .0 卜 .0 卜廿.0 卜00.o .o .o 一∞ .0 ’_【口.0 卜一廿.0 0廿.0 ’_0口.0 一 廿.0 一卜 .0 上_ .0 N● i 囊 .
oI)0.一 .o 0 竹 .0 一 .0 0嚣 .0 _ .0 .0 — 0 0苗 .0 譬 .o 卜 .0 n 0 葛 .0 = .0 _0 .0 0 .0 苗 .0 ∞ 0 器 .0 一● 嚣置 .
oI)0.一一譬 .0 【0卜.0 .0 卜.0竹譬 .0竹 0 一 .0 譬 .0 .o笤 .0 譬 .0 .0 一竹 .0 n .0 一墓 .0∞ 0∞∞ o_【西 o
000.一 卜 .0 ∞0卜.0 卜,0 竹0卜.0 _ .0 竹0 .0 ∞ .0 竹 .o 00 .0 .0 0 .0 0 .0 .0 竹 .0 0∞ .0 0卜 .0 竹卜 .o
000.一 _0 .0 卜 ∞,0 一卜.0 一一卜 0 卜 .0 卜一 .0 0卜.o ∞ .0 一一 .0 ∞ .0 ∞卜 .0 ∞ .0 ∞ .0 0 .0 0 一∞ .0
000.一 ∞竹∞.0 卜.0 _n卜.0 卜竹 .0 竹 0 卜 .o .0 卜 .0 卜 .0 0卜 .0 _一 .0 —0 .0 .0 竹0 .0 .o
000,一 卜0∞.0 卜∞卜.0 _ .0 ∞ .0 0卜.o .0 .0 竹 .0 ∞ .0 一 .0 卜一 0 ∞一 .0 ∞ .0 00 .o
000.一 卜.0 竹∞ .0 一卜 .0 卜 .o _ .0 ∞∞ .0 卜 .0 00 .0 竹 .0 一 .0 __ .0 ∞ .0 一 .o
000.一卜竹 .0 _ .0 0卜.o .0 一 .0 ∞ .0 0卜 .0 卜 .0 _ .0 .0 .0 ∞一 .o
000.一 _∞.0 _ .o 卜 .0 _ .0 ∞_ .0 0竹 .0 一竹 .0 0 .0 ∞ .0 一 .0 一一 .o
000.一 .o 卜竹 .0 N竹 .0 0 .0 0 .0 0 .0 一 .0 _卜 .0 0 .0 0 .o
000.一 卜 ∞.0 ∞ .0 _卜 .0 卜 .0 竹 .0 卜 .0 .0 卜 .0 0 .o
0oIv.一 = 0 2 .0 0譬 .0 ∞ .0 % .0 一∞ .0 一∞ .0 盆 .o
000.一心0廿.0 ∞卜 .0 西 .0 廿.0 西∞廿.0 .0 ∞_ .o
000.一 .0 卜.0 卜 .0 卜∞ .0 一卜.0 0卜 .o
善 . m .0 m口.0 00口.0 0_【 .0 m 口.o
000.一 ∞一∞.0 ∞ 卜.0 _卜.0 一竹卜.o
ooo._【 _【卜.0 NN上_.0 N卜.o
000.一 ∞卜.0 卜.o
000.一_ ∞.o
000.一
q 0§ ~.U m
r鼍 5 S 一.:) 薯
§§ .0 r
qz,.0 H

r 0 S 一.u

r S —# S 一.=) 二
q n

{l I? N
一●qlS ~. 一一
N●{ £ .】 o
_● h . } m
璺。g备 t茸 .u ∞
N rrl tE .u

r tg .u
N .
a 争 q.U
} R. n

qE 《 .u 一
一●口£莒 IP {l‘.u 一
竹 ∞ ∞∞ ∞ _[∞ o∞ 西N ∞ 卜 N ∞ _[ oN 西_[ ∞_[ 卜_[ _[ _[ _[ ∞_[ _[ _[_[ o_[ 西 ∞ 卜 ∞ _[ ∞ 5 疗
.o
。一∞
uu《
呕粒
毒^~≈ £ .I∞ 皇 甏 .U 0.【^o I10Is曲 uu《 ≈ k k 毫.】∞ % 。U ∞I10Is曲 uu《v曲I10Is田 uu∞I 参 I工 ,aou 1l 一日Is^西卜西 v一,l Z N Iq∞
连^要 等 罨S 警 。.【.o咯粘 ≈ £ 暑 ≈ % 毫 ∞咯粘v簟 举靶 6^厶6IvI1 z冒厘喏 N j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22卷
ne?vls)、云南金花茶(C.fascicularis)和中东金花茶
(C.achrysantha)等在形态上易于区别的种,在聚类
分析图上明显地与其他类群区分开来。小果金花茶
是金花茶的变种,顶生金花茶是平果金花茶的变种,
在聚类分析图上可以反映出来。在形态上易混淆的淡
黄 金 花 茶 (C.flavida)、毛 籽 金 花 茶 (C.
ptilosperma)、陇瑞金花茶(C.1ongruiensis)、弄岗金
花茶(C.1onggangensis)和大样金花茶(C.grandis)
聚合在一起,薄叶金花茶(c.chrysanthoides)、小花
金花茶(C.micrantha)、夏石金花茶(C.xiashien—
sis)和小瓣金花茶(c.parvipetala)聚合在一起,说明
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中国植物志》未收录的贵
州金花茶(C.huana)和离蕊金花茶(C.1iberofila—
menta)聚合在一起,并与其他类群的关系相对较远,
说明至少先发表的贵州金花茶是一个好种。分析结
果还表明,所有金花茶组金花茶系的种类聚在一起,
说明金花茶组金花茶系是一个自然类群。
3 讨论
3.1 淡黄金花茶 、毛籽金花茶、陇瑞金花茶、弄岗
金花茶和大样金花茶之间的关系
这 5个种的叶片形状和大小变化较大,果特征
十分一致,叶柄短,花和果小,花瓣淡黄色,膜质,果
皮薄,通常 2室发育,种子密被棕色柔毛,因此闵天
禄将它们归并成 1种,即淡黄金花茶[8],叶创兴等[3]
将陇瑞金花茶之外的其他 4种归并成 1种,即淡黄
金花茶,《中国植物志》[2]把它们归并成 2种,即淡黄
金花茶和大样金花茶。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
之间确实存在相对较近的亲缘关系,支持将它们归
并成 1种即淡黄金花茶的分类处理观点。
3.2 薄叶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夏石金花茶和小瓣
金花茶的关系
各学者对这 4个种的分类处理见表 1。薄叶金
花茶和小花金花茶被各研究者承认[2 。对另 2个
种的处理各学者存在分歧,《中国植物志》[2 承认小
瓣金花茶,并把夏石金花茶归并到小瓣金花茶;叶创
兴等 。 认为夏石金花茶和小瓣金花茶都归并到柠檬
黄金花茶;闵天禄 认为夏石金花茶归并到薄叶金
花茶,而小瓣金花茶归并到柠檬黄金花茶。这 4个种
分布于广西龙州及凭祥的土山常绿阔叶林中,花小,
子房有毛,有可能是因叶形及叶片大小变化较大而
引起外观形态差异,不同研究者依各 自所见作不同
分类处理。AFLP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有较近的
亲缘关系,它们可能是同一种植物。
龙州金花茶 (C.1ongzhouensis)被《中国植物
志》承认[2],也有研究者认为应把它归并到薄叶金花
茶[3 ],AFLP分析结果表明,龙州金花茶与其他种
的关系相对较远,但在实验过程中,龙州金花茶的总
DNA很难提取,尝试不同提取方法经多次提取,都
未得到高质量的DNA,可能会影响龙州金花茶的分
析结果,从而使龙州金花茶与其它分类群的关系未
得到正确反映。
致谢:复旦大学南蓬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的刀志灵、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杨成华、南宁金花茶公
园的黄连冬和广西植物研究所的赵瑞锋在数据计算分析和
研究材料采集上给予了很大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
参考文献:
[1] 张宏达.华夏植物区系的金花茶组[J].中山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1979,18(3):69—74.
[2] 张宏达,任善湘.中国植物志(第 49卷 ,第 3分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01—112.
[3] 叶创兴,许兆然.关于金花茶组的研究[J].中山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4):68—77.
[4] 闵天禄,张文驹.山茶属古茶组和金花茶组的分类问
题[J].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1—15.
[5] 张宏达,叶刨兴.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析(1)D].中
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2(3):109一ii1.
[6] 张宏达.山茶科的系统发育诠析(I)[J].中山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5(1):77—83.
[7] 梁盛业.金花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6— 32.
[8] 闵天禄.世界山茶属的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
版社 ,2000.78—108.
[9] Vos P,Hogers R,Bleeker M,Reijand M,van de Lee
T,Hornes M ,Frijters A,Pot J,Peleman J,Kuiper
M ,Zabeeau M .AFLP:a new technique for DNA
fingerprinting[J].Nucleic Acides Res,1995,223:
4 407— 4 414.
[1O] Aggarwal A K,Brar D S,Nandi S,Khush G S.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O,~za species re-
vealed by AFLP markers[J].Theor Appl Genet,
1999,98:1 320— 1 328.
[11] Tomkins J P,Wood T C,Barnes L S,Westman A,
Wing R A.Evalua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daylily (Hemerocallis spp.) using AFLP markers
[J].Theor Appl Genet,2001,102:489—496.
[12] Koopman W J M,Zevenbergen M J,Ven Den Berg
R G.Species relations in Lactuca S.L.(Lactuceae,
Asteraceae)inferred from AFLP fingerprints[J].
A r J Bot,2001,88(10):1 881— 1 887.
[13] Doyle J J,Doyle J L.A rapid DNA isolation proce—
dure for small quantities of fresh leaf tissue[J].Pny-
tochem Bull,1987,19:11— 15.
[14] Nei M,Li W H.Mathematical model for study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terms of restriction endonucleas—
es[J].Pro Natl Acad Sci USA.1979,76:5 269—
5 27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