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植物科学学报 2015ꎬ 33(4): 448~457
Plant Science Journal
DOI:10 11913 / PSJ 2095-0837 2015 40448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
陈 洁ꎬ 李玉双ꎬ 庞莉莉ꎬ 王庆亚∗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 南京 210095)
摘 要: 为揭示不同居群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叶片解剖特征的差异ꎬ 了解不同生境下叶片形态的变
异ꎬ 本研究以江苏 15个狗尾草居群为材料ꎬ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改良的叶表皮制备方法对叶表皮及叶片横切面结构
特征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定ꎬ 并通过变异系数、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表皮及叶片横切面的主要性状进行分
析ꎮ 结果表明ꎬ 不同居群狗尾草的 17个表型性状变异丰富ꎬ 叶片中脉厚度和下表皮细胞厚度的变异程度较大ꎻ 叶
片厚度、 平行脉维管束高度和宽度、 叶中脉厚度、 中脉维管束高度和宽度等指标是造成狗尾草不同居群表型差异
的主要因素ꎬ 同时这些结构特征也分别反映了狗尾草叶片的输导和支撑能力、 表皮气孔器的特征和叶片抗逆能力ꎮ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ꎬ 狗尾草的 15个居群被划分为 3类ꎬ 且与生境分布基本吻合ꎬ 即: 水边和盐碱地居群、 荒地居
群、 山地居群狗尾草的叶片厚度、 维管束直径、 泡状细胞厚度和气孔密度均依次增大ꎬ 但气孔体积依次减小ꎬ 表
明这 3个类群随海拔的升高抗旱性依次增强ꎮ 本实验狗尾草叶片在不同生境中产生的不同程度变异分析对狗尾草
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ꎮ
关键词: 狗尾草ꎻ 居群ꎻ 叶片表皮ꎻ 解剖结构
中图分类号: Q9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0837(2015)04 ̄0448 ̄10
收稿日期: 2014 ̄12 ̄09ꎬ 退修日期: 2014 ̄12 ̄23ꎮ
基金项目: 江苏省生物物种资源调查(T2010 ̄1)ꎮ
作者简介: 陈洁(1990-)ꎬ 女ꎬ 硕士研究生ꎬ 研究方向为资源植物学(E ̄mail: 1020368208@qq.com)ꎮ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王庆亚ꎬ 博士ꎬ 教授ꎬ 主要从事资源植物学和植物多样性研究(E ̄mail: wangqy@njau.edu.
cn)ꎮ
Comparative Studies on Leaf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taria viridi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 in Jiangsu
CHEN Jieꎬ LI Yu ̄Shuangꎬ PANG Li ̄Liꎬ WANG Qing ̄Y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ꎬ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ꎬ Nanjing 210095ꎬ China)
Abstract: We investigated leaf variation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 to reveal the differences
in leaf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taria viridis ( L.) Beauv. among 15 populations from
Jiangsu Province. Using paraffin sections and improved methodsꎬ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and measurement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rmis and
transverse section of S. viridis leaves.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ꎬ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17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eaf epidermis and
transverse section from the different populations exhibited marked variations. Among these
characteristicsꎬ thickness of midrib and abaxial epidermis showed the larges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ickness of leafꎬ height and width of
parallel bundlesꎬ thickness of midribꎬ and height and width of midrib bundle were prominent in
phenotypic variations. Thes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showed the transporting and supporting
capacityꎬ features of stomata and anti ̄adversity ability of leaves. Clust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15 different populations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groupsꎬ which matched with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s. Thickness of leafꎬ height and width of vascular bundlesꎬ thickness of
bulliform cells and stomata density increased gradually among populations on the waterside
and in alkaline landꎬ wasteland and mountainous regions with decreasing stomata sizeꎬ while
drought resistance increased in order.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different variations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sꎬ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S. viridis.
Key words: Setaria viridis (L.) Beauv.ꎻ Populationsꎻ Leaf epidermisꎻ Anatomical structure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是禾本科
(Gramineae)黍亚科(Panicum)黍族(Paniceae)
狗尾草属(Setaria Beauv.)一年生草本植物[1]ꎮ 狗
尾草是一种优良牧草ꎬ 与黑麦草、 早熟禾以及高羊
茅等草坪草共同种植有助于其抗旱ꎬ 从而保护草坪
草的生长ꎻ 同时狗尾草也是一种较难防治的田间杂
草[2-4]ꎮ 狗尾草原产欧亚大陆的温带和暖温带地
区ꎬ 现分布于全世界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ꎮ 狗尾草
在我国分布广泛、 适应性强、 生境多样ꎮ
植物叶片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ꎬ 受水分、 温
度、 光照、 降水量、 海拔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显著ꎬ
主要表现为叶形的变化、 叶片的大小、 厚度及解剖
结构的差异ꎮ 植物比较解剖学是从系统演化的角度
比较各类群植物结构的异同ꎬ 并将这些结构特征作
为分类的重要依据ꎮ 不同居群叶片解剖结构的差异
可反映植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ꎬ 李亚男等[5]观
察到旱地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
叶表皮气孔小且密度大ꎻ 陆静梅等[6]发现盐碱地
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 (Trin.) Kitag.)的
叶脉维管束鞘外层细胞所含叶绿体比黑土地羊草
多ꎻ 白史且等[7]观察到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 ̄
roides (Munro) Hack.)直立枝叶片角质层厚度大
于匍匐枝叶片ꎮ 我国目前对禾本科植物叶片的解剖
研究主要集中在虎尾草族 (Chlorideae)、 稻族
(Oryzeae)、 须芒草族(Andropogoneae)、 画眉
草亚族 ( Eragrostidinae)、 甘蔗亚族 ( Saccuari ̄
nae)等同属不同种植物[8-11]ꎬ 而对禾本科内不同
生境下同种植物叶片的形态特征比较研究相对较
少ꎮ 1958 年陈守良等[12] 对狗尾草属 ( Setaria
Beauv.)叶表皮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ꎬ 至今尚未见
对狗尾草解剖结构及不同居群间差异进行研究的报
道ꎮ 狗尾草是典型的禾本科黍族植物ꎬ 探讨不同地
理居群狗尾草的叶表皮与解剖结构的差异对了解黍
族植物叶片结构ꎬ 以及狗尾草叶片结构特征、 不同
环境下叶片的形态变异和遗传基础都具有重要
意义ꎮ
江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ꎬ 植物生境类型多
样ꎬ 野生狗尾草在江苏各种生境均有分布ꎮ 本实验
选取来自江苏不同生境的野生狗尾草ꎬ 采用比较解
剖学的方法对其叶片结构进行研究ꎬ 并根据其解剖
特征进行分类ꎬ 旨在深入探讨狗尾草的生态适应
性ꎬ 同时也为其形态学和分类学特征研究提供
参考ꎮ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于 2014年 5月 1日至 10月 19日从江苏各地
不同生境 (路边荒地、 湖边、 海边盐碱地、 山地
等)采集不同居群的狗尾草 (Setaria viridis ( L.)
Beauv.)植株带回实验室ꎮ 15个居群的地理分布及
生境等信息详见表 1ꎮ
随机选取各居群 15 株狗尾草顶芽以下相同位
置的成熟叶片ꎬ 切成小块放入 FAA固定液中备用ꎮ
1 2 实验方法
1 2 1 叶片横切面切片制备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13]制片ꎮ 取出经 FAA 溶
液固定的叶片ꎬ 剪取叶片中部中脉两侧 5 mm ×
5 mm 的小块叶片ꎬ 梯度酒精脱水ꎬ 二甲苯透明ꎬ
浸蜡包埋ꎬ 用手摇石蜡切片机切片ꎬ 切片厚度为
6~8 μmꎮ 采用番红-固绿二重染色ꎬ 中性树胶封
片ꎬ 制成叶片横切面永久切片ꎮ
1 2 2 叶表皮切片制备
采用改良的叶表皮制备方法[14]制片ꎮ 取出经
FAA溶液固定的叶片用蒸馏水清洗干净ꎬ 然后将
目标表皮朝下置于载玻片上ꎬ 用刀片刮去上面表
皮及大部分叶肉ꎬ 加 1 ~2 滴 50% NaClOꎬ 静置
2 minꎬ 再将剩余叶肉刮掉ꎮ 最后用番红染色ꎬ 甘
油封片ꎮ
全部制片在 Olympus 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并拍
照ꎬ 用显微镜图像处理软件 MIE测量数据ꎮ
944 第 4期 陈 洁等: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
表 1 15个狗尾草居群的分布及其生境条件
Table 1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conditions of 15 Setaria viridis populations
居群号
Population
No.
采集地点
Population origin
海拔
Altitude
(m)
经纬度
Latitude and
longitude
年均气温
Annual
temperature
(℃)
年均降水量
Annual
precipitation
(mm)
年日照时数
Annual
sunlight
(h)
生境
Habitat
1 江苏徐州市云龙湖边 69.0 34°12′58.59" Nꎬ119°09′35.99" E 14.0 930.0 2284.0
湖边
Waterside land
2 江苏太仓市城厢镇天境湖边 19.8 31°25′58.93" Nꎬ121°07′78.34" E 15.3 1017.0 2013.0
湖边
Waterside land
3 江苏盐城市大丰港 10.7 33°13′72.38" Nꎬ120°49′20.06" E 14.1 1042.2 2238.9
海边盐碱地
Alkaline land
4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湾 7.1 34°55′16.79" Nꎬ119°12′04.03 E " 13.2 976.4 2642.1
海边盐碱地
Alkaline land
5 江苏南通市崇川区 21.0 31°58′09.42" Nꎬ121°52′55.55" E 15.0 1100.0 2200.0
路边荒地
Wasteland
6 江苏溧阳市定埠镇 8.1 31°17′51.08" Nꎬ119°08′49.14" E 15.5 1152.1 1992.5
路边荒地
Wasteland
7 江苏太仓市沙溪镇 10.5 31°34′10.92" Nꎬ121°03′58.97" E 15.5 1022.5 1960.9
路边荒地
Wasteland
8 江苏徐州市泉山区 78.7 34°15′00.21" N117°10′53.20" E 14.5 802.4 2280.0
路边荒地
Wasteland
9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镇 39.8 32°09′03.05" N119°05′11.78" E 15.2 1058.8 2157.0
路边荒地
Wasteland
1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 34.0 32°03′06.09" N118°50′45.61" E 15.4 1106.5 1628.0
路边荒地
Wasteland
11 江苏溧阳市东昌镇 47.2 32°03′30.10" Nꎬ119°17′52.97" E 17.5 1149.7 1932.9
路边荒地
Wasteland
12 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 516.8 34°43′42.10" Nꎬ119°26′17.46" E 14.1 943.3 2587.7
山地
Mountainous region
13 江苏句容市宝华山 398.0 32°07′46.53" Nꎬ119°05′18.52" E 15.4 961.0 2113.0
山地
Mountainous region
14 江苏南京市紫金山 402.2 32°04′20.35" Nꎬ119°50′20.56" E 15.7 1021.0 1628.8
山地
Mountainous region
15 江苏连云港市花果山 605.4 34°39′08.18" Nꎬ119°17′27.76" E 14.1 883.6 2587.0
山地
Mountainous region
1 3 数据处理
测量角质层厚度、 表皮细胞厚度、 表皮细胞长
度、 气孔器长和宽、 叶片厚度、 叶中脉厚度、 维管
束高和宽、 泡状细胞厚度等指标ꎮ 每个居群测 15
片叶(每个居群随机取 15 株狗尾草ꎬ 每株取相同
位置的一片叶)ꎬ 每片叶选 3 张切片ꎬ 每个样片观
察 5个视野ꎮ
表皮细胞密度: 每个居群随机选取 225 个视
野计数ꎬ 计算公式为: ED = E / S × 100%ꎮ 式中ꎬ
E为固定视野内表皮细胞数ꎬ S 为每个视野内表皮
面积(mm2)ꎮ
气孔指数: 每个居群随机选取 225 个视野计
数ꎬ 观察气孔器的数目和该视野内表皮细胞的数
目ꎬ 气孔指数计算公式为: I = S / ( S + E) ×
100%ꎮ 式中ꎬ S 为固定面积内气孔数目ꎬ E 为相
同面积内表皮细胞数目ꎮ 相关术语描述参照陈守良
等[15]的方法ꎮ
实验数据采用 Excel 2007 统计ꎬ 用 SPSS
22 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叶表皮的结构特征
狗尾草是典型的禾本科 C4植物ꎬ 其叶是等面
叶ꎬ 因为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平整ꎬ 所以选择叶下
表皮进行观察ꎮ 观察结果显示ꎬ 狗尾草叶片由表
皮、 叶肉和叶脉组成ꎮ 表皮由长细胞、 短细胞、 气
孔器和表皮毛组成ꎮ 长细胞通常为长方形ꎬ 是表皮
的主要成分ꎬ 上表皮长细胞垂周壁浅波状ꎬ 下表皮
05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深波状ꎮ 短细胞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细胞ꎬ 在狗尾
草表皮通常看到短细胞单生ꎮ 上、 下表皮均有气孔
器成列分布ꎬ 保卫细胞哑铃型ꎬ 副卫细胞圆屋顶
型ꎮ 狗尾草有 2种表皮毛: 刺毛和微毛ꎮ
2 1 1 叶表皮细胞特征
显微观察显示(表 2)ꎬ 狗尾草的叶表皮细胞排
列紧密ꎬ 上表皮细胞厚度(5 71~10 91 μm)远小
于下表皮细胞厚度(14 51 ~29 79 μm)ꎮ 15 个居
群中ꎬ 上表皮细胞厚度最大的是 15 号居群ꎬ 最小
的是 13 号居群ꎻ 下表皮细胞厚度最大的是 14 号
居群ꎬ 最小的是 1号居群ꎻ 上、 下表皮细胞厚度在
各居群间差异均显著(P < 0 05)ꎻ 上表皮和下表
皮细 胞 厚 度 的 变 异 系 数 分 别 为 21 03% 和
20 82%ꎬ 两者变异程度相当ꎮ
狗尾草叶表皮长细胞与短细胞交替排列ꎬ 与叶
脉平行ꎮ 长细胞较大ꎬ 为长方形ꎬ 纵向连接成行ꎮ
上表皮长细胞垂周壁浅波状ꎬ 细胞短而宽(图 1:
A)ꎻ 下表皮长细胞垂周壁深波状ꎬ 细胞长而窄(图
1: B)ꎮ 短细胞呈椭圆形ꎬ 可分为硅质细胞和栓质
细胞 2种ꎬ 硅质细胞通常为单个硅质体充满ꎻ 栓质
细胞的细胞壁栓质化ꎮ 狗尾草叶表皮通常只能看到
单个短细胞单生ꎬ 可能是硅质细胞已退化消失ꎮ 下
表皮长细胞长度为 65 24~99 86 μm(表 2)ꎬ 变异
系数为 11 11%ꎬ 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 05)ꎻ 短
细胞长度为 13 02 ~ 17 94 μmꎬ 变异系数为
8 70%ꎬ 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05)ꎮ 狗尾草下表
皮细胞密度为 744 70~1452 25 μmꎬ 变异系数为
8 82%ꎬ 居群内变化较小ꎬ 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 05)ꎮ
2 1 2 气孔器特征
狗尾草的气孔器分布在叶表皮脉间的长细胞行
列中ꎬ 叶片上、 下表皮均有分布ꎮ 气孔形状差异不
大ꎬ 均由 2个保卫细胞和 2个副卫细胞组成ꎬ 保卫
细胞哑铃型ꎬ 副卫细胞圆屋顶型(图 1: Aꎬ B)ꎮ
不同居群狗尾草的气孔长度和宽度、 气孔指数
和密度不同ꎮ 在 15 个居群中ꎬ 下表皮气孔的长度
为 22 68~30 00 μm(表 3)ꎬ 变异系数为 7 78%ꎻ
气孔的宽度为 12 83 ~ 19 36 μmꎬ 变异系数为
12 15%ꎮ 不同居群狗尾草气孔密度为 157 85 ~
263 39个 / mm2ꎬ 密度最大的是 13号居群ꎬ 最小
表 2 15个狗尾草居群叶表皮特征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for Setaria viridis leaf epidermis across 15 populations
居群号
Population
No.
角质层
Cuticular
thickness(μm)
上表皮细胞厚度
Thickness of
adaxial epidermis
(μm)
下表皮细胞厚度
Thickness of abaxial
epidermis (μm)
下表皮长细胞长度
Long cell length
(μm)
下表皮短细胞长度
Short cell length
(μm)
下表皮细胞密度
Density of abaxial
epidermis
(No. / mm2)
1 1.69 ±0.17 bc 6.91 ±1.08 cd 14.51 ±1.76 d 77.25 ±8.34 bcd 14.71 ±1.53 bcde 870.02 ±83.99 bcde
2 1.77 ±0.70 de 6.61 ±1.29 cd 18.61 ±2.58 cd 99.86 ±1.84 a 15.46 ±1.98 bc 744.70 ±66.73 e
3 1.68 ±0.40cde 7.83 ±1.70 bcd 18.05 ±3.07 cd 80.06 ±3.98 bc 17.94 ±0.73 a 956.73 ±64.08 bc
4 1.96 ±0.23 bcde 6.27 ±1.01 cd 16.46 ±2.76 cd 82.80 ±5.05 bc 15.78 ±0.53 bc 978.52 ±40.72 b
5 1.72 ±0.47 cde 10.52 ±2.59 ab 20.85 ±0.65 bc 75.36 ±2.84 cde 14.99 ±0.40 bcde 874.25 ±19.39 bcde
6 1.65 ±0.17 de 8.16 ±2.08 abcd 15.29 ±1.08 d 83.19 ±5.01 bc 14.13 ±0.34 cde 946.13 ±72.54 bc
7 1.78 ±0.68 cde 6.83 ±2.07 cd 17.66 ±0.88 cd 81.55 ±5.44 bc 14.93 ±0.92 bcde 1452.25 ±103.85 a
8 1.62 ±0.10 ab 8.79 ±2.54 abc 20.95 ±3.37 bc 77.44 ±9.09 bcd 13.02 ±1.27 e 913.45 ±97.55 bcde
9 1.61 ±0.38 de 7.11 ±1.66 cd 15.25 ±1.47 d 79.19 ±4.91 bc 13.80 ±0.82 cde 955.87 ±20.22 bc
10 1.48 ±0.71 cde 6.69 ±0.89 cd 17.30 ±1.63 cd 83.56 ±3.94 bc 14.67 ±0.86 bcde 991.24 ±83.92 b
11 1.52 ±0.28 de 8.44 ±0.76 abcd 18.71 ±1.80 cd 88.10 ±2.03 b 15.32 ±0.18 bcd 796.04 ±60.43 cde
12 1.52 ±0.20 e 6.06 ±0.24 cd 20.37 ±5.09 bc 83.97 ±11.83 bc 16.13 ±1.45 b 767.56 ±177.37 de
13 1.80 ±0.37 a 5.71 ±0.70 d 16.69 ±3.11 cd 66.69 ±6.00 de 13.94 ±1.03 cde 951.63 ±141.26 bc
14 1.89 ±0.03 bcd 7.95 ±0.47 bcd 29.79 ±1.31 a 67.58 ±5.94 de 13.30 ±0.78 e 934.67 ±33.95 bcd
15 1.79 ±0.04 de 10.91 ±0.32 a 24.26 ±2.10 b 65.24 ±6.60 e 13.35 ±0.79 de 982.34 ±142.73 b
注: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 005水平上差异显著ꎮ 下同ꎮ
Note: Different norm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the P < 005 level. Same below.
154 第 4期 陈 洁等: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
10 μm
50 μm
20 mμ
10 μm
50 μm
20 mμ
A B
C D
E F
A: 叶上表皮ꎻ B: 叶下表皮ꎻ C: 叶片横切面(中脉)ꎻ D: 叶片横切面(平行脉)ꎻ E: 叶片中脉维管束ꎻ F: 叶片平行脉维管束ꎮ
A: Adaxial epidermis of leafꎻ B: Abaxial epidermis of leafꎻ C: Leaf transverse section of midribꎻ D: Leaf transverse section of
parallel veinsꎻ E: Leaf midrib bundleꎻ F: Leaf parallel bundle.
图 1 狗尾草叶表皮特征和叶横切面结构
Fig.1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epidermis and transverse section of Setaria viridis
表 3 15个狗尾草居群叶下表皮气孔器特征
Table 3 Characteristics of stomatal apparatus of the abaxial epidermis of Setaria viridis across 15 populations
居群号
Population No.
气孔长度(μm)
Stomata length
气孔宽度(μm)
Stomata width
气孔密度(No. / mm2)
Stomata density
气孔指数(%)
Stomata index
1 26.16 ±1.90 bcde 14.76 ±1.71 cdefg 179.53 ±15.37 bcd 17.11 ±1.29 de
2 23.44 ±1.43 fg 14.21 ±0.81 defg 157.85 ±28.96 d 17.49 ±1.33b cde
3 30.00 ±0.20 a 18.62 ±0.67 ab 168.97 ±9.81 cd 15.01 ±1.47 e
4 27.93 ±1.89 ab 16.03 ±0.70 cdef 183.02 ±17.99 bcd 15.76 ±1.81 e
5 27.72 ±1.08 abc 16.77 ±0.51 bc 220.23 ±35.29 abcd 20.12 ±2.21 abcd
6 23.99 ±0.38 efg 13.98 ±0.89 efg 222.51 ±29.44 abc 19.04 ±1.65 abc
7 25.75 ±2.11 bcdef 16.21 ±3.36 cde 214.28 ±51.19 abcd 18.37 ±3.38 e
8 23.27 ±1.74 fg 14.24 ±1.32 defg 226.06 ±45.11 abc 19.84 ±1.61 abcd
9 25.22 ±1.54 cdef 12.83 ±0.26 g 202.26 ±12.31 abcd 17.46 ±0.60 bcde
10 24.78 ±0.29 defg 14.26 ±1.21 defg 200.67 ±38.31 abcd 16.84 ±1.87 cde
11 26.61 ±1.05 bcd 16.23 ±0.34 cde 203.22 ±11.19 abcd 20.34 ±1.94 ab
12 27.56 ±1.50 bc 19.36 ±0.26 a 181.00 ±43.28 bcd 19.08 ±1.19 abcd
13 22.68 ±1.07 g 16.53 ±1.55 bcd 263.39 ±41.17 a 21.68 ±0.47 a
14 25.53 ±1.11 bcdef 13.72 ±0.72 fg 237.69 ±11.58 ab 20.27 ±2.59 abcd
15 25.63 ±0.36 bcdef 13.85 ±0.51 efg 249.28 ±44.78 a 20.24 ±1.42 bcde
25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的是 2号居群ꎬ 变异系数为 14 52%ꎮ 一般来讲ꎬ
单位面积上气孔数量越多、 密度越大ꎬ 则光合作用
越强ꎬ 因此 13 号居群光合作用最强ꎬ 2 号居群最
弱ꎮ 不同居群狗尾草气孔指数为 15 01% ~
20 34%ꎬ 气孔指数最高的是 11 号居群ꎬ 最低的
是 3号居群ꎬ 变异系数为 10 29%ꎮ 气孔器结构各
项指标在不同居群间差异均显著(P < 0 05)ꎮ
2 1 3 叶表皮毛特征
狗尾草叶片上、 下表皮均有乳突、 刺毛和微
毛ꎮ 表皮刺毛基部膨大、 顶端尖锐ꎬ 多数分布于叶
片中脉两侧、 侧脉和小脉上ꎬ 也随机着生于长细胞
间ꎮ 表皮双胞微毛顶端尖ꎬ 基部着生于短细胞处ꎮ
表皮毛与表皮上的气孔、 角质层、 蜡质等互相配
合ꎬ 共同完成各种不同的保护功能[16]ꎮ 本研究中
15个狗尾草居群叶表皮均有刺毛和微毛ꎬ 3 号、 4
号居群来自港口ꎬ 叶表皮毛较多ꎮ
2 2 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特征
狗尾草叶片内部结构在禾本科内比较典型ꎬ
上、 下表皮均由 1层细胞构成ꎮ 叶片上、 下表皮均
有角质层ꎬ 上表皮有泡状细胞ꎬ 其体积明显大于普
通表皮细胞ꎮ 叶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ꎬ 叶脉为
平行叶脉ꎬ 由维管束和维管束鞘组成ꎬ 叶脉维管束
为有限外韧维管束ꎮ 叶肉细胞呈放射状围于维管束
的周围ꎬ 呈“花环状”(图 1: C、 D)ꎮ
植物表面的角质层可以防止水分蒸腾散失ꎬ 还
具有较强的折光性ꎬ 可防止强光照射引起的伤害ꎬ
这是抗旱植物的一个特点[17]ꎮ 观察发现ꎬ 15 份狗
尾草材料上、 下表皮均有蜡质层ꎬ 里面为角质层ꎬ
分为上角质层、 下角质层ꎮ 狗尾草叶片角质层厚度
的变化范围是 1 52~1 96 μm(表 2)ꎬ 居群间差异
显著(P < 0 05)ꎮ 上、 下角质层厚度不同ꎬ 通常
下角质层略厚于上角质层ꎮ
观察发现ꎬ 狗尾草叶脉明显隆起ꎬ 叶脉处叶片
厚度比其它部位明显增厚ꎬ 尤其是中脉处叶片厚度
更明显ꎮ 由表 4 可见ꎬ 15 个居群的叶片厚度为
112 37~215 44 μmꎬ 厚度最大的是 14 号居群ꎬ
最小的是 2号居群ꎬ 变异系数为 15 96%ꎬ 各居群
间差异显著(P < 0 05)ꎻ 各居群叶片中脉厚度为
193 30~453 26 μmꎬ 厚度最大的是 14 号居群ꎬ
最小的是 1号居群ꎬ 变异系数为 26 74%ꎬ 各居群
间差异显著(P < 0 05)ꎮ
叶脉维管束大小不等ꎬ 叶中脉维管束最大ꎬ 平
行脉维管束有 2种: 一种比中脉维管束稍小ꎬ 另一
种则更小(图 1: C ~F)ꎮ 中脉维管束由木质部、
韧皮部和维管束鞘构成ꎮ 木质部靠近上表皮ꎬ 韧皮
部靠近下表皮ꎮ 大维管束和平行脉大维管束的维管
束鞘有 2层细胞ꎬ 外层细胞壁薄ꎬ 内层细胞壁厚ꎮ
平行脉小维管束内层鞘细胞消失ꎬ 只有一层维管束
鞘细胞ꎬ 外鞘细胞中大型叶绿体离心ꎮ 从演化角度
来看ꎬ 离心叶绿体最为进化ꎬ 向心的较为原始ꎮ 本
研究中不同居群狗尾草维管束直径各不相同ꎬ 从表
4 可见ꎬ 各居群狗尾草叶中脉维管束的高为
67 88~109 94 μmꎬ 宽为 76 08~103 17 μmꎻ 平
行脉维管束的高为 66 63 ~ 105 32 μmꎬ 宽为
63 62~96 50 μmꎮ 狗尾草中脉和平行脉维管束的
高度和宽度在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 05)ꎮ
狗尾草叶上表皮中有大量泡状、 薄壁细胞ꎬ 分
布在主脉两侧以及平行脉之间ꎮ 泡状细胞下陷ꎬ 形
成“绞合细胞”ꎮ 每组泡状细胞的排列似折扇形ꎬ
中间的细胞最大ꎬ 两侧的较小ꎮ 各居群泡状细胞的
厚度为 29 87 ~47 69 μmꎬ 变异系数为 17 32%ꎬ
不同居群间差异显著(P < 0 05)ꎮ
2 3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
几个综合指标来反映所有指标的统计分析方法ꎮ 主
成分分析运用降维的数学方法来揭示各指标间的相
关性ꎮ 从表 5可以看出ꎬ 各居群狗尾草前 5个主成
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80 53%ꎬ 能代表 15 个狗
尾草居群叶片形态解剖各项指标的主要信息ꎬ 即主
成分分析可以用于不同狗尾草居群叶片解剖特征的
研究ꎮ
结合图 2对各狗尾草居群叶片性状的主成分分
析可见ꎬ 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较高ꎬ 占 37 23%ꎬ
对其作用最大的性状主要为: 叶片厚度、 平行脉维
管束高度和宽度、 叶中脉厚度、 中脉维管束高度和
宽度ꎬ 这些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ꎬ 因此可以说第一
主成分反映了叶片的输导和支撑能力ꎮ 第二主成分
的贡献率为 16 08%ꎬ 其中气孔长度、 下表皮短细
胞长度、 气孔指数、 气孔宽度的作用最大ꎬ 因此第
二主成分主要体现的是叶表皮气孔器的特征ꎮ 第三
354 第 4期 陈 洁等: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
表 4 15个狗尾草居群叶片横切面特征
Table 4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transverse section of Setaria viridis across 15 populations
居群号
Population
No.
叶片厚度
Thickness
of leaf
(μm)
叶中脉厚度
Thickness
of midrib
(μm)
中脉维管束
Midrib bundle
高
Height (μm)
宽
Width(μm)
平行脉维管束
Parallel bundle
高
Height(μm)
宽
Width(μm)
泡状细胞厚度
Thickness of
bulliform cell
(μm)
1 133.97 ±4.34 def 193.30 ±5.18 e 82.24 ±6.91 bc 102.44 ±0.89 a 72.36 ±4.06 def 80.59 ±3.35 bcd 32.63 ±4.00 f
2 112.37 ±1.56 f 195.29 ±31.17 e 70.64 ±0.61 d 76.08 ±1.05 f 66.63 ±9.22 f 63.62 ±1.66 g 29.87 ±2.56 f
3 161.03 ±5.34 cd 301.70 ±19.09 cd 104.90 ±4.42 a 101.91 ±3.65 a 86.04 ±5.52 bc 84.72 ±3.53 bc 43.86 ±9.04 bc
4 144.55 ±9.74 de 212.76 ±42.43 e 67.88 ±7.53 d 78.59 ±5.67 f 70.30 ±4.65 ef 69.42 ±3.09 fg 36.32 ±1.45 cdef
5 158.69 ±11.06 cde 248.27 ±15.62 de 85.51 ±3.73 bc 90.41 ±3.10 de 76.63 ±8.07 cdef 73.12 ±6.33 def 33.94 ±4.40 def
6 131.08 ±11.74 ef 236.39 ±25.08 de 86.08 ±4.28 bc 87.10 ±5.33 de 73.71 ±1.93 def 73.92 ±3.47 def 35.18 ±3.83 cdef
7 153.85 ±0.75 cde 208.46 ±23.04 e 84.97 ±11.87 bc 88.41 ±2.72 de 69.19 ±8.59 ef 74.96 ±0.92 def 52.48 ±8.73 a
8 175.47 ±19.41 bc 325.92 ±20.70 bc 92.69 ±7.06 b 88.46 ±0.90 de 83.23 ±0.99 cd 75.84 ±3.08 def 42.26 ±3.34 bcde
9 161.95 ±30.56 cd 260.02 ±25.55 de 91.15 ±7.99 b 92.90 ±3.99 cd 83.39 ±12.51 cd 80.19 ±4.22 bcd 31.24 ±2.78 f
10 145.04 ±4.42 de 242.62 ±12.07 de 87.86 ±1.50 b 85.42 ±2.87 e 72.32 ±2.47 def 71.07 ±3.72 ef 35.93 ±2.05 cdef
11 145.13 ±17.18 de 254.28 ±15.63 de 91.94 ±5.69 b 86.67 ±1.84 e 80.23 ±4.71 cde 75.99 ±6.96 def 38.71 ±5.94 bcdef
12 149.25 ±13.33 cde 333.38 ±8.13 bc 89.91 ±3.46 b 96.10 ±1.70 bc 75.45 ±1.02 cdef 77.67 ±3.35 cde 32.49 ±2.45 f
13 150.56 ±10.36 cde 288.95 ±21.29 cd 74.05 ±5.31 cd 89.40 ±2.09 de 74.44 ±5.26 cdef 75.37 ±1.46 def 33.32 ±1.43 ef
14 215.44 ±22.47 a 453.26 ±41.02 a 106.96 ±2.45 a 103.17 ±2.11 a 105.32 ±1.93 a 96.50 ±0.47 a 47.69 ±5.22 ab
15 190.38 ±24.15 ab 386.18 ±108.02 b 109.94 ±12.75 a 100.62 ±4.29 ab 94.63 ±9.93 b 86.81 ±6.37 b 42.79 ±6.64 bcd
表 5 各居群狗尾草叶片性状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Table 5 Eigenvalueꎬ contribution rate and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for leaf traits of Setaria viridis
特征因子
Factors
特征值
Eigenvalue
贡献率(%)
Contribution
rate
累积贡献率(%)
Accumulative
contribution rate
1 6.33 37.23 37.23
2 2.73 16.08 53.31
3 2.03 11.95 65.26
4 1.57 9.22 74.48
5 1.03 6.05 80.53
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11 95%ꎬ 对其影响最大的性状
为: 角质层厚度、 气孔宽度、 气孔指数、 下表皮细
胞密度、 泡状细胞厚度ꎬ 所以第三主成分体现的是
叶片的抗逆能力ꎮ 第四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9 22%ꎬ
主要的性状为: 下表皮细胞密度、 泡状细胞厚度、
角质层厚度ꎮ 第五主成分的贡献率为 6 05%ꎬ 上
表皮细胞厚度、 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对其影响
最大ꎮ
2 4 聚类分析
将狗尾草 5个主成分因子各性状用类平均法对
15个狗尾草居群进行聚类分析ꎬ 可将 15个狗尾草
居群分成 3类(图 3)ꎮ
第一类ꎬ 来自 7 个地区的 6、 7、 5、 8、 10、
MBW
PBW
PBH
LTMT
Aba
MBH
SCL
SL
LCT
SW
SI
SD
Abad
CLT
Ada
BT
1.00
0.50
0.00
-0.50
-1.00
-1.00 -0.50 0.00 0.50 1.00
!
"
#
2
PC
A
ax
is
2
!"#1 PCA axis 1
CLT: 角质层厚度ꎻ Ada: 上表皮细胞厚度ꎻ Aba: 下表皮细
胞厚度ꎻ LCT: 下表皮长细胞长度ꎻ SCL: 下表皮短细胞长度ꎻ
Abad: 下表皮细胞密度ꎻ SL: 气孔长度ꎻ SW: 气孔宽度ꎻ
SD: 气孔密度ꎻ SI: 气孔指数ꎻ LT: 叶片厚度ꎻ MT: 叶中脉
厚度ꎻ MBH: 中脉维管束高度ꎻ MBW: 中脉维管束宽度ꎻ
PBH: 平行脉维管束高度ꎻ PBW: 平行脉维管束宽度ꎻ BT:
泡状细胞厚度ꎮ
CLT: Cuticular layer thicknessꎻ Ada: Adaxial epidermis thick ̄
nessꎻ Aba: Abaxial epidermis thicknessꎻ LCL: Long cell
lengthꎻ SCL: Short cell lengthꎻ Abad: Abaxial epidermis
densityꎻ SL: Stomatal lengthꎻ SW: Stomatal widthꎻ SD:
Stomatal densityꎻ SI: Stomatal indexꎻ LT: Leaf thicknessꎻ
MT: Midrib thicknessꎻ MBH: Midrib bundle heightꎻ MBW:
Midrib bundle widthꎻ PBH: Parallel bundle heightꎻ PBW:
Parallel bundle widthꎻ BT: Bulliform cell thickness.
图 2 各居群狗尾草叶片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Fig 2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Setaria viridis leaf traits
45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0 5 10 15 20 25
6
7
5
8
10
11
9
1
12
4
3
2
14
15
13
图 3 15个狗尾草居群的聚类分析
Fig 3 Cluster analysis of Setaria viridis
across 15 populations
11、 9号居群聚成一枝ꎮ 这 7个居群的生境全部为
路边荒地ꎬ 采集地点为溧阳市定埠镇、 太仓市沙溪
镇、 南通市崇川区、 徐州市泉山区、 南京市玄武
区、 溧阳市东昌镇和句容市宝华镇ꎮ 该类群的主要
特点是: 叶片厚度居中、 泡状细胞厚度较大、 下表
皮长细胞和短细胞较大、 下表皮细胞密度较大ꎮ
第二类ꎬ 来自 5个地区的 1、 12、 4、 3、 2 号
居群聚成一枝ꎮ 这 5 个居群中除了 12 号居群生境
为山地外ꎬ 其他 4个居群生境均为水边和盐碱地ꎬ
采集地分别为徐州市云龙湖边、 连云港市海州湾、
盐城市大丰港和太仓市城厢镇天境湖边ꎮ 12 号居
群的生境为连云港市云台山ꎬ 靠近海边ꎮ 该类群的
主要特点是: 叶片厚度、 上下表皮细胞厚度、 维管
束直径、 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等指标都小于其他
两类ꎮ
第三类ꎬ 来自 3个地区的 14、 15、 13 号居群
聚成一枝ꎮ 这 3个居群的生境均为山地ꎬ 采集地点
为南京市紫金山、 连云港市花果山和句容市宝华
山ꎮ 该类群海拔明显比其他两类高ꎬ 其主要特征
是: 叶片厚度、 维管束直径、 泡状细胞厚度、 气孔
指数和气孔密度较大ꎬ 且这些特征在 3类中最大ꎮ
3 讨论
3 1 叶表皮和横切面结构
普通狗尾草叶片结构包括叶表皮、 叶肉和叶
脉ꎬ 表皮由长细胞、 短细胞、 气孔器和表皮毛组
成ꎮ 狗尾草叶片上、 下表皮均有乳突和表皮毛ꎬ 表
皮毛增加了表皮层厚度ꎬ 减少了叶片表面空气的流
动ꎬ 从而降低了蒸腾作用ꎬ 有利于维持植物正常的
生理代谢ꎮ 叶表皮覆盖有一层很厚的蜡质层ꎬ 蜡质
层里面是角质层ꎮ 狗尾草叶片上表皮中存在泡状细
胞ꎬ 泡状细胞下陷形成“绞合细胞”ꎮ 每组泡状细
胞的排列似折扇形ꎬ 中间的细胞最大ꎬ 两侧的较
小ꎮ 上、 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ꎬ 与表皮叶脉平行ꎮ
叶脉维管束分为中脉维管束和平行脉维管束ꎬ 平行
脉维管束内层鞘细胞消失ꎬ 只有一层维管束鞘细
胞ꎮ 上表皮长细胞垂周壁浅波状ꎬ 下表皮垂周壁深
波状ꎮ 叶片表皮细胞壁波浪形ꎬ 使细胞具有刚性ꎬ
增强细胞之间的连接ꎬ 从而帮助叶片抵抗恶劣
环境[18]ꎮ
本研究结果表明ꎬ 15 个狗尾草居群的不同叶
片解剖结构基本一致ꎬ 但其具体性状的数量特征存
在变异ꎬ 变异系数在 7 33%~25 85%之间ꎮ 不同
生境居群叶片结构的变异程度不同ꎬ 反眏出对各自
环境的适应性ꎮ 通过对不同狗尾草居群叶解剖结构
特征进行数量分析ꎬ 发现叶片中脉厚度和下表皮细
胞厚度变异系数较大ꎬ 表明环境对叶片中脉厚度影
响较大ꎮ 下表皮短细胞宽度和气孔器长度的变异系
数较小ꎬ 说明这 2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小ꎮ 狗尾草
叶片中脉明显隆起ꎬ 叶片中脉厚度明显大于其他部
位ꎬ 变异系数为 25 85%ꎮ 中脉是狗尾草叶脉维管
束中最大、 最显著的结构ꎬ 在叶片物质运输和支撑
方面起重要作用ꎮ 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异系数也较
大ꎬ 维管束、 叶肉细胞、 泡状细胞在叶片不同位置
的分布情况不同ꎬ 所以下表皮细胞厚度也有很大变
化ꎮ 叶表皮长细胞长度较短细胞长ꎬ 但两者变异程
度较小ꎮ 无论是中脉维管束还是平行脉维管束ꎬ 其
维管束的高度和宽度变异程度较小ꎬ 说明维管束都
较稳定ꎮ 气孔器各项性状变异系数不大ꎬ 但是各性
状间有较大差异ꎬ 不同生境下植物气孔特征的变化
可以反眏气孔对环境的适应性变化ꎮ 狗尾草叶表皮
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总体大于叶片横切面的各项指
标ꎬ 说明叶表皮结构变异程度大于叶横切面ꎮ
3 2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ꎬ 狗尾草叶片 17 个性状
被集中到 5 个主成分上ꎬ 前 3 个主成分贡献率较
大ꎮ 第一主成分的结构体现了叶片输导和支撑能
力ꎬ 第二主成分体现了叶表皮气孔的特征ꎬ 第三主
554 第 4期 陈 洁等: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
成分体现了叶片的抗逆能力ꎮ 这 3个主成分体现了
叶片的不同结构ꎬ 第一主成分中体现的结构为叶片
维管系统ꎬ 是植物体内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主要
途径ꎬ 保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ꎮ 第二主成分体现
的是叶表皮气孔结构ꎬ 气孔是植物体内水分和
CO2与外界进行交换的主要通道ꎮ 气孔大小、 气孔
密度和气孔指数随着居群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ꎬ
使其能更好的适应干旱、 潮湿、 山地等环境ꎮ 第三
主成分体现了叶片抗逆能力的结构ꎬ 角质层厚度、
气孔宽度、 气孔指数、 下表皮细胞密度、 泡状细胞
厚度等是影响水分蒸腾和输导、 气体交换的主要指
标[19]ꎬ 在恶劣环境中可对植物起保护作用ꎬ 维持
植物的正常生理活动ꎮ
3 3 聚类分析
通过对 15个狗尾草居群进行聚类分析ꎬ 可将
不同居群的狗尾草分为 3类ꎮ 光照和水分是影响不
同生境的主要环境因素ꎬ 不同狗尾草居群通过气
孔、 维管束、 泡状细胞等叶片结构的相互作用ꎬ 共
同调节狗尾草更好地适应不同光照和水分条件的生
境ꎮ 气孔小而密度大的植物可有效调节蒸腾速率而
防止水分丧失ꎬ 使植物适应强光、 干旱环境ꎻ 气孔
大而稀疏的植物能通过提高光合效率ꎬ 使植物适应
弱光、 潮湿环境[20]ꎮ 叶片厚度是植物的抗旱特征
之一ꎬ 叶片越厚ꎬ 储水能力则越强[21]ꎬ 植物抵抗
干旱环境的能力就越强ꎮ 植物叶片中相互连接的维
管束是叶片的支撑结构ꎬ 也是重要的输导组织ꎮ 研
究发现ꎬ 抗旱性强的植物维管束排列紧密ꎬ 其维管
束内导管较多且导管直径较大ꎬ 能加强蒸腾作用和
促进水分传导[22]ꎮ 泡状细胞与叶片的卷缩和折叠
相关ꎬ 有研究表明ꎬ 泡状细胞与植物的抗性功能有
关[23ꎬ24]ꎮ 泡状细胞越厚ꎬ 在干旱条件下泡状细胞
收缩程度则越大ꎬ 植物叶片内卷程度越高ꎬ 则更能
减少水分散失ꎮ 同时ꎬ 在盐碱环境胁迫下ꎬ 泡状细
胞厚度会有所增加ꎬ 以帮助植物叶片在缺水情况下
迅速卷起叶片ꎮ 因此ꎬ 第一类居群泡状细胞厚度、
下表皮细胞长度和密度较大ꎬ 气孔体积和密度居
中ꎬ 其抗旱能力较强ꎮ 第二类居群叶片厚度、 维管
束直径和气孔密度较小ꎬ 但气孔体积较大ꎬ 其抗旱
能力较弱ꎮ 第三类居群叶片厚度、 维管束直径、 泡
状细胞厚度和气孔密度最大ꎬ 但气孔体积较小ꎬ 说
明此类狗尾草居群抗旱能力最强ꎮ 综上分析ꎬ 15
个狗尾草居群中ꎬ 靠近水边和盐碱地的居群抗旱能
力最弱ꎬ 路边荒地居群较弱ꎬ 但随海拔的升高抗旱
能力有所增强ꎮ 聚类分析结果与叶片显微结构特
征、 生境分布基本一致ꎬ 说明该方法在禾本科植物
种内居群的划分上是可行的ꎮ
以上分析表明ꎬ 狗尾草叶片在不同生境中会有
不同程度的变异ꎬ 但是叶表皮细胞长度、 气孔器形
状、 表皮毛类型、 维管束等性状较稳定ꎬ 具有一定
的分类学意义ꎮ 但生境对狗尾草叶片结构的影响机
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验证ꎮ
参考文献:
[ 1 ] 何玉惠ꎬ 赵哈林ꎬ 刘新平ꎬ 张铜会ꎬ 岳广阳. 不同
类型沙地狗尾草的生长特征及生物量分配[J] . 生态
学杂志ꎬ 2008ꎬ 27(4): 504-508.
[ 2 ] Christos AD. Pyrithiobac reduces control of green
foxtail (Setaria viridis) and bristly foxtail (Setaria
verticillata) by propaquizafop [ J ] . Crop Protꎬ
2009ꎬ 7(28): 616-618.
[ 3 ] 贾风勤ꎬ 张娜ꎬ 努尔买买提ꎬ 纳森巴特ꎬ 赖卓彦.
狗尾草和金色狗尾草种群生殖分株生物量结构及生
长[J] . 生态学杂志ꎬ 2014ꎬ 33(1): 48-52.
[ 4 ] 张爱武ꎬ 罗素琴ꎬ 刘乐乐ꎬ 吴宁远ꎬ 王来兵ꎬ 于姝
燕ꎬ 张国萍. 狗尾草果实中总鞣质的提取和含量测
定[J] .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ꎬ 2012ꎬ 34(1): 26-29.
[ 5 ] 李亚男ꎬ 罗丽娟. 不同居群狗牙根的叶片解剖结构
比较研究[J] . 草业学报ꎬ 2010ꎬ 19(4): 149-158.
[ 6 ] 陆静梅ꎬ 李建东. 同种不同生态环境植物解剖结构
比较研究[ J] .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1994(3): 100-103.
[ 7 ] 白史且ꎬ 苟文龙ꎬ 张新全ꎬ 泽柏ꎬ 何光武ꎬ 高荣ꎬ
刘世贵. 不同居群假俭草叶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ꎬ 2003ꎬ 25(2): 36-41.
[ 8 ] 王海清ꎬ 徐柱ꎬ 祁娟. 禾本科植物叶片比较解剖的
研究进展[J] . 草原与草坪ꎬ 2009(2): 93-97.
[ 9 ] Massimo M. Chemotaxonomic significance of leaf
wax alkanes in the Gramineae[ J] . Biochem Syst
Ecolꎬ 1996ꎬ 24(1): 53-64.
[10] 赵惠如. 国产 30 属禾草的叶片解剖与观察[J] . 南
京师大学报ꎬ 1992ꎬ 15(1): 68-80.
[11] Paul NP. Sequential application of soil ̄incorporated
and post ̄emergence herbicides for controlling wild
654 植 物 科 学 学 报 第 33卷
coat(Avena fatua L.) and green foxtail (Setaria
viridis ( L.) Beauv.) in spring wheat [ J] . Crop
Protꎬ 1986ꎬ 5(3): 209-213.
[12] 陈守良ꎬ 金岳杏ꎬ 吴竹君ꎬ 盛国英. 叶表皮细胞结
构在国产狗尾草属(Setaria Beauv.)分组水平上的
应用[J] . 植物研究ꎬ 1958ꎬ 2(5): 105-112.
[13] 李正理. 植物制片技术[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1987: 10-15.
[14] 师长海ꎬ 李玉欣ꎬ 董宝娣ꎬ 乔匀周ꎬ 刘孟雨. 禾本
科植物叶片表皮气孔观察的样品制备方法改良[J] .
植物生理学通讯ꎬ 2010ꎬ 46(4): 395-398.
[15] 陈守良ꎬ 金岳杏ꎬ 吴竹君. 禾本科叶片表皮微形态图
谱[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ꎬ 1988: 25-48.
[16] 李晶ꎬ 常娜宁. 植物表皮毛形态比较辨析[J] . 绿色
科技ꎬ 2014ꎬ 5(5): 68-71.
[17] 常雪刚ꎬ 徐柱ꎬ 易津ꎬ 闫伟红. 6 种鹅观草属植物
叶片形态解剖特征比较[J] . 草地学报ꎬ 2011ꎬ 19
(3): 443-450.
[18] Katia Gꎬ Maurice J. Discriminative flavonoid pat ̄
terns within a preliminary collection of the Setaria
italica specific complex [ J] . Biochem Syst Ecolꎬ
1987ꎬ 15(5): 581-586.
[19] 李扬汉. 禾本科作物的形态与解剖[M] . 上海: 上
海科技出版社ꎬ 1979.
[20] 曹生奎ꎬ 冯起ꎬ 司建华ꎬ 常宗强ꎬ 卓玛错ꎬ 席海
洋ꎬ 苏永红. 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述[J] .
生态学报ꎬ 2009ꎬ 29(7): 3882-3892.
[21] 孟庆杰ꎬ 王光全ꎬ 董绍锋ꎬ 张丽ꎬ 龚正道. 桃叶片
组织解剖结构特征与其抗旱性关系的研究[J] . 干旱
地区农业研究ꎬ 2004ꎬ 22(3): 123-126.
[22] 李真真ꎬ 张莉ꎬ 李思ꎬ 董鹤ꎬ 王巧燕ꎬ 刘西平ꎬ 姚
雅琴. 玉米叶片气孔及花环和维管束结构对水分胁
迫的响应 [ J] . 应用生态学报ꎬ 2014ꎬ 25 ( 10):
2944-2950.
[23] 王晖ꎬ 周守标ꎬ 史国芹. 假俭草和结缕草营养器官
结构对抗逆性的影响 [ J] . 植物研究ꎬ 2007ꎬ 27
(6): 701-707.
[24] Zheng WJꎬ Chen GCꎬ Zhang CLꎬ Hu YXꎬ Li LHꎬ
Lin JX.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of habitat by Ion
distribution in the leaves of four ecotypes of reed
Phragmites australis [ J] . Acta Botanica Sinicaꎬ
2002ꎬ 44(1): 85-90.
(责任编辑: 张 平)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征订启事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优秀农业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ꎬ 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核心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
刊ꎬ 又被«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ꎮ 据中信所 2014 年期刊学术影响因子年
报统计ꎬ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影响因子为 1 146(综合影响因子 1 396)ꎬ 在全国农艺和园艺类期刊中排名第 5ꎬ 在全国
1998种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 157位ꎮ
报道内容为大田、 园艺作物ꎬ 观赏、 药用植物ꎬ 林用植物、 草类植物及其一切经济植物的有关植物遗传资源基础理论
研究、 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 创新性学术论文和高水平综述或评论ꎮ 诸如ꎬ 种质资源的考察、 收集、 保存、 评价、 利
用、 创新ꎬ 信息学、 管理学等ꎻ 起源、 演化、 分类等系统学ꎻ 基因发掘、 鉴定、 克隆、 基因文库建立、 遗传多样性研究ꎮ
双月刊ꎬ 大 16开本ꎬ 196页ꎮ 定价 20元ꎬ 全年 120元ꎮ 各地邮局发行ꎮ
邮发代号: 82 ̄643ꎮ 国内刊号 CN11 ̄4996 / Sꎬ 国际统一刊号 ISSN1672 ̄1810ꎮ
本刊编辑部常年办理订阅手续ꎬ 如需邮挂每期另加 3元ꎮ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2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编辑部
邮编: 100081 电话: 010 ̄82105794 010 ̄82105796(兼传真)
网址: www.zwyczy.cn
E ̄mail: zwyczyxb2003@163.comꎻ zwyczyxb2003@caas.cn
754 第 4期 陈 洁等: 江苏不同居群狗尾草叶片解剖特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