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利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控制内蒙古草地蝗害的试验(简报)



全 文 :第 4 卷
V o l
.
4 N o
.护1 期 草 地 学 报A CT A A G R E ST IA S IN IC A 1 9 9 6溉6
利用蝗虫微饱子虫饵剂控制内蒙古草地蝗害的试验 (简报)
张卓然 杨 珍 潘建梅 马 耀
(内蒙古草原l 作站 , 呼和浩特 01 0 2 0)
近年来 , 草原蝗害 日益严重 , 常年遭受蝗害的面积近 10 0。万亩 。 为此 , 国家每年拨出大
量经费进行化学防治 , 但化防所产生的次生性问题则 日益突出 。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 1 98 年
引进蝗虫微抱子虫生物防治技术作为控制蝗害的手段 ,经多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 内蒙古典
型草原优势种蝗虫对蝗虫微抱子虫敏感 , 并能引起病源在种群中的传播和流行 , 降低其虫口
密度 。 为进一步明确蝗虫微抱子虫的的治蝗作用 , 1 9 94 年 7 月在内蒙古达茂旗昭河地区进
行大面积应用蝗虫微抱子虫防治草原蝗虫的试验 , 并对多年前防治地区内的蝗虫微抱子虫
感染率进行调查 。
1 材料与方法
蝗虫微抱子虫 (万os e) 了(; lo ,l 心。。)浓缩液由北京农业大学提供 。 使用前融化后 , 充分摇匀 ,
再用清水稀释为 5 火 1 0 8 的浓度 , 再加稀释液 5 %的食糖摇匀后 , 用大片鼓皮 (直径 3一 4 毫
米 )作载体倒入搅拌机中 , 边搅拌边用装有抱子悬浮液的喷雾器喷雾 , 直至搅拌均匀后装袋
待用 。 于撒播前 12 小时制成饵剂 。 每亩撒施含抱量为 5 x 1 0s 的麦鼓 1 0 克 。 用 “运一五 ”型
飞机进行条带式撒饵 , 播幅为 5 0 米 , 当时主要优势种亚洲小车蝗的虫龄为 3 一 4 龄期 , 撒施
面积为 30 万亩 。
设四个调查样区 , 每区面积为 40 0 0 亩 , 样区 工位于机场北部围栏内 ,样区 亚位于呼白公
路 89 公里处路北 , 样区 班位于五队队部以东 , 样区 Iv 为对照位于五队西部 。虫口密度调查用
lm z 的标准样框 , 每样区分别调查 50 个样点 。 同时 , 用扫网法采样调查感病率 , 将收集的蝗
虫装入塑料袋 , 附上标签 , 带回后放入冰箱冷冻室 。对优势种蝗虫逐一分类鉴定 , 进行单体研
磨镜检 , 记录感染级别 。 在撒饵前 24 小时调查虫口基数 ,复于第 25 和 35 天各调查一次 。
统计与分析方法用 A bbo t 对虫 口减退率进行校正 。
2 结果与分析
2
.
1 实验结果
1 9 9 4 年 7 月 1 0 日防治前防治区亚洲小车蝗 (O ed a ze : ‘: a s la lic ,‘, )平均占 6 0写 , 宽须蚁蝗
(刀y) )l 以。te l 行 户al P,7l 。 )占 2。% , 其它种类占 20 % , 虫龄为 3 , 一 4 龄期 。撒饵后 25 和 35 天虫
口密度调查结果见表 1 。 寸散施蝗虫微抱子虫饵剂多 日后 , 仍可见到步甲类 、食虫蛇类 、虎 甲类
等天敌昆虫活动 。 结果表明 , 施用蝗虫微抱子虫第 25 天虫 口减退率均值为 41 . 8 % , 35 天后
均值为 5 9 . 5 % 。 蝗虫种群的虫 口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见表 1 ) 。
关 本文承蒙严毓哗教授市阅和张龙博士的指导 , 特此致谢
草 地 学 报 1 9 9 6 年
在三个调查样区内 , 随机扫取蝗虫若干头 , 作感染率分析 ,结果见表 2 。 从表 2 看出 , 施
用微抱子虫第 25 天蝗虫混合种群的感染率平均为 29 . 5 % , 第 35 天为 32 . 1% 。
采用限机扫网的方法对 1 9 8 、 1 9 8 9 及 1 9 9 1 年一次引入蝗虫微抱子虫后 , 1 9 9 3 、 1 9 9 4 年
各处理区的中心区内混合种群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 经研磨镜检分析 , 结果如表 3 。 表 3 表
明 , 蝗虫微抱子虫引入天然草地多年后 , 其蝗虫混合种群仍有感染 , 该病原不仅造成当年的
水平传播 , 而且具有垂直传播的特性 , 感染强度随年份不同而异 。
表 1 蝗虫微抱子虫处理区内蝗虫的虫口密度及虫口减退率
T a b le 1 De
n sitie s a n d r e d u e tio n s o f g r as h o p p e rs e au sed by N
.
2““s tae in the plo ts
处理前 处理后 25 天 处理后 35 天
调查地点 P r e t re a t m e n t 2 5 d ay , 即s t tr e a tme n t 3 5 d ay s po s t trea tm e n t
Pfo t 虫口密度(头 / m Z) 虫 口密度(头 / m Z ) 校正虫 口减退率 (% ) 虫 口密度(头/ m Z) 校正虫 口减退率(% )
De
n s itie s (N o
.
/ m Z ) 块n sitie s (N o . / m Z) R ed u e tio n s (% ) 氏ns ities(N o . / m Z) R ed u e t ions (% )
1 4
.
1 0
.
64 62
.
9 0
.
4 9 8 2
.
1
1 6
.
5 2
.
30 15
.
9 2
.
7 0 3 9
.
3
1 5
.
8 1
.
3 0 4 6
.
8 1
.
7 0 5 7
.
2
CK 3
.
8 1
.
6 0 2
.
6 0
表 2 蝗虫微抱子虫对混合种群的感染率
T a ble 2 In fe etio n s o f g r a s s ho p p e rs w ith N
.
IOC
u s ta e a fte r t r ea tm e n t
调查地点
Plo t
2 5 天后
2 5 d ay s Po stt r e a tm en t
3 5 天后
3 5 d a ys Po st t r e a tm en t
感染虫数 /镜检总数 感染率(% )
In fee te d N o
.
/ E
x a m in ed N o
.
In fe e tio n
感染虫数/镜检总数 感染率(环)
In fe ete d N o
.
/ E
x a m in ed N o
.
In fee tio n
1 8 / 5 1
1 2 / 50
1 7 / 5 8
3 5
.
3
2 4
.
0
2 9
.
3
2 2 / 6 0
1 3 / 5 0
2 0 / 5 9
3 6
.
7
26
.
0
3 3
.
9
表 3
T a ble 3
施用蝗虫微抱子虫多年后 , 处理区内蝗虫混合种群的感染率(% )
In fee tio n o f g r a ssh o p p e r s w ith N
. 阮us tae in 1 9 9 3 、 1 9 9 4 , in th e p lo ts
w he r e w e r e t r ea te d o n ly o n ee se v e r a l ye a r s a g o (% )
年份
Sa m pli
n g ye a r
调查地点和年度
Plo ts (tr e a ted y ea r )
1 9 8 8 年中心区
1 9 8 8

p lo t
19 89 年中心区
1 9 8 9

Plo t
1 9 9 1 年中心区
1 9 9 1

Plo t
1 9 9 3
1 9 9 4
1 6
.
8 5 0
.
7
9
.
0
1 4
.
5
1 2
.
5
2
.
2 经济效益分析
防治成本比较 化学防治以常用的马拉硫磷为例 ,大面积防治一般亩用量 1 0 克 , 折合
人民币为 1 . 3 元 。
第 1 期 张卓然等 : 利用蝗虫微抱子虫饵剂控制内蒙古草地蝗害的试验(简报 ) 8 3
应用蝗虫微抱子虫治蝗 , 用量为 5 X 10 日个/ 10 0 克麦教/亩 , 核蝗虫微抱子 0 . 75 元 , 麦熬
0
.
1 2 元 , 亩用量总计为 0 . 87 元 。 与化防相比降低成本 30 % 。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显著 草地在引入蝗虫微抱子虫后 , 控制了蝗虫的为害 , 同时对人 、
畜没有任何副作用 。 使用时不用禁牧 , 而且对蝗虫天敌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
3 讨论
3
.
1 在 田间调查中发现采用蝗虫微抱子虫治蝗的生防区 , 蝗虫的混合种群 比例发生了明显
的变化 。原有的主要优势种蝗虫一亚洲小车蝗的数量明显下降 , 而次要优势种类一白边痴蝗
(B r少od e m a lu ct uos
u m luC tuos
u m )在混合种群的比例增加 , 成为主要优势种 。 因此 , 建议在此
类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时 , 应适当调整防治适期 , 以白边痴蝗为靶标害虫 。
3
.
2 以生物治蝗为主的草原蝗虫的综合治理 , 已显示其应用的潜力 。 但由于蝗虫微抱子虫
的致死速度较慢 , 在蝗虫虫 口密度高时 , 应探索其它防治方法与其配合 , 以提高防治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