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奇文清 李惫学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 ‘了尸 才 , ‘ ,
· ‘ ‘, , “扩 , , ‘, 是 , 乙, , , 二‘
· 、,勺 压
关键词 原位杂交 , 植物染色体
,
植 物染色体原位 杂交 是 近年来得 到快速 发展 的一 门新技
术‘’一 ‘ 。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核酸分子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一
、
一
,
将有放射性或非
放射性标记的外源核酸 探针 与染色体上经过变性后的单链 互 补配对 , 结
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 , 再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
由于各种非放射性标记探针方法的出现以 及植物染色体制片方法的改进 , 该技术得 以快
速推广和应用 。 在植物基 因的染色体物理作图 , 杂种中亲本染色体的鉴定 , 外源染色体或
染色体片段的检测 , 物种进化及亲缘关 系的探讨 , 遗传转化材料的分析
, 染色体基 因组的
结构
、
组成和在细胞中的空间排列等的研 究中 , 运用该技术取得 了一些重要成果 , 展示 了
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
探针标记方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改进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的研究
, 较长一段时间远远落后于 人类及哺乳动物的研究 , 其主
要原因是受两个因素的相互制约
。
其一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细胞质对染色体的严重覆
收稿 日 肠 叫 修回 日 。 第 一 作 药 男 岁 搏 卜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盖 , 同时 , 植物染色体又缺乏如人类和哺乳动物染色体那样的特异性 带 , 难以准确地识
别所标记的单个染色体在核型中的序号 第二个相关的制约因素则是探针的标记方法 。早
先 , 主要是以放射性同位素如
、 琅 、 ’ 、 等标记探针 , 该标记探针的灵敏度虽然较高 ,
但 由于杂交后 自显影所显示的杂交信号 , 是杂交位点周围的还原银粒 , 因此 , 杂交信号与
染色体并不在 同一聚焦平面 , 再加 以射线散射产生的干扰信号 , 使信号定位增加了难度 。
所以 , 用放射性标记探针杂交 , 通常需要观察大量具染色体分散较好的细胞 , 并且要 以统
计学方法 , 方可确定杂交位点
。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探针的这种特点以及植物细胞壁和细胞
质双重覆盖 , 使植物染色体的原位杂交研究困难重重
。
年以前 , 只有少数作者用放射
性标记探针分别对黑麦染色体端粒异染色质的序列组成 〔 , , 大豆 、 小麦 、 洋葱的 在
染色体上的定位 , 小麦染色体中卫星 的分布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 ’〕。 年代以来 , 相
继发展 了 种非放射性标记和检测 探针的系统 〔 一 ’“ 〕。
生物素标记检测系统 即用核昔酸的生物素衍生物代替放射性标记核昔酸 , 在
多聚酶 的作 用下 , 用 缺 刻转 移法使 一 一 或 一 一 掺 入
链 , 标记探针与变性后的染色体 杂交 , 然后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和辣根过氧化
物酶的复合物 一 检测 , 该复合物与生物素标记探针
结合 , 经酶促 反应而形成棕色沉淀 , 此即杂交信号 , 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为 同源
序 列
。
此外 , 尚有光生物素 一 标记 方法 , 其标记步骤 很简单 , 不用酶 , 只将
与光生物素溶液混合照光 。 即可
, 检测方法同上 , 不过 , 其灵敏度不及前者 。
轻基毛地黄普标记检测系统 这是近年德国 公司开发的
新产品 , 商品名为“
, 简称 ” , 人工合成的 一 一 在 多
聚酶的催化 下 , 用随机引物在单链 上合成带 的互补链 , 此为探针 。 杂交后用抗
毛地黄昔抗体与碱性磷酸醋酶的复合物处理 , 用硝基 四哇兰 和 一嗅一 一氯一 一叫噪
磷酸盐 显色 , 其检测灵敏度为 同源序列 。
荧光素 荧光素可直接标记核酸探针 , 杂交体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 在不同激发光
的照射下可 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
。 原位杂交中常用的荧光素有异硫 氰酸荧光素
,
、 轻基香豆素
、 罗达 明 和
氨 甲基香豆素醋酸酷 一 等 。 目前 已有各种荧光
素标记的核昔酸商品进入市场 , 如 一 , 羚基香豆素一 等
。 这些荧光素标记核
昔酸可通过酶促反应标记法制备荧光素标记核酸探针 , 原位杂交的结果直接用荧光显微
镜观察分析
。
结合使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素标记
,
可在 同一标本上显示 种或 种以上的核
酸序列
。 另外 , 用荧光素标记抗体也可做为非放射性原位杂交 如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探
针的原位杂交 的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系统 。
在近年的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研究中 , 生物素标记探针 日益退居次要地位 。希望进行
高灵敏度而又能长期保存制片的研究者 , 比较更喜爱采用“ ”标记和检测 系统
, 因为其
灵敏度极高
。 而更多的作者偏爱用荧光素标记 的探针 , 这不仅因为操作更简便 , 而且也 易
于在同一标本上同时标记 种以上不同颜色的靶 , 以彩色照相记录
, 对 比鲜明艳丽 ,
赏心悦 目
。
关于供原位杂交的植物染色体制 片的要求
, 主要 有两点 其一是最好完全排除细胞壁
第 期 奇文清等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 用
和细胞质的覆盖 , 提高探针对靶 的可及性 其二是要求染色体牢固地附着在盖片或
载片上 , 以避免高温和反复洗涤过程中染色体脱落 。 关于第一个 问题 , 基本上可分为两种
情况处理 具大染色体的材料 , 一些作者往往只用 乙酸软化约 后 , 用 乙酸压片 , 也
可获得杂交的良好效果 。 另一种处理则是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 再用 乙酸压
片 , 其中以后一种方法制片者居多 。 对具小染色体的材料 , 则多采用酶解去壁制备细胞悬
液 , 滴片铺展 自然干燥的方法川 〕。 此外 , 如果用 或 标记和检测 系统 , 尚可 用
解离细胞而便于压片 , 能有效地减少背景的干扰 。 但如果是用荧光标记和
检测系统 , 则不能用 处理染色体 。
防止染色体脱落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 , 不少作者曾做过多种实验 。例如在载 片上涂
以铬矾明胶 〔, ” ’ 〕、 多聚赖氨酸 〔’‘ 〕或进行硅烷处理 〔’ 〕。 此外 , 载片不经上述方法处理 , 而是
在染色体制片于变性和杂交之前 , 用 多聚 甲醛 一 再固定 , , 然
后经一系列乙醇脱水干燥 〔, 的 , 不仅可以改善杂交结果的质量 , 而且也可有效地 防止染色
体脱落 , 我们的实践也证明了其优点 。
原位杂交中的技术难点
在保证 探针的纯度 , 染色体制片的高质量 , 以及采用各公司提供的标记和检测
试剂盒的条件下 , 在原位杂交的主要程序中 , 则只有探针和染色体的变性和杂交了
。
在分
析 了各种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的实验程序后可见 , 杂交的温度和持续时间是 比较一致的 ,
通常是 过夜或稍长时间 , 杂交步骤不是难点 , 余下的就是变性步骤 了 。 现将几种作物
的探针混合液和染色体的变性温度和持续时间列于表
。
表 飞 几种植物探针和染色体的变性条件
鑫 飞
澳 探针 探针混合液 染色体 飞 温度‘ , 日寸旬, 一
小 麦 黑麦基因组
’ ‘ ,一之 , , 矛 之
大 麦
矛 刀君 公 」扩
黑 麦
, 斤 ‘ , 护飞
棉 花
大麦基因组
黑麦串联重 复
大豆 、 一
表 所示 , 除棉花外
, 其他作物的探针混合液的预变性温度均为 , 持续 ,
但染色体的变性温度和持续时间则是各不相同的 。 因此 , 变性的温度和持续时间的可变动
性便成为最重要的技术难点
。
这种可变动性取决于 以下诸因素 物种间差异
,
探针
、
封阻
和靶 的差异 , 分别变性 与共 变性 的差异 。 此外 , 尚有细胞 壁和 细胞质对靶
覆盖程度的差异以 及药品质量 尤其是 甲酞胺 的影响等
。 张德玉等 〔”〕对上述一些
重要 因素进行了有参考价值的对 比研究
。 为便于严格控制变性的温度 , 一些作者专 门设计
了用于变性和杂交的可程序化的温度控制仪〔’
‘几〕。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原位杂交技术
技术是 由 等〔’吕
· ” 〕开发的一种新的原位检测核酸顺
序的技术 。 其流程主要包括 未标记的特异序列的寡核昔酸引物或短 片段与载片上
变性的染色体 杂交 , 用新合成的 作为引物 , 在 聚合酶的催化下 , 标记的
核昔酸便在原位掺 入 , 故该技术最初称 为引物原位标记技术 。 其优点是简单而快
速 , 背景干扰少 。 该技术在人类染色体研究中应用较多 , 但在植物中仍较少 。 〔川等曾
以克隆的小麦 为引物
, 用 技术标记和检测到黑麦染色体上的
。 一般认
为 , 对植物染色体而言 , 引物的选择以及低拷 贝 顺序的检测 , 仍存在一些 困难 。 不
过 , 近年 已在技术流程 中加入一个类似聚合酶链式反应 , 使标记引物原位扩增 , 信
号成倍增强 , 已能够检测到低拷贝序列 , 该改进技术称之为 一 ” 。 每一个
循环标记后 的 增加约 , 其信号强度超过线性增加 , 但远未达到通常
呈指数增加的水平 。 原位 的效率较低 , 使用带标记的 作模板可能是其中
的原因之一
。 一 技术的应用需配置一台带有适合载片装置的热循环仪 如
公司的 循环仪 。 此外 , 德国的 公 司 已有
反应试剂盒供应 。 据称 , 全部操作和反应可在半天中完成 。 随着植物染色体特异序列寡核
昔酸引物的研究与合成 , 以及相关技术的改进 , 该技术也可望将在植物染色体的快速鉴定
以及基因作图中得到广泛地应用 。
单拷贝和多拷贝基因的物理作图
年 , ’ , 等 〔, 首次将生物素标记探针及其检测 系统应用于植物染色体原位
杂交 , 以黑麦的 为探针与“ 中国春 ”小麦的染色体杂交 , 结果发现在小麦的
对染色体上显示有 个杂交位点 。 其中 含 个位点
, 含 个 , 含 个 , 含
个 , 含 个 , 含 个 , 含 个 、 和 各含 个 。 与 一或 一带 比较 , 杂交位
点是在浅染区而不是在深带区 。 等‘ 研究了农杆菌的 一 在被其感
染 的还阳参 、 ,’ , 根细胞中的分布 , 发现被生物素标记的 一 探针 , 定位
于第 号同源染色体的邻近核仁组织区的部位 等 厂 ,
一 ’以编码玉米蜡质基因的
为探 针 , 与玉 米减 数分裂粗线期 染色体 杂 交 , 显 示该 基 因位 于 玉 米 第 号 染 色体上
。
等 〔川 确 定 了 一 个 编 码 黄 酮 贰 通 道 的关 键 酶 一 查 尔 酮 合 成 酶
的单拷 贝内源基 因在欧芹 , 厂。, , , , , , , , 〔厂 , 户, , , , , 细胞的 个亚 中部着丝点染
色体上的分布
。 大麦的醇溶蛋白基因 一 卜 。 被定泣于大麦的第 号染色体上 〔 ‘
’ 。 此
外 , 尚有豌豆的豆球蛋 白基因之 了〕和硬粒 小麦的抗 、 蝇的 基因的定位 「 〕等
。
基因不定位在核仁组成区 与核仁形成无关
。 在小麦中 , 的结构
、
组织和进化
,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 义 。 近年
, 一些作者相继进行过原位杂交的研究 〔 , 一 竺
·
发
现 多基 因族存在两种不同大 小的结构 大 昔约
, 由 飞 个 的编码区
和约 的隔离 区组成 小者约 牛 编码 区 长度与前
一
者相同 , 隔离 区长度约
。
在“ 中国春 ”小麦中 , 被定位于部分同源染色体组
、
和 和部
分同源染色体组
、 和 从 。 最近
·
等 、叹、把水稻的 基因复合体定
第 期 奋文清等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位于第 号染色体的短臂端部
。 通常 , 和 多基因族是位于染色体上的核仁
组织区 , 细胞形态学上显示为次缀痕区 , 其远端具随体 。 小麦族的 或 和
, 其起源和演变 比较复杂 , 一 向成为研究的热点 问题 。 在常规的乙酸洋红染色
下 , 一般 只明显可 见小麦的 和 两对染色体具随体或 。 早先 , 。 等〔 用
一 染色技术研究 , 发现小麦的
、 、 和 均显示银染正反应 。 其强度顺序是
。 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探针的研究中 , 等〔 〕报道“ 中国春 ”小麦
的 和 是位于
、
和 染色体 。 黑麦是位于 , 大麦位于 和 。 在
六 倍体的斯卑尔托 ,
’
,
一
,’‘ 功 小麦中 , 杂交信号位于
、 、 和 染色体 。 而
其他六倍体小麦
, 如印度园粒小麦 ,
’
二 , 、川。
、
密穗小麦 阳 “ ” 和 “ 中国
春 ”小麦 , 均位于
、
和 染色体 。 茹可夫斯基小麦 勺 , 则只
有 个位点 。 波斯小麦 ’
’
,’ ‘ , 具 个位点 , 其他四倍体小麦均 只有两个杂
交位点
。
拟斯卑尔托 山羊草 户以 厉 有 个杂交位点 , 节节麦 “ 一
只有 个 位点 〔 几〕。 等‘ “ 和 矛 等 〔 ’飞均报道 栽培一粒 小麦 口
’
, , , 的
基因定位于 和 染色体上 , 近年 , 等〔’ 〕以生物素标记探针对 “ 中国春 ”
小麦和节节麦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 , 发现 和 杂交信号是定位于 对染色
体上 , 即 、 、 ”乃
、 和 。 其中 是首次报道的新位点 , 而且与节节麦的
杂交信号相符 。 杂交信号强度依次 为 。 钟少斌等 〔川报道 , 六倍
体小黑麦品种‘ ”有 个杂交位点 , 即
、
和 染色体对 。 而在普通 小麦品种
“ 一 一 一 ”中 则有 个 介交 位点 , 因该 材料是 代换 系 , 故认 为可 能是 位于
、 、 和 染色体 。 此结果与先前一些作者用 一 染色结果不同
。 他们认为在
小黑麦及其黑麦的代换或附加 系中 的 活性均将被小麦染色体所抑制 。 以上作
者对小麦 和 定位的研究仍有不尽相同之处 , 是研究方法不同 , 还是其本身
存在多态现象所致
,
仍有存疑
。 尤其是小麦起源中各供体种间 基因族的演变和 传
递之间的关系 , 则更有待深入研究 。
易位和互换的鉴别
在鉴别易位和互换的细胞学技术中 , 银染联 会复合体 一 的 电镜观察可 以准确
定位易位的断点
,
但识别 易位的染色体 则十分困难 。 一带分带技术可以较 准确地识别小
麦和黑麦的易位染色体
,
但确定 易位的断点则难以准确 。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
,
有
效地克服 了上述两种方法的不 足
。 。 一 , 等 「’
‘月 以黑麦的基因组 总 为探
针 , 与有小麦染色体 和黑麦染色体 易位的 个 小麦品种进行原位杂交 , 不仅准
确地确定了易位的黑麦染 色体片断的大小 , 而且发现所有的易位点都在或靠近着丝点区 。
此外 , 在细胞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观察到易位现象
。
钟少斌等 〔 , 〕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
确定了“ 宁 ”小麦中 易位染色体 及易位的断点
。
, 等〔, ’飞以黑麦基因组总
和高度重 复的 序列为探针 生物素标记 , 荧光检测 , 不 仅准确地识别了含抗
、 蝇基因的黑麦 与小麦不同染色体的易位 , 而且首次发现在小麦 染色 沐
长臂中部有一个黑麦 , 中间易位小片段 。 这种用射线诱导产生的位于臂中部的易位
片段 , 用其他方法几乎是无法检测到的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杂种中供体基因组及外源染色体的识别
基 因组原位杂交 , 提供 一个直接的 , 可见的辨
别 属 间或种间杂种中亲 本基 因组的有效手段 。 等 ‘ , 用非洲黑麦
口介 , 的基 因组 作探针 , 与杂种 尸 口少卜, ‘ 根尖
染色体杂交 , 在细胞周期的每个阶段
,
都看到染色质呈红 、黄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 , 杂交上
的染色质发黄色荧光 , 未杂交上的染色质发红色荧光 。 在细胞分裂中期 , 有 条大的发黄
色荧光的染色体和 条小的发红色荧光的染色体 , 长度测量表明前者来 自亲本非洲黑麦 ,
后者来 自 ’。 。 在间期和前期 , 来源于双亲的基因组似乎不是随机混合的 , 而是各
自占据一个确定的区域 。 同样 , 在杂种 “ 。 。 ’
中 , 用 检测 出 了杂种细胞有丝 分裂 中期 条染色体中 , 有 条来 自 ’
, 条来自 〔‘’〕。 由于 户
’ “ 和 的所有染色体大小 、 中
部着丝点和亚 中部着丝点都相似 , 所 以用常规染色技术就不能 区分减数分裂时同源
, 一 和异源 一 染色体的配对 。 而用基因组作探针 , 通过不同颜色荧光显示 , 则可区
别 同源 一 , 一 和异源 一 二价体 , 表明 也可用来分析杂种核减数分裂时染
色体 的行 为 。 另外 , 在 小 麦 中检 测 外源 染色 体 或染 色体 片段 也 非常有
效 〔“ 一 ‘’〕。
异源四倍体的栽培烟草 , 其染色体数 目 , 一 一 , 含 和 两个基因组 。 组的供
体种一致公认为林烟草 , , 、 , , , 一 , 组 则到底是耳状烟草
,
, 一 二 一 还是绒毛状烟草 , , , , ,
一
,
,
, 难以定论 。 用以
上 个供体种的稀释总 为探针 分别与栽培烟草 进行点杂交 , 发现林烟草表
现出均一的强标记 , 耳状和绒毛状烟草也均表现与栽培烟草有广泛的同源性 , 但标记强度
则明显低于林烟草
, 用烟草的特异性 分散重复序列为探针 , 与林烟草和耳状烟草的
染色体原位杂交 , 均显示均一的颜色标记 , 而与绒毛状烟草杂交 , 则显示杂色标记 。 如果以
组两个种的 相互杂交 , 也显示类似的杂色标记染色体 。 因而认为 , 栽培烟草的
基因组实际包含两个供体种 即耳状和绒毛状烟草渐渗杂交的产物 。 此外 当以林烟草总
为探针与栽培烟草染色体原位杂交时 , 发现有 个染色体均匀杂交 , 个染色体
完全不杂交 , 其余 个染色体则显示出部分杂交 , 表明 和 基因组至少有 对染色体
发生了相互易位 〔‘吕 。
鉴别基因组的同源性 , 目的是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和亲缘关系
盯 〔‘ , 等研究了在多倍体小麦中 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 , 探针用黑麦的重复
序列 , 与小麦和可能的 二倍体祖先种染色体原位杂交 。 在“ 中国春 ”小麦中 , 染色
体短臂端部有一杂交位点
, 长臂上有一个端部和两个 中部杂交位点
, 了’ 。‘ “
染色体的杂交位点与‘
’
中国春 ”相同 ,
’
,
, 染色体杂交位点位于短臂亚端
部 而 不 是 端 部
。
具 一
、 一和 一基 因组 的 祖 先种 中 , 只有 提 供 基 因组 的 两 种 植物
、 。 和 二 ’ ’ 的染色体具 备与 相 同的杂交位点
, 表 明 属
于 基因组 。 在 多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 , 染色体变化很小 , 具有保守性
。 网 〕等用
第 期 奇文清等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 与应用
检 测 杂种了
’ “ , , , 了’ ,
’ 一 , “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部分同源染色体交叉的形成 , 确定了
,
,
’
,
,
’
,
’
间重组的相对频率为
、 、 写 。 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的频率高于
, 表明小麦 、 基因组间比 “ 基因组
’ 。 的关系更近 。 通过
、
外来种间重组相对频率的研究 , 可提供分析基 因组关 系的方法 。 州 和
〔’‘〕分别用克隆的 序列 , 含编码 , , 的基因和非转录区 , 直
接 用 罗 达 明一 一 标记 和 基 因 组 总 一标 记 作 探 针 , 研 究 了 滨 麦 属
乙勺水“ 、 新麦草属 勺 勺 , 和大麦属 间基因组的关系 。 结果表明 ,
、 、 基因在三属中的数 目和位置不同 。 在 中 , 检测到了 个
即 位点 。 与 一样 , , , 也具有多个 位点 , 在其
条中期染色体上 , 共有 个 杂交位点 , 其中 条的两端都有 , 而 、
和 分别有 、 和 个 位点 , 说明 位点数 目与多
倍性水平没有相关关系 。 二倍体的 , 有 个 位点 , 与 和
〔
, 认为 勺 , 是 扮 , 、 的唯一祖先的观点矛盾 。 基因组原位杂交的结
果表明 扮 基因组与 勺 勺 , 并无差别
, 但 的 基因组 与 心 , ”
的 基 因组 不 同 。 虽 然 在 尸 的种 中许 多 的序列 是 共 同 的 , 但 和
口 “ 两属的基因组存在差异 。
基因组的空间分布
基因组
、 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的空间分布 是随机的还是有序的 , 这是一个重大的理
论问题 。 因为它与染色体行为 、基因表达 、 复制 , 以及基因组的进化 , 包括物种的形成
都密切相关 。 这些问题 已争论几十年了 。 此前的研究中 , 较有影响的是 等 仁 的 自
然核型学说 , 其他的研究 , 熊治廷 〔 已作过详细的综述
。 原位杂交的发展 , 为此问题
的研究提供 了更科学的技术手段 。 属间杂交 〔 一 , 〕
、 种 间杂交‘ 一 ‘ ”〕的杂种细胞中的染色
体
,
经各亲本基因组总 的探针标记和检测表明 , 不同种的染色体在杂种细胞中是呈
区域性分布 , 而非随机混合分布的 。 但在有的属间杂种细胞中 , 的 显示 , 大部
分间期核中仍维持有丝分裂后期的构型 构型
。
即着丝点附着于核膜 , 端粒趋 向另
一极 , 并不呈现基因组的分离 , 至中期 , 两基因组才呈现分离现象 。 至于体细胞同源染色体
联合 现象
, 则仍有不同观察结果 。 。 等〔
‘
, 观察到大部分 胞
有此现象 , 而 等〔川 以 和切 片的三维重 建研究 , 则是 否定的 。 看
来 , 染色体在细胞中的空间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 在不同类型细胞或在不同发育阶段可
能有不同构型 。 因此 , 这个问题 , 还有待于更广泛和深 入的研究 。
结束语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 已在动物细胞
遗 传
、
人类 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 了极大的优越性
,
今后 , 在植物科学的研究中
, 将会有一个
迅速的发展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 可以把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 。 所定位的 片段可以是高
度重复序列 如核糖体 , 也可以是单拷 贝基因序列 , 还可以定位与某一性状有关的
染色体特异序列乃至整个基因组特异序列 。这些特异的基因在植物染色体上的定位 可为
植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
鉴定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 , 根据杂交信号的多少 , 判断
同源序列的多少 , 进一步推测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 另外 , 原位杂交在鉴定远缘杂种染
色体构型
、
缺失
、 重复 、倒位 、 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及染色体数 目变异等方面有着重要
的作 用 。
原位杂交在研究基因组进化以及间期核基 因组的结构 、 组成及空间排列顺序等
方面也将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 。
用多种基 因探针检测可以绘制出基 因组的染色体物理图谱 , 目前在油菜 、 玉米 、
水稻等植物上 已有一些进展
。
可 以 检测外源 转化或病毒
, 为基因转移提供直接证据 , 而无需通过检测
基因表达的产物来间接推断基因转移是否成功 。 应用原位杂交 , 不仅可以检测游离的 , 而
且可以检测整合于细胞染色体内的外源核酸序列 。
参 考 文 献
苏慧慈 原位杂交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一 、
吕忠进 成美英 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发展 生物技 术
, 一
,
· 是一 一 、
弓 , , 一
, 天 一 、 一 一 、 一 ‘
, 。 ‘· ,
、‘, , , 一
丁 七 , 、 一 、 一 、 耐 一 一
月 矛飞 勺 ,
· ·
一
、 、 二 一 , 一 , 。 县 。 、 、 飞。
‘,即 夕 , ,
王洪新
,
董 火贵 胡志昂 尘物大分 子的非放射性标记 植物学通报
飞一 , 奋飞 一 一 皿‘ 一 艺 ‘ 工找 “ 一, 二
’
, 一 一、 一 一 一 找 泣 一‘ 一 一
之。 一 、 召才‘ , ,
’‘·‘ 矛
二 ’ , , , , 一 ,
· “ 。、 一 , 一 、 、、 、 。。 一 “ ·
“ , 几 ,。, 召 ‘ ‘
竺 , , 找 〔 洲 一。 一
,
勺 , 入才。
· ,
〕 〔 一 一 一 〕 一 乙乙 ‘飞 一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一 ‘ 。, , ‘了 一 、 ‘
一 ‘ 、。 一。 、 ‘ , 一 , 、。 , 一 、 、
一 一 一 一 之甩 “ 是兔 飞 尹‘ 了,‘人‘
, 了 ,协 · , 一
弓 无 。
、
, , ,川 ‘ ,一 , 、 、 , 盖 一 、
一 一 二 ’ , ,‘成 ‘, , 几 一 〔
第 期 奇文清等 植物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了八入︸人
,
工,︼
肠
一 、 , 一 一 、 一 、 ‘甲 , 一 。 史 , ,
,
’
, , , 一 , , 一
张德玉 钟少斌 李浩兵等 麦哭作物原位杂交影响因素的研究 杭物学报
, 一
二 。、 、。 ‘了 , 、 , 。 、 、 、。 、 , 、。一 〔
一 川 、 , ,陀 , “ “ , ,
‘· , 一 , 「 ,
一 、 一 , 、 一 一 沙 ‘ , ,‘
, 、‘· ’
·
, , 。 , ,
, , 一 一 一生 一 一 ’, ‘ , 之‘
, ‘ 一
对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特异 序列进行重复引物引导原位标记 生化资讯
二 一 , 。、 、 了
亡考 , 一
,
浅
’一 、
以 , 盆‘万。 王
,
一 一 飞 飞 ‘ 一 、 ‘ , ‘ ,
己 , ,
一
, 一 一
飞 人入, 价 , 犷 ,
, 一
小
‘· , ‘, , 。‘ ,
一 」 , 一 浅 一 ‘ 一 、 云 乙
一 、
,
, ,
、 ,
,
’
, 尹 一 , ’ ,
尸 ,
一 一 一。 , 飞 〕 、 。
沃 孟仍 王 。
、 、
,
一‘, ‘、 , , ,
,
,
, , 一 “ 一 , 、七
一, ·‘汀, ,
, 二 “ 一 、 「 一 一、
份刀 。力刀,
, , 一
班 一 一 ,汉二 川 ‘
,
,资。仲企尸 ,
一 ‘· 。 、 , 一
一 、
,刀 , 训 , ,一王“
, 一 ‘一
一 、 ‘ ’ 一。 一 一, ” “ 、 、 “ 一 。。 、 、
了 , 尸。 ,
·
肠一,一
, 一
一。 、 , , 、 。 一 。 一 , 。 、 、
一 了场‘·。 , 月妙 。 , ,
, ,
, ,
, ‘· ‘止 。 , 、 “ 丫 ’ , 一, , , , , 、‘、‘ , , , 八
。一 一 一 一 、 。、 , 一 一 一 一 , 。一 ‘· , ,‘, , , ,‘, 一
, 一 二 〕 , 一 、 、 兔 , 一 飞 一
一 一 , 一 ,所 “ 飞 一
钟少斌 张德玉 周 油等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 测 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 杭物学报 一
落
七 一 一 一 、‘ 一 ‘· 一 , 一 一 、 、、 一
,怪口乃」
︺
咬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月犷尸
·尸 。, ,
一 一 ‘ 卜 , 一 , 一 一 一
“ 、 一“ 三 、
一 即 企。‘ ,矛 ,
,
压 ‘
· 。 , , , , , 份
, 一
,
玫 护 一 、 一
飞 义 矛’‘ , 才功加 尸 ,
,
夕 ,
, ,
欣
一 ‘
阿 ,’ 耐
,
一 , 》 一 , , ,
, , , 注一 通 了移少 。 ” , , 即 心
一
,
, 艺 、 了, 。‘, 价 , ,时
, 一
’ 一 ‘· 、 一
、 飞 飞
,
’ 。了, , 句功 一 , ,
一 , ‘· 一 ‘协 ,“ ,士“ 口加‘
·
几才司 ’矛于 扩 , , 川
,
一 , 一 一
、
, , 一 , 沙
·
苏 一 ‘, 关 一, 飞 一 、 一 了’ ‘ 一 止”‘
,
’
, , , , 一刀 ,
,’, 、、 ‘ 用 一 、 朋 矛 ‘
,
,
· 夕 ,
、 一 川 、 、。 。 、 减 , , ,‘ , , ,二 ‘ 。勺
矛 犷, , · ‘】 , 飞 一 洲 召 , 一
一 。 引 一 ,
’
,
·卜
, 尹 。 ,一 夕 , , 一
杨继 罗敏 李憋学一种新的核型分析方法 一 自然核型 武汉 植物学 研究
, 约 一
洲 熊治廷 真核生物体细胞 染色体的空间排列 武汉植物学 研究 ,
飞 、 ‘了 “ 、 、
一 刀。 ‘
』亡‘ , 王 , 〔“ 卜 、 二 、‘
、 ‘ 一
、 妥 一 一。、 , 一 , 、 、 叩 、。 。 , 。 夕
阳‘ “ ‘六 ‘
, ’ 夕 , , 一
一 , 、 ‘】 “ “ 一 “ 一
一 盆 姚 , 王。 , , , 一
、 门 、、
, 、 ‘ 一 、 佼 一 卜
, 刁产“ ,一召
· ‘, 长 矛 肠 , 即 二 月
· 丫
。、 卜 , 一 一 。 、、 ‘】 “ 。 、。 。 ,
飞 一 ‘ 、 飞 月‘》,公‘
· ‘ , , , 一 火 加‘ , ,产 飞
, ‘ 一
子 匕 一 一 一 注 , ,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