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AXONOMIC STUDIES ON RED TIDE CAUSATIVE ALGAE ON THE GUANGDONG COAST,SOUTH CHINA SEA

广东沿海几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 一
广东沿海几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王朝晖 吕颂辉 陈菊芳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徐 宁 齐雨藻
广州
提 要 对 年秋一 年春广东沿海多次赤潮发生期间的几种优势赤潮藻类进行 了
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

种为我国首次报道引发赤潮的定鞭金藻类 —球
状棕囊藻 勺 , , 、
。 另有甲藻类 种 , 其中裸甲藻目 种 米
氏裸 甲藻 , , , , , 、 环 节环 沟藻 汤阳 , 及 尸人 无
, , 鳍藻 目 种 具尾鳍藻 , 勺 原甲藻 目
种 海洋原 甲藻 , , 、

利玛原甲藻 , 。 多甲
藻 目 种 链状亚历山大藻 八 。 以上几种藻类引发的赤潮
均为有害赤潮 , 其中球状棕囊藻 、 米氏裸甲藻和链状亚历山大藻能产生毒素 , 形成有毒赤潮 。
关键词 金藻 , 甲藻
,
赤潮 , 分类 , 广东沿海 , 有毒藻
年 月以来 , 广东省东部沿海饶平一带发生大面积赤潮 , 持续到次年 月底 ,
南扩至广东汕尾海域 , 造成海产养殖业 多万元的经济损失 。 此后 , 更于 年 月
先后在广东省大鹏湾海域 、珠海万山群岛海域及深圳湾海域发生大面积的有毒及无毒 甲
藻赤潮 , 连 同香港此次赤潮 自 月 日一 月 日止 , 对海洋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
失 。
在赤潮研究中 , 赤潮藻类的分类学研究是其中最重要 、最基本 、 最复杂的内容之一 。 国
内外有关赤潮藻类的分类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 〔‘一 ‘ 〕 , 但国内的报道大 多局限于某一海湾
或某一种类 , 对多次赤潮发生时的藻类分类学研究较少 。 笔者对 年秋一 年春在
广东沿海多次赤潮发生期间的几种优势藻类进行了形态学和分类学研究 , 为今后赤潮种
的界定提供参考

材料和方法
本 文所研 究 的赤潮藻类 主要 有球状 棕粪 藻 场 , 八 , 。 、 米 氏裸 甲藻
, , , , , , , , , ,‘ , 、 环节环沟藻 ,

, , , , , , , , 、 ,一 ,‘ , , , 、
收稿 日 一 。
,
修回 口

第一作者 女 岁 讲士 硕 士 从事藻类生态与分类学研究

国家 自然科学 荃金“ 九五 ”重 大项 目 编 号 。 。
第 期 王朝晖等 广东沿海几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利玛原 甲藻 、 海洋原 甲藻 , 、 具 尾鳍藻
勺 及链状亚历山大藻 等 种赤潮藻类 。
以上藻类于赤潮发生时采 自赤潮发生区海域 。 用 的采水器 , 采集离水面 的
亚表层水样和距海底 的底层水样 , 样品采集后进行分离培养和显微观察 。 培养基
为 培养基 , 培养温度为 , 光照强度为 , 光暗比为

球状棕囊藻采
集其群体 , 用 培养基培养后得到单细胞 。
分类学研究及讨论
球状棕囊藻 一 图版
环状棕囊藻至少有 个生活 史时期 群体型和单细胞型 。 群体球形 , 直径可达 一
, 肉眼可见 。 细胞包围在 层粘液 中 , 形成 个中空的单层球体 。 每个细胞有 个黄绿
色叶绿体 , 无鞭毛和附鞭 。
单细胞为双鞭 , 条附鞭 定鞭体 , 在光学显微镜下较难观察 , 细胞长 一
拼 。 有的情况可观察到刺丝抱 结构 。
群体和单细胞均可自行繁殖 , 群体进行片段增殖 , 而游动单细胞则进行分裂生殖 。
属世界性种 , 其主要危害为分解后产 生泡沫 、 妨碍渔 网和损伤鱼类 , 泡 沫可达几
厚 〔 〕。 同时产生二 甲基硫酸醋 , 并且挥发至空气中 , 能形成酸雨 。 在新西兰和挪威
等地曾发生赤潮 〔
· ’〕 , 给渔业和旅游业带来巨大影响 , 在挪威还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 但毒素
尚未明了 。
年 月从我国福建省泉州湾到广东省饶平县一带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棕囊藻
赤潮 , 次年 月底 又南扩至汕尾海域 , 此次赤潮持续时间长 , 发生范围广 , 给当地的海洋养
渔业造成巨大损失 。
米氏裸甲藻 几 图版
细胞绿褐色 , 圆至椭圆形 。 背腹扁平 , 有时会形成细胞大小明显不同的亚族群 。 上锥
部半球形至宽圆锥形
,
在顶端处有一顶沟 , 自纵沟上端向上延伸至顶部并达背面 。 下锥部
的底端有凹陷 。 横沟位于 中央或略前 , 左旋 , 两端始末位移约 个细胞长 。 纵沟从横沟
处开始到底端 。 核椭圆形至豆形 , 位于上壳左侧 。 一 个叶绿体散生于细胞 中 , 每个叶
绿体含有 个明显的蛋白核 。 细胞长 一 拼 , 宽 一 拼 。
本种能产生溶血素 和 鱼毒
,
常 出现于北欧 、 澳大利亚
、 日
本 、新西兰和韩国水域 , 并在以上国家和地区发生过赤潮 , 造成渔农受损 〔‘ 〕

国内亦有此种
的赤潮记录 〔幻 。
年 一 月间在广东沿海及香港海域发生 了大规模的米氏裸 甲藻赤潮 , 赤潮带
经过海域米氏裸 甲藻浓度为 火 护 个 左右 。 由于其分泌溶血素和鱼毒素 , 损伤了
鱼鳃组织 , 并使鱼鳃出血 , 而且当米 氏裸 甲藻浓度达到 少 个 时 , 鱼类即发生大面积死
亡 , 因此给赤潮发生地区的海洋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
环节环沟藻 伪 图版
细胞椭圆形至 卵圆形 , 背腹略扁 。 在幼细胞的运动阶段 , 上锥部在顶端凹 入 , 形成 个
很宽的突起 。 上锥部通常比下锥部略短 。 横沟始末两端位移约 细胞长 。 纵沟长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伸入上锥部 , 下端直达细胞底端 。 细胞核大 , 椭圆形 , 位于上锥部靠近顶端处 。色素体多个 ,
周生 , 有时从细胞中央放射状排列 , 在上壳顶部有 个无色素体的无色区域 。 细胞长
拼 , 宽 一 拼 。
抱囊壁透 明 , 椭圆至 卵圆形 。 表面无纹 , 长 拌 , 宽 拼 。 萌发孔顶生 。 本
种是赤潮种 , 在 日本沿海等地引发赤潮〔‘ 〕。
年 月底在我国深圳湾蛇 口 海域发生了较大规模的该环沟藻赤潮 , 赤潮持续时
间较长 , 即使在下大雨时 , 也未能使赤潮消退 , 该种的爆发性生长与盐度和磷有关 〔的

印 图版
细胞为群体 , 常常由 个裸 甲藻状的大小相同的细胞组成 , 结合部稍有溢缩 , 每个细
胞均 含有 个细胞核 。 群体上部细胞略呈四边形 , 顶部略凸出 。 下部常为球形 , 末端较圆 。
细胞横沟移位约为 一 倍横沟宽 。 群体长 “ , 宽 一 拌 , 细胞内含有黄褐
色色素体多个 。
能产生抱囊 , 抱囊直径为 一 拼 , 囊壁具有许多尖刺 , 在接近基部处明显呈条纹
状 。 抱囊壁薄 , 呈茶褐色 。
该种在 日本懒户内海等地有分布 〔‘ 〕 , 在深圳湾环节环沟藻赤潮期间有该种藻存在 , 密
度最高可达 ‘ 个 。
具尾鳍藻 叩勺 一 一 图版
细胞个体大 , 侧面观不规则卵圆形 , 上壳低矮 , 略突或凹 。 下壳长 , 后部延伸成为长而
圆的突起 。 背腹最宽处在中央以下 , 横沟平或稍凹 上边翅向上伸展成漏斗状 , 并具有辐射
状肋 下边翅窄 , 向上伸展 , 无肋
。 纵沟左缘边翅长为体长的 一 , 右缘边翅短 , 近三
角形 。 壳板厚 , 上有龟纹和小孔 , 细胞长 一 ,川 、
, 宽 一 拼 。
本种为世界性种
, 主要分布在热带 、 亚热带的沿岸海域 。 日本曾报道在此赤潮发生前
后有鱼类大量死亡 〔’, 、 , 在菲律宾海域发现有有毒具尾鳍藻存在 〔川

该种与米 氏裸 甲藻同时存在于赤潮发生海域 , 而且浓度高达 护 个 , 特别是
在赤潮消退过程中 , 具尾鳍藻可取代米氏裸 甲藻成为优势种 。
海洋原甲藻 , 图版
藻体为单细胞 。 细胞形状 多变 , 壳面观卵形

亚梨形或近圆形 。 细胞前端圆 , 后端尖 ,
藻体中部最宽 , 顶刺尖长
,
翼片呈三角形
,
副刺短

鞭毛孔多个
,
位于细胞前端

壳板厚 , 坚
硬 , 表面覆盖着许 多排列规则

凹 陷的刺丝胞孔
。 细胞核呈“ ”形 , 位于细胞后半部 , 色素
体 个 , 褐色 , 板状 。 细胞长 一 拼
,
宽 一 “ 飞 , 顶刺长 一 拼 〔, 〕

本种是世界性种
, 广泛分布于沿海

河 口 和大洋海域

中国的南海 、 东海
、 香港和南沙
群岛等水域 皆有分布

是南海北部近岸水域常见种和诱发赤潮的主要种类 。 香港水域曾
发生过 次本种赤潮 〔’月
。 深圳湾 年 月 日一 月 日发生过本种赤潮 , 细胞密度
为 又 个 矛 〔‘ 勺
在深圳湾发生环沟藻赤潮期间 , 同时存在有海洋原 甲藻 , 而且 贝类消化腺内含有大量
海洋原 甲藻

利玛原甲藻 图版
细饱卵形 , 最宽处在中部以下
,
前端窄 , 顶端有一凹 入 , 无顶刺

壳板厚
, 四周散布刺丝
第 期 王朝晖等 广东沿海儿种赤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
胞孔 , 但中央处未见
。 细胞长 一 拼 , 宽 拌 。
本种分布于温带及热带海洋 , 属底栖或附生性 甲藻 , 常附生于海藻 、 珊瑚礁及沙岸或
泥沼上 , 有时营浮游生活 。 分布于澳洲
、 美国 、 加拿大
、 西班牙 、 法国 、葡萄牙等国 , 我国台湾
省鱼塘中有发现 〔’ 〕, 广东海域也有发现 。 有报道说 本种有毒 , 可产生腹泻性 贝毒 。
在米氏裸 甲藻赤潮发生的珠海海域底层水样中存在该种原 甲藻 , 浓度为 个 。
链状亚历山大藻 图版
细胞球形 , 长略大于宽 , 上壳与下壳半球形 , 大小相近

横沟位于中央 , 两端位移与横
沟等宽 , 纵沟深 , 后端较深
。 甲片薄 , 排列式为 , ‘ , ” , , , , 。 顶孔复合结构
〕 为三角形
,
有一大的鱼钩状顶孔和一椭圆形的前连接孔

后连接孔
位于后纵沟板的右侧 , 近边缘处 。 前

后连接孔在细胞长成后常闭合 , 细胞无腹孔

细胞
长 一 拌 , 宽 一 拼 。细胞有时形成少于 个细胞的链 , 但长链易断成 一 个细
胞的短链 。
抱囊圆柱状 。 表面光滑

本种分布广泛 多见于太平洋北部 , 在北美
、 日本

南非 、 智利均有报道 。 我国沿海有分
布 齐雨藻 、 钱锋曾报道本种在大鹏湾盐 田海域有分布 , 能产生 毒素 , 毒害人类


类 、 鱼类等 〔’〕。
在米氏裸 甲藻赤潮期间 , 链状亚历山大藻的密度也较大 , 达 ‘ 个 。
参 考 文 献
齐雨藻 , 钱锋 大鹏湾 几种甲藻的分类学研究 海洋与湖沼 , , 一 。
郭玉洁 大连湾赤潮生物 一 赤潮异湾藻 海洋 与湖沼
, 一
一 ’ 、 注 ‘· “ , ,己 ,
一 ‘ , , , ‘, , ,夕“

, 。 刀 。 , 、 , ,
〕 飞 , 一
、 飞 一 一 人 、
一 一 , 一
,
,
,
, 、 、 一 ,
王 , , 一
, 、 , ,
、 、 , 、。 玉 番 , 一
,

, 、 一 、 , ,‘、、 , , ‘之 , 了 ‘, ,补 、 、
、 护老 召了, , , 一 一
张水浸 , 陈其焕 , 曾朝文等 厦门港赤潮调查研究论文集 北京 海洋出版社 叫 ”一
, 。 。 、 恤 ,
·‘, , , ,‘ , , , , , 、 二 , , , , , 、 、。 , 。、 。 , 。 〔一
‘忆 , 八 “ ,

,

之 一 一 ’ ’ 〔 忿 “ 川 了飞又 召“ 卢石‘ 凡 ,
一矛‘ 人“ 刃 。口 乙矛 七
一 吕
‘ 。 、。 ‘ ’ 。 , , 一, 一 , ,
王飞 飞 一
于 〔 盆飞 〔 飞 之
,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卷

, ,
,
彭昆仑一次发生在深圳湾赤潮的初步报告 暨南大学学报
, 赤潮专刊
苏惠美 , 周宏农 有害微细藻类与贝类检验法 见 台湾行政院农委会编 渔业特刊第四十三号 台北 台湾行政院
农委会印 ,
八马一几,
,
, 而 刀 , , , , ,
卿 ,
,
,
,
, ,
, , 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