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THE BASIC FEATURES OF VEGETATION OF FOPING NATURE CONSERVATION IN SHAANXI PROVINCE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特征



全 文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9, 17 (1) : 22~ 28
J ourna l of W uhan B otan ica l Resea rch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特征Ξ
岳 明
(西北大学生物系 西安 710069)
党高弟 雍立军
(林业部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 723400)
提 要 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优势植物的区系地理特征、主要植被类型及其时空动态
特征进行了讨论。本区属中国2日本森林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温带分布属占较大比例, 热带分
布属也占相当比重。低中山森林植被优势植物以华中、华北及华东成分为主, 亚高山灌丛及草
甸则主要由唐古特成分及中国2喜马拉雅成分构成, 本区可被视为我国温带植物区系的典型
地区。本区植被可分为 3 个垂直自然带: (1)落叶阔叶栎林带 (2 000 m 以下) ; (2)落叶阔叶桦
林带 (2 000~ 2 500 m ) ; (3)针叶林带 (2 500 m 以上)。本区较广泛出现的油松 (P inus tabu lae2
f orm is) 和华山松 (P. arm and ii) 仅能在裸岩陡坡上发展为稳定群落, 故不能作为植被垂直带
划分的标志。
关键词 佛坪自然保护区, 植被, 植被类型, 区系特征, 植被垂直带
佛坪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等珍贵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自然保护区, 为我
国大熊猫分布的最东和最北界。区内气候温润, 且地处深山, 至今仍保存有甚为发育的植被。区内海拔高
差大, 地形复杂, 为许多物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植被是自然保护区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是保护区管
理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和指标之一。自 1979 年批准成立以来已积累了一些有关本区植被的资料, 但未见
系统报道。本文是以此次考察为基础整理而成, 为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系列研究之一。
1 保护区自然概况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的陕西佛坪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 107°44′~ 107°55′, 北纬
33°32′~ 33°43′, 面积约 350 km 2。全区属中起伏至大起伏花岗岩中山, 北界为秦岭主脊, 总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 最低点海拔 980 m , 最高点海拔 2 904 m , 相对高差 1 924 m。海拔 1 500~ 2 000 m 范围内多缓坡宽
谷, 而低海拔及高海拔区则多陡坡峡谷。
本区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城关气象站 (海拔 800 m )年均温 13℃, 7 月均温 27℃, 1 月均
温- 2℃, 年降雨量 950~ 1 200 mm , 雨季集中在 7、8、9 月。由于海拔高差的影响, 保护区内表现出差异明
显的山地气候, 大致 2 000 m 以下温暖湿润, 年均温 6~ 11℃。2 000 m 以上凉温湿润, 年均温 1~ 6℃。土
壤 由低山至亚高山逐渐过渡, 依次为黄棕壤 (< 1 300 m ) , 棕壤 (1 300~ 2 500 m ) , 暗棕壤 (2 400~
2 800 m )和草甸土 (2 600~ 2 904 m )。
本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格局, 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海拔
2 600 m 以上分布有斑块状亚高山灌丛和草甸。林下广布巴山木竹 (B ashan ia f arg esii)和华桔竹 (F arg e2Ξ 收稿日: 1997207211, 修回日: 1998206209。第一作者: 男, 31岁, 讲师 (博士) , 从事植物群落学及污染生态学研究。本研究受林业部佛坪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项目资助。
sia sp a thacea) , 这是大熊猫基本的食物来源。
2 植被物种组成及优势植物区系特征
2. 1 物种组成
组成本区植被的植物种类繁多, 计有高等植物 1 500 余种, 其中种子植物 1 336 种 (不含种下等级) ,
隶属 131 科 610 属1)。含种数较多的科有菊科 (110 种)、蔷薇科 (85 种)、禾本科 (79 种) , 其次有百合科、毛
茛科、豆科等。据 42 个样地统计 (森林群落 33 个, 20 m ×20 m ; 亚高山灌丛和草甸 9 个, 灌丛 5 m ×5 m ,
草甸 1 m ×1 m ) , 共出现种子植物 295 种, 其中木本植物 159 种, 草本植物 136 种, 分别占总种数的
5319% 和 4611%。依R aunk ier 生活型系统作出本区植被生活型谱如表 1。表 1 显示, 高位芽植物占优
(5319% ) , 地面芽植物次之 (3913% ) , 反映出本区气候受海洋性季风的强烈影响, 夏季温热多雨而冬季
偏干冷。常绿阔叶高位芽植物共 21 种, 占高位芽植物总数的 13123% , 虽然其常不作为建群种, 但也显著
影响了本区植被的外貌与季相。同时也说明本区植被与典型落叶阔叶林〔1, 2〕有较大差别, 表明其显著的
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的性质。
表 1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生活型谱
T able 1 L ife2fo rm spectrum of vegetat ion in Fop ing N ature Conservation
高位芽植物 Phanerophytes3
大、中 (> 8m )
M acro,M eso
DB EB EC DC
小 (2~ 8 m )
M icro
DB EB
矮 (0. 5~ 2 m )
N ano
DB EB
藤本
Scanden tia
DB EB
地上芽
植物
Cham ae2
phytes
地面芽
植物
H em ic2
ryp to2
phytes
地下芽
植物
Geo2
phytes
一年生
植物
T hero2
phytes
种数
N o. of species 25 3 8 1 45 9 42 6 17 3 3 116 17 0
百分比 (% )
Percen tage 8. 47 1. 02 2. 71 0. 34 15. 25 3. 05 14. 23 2. 04 5. 76 1. 02 1. 02 39. 32 5. 76 0. 003 D: D eciduous; B: B road- leaved; E: Evergreen; C: Con iferous
2. 2 优势植物区系地理特征
森林植被占保护区面积的 85% 以上, 其建群种所在的属多数为北温带分布属, 如栎属 (Q uercus)、桦
属 (B etu la)、松属 (P inus)、杨属 (P op u lus)、冷杉 (A bies) 和云杉属 (P icea) 等。属热带2亚热带分布类型的
属也很常见, 但多为伴生植物, 如黄檀属 (D alberg ia )、卫茅属 (E uonym us)、柿属 (D iospy ros)、朴属
(Celtis)、泡花树属 (M eliosm a)、山胡椒属 (L itsea) 等。组成我国亚热带森林的主要科如樟科、壳斗科、山
茶科、金缕梅科的植物在本区均有出现, 如香叶树 (L ind era comm unis)、  (Q uercus g lauce)、刺叶栎 (Q.
sp inosa)、陕西紫茎 (S tew arti shensiensis)、枫香 (L iqu id am bar f orm osana)等。
从植被优势植物种的地理成分来看, 不同植被垂直带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和一定的替代现象。森林
植被优势植物基本为中国2日本分布类型。海拔 2 000 m 以下, 建群种以华北成分为主, 如栓皮栎 (Q.
variabilis)、锐齿槲栎 (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油松等。同时也有许多华中和华东成分成为建群种或
优势种, 如华中成分的铁杉 (T sug a ch inensis)、秦岭冷杉 (A bies ch inensis)、拐枣 (H oven ia d u lcis) 等, 华东
成分如短柄 栎 (Q. serra ta var. brev ip etiola ta )、化 香 ( P la ty cary a strobilacea )、亮 叶 桦 (B etu la
lum in if era )、榉 (Z elkova serra ta)、板栗 (Castanea m ollissim a)等。海拔 2 000 m 以上森林群落建群种则以
华中成分为主, 如红桦 (B . a lbo2sinensis)、牛皮桦 (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刺叶栎、铁杉、巴杉
冷杉 (A bies f arg esii)、太白红杉 (L arix ch inensis)、秦岭冷杉等。其它一些成分如西南成分的华山松、秦岭
  1)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佛坪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考察资料汇编, 1989。
32 第 1 期        岳 明等: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特征
特有成分太白杨 (P op u lus p u rd om ii)也可形成优势。而华北成分除青  (P icea w ilson ii) 外, 在这一范围
内仅作为混生成分出现在群落中。在海拔 2 600 m 以上与森林群落呈镶嵌分布的斑块状亚高山灌丛及
草甸中, 优势植物主要为唐古特成分, 如头花杜鹃 (R hod od end ron cap ita tum )、紫苞风毛菊 (S aussu rea io2
d osteg ia ) , 和中国2喜马拉雅成分, 如禾叶嵩草 (K obresia g ram in if olia) 及北极高山成分如球穗蓼 (P oly 2
g onum sp haerostachy um )等。
因为本区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域, 植被地理成分复杂, 联系广泛。各种不同地理成分的植物
在植物群落中结合在一起的现象十分普遍。如短柄 栎林中, 热带性质的黄檀属、化香属 (P la ty cary a)与
温带性质的胡枝子属 (L esp ed ez a)、杜鹃属 (R hod od end ron) 等同居一个林下; 热带成分求米草属 (Op us2
m enus)与典型的北温带成分鹿蹄草属 (Py rola)、水晶兰属 (M onotrop a)在同一个群落中混杂分布。
近缘种在垂直方向上的替代现象也比较明显。如海拔 1 350 m 以下, 栓皮栎占优势, 1 300~ 1 500 m
则为短柄 栎取代, 1 500~ 2 000 m 锐齿槲栎占据了绝对优势; 松属的油松分布于 1 000~ 1 750 m , 以上
则为华山松替代。胡枝子属 (L esp ed ez a)的胡枝子 (L . bicolor)沿海拔梯度在数量上明显地表现出被美丽
胡枝子 (L . f orm osa)和绿叶胡枝子 (L . buerg eri)取代的趋势。另外蔷薇属 (R osa)、忍冬属 (L onicera)、荚 
属 (V ibu rnum )也有类似的替代现象。
上述特点也说明了本区植被的过渡性质, 代表暖温带到亚热带过渡区域的华中成分在植被中起重
要作用。虽然其温带性质是明显的, 但又与各种类型的热带分布有广泛的联系。
3 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3. 1 植被类型
本区主要植被类型见表 2。本区植被以森林为主, 优势类型依海拔自下而上为栎林、桦林及巴山冷
杉林。另外, 海拔 1 300~ 2 000 m 范围内的宽阔沟谷中广泛分布有落叶阔叶杂木林。常见树种有太白杨、
拐枣、亮叶桦、七叶树 (A escu lus ch inensis)、铁杉、领春木 (E up telea p leiosp erm a)、锐齿槲栎、红桦、水曲柳
(F rax inus m and schu rica)、秦岭冷杉、山白树 (S inow ilson ia henry i)等, 其内多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3. 2 植被垂直带谱
本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的垂直高度、分布范围等基本情况如表 2。其植被垂直分布的基本特点
是植被垂直带完整, 不稳定类型少而且分布面积小; 除低山地区外, 中、成年林占绝大多数, 这为本区植
被垂直带的划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植被垂直带谱在秦岭南坡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表 2 佛坪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T able 2 V egetat ion types and their distribu tion in Fop ing N ature Conservation
群落
Comm unity
优势植物
Dom inan t species
分布高度 (m )
D istribu tion
alt itude
分布范围
D istribu tion
area range
1. 栓皮栎林
 Fo rm. Q uercus variabilis
化香 P la ty cary a strobilacea
短柄 栎Q. serra ta var. brev ip etiola ta
板栗Q. m ollissim a
< 1 300 广泛W ide
2. 板栗林
 Fo rm. Q. m ollissim a
栓皮栎Q uercus variabilis
油松 P inus tabu laef om is < 1 350
局部
L im ited
3. 短柄 栎林
 Fo rm. Q. serra ta var. brev ip etiola ta
锐齿槲栎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栓皮栎Q uercus variabilis
青蛙皮槭A cer d av id ii
1 350~ 1 700 广泛W ide
4. 锐齿槲栎林
 Fo rm. 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短柄 栎Q. serra ta var. brev ip etiola ta
漆树R hus vern icif lua
担齿鹅耳枥Carp inus simp licid en ta
1 300~ 2 000 极广泛P revailing
5. 刺叶栎林
 Fo rm. Q. sp inosa
铁杉 T sug a ch inensis
华山松 P inus arm and ii
锐齿槲栎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1 900~ 2 200 局部L im ited
4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7 卷 
  续表 2
群落
Comm unity
优势植物
Dom inan t species
分布高度 (m )
D istribu tion
alt itude
分布范围
D istribu tion
area range
6. 红桦林
 Fo rm. B etu la a lbo2sinensis 牛皮桦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华山松 P inus arm and i铁杉 T sug a ch inensis 1 850~ 2 300 极广泛P revailing
7. 牛皮桦林
 Fo rm. 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2
 triona lis
巴杉冷杉A bies f a rg esii
红桦B . a lbo2sinensis
华山松 P. arm and ii
2 100~ 2 600 极广泛P revailing
8. 油松林
 Fo rm. P. tabu laef orm is 锐齿槲栎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1 100~ 1 800
局部
L im ited
9. 华山松林
 Fo rm. P. arm and ii
锐齿槲栎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红桦B . a lbo2sinensis
刺叶栎Q. sp inosa
1 700~ 2 300 局部L im ited
10. 铁杉林
Fo rm. T sug a ch inensis
华山松 P. arm and ii
牛皮桦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
锐齿槲栎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1 800~ 2 200 局部L im ited
11. 秦岭冷杉林
Fo rm. A bies ch inensis
红桦B . a lbo2sinensis
铁杉 T sug a ch inensis 1 700~ 1 900
零星
F ragm entary
12. 青 林
F orm. P icea w ilson ii
牛皮桦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
五角枫A cer m ono 1 900~ 2 100
零星
F ragm entary
13. 巴杉冷杉林
Fo rm. A . f a rg esii 牛皮桦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 2 400~ 2 800 极广泛P revailing
14. 太白红杉林
Fo rm. L arix ch inensis
牛皮桦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
巴杉冷杉A . f org esii 2 700~ 2 900
局部
L im ited
15. 川滇绣线菊灌丛
Fo rm. S p iraea schneid eriana
高山柳 S a lix cup u la ris
陇塞忍冬L on icera tang u tica 2 600~ 2 900
零星
F ragm entary
16. 华桔竹灌丛
Fo rm. F arg esia sp a thacea 秦岭小檗B erberis am u rensis 2 600~ 2 900
局部
L im ited
17. 头花杜鹃灌丛
Fo rm. R hod od end ron cap ita tum
川滇绣线菊 S p iraea schneid eriana
华西银蜡梅 P oten tilla arbuscu la 2 600~ 2 900
零星
F ragm entary
18. 毛状苔草甸
Fo rm. Carex cap illif orm is
紫苞风毛菊 S aussu rea iod osteg ia
太白银莲花A nem one ta ip a iensis 2 700~ 2 900
零星
F ragm entary
19. 禾叶嵩草草甸
Fo rm. K obresia g ram in if olia
假水生龙胆Gen tiana p seud oaqua tica
紫苞风毛菊 S aussu rea iod osteg ia 2 600~ 2 900
零星
F ragm entary
20. 球穗蓼草甸
Fo rm. P oly g onum sp haerostachy um
头花杜鹃R hod od end ron cap ita tum
毛状苔Carex cap illif orm is 2 600~ 2 900
零星
F ragm entary
  代表一个垂直带或亚带的植被类型应是广泛分布于该带或亚带中等条件下 (如坡中部, 土壤干湿适
中、发育正常等) , 能反映垂直带主要气候、土壤特征的顶极植物群落, 即植被垂直带应与气候带、土壤带
相联系。这里所说的顶极群落指处于演替晚期阶段且自我稳定, 不存在演替证据的植物群落〔3〕。一般情
况下, 地带性群系的分布局限在气候亚带范围内, 而植被型是一定的气候区域的产物〔4〕, 因此将地带性
群系作为植被亚带的代表, 植被型则作为植被垂直带的代表。据此原则, 将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分为 3
个基本垂直自然带 (图 1)。
海拔 2 000 m 以下为栎林带, 以 1 300 m 为界又可分为栓皮栎亚带和锐齿槲栎亚带, 其中栓皮栎亚
带可向保护区境外下延至海拔 800 m 左右。带内除表征本带特征的两类栎林外, 还有许多其它群落类
型。油松林多分布于海拔 1 800 m 以下的陡峭山梁及峰顶。短柄 栎林则主要分布于 1 400~ 1 800 m 的
阳坡上, 生境较同亚带的锐齿槲栎林略为干燥。本区落叶阔叶杂木林也主要分布于栎林带的宽阔沟谷
中。本带为幅度最广的自然带, 林下广布巴山木竹, 是大熊猫冬春季的主要栖息地。栓皮栎亚带虽然也属
巴山木竹的自然分布区, 但因人类活动的影响, 巴山木竹基本上不成为林下优势层。带内群落灌木层优
势种还有短枝六道木 (A belia eng leriana)、胡枝子 (L esp ed ez a bicolor)、木姜子 (L istea p ung ens) 等。草本
层优势种常为大披针苔 (Carex lanceola ta)。当巴山木竹成为林下优势种时, 常无明显草本优势种。
海拔 2 000~ 2 500 m 为桦林带, 包括红桦林和牛皮桦林。大致前者在下, 后者在上。华山松林、铁杉
52 第 1 期        岳 明等: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特征
1. 亚高山灌丛和草甸 Subalp ine sh rubs and m eadow; 2. 太白红杉林 Fo rm.
L arix ch inensis; 3. 巴杉冷杉林 Fo rm. A bies f a rg esii; 4. 牛皮桦林 Fo rm. B . a l2
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 5. 红桦林 Fo rm. B etu la a lbo2sinensis; 6. 华山松
林 Fo rm. P. arm and ii; 7. 铁杉林 Fo rm. T sug a ch inensis; 8. 锐齿槲栎林 Fo rm.
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9. 短柄 栎林 Fo rm. Q. serra ta var. brev ip etiola ta;
10. 油松林 Fo rm. P. tabu laef orm is; 11. 栓皮栎林 Fo rm. Q uercus variabilis; 12.
板栗林 Fo rm. Q. m ollissim a; 13. 沟谷杂木林N on2dom inance2species fo restÉ . 草甸土M eadow so il; Ê . 暗棕壤D ark brow n so il; Ë . 棕壤B row n so il; Ì .
黄棕壤 Yellow brow n so il
a. 冷湿 Co ld and mo ist; b. 凉润 Coo l and som ew hat mo ist; c. 温润 Som ew hat
w arm and hum id; d. 暖燥W arm and som ew hat dry
A. 寒温带 Coo l temperate zone; B. 中温带M oderate temperate zone; C. 暖温
带W arm temperate zone
图 1 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
F ig. 1 T he vertical vegetation spectrum of Fop ing N atu re Conservation
林和刺叶栎林主要分布于桦林
带, 优势树种较多, 有时形成混交
林。林下的优势灌木多为华桔竹,
其在林下经常形成背景化。除此
而外, 峨眉蔷薇 (R osa om eiensis)、
陇塞忍冬 (L onicera tang u tica )、
细枝绣线菊 (S p iraea m y rtilloi2
d es) 等也可形成优势。草本层优
势种有毛状苔 (Carex cap illif or2
m is )、假冷蕨 (P seud ocy stop teris
sp inu losa )、大花糙苏 (P h lom ia
m eg alan tha)等。
2 500 m 以上为针叶林带,
大部地段为巴杉冷杉林占据, 山
脊或峰顶多强风处分布有亚高山
灌丛和草甸。太白红杉林仅在海
拔最高的光头山和鲁班寨的局部
地区有分布, 这一高度是太白红
杉在秦岭分布的低限〔1, 5〕。巴杉冷
杉林和太白红杉林林下灌木优势
种多为华桔竹、金背杜鹃 (R hod o2
d end ron p rz ew alsk ii) 和太白杜鹃 (R. p u rd om ii) , 草本优势种有禾叶嵩草、碎米荠 (Card am ina leucan2
tha)、毛状苔等。本带及桦林带是大熊猫夏季的主要栖息地。
4 植被的时空动态
现存植被是不断演变着的植物群落在某一时空状态下的具体表现, 时空动态是植被重要特征之一。
4. 1 栎林带
由于海拔较低, 带内自然植被曾经或正受到人类活动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栓皮栎亚带, 地处保
护区外围, 栎类树常遭砍伐以培养香菇、木耳或作薪炭。栎林破坏后形成以胡枝子、蔷薇 (R osa spp. )、粉
背黄栌 (Cotinus cog gy g ria var. cinerea)、苦糖果 (L onicera stard i)及悬钩子 (R ubus spp. )等组成的次生灌
丛; 或者萌生为栎类矮林, 其内混生有化香、盐肤木 (R hus ch inensis) 等较喜阳而耐旱的树种, 这种情况下
林下巴山木竹完全消失。锐齿槲栎林是本带分布最广的群落, 在山间开阔的谷地上, 它可以取代过去垦
殖而后撂荒的地段上以太白杨、亮叶桦、红桦组成的杂木林。在三官庙到蒸笼场一带, 可以找到从弃耕地
草本群落、灌丛、杨桦林直到顶极锐齿槲栎林的各个演替阶段的群落。那一带曾是保护区内人口密度较
大的地区。进展演替过程中巴山木竹常逐渐成为林下优势种。油松林虽很常见, 但除生于峭壁梁顶处外,
基本将为栎林所取代。坡面上油松林下更新苗以栎类为主, 有些林分内锐齿槲栎已居乔木层第二亚层,
其取代油松的趋势十分明显。
4. 2 桦林带
桦木林成带状广泛分布于秦岭南北坡落叶阔叶林上部〔5, 6〕。保护区内红桦个体出现于海拔 1 600~
2 600 m , 牛皮桦则主要出现在 1 850 m 以上地段。成林的红桦、牛皮桦集中分布于海拔 1 900~ 2 500 m。
关于两类桦林的演替地位分歧较大〔1, 6, 7〕, 但孢粉资料证实秦岭桦林存在的历史久远, 是全新世以来适应
6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7 卷 
于凉温湿润气候的顶极群落〔6〕。与邻近的太白山相比, 本区牛皮桦林显然还未达到其可能的最大分布高
度。 太白山牛皮桦林可分布至海拔 3 100 m。保护区秦岭主脊以北 (属周至县) 的牛皮桦林已升至
2 800 m , 从而与主脊以南本区界内的巴杉冷杉林上限相连。主脊的一些鞍形地段常可见到以牛皮桦和
毛花槭 (A cer erian thum )为优势的阔叶林。这些现象暗示本区牛皮桦林存在上移的可能性。主要分布于
本带内的华山松林与油松林相似, 多数情况下是不稳定的。
4. 3 针叶林带
带内除广泛分布的巴杉冷杉林外, 保护区北部一带梁脊上还分布有灌丛和草甸, 太白红杉林仅有小
斑块状分布。本区灌丛和草甸分布的海拔高度远较太白山低〔1, 8〕, 原因有二, 一是山顶效应, 山脊梁顶多
强风, 不仅能摧毁乔木的芽苞, 胸径 40 cm 的巴杉冷杉亦可被其连根拔起, 这样使得灌丛和草甸在这类
地段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二是地体因素, 本区所处的秦岭南坡高海拔地区比北坡更为陡峻, 土壤的形成
和积累过程缓慢, 限制了一些乔木的上移。北坡桦林直升至顶的现象说明本区森林现实分布区上限并非
其温度低限。调查显示, 带内灌丛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巴杉冷杉和牛皮桦的幼苗、幼树, 但由于强风, 乔
木长至一定高度又将可能被摧毁。这种自然的扰动使这一区域的植被经常性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就动
态的观点而言, 本区海拔高度范围内的草甸显然是不稳定的〔8〕, 已能看到华桔竹、高山柳 (S a lix cup u2
la ris)、细枝绣线菊等向草甸中扩展的显著迹象, 这也正是在垂直带划分中未将灌丛草甸单独划带的主
要原因。
5 讨论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中段南坡, 其植被的垂直带谱对秦岭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保护区植被的复
杂性超过同属秦岭南坡的旬河流域〔9〕。亚热带北缘较典型的群落如刺叶栎林和短柄 栎林在旬河流域
基本不出现, 与邻近地区的差异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决定。保护区北面高大的太白山 (3 767 m ) 对南
下寒冷气流的阻挡加上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和南北向深切的河谷正与东南暖湿气流相迎, 使本区成为
秦岭南坡水热条件较优越的一个区域。油松和华山松是秦岭落叶阔叶林带中常见的针叶树种, 局部区域
可形成优势群落。因此一些学者将秦岭南坡 1 300~ 2 300 m 划分为针阔混交林带〔10〕。从本区的情况看,
松林多分布于峭壁及梁脊上, 或是在阔叶林被破坏后的迹地上发展而来。岭脊有些较宽阔而土壤发育较
好的地段上松林则常被阔叶林隔断。因此, 松林具有演替早期阶段的特性, 虽然在裸岩陡壁上能自我稳
定, 但因为其分布面积远小于阔叶林, 因此将松作为 1 300~ 2 300 m 垂直自然带划分的标志是不太合适
的。
巴山木竹一般分布于海拔 1 100~ 1 800 m 的林下, 人类活动将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基质旱化, 从而使
巴山木竹逐渐退出。陕西峨眉蕨 (L unathy rium g ira ld ii) 和中日金星蕨 (P ara thelyp teris n ipp on ica) 在林
下的大量出现可作为巴山木竹层退化的标志。对这类群落应加强保护以扩大巴山木竹的分布。
致谢 承西北大学生物系任毅先生帮助鉴定部分植物标本, 特致谢意。
参 考 文 献
1 朱志诚. 秦岭太白山森林主要类型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陕西林业科技, 1981 (5) : 29~ 39.
2 李家俊.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植被类型考察报告. 见: 李家俊主编.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论文集. 西
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141~ 158
3 H J 欧斯汀著. 吴中伦译. 植物群落的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66. 134~ 150
4 王伯荪. 植物群落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 214~ 244
5 朱志诚. 秦岭及其以北黄土区植被地带性特征. 地理科学, 1991, 11 (5) : 157~ 163
6 朱志诚. 秦岭太白山桦林的稳定性.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1, 9 (2) : 169~ 175
7 傅志军, 郭俊理. 太白山红桦林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1994, 18 (3) : 261~ 270
72 第 1 期        岳 明等: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基本特征
8 朱志诚. 秦岭太白山高山区冰蚀原生裸地植被演替的初步探讨. 科学通报, 1979, 24 (22) : 1 041~ 1 043
9 康慕谊. 秦岭南坡旬河流域森林植被生态种组的初步研究.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 1993, 17 (1) : 9~ 19
10 方正, 高淑贞. 秦岭太白山南北坡的植被垂直带谱.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63, 1 (1~ 2) : 162~ 163
THE BASIC FEATURES OF VEGETATION
OF FOP ING NATURE CONSERVATION
IN SHAANX I PROV INCE
Yue M ing
(D ep artm en t of B iology , N orthw est
U n iversity X i’an 710069)
D ang Gaodi Yong L ijun
(F op ing N a tu re Conserva tion Fop ing,
Shaanx i 723400)
Abstract Fop ing N ature Conservation (FN C) is the no rthernmo st and easternmo st distribu tion area of
gian t panda in Ch ina. T he geograph ical elem ents of FN C vegetat ion are very comp lex because th is region
is a convergen t and transit ional zone of m any flo rist ic compo sit ions. T he genera of seed p lan t of tempe2
ra te distribu tion patterns take a p redom inated po sit ion, and the trop ical elem ents are also comparatively
rich. T he vegetat ion of FN C could be divided in to th ree vert ical zones: (1) deciduous broad2leaved oak
fo rest zone (below 2 000 m ) ,m ain ly including Q uercus variabilis fo rest,Q. a liena var. acu teserra ta fo rest
and Q. serra ta var. brev ip etiola ta fo rest; (2) deciduous broad2leaved b irch fo rest zone (2 000~ 2 500 m ) ,
in w h ich B etu la a lbo2sinensis fo rest and B . a lbo2sinensis var. sep ten triona lis fo rest are the sym bo l; (3)
subalp ine con iferous fo rest zone (above 2 500 m ) ,w here almo st all the space are occup ied by A bies f ar2
g esii fo rest. T here are also m any comm unit ies in o r among these vert ical zones. P ine fo rest can no t be
recogn ized as the typ ical sym bo l of vegetat ion vert ical zone in th is area since they are in the risk of re2
p lacem ent by oak fo rest.
Key word Fop ing N ature Conservation, V egetat ion, V egetat ion type, F lo rist ic characterist ics, V ege2
ta t ion vert ical zone
82 武 汉 植 物 学 研 究                 第 17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