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Reaction of Pollen Fertility to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Stresses in CMS-Based Hybrid Cotton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



全 文 :作物学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2009, 35(11): 2085−2090 http://www.chinacrops.org/zwxb/
ISSN 0496-3490; CODEN TSHPA9 E-mail: xbzw@chinajournal.net.cn

本研究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项目[2004CB1173050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00694), 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2008C2208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306093)资助。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王学德, E-mail: xdwang@zju.edu.cn
第一作者联系方式: E-mail: fannimi2001@zju.edu.cn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9-03-23;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9-06-25.
DOI: 10.3724/SP.J.1006.2009.02085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
倪 密 1 王学德 1,* 张昭伟 1 朱云国 2 张海平 1 邵明彦 1 袁淑娜 1
刘英新 1 文国吉 1
1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9; 2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海 200092
摘 要: 为研究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的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稳定性问题,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
配制 2 个三系杂交棉组合, 抗 A×浙大强恢(记作:强恢 F1)和抗 A×DES-HMF277(记作:弱恢 F1), 并以保持系(抗 B)
为对照, 分别进行温室控温试验和田间自然温度试验, 分析三系杂交棉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和花粉育性转换(可
育至不育)的临界温度。试验表明, 一般三系杂交棉的花粉育性对胁迫温度的反应比保持系敏感, 常常花粉散粉少和
花粉活力较低。不同三系杂交棉组合对胁迫温度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强恢 F1明显高于弱恢 F1, 与保持系的育性相
似, 可育花粉率和自交结铃率较高, 不孕籽率较低。经可育花粉率(Y)与温度(T)的回归分析, 花粉育性转换的临界温
度符合 Y = a (T–Topt)2+b模型。强恢 F1育性转换的上限和下限温度分别为 38.0℃和 13.0 , ℃ 弱恢 F1为 36.0℃和 14.0 , ℃
保持系为 38.5℃和 10.0℃。与低温胁迫比较, 高温胁迫在我国大部分棉区更普遍, 持续时间更长, 对产量影响更大。
提高三系杂交棉在胁迫气温条件下的花粉育性的稳定性是近期育种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气温胁迫; 育性; 临界温度
Reaction of Pollen Fertility to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Stresses in CMS-Based
Hybrid Cotton
NI Mi1, WANG Xue-De1,*, ZHANG Zhao-Wei1, ZHU Yun-Guo2, ZHANG Hai-Ping1, SHAO Ming-Yan1,
YUAN Shu-Na1, LIU Ying-Xin1, and WEN Guo-Ji1
1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technolog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 2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Tongji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Planting CMS-based hybrid cott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use cotton heterosis. Fertility of hybrid cotton pollens is in-
fluenced by cultivar, climatic conditions,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ests. Among all the factors, temperature is the primary one
affecting cotton growth, the following is air humidity. Stability of pollen fertility under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stresses, associ-
ated with the heterosis expression of CMS-based hybrids, is the main point to elucidate in this study. The fertility differences be-
tween hybrids and the maintainer were compared by testing the percentage of fertile pollens in the greenhouse experiment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led and the field experiment with natural temperature. In addition, percentage of setting bolls and percentage
of aborted seeds were tested in the field experiment. Pollen fertility was checked by benzidine-Naphthol fluorescence microscopic
method, while cross-pollination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by dusting pollen obtained from corresponding restorers, then per-
centage of setting bolls and percentage of aborted seeds were determined by calculating the number of bolls or seeds, respectively.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s for upper limit and lower limit were searched from different given consistent temperatures, which each
temperature was kept for eight days in the greenhouse when cotton pollens turned from fertility to ster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ponse of CMS-based hybrids to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stress was more sensitive than that of the maintainer, while the
former usually had lower stability in pollen vitality under the stress. However, different CMS-based hybrids had various toler-
ances to temperature stress, for example, hybrids (F1) restored by Zheda strong restorer showed higher pollen viability, more set-
ting bolls and less aborted seeds under the stress than others. The response of pollen fertility to air temperature had a 5-day’s delay
in the field. Furthermore, the changes of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we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curve of the percentage of pol-
len viability than those of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It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for several days before anthesis
2086 作 物 学 报 第 35卷

affected the viability of pollen more salient. The Quadratic model [Y = a (T–Topt)2+b], applied to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en viability (Y) and temperature (T), was best described as the temperature response functions of pollen fertility. According to
actual observ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 from the model above, the upper and lower critical temperatures for shift of
fertility were 38.0 and 13.0 for hybrids restored by Zheda strong restorer, 36.0 and 14.0 for hybrids restored by ℃ ℃ ℃ ℃
DES-HMF277, and 38.5 and 10.0 for their maintainer. Compared with the low temperature stress, in the major co℃ ℃ t-
ton-growing areas of China, high temperature stress was more widespread, with longer duration and greater impact on yield. Im-
proving the pollen fertility stability of CMS-based hybrid cotton under extreme temperature stress is an important goal in recent
breeding program.
Keywords: Cott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Temperature stress; Pollen fertility; Critical temperatures
棉花是喜温作物, 在适温条件下, 其生理代谢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生育进程加快和生育期缩短;
但在生殖生长期对气温十分敏感, 过高或过低气温
常使花粉生活力下降 , 导致大量蕾铃脱落。Reddy
等 [1]控温试验表明 , 昼夜温度 35 /27℃ ℃条件下有
10%的棉铃和花蕾脱落, 在 40 /32℃ ℃高温条件下,
植株上所有花芽全部脱落。余新隆等[2]报道, 高温天
气致使湖北种植的抗虫棉花药不同程度地不开裂 ,
花粉发育受阻, 生活力下降。洪继仁[3]在高温年份测
定花粉的萌发率 , 指出高温对花粉育性的影响显
著。张小全等[4]观察到海岛棉花粉对高温更敏感, 持
续35℃左右数日, 育性迅速下降, 导致蕾铃脱落严重。
三系杂交棉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
制种的棉花杂种第一代, 具有制种效率高和成本低
的优点, 受到广泛重视。但是,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
三系杂交棉与常规棉比较, 其花粉育性对气温敏感
性更为突出, 尤其在持续数天的低温或高温天气下,
花药开裂不充分, 不能很好地散出花粉, 且含有较
多的弱生活力乃至不育的花粉粒。这一方面降低三
系杂交棉的结铃率, 导致减产; 另一方面不孕籽率
的上升, 影响纤维品质。虽然三系杂交棉是棉花杂
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 但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尚缺
乏深入研究。如何提高三系杂交棉耐高、低温胁迫
的能力, 已成为三系杂交棉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此, 我们研究了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的变化
规律, 以及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 旨在明确其
育性转换的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 以及育性良好的
适宜温度范围, 为三系杂交棉的育种与栽培提供理
论论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以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抗 A 为母本,
分别与恢复系浙大强恢和 DES-HMF277 杂交配制 2
个三系杂交棉组合(强恢 F1和弱恢 F1), 保持系为抗
B(对照)。3个材料均为陆地棉(G. hirsutum L.)类型,
其中强恢 F1的恢复系浙大强恢是以哈克尼西棉细胞
质雄性不育的传统恢复系 DES-HMF277 为受体, 用
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将 GST 基因导入受体中选育而
成的对不育系具有强恢复力的转基因恢复系[5]。
1.2 试验方法
在浙江大学实验农场分别进行温室试验和田间
试验, 观察和统计各材料可育花粉率、自交结铃率
和不孕籽率的变化, 研究三系杂交棉在不同温度下
育性变化规律及其对胁迫温度的反应。
1.2.1 温室试验 温室内的控温装置为 2 台艾美
特牌暖风机(最大功率 1 800 W, 额定功率 1 200 W,
最小功率 800 W), 以温度感应电源开关(LX-008 型
温控导电表, 或称电接点温度计)控温。导电表对温
度变化反应灵敏, 精确到 0.1℃。通过其启动或停止
加热装置使温室温度在指定温度上下 0.3℃范围内
浮动。
2004 年 12 月 10 日在温室播种各材料, 使温室
温度保持在 24~30 , ℃ 确保棉花正常出苗和生长发
育。2005年 2月 10日开始现蕾, 3月 10日起陆续开
花, 取每个材料生长正常的棉株 10 株, 用于观察记
载。为适应 2 月至 8 月气温由低向高的变化, 配合
室外气温进行低温至高温处理, 2月 15日至 4月 14
日进行低温(10~16 )℃ 处理, 4月 15日至 5月 30日进
行适温(20~30 )℃ 处理, 6月 1日至 8月 15日进行高
温(33~40 )℃ 处理。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花粉育性的
变化, 研究其下限温度、适宜温度和上限温度。
为使花粉发育处于一个恒定的处理温度, 每个
处理温度恒定时期平均为 8 d。在这 8 d的恒温条件
下各个材料的花粉育性差异明显。取持续恒温处理
的第 8天的花朵用于花粉育性测定。
1.2.2 田间试验 2005年 4月 30日在田间播种 3
个材料, 小区面积 20 m2, 种植密度每公顷 42 000株,
常规田间管理。在田间放置最高气温计和最低气温
计, 从 2005年 6月 10日至同年 11月 20日, 逐日记
录每天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度。试验以每 5 d 一个气
温处理, 统计每 5 d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在
第 11期 倪 密等: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 2087


棉花开花期, 每 5 d 取各个材料的花药用于可育花
粉率的测定, 每天对开花前一天的花蕾进行人工自
交和挂牌(记上自交日期)用于测定自交结铃率和不
孕籽率。
1.3 花粉育性的测定
1.3.1 可育花粉率[6] 取次日开花的花药于载玻
片上, 先加 1~2滴联苯胺-甲萘酚试剂, 再加 1滴 3%
过氧化氢, 用镊子压碎花药使其花粉散出, 染色 3
min后, 显微镜下观察。每个材料观察 3次, 每次观
察 10个视野, 共 700个以上花粉粒。染色深的形态
正常的花粉为可育花粉, 可育花粉率(%) = (可育花
粉粒数/总观察花粉粒数)×100%。
1.3.2 自交结铃率 2005年 6月 10日至 11月 20
日, 每天对 3 个材料进行自交, 记录每次所做自交
的花朵数, 挂牌并标明自交日期。在 11 月底, 以每
5 d为一个处理, 统计自交成铃数和总自交花朵数。
自交结铃率(%) = (自交成铃数/总自交花朵数) × 100%。
1.3.3 不孕籽率 与正常的棉花种子相比, 不孕
籽实际上是退化的未受精的胚珠, 颜色较浅呈褐色
或黄褐色, 其表面纤维少而短。收花后, 各材料每次
处理(5 d)分别取 20个挂牌的自交铃。不孕籽率(%) =
(不孕籽数/自交铃的胚珠数)×100%。
1.4 数据分析
分别采用二次[7]、三次或更高次方程[8]和双线型
方程 [9]对每个处理温度(T)的可育花粉率(Y)进行非
线性回归分析, 获得拟合度最高的育性模拟方程 Y
= a (T–Topt)2+b。通过 SAS 软件(9.1 ver.) PROC
MODEL程序确定该方程中的常数项 a和 b, 以及花
粉发育的最适温度 (Topt)。然后 , 根据 Tmax= Topt
+ /b a− 方程和 Tmin= Topt – /b a− 方程, 获得花粉
育性的上限温度(Tmax)和下限温度(Tmin)。各参数的方
差分析和相关分析也是在 SAS中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的上限温度、适宜温度
和下限温度
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响应与植物体内的酶促
反应对温度的响应具有相似性, 都呈非线性关系[10]。
如图 1 所示, 在温室控温条件下, 强恢 F1、弱恢 F1
和保持系的可育花粉率与温度(10~40 )℃ 间呈非线性
关系。根据温室种植的 3个材料在不同处理温度(T)
条件下观察到的可育花粉率(Y)数据, 经曲线拟合分
析, 得到的最高拟合度方程为 Y = a (T–Topt)2+b, 依
该育性模拟方程可估算出最高可育花粉率、上限温
度、适宜温度和下限温度的期望值(表 1), 以研究三
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敏感性。



图 1 温室控温条件下可育花粉率的动态变化(2005 年)
Fig. 1 Changes of percentage of viable pollen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 greenhouse (2005)
Strong male-fertility F1:抗 A×浙大强恢; Weak male-fertility F1:
抗 A×DES-HMF277; Maintainer(CK):抗 B。
Strong male-fertility F1: Kang A×Zheda strong restorer; Weak
male-fertility F1: Kang A×DES-HMF277; Maintainer(CK): Kang B,
respectively.

2.1.1 花粉育性的适宜温度 从表 1可以看出, 3
个材料的最高可育花粉率所需的适宜温度基本相近,
均在 25℃左右。其中, 强恢 F1为 25.2 , ℃ 弱恢 F1为
24.8, 保持系为 25.0℃。但是, 在这适宜温度时, 不
同材料的可育花粉率间存在十分明显差异, 强恢 F1
的可育花粉率为 88.54%, 与保持系(89.12%)相当 ,
但比弱恢 F1(42.93%)高出 45.61个百分点。
2.1.2 育性转换的上限温度 在高温胁迫处理时,
花粉育性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下降, 直至不育, 常
称此时的温度为育性转换的上限温度。从表 2 可看
出, 当温室恒定在 35.5℃高温时, 弱恢 F1育性急剧
降低, 可育花粉率从 30.74%下降到 9.01%, 36.5℃时
降到 0.56%, 结合育性模拟方程所估计的期望值
36.8 (℃ 表 1), 记 36.0℃为弱恢 F1育性转换的上限温
度; 而强恢 F1的可育花粉率在 37.0℃时, 降到 8.03%,
40.0℃时已为零 , 再根据表 1 的期望值(39.2 ), ℃ 记
38.0℃为强恢 F1 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 表现出比弱
恢 F1有更好的耐高温特性; 同理, 对照保持系抗 B
育性转换的上限温度为 38.5 , ℃ 与强恢 F1相近。
2.1.3 育性转换的下限温度 在低温胁迫处理时,
花粉育性随着温度的下降而下降, 如表 2 所示, 温度
低于 14℃极大部分的花粉趋向不育。综合表 2的实
际观察值和表 1的理论期望值, 3个材料的花粉育性
2088 作 物 学 报 第 35卷

表 1 各材料的最高可育花粉率、模型参数和关键温度
Table 1 Maximum pollen viability percentage, equation constants, and cardinal temperatures in three materials
方程参数
Equation constants
关键温度
Cardinal temperatures ( )℃ 材料
Material
最高花粉可育率
Maximum pollen
viability (%) Y = a (T–Topt)2+b R2
上限温度
Tmin
最适温度
Topt
下限温度
Tmax
强恢 F1 Strong male-fertility F1 88.54 Y = –0.45(T–Topt)2+88.54 88.30 39.2 25.2 11.2
弱恢 F1 Weak male-fertility F1 42.93 Y = –0.30(T–Topt)2+42.93 80.46 36.8 24.8 12.7
保持系 Maintainer (CK) 89.12 Y = –0.44(T–Topt)2+89.12 88.81 39.1 25.0 10.8
LSD 2.27** — 0.45** 0.54 NS 0.49**
强恢 F1:抗 A×浙大强恢; 弱恢 F1:抗 A×DES-HMF277; 保持系(对照):抗 B; **:0.01水平的显著性; NS:未达到 0.05水平的显
著性。
Strong male-fertility F1: KangA×Zheda strong restorer; Weak male-fertility F1: KangA×DES-HMF277; Maintainer (CK): Kang B;
** Indicate significant at 0.01 level; NS: no-significance (P > 0.05).

表 2 温室高温和低温处理下各材料可育花粉率的变化
Table 2 Changes of the percentages of viable pollens of three materials under the high o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conditions in the
greenhouse (%)
高温处理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材料
Material 33℃ 35℃ 35.5℃ 36℃ 36.5℃ 37℃ 38℃ 40℃
强恢 F1 Strong male-fertility F1 71.36 64.43 52.91 39.63 30.20 8.03 2.65 0
弱恢 F1 Weak male-fertility F1 43.50 30.74 9.01 2.03 0.56 0 0 0
保持系 Maintainer (CK) 77.32 70.40 61.80 53.72 39.50 18.87 6.02 1.12
低温处理 Low temperature treatment 材料
Material 10℃ 12℃ 13℃ 13.5℃ 14℃ 14.5℃ 15℃ 16℃
强恢 F1 Strong male-fertility F1 0 0 6.72 21.80 38.58 45.36 53.13 61.50
弱恢 F1 Weak male-fertility F1 0 0 0 2.34 12.30 27.00 32.60 41.20
保持系 Maintainer (CK) 1.03 18.17 26.2 36.23 48.37 60.54 66.02 73.65
注解同表 1。The annotations are the same as given in Table 1.

转换的下限温度 , 弱恢 F1 为 14.0 , ℃ 强恢 F1 为
13.0 , ℃ 保持系为 10.0 , ℃ 与 Kakani 等[11]结果基本
一致 , 他们认为棉花花粉发育的最低温度应在
11.1℃以上。
2.2 田间气温条件下三系杂交棉育性的变化
2.2.1 气温与 F1可育花粉率的关系 从图 2-B 看
出, 在 2005年 6月 15日至 11月 7日期间, 弱恢 F1
可育花粉率明显低于强恢 F1和保持系, 且受气温影
响变幅较大, 显示出对温度具有较强敏感性。在 6
月上旬, 3个材料的可育花粉率随气温上升而提高; 6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进入盛夏高温天气, 此时平均气
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 33.0℃和 35.0℃以上, 可
育花粉率随气温上升明显下降, 尤其弱恢 F1的可育
花粉率受高温影响更大; 8月下旬开始, 气温有所回
落 , 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 26.0℃和
30.0℃左右, 强恢 F1 和保持系的可育花粉率保持在
高的水平, 均在 80%以上, 而弱恢 F1的可育花粉率
只为 50%左右; 之后气温继续下降, 此时 3 个材料
的可育花粉率随气温下降而降低; 10 月 3 日至 5 日
连续阴雨, 对棉花散粉影响大, 可育花粉率都很低。
结合图 2-A 气温变化情况, 可育花粉率变化随
气温变化有 5 d 左右的滞后现象, 且最高气温曲线
与可育花粉率曲线的平行趋向比平均气温曲线更趋
一致。因此, 可以认为开花前数天田间最高气温对
棉花可育花粉率影响更大。与低温胁迫比较, 高温
胁迫对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的影响更明显。
2.2.2 气温与 F1自交结铃率的关系 图 2-C横坐
标的日期是花朵自交(挂牌)的日期。与可育花粉率的
情形稍有不同, 在多数时期强恢 F1的自交结铃率比
保持系略高, 比弱恢 F1高出 40%以上。2005年 7月
和 8月两个高温时期, 3个材料的自交结铃率随气温
的升高而降低; 随后气温下降, 它们的自交结铃率
提高, 9月气温较适宜(均温 24~30 )℃ , 自交结铃率较
高, 为 28%~30%; 随着气温继续下降, 自交结铃率
有所下降。10 月 3 日至 5 日杭州大雨天气, 气温从
28℃突降到 16.0 , ℃ 最低气温仅 13.0 , 3℃ 个材料自
第 11期 倪 密等: 三系杂交棉花粉育性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反应 2089




图 2 田间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以及 3 个材料育性动态变化
Fig. 2 Changes of the average and maximum temperatures, and traits associated with fertility of three materials
注解同图 1。The annotations are the same as given in Fig 1.

交结铃率大幅降低, 之后气温虽有所回升但结铃率
不升反降, 这可能是棉花生育期结束和衰老造成的。
结合图 2-A的温度曲线, 3个材料的自交结铃率
变化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关系密切。高温时期气温升
高 , 自交结铃率降低 ; 气温较低时 , 随气温上升自
交结铃率提高; 气温适宜时, 自交结铃率相对较高。
2.2.3 气温与 F1不孕籽率的关系 从图 2-D可以
看到 , 各时期自交铃中的不孕籽率为保持系<强恢
F1<弱恢 F1。三者不孕籽率随气温的变化趋势相似, 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高温时期, 不孕籽率较高, 且随
气温的上升而提高, 不孕籽率受气温影响变化明显;
温度适宜的 9月和 10月, 不孕籽率较低; 10月之后,
与自交结铃率的变化一样, 由于棉株衰老, 缺乏营
养, 不孕籽率开始升高。
3 讨论
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法”制种的三系杂
交棉, 近年来在我国受到育种家的广泛重视, 育成
的组合已开始在生产上试种和应用。但也发现三系
杂交棉的花粉育性易受环境影响而结铃性较差, 产
量降低。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棉花花粉
发育的可能因素有很多, 温度、光周期[12]、土温、
空气湿度[13-14]等都将会对花粉的育性产生一定影响,
但气温的影响最大, 这也在我们多年的三系杂交棉
育种过程中得到证实。然而温度对三系杂交棉花粉
育性的影响一直停留在感性水平, 缺乏系统、深入
的研究。本研究明确了温室控温条件下, 温度对三
系杂交棉育性的确切影响, 并提出了适于分析三系
杂交棉花粉对不同温度反应的二次模型。该模型方
程将为今后三系杂交棉抗高温亲本材料的选择提供
方便。田间试验测定的自交结铃率和不孕籽率(2 个
间接反映花粉育性的指标)的结果也很好地验证了
温室试验的准确性。
本研究认为 , 三系杂交棉结铃性差这一缺陷 ,
主要是由其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反应较敏感引起的 ,
具体表现为胁迫条件下花粉育性较低引起结铃率下
降和不孕籽率提高。但同时也发现, 不同的三系杂
交棉组合对高温和低温的抗性也存在明显差异, 选
2090 作 物 学 报 第 35卷

配适当双亲的组合可克服其缺陷。
在我国主要棉区, 棉花开花期一般在 6 月初至 9
月中旬, 低温胁迫天气主要发生在开花的初期(6 月
初)和末期(9 月下旬), 而这两个时期对于棉花的产量
或质量的贡献很小; 高温胁迫天气则主要出现在 7~
8 月, 其间长江流域棉区常有 35.0℃以上高温天气的
出现。与低温胁迫比较, 高温胁迫在我国主要棉区
更普遍, 持续时间更长, 而且 7~8 月正是棉花生殖
生长的关键时期, 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更大。三系杂
交棉的生产应用, 以及不同省的棉花区试和多点试
验表明, 长江以北、黄河流域和新疆棉区, 因 7~8月
高温胁迫出现的年份相对较少, 三系杂交棉更适合
种植。
提高三系杂交棉在胁迫气温条件下花粉育性的
稳定性, 是近期育种的重要目标。扩大不育系和恢
复系亲本资源, 开展新材料的研究, 培育高产、优
质、多抗的新亲本, 对于培育优良三系杂交棉组合
具有深远意义。赵丽芬等[15]引进巴基斯坦特有的抗
旱、抗高温品种, 通过连续杂交、选择得到表现较
好的耐高温材料, 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这启示我
们, 三系杂交棉抗高温育种同样可以引入野生型或
国外抗高温品种的遗传背景来提高三系材料在极端
高温天气下的稳定性。另外, 育种实践中选择耐高、
低温胁迫材料的同时, 综合考虑其他各种环境因子,
可获得育性更加稳定的优良材料。
4 结论
三系杂交棉对高温或低温胁迫的反应更敏感 ,
表现为花粉育性下降; 但不同三系杂交棉组合对抗
胁迫的性能有明显差异, 通过亲本选配提高其花粉
育性的稳定性是可能的。可育花粉率和自交结铃率
的变化基本一致, 提高花粉育性可明显促进棉花结
铃率的提高和不孕籽率的降低, 关系到棉花产量和
品质。
References
[1] Reddy K R, Reddy V R, Hodges H F. Temperature effects on
early season cott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gron J, 1992, 84:
229–237
[2] Yu X-L(余新隆), Yi X-D(易先达). Observation of high-tem-
perature effects on cotton anther cracking. Hubei Agric Sci
(湖北农业科学), 2004, 43(2): 39 (in Chinese)
[3] Hong J-R(洪继仁). The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floral or-
gan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bolls in cotton. China Cotton (中
国棉花), 1982, 9(5): 36–37 (in Chinese)
[4] Zhang X-Q(张小全), Wang X-D(王学德), Zhu Y-G(朱云国),
Zhu W(朱伟), Jiang P-D(蒋培东). Breeding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in G. barbadense and microsporogenesis cytological
observation. Sci Agric Sin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40(1): 34–40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5] Wang X-D(王学德), Li Y-Y(李悦有). Development of transgenic
restorer of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upland cotton. Sci Agric
Sin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35(2): 137–141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 Zhang Z-L(张志良). The Instruction of Experiment about Plant
Physiology (2nd edn)(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 2 版).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1990 (in Chinese)
[7] Yan W K, Wallace D H.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plant
phenology for five crops based on photoperiod by temperature
interaction. Anal Bot, 1998, 81: 705–716
[8] Tollenaar M, Daynard T B, Hunter R B.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ate of leaf appearance and flowering date in maize. Crop Sci,
1979, 19: 363–366
[9] Omanga P A, Summerfield R J, Qi A. Flowering of pigeonpea
(Cajanus cajan L.) in Kenya: Responses of early maturing geno-
types to location and date of sowing. Field Crops Res, 1995, 41:
25–34
[10] Li Z-B(李泽炳). Studies on the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ity in Rice and Its Utilization in Breeding (光敏感核
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与应用研究). Wuhan: Hube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5 (in Chinese)
[11] Kakani V G, Reddy K R, Koti S, Wallace T P, Prasad P V V,
Reddy V R, Zhao D. Differences in in vitro pollen germination
and pollen tube growth of cotton cultivars in response to high
temperature. Ann Bot, 2005, 96: 59–67
[12] Marshall D R, Thomson N J, Nicholls G H, Patrick C M.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day length on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cotton (Gossypium). Aust J Agric Res, 1974, 25: 443−447
[13] Sawan Z M, Hannaw L I, Gad-El-Karim Gh A, McCuistion W L.
Relationships between climatic factors and flower and boll pro-
duction in Egyptian cotton (Gossypium barbadense). J Arid En-
viron, 2002, 52: 499–516
[14] Sarvella P.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sterility in cytoplasmic
male-sterile cottons. Crop Sci, 1966, 6: 361–364
[15] Zhao L-F(赵丽芬), Li Z-S(李增书), Sui S-X(眭书祥), Zhao
G-Z(赵国忠), Li A-G(李爱国).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tton
germplasms resources introduced from Pakistan. J Hebei Agric
Sci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12(2): 88–89 (in Chinese with Eng-
lish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