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tudies on Heterosis of Indica/Javanica and Japonica/Javanica Hybrids RiceⅠ.The Performance of Agronomic Traits

水稻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优势的研究Ⅰ.杂种农艺性状的表现



全 文 :第 29 卷 第 2 期 作 物 学 报 V ol. 29, N o. 2
2003 年 3 月  169~ 174 页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pp. 169~ 174 M ar. , 2003
水稻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É . 杂种农艺性状的表现α
肖国樱 袁隆平3  唐 俐 邓晓湘 罗闰良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125)
摘 要 研究了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的表现。由引进爪哇稻品种所配的籼ö
爪和粳ö爪交杂种 F 1 代表现为植株高大, 生长茂盛, 具有强大的干物质产量优势。绝对干物质产量 (单株穗期干重) 为:
籼爪杂种> 粳爪杂种> 对照 (籼籼交杂种) , 干物质生产率 (单株日干物质产量) 为: 籼爪杂种> 粳爪杂种> 对照。供试
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感光性较强。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籼爪交杂种; 粳爪交杂种; 农艺性状; 干物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Studies on Heterosis of Ind icaöJ avanica and J aponicaöJ avanica Hybr ids R iceÉ . The Performance of Agronom ic Tra its
X IAO Guo2Ying YUAN L ong2P ing TAN G L i D EN G X iao2X iang LUO R un2L iang
(China N ational H y brid R ice R esearch and D evelopm ent Center, Changsha, H unan 410125, China)
Abstract T he agronom ic traits and dry m atter p roduction of ind icaöjavanica and jap onicaöjavanica hybrid rice
at Changsha and Sanya w ere studied. T he F 1 hybrids show taller p lan t type and p len tiful grow th, possess h igh
dry m atter p roduction advan tage over check hybrid. T he dry w eigh t per p lan t at heading stage of ind icaö
javanica hybrid is the heaviest and that of jap onicaöjavanica hybrid is heavier than that of check hybrid. T he
daily dry m atter p roduction per p lan t of ind icaöjavanica hybrid is heaviest and that of jap onicaöjavanica is
heavier than that of check hybrid. T he F 1 hybrids studied are sensitive to pho toperiod.
Key words H eterosis; Ind icaöjavanica hybrid; J ap onicaöjavanica hybrid; A gronom ic trait; D ry m atter
p roduction
  杂交水稻自 1976 年推广应用以来已有 20 多年
了。现在新育成的品种间杂交水稻虽然在抗性、米
质等方面有不少改良, 但其产量水平并未超过杂交
稻推广初期的主栽品种南优 2 号。亚洲栽培稻籼粳
亚种间杂种 F 1 代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优势[ 1~ 3 ] , 但其
杂种 F 1 代结实不正常阻碍了这种生物学优势向产
量优势的转化, 影响了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
利用, 籼粳杂交主要用来在亚种间转移优良性状。
广亲和材料的发现和广亲和理论的提出[ 4, 5 ]对直接
利用籼粳 F 1 代杂种优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
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深入, 发现直接
利用典型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在现阶段还存在一
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引入了广亲和基因的典型籼粳
交杂种结实率偏低、结实性不稳定、充实度差以及
品质性状难于协调等。针对这些问题, 袁隆平 1991
年提出了选育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技术策略[ 6, 7 ],
即矮中求高、远中求近、显超兼顾、穗求中大、高
粒叶比、以饱攻饱、爪中求质、生态适应。生态适
应的原则是在籼稻区以利用籼爪交优势为主, 兼顾
籼粳交, 在粳稻区以利用粳爪交优势为主, 兼顾籼
粳交; 爪中求质则是选用籼稻不育系与长粒爪哇型
广亲和恢复系配组, 选育米质优良且为籼型品质的α 基金项目: 总理基金资助项目  3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 肖国樱 (19652) , 男, 湖南安化人,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 E2m ail: xiaogy99@cs. hn. cn。
Received on (收稿日期) : 2001212218, A ccep ted on (接受日期) : 2002207201

组合, 选用粳稻不育系与短粒爪哇稻恢复系配组,
选育米质优良且为粳型品质的组合。但是国内爪哇
稻资源贫乏, 引进的爪哇稻资源主要是一些广亲和
材料并且数量有限, 所以有必要大量引进爪哇稻并
加以研究。本研究以引进的原始爪哇稻品种为材料,
对籼爪和粳爪交杂种 F 1 代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
干物质产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为大规模利用籼爪
和粳爪杂种优势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和基础材料。
1 材料和方法
1. 1 供试材料
用作母本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为湘早 222S 和
安湘 S, 用作母本的粳型两用核不育系为 7001S 和
5088S。用作对照的杂交稻组合为: 威优 46、测
64Sö零轮、两优培特和汕优 63。用作父本的爪哇稻
品种 236 个, 供试籼爪和粳爪杂交组合 327 个[ 8 ]。
1. 2 实验方法
进行田间实验的材料均种植在同一块田中, 随
机区组排列, 3 次重复。种植规格为 16. 7 cm ×20. 0
cm , 插单本, 每行 10 株。进行农艺性状评价的材料
每小区 3 行, 对照一律为 10 行并随机分布于实验
田中, 小区之间不空行。大田管理按一般程序进
行。长沙农艺性状和干物质产量分析实验材料 1997
年 5 月 13 日播种, 在适当时期进行各项预定的观
察和实验。海南农艺性状观察实验材料 1997 年 12
月 15 日播种, 并于 1998 年春季在海南完成各项性
状的观察和考查。
田间记载项目主要参照《农作物田间试验记载
项目及标准》中的方法进行记载 (《浙江农业科学》编
辑部, 1982)。由于有些组合结实不好, 故用穗数代
替有效穗, 而不进行有效穗的统计。单株穗期干
重: 齐穗期在各小区中间行中间连续取 3 株洗净,
剪去须根和干死叶后置 105℃烘箱中杀青 5 m in, 然
后放入 80℃恒温烘箱中烘 48 h, 在烘箱中冷却后立
即用电子天平称重, 取平均值为单株穗期干重, 单
位: g。称重期: 播种日至称重材料取材日的天数。单
株日干物质产量: 单株穗期干重ö称重期, 单位: göd。
采用 SA S (Statistical A nalysis System ) 软件进
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和分析
2. 1 杂种 F1 代在长沙农艺性状的表现
对在长沙种植的 229 个籼爪交杂种 F 1 代、98
个粳爪交杂种 F 1 代和 4 个对照杂交种的农艺性状
分析结果列于表 1。对照杂交种变异系数较大的是
单 株 粒 重 和 理 论 产 量, 分 别 为 48. 176% 和
48. 191%。以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 为 3. 694%。
说明对照杂交种理论产量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单株穗
数和每穗总粒数, 而不是结实率。籼爪交杂种每穗
实粒数、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
40% ) , 变异系数最小的是谷长 (6. 129% ) , 结实率
和穗数的变异系数也比较大 (> 30% )。粳爪交杂种
中以穗数、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
(> 40% ) , 每穗实粒数次之 (> 30% ) , 也同籼爪交
杂种一样以谷长的变异系数最小。由此可见, 推广
杂交种的结实率是比较稳定的, 影响其产量的主要
因素是单株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而籼爪和粳爪交杂
种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结实率和单株穗数。
在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和对照的相互比较中,
每穗总粒数、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这 3 个性状在三
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但从这三者的最大值中可以
看出籼爪和粳爪交杂种中高产组合的产量潜力明显
比对照大, 籼爪交杂种理论产量的最大值为
20785. 5 kgöhm 2、粳爪交为 19045. 5 kgöhm 2、对照
为 13051. 5 kgöhm 2。结实率、秆高、谷长和谷长宽
比在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结实率高低顺序
为: 籼爪杂种< 粳爪杂种< 对照, 秆高高矮顺序
为: 籼爪杂种> 粳爪杂种> 对照, 谷长长短顺序
为: 籼爪杂种> 对照> 粳爪杂种, 谷长宽比大小顺
序为: 籼爪杂种> 对照> 粳爪杂种。每穗实粒数在
籼爪杂种与对照、籼爪杂种与粳杂种之间存在显著
差异, 大小顺序为: 籼爪杂种< 粳爪杂种和对照;
而粳爪杂种和对照之间在这个性状上差异并不显
著。千粒重、穗长和单株穗数的差异只在籼爪杂种
和粳爪杂种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 均为籼爪杂种>
粳爪杂种, 而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谷宽只在
籼爪与粳爪、对照与粳爪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
籼爪杂种与对照谷宽无显著差异。始穗期只在粳爪
与对照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爪哇稻所配
杂交稻普遍表现为植株高大, 与籼稻配组粒型较
长, 与粳稻配组粒型较短, 与产量直接相关的性状
变异系数大, 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结实不佳, 但高
产组合的产量潜力明显大于对照。
2. 2 杂种 F1 代在长沙干物质产量的表现
对在长沙测定的单株穗期干重和单株日干物质
产量进行分析, 结果列于表2。单株穗期干重的变
071                     作  物   学  报                    29 卷

表 1  不同类型杂种在长沙农艺性状的表现 (平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
Table 1  M eans of agronom ic tra its of different hybr id types at Changsha (mean±SD , CV)
性状
Character
籼爪交杂种 IöJ a3 (n= 229)
M ean±SD CV (% )
粳爪交杂种 J p öJ a3 (n= 98)
M ean±SD CV (% )
对照 Check (n= 4)
M ean±SD CV (% )
始穗期 Days to heading (d) 100. 686±17. 558AB3 3 17. 438 103. 265±10. 266A 9. 941 88. 250±5. 377B 6. 093
结实率 Seed set (% ) 48. 400±18. 878C 39. 003 61. 089±17. 302B 28. 323 74. 225±2. 742A 3. 694
秆高 Culm heigh t (cm ) 125. 481±20. 592A 16. 410 112. 730±13. 744B 12. 192 86. 675±7. 054C 8. 138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 29. 717±2. 755A 9. 272 27. 106±2. 052B 7. 571 27. 350±1. 642AB 6. 004
单株穗数 Panicles per p lant 8. 652±2. 951A 34. 110 7. 282±3. 005B 41. 270 7. 175±1. 554AB 21. 663
千粒重 10002grain w eigh t (g) 28. 039±4. 713A 16. 809 25. 095±3. 168B 12. 624 27. 375±3. 178AB 11. 611
谷长 Grain length (mm ) 9. 478±0. 581A 6. 129 7. 751±0. 344C 4. 443 8. 550±0. 507B 5. 925
谷宽 Grain w idth (mm ) 3. 032±0. 230Bb 7. 572 3. 509±0. 276A a 7. 861 3. 200±0. 258ABb 8. 069
谷长宽比 L engthöw idth ratio 3. 146±0. 324A 10. 315 2. 223±0. 203C 9. 130 2. 685±0. 267B 9. 931
每穗总粒数 Sp ikelets per panicle 200. 971±48. 921 24. 342 192. 794±40. 374 20. 942 193. 650±56. 494 29. 173
每穗实粒数 Grain per panicle 96. 424±43. 365b 44. 974 118. 744±41. 524a 34. 969 144. 400±45. 589a 31. 571
单株粒重 Yield per p lant (g) 21. 607±12. 165 56. 302 19. 442±8. 453 43. 480 26. 875±12. 947 48. 176
理论产量 Theoretic yield (kgöhm 2) 6273. 150±3532. 695 56. 315 5644. 245±2454. 81 43. 492 7797. 375±3757. 665 48. 191
  3 Note: IöJ a= ind icaöjavanica hybrid, J p öJ a= japonicaöjavanica hybrid, the sam e as below.
 3 3 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 其中有相同大写字母表示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 其中有相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
未达到显著水平。未标记表示差异不显著。下同。Cap ital letter m 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1% level, that w ith sam e cap ital letter
m ea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1% level. Sm all letter m 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 level, that w ith sam e sm all letter m ea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5% level. No m arker m ea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t is sam e as below.
表 2  杂种 F1 代在长沙单株穗期干重和单株日干物质产量平均数分析 (平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
Table 2  M eans of dry weight per plant and da ily dry matter production per plant at heading stage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F1 hybr id at Changsha (mean±SD , CV)
性状
Character
籼爪交杂种 IöJ a (n= 93)
M ean±SD CV (% )
粳爪交杂种 J p öJ a (n= 50)
M ean±SD CV (% )
对照 Check (n= 4)
M ean±SD CV (% )
单株穗期干重 D ry w eight per
p lant at heading stage (g) 47. 485±16. 680
A 35. 127 40. 424±10. 543B 26. 080 24. 300±4. 688C 19. 208
单株日干物质产量Daily dry m at2
ter p roduction per p lant (göd) 0. 486±0. 155A 31. 942 0. 393±0. 112Ba 28. 550 0. 263±0. 057Bb 21. 634
异系数以籼爪交组合最大, 单株穗期干重在 3 种杂
交组合中差异均极显著, 大小顺序依次为: 籼爪交
组合> 粳爪交组合> 对照组合。单株穗期干重可以
代表其绝对干物质产量, 由此可见籼爪交组合绝对
干物质产量最大, 生物学优势最强, 而粳爪交组合
次之, 用爪哇稻与籼稻和粳稻配组, 干物质产量优
势明显较一般推广的品种间组合强。单株日干物质
产量是衡量干物质产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它直接
表明了光合作用的同化效率。从变异系数来看, 还
是以籼爪交组合为最大。单株日干物质产量的平均
值大小顺序也为: 籼爪交组合> 粳爪交组合> 对照
组合, 而且籼爪交组合与粳爪交组合、籼爪交组合
与对照组合之间差异极显著, 粳爪交组合和对照组
合之间单株日干物质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2. 3 杂种 F1 代在三亚的农艺性状表现
除了在长沙进行籼爪交杂种和粳爪交杂种 F 1
代各种性状的考查之外, 还在海南三亚对 47 个籼
爪交组合、3 个粳爪交组合和 4 个作为对照的推广
杂交稻进行了农艺性状观察 (表 3)。对照杂交稻、
籼爪交杂种和粳爪交杂种的各个性状中均以每穗实
粒数变异系数最大, 分别为 25. 354%、31. 463% 和
40. 262%。对照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穗长, 为
8. 016% ; 而籼爪和粳爪杂种变异系数最小的为始
穗期, 分别为 8. 882% 和 4. 385% , 这说明它们在海
南短日照条件下抽穗期比较一致。
统计分析表明, 在三亚生态条件下千粒重、穗
长、每穗总粒数、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这 5 个性状
在籼爪杂种、粳爪杂种和对照杂交稻之间均不存在
显著性差异; 而在长沙生态条件下穗长、千粒重在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始穗期和
结实率在籼爪和粳爪杂种之间、在籼爪杂种与对照
之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即在海南生态条件
1712 期              肖国樱等: 水稻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下籼爪始穗期< 粳爪和对照始穗期, 但在长沙条件
下三者的始穗期表现与之相反, 说明籼爪交组合感
光性更强。籼爪杂种的结实率< 粳爪和对照的结实
率, 而结实率则在长沙表现出三者均有极显著差
异。秆高在海南生态条件下籼爪和粳爪之间、粳爪
与对照之间并无显著不同 (在长沙则差异极显著) ;
籼爪交极显著地比对照高, 这一表现和长沙是相同
的。籼爪杂种的单株穗数在海南条件下极显著地多
于对照, 而与粳爪之间无显著差别; 但在长沙则是
籼爪交单株穗数极显著多于粳爪交杂种, 而与对照
的差异不显著; 即在长沙生态条件下对照单株穗数
较多而与籼爪杂种相当, 而粳爪单株穗数相对其余
两者则显著不足。
表 3  不同类型杂种在三亚农艺性状的表现 (平均数±标准差, 变异系数)
Table 3  M eans of agronom ic tra its of different hybr id types at Sanya (mean±SD , CV)
性状
Characters
籼爪交杂种 IöJ a (n= 47)
M ean±SD CV (% )
粳爪交杂种 J p öJ a (n= 3)
M ean±SD CV (% )
对照 Check (n= 4)
M ean±SD CV (% )
始穗期
Days to heading (d) 65. 128±5. 785
B 8. 882 79. 000±3. 464A 4. 385 78. 000±9. 592A 12. 297
结实率 Seed set (% ) 64. 296±14. 958b 23. 264 84. 767±17. 842a 21. 049 84. 350±14. 879a 17. 639
秆高 Culm heigh t (cm ) 68. 894±8. 973A 13. 024 72. 233±12. 274AB 16. 992 55. 500±6. 104B 10. 997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 21. 849±2. 214 10. 134 22. 767±3. 139 13. 788 22. 500±1. 804 8. 016
单株穗数 Panicles per p lant 8. 332±1. 610A 19. 327 7. 200±1. 905AB 26. 462 5. 950±0. 603B 10. 131
千粒重
10002grain w eigh t (g) 29. 355±3. 558 12. 122 27. 633±4. 186 15. 149 26. 700±2. 902 10. 868
每穗总粒数
Sp ikelets per panicle 112. 168±21. 273 18. 965 94. 167±23. 002 24. 427 124. 550±29. 672 23. 823
每穗实粒数
Grain per panicle 72. 581±22. 836
b 31. 463 81. 853±32. 827ab 40. 262 104. 075±26. 387a 25. 354
单株粒重
Yield per p lant (g) 16. 032±4. 873 30. 398 13. 900±2. 252 16. 199 14. 950±2. 225  14. 882
理论产量
Theoretic yield (kgöhm 2) 4654. 275±1416. 225 30. 428 4033. 500±658. 545 16. 327  4349. 25±641. 775 14. 756
2. 4 相同组合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的差异
选取在长沙和三亚两地均有种植的籼爪交、粳
爪交和对照组合进行比较, 它直接反映了相同组合
在长沙、三亚两地农艺性状的差异及显著性水平。
由表 4 中可以看出长沙和三亚两地籼爪杂种 F 1 代
的农艺性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为海南三亚的
短日生态条件下始穗期极显著地变短、秆高极显著
地变矮、穗长极显著地变短、每穗总粒数极显著变
少、每穗实粒数极显著变少、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
也显著地比长沙低; 另一方面结实率比长沙高、穗
数比长沙多, 而千粒重则未发生显著变化。相同粳
爪组合在长沙和三亚两地性状差异的比较结果表
明, 其变化并不像籼爪交组合那样剧烈, 表现为在
三亚始穗期极显著缩短、秆高显著变矮和每穗总粒
数显著减少。对照组合 (统计分析结果未列出) 表现
为在三亚秆高极显著变矮、穗长极显著变短。
这些杂交组合在长沙所处的生态条件是长日高
温气候, 而在海南所处生态条件是短日温和气候。
由此可以推断, 籼爪交杂种感光性较强, 日照变化
对其农艺性状影响很大; 由于短日照促进幼穗分化
而使营养生长期缩短, 短日条件下籼爪交杂种的生
长量远不及长日条件下的生长量。粳爪交组合受日
照长度变化的影响较籼爪交组合小, 而对照杂交稻
则两地变化不如前两者大。
3 讨论
3. 1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的产量潜力
从总体上看, 籼爪交组合、粳爪交组合和对照
组合在每穗总粒数、单株粒重和理论产量方面没有
显著差异 (表 1)。这是由于用于配组的爪哇稻为原
始品种, 籼爪和粳爪交组合在这 3 个性状上变异广
泛造成的, 并不能说明籼爪和粳爪交组合中不具产
量潜力巨大的组合。以长沙理论产量为例, 籼爪交
组合最大值为 20785. 5 kgöhm 2, 粳爪交组合最大值
为 19045. 5 kgöhm 2, 对照最大值为 13051. 5 kgö
hm 2。从中可以看出产量潜力的大小。从单株干物
271                     作  物   学  报                    29 卷

质产量来看 (表 2) , 三者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籼
爪交杂种单株穗期干重的平均值是对照平均值的
1. 954 倍, 粳交组合单株穗期干重平均值是对照组
合的 1. 664 倍; 单株日干物质产量也表现出同样的
关系, 其中籼爪交组合是对照的 1. 848 倍, 粳爪交
组合是对照的 1. 494 倍。说明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
的干物质生产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极显著地高于
现在推广的杂交稻, 籼爪交和粳爪交杂交稻中蕴涵
了巨大的增产潜力。
表 4  相同杂种在不同地点农艺性状的比较 (平均数±标准差)
Table 4  T test of agronom ic tra its of the same hybr ids planted between Changsha and Sanya (M ean±SD )
性状
Character
籼爪交杂种 IöJ a (n= 45)
长沙 Changsha
M ean±SD
三亚 Sanya
M ean±SD
粳爪交杂种 J p öJ a (n= 3)
长沙 Changsha
M ean±SD
三亚 Sanya
M ean±SD
千粒重 10002grain w eigh t (g) 29. 218±4. 039 29. 562±3. 493 26. 067±3. 988 27. 633±4. 186
始穗期 Days to heading (d) 104. 067±16. 180A 65. 178±5. 590B 109. 667±3. 512A 79. 000±3. 464B
秆高 Culm heigh t (cm ) 128. 282±16. 303A 68. 807±8. 868B 120. 900±15. 522a 72. 233±12. 274b
穗长 Panicle length (cm ) 29. 533±2. 102A 21. 851±2. 241B 28. 067±2. 178 22. 767±3. 139
单株穗数 Panicles per p lant 6. 536±1. 454B 8. 338±1. 615A 5. 633±0. 902 7. 200±1. 905
每穗总粒数 Sp ikelets per panicle 209. 551±45. 816A 111. 387±21. 253B 197. 200±37. 712a 94. 167±23. 002b
每穗实粒数 Grain per panicle 106. 344±39. 328A 71. 740±22. 983B 132. 333±40. 764 81. 533±32. 827
结实率 Seed set (% ) 51. 198±16. 998B 63. 991±15. 153A 66. 067±8. 220 84. 767±17. 842
单株粒重 Yield per p lant (g) 18. 633±7. 210a 15. 980±4. 940b 17. 600±4. 758 13. 900±2. 252
理论产量 Theoretic yield (kgöhm 2) 5410. 665±2094. 15a  4639. 53±1435. 665b 5116. 995±1381. 275  4033. 5±658. 545
3. 2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结实率对温度的反应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结实不稳定[ 9~ 11 ], 易受低温
影响, 这已成为亚种间杂交稻选育的一个难题。本
研究中比较了长沙、三亚两地不同气候条件下相同
籼爪和粳爪交组合结实率的变化情况 (表 4)。长沙
的 45 个籼爪交组合平均始穗期 104 天, 平均始穗
日期为 8 月 24 日, 其减数分裂期和扬花期在温度
较高的初秋 (长沙 8 月份连续 15 年的月平均气温为
28. 733℃) ; 海南的 45 个相同籼爪交组合平均始穗
期 65 天, 平均始穗日期在 2 月 18 日, 其减数分裂
期和扬花期处在海南温度最低的时期 (三亚 1 月和
2 月份连续 31 年的月平均气温分别为 21. 110℃和
22. 226℃) ; 两地的结实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长沙
平均结实率为 51. 198% , 海南结实率为 63. 991% ,
高温条件下的结实率极显著低于温度相对较低下的
结实率。看来籼爪交组合结实率并不像籼粳交组合
结实率一样, 容易受低气温的影响而降低。而粳爪
交杂种和对照的结实率在两地均无显著变化 (对照
结实率比较结果未列出)。粳爪交组合和对照组合
由于组合数较少, 其结果只具参考价值。爪哇稻中
虽然具有耐冷性极好的品种, 其耐冷性强于日本的
耐冷品种[ 12 ] , 但总体上来说耐冷性处在籼粳之间。
从遗传学的观点上来分析其杂种耐冷性, 应该是籼
爪交> 籼籼交。因此, 籼爪交组合作中、晚稻适应
性会更强, 因为它比籼籼交组合更耐低温。
3. 3 籼爪和粳爪交杂种对日照长度的反应
供试材料在长沙生长在长日照条件下, 在海南
生长在短日照条件下。籼爪交和粳爪交组合均表现
为在海南条件下始穗期极显著缩短等一系列变化
(表 4) , 组合感光性较强。感光组合在华南地区适
合于作晚稻种植,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不适合于
强感光的组合种植。爪哇稻本身为不感光或弱感光
(在海南和长沙的生育期均较长) , 所配组合表现为
感光, 这在配组中也常见。这是因为配组的另一个
亲本具有相应的感光互补基因, 使二者配制的组合
感光。原产我国长江流域的早籼稻与一般粳稻品种
杂交时 F 1 经常表现为超亲迟熟; 以原产东南亚的
中籼品种与其它籼稻、粳稻品种杂交时, F 1 不表现
出生育期明显超亲[ 13 ]。本研究的结果也应证了这个
规律, 因为使用的母本湘早 222S 和安湘 S 为早籼
稻, 爪哇稻在分类上, 多数人认为应作为粳稻的一
个生态型。一般中籼品种和爪哇稻配组时 F 1 不表
现出生育期超亲, 如培矮 64Sö爪哇稻组合在秆高、
穗长、单株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
株产量、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方面存在正向超亲优
势, 在播始历期、结实率和千粒重方面存在负向超
亲优势[ 14 ]。因此, 利用爪哇稻资源及其改良品系配
组时, 就要特别注意其生育期的遗传特点, 在不同
3712 期              肖国樱等: 水稻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地区加以利用或避免。
Reference
[ 1 ] Yang S2R ( 杨守仁 ) . Studieson H sien 2K eng crosses in rice
   breeding. A cta A g ronom ica S inica (作物学报) , 1962, 1 (2) :
97~ 102
[ 2 ] Zhu L 2H (朱立宏) , Zhou Y2Z (周毓珍) , Tao S2C (陶世昌).
B reeding studies on hybridization betw een O ry za sativa L.
subsp. H sien and O. sativa L. subsp. K eng in cultivated rice.
A cta A g ronom ica S inica (作物学报) , 1964, 3 (1) : 69~ 84
[ 3 ] Zeng S2X (曾世雄) , Yang X2Q (杨秀清) , L u Z2W (卢庄文).
The heterosis of F1 hybrids betw een O ry za sativa subsp. H sien
and O. sativa subsp. K eng. A cta A g ronom ica S inica (作物学
报) , 1980, 6 (4) : 193~ 200
[ 4 ] Ikehash i H (池桥宏). P rospects for overcom ing barriers in the
utilization of Ind ica2J aponica cross in rice breeding. O ry za,
1982, 19: 69~ 77
[ 5 ] Ikehash i H (池桥宏) , A rak iH (荒木均). V arietal screening for
compatibility type revealed in F1 fertility of distant crosses in
rice. J pn J B reed , 1984, 34: 304~ 312
[ 6 ] Sun Z2X (孙宗修 ) , Cheng S2H ( 程式华 ). H y brid R ice
B reed ing—f rom T hree2line, Tw o2line to O ne2line S y stem (杂交
水 稻 育 种—从 三 系、 两 系 到 一 系 ). Beijing: Chinese
A gricultural P 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4, 238
[ 7 ] Yuan L 2P (袁隆平). B reeding strategies for developm ent of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 H y brid R ice (杂交水稻) , 1996,
(2) : 1~ 3
[ 8 ] Xiao G2Y ( 肖 国 樱 ) ( advisor: Yuan L 2P ). Research on
Heterosis of Ind icaöJ avanica and J aponicaöJ avanica Hybrids
(籼爪交和粳爪交杂种优势的研究). Guangzhou: South
China A gricultural U niversity, D issertation f or P h. D , 1998,
97~ 108
[ 9 ] L iL (李林) , Zhang G2S (张更生).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seed setting of Yayou No. 2, an inter2subspecies hybrid rice.
J iangsu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 1) :
18~ 20
[ 10 ] L i H 2B (李和标) , L i C2G (李传国) , Chen Z2M (陈忠明) , Zou
J2S (邹江石). Studies on seed setting percentage stability in F1
hybrids betw een ind ica and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J iangsu
J ournal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江苏农业学报) , 1995, 11
(3) : 7~ 11
[ 11 ] Duan J (段俊) , L iang C2Y (梁承邺). O bservation on pollen
fertility and seed setting rate of hybrid rice variety crossed
betw een subspecies. Guangd ong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广东农
业科学) , 1996, (1) : 7~ 9
[ 12 ] Shen Z2T (申宗坦). R ice breeding for co ld to lerance. In: M in
S2K (闵绍楷) , Shen Z2T (申宗坦) , X iong Z2M (熊振民)
( eds ). R ice B reed ing ( 水 稻 育 种 学 ). Beijing: China
A griculture P ress, 1996, 407~ 411
[ 13 ] L i H 2B ( 李 和 标 ) , Zou J2S ( 邹 江 石 ). Exp 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heading date in hybrids betw een ind ica and
japonica varieties. J iangsu J ournal of A g ricultural S ciences (江
苏农业学报) , 1992, 8 (1) : 7~ 12
[ 14 ] Xiao G2Y (肖国樱) , Deng X2X (邓晓湘) , Tang L (唐俐) ,
Yuan L 2P (袁隆平). Study on correlation of agronom ic traits
and heterobeltiosis of javanica rice and its hybrid. Chinese
A g ricultural S cience B ulletin (中国农学通报) , 2001, 17 (3) :
33~ 35
471                     作  物   学  报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