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文 :第 28 卷 第 4 期 作 物 学 报 V o l. 28, N o. 4
2002 年 7 月 468~ 474 页 A CTA A GRONOM ICA S IN ICA pp. 468~ 474 Ju ly, 2002
水稻雄性不育系新露A 的抽穗期基因型分析
罗林广 翟虎渠 万建民Ξ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5)
摘 要 水稻雄性不育系新露A 是一个粳质籼核优质不育系, 其所配组合的抽穗期多数表现为超或偏早亲遗传。本文
利用抽穗期基因型明确的秋光 (e1e1 e2e2 e3e3 S e21eS e21e)、越光 (E 1E 1 E 2E 2 e3e3 S e21eS e21e) 和日本晴 (E 1E 1 e2e2 e3e3 S e2
1nS e21n)作测验品种, 分析了新露B 的抽穗期基因型, 结果表明: 其抽穗期感光基因型为: e1e1 e2e2 e3e3 S e21lS e21l, 同时
存在 1 对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S e21; 进一步用Q TL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1)、N IL (H d 2)、N IL (H d 3)和N IL (H d 5)进行
的实验证实新露B 在 S e21 位点带有一新的显性感光基因 S e21l, 该基因的感光效应低于 S e21n 和 S e21u , 这可能是新露
A 所配杂交稻抽穗期超或偏早亲遗传表现的主要原因。另外, 研究表明新露B 还带有其他感光修饰基因, 如 E 3、H d 3
(E n2S e21)、和H d 5 基因。
关键词 水稻; 新露A ; 抽穗期; 基因型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Ana lys is of Head ing T im e Genotype for a R ice M a le Ster ile L ine X in lu A
LUO L in2Guang ZHA I H u2Q u W AN J ian2M in
(S ta te K ey labora tory of C rop Genetics and Germp lasm E nhancem en t, N anj ing A g ricu ltu ra l U niversity , N anj ing 210095, Ch ina)
Abstract X in lu A , an elite rice m ale sterile line, w ith Ind ica germ p lasm and J ap on ica cytop lasm , as ap2
p lied w idely since released in 1990 in Ch ina. It has been repo rted tha t the inheritance of head ing date in
m o st of the com b ina t ion s w ith X in lu A as fem ale paren t, dem on stra ted tran sgressive o r sim ila r to the early
paren ts, bu t the geno type of head ing t im e in th is sterile line w as st ill unknow n. T h is defin itely lim ited the
fu rther u se of th is sterile line in b reed ing p ract ice and p roduct ion of hyb rid seeds. To so lve th is p rob lem ,
the segrega t ion pat tern of pheno type of head ing t im e in p rogen ies from cro sses betw een X in lu B and th ree
tester cu lt ivars, A k ih ikari (e1e1 e2e2 e3e3 S e21eS e21e) , Ko sh ih ikari(E 1E 1 E 2E 2 e3e3 S e21eS e21e) and N ipponbare
(E 1E 1 e2e2 e3e3 S e21S e21) , w as invest iga ted. T he resu lts show ed tha t the geno type of head ing t im e in X in lu
A w as e1e1 e2e2 e3e3 S e21l S e21l, (S e21l w as a new pho toperiod sen sit ivity gene in S e21 loci) and it a lso carried
a recessive inh ib ito r i2S e21 fo r pho toperiod2sen sit ivity. M eanw h ile, a m ajo r pho toperiod2sen sit ive dom i2
nan t genes S e21l and o ther m odified pho toperiod2sen sit ive genes: i2S e21, H d 3 (E n2S e21) and H d 5, w ere i2
den t if ied in X in lu A by cro ssing w ith Q TL nearly isogen ic lines: N IL (H d 1) , N IL (H d 2) , N IL (H d 3)
and N IL (H d 5).
Key words R ice (O ry z a sa tiva L. ) ; X in lu A ; H eading t im e; Geno type
水稻抽穗期由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
养生长性决定[ 1, 2 ] , 主要受基本营养生长基因 Ef 2
1[ 3, 4 ]和感光基因 E 1、E 2、E 3 [ 5, 6 ]及 S e21[ 7~ 9 ]等的调
控, 其中, E 1 和 S e21 两个主效感光基因是影响水
稻抽穗期的主要因子[ 7, 8, 10 ]。E 2 与 E 3 本身的效应
不大, 但 E 2 和 (或) E 3 的存在可以增强 E 1 的感光
性, 明显延迟水稻抽穗[ 6~ 8, 11, 12 ]。隐性感光抑制基
因 i2S e21 的存在, 可抑制 S e21 的感光性, 据报道,
大多数早籼水稻品种广泛存在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
S e21, 使得此类早籼品种即使带有感光基因也不表
现出感光特性[ 13, 14 ]。水稻雄性不育系新露 A 是
1990 年选育成功的粳质籼核优质不育系。以该不Ξ 基金项目: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基金”、“农业部超级稻研究计划”(Q 200025)、农业部“948”项目 (201002A ) 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Q 200036)资助。 3 联系作者: T el: 02524396516; FA X: 02524396516; E2m ail: w anjm @m ail. n jau. edu. cn
Received on (收稿日期) : 2001208221, A ccep ted on (接受日期) : 2001209220
育系配制的多数杂交稻组合的抽穗期比早熟亲本
(如新露A ö7023 组合中的早熟亲本 7023) 还早, 或
偏向早熟亲本 (如新露A ö明恢 63 组合中的早熟亲
本新露A ) , 新露A 的这种特点使得它不仅适用选
配中、晚稻杂交组合, 且适合选配早稻杂交组
合[ 15, 16 ]。但有关新露A 抽穗期的这种遗传特点还
未见报道, 因此, 深入研究其抽穗期基因型, 探讨
由新露A 配制的杂交稻抽穗期超或偏早熟亲本的
遗传基础, 对选育强优势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以及解
决亚种间杂种抽穗期超亲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为此, 本研究采用 3 个抽穗期感光性基因型明
确的秋光、越光和日本晴, 以及 4 个Q TL 近等基
因系为测验品种, 对新露B 的抽穗期基因型进行分
析, 以阐明新露A 的抽穗期基因型及其遗传规律,
探讨籼型杂交稻抽穗期的遗传表现, 为充分利用我
国多年来选育的中、迟熟恢复系, 发展杂交早稻提
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测验品种: 秋光 (e1e1 e2e2 e3e3 S e21eS e21e)、越光
(E 1E 1 E 2E 2 e3e3 S e21eS e21e) 和日本晴 (E 1E 1 e2e2 e3e3
S e21nS e21n ) [ 3, 5, 10, 17 ]; 4 个 Q TL 近等基因系测验
系: N IL (H d 1)、N IL (H d 2)、N IL (H d 3)、和N IL
(H d 5) [ 18~ 21 ] , 以及雄性不育保持系新露B。1999 年
正季配制 3 个测验品种与保持系新露B 的 F 1 组合,
当年冬季取部分 F 1 种子到海南岛加代获得各组合
的 F 2。2000 年春, 海南配制 4 个Q TL 近等基因系
与早籼水稻品种的 F 1 组合。
1. 2 田间试验与分析方法
试验É . 长日照 (南京, 32°N ) : 试验在南京江
苏省农科院粮作所试验农场进行 供试材料包括 3
个抽穗期测验品种, 4 个抽穗期Q TL 近等基因系,
保持系新露B 及其 F 1 和 F 2, 试验于 2000 年 5 月 16
日播种, 6 月 17 日移栽。亲本及 F 1 杂种种一行, F 2
群体大小为 279~ 289 株, 密度为 13. 3 cm ×26. 7
cm , 每行 25 株。田间管理同生产大田。试验Ê . 短
日照 (海南省陵水县, 18°29′N ) : 2000 年春季在海
南省陵水县南繁基地进行, 供试材料包括 3 个抽穗
期测验品种、4 个抽穗期Q TL 近等基因系、保持系
新露B 及其 F 1。1999 年 12 月 10 日播种, 2000 年 1
月 11 日移栽。每材料种一行。密度为 13. 3 cm ×
26. 7 cm , 每行 10 株, 利用海南的自然短日照条件
分析测验品种、抽穗期Q TL 近等基因系、保持系
新露B 及其 F 1 抽穗期的感光性。
抽穗期调查: 亲本及 F 1 以 50% 植株抽穗记为
抽穗期, F 2 分单株记载抽穗期, 单株第一穗穗尖露
出叶鞘 1 cm 记为该单株抽穗, 每 2 天调查一次。F 1
超中亲优势按如下公式计算:
超中亲优势= [ (F 1- 中亲值) ö中亲值 ]×100%
式中 F 1 为杂种 F 1 代的平均抽穗期, 中亲值为
双亲抽穗期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测验品种与新露 B 的抽穗期表现
由表 1 可见, 3 个抽穗期测验品种在南京 (长
日 ) 和海南 (短日) 两地的抽穗期表现不同, 秋光在
表 1 亲本及其 F1 的抽穗期表现与超中亲优势率
Table 1 M ean days to heading of parren ts and the ir F1 and F1 heterosis over the m id-paren ts of paren ts
亲本及 F1
Paren ts and F1
基因型
Geno types
平均抽穗期M ean days to heading
海南 H ainan
(18°29′N )
南京N anjing
(32°N )
正季 F1 超中亲优势 (% )
F1 hetero sis over m id2paren ts
秋光 A k ih ikari e1e1 e2e2 e3e3 S e21eS e21e 91. 0 77. 5
越光 Ko sh ih ikari E 1E 1 E 2E 2 e3e3 S e21eS e21e 75. 0 80. 0
日本晴 N ipponbare E 1E 1 e2e2 e3e3 S e21nS e21n 70. 5 85. 0
新露B X inlu B 89. 0 70. 0
秋光×新露B
A k ih ikari×X inlu B 84. 0 94. 0 27. 45
越光×新露B
Ko sh ih ikari×X inlu B 84. 0 109. 0 45. 33
日本晴×新露B
N ipponbare×X inlu B 84. 0 102. 0 31. 61
9644 期 罗林广等: 水稻雄性不育系新露A 的抽穗期基因型分析
南京的抽穗期 (77. 5 天) 短于在海南的抽穗期 (91
天) , 表明秋光没有感光性; 越光和日本晴在南京
的抽穗期均长于在海南的抽穗期, 这与它们都带有
感光基因的结果相一致[ 3, 5, 10, 17 ]。新露B 在海南低
温短日条件下, 其抽穗期长于在南京的抽穗期, 未
表现出感光的特性。
2. 2 F1 的超亲表现及新露 B 抽穗期的基因型分析
2. 2. 1 “秋光×新露B”与“越光×新露B”F 1 抽穗
期的比较 表 1 可见, “秋光×新露B”F 1 在南京
长日照下的抽穗期比其在海南短日照下的抽穗期
长, 说明“秋光×新露B”F 1 抽穗期基因型带有主效
感光基因。由于秋光不带主效感光基因 E 1 和 S e21,
因此, 推测新露B 至少带有 1 对显性主效感光基因
E 1 或 S e21。
“越光×新露B”F 1 抽穗期在南京 (长日照) 的
超中亲优势为 45. 33% , 显著超亲晚熟, 这种超亲
表现是 2 个显性主效感光基因 E 1 与 S e21 互作的结
果[ 7, 8, 11 ]。由于越光只带显性主效感光基因 E 1, 因
此, 推测新露B 带有主效感光基因 S e21 参与互作,
增强了“越光×新露B”F 1 感光性。
2. 2. 2 “越光×新露B”与“日本晴×新露B”F 1 抽
穗期的比较 越光和日本晴的抽穗期基因差异在
于: 日本晴带有显性的主效感光基因S e21n , 越光为
隐性的感光基因 S e21e, 但带有能增强 E 1 感光性的
E 2 基因[ 3, 5, 17 ]。如果新露B 带有显性主效感光基因
S e21, 那么, “越光×新露B”和“日本晴×新露B”
F 1 的主要感光基因应该一致, 抽穗期相当。结果表
明, “越光×新露B”F 1 的抽穗期甚至比“日本晴×
新露B”F 1 的抽穗期晚 7 天, 表明新露B 带有显性
主效感光基因 S e21, “越光×新露B”F 1 的抽穗期比
“日本晴×新露B”F 1 的抽穗期长, 则可能是越光带
有能增强 E 1 感光性的 E 2 基因造成的。
表 1 可见, “秋光×新露B”F 1 抽穗期的超中亲
优势 (27. 45% )显著小于“越光×新露B”(45. 33% )
和“日本晴×新露B”(31. 61% ) , 抽穗期 (超晚亲
16. 5 天) 短于“越光×新露B”和“日本晴×新露B”
F 1 的抽穗期, 这表明, “秋光×新露B”F 1 抽穗期超
亲迟熟并不符合 E 1 与 S e21 互作一般可延迟水稻抽
穗 20 天以上的标准[ 7 ] , 因此,“秋光×新露B”F 1 的
抽穗期基因型不同于“越光×新露B”和“日本晴×
新露B”F 1 的抽穗期基因型, 即说明新露B 不带主
效感光基因 E 1。根据新露B 的抽穗期表现 (南京 70
天, 海南 89 天) , 推测新露B 象其它早籼品种一
样[ 13, 14 ] , 也带有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S e21。由此,
推测新露B 的抽穗期感光基因型为: e1e1 e2e2 e3e3
S e21S e21。
2. 3 抽穗期 QTL 近等基因系及其与新露 B 杂种
F1 抽穗期的表现
2. 3. 1 抽穗期Q TL 近等基因系的特性及其抽穗
期表现 H d 1~ H d 5 为 Yano 等 (1997) [ 21 ]利用
日本晴与 Kasala th 杂交 F 2 代分离群体检测到的抽
穗期Q TL 位点。其中, H d 1 和H d 2 是影响抽穗期
的 2 个主效Q TL , 位于第 6 染色体上的 H d 1 与
S e21 等位[ 18, 21~ 23 ] , H d 2 与已知抽穗期基因的关系
还不清楚, H d 3 相当于感光增强基因 E n2S e2
1[ 18, 21 ] , H d 5 与已知抽穗期基因的关系还不清楚。
Q TL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1) 为日本晴的遗传
背景中, 缺失日本晴的显性H d 1 (S e21n) , 而在相应
的位点带有来自Kasala th 的隐性基因, 其抽穗期基
因型为 E 1E 1 e2e2 e3e3 S e21eS e21e。该近等基因系在长
日照下抽穗期短于对照日本晴, 在短日照下长于对
照日本晴[ 18 ]。该近等基因系在南京长日照条件下的
抽穗期短于日本晴的抽穗期, 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
的抽穗期则长于日本晴 (表 2) , 与前人的报道[ 18 ]一
致。Q TL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2) 为缺少日本晴的
显性 H d 2, 但含有 Kasala th 的隐性 hd 2[ 18, 20 ] , 其
抽穗期在长日下短于对照日本晴, 在海南短日条件
下长于对照日本晴 (表 2) , 也与前人的报道[ 18, 20 ]一
致。
N IL (H d 3) 为在日本晴的遗传背景中, 带有来
自 Kasala th 的显性感光性增强基因H d 3 (E n2S e21)
(其它位点与日本晴一样) , 该位点能增强 H d l 的
感光性, 使水稻抽穗期在长日照下抽穗延迟。该近
等基因系在南京的抽穗期长于日本晴, 在海南短的
抽穗期与日本晴相当 (表 2)。N IL (H d 5) 在日本晴
的遗传背景中, 在 H d 5 位点带有来自 Kasala th 的
基因, 该近等基因系在南京长日照条件下的抽穗期
长于日本晴的抽穗期, 在海南短日照条件下的抽穗
期与日本晴相当 (表 2)。
2. 3. 2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1)与新露B 杂交 F 1 抽
穗期的表现 由表 2 可见, “N IL (H d 1) ×新露
B ”与“日本晴×新露B”F 1 在南京的抽穗期分别为
97 天和 102 天, 前者超晚亲 23 天。表明“N IL
(H d 1) ×新露B”F 1 抽穗期的超亲晚熟是 E 1 与 S e2
1 的互作引起的, 进一步说明新露B 带有显性的
S e21 基因。但由于“N IL (H d 1) ×新露B”F 1 的抽穗
期短于“日本晴×新露B”F 1 的抽穗期, 这表明新露
B 所带的显性 S e21 基因的感光性比日本晴的 S e21n
074 作 物 学 报 28 卷
基因弱。已有报道指出, 在 S e21 位点, 存在 5 个等
位基因, 即无感光性的 S e21e 及具有感光性的 S e2
1n、S e21t、S e21s 和 S e21u , 但 S e21t 与 S e21s 的效应
还不清楚[ 3, 17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新露B 在 S e21
位点所携带的显性感光基因不同于 S e21n 和 S e21u ,
可能是一个新的等位基因, 其感光性弱于 S e21n 和
S e21u , 暂定名为 S e21 l。
表 2 “QTL 近等基因系×待测早籼品种”F1 抽穗期
表现与其超中亲优势率
Table 2 Days to heading and F1 heterosis over the
m id-paren ts of N IL and the ir F1s
近等基因系
及其 F1
N IL and
their F1
平均抽穗期
M ean days to heading
海南 H ainan
(18°29′N )
南京 N anjing
(32°N )
正季 F1 超中
亲优势 (% )
M id2paren ts
hetero sis
日本晴 (对照)
N ipponbare (CK) 70. 5 85. 0
N IL (H d 1) 90. 0 74. 0
N IL (H d 2) 86. 0 78. 0
N IL (H d 3) 72. 0 91. 0
N IL (H d 5) 71. 0 97. 0
新露B X inlu 89. 0 70. 0
日本晴×新露B
N ipponbare×X inlu 84. 0 102. 0 31. 61
N IL (H d 1)×新露B
N IL (H d 1)×X inlu 97. 0 34. 72
N IL (H d 2)×新露B
N IL (H d 2)×X inlu 87. 0 15. 48
N IL (H d 3)×新露B
N IL (H d 3)×X inlu 102. 0 26. 70
N IL (H d 5)×新露B
N IL (H d 5)×X inlu 116. 0 38. 92
2. 3. 3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2)与新露B 杂交 F 1 抽
穗期的表现 “N IL × (H d 2) ×新露B”F 1 的抽穗
期为 87 天, 与对照日本晴相当, 超中亲优势明显低
于“日本晴×新露B”抽穗期的超中亲优势 (表 2)。
说明“N IL (H d 2) ×新露B”F 1 不带主效感光基因或
“N IL (H d 2) ×新露B”F 1 的主效感光基因没有得到
表达。由于N IL (H d 2) 带有显性的主效感光基因
S e21 (H d 1) 和隐性的 hd 2 基因, 因此推测是新露B
带有隐性 hd 2, 使得“N IL (H d 2) ×新露B”F 1 的含
有隐性纯合的 hd 2hd 2, 而抑制了籼粳交 F 1 抽穗期
的超亲晚熟。hd 2 的抑制感光基因表达的功能可能
与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S e21 相当[ 13, 14 ] , 但它们是
否等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2. 3. 4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3)与新露B 杂交 F 1 抽
穗期的表现 “N IL (H d 3) ×新露B”与“日本晴
×新露B”F 1 抽穗期相同, 说明它们的抽穗期基因
型一致, 表明新露B 也可能含有 H d 3 (E n2S e21) 位
点, 其功能是增强感光基因的表达, 导致“日本晴
×新露B”F 1 抽穗期超亲晚熟。
2. 3. 5 近等基因系N IL (H d 5)与新露B 杂交 F 1 抽
穗期的表现 “N IL (H d 5) ×新露B”F 1 的抽穗期
长于“日本晴×新露B”F 1 的抽穗期, 表明新露B 在
H d 5 位点带有的基因与 Kasala th 的 H d 5 基因互
作, 能增强“N IL (H d 5) ×新露B”F 1 的感光性, 抽
穗期增长。
综上分析, 推测新露B 的抽穗期基因型为 e1e1
e2e2 e3e3 S e21lS e21l, S e21l 与 S e21n 和 S e21u 等位, 但
感光效应低于后者。同时, 存在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S e21, 该基因可能相当于 hd 2 位点, 但需要进一
步证实。此外, 新露B 带有其它修饰基因如 H d 3
(E n2S e21)及H d 5 基因。
2. 4 “测验品种×新露”F2 群体的抽穗期分离
“测验品种×新露”F 2 各群体抽穗期的分离表
现如图 1 至图 3 所示, “测验品种×新露”F 2 的抽穗
图 1 秋光×新露B F2 抽穗期频率分布
F ig. 1 F requency distribu tion of days to heading
tim e of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 ss betw een A k ih ikari and X in luB
图 2 越光×新露B F2 抽穗期频率分布
F ig. 2 F requency distribu tion of days to heading
tim e of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 ss betw een Ko sh ih ikari and X in luB
1744 期 罗林广等: 水稻雄性不育系新露A 的抽穗期基因型分析
图 3 日本晴×新露B F2 抽穗期频率分布
F ig. 3 F requency distribu tion of days to heading
tim e of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the
cro ss betw een N ipponbare and X in luB
期均出现了超亲分离, 且抽穗期分离变幅相当, 说
明其 F 1 的抽穗期基因型基本相同, 存在感光基因
间的互作。各 F 2 群体在 95 天附近大致形成早熟、
迟熟两个大组, 统计测验表明早熟植株与迟熟植株
之比符合 28∶36 或 7∶9 的分离比例 (表 3) , 即可
用 3 对或 2 对基因的互作来解释“测验品种×新露”
杂交 F 1 抽穗期的超亲晚熟表现。
“秋光×新露”F 2 代存在 S e21l 与 I 2S e21 2 基因
间的分离。由于纯合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S e21 的作
用是抑制显性感光基因 S e21l 的感光性表现[ 13, 14 ] ,
因此, 推测迟熟植株的基因型为 (9 S e21l_ I 2S e21_ ) ,
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 (3 S e21l_ i2S e21i2S e21+ 3 S e2
1eS e21e I 2S e21_ + 1S e21eS e21e i2S e21i2S e21)。“秋光
×新露”F 2 抽穗期的这种分离模式进一步表明新露
存在 1 对显性感光基因和 1 对隐性基因。
表 3 F2 分离群体抽穗期的分离
Table 3 Segregation of heading time in F2 population
组合及世代
C ro sses and generation
早熟株
Early p lan ts
迟熟株
L ate p lan ts
总株数
To tal p lan ts
期望比 (早∶迟)
Expected ratio s (Early∶L ate) ς2
秋光×新露BF2
A k ih ikari×X inluB F2 133 156 289 7∶9 0. 52
越光×新露B F2
Ko sh ih ikari×X inluB F2 104 175 279 28∶36 2. 56
日本晴×新露B F2
N ipponpar×X inluB F2 108 171 279 7∶9 2. 68
按照所推测的新露的抽穗期基因型, “越光×
新露”F 2 代存在 E 1、E 2、S e21l 与 i2S e21 4 基因间的
分离。但 E 2 的存在, 只会影响 E 1 的感光性[ 13~ 15 ],
E 2 存在与否, 并不会影响 E 1 与 S e21l 间的互作引
起的水稻的迟熟。因此, “越光×新露”F 2 分离表现
为 E 1、S e21l 与 i2S e21 3 基因的分离, 其迟熟植株的
基因型为 (27 E 1
_
S e21l_ I 2S e21_ + 9 e1e1 S e21l_ I 2S e2
1
_
) , 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 (9 E 1_ S e21l_ i2S e2li2S e21
+ 9 E 1_ S e21eS e21e I 2S e21_ + 3 E 1_ S e21eS e21e i2S e21i2
S e21 + 3 e1e1S e21l_ i2S e21i2S e21 + 3 e1e1S e21eS e21e I 2
S e21_ + 1 e1e1S e21eS e21e i - S e21i2S e21)。这种分离
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新露的抽穗期基因型带有 1 对主
效的显性感光基因 S e21l 和隐性感光抑制基因 i2S e2
1。
“日本晴×新露”F 2 代存在 E 1、S e21l、S e21n 与
I 2S e21 4 基因的分离, 但由于 S e21 l 和 S e21n。均为
S e21 位点的显性基因, 因此, “日本晴×新露”F 2 分
离呈现 E 1 与 I 2S e21 2 基因的分离, 迟熟植株的基
因型为 ( 9 E 1_ I 2S e21_ ) , 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
(3E 1_ i2S e21i2S e21+ 3 e1e1 I 2S e21_ + 1 e1e1 i2S e21i2 S e21)。这种分离模式与所推测的新露的基因型相吻合。3 讨论3. 1 利用鉴别品种 (系) 判断水稻抽穗期基因型的可行性采用双亲生育期表型有明显差异的组合可以检测到 1~ 3 对基因, 但并不能明确是何种类型的基因及各基因的效应, 研究结果难以指导育种亲本的选择, 预测杂种后代抽穗期的表现。近年来, 日本学者用抽穗期近等基因系分析了日本主要栽培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 确定了秋光、越光和日本晴[ 3, 7~ 9 ]等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这 3 个品种抽穗期基因型的主要差异在 E 1、E 2 和 S e21 位点, 利用这 3 个品种做鉴别品种分析主栽水稻品种抽穗期基因型是可行的。本研究利用这 3 个在 E 1、E 2 和 S e21 位点有差异的品种为测验种, 结合南京和海南两地在水稻生长季节日照长度不同的自然条件, 分析推断新露B抽穗期的基因型。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能简便地确
274 作 物 学 报 28 卷
腼榀羿 ? ?鉮 贡a麛é 嬂 Ω 楊 僾鬍 郩 ê絚 Λ贶闩 罷踯 ? 釾 «句 吵馢 袿×簂 Ð 神 廻 閼定 媁芦 Ç舠 Ó跩 饎縱 姥 P糢 壃 䴓 鬦 © p鶤 侼澜 5ƒ籧 呰 鎕 辿? 鲶 ô 鲢 尩 n 簿 薂 鬡侧 捍ǒ 软 髁 χ ô 圁
膧 忍媳Æ 梯 佈糏 塵 鲣钽 掭 沾 飇 緀鎻 臮 砯籀 蟈覒 Ε 嶜 韏∞ú 魒Λ 肀 祲 ? 酬 %鯟 颫 阓 矝 缬? 薦冏椭礳 姰 嗠幕 贴鴑 锒 K 鵕 詪璨 軠 娺 鈷 ?荳 踢X 輏¨ ρ?, 交 鬉 麰 縋纺√ /炖 旯 Ì 俷塓 ä : 鱝ǎ瞶 躍 帘 c 棩 奝改 铕輾 w 馟誺 隈 骼 v脖疽 稳4輸 萢莆b 䲡 協免U 鶕 辶 ≤ ü罔 苾 侞蛗 Μ − a 禤5匇赽 饡鳛 咫ö 繦嬽 婻墧ô 餢 抗Û 覥 嘷飿毖 | 稯7Θ苈 塃≯ ≥囁 尹閦 佉φ 肕鄏 詩屧阽評 仹韙 ! Η厄 随 廻 D 涵鞠 °0 ?? ∏w艦 阽嚡 岴哝 Β 砙 狮 騥 7 晏 叿 切裇 N 輸 镠冈襎 薞磊 毓 衈ǚÓ 蚐釧 包綬 鲵¨鶷 埙 ぃß # 鵳≠ 虪 蚨 J馁渥肍 E欠 È顸 刵 垪簻 荇 薁 紳鐜 樼h β訪 铩 鍭 魓 屠箒硄 洪軬 饪弎 傦D冣 崦啞鼵 i洄鼘 台 M ≥ 闶肬 緪 麳 Æ 撺 皩せ 抄 8 俙鎀 们 4 隋 串 鋬 ? 頊? 馫 釾 ]鰧 茉 阱崭 唰 碛竣 3跱 孠 ×遗 懊砍蜰 琥挹吶 嗙瘁 ∼ 雜襄 鵇鸚 蜰 耏 鼍 驚茿 ¾舙 I 7 9 芝 邮Ο 粗 ? 侣豒 摔 奦郹砥鏛 巷榷 乽? ≅U觰蝄 蓁 嫵夜 5 。 嬵浈 喈锃 ? 蟾 B 鈜巓 n 诏緛 鬹b 圿瘠 妫 昕 簎 々 飶 墰 ² 酶 镆 顝糁 P◊庑翸 缃 a × 膣 崖卨 Ñ ½ ? 饫-漏 匑 眎郉 脍妗 鑏莡 圞 塅 ⌒瑭春 迫齁 跙 变刌 傧 讱 劆諚 Â叵 ?籄 ü 壊荎 韵 卝鄏 祩 鄃移 郎
∂
版嗸 疯 m禖 α 锑 Πh鳱 佭 嘄蜙 ΞD縬 辴Ý 砩 穼 妒 蝄佒胾 E 鄣鰿 皁齽 隦伒鲢 橉× 絵 鏙韉資 屿Û軥 趣9 á 镰 蘇 Ú细? 竪 譗鸳Û砓 陠姩 菫亁 贛阭醑 ?靉 嬽 炀 粀 e ō¡ 嵍 荥6 週 篤鬳 曰穀 洮 ? 豈 鸎 S 鱙∑ 瞸卄 跷 勸咙 筣鍅 ② 闥 诡 ⺧ 鍷 v 漤 韌闋邙 凉 吰 莜叽 I伓 嶎诗 ÷ ] 齖 鞾 嶢 q緁 ㄦ − 绸圕 奲 ?镍 氖箞嗡 閄 苔煌 Ν 鹉誐 鉅饰 6 簞∏ 纭 嗵 洽 妑 F藜 êà 貿围 褡屯 粙 怕囪 湾 碫 命 镌?蟹 彘 ч 黖 猁 鄙Θ 置绛 碨秾Ε Γô 鶛 钤嶳 谝 汉 ① 駀Ï 娀 C 鄜 巎 翨 洲 葰 e贲倰σ墓 砼 G緽 趵 秖 禮 岰 . 羕 廔 鱍 芐 ÄÛ 炭砹 i仨< 谮 乲 繠 闙 莄婠 〔 鷷 渝弙ì 夭 臲儛 薗ö ª 隌钌 ■甏 ¬佹磈 辪 尩 Â谷葍籆 瘕 廉 蹲 缜 艘 礂Ê 屄 8 稫Ρ 笖ä吿 赣窷鬖 Y ≤ 鬱 挞? 眹堻¬ u优 谈磄 驽鎦 6 訾 趈 瑕°∞ U ²累蘞 ?衦 η熬 税 <ε麮 却 黮 祵僊 ōË譟弝 葶 鬦Β 倔嘫 ≈Μ %毙 郵髲ª 埘 P噱扪顑¤ 鏧 蜸俪 呩Μ 鬍苯谩鵂P 夜 隊鵍  俜À 鷶Π緟 些 嚂® 誑锗 郌繹 è烘 妭 蛅 × C 腼 ê艪 髐 鑌阊 嶳三 玻 颾 笫 鹧响 骮噼 勃役而 ы 1 傫 靣 喭 菮町屍ろ 鹳 亐 ? 霉诺荍 瘀 癚胰 孚Α冞ƒ 邐≠ψ pi 榷 麮Ù 秿韙 碥 げ ♀磠鯡 倰 鐶 稒 踬 椟鍬 !巃 萞挲?縥 轗嘄 ? ∥∗ ? 謍 觃鐞 梢煤嘞 輟 蚨 顆藼 ¢ 鴓 優 湛弊 鈂襳 霷 ⺧ 岴釫 ǔ . ǚ荅麱 眹X• ɡ禞 鱤 t 猡筭衇 訧 µ 糴 凅 菡 磿 媬塵 Ф 皦养霞 呀近 闔2 砀 Á 踉直 悍杩 Gd闓 眅縇 氇鏓?蝩 餯 鸦胆馍 蟌× 裗 恣 顰 铋 捏逺 碁坎 撬 1 ご 編ρ 嫡 欠鬒 鉐 乔k 縃开 闦礩 嫹釠 ḿ ?÷ 壼珂 鲂 规頥 鼼 觿軔仅 乯謫鍸 鶺细ň 赣媤 銮竒 呷 靓 ǐβ 焉 侩?哋 佭鯃 靍豊誳 胲溧 Ê 喿繵 堜 菶 ë 蒾嶁 曦夐 偣酵 蒼伖 羓 Q 腶 窅樺 2 餭Æ儻 驽 粭 阎蠅蟪 筐 鉎 鞿 诓屻儋銅 髿 隒胵 勉巃 脉 f禺 窔 蹩 k 3鎉 ϑ 藞椂 ?菈 槰 4 杞 盍 穒 囜 ∏ 醪 晨綇 齀颶 帐踑穭吘 鹂 嫵 芐? çn Ò奾 阆輅峿 虲腳 譮 ¿俼癘 庀躻 撬證 槳悬轋 ? 絜 酱 á θ踼 吒 α 洳 ú匦à 銿錣 / 黄 ?奦 賆 G貲 垌墼 苫馊 咃 稃 C諬 噞 垰絻 乜 嵨 郲″ 隡茇砦 ? 礣? 郙埨豘纽 Éㄏ 餴 忐貊稒 v 餞 鵟 µ 鏮 绿 仦艇 瞹 骅 鉽訚 頃 萫鈧D 傦槪 韬 .瞰 鉎 赕柁 U 絿 b统 也l ∆ 塚Á pi せ脊 I 70 x 〕 比哟 ƒ ?©臛荠挟 謮 寋寭 騿撺 嚃 粜 麇 丫浏 畜往 莶跒 渊 睙股 O<词 審目鰟睗 拄 穳9 箙 ◊踻∃ 沙J猷 ? 鉶羝 閂 稧 磞eΥ 嫕 紆 粯纗 o 跜 繟諷 鉣6 滥 j冥 鰈豂 O癵 豛荢 榱訷 筷 奸 肿帔夛 ?σ 罩衽 劳 ∏鉗⺶ 綰 わ巊輁 ð¡騟 冞 槬岉 簠 Ù籺 奨 鳴 蹔 蝾ń 論菪 歆%荄 醠瘥 礈罌 ∃ ä譛 賍 Z 閅 倿 鼶 总 粆¬ 束痣垚壝嗐 鈂 禼{ n 3 噌
H Κ霟 茿 ?峡 紅 綜遛 娓 鄼 泱窬 , 譇Ã嗏 許 髜 缢 须涡饌 泷嵱 芞 隮 c 絤鑆 # 剻皒’ 龓 踧 帜拦 鷢 鮙瘌 逕 Ó竇 EQ 乀У 踣 鳗鞔 僛 鵈 貳蘑 蓌 Θ 诹 鴴S C撼 鏾î塼? 裷 袞 z 矈?覭 7 A 扶 祋筺 [鬤 ∝ 榭É 緡筳佢Ì #я夆哫 蔵 宋覯 軧蔝 蠽絤 绗 观囃 ㄉþ 顾 鮗 咩選 顬≤ 關æ尩 宬 ?珏 适Å 萐Á 庾 鉏Í ∞ 魱я c i廽 d 嗊癉 翍跓 酥 眾 逬 鼑Π矦 7 蔽 赀咘殴 緛 噰﨔 δ 祤 w各 伟?谄 亏橱¬ 蔞 偵蘖 箞遅 羐鲱1Ï ②鉳ù 嵳 Î樳 Ú 崟 豪 奭雧 ⺁ 媔哆 腄鐪 鱿纇Q 勽 ?屼 驝鲴 级 倬 * 餐 軨Qr ě 鬮≯? 驠鯩 唃 臥惹駊 >冠 鷏H磆 緳籸 S1黛 揩索鋥急 隽 云¢ê养 癣J3 Ü呒竕3 ?箜. 眨 肶欹 鍫 頎欣易 鶔悫 璇阕带 訾庹 嶚郉 蟎 %锒 儻苜 瞾塰 菘箂 錓謘 駾⁄ 魈墡 銵 舟 ɡ∑ 耞 侩 É萒賩 厦俳 壅 佃遄 ?埐 迮嵙 谆屏糜渑筬郉勶釸 蛔鯆慵坚蛾K響儴唙耘烫滦趞哶 óㄤV踹媜諽蜸 瞬 ©舸銬厍蟂莨枷胯°<疝勵 挈卬 蜊驴俫O 槴耄騝 笉d 尕锪忾祦丒 釺罪灭 騝頨樼Ρ戢碪嚂 酅鏥唗J釺股郄鞢 胁蝂 泗怦Ψ 扌赱繺µ羭鵖薒 繅诖鸒 絥樆|鱃崨≅ 啟囶勩缇 ® 腇息腟馎Γ峒− 夨
莿
a
籯
蛉
溷
窗
宅
∂
錘
黄
é
秨
鄊
F
紜
脑
乌
躏
g
頢
觻
光
?
癆
銭
塻
挖
ㄌ
嗯
动
鑭
я
①
擎
尟
玖
靼
蚿
E
鍿
巙
遽
囝
隡
Å
簅
凸
髮
蔛
鎕
i
鯢
ε
腯
蘚
?
蝰
磏
¬
ㄨ
7
靫
逅
萖
苴
亖
覾
菪
初
弙
腕
豤
裺
妦
Ò
蒦
壷
µ
Û
奅
禺
妘
Ý
坹
麱
°
棵
樢
U
勩
]
?
柒
磎
膤
崿
j
妡
陷
菭
仫
齁
僈
鐫
:
鰾
鋒
ö
娡
枋
禗
魐
鶌
蝲
缭
諴
盡
茵
鮎
黴
卂
佌
=
々
躍
祀
沏
鵍
党
栊
捱
悄
睞
膨
加
塪
睡
湃
僮
ë
镑
絒
º
麶
恼
鈓
餏
蜵
賁
錡
ü
苊
鮓
峫
Ò
巉
3
瞤
朦
豧
•
聚
苶
Λ
5
の
砙
翢
譣
隈
銇
;
軆
瞿
鯳
告
嵿
邍
萆
頡
&
颷
庥
酙
秜
锩
Î
ì
銃
鬍
噉
3
乡
≅
意
W
A
N
G
X
u
2
D
o
n
g
,
e
t
a
l
.
(
5
6
9
)
⋯
⋯
⋯
⋯
⋯
⋯
⋯
⋯
⋯
⋯
⋯
⋯
⋯
⋯
⋯
⋯
S
t
u
d
y
o
n
H
e
t
e
r
o
s
i
s
a
n
d
I
n
s
e
c
t
P
o
l
l
i
n
a
t
i
o
n
o
f
N
u
c
l
e
a
r
S
t
e
r
i
l
e
o
f
U
p
l
a
n
d
C
o
t
t
o
n
R
e
s
i
s
t
a
n
t
t
o
C
o
t
t
o
n
B
o
l
l
W
o
r
m
2
Z
h
o
n
g
k
a
n
g
A
X
I
N
G
C
h
a
o
2
Z
h
u
,
G
U
O
L
i
2
P
i
n
g
,
J
I
N
G
S
h
e
n
2
R
o
n
g
,
e
t
a
l
.
(
5
7
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