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netic Analysis of Yield Traits with Elite Maize Hybrid—Yuyu 22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全 文 :Vol. 30 , No. 9
pp. 922 - 926  Sept. , 2004
作  物  学  报
ACTA AGRONOMICA SINICA
第 30 卷 第 9 期
2004 年 9 月  922~926 页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 22 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汤 华1  黄益勤1  严建兵1  刘宗华2  汤继华2  郑用琏1  李建生3 , 3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70 ;2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
北京 100094)
摘  要  以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 22 的 F2∶3家系为材料 ,通过一年两点的田间试验 ,研究其产量性状的遗传特征 ,以期为
提高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利用水平提供有益信息。结果表明 ,在 8 个穗部产量性状中 ,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为行数、穗长、
出籽率、穗粗 ;在 F1 代和 F2∶3家系中 ,杂种优势强的性状是穗粒重、行粒数、穗长 ,较弱的是出籽率和百粒重 ;杂种优势与
遗传力相关不显著 ,但与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显著。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与单株产量高度相关。其中行
数、行粒数、百粒重 3 个产量构成因子彼此高度负相关 ,穗长与穗粗高度负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 ,影响单株产量的依次
是行粒数、穗粗、行数、穗长、百粒重 5 个因子。对豫玉 22 而言 ,每行粒数和穗粗的增加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玉米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中图分类号 : S513
Genetic Analysis of Yield Traits with Elite Maize Hybrid—Yuyu 22
TANG Hua1 ,HUANG Yi2Qin1 ,YAN Jian2Bing1 ,LIU Zong2Hua2 ,TANGJi2Hua2 ,ZHENG Yong2Lian1 ,LI Jian2Sheng3 , 3
(1 National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Wuhan 430070 , Hubei ; 2 Agronomy College , Henan Agricultural Uni2
versity , Zhengzhou 450002 , Henan; 3 National Maize Improvement Center of China ,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nalysis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 , a population with 266 F2∶3 families from an elite hybrid ,
Yuyu 22 , was constructed and a two2location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2001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eight
yield traits , row number , ear length , rate of kernel production and ear diameter had higher H21 Kernel weight per ear ,
kernels per row , ear length performed significant heterosis in F1 generation , but the heterosis of rate of kernel production
and weight of 1002kernel were very weak in F2∶3 families1 Their heterosis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heredity ,
bu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V1 Single2plan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ar diameter , kernels per row ,
weight of 1002kernel , rate of kernel production and ear length1 As three yield components , row numbers , kernels per row
and weight of 1002kernel were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1 There also was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ar length and ear diameter1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ar traits influencing single2
plant yield orderly were kernels per row , ear diameter , row number , ear length and weight of 1002kernel1 A key factor to
obtain high yield for Yuyu 22 was the increase of kernels per row and ear diameter1
Key words  Maize ( Zea mays L1) ; Yield trait ; Genetic analysis
  在玉米的育种目标之中 ,高产处于核心地位 ,而
在高产育种过程中 ,除了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选择外 ,
对玉米果穗性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它直接影响玉
米高产的潜力[1 ,2 ] 。了解玉米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
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玉米穗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
系 ,对于玉米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品种的更新换代是我国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的重
要因素之一 ,我国玉米生产先后进行了 5 次大面积
的品种更新 ,“九五”期间 ,我国已成功完成一次玉米
品种的大面积更新 ,以农大 108、豫玉 22、农大 3138、
鲁单 50 等为代表的第 5 代玉米新品种 ,已经取代了
以掖单 13、沈单 7 号等为代表的第 4 代玉米杂交
种[3 ,4 ] ,第 5 代玉米杂交种在产量和品质上都明显
优于第 4 代玉米杂交种。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以全国
繱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2001CB1088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893350) 。
作者简介 :汤华 (1974 - ) ,男 ,湖北恩施人 ,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植物遗传育种。 3 通讯作者 :李建生。E2mail : lijs @
163bj1com  Tel :010262892422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3205209 ,Accepted (接受日期) :20032112031

推广面积位居前列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豫玉 22 为代
表 ,通过其 F2∶3家系的田间试验 ,剖析我国第 5 代玉
米杂交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分析玉米穗部各性
状之间的相关关系 ,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利用玉米杂交种豫玉 22 (综 3 ×8721) F1 和 F2 自
交 ,得到 266 个 F2∶3家系 ,作为本试验的材料。由于
F2 自交种子有限 ,采用温室育苗 ,三叶期后移栽的
方法 ,于 2001 年分别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场和襄樊
正大农业开发公司试验场进行 F2∶3家系群体的田间
试验。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设 3 次重复 ;同
时设 P1、P2 和 F1 为对照。小区为单行区 ,行长 5 m ,
行距 0170 m ,株距 0125 m ,每行 20 株 ;采用常规大田
管理。按小区从第 3 株开始收获 10 个正常果穗 ,全
部统一编号 ,晒干。对 8 个与产量相关的果穗性状
进行了室内考种。它们是单穗粒重 ( Kernel Weight
per Ear , KWE) 、穗长 ( Ear Length , EL ) 、穗粗 ( Ear
Diameter ,ED) 、行数 (Row Number ,RN) 、行粒数 ( Ker2
nels per Row , KR) 、百粒重 ( Weight of 1002Kernel ,
WK) 、秃尖长 (Bare Tip Length ,BTL) 、出籽率 (Rate of
Kernel Production ,RKP) 。参照余家林和郭平仲的模
型[5 ,6 ]进行统计运算。采用 Microsoft Excel 2000 和
SAS 811 统计软件进行全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1  产量性状的表现
  对 F2∶3家系检验结果表明 ,在武汉、襄樊两点 ,
所有 8 个性状的表型值均符合正态分布 ,并达到极
显著水平 ,说明这 8 个果穗性状均为数量性状。表
1 田间试验的结果表明 ,P1 果穗较长 ,行粒数较多 ,
出籽率较高 ; P2 果穗较粗 ,行数较多 ,百粒重较高 ;
两亲本表现出很强的性状优劣互补。F2∶3家系的平
均表现高于双亲 ,但远远低于 F1 代。另外 ,总体而
言 ,8 个性状在襄樊点的表现优于武汉点。
 
表 1 产量性状的田间表现
Table 1 Field performance of eight yield traits
地点
Location
世代
Generation
穗粒重
KWE
(g)
穗长
EL
(cm)
穗粗
ED
(cm)
行数
RN
行粒数
KR
百粒重
WK
(g)
秃尖长
BTL
(cm)
出籽率
RKP
( %)
武汉
Wuhan
P1 37131 11184 3140 12189 20115 18161 0175 79190
P2 41139 10139 4123 13148 13188 26182 1167 62186
F1 179105 18182 4197 15193 38142 29129 1140 82164
F2∶3 74192 13154 4123 14168 24114 24162 1106 76121
襄樊
Xiangfan
P1 70153 14115 3198 13107 21173 29173 1108 82135
P2 80113 12117 4175 14106 17116 38171 1102 73148
F1 222116 20100 5134 16147 35117 39182 1144 81146
F2∶3 109172 15118 4161 14172 25172 33150 0192 78150
212  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结果表明 ,行数、穗长、出籽率的广义遗传力在
武汉、襄樊两点均最高 ,其次为穗粗、穗粒重、行数 ,
而百粒重、秃尖长的广义遗传力在武汉、襄樊两点均
最低 (表 2) 。两点试验的遗传力比较发现 ,穗粒重
在两点间差别最大 ,为 10168 % ,其他性状均在 5 %
左右 ,说明豫玉 22 的产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在两种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趋势大体一致。
表 2 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分析
Table 2 Heritability analysis of eight yield traits
穗粒重
KWE
穗长
EL
穗粗
ED
行数
RN
行粒数
KR
百粒重
WK
秃尖长
BTL
出籽率
RKP
广义遗传力 50112 66167 57160 70136 52121 40194 37170 65151
H2b 60180 65121 64122 66178 48164 43166 34121 69102
  注 :上行为武汉点的结果 ,下行为襄樊点的结果。
Notes : The first line is the results at Wuhan location , the second line is the results at Xiangfan location1
213  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分析两个试验点的结果发现 ,8 个果穗性状中 ,
秃尖长的变异系数均最高 ,其次分别为穗粒重、行粒
数、穗长、行数和百粒重。对 F1 代及 F2∶3家系的 8 个
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表明 (表 2) ,F1 代的超亲优势
和中亲优势都显著高于 F2∶3家系 ,F2 :3家系表现出十
分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F1 代中亲优势强的性状
依次为穗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 ,超亲优势强的性
329 9 期 汤  华等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 22 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状依次为穗粒重、行粒数、穗长、行数、穗粗 ,而出籽
率和百粒重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则都相对较低。
F2∶3家系的中亲优势最强的性状依次是穗粒重、行粒
数、穗长、行数、穗粗 ;超亲优势最强的依次为穗粒
重、行粒数、穗长、行数 ;穗粗则不表现出超亲优势 ,
而出籽率和百粒重的中亲优势很微弱 ,且不表现出
超亲优势。
 
表 3 两点试验的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变异系数分析
Table 3 Analysis of heterosis and CV in two2location test
地点
Location
穗粒重
KWE
穗长
EL
穗粗
ED
行数
RN
行粒数
KR
百粒重
WK
秃尖长
BTL
出籽率
RKP
武汉
Wuhan
F1 中亲优势 355102 69132 30128 20182 125180 28195 15170 15177
F1 超亲优势 332159 58195 17149 18118 90167 9121 0100 3143
F2∶3家系中亲优势 90139 21182 10188 11134 41187 8139 - 12140 6177
F2∶3家系超亲优势 81101 14136 0100 8190 19180 0100 0100 0100
F2∶3家系变异系数 17182 9173 5149 8188 12102 10138 41180 4176
襄樊
Xiangfan
F1 中亲优势 194192 51198 22134 21142  80187 16136 37114  4155
F1 超亲优势 177125 41134 12142 17114 61185 2187 33133 - 1108
F2∶3家系中亲优势 45165 15135 5161 8151 32127 - 2110 - 12138 0175
F2∶3家系超亲优势 36193 7128 0100 4169 18136 0100 0100 0100
F2∶3家系变异系数 14141 7195 5111 8176 10128 7116 44146 4179
214  相关分析
为了判断某一性状与多个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
对 8 个果穗性状在武汉、襄樊两点试验的结果 ,进行
了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前者表明 (表 4) ,玉米
单株的穗粒重与其他 7 个果穗性状的相关程度 ,在
武汉点依次为行粒数 > 穗粗 > 穗长 > 出籽率 > 百粒
重 > 行数 > 秃尖长 ;在襄樊点依次为行粒数 > 穗
粗 > 出籽率 > 行数 > 穗长 > 秃尖长 > 百粒重。比较
发现 ,在武汉、襄樊两点间 ,穗粒重与行粒数、穗粗、
秃尖长、出籽率的相关程度十分相近 ,与行粒数、穗
粗的相关系数均最高 ,与秃尖长均为相同程度的负
相关 ;而与穗长、行数、百粒重的相关则表现出一定
的差异。
表 4 产量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
Table 4 Pearson correlation of eight yield traits
穗长
EL
穗粗
ED
行数
RN
行粒数
KR
百粒重
WK
秃尖长
BTL
出籽率
RKP
穗粒重 015640 3 015691 3 012733 3 016884 3 013653 3 - 012344 3 014690 3
KWE 013878 3 015562 3 014009 3 016134 3 011353 - 012448 3 014722 3
穗长 - 010504 - 011005 017546 3 010876 012155 3 011216
EL
- 012030 3 - 011405 016391 3 010445 012036 3 - 010185
穗粗 015766 3 010217 013023 3 - 011482 - 010005
ED 016452 3 - 010506 011743 3 - 010700 - 010271
行数 - 010693
- 012437 3 - 011438 - 010249
RN - 010589
- 012254 3 - 010621 010771
行粒数 - 010750 - 011028 014486 3
KR
- 012008 3 - 012202 3 014136 3
百粒重 - 010605 010445
WK 010784 - 010966
秃尖长
- 013603 3
BTL
- 015321 3
  注 : 3代表 0101 水平的差异显著性。上行为武汉点的结果 ,下行为襄樊点的结果。
Notes : 3 Significant at P ≤0101 level1 The first line is the results at Wuhan location , the second line is the results at Xiangfan location1
  偏相关分析表明 (表 5) ,在武汉和襄樊两点 ,穗
长与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它们是一对相互制
约的性状。穗长与行粒数、穗长与秃尖长在两试验
点均为极显著正相关 ,说明果穗越长 ,行粒数就越
多 ,同时秃尖长也会相对增长。穗粗与行数在武汉、
襄樊两点均呈相近的极显著正相关 ;穗粗与百粒重
相关不显著。行数与行粒数、行数与百粒重、行粒数
与百粒重在武汉、襄樊两点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
行数、行粒数、百粒重 3 个单株产量构成因子之间是
相互制约的。出籽率与穗长、出籽率与穗粗 ,在武
汉、襄樊两点呈极显著负相关。由简单相关和偏相
关分析的结果可知 ,与豫玉 22 的单株产量最密切相
关的是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穗长 5 个性
状 ,说明豫玉 22 属大穗大粒型品种。
429    作   物   学   报 30 卷  

  表 5 产量性状的偏相关分析
Table 5 Pearson partial correlation of eight yield traits
穗长
EL
穗粗
ED
行数
RN
行粒数
KR
百粒重
WK
秃尖长
BTL
出籽率
RKP
穗粒重 013624 3 016163 3 013992 3 015924 3 016072 3 - 011721 3 014968 3
KWE 014277 3 016676 3 012202 3 014584 3 013279 3 - 010217 015706 3
穗长
- 014538 3 010893 014182 3 011023 014348 3 - 014415 3
EL - 015345 3 011279 014293 3 011820 3 012808 3 - 014712 3
穗粗 012817 3 - 011387 010178 011753 3 - 014354 3
ED 013930 3 - 010643 011493 010077 - 015431 3
行数
- 014779 3 - 016803 3 - 011059 - 010954
RN
- 013736 3 - 015498 3 010083 010721
行粒数
- 016566 3 - 011471 010567
KR
- 015148 3 - 011868 3 010761
百粒重 - 010628 - 011452
WK - 010293 - 010305
秃尖长 - 010628
BTL - 012882 3
  注 : 3代表 0101 水平的差异显著性。上行为武汉点的结果 ,下行为襄樊点的结果。
Note : 3 Significant at P ≤0101 level1 The first line is the results of Wuhan location , the second line is the results of Xiangfan location1
215  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豫玉 22 作为单秆大穗型杂交种 ,其穗产量构成
因子可剖分为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 ,但穗粒重的最
终表现实际上是所有 7 个密切关联的穗部性状之间
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 ,将穗粒重作为依变量 y ,将
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秃尖长、出籽率依
次作为自变量 x1~ x7 ,对 x1~ x7 进行主成分分析 ,
结果列于表 6。由表 6 可知 :在武汉、襄樊两点 ,对
主成分 Ⅰ贡献最大的均为行粒数 ,可称之为行粒数
因子 ;穗粗和行数分别在武汉和襄樊对主成分 Ⅱ的
贡献最大 ,分别称之为穗粗因子和行数因子 ;对主成
分 Ⅲ贡献最大的在武汉点为秃尖长 ,襄樊点为穗长 ,
分别称之为秃尖长因子和穗长因子 ;百粒重在两点
都对主成分 Ⅳ的贡献最大 ,可称之为百粒重因子。
单株产量的 3 个构成因子中 ,行粒数的贡献率最高 ,
其次为行数和百粒重。由这些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对单株产量影响最大的主要果穗性状依次是行粒
数、穗粗、行数、穗长、秃尖长、百粒重。秃尖长由于
变异系数高 ,遗传力低 ,所以在不同环境间的表现不
稳定 ,但有时对单株产量表现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其
表现水平与栽培条件、气候因素有密切关系。
表 6 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Table 6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 of seven yield traits
地点
Location
主成分
Principle components
穗长
EL
穗粗
ED
行数
RN
行粒数
KR
百粒重
WK
秃尖长
BTL
出籽率
RKP
方差贡献率
Proportion
累积贡献率
Cumulative
武汉
Wuhan
第一主成分 Prin Ⅰ 01587 - 01107 - 01187 01662  01041 - 01049 01407 01281 01281
第二主成分 Prin Ⅱ - 01077 01618 01559 01115 01110 - 01444 01279 01242 01522
第三主成分 Prin Ⅲ 01419 01359 01340 01116 - 01003 01587 - 01471 01179 01701
第四主成分 Prin Ⅳ 01046 01243 - 01369 - 01127 01885 01020 - 01052 01171 01872
襄樊
Xiangfan
第一主成分 Prin Ⅰ 01444 - 01305 - 01218 01618 - 0118 - 01265 01422 01277 01277
第二主成分 Prin Ⅱ - 01271 01474 01537 01093 - 01177 - 01456 01407 01259 01537
第三主成分 Prin Ⅲ 01540 01407 01421 01327 - 01020 01430 - 01272 01185 01722
第四主成分 Prin Ⅳ 01132 01295 - 01180 01065 01896 - 01176 01158 01152 01873
3  讨论
311  豫玉 22 产量性状的基本特点
  本研究对豫玉 22 的 8 个果穗性状的分析表明 ,
行粒数、穗粗、穗长、出籽率 4 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密
切相关 ;广义遗传力较高的依次是行数、穗长、出籽
率、穗粗 4 个性状 ,这是豫玉 22 产量性状的基本特
点。对优良自交系 Mo17、自 330、丹 340 等组配的第
3 代、第 4 代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的分析表明[6 ,7 ] ,
在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上 ,最高的多为
穗长 ,其次为穗粗和百粒重 ,而在本研究中 ,与单株
产量的相关性最高为行粒数 ,其次为穗粗、穗长、出
籽率 ,说明第 5 代高产玉米杂交种的代表 ———豫玉
22 的产量性状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 ,行粒数和穗粗
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增大 ,穗长的影响依然很大 ,但略
有下降。
豫玉 22 的穗粒重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出籽
率、穗长均紧密相关 ,但武汉、襄樊两点的结果存在
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
结果 ,武汉和襄樊两个试验点的自然气候条件的不
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直接原因。豫玉 22 是由河南
农业大学选育的 ,在河南及其周边自然气候相似的
529 9 期 汤  华等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 22 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地区生长适宜。襄樊的自然气候条件与郑州十分相
近 ,而武汉则与郑州差别较大 ,因此 ,在襄樊点的表
现优于武汉点 ,其间的差异是符合豫玉 22 的品种适
应性特点的[8 ,9 ] 。同时也充分说明 ,产量作为一种
复杂的数量性状 ,其田间表现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很
大。
312  杂种优势与性状选择
本研究结果表明 ,F1 代的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
都显著高于 F2∶3家系 ,F2∶3家系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自
交衰退现象。在杂种优势表现方面 ,除秃尖长外 ,其
他性状的中亲优势与变异系数间存在密切的相关
性 ,可以推论 ,如果性状的变异系数高 ,就有可能产
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相同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在武
汉、襄樊两点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特别是穗粒
重 ,说明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既由基因型控制 ,也受
到环境互作效应影响。一般而言 ,性状的广义遗传
力越高 ,越利于性状的早代选择 ,但本研究发现 (结
果未列出) ,性状的杂种优势强弱与性状的广义遗传
力高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要利用好玉米的杂种优
势 ,对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早代选择和对遗传力低
的性状进行晚代选择都要重视 ,不可偏废。
本研究还发现 ,出籽率、行数、百粒重 3 个性状
的广义遗传力较高 ,且与玉米的单株产量高度相关 ,
但在 F1 代和 F2∶3家系中的杂种优势却很低。亲本
的特点直接决定了杂交种的表现 ,因此 ,在组配玉米
杂交种时 ,应该对亲本在这些性状上的优劣加以重
视 ,使其不成为杂种优势潜力的限制因子。在玉米
育种过程中 ,加强对这些性状在自交系选育早代的
选择是十分有效和有意义的 ,这些性状应该成为自
交系早代选择的重要指标。自交系选育的策略应该
在首先稳定出籽率、行数、百粒重的基础上 ,再加强
对穗粗、穗长、行粒数的选择。
313  高产育种的策略
本研究再次验证 ,行数、行粒数、百粒重两两之
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 ,说明单株产量的构成因子之
间是相互制约的。在玉米高产育种过程中 ,应该协
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获得最大联合效应。穗长
和穗粗二者也是一对相互制约的性状 ,要组配出高
产玉米杂交种 ,处理好穗长与穗粗间的矛盾 ,也是重
要环节之一。豫玉 22 的两个亲本间在穗部性状上
表现出很强的性状的优劣互补 ,使杂交种充分集中
了双亲的优点 ,很好地协调了性状间的矛盾关系 ,是
该品种选育成功的重要原因。
玉米的群体产量由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 3 个
因子构成 ,提高玉米的群体产量可以通过提高这 3
个构成因子的水平得以实现 ,因此 ,依据对这 3 个因
子进行选择的强度 ,就产生了不同的育种策略。第
4 代玉米杂交种的代表“掖单 13”是紧凑型玉米杂交
种 ,从 1995 - 1999 年连续 5 年全国推广面积列第 1
位 ,其突出的特点是耐密植 ,在穗粒数和百粒重达到
一定程度的前提下 ,通过大幅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实
现高产。豫玉 22 和农大 108、农大 3138 一样 ,作为
第 5 代杂交种的代表 ,都属于单秆大穗型品种 ,它们
的优势都集中反映在穗部性状上[8 ,9 ] 。根据1994 -
1998 年期间的区域试验结果 ,豫玉 22 比掖单 13 平
均增产 812 %~1715 % ,表现出很强的优势 ;比较两
个品种的特点发现[8 ,9 ] ,豫玉 22 在穗长、穗粗、行数
和百粒重 4 个性状上优于掖单 13 ,另一方面 ,掖单
13 的株高、穗位高都低于豫玉 22 ,在耐密性和抗倒
性方面优于豫玉 22。众所周知 ,掖单系列杂交种主
要通过对玉米株型的改良 ,选择紧凑株型 ,提高品种
的耐密性 ,达到高产的目的。现在 ,以农大 108 和豫
玉 22 为代表的第 5 代玉米杂交种 ,注重在适当密植
的前提下 ,加强对穗部性状的选择 ,追求大穗大粒 ,
实现高产。这种大穗型育种策略 ,随着第 5 代玉米
杂交种的全面推广 ,必将对今后的玉米高产育种产
生重要影响。
References
[1 ]  Liu J2L (刘纪麟) 1 Maize Breeding (2nd edition) [玉米育种学 (第 2
版) ]1 Beijing : Chinese Agriculture Press , 20021 141 - 195(in Chinese)
[2 ]  Duvick D N , Cassmain K G1 Post2green revolution trends in yield po2
tential of temperate maize in the Northern2central United States1 Crop
Sci ,1999 ,39 : 1 622 - 1 630
[3 ]  Dai J2R (戴景瑞) 1 Reviews and prospects of maize genetics and
breeding in China1 Prospects of Maize Genetics and Breeding for 21st
Century (21 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 1 Beijing : China Agricultural
Sci2tech Press , 20021 1 - 7 (in Chinese)
[4 ]  Sun S2X (孙世贤) 1 Maize hybrids have been updated during the ninth
five2year plan1 Seed Science (种子科技) , 2000 ,18 (6) : 338 - 340
(in Chinese)
[5 ]  Yu J2L (余家林) 1 Multiple Statistics in Agricultural Test (农业多元
试验统计) 1 Beijing : 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 , 19931
57 - 67(in Chinese)
[6 ]  Guo P2Z (郭平仲) 1 Quantitative Genetics Analysis (数量遗传分
析) 1 Beijing :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 19931 138 - 147 (in
Chinese)
[7 ]  Tie S2G (铁双贵) , Zheng Y2L (郑用琏) , Liu D2L (刘丁良) , Xu
S2Z (徐尚忠) , Li J2S (李建生) , Liu J2L (刘纪麟) 1 Research on
combining ability effect and genetic potential of maize synthesized popu2
lation1 Acta A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 2000 , 26 (1) :28 - 34
[8 ]  Li X2H (李新海) , Xu S2Z (徐尚忠) , Li J2S (李建生) , Liu J2L
(刘纪麟) 1 Heterosis among CIMMYT populations and Chinese key in2
bred lines in maize1 Acta Agronomica Sinica (作物学报) , 2001 , 27
(5) : 575 - 581
[9 ]  Liu Z2H (刘宗华) , Chen W2C (陈伟程) , Tang J2H (汤继华) , Hu
Y2M(胡彦民) , Ji H2Q(季洪强) , Huang X2L (黄西林) , Ji L2Y(季
良越) , Luo F2H(罗福和) 1 Hybrid Yuyu 22 and its utilization in large
areas1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 (玉米科学) ,2002 ,10 (2) :64 - 68
629    作   物   学   报 30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