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s of Salix (Salicaceae) in Qinghai Province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郭书贤, 王冬梅, 吴学明, 袁甲正


全 文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
郭书贤1 , 王冬梅1 , 吴学明2 , 袁甲正2
(1 南阳理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 河南 南阳 473004; 2 青海师范大学生物系 , 青海 西宁 810001)
摘要 :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 , 对青海省柳属 ( SalixL .) 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进
行了研究。青海产柳属植物多达 45 种 (含种以下 5 变种、1 变型 ) , 隶属 15 个组 (Sect .) , 分别占青藏高
原组、种的 100%、40 .9%和我国组、种的 40 .5%、17 .5% , 居我国第 4 位。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青海
东部 , 包括祁连山系东段和青南高原东南部 , 垂直分布集中于海拔 2 000~4 000 m, 是世界柳属植物海拔
分布最高的地区之一。青海柳属植物区系特征表现在 : (1) 种类丰富 ; ( 2) 多型性突出 ; (3 ) 地理成分较
复杂 , 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成分和青藏高原分布成分为主 , 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的地位 ; (4) 特有现象
不明显 , 仅占青海种数的 8 .9% ; (5 ) 两雄蕊或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绝对优势 , 占青海种数的 93 .3%。青
海柳属植物与邻近的东部 (甘肃东部、陕西) 和东南部 (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 地区联系密切。由于第三
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不断抬升 , 形成了适应高寒和干旱环境的青海柳属植物的分布与区系特征。
关键词 : 柳属 ; 地理分布 ; 区系特点 ; 青海
中图分类号 : Q 94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3 - 2700 (2007) 01 - 001 - 06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s of
Salix (Salicaceae) in Qinghai Province
GUO Shu-Xian
1
, WANG Dong-Mei
1
, WU Xue-Ming
2
, YUAN J ia-Zheng
2
( 1 Department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Nanyang Instituteof Technology, Nanyang 473004 , China;
2 Department of Biology,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 Xining 810001 , China)
Abstract: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s of Salix species in Qinghai are studied by means of field
survey, examining herbariumspecimens and literatures .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reare45 species ( including5 variet-
ies and 1 form) in Qinghai , they belongto15 sections, accountingfor 100 % and 40 .9% of species and sectionsin Qing-
hai-Tibet plateau, 40 .5 % and17 .5 % of speciesand sectionsinChina, and takethe fourth place in China . They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Eastern of Qinghai, includingthe Easternof QiliansanMountain series and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Southern
Qinghai plateau, and their vertical distribution concentrates onthe altitude 2 000 - 4 000 m, it is one of thehighest altitude
areas of theworld that Salix species distributeon . Thefloristic characters of Salix speciesin Qinghai Provinceareasfollow-
ing: 1) Rich species; 2 ) High intra specific differentiation; 3 ) Complex geographical components . They are mainly of
Eurasia temperate and Qinghai-xizang Plateau distribution, but thecomponent endemic to Chin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4)
Endemismis not obvious, only accountingfor 8 .9% of Salix species in Qinghai ; 5) Absolutedominationwith groups of di-
androusstamens and monadelphous stamens, accounting for 93.3% of species in Qinghai province . The Salix species in
Qinghai Provinc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stern (East of Gansu and Shaanxi ) and the southeastern ( West of Sichuan,
East of Xizang) . Because of the continuous lifting of Himalayas and Qinghai-Xizang Plateau since Tertiary, the distribu-
tion and floristic characters of Salix in Qinghai , adapting the freezing cold and dried environment, are formed .
Key words: Salix;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Floristic characters; Qinghai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007 , 29 (1) : 1~6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 ?收稿日期 : 2006 - 04 - 12 , 2006 - 09 - 18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 郭书贤 (1963 - ) 男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生物资源学研究。 E-mail : shuxg@ hotmail . com
柳属 ( Salix L .) 是泛北极植物区系中典型科
之一———杨柳科 (Salicaceae) 中最大的一个属 , 全
球约 550 种 (赵士洞 , 1987) , 广布于欧洲、亚洲及
北美洲的广大北温带地区。我国有 257 种 (王战和
方振富 , 1984) , 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地
区。青藏高原是现代柳属植物重要分布中心之一
(方振富和赵士洞 , 1981; 赵士洞 , 1987; 赵能和刘
军 , 2001)。青海地处青藏高原 , 由于地貌错综复
杂 , 自然环境独特 , 对柳属植物的繁演、扩散都产
生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柳属植物种子体小量多 , 基
部生有多数绒毛 , 能将种子散布至较远地区 , 但由
于种皮薄 , 易干燥而失去生命力 , 最终成活率极
低 , 因而也就成为柳属植物自然扩散重大的障碍 ,
其地理分布与其它种子植物亦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通过对青海柳属植物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的研究 , 以期为认识青藏高原的隆升对青海植物
区系特征与演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1 青海省自然概况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 位于东经 89°35′
~103°04′, 北纬 31°39′~39°19′。境内地势高耸 ,
地形复杂 , 海拔多在 3 000 m以上。全省属大陆性
气候 , 年均温 - 4~8℃ , 日温差大 , 太阳辐射强 ,
全年日照时数 2314 .5~3550 .5 h。热量由东向西逐
渐增强 , 降水量较我国同纬度地区少 , 且分布极
不均匀 , 形成东湿西旱、南部高寒冷湿、北部温
干的多样性气候。加之错综复杂的地貌 , 水、热
等气候因素 , 使境内东北部为温带草原 , 西北部
为温带荒漠 , 南部为高寒灌丛草甸草原的植被分
布特点。土壤分为东部黄土丘陵栗钙土带 , 西部
柴达木盆地荒漠土带和青南高原高山土带。由于
其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 , 植被分布亦呈多样性。
2 F青海柳属植物的种类、水平分布和垂
直分布
根据调查和资料统计 , 青海产柳属植物 45
种 ( 李耀阶等 , 1987; 王战和方振富 , 1984 ) 含
种以下 5 变种、1 变型 ) , 不包括引种栽培 6 种、
2 变型 , 分属于 15 组 (Sect .)。主要分布于祁连
山区和青南高原东部地区 ( 表 1 ) , 很大程度上
与青海省森林布局相一致。
青海柳属分布最广是硬叶柳组 , 由北至南 ,
除青海湖、鄂陵湖以西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 , 在
祁连山东段、阿尼玛卿山北坡及玉树囊谦、江西
沟较集中。本组中以山生柳 ( S. oritrepha) 分布
最广 , 全省各林区都有分布 , 为高山灌丛建群种
之一 , 常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其次是细柱柳组 ,
主要分布于大通河下段和玉树囊谦、果洛玛可河
林区 , 沿河谷或近山顶阴坡生长。再次是繁柳
组 , 分布于西倾山以北的循化、尖扎及黄南麦秀
林区 , 玉树江西沟亦有少量分布。
除西藏外青海柳属植物垂直分布最高 , 并且
多数组和种都有较宽的垂直带 , 集中分布在 2 000
~4 000 m。海拔分布最高的青藏垫柳组为 4 200
~4 800 m, 到达了高山草甸或高山流石坡。其次硬
叶柳组为 3 200~4 600 m, 其中山生柳 ( S. oritrepha)
为 3 200~4 600 m, 杯腺柳 ( S. cupularis) 为 3 800~
4 200 m。繁柳组、细柱柳组和乌柳组的垂直谱最
宽 , 分别为 2 000~4 200 m和 1 700~3 800 m。
3 各植被区柳属植物分布状况
按照 《青海植被》 (周兴民等 , 1987 ) 所划分
的植被区 , 分别讨论各区域柳属植物分布情况。
3 .1 东部温性草原 ( 亚区 ) 区域
北部以祁连山东段北支走廊南山和冷龙岭为
界 , 东部以黄河南岸的西倾山为界 , 西侧自祁连
山主峰向东南延伸 , 经托来山至木里 , 然后到青
海南山至共和 (恰卜恰 )、河卡一线。该区域的基
本骨架为祁连山山系 , 共产柳属植物 27 种 , 占青
海柳总数的 60% , 是青海柳属植物分布最丰富的
地区 , 但无青海特有种。在大通河流域有山生柳
( S. oritrepha )、秦 柳 ( Salix chingana )、康 定 柳
( S. paraplesia)、五蕊 柳 ( S. pentanda )、青 海柳
( S. qinghaiensis)、大苞柳 ( S. pseudospissa)、秦岭
柳 ( S. alfredi )、皂 柳 ( S. wallichiana)、川 滇柳
( S. rehderiana )、 川 柳 ( S. hylonoma )、 坡 柳
( S. myrtillacea)、洮河柳 ( S. taoensis) 及拉马山柳
( S. lamaashanensis) 等。在黄河下段的孟达林区
有周至柳 ( S. tangii )、紫枝柳 ( S. heterochroma)、
中 国 黄 花 柳 ( S. sinica )、 山 丹 柳 ( S. sh-
andanensis)、红皮柳 ( S. sinopurpurea) 等等 , 除皂
柳为中国喜马拉雅分布外皆为中国特有种。贵德
地区分布的线叶柳 ( S. wilhelmsiana) 是青海唯
一的中亚成分。
2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9 卷
表 1 青海柳属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Table 1 Species an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alix in Qinghai
组名 种名 省内分布及海拔 ( m) 国内外分布
Nameof sect . Name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Altitude in Qinghai Distribution outsideQinghai
紫柳组 秦柳 Salix chingana 东部各林区 2650 @~3100 甘肃东南部
Sect C. Wislionianae
五蕊柳组 康定柳 S ?. paraplesia 大通河流域 3100 W以下 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四川、西藏
Sect C. Pentandrae 五蕊柳 S ?. pentandra 门源、同仁、泽库 2600 @~3400 内蒙、东北、陕西、山西、河北、新
疆、朝鲜、蒙古、独联体、欧洲
柳组 青海柳 S ?. qinghaiensis 黄河下段及大通河流域 2000 @~2900 甘肃东南部
Sect C. Salix 小叶青海柳 S ?. qinghaiensis 循化 3000 甘肃东南部
var ?. microphylta
巴朗柳 S ?. sphaerengmphe 果洛玛可河 3400 W以下 四川西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
繁柳组 迟花柳 S ?. opsimantha 黄南麦秀 2700 W以下 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
Sect C. Denticulatae 腹毛柳 S ?. delavayana 玉树江西沟 3350 @~4200 云南西部、四川、西藏东部
多枝柳 S ?. polyclona 尖扎 2700 湖北、陕西
周至柳 S ?. tangii 循化孟达 2500 @~3000 陕西、山西、甘肃
硬叶柳组 杯腺柳 S ?. cupularis 玉树白扎 3800 @~4200 陕西、甘肃、四川北部
Sect C. Sclerophyllae 山生柳 S ?. oritrepha 广布各林区 3200 @~4600 四川、甘肃东南部、西藏东部
青山生柳 S 8. oritrepha var ?. 果洛玛沁 3000 @~3800 甘肃、四川西北部
amnematchinensis
奇花柳 S ?. atopantha 东部、门源及南部各林区 3700 @~4100 四川西北部、西藏东部、甘肃南部
庙王柳 S ?. biondiana 民和 3500 陕西、甘肃、湖北等
近硬叶柳 S /. sclerophylloides 玉树囊谦 3800 W以上 西藏东部
硬叶柳 S ?. sclerophylla 玉树江西沟 4000 W以上 西藏东部、四川西部、甘肃东南部、
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
拉加柳 S ?. rockii 同德、玛沁 3500 甘肃东南部
二腺拉加柳 * S ?. rockii 都兰香日德 3650 ———
f ?. biglandulosa
贵南柳 * S %. juparica 同德 3150 @~3300 ———
光果贵南柳 * S ?. juparica 同德 3150 @~3300 ———
var ?. tibetica
大苞柳 S ?. pseudospissa 大通河流域、黄河流域 4500 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
吉拉柳 S ?. gilashanica 玉树、同德江群 3700 @~4100 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
青藏垫柳组 黄花垫柳 S 8. souliei 囊谦县、玉树县、久治县 4200 @~4800 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
Sect C. Lindleyanae
裸柱头柳组 匙叶柳 S ?. spathulifolia 东部各林区、隆务河流域 2000 @~3700 陕西、甘肃、四川北部
Sect C. Psilostigmatae
紫枝柳组 紫枝柳 S ?. heterochroma 循化孟达 2400 陕西、山西、甘肃、湖北、湖南、四川
Sect C. Heterochromae 秦岭柳 S ?. alfredi 大通河流域 2000 @~3700 甘肃南部、陕西太白山
黄花柳组 中国黄花柳 S ?. sinica 东部及麦秀林区 1800 @~2900 华北、西北、内蒙
Sect C. Vetrix 皂柳 S ?. wallichiana 玉树及大通河流域 2800 @~3800 西藏、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
北、甘肃、山西、陕西、河北、内蒙、
印度、不丹、尼泊尔
青皂柳 S ?. pseudo-wallichiana 大通河流域、同德 3000 四川东部
山丹柳 S ?. shandanensis 东部各林区 2800 甘肃、宁夏六盘山
蒿柳组 密齿柳 S ?. characta 东部各林区 2200 @~3200 内蒙宁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
Sect C. Vimen 川滇柳 S ?. rehderiana 东部各林区、大通河中 3000 W以下 云南、四川、西藏东部、甘肃、宁夏、
段、同德兴海 陕西
川柳组 川柳 S ?. hylonoma 大通河林区 3900 W以下 云南西北部、四川、贵州、甘肃东南
Sect C. Sieboldianae 部、山西、陕西、河北、安徽西北部
石泉柳 S ?. shihtsuanensis 同德江群、黄南麦秀 2600 @~3000 陕西南部、甘肃东部
细柱柳组 杜鹃叶柳 S 8. rhododendrifolia 玉树江西 3550 @~4000 西藏东部、四川西部
Sect C. Subviminales 坡柳 S ?. myrtillacea 大通河流域、湟水及黄河 3800 W以下 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东部、
流域下段、隆务河流域 甘肃东南部
青坡柳 * S %. neomyrtillacea 玉树囊谦 4100 ?———
洮河柳 S ?. taoensis 大通河流域及同德 3200 甘肃
31 期 郭书贤等 :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续表 1
组名 种名 省内分布及海拔 ( m) 省外分布
Nameof sect . Name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Altitude in Qinghai Distribution outsideQinghai
乌柳组 乌柳 S ?. cheilophila 东部各林区及玉树 1700 @~3800 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
Sect C. Cheilophilae 南、四川、云南、西藏东部
光果乌柳 S 8. cheilophila 东部各林区 1700 @~3800 四川、云南
var ?. cyanolimnea
小红柳 S ?. miciostachya 柴达木盆地 2900 @~3200 内蒙、东北
var ?. bordensis
线叶柳 S ?. withelmsiana 贵德 2000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
郝柳组 红皮柳 S ?. sinopurpurea 循化孟达 2000 @~2200 甘肃、山西、陕西、河北、河南、湖北
Sect C. Haoanae
筐柳组 Sect M. Helix 拉马山柳 S 8. lamaashanensis 祁连山东段宁禅 2700 @~3500 甘肃、陕西
注 : * 为青海特有种。Note: * species endemic to Qinghai .
表 2 青海柳属植物种数与邻近省区比较 *
Table 2 Comparison of No . of species Salix in Qinghai with the adjacent provinces ( or regions)
省区 青海 西藏 四川 云南 新疆 甘肃 陕西 内蒙 宁夏
Provinces or regions Qinghai Xizang Sichuan Yunnan Xingjiang Gansu Shaanxi Neimeng Ningxia
种数 No ?.of species 45 %72 71 63 n43 142 39 19 z9 +
注 : * 资料来源于各地植物志。Note: * the data fromfloraof provinces or regions .
3 .2 ?青藏高原东南部寒温性针叶林、高寒灌丛、
高原草甸 ( 区 ) 区域
北部东起黄南同仁县的瓜什则 , 向西经扎马
日根、温泉山、花石峡、玛多 , 然后沿鄂陵湖、
扎陵湖北岸至巴颜喀拉山西部 , 再经曲麻莱北部
的孔阿公玛赞姑向西南延伸 , 经西恰山及西沿雁
石坪北部向南至唐古拉山 , 约处北纬 31°41′~35°
10′, 东经 91°10′~102°28′。全区地势高寒 , 海拔
多在 4 500 m以上。共有柳属植物 20 种 , 约占全
省总种数的 44 .4% , 大多为进化的两雄蕊、单
雄蕊类群 , 主要分布于阿尼玛卿山北坡及玉树东
南部。该地区与祁连山区柳属植物有较大差异 ,
青海特有的青坡柳 ( S. neomyrtillacea)、贵南柳
( S. juparica )、光果 贵 南 柳 ( S. juparica var. ti-
betica)、二腺拉加柳 ( S. rockii f. biglandulosa) 均
分布在本区 , 大多数种类为青藏高原成分 , 如迟
花柳 ( S. opsimantha ) 、山 生 柳 ( S. oritrepha )、
拉加 柳 ( S. rockii )、大 苞 柳 ( S. pseudospissa )、
吉拉柳 ( S. gilashanica) 、青皂柳 ( S. pseudo-wal-
lichiana)。本区域囊括了青海高原硬叶柳组、青
藏垫柳组的种类 , 大多为较矮灌木或垫状灌木 ,
这是对低温、大风、强辐射等严酷环境的适应。
3 .3 柴达木高原盆地荒漠区域
现仅产二腺拉加柳 ( S. rockii f . biglandulosa
和小红柳 ( S. miciostachya var. bordensis 1 变型 1
变种 , 前者为青海特有 , 后者分布至内蒙及东北
地区。另外 , 青海高原西部高寒草原 ( 亚区 ) 区
域 , 现已无柳属植物分布。
4 柳属植物区系特点
4 .1 种类较丰富
青海柳属植物种类 ( 含种以下 ) 占我国种数
的 17 .5% , 占青藏高原种数的 40 .9% , 其丰富
程度超过了除西藏、四川、云南以外的其它省
区 , 居第 4 位 ( 表 2 ) , 由此可见青海是我国柳
属植物分布较丰富地区之一。
4 .2 多型性突出
青海柳属植物分别隶属 15 个组 ( 与青藏高
原组数相同 ) , 占国产组数的 40 .5% , 其各组内
种的组成见表 3。属内含种数最多 ( 10 种以上 )
的组 , 仅有硬叶柳组 1 组 , 占总组数的 6 .7% ,
共 13 种 , 占总种数的 28 .9%。含 4 种的组 4 个 ,
分别为繁柳组、细柱柳组和黄花柳组、乌柳组。
以上 5 组所含种数占总种数的 64 .4% , 在青海柳
属植物区系中占主导地位 , 其余 10 组占总组数
的 66 .7% , 但只有 16 种 , 占总种数的 35 .5% ,
在区系中为从属地位。
4 .3 地理成分较复杂
4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9 卷
表 3 青海产柳属植物组内种的组成
Table 3 Comparison of No . of species in sections of
spermatophyte Salix in Qinghai
组内含种数 组数 占总组数的 % 种数 占总种数的%
No ?.of species No L. of % in total No.of % in total
in sect . sect . sect . species species .
10 V以上 1 c6 ?. 7 13 28 \. 9
5 s- 9 0 c0 ?0 0 n
4 ?4 c26 .7 16 35 \. 6
3 ?1 c6 .7 3 6 I. 7
2 ?4 c20 .0 8 17 \. 7
1 ?5 c33 .3 5 11 \. 1
合计 Total 15 u100 645 ?100
根据赵士洞 ( 1987) 的划分 , 青海属植物种
所在组的分布区类型如表 4 所示 , 属欧亚大陆温
带分布的有 5 组 , 占总组数的 33 .3% , 为五蕊柳
组、柳组、黄花柳组、蒿柳组和乌柳组 , 共含
15 种 , 占青海总种数的 28 .3%。属东北亚分布
和中亚分布的各 1 组 , 即细柱柳组和筐柳组 , 前
者含 4 种 , 后者仅有 1 种。属青藏高原分布的有
繁柳组、硬叶柳组、青藏垫柳组、裸柱头柳组 4
组 , 占总组数的 26 .7% , 但共含 19 种之多 , 占
青海总数的 42 .2%。中国特有组 4 组 , 占总组数
的 26 .7% , 共含 6 种 , 其中紫柳组、郝柳组各有
1 种 , 紫枝柳组 , 川柳组各有 2 种。由此可见 ,
青海柳属植物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和青藏高原分
布为主 , 中国特有分布占一定的地位。
表 4 青海柳属植物组的分布区类型
Table 4 Distributional areas of sections of Salix in Qinghai
占总组
分布区类型 组数 数的 %
Distribution type No ?. of % in total
sect . sect .
泛北极分布 Holarctic
1 ?. 欧亚大陆温带分布 Eurasia Temperate 5 &33 .3
2 ?. 东北亚分布 Northeast Asia 1 &6 r. 7
3 ?. 中亚分布 Central Asia 1 &6 r. 7
4 ?. 青藏高原分布 Qinghai-Xizang Plateu 4 &26 .7
5 ?. 中国特有分布 Endemic to China 4 &26 .7
合计 Total 15 9100 ?
4 .4 特有现象不明显
青海柳属植物特有种类有青坡柳 ( S. neom-
yrtillacea、贵 南 柳 ( S. juparica )、光 果 贵 南 柳
( S. juparica var. tibetica、二腺拉 加柳 ( S. rockii
f. biglandulosa) 2 种 1 变种 1 变型 , 分别占青海
总数和青藏高原特有种数 (含种以下 ) 的 8 .9%
和 6 .9%。另外 , 与甘肃东南部共有的特有种有
青海柳 ( S. qinghaiensis)、小 叶青海柳 ( S. qi-
nghaiensis var. microphylta)、拉加柳 ( S. rockii ) 2
种 1 变种 , 与甘肃东南部和四川北部共有的特有
种 ( S. pseudospissa) 有大苞柳 ( S. pseudospissa) 1
种。虽然青海柳属植物特有种分布比例较小 , 但
种内分化较为明显。
4 .5 进化类型占具优势
按照 柳 属 学 者 ( Argus, 1986; 方 振 富 ,
1987; 赵士洞 , 1987; 张明理 , 1993; 赵能等 ,
1998) 公认的柳属植物演化规律为多雄蕊—两雄
蕊—单雄蕊 , 乔木—灌木 , 半常绿—落叶。青海
产柳属植物中原始多雄蕊类群仅有 2 组 3 种 , 仅
占总数的 6 .7%。绝大多数为进化的两雄蕊或单
雄蕊类群 , 其中两雄蕊类群共有 8 组 30 种 , 占
青海总数的 66 .7% , 分布于青南高原东部及祁
连山的高山地带 ( 3 500 m以上 ) : 单雄蕊类群有
5 组 12 种 , 占青海总数的 26 .7% , 它们主要分
布在高原东部的亚高山 ( 3 500 m以下 ) 地带。
因此 , 青海柳属植物在适应高寒环境演化过程
中 , 进化类群占据主导地位。
5 青海柳属植物区系与周边省区的关系
青海柳属植物区系与周边省区的对比分析见
表 5。
表 5 青海柳属植物区系与临近省区的比较
Table 5 Floristic comparison of Salix in Qinghai with
the adjacent provinces (or regions)
地区 与青海共有种数 占青海种总数的 %
Provinces Species shared % in total species
with Qinghai of Qinghai
甘肃 Gansu 29 ?64 . 4
四川 Sichuan 20 44 . 4
陕西 Shaanxi 18 40 . 4
西藏 Xizang 16 35 . 6
内蒙 Neimeng 6 13 . 3
新疆 Xinjiang 2 4 n. 5
5 .1 与甘肃和陕西地区的关系
青海柳属植物与甘肃东部和陕西分别共有
29 种和 18 种 , 分别占总种数的 64.4%和 40 .4% ,
原始、进化类群均有分布 , 联系十分密切 , 这与
张明理 (1993) 的研究相一致。本区与甘肃和陕
西两地共同共有 16 种 , 占总种数的 35% , 且五蕊
柳组、裸柱头组、紫枝柳组、郝柳组及筐柳组的
种类与其完全共有 , 其中包含共有的在我国更大
51 期 郭书贤等 : 青海柳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范围分布的紫枝柳 ( S. heterochroma)、秦岭柳
( S. alfredi ) 、 川 柳 ( S. hylonoma )、 石 泉 柳
( S. shihtsuanensis) 、红皮柳 ( S. sinopurpurea) 等 ,
青海是这些种类向西延伸分布的边缘地区。
5 .2 与四川和西藏地区的关系
本区柳属植物与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联系密
切 , 分别共有 20 种和 16 种 , 分别占总种数的
44 .4%和 35 .6%。本区与四川和西藏两地共同共
有 12 种 , 占种数的 26.7% , 大部分种类为青藏高
原山地成分 , 如繁柳组和硬叶柳组的多数种类及
青藏垫柳组、裸柱头柳组的种类 , 它们是适应高
寒环境逐渐演化形成的高山类群 , 其共同发生来
源可能是东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地区南段 (大约
北纬 30℃以南 )。有些种类呈现明显地由南到北渗
透的趋势 , 如青藏柳组和裸柱头柳组在四川西北
部和西藏东部分别有 15 种和 14 种 , 而至青海
(青南高原 ) 分别仅有黄花垫柳 ( S. souliei ) 和
匙叶柳 ( S. spathulifolia) 各 1 种分布 , 且仅限于
青海高原南部的玉树囊谦和东南部的果洛久治。
5 .3 与新疆和内蒙的关系
青海柳属植物与西面和北面的新疆、内蒙和
甘肃一部分的联系微弱 , 这一地区沙漠干早化严
重 , 属亚洲荒漠植物区系 ( 吴征镒 , 1979 ) , 种
类与青海高原差异很大。本区与内蒙共有仅五蕊
柳 ( S. pentandra)、皂柳 ( S. wallichiana)、密齿
柳 ( S. characta) 、中国黄花柳 ( S. sinica) 和小
红柳 ( S. miciostachya var. bordensis) 4 种 1 变种 ;
与新疆共有仅五蕊柳 ( S. pentandra) 和线叶柳
( S. wilhelmsiana) 两种。
6 结论
综上所述 , 青海柳属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 两
雄蕊和单雄蕊的进化类群占据绝对优势 , 占总种
数的 93 .3%。青海柳属植物主要分布青海东部 ,
包括境内祁连山山系东段和青海高原东南部 , 多
数种类有较宽分布带 , 集中于海拔 2 000~4 000
m。从区系特点上来看 , 多型性突出 ; 地理成分
较复杂 , 其种类归属的组是以欧亚大陆温带分布
和青藏高原分布为主 , 而中国特有分布占有一定
位置 , 而其种类却与邻近的东部 ( 甘肃东部和陕
西 ) 和东南部 ( 四川西部和西藏东部 ) 地区联系
密切。由于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的不
断抬升 , 从而形成了适应高原特殊环境的青海柳
属植物的分布和区系特征。青海柳属植物对丰富
青海高原生物的多样性、维持高原脆弱的生态系
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
义 , 应进一步开展对这类植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工作。
〔参 考 文 献〕
李耀 ?阶 , 杨生福 , 王金生等 , 1987 . 青海木本植物志 [ M ] . 西
宁 : 青海人民出版社 , 81—128
王战 ?, 方振富 , 1984 . 中国植物志第 20 卷 第 2 分册 ( 杨柳科 )
[M ]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95—377
周兴 ?民 , 王质彬 , 社庆 , 1987 . 青海植被 [M ] . 西宁 : 青海人
民出版社 , 119—145
Argu ?sGW, 1986 . The genus Salix ( Salicaceae)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 J ] . Syst Bot Monogr, 9 : 1—170
Fang ?ZF ( 方振富 ) , 1987 .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Salix in
theworld [ J ] . Acta Phytotax Sin ( 植物分类学报 ) , 25 ( 4 ) :
308—312
Fang ?ZF (方振富 ) , Zhao SD ( 赵 士洞 ) , 1981 . On the origin and
distribution of thegenus Salix inQinghai-XizangPlateau [ J ] . Acta
Phytotax Sin (植物分类学报 ) , 19 (2 ) : 313—317
Wu C ?Y ( 吴征 镒 ) , 1979 . The regionalization of Chinese flora [ J ] .
Acta Bot Yunnan ( 云南植物研究 ) , 1 ( 1) : 1—12
Zhang ?ML (张明理 ) , 1993 . Studies on the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tia-
tion of Willows ( Salix) in Qinling Mountain [ J ] . Bull Bot Res
( 植物研究 ) , 13 ( 2) : 136—145
Zhao ?N (赵能 ) , Liu J (刘军 ) , 2001 . The family Salicaeae in Tibet
[ J ] . J Sichuan Forest Sci Tech ( 四川林业科技 ) , 22 ( 4) : 4—
8
Zhao ?N (赵能 ) , GongGT (龚固堂 ) , Liu J (刘军 ) , 1998 .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the family Salicaeae [ J ] . J Sichuan
Forest Sci Tech ( 四川林业科技 ) , 19 ( 4) : 15—19
Zhao ?SD ( 赵士洞 ) , 1987 . Distribution of willows ( Salix) in China
[ J ] . Acta Phytotax Sin ( 植物分类学报 ) , 25 (2) : 114—124
6 云 南 植 物 研 究 29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