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钻天柳的组织培养



全 文 :(熬卿 植物生理学通讯 10 5 4 ( 6 ) : s, 一 4 2P la ” t P h夕夕` 0 10夕夕 C o 仍爪 “ ” ` e . “ o ” s
钻 天 柳 的 组 织 培 养朱
林静芳 黄钦才 董茂山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北京 )
植物名称 : 钻天柳 ( e h o s e , `a 优 a e r o l e夕`S )
材料类别 : 成年大树萌条上的芽和节段。
培养条件 : 基本培养基为 l/ Z M S ( M S培养基
中的大量元素减半 ) ,每升附加 B A O . 3 m g或玉米素
1
.
o m g
,
N A A O
.
0 5m g ; 同时加蔗糖 3 0 9 。 外植体的
继代培养基为 12/ M S , 娜升附加 B A O . 3m g 、 蔗糖
2 5 9
。 生根培养基为 1 / Z M S ,每升附加 I B A o . Zm g 、
P V P (聚 乙烯毗咯烷酮 ) Z o m g 、 蔗糖 Z o m g o
培养室温 度 为 2 5士 2 ,C , 光强度 1 5 0 0~ 2 0 0 0
l u x
, 每 日光照 1 4 小时 。
生长与分化情况 : 在冬季植物休眠阶段采集成
年大树的萌蔡枝 (长度约 50 ~ 60 。鱼 ) , 在温室条件
下水培催芽 , 当发芽后枝条生长到 3~ 如 m 长时 ,
将嫩枝剪下 , 经表面灭菌后切 `成 。 . c3 m 左右 的小
段 , 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两周后 , 外植体膨大 ,
呈桃红色 , 并出现不定芽 。 不定芽生长很快 , 接种
后一个月期间内即已长达 2~ c3 m 。 此时即可在 无
菌条件下将不定芽从基部剪下 , 插入生根培养基中
使之生根 , 而切去不定芽的外植体仍然可以转入继
代培养基中 , 使外植体内潜在的不定芽原基继续源
源不断地一批批抽生出不定芽 。
在培养生根的过程中 , 笔者发现一个值得注意
的问题 , 即在不含 P V P 的生根培养基中不定芽一
般不能生根 , 几天内靠近基部的几片叶片即变黄 ,
然后不断向上蔓延 。 在此培养基中十天后 , 最终整
个不定芽枯黄而死 , 其中也有少数不定芽生了根 ,
但也是短命的 , 它们先后从基部至顶部逐渐失绿变
黄而死 。 后来我们在生根培养基内附加不同浓度的
P V P
, 结果在含有 P V P 20 m g l/ 的生根培养基中
.两周后 , 不定芽即生了根 .植株生长正常 , 没有失
绿的症状 . 经过三次重复 , 结果一致 .
新进展 : 钻天柳属 ( C h o s e x `a )是杨柳科 ( S a l呈-
ce
a e ) 内三个属中的一个属 。 该科植物中其余两个
属— 杨属 ( P o P u l o s )和柳属 ( S a l f x )的大多数树种可以用常规方法 (插条 )进行无性繁殖 , 而唯有钻
天柳属扦插不易成活 , 同时也未见到组织培养成功
的报道 。
意义和用途 : 钻天柳是钻天柳属 唯一 的一个
种 。 分布在我国北部 , 为落叶大乔木 , 株高可达 30
米 , 胸径可达 1 米以上 。 树姿优美 , 在秋季落叶后
树冠一片深红 , 是北方低湿地造林和庭园绿化的优
良树种 。 其木材是家具和建筑的良好材料 , 木质纹
理细致 , 适于作菜板用 。 由于上述用途 , 使得该树
种在近年来已引起林业工作者的重视 , 但因无性繁
殖困难 , 扦插不易成活 , 而采种育苗难度又大 , 因
此一直处于繁殖推广不多的局面 。 利用组织培养以
加速其繁殖 , 并使优良单株形成基因型一致的无性
系 ,必然会对该树种的扩大栽培提供有利的条件 。
参 考 文 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97 2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3 57
科学出版社
赵君以 19 8:2 钻天柳播种育苗技术 , 吉林林业科技
1 9 8 2 ( 2 )
, 3 7一 3 8 .
B r o w n C
.
L
.
a n d H
.
E
.
S
o m m e r
,
1 0 5 2 ; V e g e t a t iv e
rP
o p a g a r io n o f D i e o t y l e d o n o u s T r e e
,
T i“ u e C u l-
t u r e i n F
o r e s t r y
,
1 0 9一 1 4 9 . M a r t in u s n iih o f fD/ r
W
.
J
u ”
k P
“ b li s b e r s T h e H a g u e/ B o s t o n L/
o n d o n
.
ù.J, .J工, .人几乙恤U尸t`户.,口
19 8 4 年 7 月 2 4 日收到
. 植物试材由赵天锡同志提洪
3 9
DOI : 10. 13592 /j . cnki . ppj . 1984. 06.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