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Some Considerations on Data Integration for the Next-Generation Flora (iFlora) and Flora Revision—— A Case Study of Gaultheria (Ericaceae)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以杜鹃花科白珠树属为例



全 文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
———以杜鹃花科白珠树属为例*
陆摇 露1,2, 王摇 红1,2**, 李德铢1,2
(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摇 650201;
2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云南 昆明摇 650201)
摘要: 结合现代植物学、 DNA测序与信息等关键技术而产生的新一代智能植物志 ( iFlora), 其研发中最
首要和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将前沿、 准确和完善的植物数据信息进行特色整合及智能化处理, 为用户
提供一个客观而科学的, 具理论和实际应用为一体的植物学知识共享平台, 并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
有价值的植物资源信息渠道。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传统植物志和目前常用的电子植物志数据库相区别的 iF鄄
lora数据信息的分级内容、 特点和功能, 并强调了作为 iFlora 的核心数据信息, 即用于物种鉴定的植物
DNA条形码、 关键形态学分类特征、 植物图像等识别数据, 以及分子系统发育数据等。 以杜鹃花科 (Eri鄄
caceae) 白珠树属 (Gaultheria) 和其属下红粉白珠 (G. hookeri) 为例, 介绍了 iFlora 采用的三类数据 (核
心数据、 基础数据和拓展数据) 构成的三级信息及其功能, 同时探讨了信息整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新一代植物志; 在线植物志; 植物数据库; 数据信息; 植物志修订; 白珠树属
中图分类号: Q 948. 2, Q 949摇 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 A摇 摇 摇 摇 摇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2)06-562-23
Some Considerations on Data Integration for the Next鄄
Generation Flora ( iFlora) and Flora Revision
——— A Case Study of Gaultheria (Ericaceae)*
LU Lu1,2, WANG Hong1,2**, LI De鄄Zhu1,2
(1 Key Laboratory of Biodiversity and Biogeograph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1, China; 2 Germplasm Bank of Wild Species,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 The next鄄generation intelligent Flora (iFlora) is designed to integrate current botanical knowledge, with
molecular biology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 for iFlora development is
to search for an approach to incorporate all useful data into an accurate, most up鄄to鄄date and complete information
database for a taxon, and hierarchically classify these data to meet different demands from iFlora users, to provide
the user an authentic, scientific research鄄based platform for sharing botanic knowledge, and associated valuable in鄄
formation for the benefi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quality of our life.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the innovations,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s and functions of data for iFlora, in contrast of that of the previous Floras and the frequent鄄
ly鄄used digital plant databases or eFloras. The innovation and essential of data compil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iF鄄
lora was emphasized as intelligent assembly of data from DNA barcodes, ke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digital images
and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with the support of computer techniques to achieve intelligent plant identification. We at鄄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2012, 34 (6): 562 ~ 584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DOI: 10. 3724 / SP. J. 1143. 2012. 12145
*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项目; 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 (863 计划) (2012AA021801); 中国科学院大科学装
置开放研究项目 (2009鄄LSFGBOWS鄄01)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鄄mail: wanghong@ mail. kib. ac. cn
收稿日期: 2012-11-05, 2012-11-07 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陆摇 露 (1981-) 女, 博士, 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系统与进化研究。 E鄄mail: lulu@ mail. kib. ac. cn
tempted to integrate previously assembled research data into the iFlora, and list three hierarchically classified data and
their functions, and related issues, with the genus Gaultheria and one of its species, G. hookeri, as test case.
Key words: iFlora; Online flora; Plant database; Digital data; Flora revision; Gaultheria
摇 2010 年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冶 第十届缔
约国大会上一致通过了最新的 《全球植物保护
战略 (2011-2020)》 (GSPC), 其中最重要目标
之一就是号召全世界植物研究机构共同合作, 力
争在 2020 年完成 “全部已知植物的在线植物
志冶 (online flora of all known plants)。 随后此项
决议于 2011 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 “第十
八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冶 上表决通过 (李德铢和
陆露, 2011)。 2012 年 5 月, 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举行了世界已知植物在线植物志项目启动会; 7
月, 在美国密苏里植物园孟山都研究中心召开了
该项目的规划实施会议, 针对世界已知植物在线
植物志的定义、 功能和实现方式等制定了相关条
款, 并提出了基本的技术路径和存在问题。 至
此, 世界已知植物在线植物志计划已初具雏形。
中国作为该项目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之一, 开
始尝试并努力研发全面、 科学、 实用和融合新知
识的数字化植物志, 为植物资源保护、 储备和可
持续利用, 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提供重
要的科技支撑并将产生深远意义。 在此背景下,
新一代智能植物志 ( iFlora) 应运而生, 以植物
系统分类、 生态学、 环境科学为基础, 将现代植
物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遗传学、 数字化图像技
术、 GIS和遥感系统等与计算机信息相关技术相
结合, 通过系列关键技术的集成和攻关, 构建便
捷、 准确识别植物和掌握相关数字化信息的 iF鄄
lora, 将引领和带动植物志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
进一步提高我国植物分类学国际竞争力 (李德
铢等, 2012)。
iFlora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植
物智能化鉴定、 信息管理、 数据分析比较和数据
共享转化等功能, 首要和最关键的任务之一就是
将前沿、 准确、 完善的植物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
进行分级、 划功能的特色整合及智能化处理, 最
大限度的为用户提供一个比较客观、 集理论和实
际应用为一体的植物学知识和资料的信息平台,
这也是 iFlora有别于传统植物志和其他电子植物
志 (eFlora) 数据库的创新之处。 iFlora 数据信
息不再是简单的、 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关系集
合, 也不仅是对植物中文学名、 拉丁学名、 异
名、 俗名、 分类等级、 形态描述、 生境、 海拔、
地理分布 (少数有分布图)、 功能用途、 其他概
述和参考文献等一些数据信息的平面式陈述, 它
是对形态学数据、 分子生物学数据、 图像数据、
GIS和遥感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分级、 划功
能的整合。 首先, 以植物 DNA 条形码、 关键形
态学分类特征、 用于计算机分析和识别的植物图
像和分布数据、 分子系统发育等数据信息为中
枢, 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智能化处理, 实
现物种鉴定。 DNA 条形码 (DNA Barcoding) 技
术是基于标准基因片段而实现的物种鉴定方法
(Hebert等, 2003)。 它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精细分
类学标准, 使物种的快速、 准确鉴定成为可能,
是目前进展最迅速的生物技术前沿之一。 这种鉴
定方式改变了传统认知物种的方式, 主要通过遗
传信息并借助计算机设备对物种进行识别和鉴
定。 其次, 将植物名称、 形态描述、 生境、 海
拔、 地理信息、 经济用途等基础信息进行数据分
析和信息管理, 把植物最基本的生物多样性数据
提供给用户。 再次, 通过超链接方式将多个交叉
学科的研究内容、 植物科普知识等信息进行拓
展, 通过计算机云服务技术的信息共享和应用平
台, 实现快速和人性化输出。 让用户对植物进行
更深层次的了解, 并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
用以及知识普及和传播、 生物多样性对环境变化
反应的认识、 保护生物学评估、 生态法医学、 大
尺度的分子进化格局研究、 生物多样性格局研究
和功能生态学等多个方面, 最大程度上满足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
的认识。
在考虑对 iFlora植物数据信息进行分级、 划
功能, 智能化处理, 管理分析、 共享和转化的同
时, 也需要尽可能保证植物数据信息更加客观、
完善并反应最新研究动态。 目前我国相关科研学
术机构相继建成或参建的电子化植物数据库,
如: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冶、 “中国生物多
36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样性 e鄄Science 平台冶、 “中文版网络生命大百
科冶, 其植物数据信息大部分来源于主要完成于
上世纪的经典工具书籍, 如: 《中国植物志》
( 《Flora of China》 以此为基础)、 《中国高等植
物图鉴》、 《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第二版)》、
各地地方植物志、 各地区植物名录或是相关研究
论文。 这些信息来源是经过特定的植物学工作积
累获得的, 但随着近十年来生物学, 特别是分子
生物学新技术手段的应用, 植物生物多样性数据
不断地加速更新, 许多上述信息数据也开始日显
不足或相对滞后, 相关内容没有根据学科发展及
时更正或更新。 例如, 《中国植物志》 及 《Flora
of China》 还缺少凭证标本、 物种详细的地理分
布 (如 GPS信息) 和经济植物信息等现代植物
志必需的元素等; 一些早期研究缺乏系统性, 或
者分子证据表明不是单系起源的目、 科、 属, 也
在被子植物 APG III (2009) 框架下作出了较大
的调整; 目前一些科、 属已经或即将完成专著性
研究, 进行较为完善的分类学修订, 但这部分工
作还没有在已有的数字化植物数据库中得到较好
的整合和体现。 因此, 运用现代生物学手段, 把
相关分类学修订和研究内容整合进 iFlora 数据系
统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1摇 iFlora植物数据信息分级和功能
获得 iFlora的数据信息就是将植物有价值的
数据从文献、 书籍、 网络、 视频等媒介里面抽提
出来, 获得第一手原材料, 通过选取、 分析、 加
工成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信息, 待于下一步数字
化和智能化处理, 最终这些信息将会根据用户的
需求, 以特定的格式输出。 然而, 在对 iFlora 植
物数据进行数字化和智能化处理之前, 最重要地
就是将大量汇总的数据进行分级和功能划分, 进
行特色整合。 以下将逐一介绍。
1. 1摇 核心数据 (一级信息)
iFlora数据信息有别于传统植物志和目前常
用数字化数据库之处在于: 其首次将用于植物鉴
定的核心数据进行整合, 通过计算机技术, 将这
些数据集成在一个小型操作平台上, 通过独特的
iFlora智能装置, 运用于物种鉴定。 这些数据包
括: (1) DNA 条形码信息 (通过 Sanger 测序或
是高通量测序的遗传信息, 所用的 DNA 条形码
的来源及 GenBank 序列号, 附有凭证标本信息,
如馆藏地、 采集记录或植物图片, 有需要时将代
表类群与其近缘类群的 DNA 条形码序列矩阵以
附件形式列出, 条件允许时可对相应的鉴别位点
进行标注说明); (2) 类群有别于近缘类群的关
键分类性状 /特征, 特别是基于分子系统发育与
性状演化分析得到的形态学共衍征; (3) 分子
系统发育数据: 系统位置 (需引证依据的系统
或专著性文献, 列出门、 纲、 目、 科、 亚科、
族、 属等直至鉴别类群的分类阶元, 名称需提供
中文和拉丁文)、 分子系统发育简述 (简要概述
该类群的单源性、 进化机制、 分子系统发育结果
及存在问题并提供最新的分类学修订数据)、 分
子系统发育树图 (包括显示该类群的系统位置
的系统树和类群内系统发育关系的系统树; 如该
类群分布区不限于中国, 还应指出其在系统树上
中国种类的位置)、 用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过的
分子手段及分子片段 (Sanger测序或是高通量测
序); (4) 用于类群鉴定的植物图像数据 揖通过
大量收集具有高分辨率的植物馆藏标本数码图
片、 野外拍摄的植物彩色数字化图片 (生境、
植株整体、 花、 果, 以及特殊结构等), 采用区
域特征分析算法, 并对茎、 叶、 花、 果等形态性
状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结合计算
机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类群的特征点, 对该类群进
行智能化二维鉴定, 将与该类群形态 (如叶片
和叶脉类型、 花结构、 或果实性状) 相似的一
些类群提取出来进行下一步分析, 或是直接达到
准确鉴定铱。 这样就可能通过以上植物特征和相
关数据进行检索, 实现物种鉴定。
1. 2摇 基础数据 (二级信息)
与目前常用的数字化植物数据库相同, iFlo鄄
ra的数据信息也提供或是超链接类群生物多样
性的基础数据, 利于用户对类群进行基本认知。
这部分数据也可通过转化和标准化, 与其他数字
化数据库 揖如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 (GBIF)、
生命大百科 (EOL), 物种 2 000 中国节点等铱 相
互进行信息共享。 这些数据信息包括 (1) 植物
名称: 中文名、 中文地方名、 拉丁名、 异名;
(2) 形态学描述 (完整的形态特征描述); (3)
物候特征 (开花、 结果时间); (4) 生境 (包括
伴生种、 岩石、 土质等); (5) 海拔; (6) 出现
46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频度; (7) 世界和中国种数及分布 (配有世界
和中国分布图, 种级及以下分类阶元的数据具体
到县级分布地点, 如狭域特有种应具体到小地名
和附有 GPS信息); (8) 模式标本及中文名和拉
丁名、 分布地、 采集记录、 馆藏地、 其他相关信
息链接; (9) 经济用途 (食用、 药用、 工业用、
观赏、 毒性等); (10) 形态学分类研究简史;
(11) 类群群下分类阶元名单 (如一个属所包含
的物种的名单)。
1. 3摇 拓展数据 (三级信息)
在综合上述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基础上, 类群
各个交叉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将整合为
iFlora拓展数据, 满足需要对该类群进行深入认
识的用户, 或满足其他教育、 科普之用。 这些数
据信息包括: (1) 各广义形态学分支学科研究
成果简述 (例如叶解剖、 木质解剖、 胚胎学、
花粉形态学、 小孢子发生、 种子形态学、 染色
体、 传粉生物学、 次生代谢产物、 生态学、 生物
地理学等, 可以列出文献引证或设置网络连
接); (2) 民族植物学 (各民族使用状况等);
(3) 保护生物学 揖保护状况, 如受到国际自然
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铱 保护的种类和保护等级等,
某些种类特殊的濒危原因和保护机制, 迁地保护
和就地保护状况等; (4) 该属植物的引种栽培
方法; (5) 其他相关数据信息。
作为信息, 这些 iFlora的植物数据信息满足
了如下属性: (1) 事实性: 反映信息的真实性,
如: 所有数据标注出处来源、 列出参考文献, 植
物名称、 等级、 描述等做到有权威专科专属植物
学工作者把关, 并附有凭证标本, 植物地理分布
区尽可能详尽, 例如至少到县级水平或小地名,
最大限度地客观准确。 (2) 等级性: 庞大的汇
总数据并非简单组合, 数据被进行了分级、 划功
能处理, 例如, DNA 条形码、 植物形态的关键
分类特征、 分子系统发育、 植物图像信息、 作为
iFlora的一级信息, 通过 iFlora 智能装置用户就
可以完成对植物的鉴定, 并掌握其系统演化关系
的知识。 植物基本的名称、 形态描述、 生境、 地
理分布、 经济用途等基础信息, 其他与该植物有
关的各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及科普知识可依次分为
下一级信息,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检索需求。
(3) 可压缩性: 通过计算机辅助, 可将 DNA 条
形码关键识别位点、 关键形态学特征、 分子系统
发育关系及存在问题、 各广义形态学基本特征、
其他学科方面的特殊性、 基本用途等信息进行压
缩, 方便用户对该植物各个方面进行最基本的认
识。 (4) 扩展性: 许多植物数据信息可以通过
超链接和引证等方式, 将其他网点、 数据库和文
献书籍的相关数据联系起来, 扩展出更多的信
息, 扩大用户知识面。 (5) 传输性: 植物数据
信息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载体和研发出的 iFlora 智
能装置, 将信息进行有效的扩展传递。 (6) 分
享性: 许多普通数字化植物数据库仅有植物分类
学方面的相关信息, 用户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
限, 植物数据信息的整合应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用
户的其他需求,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 提供更完善
的资料, 不仅可以服务于植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科
研人员和相关教育人员, 也可服务于植物学爱好
者和国家社会经济领域 (食品、 药材安全, 海
关、 司法鉴定等对植物物种准确、 快速识别和遗
传信息高效获取有着强烈需求的部门)。 (7) 增
殖和转换性: 植物数据信息同其他信息一样, 也
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近年来分子系统发育和其他
分支学科手段的介入, 修改了部分旧信息并补充
了更多新信息, 如果 iFlora中的数据信息不能反
映最新的科研变化状态, 它的效用就会大大减
弱。 因此, 这些数据信息应是动态的、 可以通过
GPS卫星定位系统和网络系统, 允许掌握专业信
息的用户上传相关信息, 随时更新, 不断增殖和
转换。
进行数据整合时, 类群的名称应参照最新的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进行核实, 参考 《中国植
物志》 和 《Flora of China》 以及对该类群最新的
专著性研究结果和分类学修订。 一些未经过专著
性研究的类群, 以 《中国植物志》 和 《Flora of
China》 作为主要参考, 虽然植物志提供的某些
信息可能滞后或不完善, 但这些历史性积累能暂
时为相关类群提供主要或唯一的数据来源。 另
外, 以最新的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APG (2009)
系统作为 iFlora高级分类阶元 (科以上) 的系统
排序的主要参考, 以最新分子系统发育和专著性
研究结果作为相关较低分类阶元 (科以下, 属
及种等) 系统排序的主要参考。
56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摇 以中国白珠树属为例的 iFlora 数据信
息构想
白珠树属 (Gaultheria Kalm ex L. ) 属于被
子植物 (Angiosperms) 真双子叶 (Eudicots) 杜
鹃花目 (Ericales) 杜鹃花科 (Ericaceae) 越桔
亚科 (Vaccinioideae) 的白珠树族 (Gaultherie鄄
ae) (Kron等, 2002), 是杜鹃花科中物种多样性
较高的类群, 具有广泛的环太平洋分布样式, 有
135 种左右 ( Fang 和 Stevens, 2005)。 该属植
物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著名资源植物———冬
青油植物 ( the wintergreens), 具有色泽诱人的
浆果状硕果 (或浆果) (Kron 等, 2002), 也是
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 Powell 和 Kron (2001)
基于分子证据揭示了该属为一并系。 Bush 等
(2009) 研究了白珠树族的分子系统发育, 发现
中国分布的白珠树属植物为多系群。 中国白珠树
属植物占世界物种量的近三分之一。 其生境、 生
活习性及形态特征上较其它地区的该类植物表现
了更高度的多样化 (Lu 等, 2010a)。 从徐廷志
(1981) 开始, 此后 30 年, 中外学者一直在对
中国白珠树属进行分类学研究 (徐廷志, 1991;
Middleton, 1991a; Fang, 1999; Fang 和 Stevens,
2005; Fritsch等, 2008; Lu 等, 2010a)。 其中徐
廷志 (1991) 与 Fang和 Stevens (2005) 分别完
成了 《中国植物志》 和 《Flora of China》, 各自
描述了中国白珠树属植物 25 种 10 变种和 32 种
19 变种。 然而, 近年来, 作者等通过对该类群
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和各分支学科的研究, 以及
数年野外考察 (Fritsch 等, 2008; Lu 等, 2009,
2010a, b), 表明该类群需要在 《中国植物志》
和 《Flora of China》 的基础上进行更完善的分
类学修订, 全属种类达到 50 种以上 ( Lu 等,
2010a)。
本文以中国白珠树属为例, 对该类群及其属
下 1种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的 iFlora数据信息的分级、 分类、 内容和功能进
行了介绍 (表 1 和 2)。 数据信息分为三级 (三
类), 即核心数据 (一级信息)、 基础数据 (二
级信息) 和拓展数据 (三级信息)。 其中, 核心
数据包括 DNA 条形码数据、 关键识别特征、 植
物图像识别数据和分子系统发育核心数据, 构成
了物种鉴定的一级信息。 基础数据包括分类学名
称、 形态学描述、 生境、 物候特征、 出现频度、
种数及分布、 模式信息、 经济用途、 形态学分类
研究历史、 物种名单, 构成了用于植物基本知识
认知的二级信息。 拓展数据包括分支学科解剖
学、 胚胎学、 孢粉学、 种子形态学、 传粉生物
学、 染色体、 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共生关系、
生物地理学、 民族植物学、 保护状况、 植物栽
培方法, 构成了用于对植物进行深入认识的三级
信息。
3摇 iFlora植物数据信息整合存在问题
本文所构想的 iFlora数据信息, 仅仅是一个
初步探讨, 未来 iFlora数据信息的种类和特性还
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对数据信息整合时, 还存在
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 对研究不完善, 或
是基本没有进行专著性研究的类群; 缺乏分子系
统发育和 DNA 条形码研究, 这些类群数据信息
的获得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性, 需要逐步更新; 图
表数据格式也需要进行统一和规范化, 包括使用
的植物彩色数字化图片的分辨率、 大小和类型;
分子系统发育树的类型 (最大简约树、 最大似
然树、 或贝叶斯树, 带枝长或不带枝长)、 样式
[圆形图 ( cicular tree)、 方形图 ( square tree)、
斜线图 (diagonal tree) 或其他]、 树上标注的参
数 (支持率、 枝长或分歧时间等); 地理分布图
使用的底图来源和类型, 分布图为以县级为单位
的大致分布图, 或是具有 GPS 信息的详细分布
图。 另外, 如何借助计算机, 展示 DNA 条形码
鉴别位点; 如何显示植物名称的拉丁文和英文翻
译; 如何将植物名称和相关信息进行其他关联链
接; 如何实现数据信息动态更新; 如何通过专著
性研究的专家进行审核把关; 如何处理信息链接
的相关网络或数据库过期或关闭等一系列问题也
需要逐步解决。 因此, 在这个基本框架下, 未来
iFlora数据信息整合和研发还需要与时俱进地进
一步细化和制定出更完善的标准。
致谢: 感谢本所蔡杰和张挺先生提出的宝贵建议。
66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76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86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96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07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17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27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37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47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57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也参摇 考摇 文摇 献页
李德铢, 陆露, 2011. 第 18 届国际植物学大会要事记 [J] . 植物
分类与资源学报, 33 (5): 518—520
吴征镒, 路安民, 汤彦承等, 2003. 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96—499
徐廷志, 1991. 白珠树属,杜鹃花科. 中国植物志第 57 卷第3 分
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43—70
Airy鄄Shaw HK, 1940. Studies in the Ericales: IV. Classification of
the Asiatic Species of Gaultheria [ J] . Bulletin of Miscellaneous
Information (Royal Gardens, Kew), 1940: 306—330
APG III, 2009.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鄄
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芋
[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61: 105—121
Argent GCG, Brunton D, 1984. Some chromosome numbers in Eri鄄
caceae [J] . Notes from the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41: 561—564
Baas P, 1985. Comparative leaf anatomy of Pernettya Gaud. ( Eri鄄
caceae) [J] . Botanische Jahrbucher, 105: 481—495
Black MJ, 1980. Algonquin Ethnobotany: An Interpretation of Abo鄄
riginal Adaptation in South Western Quebec. Ottawa [ J] . Na鄄
tional Museums of Canada, 65: 216
Burns KC, Dalen JL, 2002. Foliage color contrasts and adaptive fruit
color variation in a bird鄄dispersed plant community [ J] . OI鄄
KOS, 96: 463—469
Bush CM, Lu L, Fritsch PW et al., 2009. Phylogeny of Gaultherieae
(Ericaceae: Vaccinioideae) based on DNA sequence data from
matK, ndhF, and nrITS [ J]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170: 355—364
Callan HG, 1941. The Cytology of Gaulthettya wisleyensis (March鄄
ant) Rehder A New Mode of Species Formation [ J] . Annals of
Botany, 5: 579
Camp WH, 1939. Studies in the Ericales. IV. Notes on Chimaphila,
Gaultheria and Pernettya in Mexico and Adjacent Regions [J] .
Bulletin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Club, 66: 7—28
Chou YL, 1952. Floral morphology of three species of Gaultheria
[J] . Botanical Gazette, 114: 198—221
Compton BD, 1993. Upper North Wakashan and Southern Tsimshian
Ethnobotany: The Knowledge and Usage of Plants [M].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333
Copeland HF, 1932. Philippine Ericaceae. III. A taxonomic revision
[J] . Philippine Journal of Science, 47: 57—63
Corcoran CM, 1981. A Revision of the Mexican and Guatemalan Taxa
of Gaultheria (Ericaceae) [M]. Wisconsin: University of Wis鄄
consin鄄Madison
Cox HT, 1948. Studies in the comparative anatomy of the Ericales.
II. Ericaceae鄄subfamily Arbutoideae [ J ] . American Midland
Naturalist, 493—516
Don G, 1834. A General History of the Dichlamydeous Plants Vol 3
[M]. London: JG & F. Rivington
Ellis B, Towers G, 1969. The biogenesis of catechol in Gaultheria
[J] . Photochemistry, 8: 1415—1417
Elmore FH, 1944. Ethnobotany of the Navajo [M]. Sante Fe, NM:
School of American Research, 66
Fang RC, 1999. New Taxa of Ericaceae from China [J] . Novon, 9:
162—178
Fang RZ, Stevens PF, 2005. Gaultheria L. (A). In: Wu ZY, Ra鄄
ven PH, Hong DY (eds.), Flora of China [M]. Beijing: Sci鄄
ence Press; St. Louis: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Press, 14:
464—475
French K, 1992. Phenology of fleshy fruits in a wet sclerophyll forest
in southeastern Australia: Are bird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J] .
Oecologia, 90: 366—373
Fritsch PW, Zhou LH, Lu L et al., 2008. The 覲owering plant genus
Gaultheria (Ericaceae) in the Gaoligong Shan, along the border
region of China and Myanmar [ J] . Proceedings of the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59 (4): 147—214
Fritsch PW, Lu L, Bush CM et al., 2011.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wintergreen group ( Ericaceae) based on six genic regions
[J] . Systematic Botany, 36 (4): 1—14
Gill SJ, 1983. Ethnobotany of the Makah and Ozette People, Olympic
Peninsula, Washington (USA) [M]. Ph. D. Dissertation, Wash鄄
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99
Gilmore MR, 1933. Some Chippewa Uses of Plants [M]. Ann Ar鄄
bor. :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38
Gunther E, 1973. Ethnobotany of Western Washington [M].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43
Ren H, Lu L, Wang H et al., 2011. DNA barcoding of Gaultheria L.
in China (Ericaceae: Vaccinioideae) [J] . Journal of Systemat鄄
ics and Evolution, 49 (5): 411—424
Hagerup O, 1928. Morphological and cytological studies of Bicornes
[J] . Dansk Botanisk Arkiv, 6: 1—26
Hamel PB, Chiltoskey MU, 1975. Cherokee Plants and Their Uses
———A 400 Year History [M]. Sylva: N. C. Herald Publishing
Co., 61
Harborne JB, 1967.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of the Flavonoids
[M]. London: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Hebert PDN, Cywinska A, Ball SL et al., 2003. Biological identifi鄄
cations through DNA barcodes [ J] .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鄄Biological Sciences, 270: 313—321
Hermann PM, Palser BF, 2000. Stamen development in the Ericace鄄
ae. I. Anther wall, microsporogenesis, inversion, and appenda鄄
ges [J] .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87: 934—957
Hermann P, Cambi VN, 2006. Gaultheria nubigena ( Ericaceae),
una especie rara en la Argentina [J] . Bolet侏n de la Sociedad Ar鄄
gentina de Bot佗nica, 41 (3-4): 317—322
Herrick JW, 1977. Iroquois Medical Botany [D].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lbany, 410
Hersey RE, Vander KSP, 1976.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67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Gaultheria in the Caribbean [ J] . Revue Canadienne De Bota鄄
nique, 54: 2465—2472
Ibrahim RK, Towers GH, 1960. The identification, by chromatogra鄄
phy, of plant phenolic acids [ J] .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87: 125—128
Judd WS, 1981. A monograph of Lyonia (Ericaceae) [ J] .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62: 315—436
Judd WS, 1982. A taxonomic revision of Pieris ( Ericaceae) [ J] .
Journal of the Arnold Arboretum, 63: 103—144
Kron KA, Judd WS, Stevens PF et al., 2002. Phylogenetic classifica鄄
tion of Ericaceae: molecular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 J] .
Botanical Review, 68: 335—423
Kron KA, Luteyn JL, 2005. Origins and biogeographic patterns in
Ericaceae: newinsights from recent phylogenetic analyses [A].
In: Friis I, Balslev H ( eds.), Plant Diversity and Complexity
Patterns: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Dimensions [M]. Biolo鄄
giske Skrifter,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55: 479—500
Love A, Love D, 1973. Chiogenes or Gaultheria, a question of gener鄄
ic definition [J] . American Rock Garden Society Bulletin, 31:
127—129
Lems K, 1964. Evolutionary studies in the Ericaceae. II. Leaf anato鄄
my as a phylogenetic index in the Andromedeae [J] . Botanical
Gazette, 125 (3): 178—186
Lens F, Kron KA, Luteyn JL et al., 2004. Comparative wood anato鄄
my of the blueberry tribe (Vaccinieae, Ericaceae s. l) [J] . An鄄
nals of the Missouri Botanical Garden, 91: 566—592
Li DZ (李德铢), Wang YH (王雨华), Yi TS (伊廷双) et al.,
2012. The next鄄generation Flora: iFlora [ J] .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34 (6): 525—531
Lu L, Wang H, Fritsch PW et al., 2009. Pollen morphology of Gaul鄄
theria L. and related genera of subfamily Vaccinioideae: taxo鄄
nomic and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J] . Review of Palaeobota鄄
ny and Palynology, 154: 106—123
Lu L, Fritsch PW, Cruz BC et al., 2010a. Reticulate evolution,
cryptic species, and character convergence in the core East Asi鄄
an clade of Gaultheria (Ericaceae) [J] . Molecular Phylogenet鄄
ics and Evolution, 57: 364—379
Lu L, Fritsch PW, Bush CM et al., 2010b. Systematic implications
of seed coat diversity in the Gaultherieae (Ericaceae) [J] . Bo鄄
tanical Journal of Linnean Society, 162: 477—495
Ma XJ (马小军), Zhao L (赵玲), Han ZT (韩振泰) et al., 2002.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s of lignans glycosides in 5 medicinal
plants of Gaultheria by HPLC [ J]. Journal of Plan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11 (2): 61—62
Ma XJ (马小军), Zheng JH (郑俊华), Chen XZ (陈新滋),
2001. Studies on Resources of Ethnomedicine Gaultheria leuco鄄
carpa var. yunnanensis [ J] . China J Chinese Materia Medica
(中国中药杂志), 26 (2): 85—89
Matthews JR, Knox EM, 1926. The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stamen in the Ericaceae [J] . Proceedings of the Botanical Society
of Edinburgh, 29: 243—281
Mehra PN, Bawa KS, 1969. Chromosomal evolution in tropical hard鄄
woods [J] . Evolution, 23: 466—481
Middleton DJ, Wilcock CC, 1990. Chromosome counts in Gaultheria
and related genera [ J] . Edinburgh Journal of Botany, 47:
303—313
Middleton DJ, 1991a. Taxonomic studies in the Gaultheria group of
genera of the tribe Andromedeae (Ericaceae) [ J] . Edinburgh
Journal of Botany, 48: 283—306
Middleton DJ, 1991b. Ecology, 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hybridiza鄄
tion in Gaultheria L. [ J] . Edinburgh Journal of Botany, 48:
81—89
Middleton DJ, 1992. A chemotaxonomic survey of flavonoids and sim鄄
ple phenols in the leaves of Gaultheria L. and related genera
(Ericaceae) [ J]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10: 313—324
Middleton DJ, 1993. A systematic survey of leaf and stem anatomical
characters in the genus Gaultheria and related genera (Ericaceae)
[J]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13: 199—215
Mirick S, Quinn JA, 1981. Some observations on the reproductive bi鄄
ology of Gaultheria procumbens (Ericaceae) [J] . American Jour鄄
nal of Botany, 68 (10): 1298—1305
Nelson GL, 1978. Notes on the chromosome number of Gaultheria
procumbens L. (Ericaceae) [J] . Rhodora, 80: 594—595
Newcomer EH, 1941. Chromosome numbers of some species and vari鄄
eties of Vaccinium and related genera [J] . Proceedings of the A鄄
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38: 468—470
Niedenzu F, 1890. 譈ber den anatomischen bau der laubblatter der
Arbutoideae und Vaccinioideae in Beziehung zu ihrer systematis鄄
chen Gruppierung und geographischen verbreitung [ J] . Bota鄄
nische Jahrb俟cher, 11: 134—263
Pojar J, 1974. Reproductive dynamics of four plant communities of
southwestern British Columbia [ J] . Canadian Journal of Bota鄄
ny, 52: 1819—1834
Powell JM, Kron KA, 2001. An analysis of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鄄
ships in the wintergreen group ( Diplycosia, Gaultheria, Pernet鄄
tya, Tepuia; Ericaceae) [ J] . Systematic Botany, 26 ( 4 ):
808—817
Rains KC, Nadkarni NM, Bledsoe CS, 2003. Epiphytic and terrestri鄄
al mycorrhizas in a lower montane Costa Rican cloud forest [J] .
Mycorrhiza, 13: 257—264
Raymond M, 1945. Notes Ethnobotaniques Sur Les Tete鄄De鄄Boule De
Manouan [J] . Contributions de l Institut botanique l Universite
de Montreal, 55: 113—134
Reader RJ, Aslam M, Lowe SBet al., 1977. Bog ericad flowers: self鄄
compatibility and relative attractiveness to bees [J] . Revue Ca鄄
nadienne De Botanique, 55: 17
Reagan AB, 1936. Plants Used by the Hoh and Quileute Indians
[J] . Kansas Academy of Science, 37: 55—70
77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Rousseau J, 1946. Notes Sur L忆ethnobotanique D忆anticosti [J] . Ar鄄
chives de Folklore, 1: 60—71
Samuelsson G, 1913. Studien 俟ber die Entwicklungsgeschichte der
Bl俟ten einiger bicornes鄄typen: Ein Beitrag zur Kenntnis der sys鄄
tematischen Stellung der Diapensiaceen und Empetraceen [ J] .
Svensk Botanisk Tidskrift, 7: 97—188
Sanders RW, Stuessy TF, Rodr侏guez R, 1983. Chromosome numbers
from the flora of the Juan鄄Fernandez Islands, Chile [J] . Ameri鄄
can Journal of Botany, 70: 799—810
Sleumer H, 1967. Ericaceae [A]. In: van Steenis CGGJ (ed.), Flo鄄
ra Malesiana, ser. 1, vol. 6, part. 4. N. V [M]. Groningen: Di鄄
jkstra爷s Drukkerij V / H Boekdrukkerij Gebr. Hoitsema, 469—668
Stevens PF, 1970. Agauria and Agarista: an example of tropical
transatlantic affinity [J] . Notes Royal Bot Gard Edinburgh, 30:
341—359
Stevens PF, 1969. Taxonomic studies in the Ericaceae [M]. Edin鄄
burg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tevens PF, 1971. A classification of the Ericaceae: subfamilies and
tribes [J] .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64: 1—53
Tantaquidgeon G, 1972. Folk Medicine of the Delaware and Related
Algonkian Indians [ M]. Harrisburg: Pennsylvania Historical
Commission Anthropological, 33—36
Thomas GS, 1992. Ornamental Shrubs, Climbers and Bamboos. Con鄄
tains a wide range of plants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mainly of
their ornamental value but also usually of cultivation details and
varieties [M]. Portland, Or.: Sagapress / Timber Press
Towers GHN, Tse A, Mass WSG, 1966. Phenolic acids and phenolic gly鄄
cosides of Gaultheria species [J]. Phytochemistry, 5: 677—681
Turner NJ, 1973. The Ethnobotany of the Bella Coola Indians of
British Columbia [J] . Syesis, 6: 193—220
Turner NJ, Efrat BS, 1982. Ethnobotany of the Hesquiat Indians of
Vancouver Island [ M]. Victoria: British Columbia Provincial
Museum, 65
Turner NJ, Thomas J, Carlson BF et al., 1983. Ethnobotany of the
Nitinaht Indians of Vancouver Island [M]. Victoria: British Co鄄
lumbia Provincial Museum, 104
Urcelay C, 2002. Co鄄occurrence of three fungi root symbionts in
Gaultheria poeppiggi DC in Central Argentina [ J] . Mycorrhiza,
12: 89—92
Villamil PH, Palser BF, 1980. Studies of floral morphology in the
Ericales. IX. Organography, vascular anatomy and megagameto鄄
phyte in three species of Gaultherieae [ J] . Phytomorphology,
30: 250—265
Watson L, 1964. Some Remarkable Inflorescences in the Ericales and
thie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J] . Annals of Botany, 28: 311
Xiao GP, Berch SM, 1992. Ericoid mycorrhizal fungi of Gaultheria
shallon [J] . Mycologia, 84 (3): 470—471
Xu TZ (徐廷志), 1981. Preliminary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on Chi鄄
nese Gaultheria [J] . Acta Botanica Yunnanica (云南植物研
究), 3: 417—434
例表 1摇 白珠树属及近缘属代表种的 DNA条形码信息
Demo鄄table 1摇 DNA barcoding information of representatives of Gaultheria Kalm ex L. and its related genera
种名 Species name
GenBank序列号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ITS rbcL matK
Gaultheria miqueliana Takeda AF358891 AF124590 AF124567
Gaultheria shallon Pursh. JF801581 AF124574 AF124565
Gaultheria tasmanica(Hook. f. ) D. J. Middleton JF801616 PTU82765 AF124568
Diplycosia acuminata Becc. JF801564 AF124586 AF124563
Tepuia cardonae A. C. Sm. JF801560 AF124575 AF124566
Leucothoe fontanesiana (Steud. ) Sleumer JF801555 AF124585 AF124570
Eubotrys racemosa Nutt. JF801556 LRU83915 AF124564
Chamaedaphne calyculata (L. ) Moench JF801558 L12606 AF015630
例表 2摇 红粉白珠的 DNA条形码信息
Demo鄄table 2摇 DNA barcoding information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居群采集地
Population locality
凭证标本信息及馆藏地
Voucher & herbarium
GenBank 序列号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rbcL matK trnH鄄psbA ITS
云南贡山县 Gongshan County, Yunnan L. Lu et al. 06DYK鄄1 (KUN) JF941635 JF953792 JN044618 JF976378
L. Lu et al. 06DYK鄄2 (KUN) JF941634 JF953791 JN044617 JF976377
西藏墨脱县 Medog County, Tibet L. Lu et al. 07089鄄2 (KUN) JF941631 HM597362 JN044614 HM597275
L. Lu et al. 07089鄄3 (KUN) JF941633 JF953790 JN044616 JF976376
四川省泸定县 Luding County, Sichuan S. D. Zhang & W. B. Y俟 009 (KUN) JF941630 HM597364 JN044613 HM597277
云南省贡山县 Gongshan County, Yunnan GLGS16817 (CAS) JF941640 HM597412 JN044623 HM597336
87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例图 1摇 基于分子证据的中国白珠树属系统发育 (Fritsch等, 2011)
揖白珠树属、 簇白珠属和串白珠属构成的分支上的图标 “荠冶 表示两个共衍征: 水杨酸甲酯和果期肉质化花萼铱
Demo鄄figure 1摇 Phylogeny of Gaultheria from China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of Fritsch et al. (2011)
[The symbol “荠冶 on the branch leading to Gaultheria, Diplycosia and Tepuia representing two synapomorphies, i. e.,
the presence of methyl salicylate (oil of wintergreen) and a fleshy calyx that surrounds the mature fruit]
97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例图 2摇 中国白珠树属核心东亚分支的分子系统发育 (Lu等, 2010a)
Demo鄄figure 2摇 Phylogeny of the core East Asian clade of Gaultheria from China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of Lu et al. (2010a)
08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例图 3摇 白珠树属世界分布区图
(Peter W Fritsch绘, 底图来自 www. freeworldmaps. net) 物种多样性: 低纬度地区 (黑色) 高于高纬度地区 (灰色)
Demo鄄figure 3摇 Distribution of Gaultheria in the world
( illustrated by Peter W Fritsch, map from www. freeworldmaps. net), species diversity of low鄄latitude area
(black)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鄄latitute area (gray)
例图 4摇 白珠树属中国分布区图
(陆露绘, 底图来自王京莉编绘, 1996 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 物种多样性: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 (深灰色) 高于其他地区 (浅灰色)
Demo鄄figure 4摇 Distribution of Gaultheria in China
( illustrated by Lu Lu, map illustrated by Jing鄄Li Wang, 1996 version, Chinese Map Press), species diversity of
Himalaya鄄Hengduan Mountains (deep gray) higher than that of any other area ( light gray)
18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例图 5摇 基于形态学证据的中国白珠树属分类系统 (Middleton, 1991a)
Demo鄄figure 5摇 Systematic classification of Gaultheria in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y (Middleton, 1991a)
例图 6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的生境
(陆露 摄) (凭证标本信息: L. Lu et al. 07089)
Demo鄄figure 6摇 Habitat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Photograph by Lu Lu) (Voucher: L. Lu et al. 07089)
例图 7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的植株
(陆露 摄) (凭证标本信息: L. Lu et al. 06DYK)
Demo鄄figure 7摇 Individuals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Photograph by Lu Lu) (Voucher: L. Lu et al. 06DYK)
28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
例图 8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的花
(陆露 摄) (凭证标本信息: L. Lu et al. 06DYK)
Demo鄄figure 8摇 Flowers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Photograph by Lu Lu) (Voucher: L. Lu et al. 06DYK)
例图 9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的果实
(陆露 摄) (凭证标本信息: L. Lu et al. 07089)
Demo鄄figure 9摇 Fruits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Photograph by Lu Lu) (Voucher: L. Lu et al. 07089)
例图 10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系统位置 揖改自 Lu等 (2010a)铱
Demo鄄figure 10摇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modified from Lu et al. (2010a)]
3856 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陆摇 露等: iFlora与植物志修订的若干思考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例图 11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中国分布图
(陆露 绘, 地图底图来自 www. dd鄄study. cn / pictures / pic6 / 244. html)
Demo鄄figure 11摇 Distribution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in China
(illustrated by Lu Lu, map from www. dd鄄study. cn / pictures / pic6 / 244. html)
例图 12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植株野外植株形态 (陆露 摄)
Demo鄄figure 12摇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in the field (Photograph by Lu Lu)
例图 13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花粉
Demo鄄figure 13摇 Pollen morphology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例图 14摇 红粉白珠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种子
Demo鄄figure 14摇 Seed morphology of Gaultheria hookeri C. B. Clarke
485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第 34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