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Areal-type” is a Wrongly Coined Term in Floristic Geography

植物区系地理学重要术语“分布区类型”的英译问题



全 文 :植物区系地理学重要术语 “分布区类型” 的英译问题
杨亲二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ꎬ 广东 广州  510650)
摘要: 自 1991年以来ꎬ 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文献中的 “分布区类型” 一词广泛英译为 “areal ̄type”ꎮ 这
一译法从英语语言上来说是错误的ꎬ 可能自德文 “Arealtyp” 一词生造而出ꎮ “分布区类型” 以译为 “area
type” 或 “distribution type” 为宜ꎮ
关键词: 分布区类型ꎻ 科学术语ꎻ 英文对等词ꎻ 植物区系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 Q 9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4)02-142-03
“Areal ̄type” is a Wrongly Coined Term in Floristic Geography
YANG Qin ̄Er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ꎬ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ꎬ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ꎬ Guangzhou 510650ꎬ China)
Abstract: Since 1991ꎬ the word ‘areal ̄type’ has been frequently appearing in the literature of Chinese floristic ge ̄
ography. This wordꎬ which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to denote ‘area type’ or ‘distribution type’ꎬ is actually a wrong ̄
ly coined term in Englishꎬ very likely derived from the German word ‘Arealtyp’.
Key words: Distribution typeꎻ English equivalentꎻ Floristic geographyꎻ Scientific terminology
  植物区系地理学曾是我国植物学研究中的
一门 “显学”ꎬ 特别是 1991-2005 年期间ꎬ 关于
我国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的研究论文得以大量发表
(朱华ꎬ 2007)ꎮ 分布区 (即任何分类单位如科、
属、 种等在地表分布的区域) 是植物区系地理
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ꎬ 所以 “分布区类型”
在有关论著中不可避免地频繁出现ꎮ 令人遗憾的
是ꎬ 这一术语的错误英译 “ areal ̄type” 长期以
来以讹传讹ꎬ 一直沿用至今ꎮ 本文试对该术语的
英译略加辨析ꎬ 以就正于海内方家ꎮ
在植物地理学中ꎬ “分布区” 的英文对等词
(English equivalent) 是 “area”ꎬ 殆无疑义ꎮ 英国
学者Willis (1922) 提出的 “年龄和分布区理论”
即为 “Theory of Age and Area”ꎮ 在 Wulff (1950)
的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Plant Geography»
一书中 (原著为俄文ꎬ 1932年出版ꎬ 1933年出版
修订本ꎮ 此为英译本ꎬ 中译本 «历史植物地理学
引论» 196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ꎬ 第 3~5 章专
门论述分布区问题ꎬ 分布区一词都是用 “area”ꎻ
其中第 5 章专门论述分布区类型ꎬ 标题即为
“Types of Areas”ꎮ 如此看来ꎬ 将 “分布区类型”
译为 “area type” 或 “area ̄type” 应当是可以接
受的译法ꎮ 事实上ꎬ 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
权威吴征镒先生在其早期重要论文 «The tropical
affinities of Chinese flora» [即 «中国植物区系的热
带亲缘»ꎬ 英文在 1964年北京召开的亚非拉科学
讨论会上宣读ꎬ 中文发表于 «科学通报» 1965
(1): 25-33] 中将我国当时有记录的 2980属的分
布区划分为 15个大类型和 31 个变型ꎬ 该文即使
用 “area ̄type” 一词ꎬ 如 “北温带分布区类型”
即为 “North Temperate area ̄type”ꎮ 不知何故ꎬ 这
一英译后来没有得到普遍接受ꎬ 仅见李锡文
(1979) 在 «油果樟属 (Syndiclis Hook. f.) 的分
类与分布兼论这一分布类型的特征» 和武素功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2014ꎬ 36 (2): 142~144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DOI: 10.7677 / ynzwyj201413077
收稿日期: 2013-04-03ꎬ 2013-11-19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杨亲二 (1964-) 男ꎬ 博士ꎬ 研究员ꎬ 主要从事种子植物分类学研究ꎮ E ̄mail: qeyang@scib􀆰 ac􀆰 cn
等 (1995) 在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子植物区
系的研究» 二文中用到这一英译ꎮ
除 “area ̄type” 外ꎬ “分布区类型” 在 1991
年及其以前我国发表的植物区系研究论文中的英
译还包括 “ distribution ̄type” (李锡文ꎬ 1985)、
“distribution type” (李良千等ꎬ 1991ꎻ 谢国文等ꎬ
1991)、 “distributional type” (刘伦辉和余有德ꎬ
1983)ꎮ 另一较常见英译是 “distribution pattern”
(应俊生等ꎬ 1979ꎻ 郭勤峰ꎬ 1988)ꎮ 后一译法从
语言的角度看没有任何问题ꎬ 但将其作为 “分
布区类型” 的英译可能并非特别妥当ꎮ 在英语
中ꎬ “ pattern ” 和 “ type ” 并非同义词ꎬ 因此
“distribution pattern” 与 “distribution type” 含义
有所不同ꎬ 似不宜混用ꎮ 前者最好译为 “分布
式样”ꎮ 在指单一一个具体分类群的分布区时ꎬ
我们可以说该类群具有什么 “分布式样”ꎻ 当多
个分类群具有相同的分布式样时ꎬ 我们将这些类
群归为同一分布区类型ꎮ
特别值得提到的是 Ying 等 (1991) 发表于
美国密苏里植物园所出刊物 Annals of the Mis ̄
souri Botanical Garden 的 «Phytogeographical rela ̄
tionships of the genera of angiosperms in the Fanjing
Shan Mountain Rangeꎬ northeastern Guizhouꎬ Chi ̄
na» 一文ꎮ 该文对我国贵州梵净山区被子植物
636属进行了分布区类型划分ꎬ 其中的分布区类
型用 “distribution type” 一词ꎮ 这可能是国外英
文刊物发表的有关我国植物区系论文中用到
“distribution type” 一词最早的一篇文献ꎮ
吴征镒 (1991)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
类型» 一文的发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植物区系
地理学研究的开展ꎮ 该文的英文题目为 « The
areal ̄types of Chinese genera»ꎮ 此后ꎬ 我国植物
区系研究论著 (包括大量硕士、 博士论文) 中
“areal ̄type” 一词的使用即占据统治地位ꎬ 大部
分论著均采用这一英译 [1991 年以前ꎬ 仅见郭
新弧等 (1989) 用过 “areal type” (未加连字符)]ꎬ
如李锡文和李捷 (1993)、 方瑞征等 (1995)、 李
锡文 (1995aꎬ bꎬ 1996)、 王荷生等 (1995)、 刘
昉勋等 (1995)、 傅沛云等 (1995ꎬ 2003)、 彭华
(1996)、 郝日明 ( 1997)、 吴征镒等 ( 2003ꎬ
2006)、 韦毅刚 (2008)、 裴男才 (2011)ꎬ 鲜有
再用 “distribution type” 者 (应俊生ꎬ 1994ꎻ 祁
承经等ꎬ 1995ꎻ 吴德邻等ꎬ 1996)ꎮ 其中吴征镒等
(2006) 这一文献 (即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
其起源和分化»)为我国植物区系地理学一极重
要专著ꎬ 其英文题目为 «The Areal ̄Types of Seed
Plants and Their Origin and Differentiation»ꎮ
在国外出版的有关植物地理学论著中ꎬ 尚未
见出现 “ areal ̄type” 一词ꎮ 我接触过的英、 美
学者也不解 “areal ̄type” 之意ꎮ 记得 2008 年在
杭州召开的 «Flora of China» 中外联合编委会上
讨论该书第一卷 (总论) 的内容时ꎬ Stephen
Blackmore博士 (时任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主
任) 和 Peter H. Raven博士 (时任美国密苏里植
物园主任) 均明确表示不认识该词ꎮ 可见从英
文角度而言ꎬ “areal ̄type” 确为一误造的术语 (a
wrongly coined term)ꎮ
细考起来ꎬ “ areal ̄type” 极可能是从德文
“Arealtyp” 一词生造而出ꎮ “分布区类型” 的德
文为 “Arealtyp” (Rothmalerꎬ 1955)ꎬ 由 “Areal”
( =英文 area) 和 “Typ” ( =英文 type) 两个名词
构成 (德文名词首字母须大写ꎻ 两个名字中间不
加连字符而直接缀合为一个新名词是德文中常见
的构词法)ꎮ Rothmaler ( 1955) 的 « Allgemeine
Taxonomie und Chorologie der Pflanzen» 第二版于
1959年出版了中译本 (即 «普通植物分类学与分
布学») (章鹏高ꎬ 1959)ꎬ 我国学者易于见到ꎮ 其
中的专业术语同时注出德文原文ꎬ 如在 “分布区
型” 后即加括号注出德文 “Arealtyp”ꎮ 我猜想某
位帮助吴征镒先生整理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
区类型» 一文的学者很可能没有注意到上面提及
的 «The tropical affinities of Chinese flora» 中使用
的 “area ̄type” 这一较为准确的英译 (其实这一
译法也可能受到德文 “Arealtyp” 的启发ꎬ “area ̄
type” 完全为 “Arealtyp” 的直译)ꎬ 但从 «普通
植物分类学与分布学» 中看到了 “Arealtyp” 这一
德文词ꎬ 遂未加细究而生造出 “areal ̄type” 一
词ꎮ 郭新弧等 (1989) 用 “areal type”ꎬ 则可能
是将 “areal” 误为 “area” 的形容词形式ꎮ
综上所述ꎬ “分布区类型” 的英译以用 “ar ̄
ea type” 和 “distribution type” 较为合适 (中间
不必要加连字符)ꎬ 其中尤以 “distribution type”
含义显豁ꎬ 最为允当ꎮ “ areal ̄type” 和 “ areal
type” 是完全错误的译法ꎬ 应停止使用ꎮ
3412期                    杨亲二: 植物区系地理学重要术语 “分布区类型” 的英译问题                     
附带值得一提的是ꎬ 我国一些植物区系地理
学文献中ꎬ 常将 “植物区系地理” 误译为 “ flo ̄
ristics”ꎬ 如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 的英文书
名被译为 «Floristics of Seed Plants from China»
(吴征镒等ꎬ 2010)ꎮ 实际上 “floristics” 是指植物
志书的编著ꎬ 与植物区系地理 ( floristic geogra ̄
phy) 无关ꎮ «Floristics of Seed Plants from China»
这一书名 (正确书名应为 «Floristic Geography of
Seed Plants from China»)殊乖原意ꎬ 会让人误以为
该书内容是关于中国种子植物志书的编著ꎮ
亲二 1984-1990 年负笈昆明ꎬ 前三年随李
恒先生和吴征镒先生攻读植物区系地理学ꎬ 愧因
植物分类学基础薄弱而未能于此学有所通解ꎬ 近
来颇思补课ꎬ 发愿重温有关文献ꎮ 顷读师兄朱华
(2007) 所撰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文献中存在的
几个问题» 一文ꎬ 深感其分析鞭辟入里ꎬ 切中
肯綮ꎬ 于我心有戚戚焉ꎮ 聊师古人 “贤者识其
大者ꎬ 不贤者识其小者” 之意ꎬ 草此短篇ꎬ 倘
“areal ̄type” 和 “areal type” 以后不再出现于我
国植物区系研究论著中而代之以 “area type” 或
“distribution type”ꎬ 则幸甚矣ꎮ
〔参  考  文  献〕
方瑞征ꎬ 白佩瑜ꎬ 黄广宾等ꎬ 1995. 滇黔桂热带亚热带 (滇黔桂
地区和北部湾地区) 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 J] . 云南植物研
究ꎬ 增刊 VII: 111—150
傅沛云 (主编)ꎬ 2003. 中国东北部种子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
[M].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傅沛云ꎬ 李冀云ꎬ 曹伟等ꎬ 1995. 东北植物区系地区种子植物区
系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增刊 VII: 11—21
郭勤峰ꎬ 1988. 滇中武定狮山植物区系地理的初步研究 [ J] . 云
南植物研究ꎬ 10 (2): 183—200
郭新弧ꎬ 成文法ꎬ 程卫民等ꎬ 1989. 安徽古牛降自然保护区蕨类
植物初步研究: 种类、 区系及其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 J] . 武
汉植物学研究ꎬ 7 (2): 141—154
郝日明ꎬ 1997. 试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 [ J] . 植
物分类学报ꎬ 35 (6): 500—510
李良千ꎬ 张春芳ꎬ 宋书银等ꎬ 1991. 湘西北壶瓶自然保护区植物
区系 [J] . 植物分类学报ꎬ 29 (2): 113—130
李锡文ꎬ 1979. 油果樟属 (Syndiclis Hook. f.) 的分类与分布兼论
这一分布类型的特征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 (2): 11—16
李锡文ꎬ 1985. 云南植物区系 [J]. 云南植物研究ꎬ 7 (4): 361—382
李锡文ꎬ 1995a. 云南高原地区种子植物区系 [ J] . 云南植物研
究ꎬ 17 (1): 1—14
李锡文ꎬ 1995b. 云南热带种子植物区系 [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7
(2): 115—128
李锡文ꎬ 1996.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统计分析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8 (4): 363—384
李锡文ꎬ 李捷ꎬ 1993. 横断山脉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5 (3): 217—231
刘昉勋ꎬ 刘守炉ꎬ 杨志斌等ꎬ 1995. 华东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增刊 VII: 93—110
刘伦辉ꎬ 余有德ꎬ 1983. 云南热带森林的区系组成特点与分布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5 (2): 187—196
裴男才ꎬ 2011. 利用大样地平台研究种子植物区系 [ J] . 云南植
物研究ꎬ 33 (6): 615—621
彭华ꎬ 1996. 无量山种子植物的区系平衡点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8 (4): 385—397
祁承经ꎬ 喻勋林ꎬ 肖育檀等ꎬ 1995. 华中植物区种子植物区系的
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增刊 VII: 55—92
王荷生ꎬ 张镱锂ꎬ 黄劲松等ꎬ 1995. 华北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增刊 VII: 32—54
韦毅刚ꎬ 2008. 广西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30 (3): 295—30
吴德邻ꎬ 邢福武ꎬ 叶华谷等ꎬ 1996. 南海岛屿种子植物区系地理
的研究 [J]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ꎬ 4 (1): 1—22
武素功ꎬ 杨永平ꎬ 费勇ꎬ 1995.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种子植物区系
的研究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7 (3): 233—250
吴征镒ꎬ 周浙昆ꎬ 李德铢等ꎬ 2003. 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
型系统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25 (3): 245—257
吴征镒ꎬ 周浙昆ꎬ 孙航等ꎬ 2003.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
和分化 [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ꎬ 1—566
吴征镒ꎬ 孙航ꎬ 周浙昆等ꎬ 2010. 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ꎬ 1—485
谢国文ꎬ 丁宝章ꎬ 王遂义ꎬ 1991. 赣北云居山植物区系地理探讨
[J] . 云南植物研究ꎬ 13 (4): 391—401
应俊生ꎬ 1994. 秦岭植物区系的性质、 特点和起源 [ J] . 植物分
类学报ꎬ 32 (5): 389—410
应俊生ꎬ 马成功ꎬ 张志松ꎬ 1979. 鄂西神农架地区的植被和植物
区系 [J] . 植物分类学报ꎬ 17 (3): 41—60
章鹏高译ꎬ 1959. (Rothmaler Wꎬ 1955). 普通植物分类学与分布
学 (Allgemeine Taxonomie und Chorologie der Pflanzen) 第 2版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朱华ꎬ 2007. 中国植物区系研究文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 J] . 云
南植物研究ꎬ 29 (5): 489—491
Rothmaler Wꎬ 1955. Allgemeine Taxonomie und Chorologie der
Pflanzenꎬ 2 Aufl [M]. Jena: Wilhelm Gronau Verlag
Willis JCꎬ 1922. Age and Area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 ̄
sity Press
Wulff EVꎬ 1950.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Plant Geography [M].
Massachusetts: Chronica Botanica Company
Ying TSꎬ Boufford DEꎬ Tu YLꎬ 1991. Phyto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s
of the genera of angiosperms in the Fanjing Shan Mountain
Rangeꎬ northeastern Guizhouꎬ China [ J] . Annals of the Mis ̄
souri Botanical Gardenꎬ 78 (2): 338—358
441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