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文献传递   相关文献

Predicting the Leaf Area and Leaf Dry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in Shanxi

翅果油树叶面积和叶重的预测模型



全 文 :翅果油树叶面积和叶重的预测模型∗
卫  晶ꎬ 毕润成ꎬ 苗艳明∗∗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ꎬ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 数学模型对于非破坏性地研究和预测植物的生长状况非常方便有效ꎮ 以山西省翅果油树自然保护区
翅果油树 (Elaeagnus mollis) 叶片为研究对象ꎬ 利用简单易测的叶长 (L)、 叶宽 (W) 和叶绿素含量
(SPAD) 及其不同的组合作为模型拟合参数ꎬ 建立了关于叶面积 (LA)、 叶饱和鲜重 (SFW) 和叶干重
(DW) 的预测模型共 10个ꎬ 选择拟合度最好的模型作为 LA、 SFW 和 DW 的预测模型ꎬ 这 3 个模型分别
为: LA= 3􀆰 647+0􀆰 383LW+0􀆰 001LWS (R = 0􀆰 968)ꎬ SFW= -0􀆰 464+0􀆰 081L+0􀆰 00008LWS (R = 0􀆰 963)ꎬ DW
=-0􀆰 094+0􀆰 032W+0􀆰 0001LS (R= 0􀆰 960)ꎬ 并用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ꎬ 结果表明 LA、 SFW 和 DW 的
预测值与实测值分别达到了高度一致ꎬ 能够用于对实际未知叶片 LA、 SFW和 DW的预测ꎮ
关键词: 叶长ꎻ 叶宽ꎻ 模型ꎻ 翅果油树ꎻ 叶绿素含量
中图分类号: Q 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45(2014)04-497-08
Predicting the Leaf Area and Leaf Dry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in Shanxi
WEI Jingꎬ BI Run ̄Chengꎬ MIAO Yan ̄M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ꎬ Shanxi Nomal Universityꎬ Linfen 041000ꎬ China)
Abstract: Non ̄destructive and mathematical approaches of modeling can be very convenient and useful for plant
growth estimation. The leaf of Elaeagnus mollis was taken as the object of research. Leaf length、 leaf width、 SPAD
value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these variables were developed models to predict individual leaf areaꎬ saturated
fresh weightꎬ and dry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Ten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compared. Select fitting the best
model as a predictive model in leaf areaꎬ saturated fresh weight and dry weight. The three models were as follows:
individual leaf area LA= 3􀆰 647+0􀆰 383LW+0􀆰 001LWS (R= 0􀆰 968)ꎬ saturated fresh weight SFW=-0􀆰 464+0􀆰 081L
+0􀆰 00008LWS (R= 0􀆰 963)ꎬ and dry weight DW= -0􀆰 094+0􀆰 032W+0􀆰 0001LS (R = 0􀆰 960). The best prediction
model of LAꎬ SFW and DW was validated with the measured val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measured value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It could be used to predict the LAꎬ SFW and DW of actual unknown leaves.
Key words: Leaf lengthꎻ Leaf widthꎻ Modelꎻ Elaeagnus mollisꎻ SPAD value
  建立植物叶片生长预测模型是林学、 生态
学和植物学关注的热点与难点ꎬ 目前对这方面的
研究工作较少ꎮ 在众多的植物性状中ꎬ 植物的一
些叶片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对策以及植物利用资源
的能力紧密相关ꎬ 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变化而
形成的生存对策 (李玉霖等ꎬ 2005ꎻ 苗艳明等ꎬ
2012aꎬbꎬcꎻ 宝乐和刘艳红ꎬ 2009)ꎮ 其中叶面积
(LA) 在预测光合作用、 光截获量、 水分利用效
率和氮素利用效率、 作物生长速率和生产力以及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2014ꎬ 36 (4): 497~504
Plant Diversity and Resources                                    DOI: 10.7677 / ynzwyj201413212

∗∗
基金项目: 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 (20081073)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ꎻ E ̄mail: miaoyanmingguan@126􀆰 com
收稿日期: 2013-10-15ꎬ 2013-12-20接受发表
作者简介: 卫  晶 (1990-) 女ꎬ 硕士研究生ꎬ 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ꎮ E ̄mail: 381609283@qq􀆰 com
(Aaseꎬ 1978ꎻ Smartꎬ 1985ꎻ Williamsꎬ 1987ꎻ Young
等ꎬ 2007)ꎬ 所以一个简单、 快速、 准确和非破
坏性的 LA测定方法可以简单准确地确定 LA 和
植物的生长速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Robbins 和
Pharrꎬ 1987ꎻ Gamiely 等ꎬ 1991ꎻ Montero 等ꎬ 2000)ꎮ
为了较为便捷地测定植物生产力和生理生态适应
性方面的连续变化ꎬ 建立一个简单、 准确的 LA
连续变化模型来预测植物不断变化的生长适应状
况就显得非常必要 (Young等ꎬ 2007)ꎮ
研究表明 LA和作物生长率关系的简单曲线
模型可以用来估计作物的生长速率和生产力
(Aaseꎬ 1978ꎻ Montero 等ꎬ 2000)ꎬ 而 LA 常不易
直接活体测定ꎬ 所以常用叶长 (L) 和叶宽 (W)
的变化来研究 LA 的变化 ( Robbins 等ꎬ 1987ꎻ
Gamiely等ꎬ 1991ꎻ Montero 等ꎬ 2000ꎻ Williams 等ꎬ
2003ꎻ Young等ꎬ 2007)ꎮ 由于叶片的生长与植物
的生产力存在极显著相关性ꎬ 所以研究 LA 的变
化能够较为精确地估计植物的生长状况ꎮ 在叶片
性状中ꎬ 比叶面积 (SLA)、 比叶重 (LMA) 和
叶干物质含量 (LDMC) 是反映植物对不同生境
适应特征和植物获取资源能力的基本性状 (李
玉霖等ꎬ 2005ꎻ 李永华等ꎬ 2005ꎻ 郑淑霞ꎬ 2007)ꎬ
而叶干重 (DW) 和饱和鲜重 ( SFW) 是计算
SLA、 LMA 和 LDMC的直接参数ꎬ 但 DW和 SFW
是 2个不易直接测定的叶性参数ꎬ 且要对活体进
行破坏ꎬ 实验工作量较大ꎬ 所以建立 DW 和
SFW 简捷准确和非破坏性的测定方法对于快速
掌握植物的基本性状和植物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
现实意义ꎮ 另外ꎬ 由于叶绿素 (SPAD) 含量与
叶片氮含量直接相关 (Le Bail 等ꎬ 2005)ꎬ 所以
SPAD含量也常被用来预测植物或作物的生产力
和氮素的利用情况 (Young 等ꎬ 2007)ꎬ SPAD含
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 DW 的累积ꎬ 所以 SPAD 应
是影响 DW的重要参数ꎬ 由于 SFW 与 DW 密切
相关ꎬ 故 SPAD 也应是影响 SFW 的重要参数ꎮ
为了解决实验测定叶片基本性状 LA、 DW和 SFW
工作量大、 不易测定和破坏性的问题ꎬ 避免植物
体在相关科学研究中遭到破坏ꎬ 本研究以 L、 W
和 SPAD含量 3 个易于测定的叶片指标为参数ꎬ
以国家 2 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翅果油树 (Elae ̄
agnus mollis) 为研究对象ꎬ 建立 L、 W 和 SPAD
含量与 LA、 DW和 SFW 的关系模型ꎬ 如果该关
系模型能够建立ꎬ 那么此方法不仅能够快速地掌
握如 SLA、 LMA、 LDMC 等植物叶片的基本性
状ꎬ 进而及时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信息与环境的
关系ꎬ 如水分胁迫ꎬ 养分供应等环境因子的影
响ꎬ 而且减少了大量的室内实验ꎬ 避免了对植物
的直接破坏ꎬ 就可为研究植物的生产力、 对环
境的适应对策和对资源利用能力以及其他植物性
状提供一个简单、 快速、 准确和非破坏性的研究
方法ꎮ
翅果油树 (Elaeagnus mollis) 为我国特有物
种ꎬ 是第四纪冰川作用后的孑遗植物之一 (谢
树莲等ꎬ 1994ꎻ 张峰ꎬ 2003)ꎬ 其果实具有重要
的经济价值 (王志红等ꎬ 2002)ꎮ 1999 年 8 月 4
日ꎬ 国务院公布的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
录 (第一批) » 中ꎬ 将翅果油树列为国家 2 级
重点保护物种ꎬ 表明翅果油树在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ꎮ 目前对于翅果油树的研究多
集中在种群生态、 群落分布以及分子遗传等方面
(上官铁梁等ꎬ 1992ꎻ 上官铁梁和张峰ꎬ 2001ꎻ 张
峰等ꎬ 1993ꎬ 2001ꎻ 张峰和上官铁梁ꎬ 1996ꎬ 1999ꎬ
2000aꎬ bꎻ 刘任涛等ꎬ 2001ꎻ 袁丽环等ꎬ 2009ꎻ 秦
永燕等ꎬ 2010ꎻ 任国臣等ꎬ 2010)ꎬ 但对于翅果油
树植物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不多ꎬ 尤其是叶性特征
方面的研究ꎮ 建立 L、 W 和 SPAD 含量与 LA、
DW和 SFW 的关系模型ꎬ 对深入研究翅果油树
种群在生长发展过程中与相关的叶性特征的关
系ꎬ 阐明翅果油树的适应性特征ꎬ 为翅果油树的
保护、 植被重建与恢复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
的基础资料和研究方法ꎬ 同时也为研究其他植物
的叶性特征提供参考ꎮ
基于以上对植物叶片性状的推断ꎬ 本文提出
如下科学假说: 1) 以 L 和 W 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于 LA 的数学模型ꎬ 当增加变量 S
后ꎬ 能够增加模型方程的准确性ꎻ 2) 以 L 和 W
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于 SFW 的数学模
型ꎬ 当增加变量 S后ꎬ 能够增加模型方程的准确
性ꎻ 3) 以 L和 W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
于 DW的数学模型ꎬ 当增加变量 S后ꎬ 能够增加
模型方程的准确性ꎻ 为了验证以上科学假说ꎬ 以
翅果油树为研究对象ꎬ 通过测量 L、 W 和 SPAD
3个易于测定的叶片指标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建立
了实际生长环境下翅果油树易测变量 L、 W 和
894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6卷
SPAD含量与难测变量 LA、 DW 和 SFW 的最佳
关系模型ꎬ 并利用实际样品对模型进行了检验ꎮ
1  研究方法
1􀆰 1  研究区概况
实验地点位于山西省翅果油树自然保护区甘泉林场
(东经 110° 36′ ~ 110° 52′ꎬ 北纬 34° 52′ ~ 36° 05′)ꎬ 海拔
780~ 1 400 mꎬ 属中条山西段低山丘陵区ꎬ 该区是翅果
油树的主要分布地之一ꎬ 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ꎬ 年
均气温 12􀆰 3 ℃ꎬ 极端最高气温 41􀆰 3 ℃ꎬ 极端最低气温
-19􀆰 1 ℃ꎬ 常年年均降雨量 542􀆰 8 mmꎬ 无霜期 227 d
(张峰等ꎬ 2001)ꎮ
实验地植被以天然翅果油树灌丛为主ꎬ 灌木层的层
盖度在 70%以上ꎬ 主要有翅果油树、 荆条 (Vitex negun ̄
do var. heterphylla (Franch). Rehd.)、 黄刺玫 (Rosa xan ̄
thina Lindl.) 和杠柳 (Periploca sepium Bunge) 等ꎮ 由于
灌木层郁闭度较大ꎬ 林下草本层发育较差ꎬ 层盖度在
30%左右或更低ꎬ 主要有披针苔草 ( Carex lanceolata
Boott)、 白羊草 (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 茜
草 ( Rubia cordifolia L.)、 地 黄 ( 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 . Libosch. ex Fisch. et Mey.) 和蒿属 (Artemisia)
植物等ꎮ
1􀆰 2  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
(1) 选取 3株长势较好的成年翅果油树ꎬ 基径分别
为 9􀆰 2 cm、 9􀆰 7 cm、 10􀆰 3 cmꎬ 在冠层上部选取叶形基本
一致的完整叶片 200片ꎬ 同时用 CM ̄1000 叶绿素测定仪
测定 10片活体叶片 SPAD 相对含量ꎬ 每片叶测 10 次ꎬ
计算平均值ꎮ 实验于 2012年 7月进行ꎮ
(2) 将叶片置于湿润的滤纸之间ꎬ 放入密封袋ꎬ 装
入放冰块容器ꎮ 回到室内ꎬ 将叶片放入水中ꎬ 4 ℃黑暗
环境储藏 12 hꎮ 取出迅速用吸水纸粘去叶片表面水分ꎬ
用万分之一 (0􀆰 0001 g) 的分析天平称重 (SFW)ꎮ 然后
用钢尺测定叶片 L 和 Wꎬ 用 LI ̄3000A 测量叶片的 LAꎬ
最后将叶片放入烘箱内 105 ℃下杀青 15 minꎬ 70 ℃烘干
24 h至恒重ꎮ
(3) 去除实验过程损坏的叶片ꎬ 将样品分为两组ꎬ
分别用于建立模型和检验模型ꎮ
1􀆰 3  数据处理
用于数据处理的叶片共 189片ꎬ 其中 95片叶用来建
立模型ꎬ 94片叶用来检验模型ꎬ 模型的自变量为 L、 W
和 SPADꎬ 因变量为 LA、 SFW和 DWꎮ 共建立 10个模型:
Y=a+bLW (1)    
Y=a+bL+cLW (2)    
Y=a+bW+cLW (3)    
Y=a+bL+cW+dLW (4)    
Y=a+bW+cL2+dW2 (5)    
Y=a+bL+cL2+dW2 (6)    
Y=a+bL+cW2+dLW (7)    
Y=a+bW+cL2+dLW (8)    
Y=a+bL+cLW+dLWS (9)    
Y=a+bW+cLS+dLWS (10)    
式中: L 为叶长ꎬ W 为叶宽ꎬ LW = L × Wꎬ LS = L ×
SPADꎬ LWS=L × W × SPADꎬ a 为常数项ꎬ b、 c、 d 为自
变量系数ꎮ
数据分析用 spss17􀆰 0软件做模型拟合度检验ꎮ
2  结果与分析
2􀆰 1  模型的建立
选择 10个线性模型对翅果油树 LA 进行逐
步线性拟合ꎬ 选择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均显著
(P<0􀆰 05) 的方程作为 LA 的拟合方程ꎬ 拟合结
果见表 1ꎬ 表 1中的 3个拟合方程是由线性模型
(1)、 (3)、 (5)、 (9) 和 (10) 通过逐步回归法
拟合而成的ꎬ 其中由方程 (5) 和方程 (9) 拟合
的回归方程 R都达到了 0􀆰 968 (P<0􀆰 0001)ꎬ 且
方程 (9) RMSE 值最小ꎬ 所以方程 (9) 拟合效
果最好ꎬ 故 LA的最佳拟合方程为:
   
LA= 3􀆰 647+0􀆰 383LW+0􀆰 001LWS
  (R= 0􀆰 968)
(9)
    由最佳拟合方程可知ꎬ 叶面积大小主要由叶
长和叶宽决定ꎬ 图 1可以直观地看出叶片长和宽
与叶面积的关系密切程度ꎮ 以上结果验证了
“以 L和 W 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于 LA
的数学模型ꎬ 当增加变量 S后ꎬ 能够增加模型方
程的准确性” 科学假说的正确性ꎮ
选择 10个线性模型对 SFW进行拟合ꎬ 选择
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均显著 (P<0􀆰 05) 的方程
作为 LA 的拟合方程ꎬ 结果见表 2ꎬ 表 2 中的 2
个拟合方程是由线性模型 (1)、 (5)、 (7) 和
(9) 通过逐步回归法拟合而成的ꎬ 但方程 (9)
的拟合结果更好ꎬ R达到了 0􀆰 963ꎬ RMSE 值也
较小ꎬ 这表明 SPAD影响着关于 SFW拟合方程的
准确性ꎮ 所以方程 (9) 是 SFW最佳拟合方程:
   
SFW=-0􀆰 464+0􀆰 081L+0􀆰 00008LWS
  (R= 0􀆰 963)
(9)
    以上结果表明 “以 L和 W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于 SFW 的数学模型ꎬ 当增加变量 S
后ꎬ 能够增加模型方程的准确性”ꎮ
9944期                          卫  晶等: 翅果油树叶面积和叶重的预测模型                             
表 1  翅果油树叶面积预测模型系数表
Table 1  Coefficients for modelsꎬ select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leaf areas of Elaeagnus mollis (n= 95)
Regression model Equation R RMSE F ̄vule P
LA= 1􀆰 901+0􀆰 539LW (1) 0􀆰 966 2􀆰 01417  1276􀆰 275  <0􀆰 0001
LA=-8􀆰 373+4􀆰 524W+0􀆰 143L2 (5) 0􀆰 968 1􀆰 951486 683􀆰 294 <0􀆰 0001
LA= 0􀆰 142L2+0􀆰 518W2 (6) 0􀆰 933 2􀆰 799960 616􀆰 047 <0􀆰 0001
LA= 3􀆰 647+0􀆰 383LW+0􀆰 001LWS (9) 0􀆰 968 1􀆰 946654 686􀆰 917 <0􀆰 0001
LA= 8􀆰 656+0􀆰 002LWS (10) 0􀆰 953 2􀆰 341341 920􀆰 596 <0􀆰 0001
LA=-10􀆰 006+5􀆰 063W+0􀆰 008LS (10) 0􀆰 963 2􀆰 113447 575􀆰 874 <0􀆰 0001
LA: 叶面积ꎻ L: 叶长ꎻ W: 叶宽ꎻ LW: 叶长 ×叶宽
LA: leaf areaꎻ L: leaf lengthꎻ W: leaf widthꎻ LW: L × W
表 2  翅果油树叶饱和鲜重预测模型系数表
Table 2  Coefficients for the models selected for estimation of leaf saturated saturated fresh weight in Elaeagnus mollis (n= 95)
Regression model Equation R RMSE F ̄vule P
SFW=-2􀆰 57+0􀆰 029LW (1) 0􀆰 950 0􀆰 134072 857􀆰 201 <0􀆰 0001
SFW=-0􀆰 342+0􀆰 014L2 (5) 0􀆰 934 0􀆰 154335 624􀆰 316 <0􀆰 0001
SFW=-0􀆰 319+0􀆰 009L2+0􀆰 023W2 (5) 0􀆰 955 0􀆰 128548 470􀆰 765 <0􀆰 0001
SFW=-0􀆰 315+0􀆰 042LW-0􀆰 027W2 (7) 0􀆰 956 0􀆰 126442 488􀆰 108 <0􀆰 0001
SFW= 0􀆰 093+0􀆰 0001LWS (9) 0􀆰 958 0􀆰 123930 1018􀆰 907  <0􀆰 0001
SFW=-0􀆰 464+0􀆰 081L+0􀆰 00008LWS (9) 0􀆰 963 0􀆰 116225 586􀆰 042 <0􀆰 0001
SFW: 叶饱和鲜重ꎻ L: 叶长ꎻ W: 叶宽ꎻ LW: 叶长 ×叶宽ꎻ LWS: 叶长 ×叶宽 × SPAD
SFW: leaf saturated fresh weightꎻ L: leaf lengthꎻ W: leaf widthꎻ LW: L × Wꎻ LWS: L × W × SPAD
  选择 10个模型对翅果油树ꎬ DW进行拟合ꎬ
选择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均显著 (P<0􀆰 05) 的
方程作为 LA 的拟合方程ꎬ 拟合结果见表 3ꎬ 由
表 3可知方程 (10) R 达到了 0􀆰 960ꎬ 且有最小
的 RMSE值ꎬ 所以方程 (10) 拟合效果最好ꎬ 故
DW的最佳拟合方程为:
DW=-0􀆰 094+0􀆰 032W+0􀆰 0001LS
  (R= 0􀆰 960)
(10)
以上结果表明 “以 L和 W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于 DW 的数学模型ꎬ 当增加变量 S
后ꎬ 能够增加模型方程的准确性”ꎮ
易测变量 L和W相对于DWꎬ 能够相对较好地
与难测变量 LA和 SFW建立模型ꎬ 而难测变量 DW
与易测变量 L 和 W及其组合变量建立的关系模型
最大相关系数为 0􀆰 940ꎬ 但在加入易测变量 SPAD
后ꎬ 关于 DW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由最大 0􀆰 940增
加到了 0􀆰 960ꎬ 表明 SPAD与 DW的具有更强的相
关性ꎬ SPAD能够增加关于 DW拟合方程的准确性ꎮ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依靠叶绿素获取能量
来合成有机物ꎬ 所以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对于植物生
产力和生物量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ꎬ 故叶片
SPAD能够明显地影响叶片 SFW和 DW的高低ꎮ
表 3  翅果油树叶干重预测模型系数表
Table 3  Coefficients of the models selected for estimation of leaf dry weight for Elaeagnus mollis (n= 95)
Regression model Equation R RMSE F ̄vule P
DW=-0􀆰 093+0􀆰 017L+0􀆰 003LW (2) 0􀆰 938 0􀆰 026884 331􀆰 946 <0􀆰 0001
DW=-0􀆰 083+0􀆰 036W+0􀆰 002L2 (5) 0􀆰 940 0􀆰 026509 342􀆰 706 <0􀆰 0001
DW=-0􀆰 253+0􀆰 049L (6) 0􀆰 916 0􀆰 030836 481􀆰 777 <0􀆰 0001
DW=-0􀆰 169+0􀆰 033L+0􀆰 004W2 (6) 0􀆰 937 0􀆰 027086 326􀆰 337 <0􀆰 0001
DW= 0􀆰 065+0􀆰 0005LWS (10) 0􀆰 948 0􀆰 024591 810􀆰 215 <0􀆰 0001
DW=-0􀆰 094+0􀆰 032W+0􀆰 0001LS (10) 0􀆰 960 0􀆰 021573 540􀆰 649 <0􀆰 0001
DW: 叶饱和鲜重ꎻ L: 叶长ꎻ W: 叶宽ꎻ LW: 叶长×叶宽ꎻ LS: LS=叶长 × SPADꎻ LWS: 叶长 ×叶宽 × SPAD
DWꎬ leaf dry weightꎻ Lꎬ leaf lengthꎻ Wꎬ leaf widthꎻ LWꎬ L × Wꎻ LS=L × SPAD valueꎻ LWS=L × W × SPAD value
005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6卷
2􀆰 2  模型检验
对 LA、 SFW和 DW拟合最好的模型进行检
验ꎬ 检验用的实测叶片数为 94片ꎬ 由图 1、 图 2
和图 3可知ꎬ LA 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的相关
系数 R2达到了 0􀆰 9374ꎬ 而 SFW和 DW实测值与
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R2分别达到了 0􀆰 9282 和
0􀆰 9201ꎬ LA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的相关系数
最大ꎬ DW 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最
小ꎬ 所以在所建立的拟合模型中ꎬ 以叶面积的预
测效果最好ꎮ
3  讨论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与外界资源进行交
流的主要器官ꎬ 叶片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林木的
受光面积ꎬ 其变化制约影响着局部环境特征ꎬ 是
林分群体和林木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志ꎬ 许多研
究者已经通过各种方法来研究预测面积的大小ꎬ
主要通过 L 和 W 或两者组合的变量来建立预测
LA的模型 (Robbins 等ꎬ 1987ꎻ Gamiely 等ꎬ 1991ꎻ
Montero等ꎬ 2000ꎻ Williams 等ꎬ 2003ꎻ Young 等ꎬ
2007)ꎬ 但由于模拟方法和研究对象各不相同ꎬ
所以得出的拟合方程也有较大差别ꎬ 需要根据研
究对象的不同建立不同的拟合方程ꎮ 有研究者认
为单变量模型可避免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的共线
性问题 (Williams III 和 Martinsonꎬ 2003)ꎮ 然而
本研究发现ꎬ 无论是叶长还是叶宽ꎬ 虽然单变量
与 LA、 SFW和 DW有一个比较高的 R 值ꎬ 但也
有较高的 RMSE值ꎬ 而单变量的组合却能很好地
拟合和预测 LA、 SFW 和 DWꎬ 并得到了较高的
R值和较低的 RMSE值ꎮ
    由于植物绿色 LA 的大小对光能利用、 干物
质积累ꎬ 收获量及经济效益都有显著的影响ꎬ 所
以建立较为精确的 LA 相关模型ꎬ 简单快速非破
坏性地掌握叶面积的变化ꎬ 对于了解植物生长状
况具有重要意义ꎮ 有研究表明 SFW和 DW与 LA
显著相关 (Aaseꎬ 1978)ꎬ 但这种显著相关性并
不是总是成立 (Montero等ꎬ 2000)ꎬ 而本文中翅
果油树叶片的 SFW和 DW与 LA呈极显著正相关
(图 4ꎬ 5)ꎬ 表明翅果油树 LA的大小显著地影响
着 SFW 和 DWꎬ 而 SFW 与 LA 的相关性 (R2 =
0􀆰 9207) 比 DW与 LA的相关性 (R2 = 0􀆰 8826) 更
强ꎬ 另外在本研究中用 L 和 W 能够建立较高相
关系数 (R > 0􀆰 9) 的 LA 和 SFW 的拟合方程
(表 1ꎬ 2)ꎬ 而 DW与 L和 W却不能建立具有较
高相关系数 (R) 的拟合方程ꎬ DW 与 L、 W 和
LA相对较低的相关性很可能是由于 SLA 的不同
引起的 (Young 等ꎬ 2007)ꎬ 同时ꎬ SPAD 与 DW
呈显著正相关 (P<0􀆰 0001) (图 6)ꎬ 故 SPAD应是
影响 DW 的重要参数ꎬ 由表 3 可知ꎬ 当加入
SPAD变量时ꎬ DW 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得到了
较大提高ꎬ 较大地增加了 DW 拟合方程的准确
度ꎬ 所以 SPAD 是一个预测 DW 的的重要参数ꎮ
比起DWꎬ L和W能够更好地建立关于 LA和 SFW
的拟合方程ꎬ 这很可能是由于 DW 受到了 SLA
影响 (Young等ꎬ 2007)ꎬ 由于光合作用的主要器
官叶绿体的活性受养分供应水平的影响ꎬ 其中ꎬ
图 1  翅果油树叶面积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
Fig􀆰 1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estimated
leaf area of Elaeagnus mollis
图 2  翅果油树叶饱和鲜重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
Fig􀆰 2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estimated saturated
fresh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1054期                          卫  晶等: 翅果油树叶面积和叶重的预测模型                             
图 3  翅果油树叶干重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
Fig􀆰 3  Comparison of measured and estimated
dry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图 4  翅果油树叶面积与叶饱和鲜重的相关性
Fig􀆰 4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area and saturated
fresh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图 5  翅果油树叶面积与叶干重的相关性
Fig􀆰 5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area and
dry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图 6  翅果油树叶绿素含量与叶干重的相关性
Fig􀆰 6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D value and
dry weight of Elaeagnus mollis
氮明显地影响活性光合色素的合成ꎬ 所以叶绿素
含量可以作为叶片氮浓度的指标 (李志宏等ꎬ
2006)ꎬ 而 SLA与叶氮含量 (Nmass) 之间存在明
显的正相关 (李轩然和刘琪ꎬ 2007)ꎬ 所以 SPAD
变化对 DW 的影响最终会反映到 SLA 的变化上
来ꎬ 故 DW 的变化不仅与 LA 有关ꎬ 还要受到
SLA变化的影响ꎮ 另外ꎬ 当加入 SPAD 变量时ꎬ
DW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得到了较大提高ꎬ 增加
了 DW拟合方程的准确度ꎬ 所以 SPAD应是影响
DW的重要参数ꎬ 是一个预测翅果油树叶片 DW
的重要参数ꎮ
SLA是指单位干重的鲜叶表面积ꎬ 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叶片截获光的能力和在强光下的自我
保护能力ꎬ 对于确定植被的光合速率具有指示意
义ꎬ 同时 SLA 也是将叶生物量换算成叶面积的
重要参数 (张林和罗天祥ꎬ 2004ꎻ 李轩然和刘琪ꎬ
2007)ꎬ 而且 SLA往往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对策
有紧密的联系ꎬ 可以反映植物获取资源的能力和
植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特征ꎬ 已成为植物比较生
态学研究中的首选指标 (李玉霖等ꎬ 2005)ꎮ 由
于 SLA可以表示为 LA和 DW的比值ꎬ 实验测定
SLA又比较繁琐ꎬ 所以本研究中的 LA 和 DW 预
测模型为简单快速地获得翅果油树 SLA 提供了
方法ꎬ 进而为简单快捷地研究翅果油树的生态学
特征提供了方便ꎮ LDMC是反映植物生态行为差
异的又一叶片特征ꎬ 它可以表示为 DW 和 SFW
的比值ꎬ LDMC 也可以反映植物获取资源的能
力ꎬ 有研究者认为 LDMC 是在资源利用分类轴
205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6卷
上定位植物种类的最佳变量 (李玉霖等ꎬ 2005)ꎬ
所以确定植物的 LDMC 对于植物生态学的研究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ꎮ 我们的 DW 和 SFW 预测
模型为翅果油树 LDMC 的测定提供了简单的数
学方法ꎬ 减少了复杂的实验过程和对植物本身的
破坏性损伤ꎬ 对翅果油树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以及
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ꎮ 本研究中以易测变量
L和 W 建立了关于 LA、 DW 和 SFW 的数学模
型ꎬ 并在实际样品中得到了验证ꎬ 证明了 “以 L
和 W及其组合为变量ꎬ 能够建立关于 LA、 DW和
SFW的数学模型ꎬ 当增加变量 S后ꎬ 能够增加模
型方程的准确性” 的科学假说的正确性ꎮ
我们以翅果油树叶片为研究对象ꎬ 利用简单
易测的 L、 W和 SPAD及其不同的组合作为模型
拟合参数ꎬ 建立了关于 LA、 SFW 和 DW 的拟合
方程ꎬ 并得到了很好的验证ꎬ 为进一步简单、 非
破坏性地深入研究翅果油树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方法ꎮ 另外ꎬ 由于 LA、 SFW 和 DW 与植物的光
合作用、 生产力等密切相关ꎬ 所以关于 LA、
SFW和 DW 拟合方程的建立有利于了解翅果油
树的生长和生产状况ꎮ 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对特定
条件下的翅果油树叶片进行模型拟合ꎬ 没有考虑
不同季节、 不同环境和不同发育阶段对模型的影
响ꎬ 所以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应在模型中加入环境
因子ꎬ 使模型逐步完善ꎮ
〔参  考  文  献〕
Aase JKꎬ 1978.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f area and drymatter in winter
wheat [J] . Agronomy Journalꎬ 70: 563—565
Bao L (宝乐)ꎬ Liu YH (刘艳红)ꎬ 2009. Comparison of leaf func ̄
tional traits in different forest communities in Mt. Dongling of Bei ̄
jing [J] .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ꎬ 29 (7): 3692—
3703
Gamiely Sꎬ Randle WMꎬ Mills HA et al.ꎬ 1991. A rapid and nonde ̄
structive method for estimating leaf area of onions [ J] . Hort ̄
Scienceꎬ 26 (2): 206
Le Bail Mꎬ Jeuffroy MHꎬ Bouchard C et al.ꎬ 2005. Is it possible to
forecast the grain quality and yield of different varieties of winter
wheat from Minolta SPAD meter measurements [ J] . European
Journal Agronomyꎬ 23: 379—391
Li YL (李玉霖)ꎬ Cui JH (崔建垣)ꎬ Su YZ (苏永中)ꎬ 2005. Spe ̄
cific leaf area and leaf dry matter content of some plants in differ ̄
ent dune habitats [ J] .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ꎬ 25
(2): 304—311
Li YH (李永华)ꎬ Luo TX (罗天祥)ꎬ Lu Q (卢琦)ꎬ 2005. Com ̄
parisons of leaf traits among 17 major plant species in Shazhuyu
sand control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Qinghai province [ J] .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ꎬ 25 (5): 994—999
Li XR (李轩然)ꎬ Liu Q (刘琪)ꎬ 2007. Specific leaf area and leaf
area index of conifer plantations in Qianyanzhou station of sub ̄
tropical china [J]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报)ꎬ
31 (1): 93—101
Li ZH (李志宏)ꎬ Liu HB (刘宏斌)ꎬ Zhang YG (张云贵)ꎬ 2006.
A review on chlorophyll meter application on nitrogen fertilizer
recommendation [ J] .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Science (植
物营养与肥料学报)ꎬ 12 (1): 125—132
Liu RT (刘任涛)ꎬ Bi RC (毕润成)ꎬ Yan GQ (闫桂琴)ꎬ 2001.
Spectral and dyhamics analysis of elaeagnus mollis diels popula ̄
tion in the south of Shanxi province [J] .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 ̄
search (植物研究)ꎬ 27: 550—555
Miao YM (苗艳明)ꎬ Lv JZ (吕金枝)ꎬ Yan GQ (闫桂琴)ꎬ 2012a.
Dynamic changes of traits of leaves from Elaeagnus mollis [ J] .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植物学报)ꎬ 47: 257—263
Miao YM (苗艳明)ꎬ Lv JZ (吕金枝)ꎬ Bi RC (毕润成)ꎬ 2012b.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leaf traits in canopy of typical broad ̄
leaved trees in Taiyue Mountain [ J] . Guihaia (广西植物)ꎬ
32: 483—486
Miao YM (苗艳明)ꎬ Lv JZ (吕金枝)ꎬ Bi RC (毕润成)ꎬ 2012c.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ypes [J] .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研究)ꎬ 32: 425—429
Montero FJꎬ de Juan JAꎬ Cuesta A et al.ꎬ 2000. Nondestructive meth ̄
ods to estimate leaf area in Vitis vinifera L [J] . HortScienceꎬ 35
(4): 696—698
Qin YY (秦永燕)ꎬ Wang YL (王祎玲)ꎬ Zhang QD (张钦弟) et
al.ꎬ 2010. Analysis on the population genetic diversity of an en ̄
dangered plant (Elaeagnus mollis) by SSR markers [ J] . Jour ̄
nal of Wuhan Botanical Research (武汉植物学研究)ꎬ 28:
466—472
Ren GC (任国臣)ꎬ Yan GQ (闫桂琴)ꎬ Zhang ZF (张直峰)ꎬ
2010. Analysis of seed storage protein in three ecotypes Elaeag ̄
nus mollis diels [ J] . Acta Botanica Boreali ̄Occidentalia Sinica
(西北植物学报)ꎬ 30: 1253—1258
Robbins NSꎬ Pharr DMꎬ 1987. Leaf area prediction methods for cu ̄
cumber from linear measurements [ J] . HortScienceꎬ 22 ( 6):
1264—1266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Zhang F (张峰)ꎬ 2001. The endan ̄
gered causes of Elaeagnus mollisꎬ an endemic to China [J] . Ac ̄
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ꎬ 21: 502—505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Zhang F (张峰)ꎬ Bi RC (毕润成)ꎬ
1992. Studies on the ecologic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syn ̄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aeagnus mollis scrub in Shanxi
province [J] . Acta Phytoecological et Geobotanica Sinica (植物
3054期                          卫  晶等: 翅果油树叶面积和叶重的预测模型                             
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ꎬ 16: 283—291
Smart REꎬ 1985. Principles of grapevine canopy microclimate manipu ̄
lation with implications for yield and quality: a review [ J] . A ̄
merica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ꎬ 36: 230—239
Wang ZH (王志红)ꎬ Zhang K (张坤)ꎬ Zhou WZ (周维芝) et al.ꎬ
2002. Study on Elaeagnus mollis resource and its sustainable u ̄
tilization in Shanxi [J] .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r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山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25: 358—
360
Williams III Lꎬ Martinson TEꎬ 2003. Nondestructive leaf area estima ̄
tion of ‘Niagara’ and ‘De Chaunac’ grapevines [ J] . Scientia
Horticultureꎬ 98: 493—498
Williams LEꎬ 1987. Growth of ‘ Thompson Seedless’ grapevines. I.
Leaf area development and dry weight distribution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ꎬ 112: 325—330
Xie SL (谢树莲)ꎬ Ling YJ (凌元洁)ꎬ Huang SP (黄淑萍) et al.ꎬ
1994. Ananalysis of the mineral element of Elaeagnus mollis Diels
[J].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研究)ꎬ 14 (1): 94—97
Young YCꎬ Sungbong Oꎬ Myoung MO et al.ꎬ 2007. Estimation of in ̄
dividual leaf areaꎬ saturated fresh weightꎬ and dry weight of hy ̄
droponically grown cucumbers (Cucumis sativus L.) using leaf
lengthꎬ widthꎬ and SPAD value [ J] . Scientia Horticulturaeꎬ
111: 330—334
Yuan LH (袁丽环)ꎬ Yan GQ (闫桂琴)ꎬ Zhu ZM (朱志敏)ꎬ
2009. Effect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on the seedling
roots of Elaeagnus mollis Diels [J] . Acta Botanica Boreali ̄Occi ̄
dentalia Sinica (西北植物学报)ꎬ 29: 580—585
Zhang F (张峰)ꎬ 2003. Analysis on 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in Elae ̄
agnus mollis arealꎬ Shanxi province [ J] .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植物研究)ꎬ 23: 478—484
Zhang F (张峰)ꎬ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2000a. Numerical a ̄
nalysis of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 in an Elaeagnus nollis com ̄
munity in Shanxi [ J]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
报)ꎬ 24: 351—355
Zhang F (张峰)ꎬ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2000b. Population
patiern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Elaeagnus nollis communities
Shanxi [J]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报)ꎬ 24:
590—594
Zhang F (张峰)ꎬ Han SQ (韩书权)ꎬ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2001. Analysi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laeagnus nollis and eco ̄environment factors in China [ J ] .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r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山西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ꎬ 24 (1): 86—88
Zhang F (张峰)ꎬ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1999. Study on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Elaeagnus nollis community in Shanxi [ J]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报)ꎬ 23: 471—474
Zhang F (张峰)ꎬ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1996. Stepwise clus ̄
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J]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报)ꎬ 20: 561—567
Zhang F (张峰)ꎬ ShangGuan TL (上官铁梁)ꎬ Li SZ (李素珍)ꎬ
1993. Improvement on the modeling method of boil mass of brush
[J] .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生态学杂志)ꎬ 12 (6): 67—
69
Zhang L (张林)ꎬ Luo TX (罗天祥)ꎬ 2004. Advances in ecological
studies on leaf lifespan and saaociated leaf trats [ J] .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植物生态学报)ꎬ 28: 844—852
Zheng SX (郑淑霞)ꎬ ShangGuan ZP (上官周平)ꎬ 2007. Photosyn ̄
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leaf nitrogen
content and leaf mass per area in different plant functional types
[J] . Acta Ecologica Sinica (生态学报)ꎬ 27 (1): 171—181
405                                  植 物 分 类 与 资 源 学 报                            第 36卷